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艺术化范文

2024-06-10

家庭艺术化范文(精选9篇)

家庭艺术化 第1篇

心理学家对这位母亲说:“这跟椅子没有关系, 是他自己造成这样的结果, 并非是椅子的错。你应当让他知道, 如果是他做错了事, 责任就应当由他自己来负。这样, 他以后才会慢慢懂得, 在他与这个世界发生关系时, 他应负的责任是什么……”

这位母亲的教子行为, 在中国家庭看来, 可以说是司空见惯, 不足为奇。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意识不到自己应有的责任。后来, 孩子长大了, 突然有一天, 所有的人又异口同声地对孩子说:“要负责任!”从认知的角度来说, 这个转折需要一个过程, 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没有从小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 而是等孩子长大了以后, 再让他负起责任。那么, 必然耗费大量的时间。很多家长急于求成, 说破了嘴, 费尽了神, 孩子依然我行我素, 满不在乎。

还有一则小故事, 说的也是母亲教子的行为:有一位母亲, 当孩子三岁时, 幼儿园老师说儿子有多动症, 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 建议她最好去看医生。回家的路上, 儿子问她老师说了什么, 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 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 现在能坐三分钟了, 为你的进步, 妈妈很高兴。”

儿子上小学了, 家长会上, 老师告诉她, 全班50名学生, 儿子的数学考试成绩是第49名。回去的路上, 她流下了辛酸的泪。然而到家之后, 她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 他说了, 只要你细心些, 一定能超过你的同桌, 他排在40名。”

孩子上了初中, 又一次家长会, 老师告诉她, 儿子的成绩不可能考上重点高中。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 扶着儿子的肩膀告诉儿子说:“老师对你很满意。他说, 只要你努力, 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儿子高中毕业了, 当他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字样的特快专递交到妈妈的手中后, 却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大哭起来, 边哭边说:“其实, 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很聪明, 是妈妈的赏识鼓励, 伴随我走过了一程又一程……”

家庭文化艺术节信息 第2篇

月19日,新阳路街道安化北段社区活动室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庭文化艺术节作品展,作品内容丰富、新颖别致。十字绣中的《家》、《仕女图》、《八骏图》等作品针法细腻、层次鲜明;美术字、书法、水墨画等作品无不彰显出我辖区居民的多才多艺及良好的艺术造诣。特别是77岁的张立业老人的水墨画作品《高瞻远瞩》、《虾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有种呼之欲出的感觉,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此次活动为我辖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优秀的艺术作品也启迪了大家,丰富了社区的文化生活。(本活动已于5月21日在哈生活新闻频道新闻栏目中报道)

十字绣作品《侍女图》和《家》

张立业老人的作品《高瞻远瞩》和《虾趣》

新阳路安化北段社区

周红

布置家庭作业的艺术 第3篇

[关键词]开放作业;种类;数量;时间

《2011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学习了新课标,我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探索。我今年教的是一年级,学生刚入校门,起点水平和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学生已经会借助拼音读儿童故事书了,有的学生没进过学前班的门,拼音没学过。虽然他们是坐在一起听课,一起学习,但他们接受的效果也不会一样。面对学生间存在的差异,我们即要面向全体,又要因材施教。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如果每一位学生都写一样的家庭作业,那肯定是不科学的,封闭的、僵化的作业模式会严重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这个学期,我从家庭作业入手,着力改进家庭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尝试了家庭作业开放,从作业上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不同學习需求。

一、开放作业种类

面对学生之间的知识与能力客观存在的的差异,我设计了两个梯次的家庭作业。第一梯次的作业包括读熟当天学过的拼音或生字,读熟或者背诵学过的课文,会按要求写田字格里的生字等课内巩固型作业。第二梯次的作业包括课外阅读、看图说话写话等类型,这些属于提高型作业。部分学生起点低,我只要求他们完成巩固型作业,每天学的拼音及生字能认识,能口头组词就可以了。因为他们认识的字很少,还没有达到阅读、写话的水平。而对于一些入学前拼音就已经学的很好,已经认识很多汉字的学生来讲,让他们每天只是读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作业满足不了他们的兴趣,满足不了他们对知识的需求,所以这样层次的学生我让他们做第二梯次提高型作业,这样的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我这样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注重作业的多样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凸显学生主体,同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减少统一性,增加选择性。当然,一年级的学生选择作业还是需要在家长的引导下进行,应该由家长和孩子共同来决定做哪些类型的作业

二、开放作业数量

开放作业数量是指每天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可以是不一样的。

五个手指伸出来有长有短,学生也是一样,每个学生接受能力、记忆能力等不一样,作业的速度也不一样。有些学生拼音都还不熟悉,想让他读熟一篇课文,也许需要30-40分钟,背诵下来可能需要两个小时。这样的学生如果作业多的话,他可能晚上十点还不能睡觉。所有我告诉这些学生家长,如果孩子完不成老师布置的全部作业,可以选择性地做,不要求全部完成,晚上学习最好不要超过八点,一定要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是这样,每天作业压的他抬不起头来,会产生厌学的情绪,久而久之,他会破罐子破摔,胡乱写写了事,达不到质量要求。而一些能力强的学生,速度快,课文读两三遍就会背了,新教的生字早就会写了,所以我给这些学生增加作业量,难度也如前面所说增大一点。

例如,写一份试卷,我是不要求学生每道题都写的,能力一般、动作慢的学生只需要写前面几道基础题,后面阅读、写话可以不写,因为一年级上学期我们不要求训练阅读与看图写话。能力强、动作快的学生前面两、三道题可以不写,因为让这些学生总是写一些重复的作业,会觉得没兴趣,所以我要求他们重点写后面几道提高题。我们知道,试卷前面一般都是课内巩固题,后面两道是阅读、写话类。我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也能让他们吃的饱,吃的好。

作业量的开放把家庭作业自主权交给了学生自己,让他们有了宽松的作业环境,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三、开放作业时间

我班上学生写家庭作业的时间是自由开放的,因为我每天都是中午放学就布置作业,学生可以中午写,也可以下午放学写,还可以晚上写。中午没有午睡习惯的学生,早早地写好了家庭作业,下午放学可开心了,看动画片,和小伙伴玩耍,吃完晚饭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看儿童书籍,尽情地享受童年的快乐。学生尝到了早做完作业的好处,学会了与时间赛跑,慢慢地就会养成先做作业而后玩的好习惯。

