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为读者开展个性化服务

2022-09-10

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其实是图书馆的人文主义关怀的体现。在读者阅读需求日益个性化的情况下, 图书馆采取该种服务管理模式才能够主动适应读者服务的变化, 并且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因此, 有必要对如何更好地为读者开展个性化服务的问题展开分析, 从而通过丰富图书馆的服务类型和层次, 使图书馆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一、主动探索读者的不同需求

作为汇聚大量信息资源的场所, 图书馆拥有着丰富的文献信息, 可以为读者阅读提供各类信息资源, 继而使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得到满足。但是, 正因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较多, 所以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到无从着手。因此, 在追求图书馆经营效益的同时, 图书馆也应该主动探索读者的不同需求, 从而确保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能够真正得到满足。具体来讲, 就是图书馆应该利用多种渠道进行“读者”留言的收集, 从而对读者的信息需求变化形式展开分析。根据这些信息, 图书馆可以进行不同服务方式和方法的开发, 从而使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

二、加强读者信息库建设

为了更好地掌握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图书馆还需要加强读者信息库的建设。具体来讲, 就是图书馆可以建立一个以用户为中心, 并且用户可以进行操作的平台, 从而实现对用户阅读信息的收集。在该平台上, 用户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资源信息, 并且在个人账户中进行信息的组织。而根据用户的个人定制, 用户就可以定期接收需要的信息资源。此外, 图书馆通过分析这些个人账户信息, 也能通过专题检索和信息加工为读者提供固定栏目专题信息, 并且完成专题栏目和模块的设置, 从而吸引更多同类型的读者阅读该类专题内容。但与此同时, 图书馆也将对用户的隐私资料进行保护, 从而使读者的需求得到全面满足。

三、实现与读者的双向交流

通过与读者进行双向交流, 图书馆也可以进一步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具体来讲, 就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加强对读者的交流, 并且与读者对文献资源供给的问题展开讨论, 从而在帮助读者顺利获取信息资源的同时, 实现与读者的信息共享。而通过实现与读者的双向交流, 也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加广泛的服务项目, 从而使图书馆的服务不仅仅局限与传统服务项目。此外, 提供双向交流服务, 也能够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人性化和有针对性, 因此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四、加强读者的跟踪服务

想要为读者提供长期个性化服务, 图书馆还要根据读者需求为读者提供跟踪服务, 从而定期或不定期地将读者需求的信息传递给读者。而想要开展该种服务, 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有较强的专业知识, 可以对读者需要的专题内容进行分析, 并且完成相关信息的挖掘、提取和重组, 甚至实现这些信息的创新和应用。所以, 采取该种服务方式, 可以为读者提供全程一体化的决策支持服务。同时, 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参与到专题研究中, 从而为读者提供最新的信息资料。就目前来看, 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地方的文化建设和政治、经济发展需要, 为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该种服务, 继而更好的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五、实现个性化服务激励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提供, 还需要依靠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进行。所以, 图书馆应该实现个性化服务激励, 从而使工作人员最大限度地配合满足个性化读者的需求。为此, 图书馆需要实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变, 并且通过采取多种激励方式督促其开展个性化服务, 从而使服务与需求相统一。而采取该种方式, 也能够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各取所需, 从而构建一个人性化的读者环境。此外, 在该种管理模式下, 图书馆工作人员也能运用现代化理念和多元化思维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继而更好的满足读者的多元求知需求。

六、结论

总而言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个性化服务必将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主流, 从而体现图书馆管理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所以, 面对这种发展形势,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抓住这一机遇, 通过主动探索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加强图书馆资源的利用, 继而使图书馆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摘要:在信息时代全面到来的社会背景下, 人的信息需求也开始变得更加多元化。为读者开展个性化的服务, 则能够使图书馆在信息文化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 基于这种认识, 本文对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为读者开展个性化服务的问题展开了探讨, 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个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邵桂琼.图书馆开展个性化读者服务的创新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3 (11) :29-30.

[2] 肖永霖, 吴旭东, 柳炳祥.数据挖掘在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J].科技广场, 2012 (10) :58-6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探讨数字档案馆档案著录和质量管理系统的构建下一篇:浅议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机会损失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