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践行新思想

2023-01-11

第一篇:大学生如何践行新思想

结合大学生身份谈谈如何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确立的,它曾指引着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伟大的胜利。这条路线曾一度被偏离使党的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条思想路线不仅被重新确立并且获得了新的丰富和发展。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你,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籓篱,抓住机遇,带领全党全中国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

《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能否做到实事求是、独善其身呢,在我的观念里要做到实事求是,不仅仅是简单的考虑自身价值还要联系周围的环境因素。因此,在还未毕业实习之前,我们要尽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理论知识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涵养,当然如果还担任某项班级或学院的职务,那就更该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同时,积累经验。因为大学的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我们也可以找一些兼职工作,既可以锻炼自己,又能够赚取零用钱。在毕业实习之后,我们要有自己的做人和工作准则,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在选工作方面若挑三拣四,而不考虑自身的实际能力,就会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所以我们要实事求是,即使从基层工人做起,只要有能力,肯定会受到提拔的。

第二篇:践行新思想牢记新使命[范文模版]

践行新思想 牢记新使命 加快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

——在合肥学院第三届教职工、工会会员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王其东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

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二届一次教代会以来的工作,并就学校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进行说明,请予审议。

一、六年来的工作回顾

二届一次教代会召开以来的六年,是学校全面落实“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建设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重要阶段,也是加快推进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的关键时期。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服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坚定不移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紧紧围绕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抓住人才关键要素着力推进内涵发展,有力促进了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等取得新成效,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学校连续三年省委综合考核获得优秀。

六年来,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1 创办一流的应用型大学,必须构建系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六年来,积极推进以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各项改革,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以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创省属高校新高。获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今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全国第三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15年教育部63期《简报》专题推广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经验。2017年教育部《中国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报告》总结推广“安徽现象、合肥模式”。新华社动态清样、内参5次报道、中国教育报2次头版头条加评论员文章推广学校经验做法。作为67所参展高校之一,应邀参加高等教育40周年成就精品展。

六年来,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2763项,国家级奖项912项,国家级科技创新奖项328项。今年,整体进入第一批次招生,文、理科高出一本线

14、15分。学校是全省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就业率始终位于前列。近年来,全国527所、1300余批次高校来校调研。全国各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集体到校考察。

(二)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发展能力 学校与中外企业、政府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等41个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科技创新与服务。如:合肥学院水环境及污染控制院士专家工作站、功能性离子液体动力电池电解液院士工作站、巢湖研究院、深装合大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等。

紧扣“应用型”办学定位,大力倡导应用技术研究,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和德国博戈公司开展“无人工厂”探索、与德国西韦德集团共建“建筑及材料研发中心”、与德国毕克化学签署“纳

2 米氧化铝助剂开发与应用”,引领绿色涂料生态革命等。

积极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安徽省重大专科技专项等研究项目的数量逐年增加,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经费总量逐年攀升。改进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奖励办法,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学校科研项目立项数、到帐科研经费和成果转化数大幅增长,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实现历史性突破。

共建“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淮军与刘铭传研究中心”等,聚焦区域文化研究与传承。承办“海峡两岸(合肥)纪念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30周年学术研讨会”。编撰《大湖名城——合肥地域文化研究丛书》《合肥文化十讲》等,人文社科应用性成果数量一直位列全省高校前茅。

(三)树立新的人才观,着力构建人才队伍建设新模式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按照总书记“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总体要求,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向国外资源和社会资源两个开放。

借力高端智力资源,推动关键技术突破。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院士、德国首席科学家、英国爱丁堡皇家科学院首批杰出青年科学家、苏格兰“未来制造”学科学术带头人等一批领军人才。通过周转池编制计划,积极引进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高层次人才,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新能源和新材料、微电子、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智能物流、智慧旅游、创意产业等14个科技创新团队和平台正在建设。