开放式家庭作业题型多样,深浅不一,选择性强,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满足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作业的局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了家庭作业的质量。

但是,开放式家庭作业需要家长的配合。所以,必须先了解家长的情况,经常与家长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家庭作业的情况,这样,才能使家庭作业保证有合适的量,还有一定的质,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能力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家庭服务从业人员与客户沟通的艺术 第4篇

关键词: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客户,沟通

“家庭服务业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 向家庭提供各类劳务, 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1]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既是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基本职责和义务, 也是融洽双方关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家庭服务从业人员 (以下简称服务员) 每天要在家庭中与客户打交道, 能与其有效沟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及客户的满意度。然而, 沟通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思想与情感的交流的工具, 是一种需要学习和培养的能力。我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发现, 许多服务员与客户产生的矛盾都是由于双方沟通不畅引起的。于是, 在服务过程当中怎么样通过学习掌握沟通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我的研究工作当中, 从教师的角度、研究者的角度去观察那些发生在我周围的人们的沟通行为, 我发现这些行为当中的确存在着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归纳提炼的基础上, 建议通过以下几种方法与客户沟通:

一、注意客户的状况与需求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是指注意的能力。心理活动是人们在进行语言、行为、表情等活动前所进行的思维。人在注意着什么的时候, 总是在感知、记忆、思考、想象或体验着什么。人在同一时间内不能感知很多对象, 只能感知环境中的少数对象。而要获得对事物的清晰、深刻和完整的反映, 就需要使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有关的对象。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由于这种指向和集中, 人才能够清晰地反映周围现实中的一定事物, 而离开其余事物。当事物对于人有一定意义的时候, 就会引起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 人的心理活动常常指向和集中于对他最有意义的事物。当客户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问题并通过一定的情绪表现出来时, 服务员应当表现出关注。

我的受访者A是一位月嫂, 对于在入户服务时遇到过的情况, A是这样描述的:“我的雇主是一位30多岁的产妇, 我和她约的是从孩子出生后一个月的时间由我侍候月子。到了第26天左右的时候, 她接了两个电话, 我感觉好像是她的娘家出了什么事情, 因为她接完电话后情绪不太好, 我就主动问她有什么可以帮她的。她说正在犯愁怎么和我讲:她的妈妈突然骨折住院, 不能来帮她带孩子了, 她的婆婆年事已高, 不能帮她带孩子, 她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人帮忙, 特别希望我能留下一段时间帮帮她。我想:谁家还没有个急事和难事。我就和公司商量一下, 把这段时间空出来, 留在她家帮她渡过这个难关。”从A的做法我们可以看出, A关注到了客户的难处, 主动提出留下来帮忙, 解决了客户的燃眉之急。

二、认真倾听客户的诉求

苏格拉底说:“自然赋予我们人类一张嘴, 两只耳朵。也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其实, “说”只是沟通中较不重要的一环, 真正重要的是“倾听”。通常情绪感受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要贴切地了解客户的感受, 并且适当地反映出来, 就有赖于服务员的有效倾听。

要成为一个有效的倾听者, 要做到以下三方面:

首先需要全神贯注。在和客户讲话的时候, 要停下手中正在做的家务事, 眼睛注视着客户, 确保与对方有眼神的传递;表达出一种“我正在听”的反映状态, 与客户沟通要集中精神, 尽量不要一边做家务, 一边回应他, 也不要一边在客户的面前打手机, 一边回应他, 这都是精神不集中的表现。

其次是提问题。根据研究, 别人在讲话的时候, 如果你常常提问题, 会让他认为你在注意听他讲话, 觉得你对话题非常有兴趣。人讲话时最害怕的是对方一点声音都没有, 弄得自己都不知道别人对这个话题有没有兴趣。所以与客户沟通时, 不要只会听, 还要不时地提问一两句, 这样他会非常愿意一直往下讲, 而且会讲出你想知道的内容。

第三是不提反对意见。服务员有自己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和爱好, 如果这个习惯和爱好与服务的家庭相近或一致, 那就不存在什么难题;如果不一致, 要么双方都做出让步, 求同存异, 要么一方做出改变, 适应对方的生活习惯。诸如炒菜放多少油、米要淘几遍、地板要不要用湿抹布擦等事情上要尊重客户的习惯。服务员与客户之间是两个平等的个体, 在人格、地位、尊严上是平等的。但在购买“服务”和提供“服务”这一特定的前提下, 不能要求客户为服务员做出什么改变, 而是服务员对自己的生活方式等做出适当调整, 尽量不对客户的想法提出反对意见。

三、换位思考, 理解客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出:“适应人口老龄化和生活节奏加快的趋势, 重点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等业态, 满足家庭的基本需求。”[1]以家庭为单位的客户希望付出金钱购买到的服务能够“物有所值”, 在外面工作一天回到家, 有清扫干净的居室和可口的饭菜;生病躺在床上的时候, 有人精心护理并搭配营养膳食;初为人母的时候, 有人帮忙照顾宝宝;出差在外的时候, 有人帮助管理家庭事务……以上种种可以看得出, 客户希望雇到的服务员既要有合格的职业技能, 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 服务员应当从客户需求的角度要求自己, 做到以下三方面:

首先, 要做到“慎独”。“家政服务员在进城务工前所在的家乡多数是相对落后的地区, 她们的家庭多数并不富裕, 需要她们外出打工贴补家用。”[2]家政服务是一种入户服务, 工作场地属于私人的空间, 服务员在工作时讲究“慎独”, 要做到有人监督和无人监督一个样, 客户在时和不在时一个样:不翻动客户家庭的钱财和私人物品, 不使用家庭座机和其他人聊天, 不把外人带到客户家中, 不泄露客户的私人信息, 不在外面议论客户家里的私事, 以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其次, 要付出爱心。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对待客户。我的受访者B在家乡的工作是务农, 在长春根本找不到活儿。对于入户服务的情况, B是这样描述的:“我刚来长春的日子并不开心, 我特别喜欢孩子, 就想去照看孩子。在省妇联的家政培训班上学习了一期以后, 就联系到了现在的雇主。国庆节雇主给我放了一天假, 我就去净月潭公园玩了。回来的路上看到卖纪念品的, 有个和小孩子手掌一样大的拨浪鼓挺好看的, 我就想到我照看的客户家刚刚一周岁的孩子, 用这种小鼓逗他玩应该挺有意思的, 就给他买了一个。”从B的做法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次去公园, 她没有给自己的孙子买纪念品, 却选择给客户家的孩子带回一份礼物, 这足以说明她对待“看孩子”这份工作并不是简单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而是在用爱心去做。

