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整专业化学实验教改探索

2022-09-14

基础化学是高职染整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之一, 它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与染整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知识, 并通过实验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培养动手能力, 从而让其具备一定的合成染料及分析染料的能力, 为后继的染料化学, 染整助剂、染整废水处理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高职教育基础课学时数明显减少的情况下,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要求和课时不足的矛盾突显出来。一个适应改革需要, 在课程理念上有所创新的化学实验课程设计是必须的。本人在化学基础组教师的配合下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 设立新体系、设计新内容

首先, 在课程设计上将实验教学从理论课中独立出来, 把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部分染料化学、染整助剂的实验课分为两大部分, 前两者合并为《化学实验Ⅰ》, 后三者为《化学实验Ⅱ》。其次将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打破学科之间原有的旧体系, 淘汰内容陈旧和重复性实验, 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化学实验Ⅰ》内容包括化学实验室基础知识,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无机制备实验, 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实验, 定量分析实验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化学实验Ⅱ》内容包括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如重结晶、蒸馏、分馏、萃取等) ,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等。在保持传统化学实验基础性的同时, 加强其专业性和现代性, 增设了与染整专业联系紧密的实验, 如简单染料的合成, 工业废水中有害物质的定性、定量测定等,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与学生就业和企业发展需要接轨。

2 内容设计时注重层次感,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在实验内容安排上应由浅入深, 由部分向整体逐步展开, 在保证学生操作规范的基础上, 开展职业技能训练, 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素质。因此, 第一阶段主要开设如玻璃仪器洗涤、药品称量、试剂配制、移液、定容、终点标定等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滴定练习。这一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养成规范的工作习惯。接着开设定性和制备实验,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实验基本操作, 逐步培养学习的兴趣。然后开展定量分析实验, 学生在熟悉化学仪器的基础上, 从而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地自然过渡, 从定性的理论上升到定量的概念在这一阶段学生养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最后开设与染整专业密切相关的染料成分的分析, 染整助剂的性质等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的实验, 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综合能力, 为后期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明确实验目的, 加强操作能力培养

以往化学实验的模式程式化了, 实验手册中验操作的每一步骤都详细写明。教师讲解“照本宣科”, 学生操作“照方抓药”, 存在实验兴趣不高, 实验效果不好等现象。为了适应创新型人材和实用型人材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实验教改中着重增加了学生制定实验方案的环节, 要求学生在开展化学实验之前, 自己制定实验目的, 设计实验方案, 确定实验需要的仪器、药品、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如进行乙醇-水混合物分馏实验时, 要求学生将分馏装置的安装步骤写出, 并要求学生思考安装时及安装后应注意的事项事先设定遇到问题时可采取的措施, 设计记录表格;预计实验活动的进程等。

实验操作能力在化学实验能力的各种要素中占有显要的地位。这是需要学生亲自操作、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的一种能力。而技能的实用性是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基础。所以在内容的安排上把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注重“三基”的训练, 基础性的实验占较大比例, 约占80%。如将实验基本操作, 滴定练习等单独例出, 强化训练。学生经过系统基础练习, 既促进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又加强了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了基本操作的熟练度。

4 利用新的教学手段, 引进新的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改过程中, 既重视按照教纲要求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规范, 又注重贴近实际引进专业性和现代性教学内容, 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才能达到提高实际水平和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例如为了培养专业化创新型人才, 利于学生就业, 实验的设计上增设了与染整专业联系紧密的设计性实验, 选取了目前在生产中应用较广泛的某些染料的制备 (如活性染料艳红X-5B的合成与应用) 、工业废水中微量酚的测定等内容, 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能力。同时让学生接触一些先进的电子分析仪器, 如电子分析天平, 自动电位滴定仪、分光光度计, 永停滴定仪的等, 使学生开阔眼界, 感受科学发展带来的便利, 增强求知欲, 为其今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开展多手段实验教学, 有利于改善授课环境, 更重要的是可使实验教学直观清晰明了, 克服了时间空间条件的约束, 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热情和信心。如将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分馏、蒸馏、过滤等的仪器组装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在演示中可以放大、回放、多角度观察, 还可以边观看边操作, 使实验教学效果得到大大的提高。又如原子吸收光谱仪, 气相、液相色普仪等, 这些仪器较为贵重和精密度要求高, 难以满足学生普及使用, 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教学, 可以使学生认识这些大型精密仪器及其操作方法, 为今后进一步掌握提供有利的条件。

以上是本人对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些探索。实践证明, 实行改革后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特别是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上避免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财力物力的浪费。在基础化学的框架内, 使各科间的实验知识相互渗透, 相得益彰。

摘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染整专业化学实验课程特点, 将基础化学实验内容整合, 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 以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及创新能力为目的, 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操作能力,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翟向阳.论高职教育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J].职教论坛, 2005 (1) .

[2] 姚天扬.大学化学教学改革的回顾[J].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报, 2007 (4) .

[3] 熊星驰.浅析分析化学教学与大学生素质培养之联系[J].化学教育, 2003 (9) .

[4] 刘秀英.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J].山西教育, 2008 (4)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文书形成时间鉴定技术评价和完善对策研究下一篇:建筑与环境设计中水元素手法、地位及其文化动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