通过“双聘双挂”、内培外引,打造“双能型”人才队伍。学校

3 现有专任教师979人,有博士学位的从二届一次教代会时的73人增加到现在的242人,占比超过25%,提前实现了十三五目标;高级职称教师335人,正教授数从二届一次教代会的47人增加到现在的117人(二级教授2人)。具有行业企业工作背景的“双能型”教师528人,海外学习工作背景教师84人。现有省级教学名师12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1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坚持团结凝聚,通过政治上关怀、业务上关心、生活上关爱,充分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内驱办。开设“三尽讲台”“创新团队故事”栏目,开展“三育人先进个人”“师德标兵”等评选,涵养新时代人才队伍“精气神”;每年安排人才培养专项经费300万元,在德设立了教师培训基地;争取省、市政府支持,落实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险、落户、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系列优惠政策和便捷举措。在省市有关部门支持下,将我校从德国引进的博士直接认定为“庐州英才”待遇,对引进的高端人才实行年薪制,预算单列。设立人才服务中心,建设青年人才公寓。

(四)坚持开放办学,着力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六年来,我校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以及政府部门的合作与交流更加频繁。目前,学校同德、韩、日、美、俄等国62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有3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0个中外合作培养专业;与德国大陆集团开办三届“大陆班”,探索“双元制”高等教育和产教融合新模式。承办了六届“汉语桥”德国中学生夏令营活动、韩国语演讲大赛和2届“合肥学院杯”汉语演讲比赛。成功参与了第四届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青年论坛。组团参加了“第三届全球中小企业峰会暨奥巴马演讲会”。共派出170多人次教师赴

4 海外专题学习、进修,30名外国专家在校承担教学科研工作,80人次外国专家来校开展讲学。连续举办、协办了六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有德方15所大学代表、15个研究机构和企业代表,中方137个高校等单位,共计约500人参会,创下历史新高。

来我校留学生教育由过去的语言学习、文化交流等短期培训发展到以学历教育为主,留学生生源由德韩学生拓展欧美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年均在校参加学历教育留学生近180人。

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学校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目前招收柬埔寨、尼泊尔、老挝等国120多名学生来校攻读学位,与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正在筹建“中柬人文交流中心”。

学校充分利用国际化办学资源和优势,以教育自信推动民间外交。共有4位外国专家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4位专家出席了2016年、2017年李克强总理的外国专家新春座谈会。德国总理默克尔5次给我校发来亲笔信。2016年8月,默克尔总理为我校孔子学院揭牌,被誉为“孔子学院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现任全球中小企业联盟主席、时任德国总统武尔夫四次访问学校,并为学校中德先进制造业(合肥)合作促进中心、全球商会合作网基地、中德固体废弃物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揭牌。六年来,先后有380多个德国政府、社会团体、友好学校及企业的代表团访问学校,

(五)争取各方支持,着力推进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 教育部“把合肥学院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向应用型转变决策部署的重

5 要举措”,作为“破解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所面临瓶颈制约与体制障碍”,探索地方国际化、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新路径。

在省市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六大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251”人才工程全面加速。去年6月,锦斌书记见证了合肥学院人才引进合约签订,并为“安徽省对德引智项目管理办公室”揭牌。已引进一批德国教授和博士;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设立专项资金,基地建设规划用地和相关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建筑总面积7.86万平方米的中德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已进入项目施工前期设计阶段。中德青年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投入使用,已有10个留德归国校友项目准备入驻。国务院督查组和教育部长陈宝生对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给予较高评价。

(六)加强基础条件建设,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学校以改善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大基础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完成了二期校园建设和黄山路校区的整体搬迁,实现一校区集中办学。校园面积达到1255亩,建筑面积54.71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增至3.23亿。今年,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建设项目已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专家公寓、研究生公寓及单身教师公寓建设项目已近竣工。完成游泳馆(含击剑馆、武术馆)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一期校园学生宿舍列入合肥市公益性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校园二期路面“白转黑”等17个维修改造升级项目。完成“空调进高校”工程和校园绿化提升工程,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校园信息化建设获批市公益金项目,目前已完成教务系统升级调