再次, 要有合格的职业技能。对于客户而言, “以饮食营养、婴幼儿护理、老年护理三项内容最受欢迎”。[3]做“月嫂”要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 掌握护理婴儿的技巧;做家庭清洁要学习如何打扫房间, 对垃圾进行分类;洗熨衣物要学习怎样使用洗衣机和熨衣设备;照料老人要学习常见病护理和康复指导知识……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才能使客户满意, 让客户感受到购买到了高性价比的服务。

四、文字声音影像并用

服务员的服务时间、方式、内容不尽相同。有钟点服务, 有包月服务;有住家, 有不住家;有简单家务劳动, 有照看小孩或照料老人、病人或孕产妇。无论差异有多大, 都要求服务员要在做好基本工作的基础上, 让客户及时了解自己所做的工作, 解除客户的担忧。

首先, 采购物品要详记账目。采购日常用品要做好日常开支记账, 准备一个专门的记账本记录下每天所购物品的品种、数量、单价等, 同时附上商店开具的发票, 放在家里固定的地方以便客户查验。

其次, 通过手机微信即时发送声音影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于照料老人的服务员而言, 及时让客户了解老人的状况非常有必要。我的受访者C对于入户为老人提供护理服务的情况是这样描述的:“我到这个家庭不久, 这家的老人就做了一个小腿静脉曲张手术。我在医院昼夜护理的一个星期。为了让老人的子女及时了解老人恢复的情况, 我每天都通过手机微信把老人打针、吃饭、散步、睡觉的影像发送给他们, 同时用语音聊天向他们汇报每一天的进展。老人的子女和我说, 看到老父亲每天都有好转, 工作的时候心里会踏实很多。”从C的做法我们可以看出, 她随时随地给客户发送声音、影像, 缓解了客户对老人病情的担忧, 这说明她能够充分运用手机等现代通讯设备及时与客户保持全方位的联系。

五、具体又得体的赞美

医学研究表明, 人在得到赞美的时候, 脑内分泌出对人体有益的荷尔蒙——“脑内吗啡”, 它可以使人心情愉快, 还能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但是有一些服务员会把赞美理解为是说好话、拍马屁, 在沟通的过程当中不愿意赞美客户, 不会赞美客户。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 赞美对人际协调来说非常重要, 任何人都愿意听到赞美的话。

首先, 赞美要具体。有一些服务员在元旦或春节假期需要赶回老家过年, 但是由于不会在网上购买火车票, 去火车站排队又买不到。这时如果客户帮助买到了车票, 服务员就可以依据这件具体事件赞美客户:“您真棒!我想了好多办法都没有买到, 您手指轻轻一点就办到了, 以后也教一教我吧!”

其次, 赞美要得体。如果客户有一天穿得很漂亮, 服务员可以称赞她:“您的身材配上这件衣服真好看!”如果客户在节假日给你买了礼物, 服务员可以大大方方地说:“谢谢您!您真贴心!”其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成绩, 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想想看, 服务员工作的时候, 当客户从身旁经过, 不时地赞美“你扫的地真干净”,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就会使服务员感动。因此, 服务员要善于发现客户的优点, 及时鼓励与赞美, 这可以使双方心情愉悦, 从而快乐生活、快乐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0 (11) .

[2]李春霞.农村进城务工女性的社会支持研究——以北京地区家政服务员社会网络构建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 2011 (01) .

教育总结-家庭教育要讲究艺术 第5篇

一、溶理智、情感和耐心于一体

1、要处理好理智和感情的关系。人们常常是感情胜过理智。做父母的也懂得教育孩子的道理,但有时却不肯在自己孩子身上施行。比如,父母知道孩子不应该挑吃、挑穿,但又怕“亏”了孩子,因此,在家里父母总是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给孩子买许多衣服,孩子只爱新的,不肯穿旧的;吃饭不认真、挑拣饭菜,把好吃的菜摆在自己跟前,不许别人吃父母也迁就,这样没有理智的去宠爱孩子的情感,只会把孩子宠坏。

2、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有耐心。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或学会一种技能,都要有耐性,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希望一两次就会成功。要耐心坚持下去反复训练,才能学会。可是有些年青父母却缺少这种耐心,如2—3岁的幼儿可以独立吃饭了,父母怕脏了衣服,又嫌孩子吃得慢,就索性喂孩子;孩子做的不好当即训斥一顿。因此使孩子失去了自信心。还有的个别父母对孩子高兴时百般戏逗,而孩子哭闹时,则不耐烦了,又喊又叫,甚至又骂又打,而不是耐心哄教,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的好奇心,如:“这是什么?”,“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了?”要以简而易懂的语言耐心回答,以满足孩子的正确欲望。

3、父母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要灵活处理。父母不能只凭着经验办事,必须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要因时、因事、因环境而宜。可是有的家长缺乏这种灵活性,如孩子打破了东西,父母也娇宠;妈妈说:“没关系,打破了买新的”;也有的父母不问青红皂白地打骂一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打架;可能是别人欺侮他,他要反击,也可能是他欺侮别人而引起对方的不满,但无论如何,父母切不可不问缘由地痛骂或护短,应当仔细分析具体情况,妥善处理。

二、家庭教育要宽严相济,有张有驰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无原则的溺爱孩子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良的后果,并影响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正确的做法是宽严相济,既要让孩子意识到父母的意志是坚定的,又要让孩子意识到父母所坚持的.原则和要求是是不容违背的。父母如果只是一味的无原则地迁就孩子不合理的做法和要求,并以此来换取孩子的爱,其结果是爱的虚无、表面。当父母的如不能满足他们的某些要求的时候,他们不仅不理解你,反而会更恨你。如果整天板着面孔,粗声粗气的对待孩子,孩子就感受不到父母的慈爱和温暖,则使孩子觉得父母可敬而不可亲,和父母疏远。有时还会发展到说谎,欺骗,用一套虚伪的态度和表现来应付父母。所以,只有宽严相济,才能使孩子觉得父母既可亲,又可敬。

97%的家庭,我们在营造艺术环境 第6篇

你给孩子的美育环境如何?孩子第一次画画时多大?第一个说出的颜色是什么?平均一年去几次美术馆?……截至2007年10月25日,参与“2007年中国首次城市儿童家庭美育环境大型调查”活动调查的家庭已有6213个。我们随机抽出其中1047个家庭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相关数据的统计,同时采访了几个营造出优良美育环境的家庭,请此次调查活动的总策划胡晓佩老师对结果进行了点评。

参与调查的父母

在这1047个家庭中,大专以上学历的父母占76.79%,其中本科学历的父母占到总数的47.9%。整体来说,参与调查的父母所受教育的程度是相对比较高的。

97%的家庭:我们希望改变

这次调查分为儿童部分和家长部分,涉及美育环境的各个方面。两个调查结果非常一致,以家长部分为例:

分数比例

20分以下1.62%

20~35分 47.3%

35~50分 48.7%

50分以上2.38%

抽样数据表明,只有将近3%(50分以上)的家庭能够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美育环境。但情况也并非那么悲观,其余97%(50分以下)的家庭,已经开始意识到美育是提升儿童教育质量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不可被忽略。

只是,这些家庭对艺术的基本知识的掌握还需要提高。比如:父母没有意识到带领孩子走进艺术馆比带孩子去游乐园更有意义;或者是,不敢带孩子去美术馆,因为“自己看不懂,所以不知道该如何和孩子交流”。

我家的美育细节

下面这 3 组家庭,在这次调查中均得到令人钦佩的好分数。在真实生活中,他们是如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美育环境的?也许我们可以透过一些有意思的细节来一探究竟。

1.小虫子的家庭

小虫子,女孩,5岁口述:爸爸王晓炜

“大材小用”的印刷厂色卡

有些书上说,2 岁左右儿童将进入对色彩敏感的阶段。这个说法到底科不科学,我并不十分了解,但是小虫子在快2岁的时候,确实开始对色彩感兴趣了。既然如此,我开始有意地帮她制造一些与色彩邂逅的机会。其中就包括,从亲戚那里要来一本印刷厂用的专业色卡给她看。女儿很配合地把这本色卡纳入“最喜欢的玩具”之列,经常拿起来检验家里的家具、妈妈的衣服,甚至爸爸的眼睛“用”了她的哪一种颜色。

越来越忙的“博物馆通票”

真该好好感谢一下设计“博物馆通票”的人,这本不起眼的小册子让我们发现,原来身边还有这么多有趣的地方。小虫子虽然年龄不大,但也是博物馆的常客了,有时候和她谈论一些作品,经常能受到启发,这让我很骄傲。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展览她都一样喜欢。高迪的建筑展在她的要求下我们一共去了3次,但是有一次去看俄罗斯的画展,她却明显地提不起精神。每个孩子的兴趣倾向不同,开始时需要细心一点,慢慢地,就会找出兴趣所在。

点评:这位父亲也许并没有专业的艺术背景,但是他却知道:在孩子成长的各个时期,对艺术的兴趣点在哪里,而能力又大概发展到了什么阶段。这就是为什么他总能给孩子创设最适合的“发现美”的机会。

2. 动动的家庭

动动,男孩,5岁

口述:妈妈陈越南

在大自然里度过的周末

动动的双休日,除非特殊情况,通常有一天我们会安排在大自然里。或是我们一家,或是约几个朋友,带着孩子一起到近郊的山里、水边玩个痛快。呼吸着格外清爽的山风,闻着格外迷人的花香。我想,在动动的童年记忆,总会有一个地方记录着大自然带来的美的感受。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子和喀纳斯湖的湖水

2岁半的动动出发了,第一次远行,是和我去了青岛。到现在2年多过去了,我们去过不少地方,杭州、庐山、新疆、香港……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是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动动光脚踩在柔软细腻的沙地上,快乐地奔跑着;一个是喀纳斯湖,动动看到湖水时,激动地说,妈妈,你看,水里有好几种蓝,真漂亮…

点评:美育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妈妈选择了把亲近大自然列入生活日程里。在大自然中,美会通过听觉、视觉等等一切感官,抵达小小的心灵深处。

3. 小鱼儿的家庭

小鱼儿,男孩,5岁半

口述:妈妈刘京闽

越读越美的图画书

小鱼儿看过很多图画书,除了自己买,我们还经常去图书馆借书看。图画书的文字美,图画更美。也许对于孩子图画更有吸引力,这些图画总是灵动的,充满了想象。看完一本,我们会一起回忆。这时候你会发现,他总会把自己的想象加在里边。这样的回忆有些错版,但却独特而珍贵。

不起眼儿的特殊材料

巧克力的盒子、几根羽毛、一块破布、各种树枝、泥巴……经常被我视若珍宝,放在小鱼儿可以看到的地方。橡皮泥也准备了,但我把模子扔掉了,好让他自由地发挥。于是,小鱼儿在高兴的时候,会拿着盒子建个高楼,用泥巴捏一个笑脸……这个时候,我的身份是欣赏者,当然,在需要的时候,也会给他帮助。

点评:艺术并不是高高地站在生活的那一端。你看,在这个家里,书里有可贵的想象力,泥里有不羁的心灵表达,这都是滋养孩子一生的宝贵的“童年经验”。

促进家庭美育环境的专家建议

怎样保持、进取、不断创造新的条件来丰富家庭的美育生活?胡老师给出了具体建议。

开阔自己的视野,多看、多读、多了解和艺术相关的知识。

一起发现大千世界处处所在的美。让孩子有时间和空间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鼓励他通过图画表达出来。

鼓励孩子进行各种艺术尝试,探索不同材料或乐器的效果。

让孩子参与家庭环境的创造。可以从一起挑选餐布、窗帘或者插配鲜花开始。

努力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我热爱艺术,并且愿意与你共同分享。欣赏各种风格的作品,无论是建筑、雕塑还是绘画,和孩子分享你的感受。

除了欣赏,你也可以尝试着自己创作。拿起画笔,把自己当下的感受,或是记忆深处的感动画下来;把曾经演奏过的乐器拿出来继续弹奏,或者和孩子一起合作一曲。

有意识地让艺术活动慢慢地成为家庭生活的一个部分。比如,以家庭为单位来进行创作、欣赏活动,同唱一首歌,同看一幅画,同做一个手工,发表各自的感想,体会艺术与家庭结合之后的快乐。