6 研论证工作。图书馆的中外文图书达131万多册,电子图书104万种(册,本地镜像),中外文数据库66个,服务教学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学校成为安徽省教育厅智慧资助试点重点高校。完善了《合肥学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合肥学院传染病疫情监控和报告制度》,认真做好大学生医疗保险和教职工的医疗保障工作,校园管理安全有序。先后承办“亚洲轮滑锦标赛”、“全国大学生击剑锦标赛”等重大赛事,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完成了绩效工资改革,教职工整体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

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学校先后获“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顺利完成民主党派各校级委员会换届工作,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了共青团的助手作用和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做好离退休老同志的工作,保障离退休教职工老有所养、老有所为;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确保了学校安全稳定;创新定点帮扶形式,定点帮扶和定向采购工作多次在省级扶贫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省长李国英高度评价并做出批示:“进行总结、予以表扬、予以推广”。

学校的改革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的肯定。2015年10月30日,李克强总理和德国总理默克尔视察我校,李克强总理指出:合肥学院应用型办得很好,是一所不错的学校。2017年,刘延东副总理在视察安徽期间,听取了我校办学情况汇报,充分肯定我校“八个转变”的改革经验。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视察我校指出:合肥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找对了一个路子!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所有成绩与工作浸透着全校师生的智慧和

7 汗水,饱含着广大校友的深情厚意,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学校改革发展的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事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主要有:科技创新和服务地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偏少;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等。我们要直面问题,不回避、不懈怠,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坚定勇创一流的决心!

二、奋力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思考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我们要深刻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定位、历史使命和任务要求,积极回应广大师生和校友实现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的强烈心声,努力满足全社会对高等教育支撑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热切期盼,写好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奋进之笔”。

(一)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总书记强调,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基本要求。学校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坚持以服务学生全面成才为中心,切实落实好学校改革系列举措,将优质资源向学生倾斜,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把人才工作作为关键环节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对于高端人才的激烈竞争趋于白热化。近几年,学校通过外引内培和1251人才工程,加大了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绝不能松懈,要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和慢不得的危机感,继续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适应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不断优化中青年教师成才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增强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完善体制机制,优化人才服务体系,改善人才工作条件,为人才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真正将合肥学院打造为人才云集、成果闪耀的高地。

(三)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把专业建设作为重要基础 学科专业建设是大学发展之基,一流的应用型大学,必须有一流的专业群。从2009年国家开始试点至今,全国已有198所高校846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比之下,我们只有2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国际认证,专业建设整体结构不够合理、优势不够突出,达到认证条件的专业偏少。

为了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国家将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即建设一万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一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我们要坚持专业为龙头、学科为支撑的理念,增强忧患意识,找准学科专业短板,凝练学科专业方向,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建设实效。当前,尤其要以专业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师范类专业认证为抓手,促进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创造良好的专业办学条件。

(四)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把发展文化作为深刻内涵

9 总书记指出:“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师生员工是否对学校有归属认同和价值认同,综合改革能否落地生根并释放活力,核心在于大学文化。如果人才对学校只是“打工者”的消极心态,而不是“主人翁”的积极心态,那一定是我们的管理服务出了偏差,一定是我们的文化氛围出了问题。职能部门要从根本上改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系(部)要把引进的人才当成一家人,让人才留得舒心、全心全意为学校做贡献。用心培育和塑造尊重人才、崇尚学术、关爱学生的校园氛围,构建起人才聚、事业兴的良好格局。

三、今后几年的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今后几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校按照“十三五”规划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奋进之年。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促进内涵发展,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能力,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夯实合肥大学建设的基础。

(一)大力加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建设

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教育事业的优先地位。作为“地方同类高校第一方阵排头兵”,合肥学院理应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谋求更快的发展,理应在新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理应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做更好的表率。