找到社区、艺术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为孩子安排的表演或展览活动,鼓励孩子参加。

给孩子创设欣赏的机会。如果你现在开始留心报纸、广播、学校、社区或私人的音乐、美术、戏剧工作室,会发现你所在的城市有比你想象得多的音乐会、画展、戏曲表演。这种现场的经历、感受,会给孩子留下难忘的印象。

编辑/申艳(shenyan@bphg.com.cn)

家庭艺术化 第7篇

近几年来, 随着“艺考热”的逐渐升温, 再到考生逐渐趋于理性, 艺术院校考生的生源不断变化并日趋稳定, 这也使艺术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整体状况逐步稳定, 并形成了艺术院校自身的鲜明特征。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 通过深入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几年发生的特征变化, 总结艺术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显著特征, 寻找出艺术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对策。

1 艺术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状

1.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人数逐年减少

近几年来, 艺术院校的困难生建档比例逐渐降低, 不仅在校生中困难生建档总人数在逐年减少, 而且新生入校当年建档的困难生比例也在逐渐降低。以南京艺术学院本科生为例 (如图1所示) , 每年的新生在入校时建档困难生比例从2007级的21.91%, 降低至2015级11.46%。

分析其中原因应有三点:其一, 社会整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学生整体家庭经济状况逐年改善, 以往家庭多子女、父母下岗、失业、工资低的情况逐年减少;其二, 国家资助力度逐年加大,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尤其是生源地助学贷款制度的有力保障, 使大部分困难家庭均可解决学费问题, 同时, “绿色通道”制度基本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其三, 高校困难生认定体系更加科学、更加规范, 使家庭经济真正困难的学生才有机会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而家庭经济不困难、想投机取巧获得资助的学生被排除。

1.2 不同艺术专业间困难生比例差别巨大

在综合类艺术院校, 由于艺术专业类别的不同, 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存在很大差异, 困难生比例存在明显差别。

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 (如表1所示) , 美术设计类专业的困难生比例为20%-30%, 而音乐表演类专业的困难生比例仅为4%-10%, 美术设计类专业的困难生比例明显高于音乐表演类专业。由于学习音乐、表演、舞蹈等艺术专业需要较大的经济成本以及较好教育资源, 经济较差的家庭无力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相反, 美术设计类专业在学生高考前的学习成本相对较低。因此, 音乐表演类专业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比美术设计类专业普遍偏好。这使艺术院校在困难生资助工作中要求政策应更加具体、工作应更加细致, 以促使资助工作更加公平、公正。

1.3 家庭收入低为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主因

艺术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类型主要有五类:家庭子女众多开支大、父母失业下岗无工作、农村地少收入低、父母残疾生病负担重、单亲离异家庭等。近几年来,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社会失业压力的减小、农民收入的提高、医保制度的普及, 艺术院校困难生中“家庭多子女”的情况明显减少, “单亲家庭”的困难生比例变化不大, “家庭收入低”的情况为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以南京艺术学院2015级学生建档困难生统计数据为例, 如图2所示, 以“多子女”为家庭经济困难主要原因学生仅占2.63%;以“单亲”为家庭经济困难主要原因学生占到16.3%, 和2013级17.46%的数据相比变化不大;以“纯农户收入低”、“父母工作收入低”、“父母双方或一方下岗”等低收入家庭的困难生占困难生总数一半以上, 达到52.64%。

1.4 困难生无偿资助趋于饱和, 有偿资助有待加强

近几年来, 国家、高校、社会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逐步加大, 而在艺术院校中, 因困难生比例相对较低, 困难学生获得各类的无偿资助趋于饱和。

在南京艺术学院, 自2007年至2015年, 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每年资助困难生的覆盖面接近100%, 并且每年资助困难生比例逐步提高, 表2为2010~2015年的资助情况统计表。除此之外, 近几年学校还设有特困生资助、力联奖学金、江苏省福彩爱心助学金、方祖岐慈善助学金、百家湖艺术助学金等无偿资助, 大部分困难生通过申请助学金等无偿资助已经可以解决学费和生活费问题。学校每年建档的1300余人困难生中, 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有偿资助形式的学生仅有350人左右。困难生资助覆盖面广、无偿资助资金充足, 已成为艺术院校资助工作显著特点。

注: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只资助建档困难学生

然而, 南京艺术学院设置的有偿资助却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例如学生勤工助学, 全校每年设置岗位200个, 资助总资金为50万元, 远远无法满足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强烈需求。无偿资助的饱和, 有偿资助的不足, 容易使学生对无偿资助形成“等、靠、要”的不良习惯, 这将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5 困难生心理贫困现象严重

近年来, 艺术院校在困难生物质资助方面力度不断加大, 学生的日常生活水平得到保障。然而, 艺术院校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较多, 学生整体消费水平较高, 在这样的环境下, 困难生容易产生虚荣、相互攀比等心理问题。艺术院校在困难生认定和资助工作中, 经常出现学生异常敏感、怕被别人看不起、不诚信等现象, 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也整体偏高。因此, 虽然艺术院校困难生物质贫困现象在现有的资助体系下已得到有效资助, 但困难生心理贫困现象依然严重。

2 艺术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对策

随着国家、高校、社会对学生资助力度不断加大, 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艺术院校做好困难生资助工作要重点做好资助体系建设和资助工作方式的两个转化, 以适应当前艺术院校困难生工作的新特点。

2.1 着力打造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学生资助体系

艺术院校相比其它普通高校, 学生资助工作不仅具有自身特殊性, 又有高等学校困难生资助工作的共性。艺术院校在制定学生资助相关制度时, 要根据艺术院校的生源特点、学生心理特点以及艺术院校的专业特点等, 着力打造具有艺术院校自身特色的学生资助体系。

艺术院校要根据困难生分布特点、专业间差别、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整体水平、学生平均消费水平等, 制定困难生认定办法, 规范认定程序, 合理划定认定比例, 并根据困难生动态变化、不同专业类别间差别等特殊性, 科学的制定困难生量化认定办法。

艺术院校还应根据学生资助工作特点、学生资助覆盖面和资助饱和度等实际情况, 合理制定学生资助的立体模式, 通过调整资助项目、资助名额、资助金额、资助方式等, 确保每一名学生都不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使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有机结合, 使政府、高校、社会有限的资助资源发挥更大的资助效果。

2.2 无偿资助向有偿资助转化

困难生无偿资助是学生资助工作的有效途径, 是教育公平的政策保障, 而有偿资助则是学生资助工作的有机补充。当前, 艺术院校应将部分无偿资助向有偿资助转化, 加大有偿资助的投入, 使无偿资助和有偿资助有机结合, 更有效的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励志功能、慈善功能、公益功能、创业功能等。

此外, 还应加强有偿资助工作的创新, 开通勤工助学、爱心超市、大学生创业园、志愿者协会、义工社等多种资助方式, 加强资金投入、岗位设置、组织管理, 使特别困难的学生获得无偿资助后, 还有机会通过有偿资助的形式获得更多的帮助, 并通过有偿资助得到锻炼、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等。同时, 艺术院校还应加强国家助学贷款的组织管理和政策宣传工作, 做好助学贷款的政策解读、贷款办理、贷后管理, 简化贷款的申请、审批、还款、展期等办理程序。国家助学贷款作为有偿资助的形式之一, 可以有效缓解家庭特别困难学生的经济困难状况, 帮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业学习中去。

2.3 物质资助向精神资助转化

艺术院校在做好学生物质资助的同时, 应更加注重学生的精神资助, 做好困难生的心理帮扶工作。

物质资助是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的有效保障, 但是却不能完全化解困难生心理上的“贫困”。艺术院校首先应做好困难学生心理测评和心理档案建立工作, 实时监测困难学生的心理动态, 并做好重点学生的心理帮扶工作;其次, 艺术院校在校内应积极倡导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避免学生间相互攀比的不良风气形成;再次, 艺术院校应加强宣传自立自强、励志成才的典型事迹, 向困难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充分发挥模范榜样的教育作用。

3 结束语

随着艺术教育的发展、社会整体经济水平和人均收入的提高, 艺术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整体状况呈现出困难生比例逐渐减少、艺术专业特征鲜明、接受无偿资助趋于饱和、心理贫困更加严峻等特点。因此, 艺术院校开展困难生资助工作应加强困难生认定体系建设, 着力打造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学生资助体系。在开展助学活动中, 要注重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并重, 无偿资助向有偿资助转化, 注重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谭红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3) .

[2]武佳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 (4) .

家庭艺术化 第8篇

一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

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独立性强, 但自制力弱;情感丰富, 但控制力差;追求新事物, 但缺乏远大理想, 这些构成了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1. 个性发展自主化

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具有如下人格特征: (1) 性格倔强、孤僻、古怪, 易冲动、爱冒险, 反对权威, 不服管教, 喜欢搞恶作剧, 但通常会有独到的见解; (2) 外向、躁动、灵活, 而行为的稳定性差, 办事有开拓精神, 喜欢交朋友, 但办事不周到, 经常有漏洞; (3) 紧张、焦虑, 情绪不稳定, 办事冲动, 不冷静, 较兴奋, 情绪激发后很难平静。总之, 艺术类大学生大多注重个性的形成、发展和张扬, 思想特别活跃。进入大学后, 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内容发生了变化, 学习成为一个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过程, 学习的终极目标不明确, 学习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大学的学习主要是靠自学, 大学生获得了相对过去较多的“自由”、“自主”和“开放”的环境, “成人感”和自主自立意识迅速增强, 尤其是艺术类大学生本身就注重追求独特的个性, 认为追求个性才能激发灵感。他们希望自己能主宰、决定自己的一切, 行为独立。因此, 其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更加明显, 对老师的督导、学校的规章、家长的引导容易产生反感甚至抵触情绪。

2. 自我认知片面化

艺术类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从小除了要学好文化课以外, 还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培养艺术特长, 由于艺术特长而优越于他人的感觉陪伴了他们多年, 常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优越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但大学人才荟萃, 一旦失去了原来的学优生地位, 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有的学生由自傲走向自卑, 自信心下降, 意志消沉, 缺乏进取心。消极情绪一旦被激发就具有弥散性和持久性, 很难被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学生的相对平庸化”。另外, 进入大学后与他人比较的方面越来越广泛, 容易产生在很多方面不如他人的感觉, 因此, 一些学生刚上大学就产生了自卑感, 在自我认知和评价方面出现了阴影。

3. 功利性和攀比心理较强

功利性在当代艺术类大学生中普遍存在, 他们为了各种功利目的, 踊跃参加学生会、党课培训。另外, 由于艺术类大学生所学专业的特殊性, 很多学生在大二、大三就开始在校外打工。面对金钱的诱惑, 艺术类大学生逃课现象相当严重。由于艺术是一项高投入的教育, 需要家庭经济状况相对优越, 艺术类大学生的家庭条件一般较好, 学生在上学期间穿名牌、出入打车、配备高档通信设备等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家庭并不富裕的学生, 也追求档次、崇尚名牌、攀比摆阔的现象随处可见。

二家庭环境对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 家庭教育

在对人的教育过程中, 家庭教育是最早的、最全的, 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调查结果显示, 存在诸多问题的学生的父母不是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就是方法欠科学;对子女的期望值或过高, 或过低;不是专制, 就是放任溺爱。而对于学习艺术类专业的学生, 家庭教育不当, 会使孩子们非常自我, 不服从管教, 规矩意识淡薄;缺乏思维的批判性, 做事没主见;性格孤僻, 心理自卑, 依赖性强;缺乏独立能力, 影响健康人格的发展, 没有开拓精神, 遇事急躁莽撞, 稳定性差。

2. 家庭关系因素

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会对家庭成员的感知、情绪、情感、个性和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尤其对未成年人影响更深。这是因为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情绪、性格等尚未成熟和完善, 不融洽的家庭关系会导致大学生的冷漠、寡欢、孤独, 甚至自我封闭、自信心差, 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参与社交活动时方法简单、无所适从, 有时会拒绝交往, 恐惧社交, 怕受伤害。但在学校不可能不与人交往, 尤其进入大学后, 远离家人、朋友和熟悉的环境, 处理人际关系和适应专业都需要从头开始。假如在初始阶段未能得到调整和有效干预, 就会出现强迫、焦虑、偏执、抑郁、敌对、恐慌等症状, 使人际关系处在紧张状态下, 社交范围狭窄。

3. 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大学生出现自卑、孤僻、抑郁心理, 在心态上体现出如下特点:长期抑郁、焦虑、自我封闭, 使精神长期处在紧张状态, 导致神经衰弱, 不敢面对现实, 遇到问题总是逃避, 总是为自己寻找借口;乐群性差, 性格与众不同, 独来独往, 害怕群体生活;人际关系差, 情绪不稳定, 易悲观、偏执、心胸狭窄, 行为不理智;学习效率低、效果差, 不仅厌学且想退学。尤其是面对身边艺术类专业同学家庭情况较好的, 面对名牌、奢侈品的诱惑,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更容易悲观、孤僻、焦虑, 容易采用极端方式, 危害他人或社会;容易发展成精神性疾病。

三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举措

1. 结合艺术类院校的特点和优势, 加快课程建设和改革

艺术类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应有别于其他院校, 在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 在艺术审美心理、人格心理、创作演出心理和心理健康等几个方面应有所侧重。可以利用艺术教育本身独有的交流性和体验性的特点, 营造出一种愉悦而富于情感色彩的审美心理, 使学生在创作和审美过程中, 宣泄和释放负面的情绪, 从而缓解紧张状况、减少焦虑, 进而达到精神的洗礼和情感的升华, 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 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2. 丰富宣传手段, 提高教育效果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上, 除了传统的宣传教育手段, 如讲座、报纸之外, 还应注意到, 艺术本身就具有很好的心理治疗功效, 目前很风行的音乐治疗、舞蹈治疗、绘画治疗正是利用了艺术的创作, 在不知不觉中对人们发挥无可替代的精神保健和心灵抚慰的作用。因此, 艺术类院校完全可以利用自身丰富的艺术资源,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体验和观察, 编排和设计一些有意思、有教育意义的心理剧和宣传海报, 来激发艺术类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热情和提高重视程度, 帮助学生激活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 获得更好的社会发展。

3. 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标本兼治的物质心理双脱贫

对贫困生在进行物质资助的同时, 必须进行心理指导。具体做法如下: (1) 挫折承受能力和调适能力培养, 鼓励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的挑战。 (2) 完善自我意识, 相信自己, 主动争取在竞争中完善自己。 (3) 人际关系的引导, 鼓励学生打开封闭的自我, 主动与他人交往, 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4) 引导学生保持独立的人格, 有自知之明和不卑不亢。 (5) 教育学生在接受他人帮助的同时, 要尽力帮助他人, 学会互助。 (6) 引导学生学会倾诉、宣泄、缓解心理压力和苦闷, 将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摘要:目前, 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休学或退学的人数逐年上升, 而作为大学生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类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普遍存在着个性发展自主化、自我认知片面化、功利性和攀比心理比较强等问题。对于艺术类大学生, 必须结合艺术类院校的特点和优势, 通过加快课程建设和改革、丰富宣传手段等举措来改善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家庭因素,心理健康,对策

参考文献

[1]王玥.美术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分析及教育建议[J].考试周刊, 2008 (43)

家庭艺术化 第9篇

《环球生活》:外界把中国当代艺术家逐渐归类为一个群体,或者称他们为“中国当代艺术新势力”。这种划分是以他们的作品风格还是以年龄来界定呢?

张思永:更多的是以某类已被定位的风格语言或流派的艺术家作品来归类,具有鲜明的符号特征识别性。当然,年龄也是吻合了每个流派符号的特征的。像玩世现实,政治波普及艳俗艺术就不是70,80后所能制造出的非凡影响力。

《环球生活》:近年来年轻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受到业内关注的原因?

张思永:文化体制,商业模式都处于转型期,新锐的年轻艺术家群整体涌现于社会最前沿的艺术阵地。作品与当代生活的紧密关联性,并且全面彰显了上一代人没能实现的艺术理想。年轻艺术家的发展是中国艺术的将来,受到厚望与关注是时代的集体愿望。

《环球生活》:目前,艺术品拍卖行对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持怎样的态度?

张思永:首先是活跃传播并充满期待的,价格相对低,远远有上升空间,新近入市的卖家往往会先选择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小试身手,减轻压力。优质的年轻人容易快速找出其闪光点,是成长的长线主体部分,拍卖行是不会放弃和轻视的。

《环球生活》:相比那些成功的一线艺术家,你认为年轻艺术家的优势和劣势分别在哪儿?

张思永:收藏家和资深的财富人士永远不会放弃持有新晋艺术资源的期待。这是天然的机会,也是事物发展中守恒的本质,优势不言而喻。

风格异变,不稳定性,作品的过分流行性,符号难成经典性,艺术思想难入深度性,市场价值不确定性,或无明显的上升数值纪录,在公共艺术活动中未必有最佳的展示及收藏机会,都是劣势的现实所在。

《环球生活》:有说法说只有北京才能养活艺术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张思永:优秀的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在任何城市都能被养活。北京的生存空间及压力可能是全国最大的。艺术圈的二极分化已日趋成为社会的又一大问题。中国艺术生态面临着艰难的不堪境地,清醒、理性的收藏家都该去其他城市看看。如重庆,成都,杭州,长沙,南昌,武汉,沈阳,西安,厦门,苏州,平遥,威海的艺术资源、艺术创作环境和艺术机构都已全面启动,大家为何不把有效的收藏动力发射过去呢?

《环球生活》:当代艺术家的哪些特质是你所称赞和推崇的?在你看来,他们自身素质又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张思永:当代艺术家们厚重文化的担当感,历史承接的使命感,深度的社会现实感及艺术精神理想的至上感,皆值得推荐。

艺术情感的晦涩,现实生活曲解,观念陈旧,思路狭隘,艺术史的生疏,创作力度浅薄,流俗,跟风,趣味低俗都是致命的整体素质的缺失。

《环球生活》:对当前的版画艺术前景和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你怎么看?

张思永:无论是大师的版画还是当代艺术名家各个风格类型的版画,都备受市场认可和追捧。新锐艺术家的版画创作更是层出不穷,未来市场和收藏人士会越来越需要,很可能成为一种中国家庭式收藏的艺术品革命。

当代的艺术语言及形态,材料,观念,手段多样,异质。本土艺术夹杂国际路线成为未来艺术家们探索世界和社会的动力,无论如何变幻,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定是殊途同归的。

《环球生活》:今后,千年时间画廊会把中国当代艺术作为重点来进行宣传吗?

张思永:有文化思考及历史传承探究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各形式作品皆是千年时间画廊关注并致力的工作规划。中国当代艺术也应呈现中国的艺术本质,宣传中国艺术才能找到对话的国际艺术舞台。

张晓刚

生于文革时代,是中国最早一批“前卫”画家。他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思潮和政治风波,曾贫困潦倒,如今功成名就却有点不习惯,他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成长样本。张晓刚在老家偶然发现的一套家藏老照片,让他萌生想法,要把照片里的元素用油画表现出来。暧昧的灰色调,面目雷同、神情拘谨的模糊人像,还有毫无由来的色斑和红线——以老照片和家族为主题的系列油画,由此成了张晓刚标志性的作品,文革的封闭和迥异于其他国家的特质,使西方收藏家们争相收购中国艺术家表现这一时期的作品。

高瑀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他“饲养”的“熊猫”是藏家们梦寐以求的宠物。他将熊猫的形象以超现实、卡通的形式表现出来,作为其作品的主要形象。这是高瑀所描述的“当代艺术斗争”——“善”与“伪”、“美”与“丑”被混淆在一起。高瑀是同龄艺术家中的佼佼者,虽然只是以卡通的形式创作,却摆脱了当前众多艺术家都面临的各种束缚,开启了当代艺术的广阔领域。

方力钧

作为中国后89新艺术潮流最重要的代表,与这个潮流的其它艺术家共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话语方式——玩世写实主义,其中尤以方力钧自1988年以来一系列作品所创造的“光头泼皮”的形象,成为一种经典的语符,标志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上半期中国普遍存在的无聊情绪和泼皮幽默的生存感觉,或者更广义地说它标志了当代人的一种人文和心理的感觉。

贺祖斌

1974年生于湖北武汉,1996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

自2005年起,已连续三年在798千年时间画廊举办个展,并多次在全国画展参展。

个人艺术特色:

艺术作品呈现出艺术家的内心世界。贺祖斌是一位能够体现出人文关怀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作品价值体现在作品气质的打造和呈现过程中。他的作品没有浮躁、流行以及暴力元素,传达出蕴含社会生活中的人文主义关怀。

黄海蓉

生于1974年7月,1997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专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后留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至今。多次举办个展并参与过多次国内外画展。

个人艺术特色:

作为出生于七十年代的艺术家,黄海蓉虽受八五思潮的影响,却不再追寻这条模仿之途,同时又与新生代艺术家浓厚的“卡漫情结”有所区别,她掌握了自我独特的绘画语汇,善于思考,从而达到了艺术揭示当下时代断面的使命。《形象消费》系列是艺术家继续寻找跟时代更加紧密结合的内容与形式的探索和实践,并在画面中添加轻松时尚感,对中国消费文化议题的关注体现了艺术家对当代社会的深度思考。

王尊

1979年3月2日出生于湖北武汉市,1996年考入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2000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居武汉。已多次成功举办个展,并多次在国内各地画展上参展。

个人艺术特色:

消解与对抗是王尊这几年渐渐明晰的创作思路,可以这么说,这是一个充满个性的艺术家,希望用绘画消解掉人们所认定的现实性。用他自己的话说,因为喜欢绘画,所以努力画好它,就这么简单。

吴笛笛

耿菁华

重庆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画室毕业,硕士学位。现任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讲师。无论题材选择、构图布局或色彩装饰,一直以来,吴笛笛喜爱将种种东方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也许因为对克孜尔壁画、敦煌壁画的大量临习与研究,使得艺术家可长袖善舞。但若要解释其作品的动人之处,或许应更看重吴笛笛的敏感与聪慧,她以她的天性、她的直觉、她的体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轻松愉悦的“花花世界”——关乎花草、关乎生物、关乎情的世界。

张真

1981年出生于湖南,200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已多次成功举办个展,并多次在国内各地画展上参展。

个人艺术特色:

一个出生在八十年代的年轻艺术家,或许感性多于理性。但正是这种感性,反而使得作品带着别样的灵气。通过绘梦来表达自己的生存感受,这是新生代八零后艺术家张真的独到之处。《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系列被称为东方油画的典型代表作。

郑维

1983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2010年在现在画廊举办个展,并多次参加全国各类画展。

个人艺术特色:

对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郑维,版画的制作方式和制作过程不仅是他的创作方式,更是他的创作方法论。他的作品都围绕着“质感”来展开。板上钉钉个展上的作品,既具有版画的效果,又跨越了版画和油画的界限。

洪绍裴

1979年生于台湾高雄,台北师范学院艺术系毕业,2005年在台北首度个展,其后作品在台中国美馆收藏,2007年移居北京,签约现在画廊,2009年在香港艺博会上举行个展。

个人艺术特色:

洪绍裴的作品轻松地指出了具象绘画在平面上创造幻觉的本质:无论如何逼真的图像,近看之下都是有技巧的颜料涂抹。其首度创造的折画面,将平面的架上绘画立体化,与雕塑、装置一起形成了三维空间,被誉为“美术形式上的革命”。

曾健勇

耿菁华

广东人。国立华侨大学艺术系中国画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研修班学习。现居北京。

如同毕加索画风中的“蓝色时期”,曾健勇笔下的每个人物流露出让人一见难忘的忧郁气质。“他们”关乎童年却又超越童年的情感,因为曾几何时,忧郁几乎成了渺小的人类与生俱来的共有情感。但艺术家有意回避着宏大的主旨,努力为作品做”减法”,拿捏着单纯的分寸:让画面能敏感的牵动人心但祛除病态的声张、可温情的叙述伤感却无矫情夸张表述。

卢曦

耿菁华

对童年的回忆是卢曦绘画中挥之不去的主题。毛绒娃娃、彩色充气小动物、铺着蓝色镂空的确良花布的圆桌、塑料鲜花、照相馆布景前略带紧张表情稚嫩的脸……这些80年代典型中国家庭的摆设或场景一次次的被她描绘。那时,我们真的无忧无虑的、认真的生活着,卢曦画的也诚实、也动情。艺术家让我们看到了“回忆”可以看似漫不经心,但其实是一种庄严的情感。

王宁德

1972年出生于辽宁省,199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他的摄影就像站在一个时光隧道出现的洞口窥视,看他的摄影就像看到一群人神思恍惚地从洞口走过,仿佛梦境。这一幕近似荒诞,这些人不知身在何处,或者根本就身在历史之外。

徐跋骋

耿菁华

1983年生于江苏无锡,200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在读。

个人艺术特色:

上一篇:儿童超重肥胖下一篇:建筑行业管理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