一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模块化教学改革,加快推进“双元制”高等教育改革,

10 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根据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和地方行业企业的需求,开展新工科专业建设,改造传统工科专业,推动经管文理等学科专业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要认真研究高水平应用型学科建设的途径,培育硕士学位授权点,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引入社会资源,加大智慧校园建设;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法研究,培养一批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构建课堂教学、实习实训、考试考核、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质量考核制度和保障体系;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孵化中心、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健全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内在联动工作机制,构建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专业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和国际专业认证工作,加快引入第三方参与质量评估。

二是着力增强人才队伍竞争力。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增量提质”为目标,结合1251人才计划,用好编制“周转池”,完善编制及岗位管理,优化进人用人环境,加大人才引入力度;继续实行“双挂双聘”,扩大教师国内外学习培训规模,促进高水平青年人才的群体性成长;建立配套制度,创新用人机制,健全统筹高效的岗位管理制度,完善分类科学的职称评审、考核评价制度,加快绩效工作分配方案改革,构建灵活多样的薪酬分配制度,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三是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继续推进学校现有各级平台建设与发展,提升平台自主创新和服务地方能力,充分发挥各类平台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政策咨询等方面的作用。确定一批重点建设平台,产出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和科技转化成果;继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培育一批科研学术

11 带头人,努力实现获批国家、省部科技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持续增长;要不断完善科研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使学校科研经费总量有大幅提升;要继续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收益分配管理制度,加大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力度。

四是不断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主动服务大国外交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促使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提质增效;要积极开拓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中国安徽—德国中心”、“中国合肥—韩国中心”和对德引智项目管理办公室的作用,积极引入国外优质资源,为安徽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办好德国孔子学院、筹建柬埔寨孔子学院,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二)深入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按照国家《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继续深化综合改革,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要花大力气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强化管理部门服务师生的意识,提升服务师生的能力,以一流的管理和服务助推一流大学建设。

一是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切实接住和用好办学自主权,坚持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发挥系(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的主体作用;推进二级学院改革,优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理顺校院两级关系,形成符合学校现阶段发展要求、责权明晰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

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充分发挥大学章程在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统领作用,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和监督体系,加大在教授治学、

12 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等方面依法治校、照章办学的力度,建立健全具有合肥学院特点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全面提高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审计监督、强化审计结果运用,促进学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三是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强化“办学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努力为教师潜心教学科研、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要以调整职能、理顺关系、提高效率、强化服务为目标,通过完善职工考核、干部考核以及加强作风评议等多项举措,不断提升管理干部和后勤队伍的服务水平;要完善学生和教职工一站式综合服务管理机制,构建“线上线下、虚实一体、互为支撑、互为补充”的服务体系,全力促进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的提升。

(三)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学校将不断提升管理服务精细化水平,为师生提供更加舒适温馨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环境。

一是推进校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升级或建设教学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带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按照“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的原则,高标准推进“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

二是继续推进校园基本建设。按期完成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大学生活动中心、游泳馆等项目建设,持续改善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条件,为学生在最美校园成才提供保障。逐步改善学校食堂用餐环境与管理,升级教学楼、学生宿舍、图书馆等公共服务空间,提升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感。

13 三是全力打造和谐合院。要把“美丽合院”“文明合院““平安合院”建设统筹起来,继续加大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努力建设更美校园;继续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通过“人防、物防、技防”多种手段确保校园安全;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凝心聚力作用,不断加强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建设;要做好离退休老同志工作,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学校发展;要以落实教代会职权和学生权益维护为抓手,推进学校民主管理。

四是进一步改善民生。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始终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出台新的绩效工资方案,切实提高师生员工干事创业的活力与动力;升级改造香怡物业学生宿舍和公共服务空间,大力改善学生住宿环境;完善教职工体检项目和服务模式,加强校医务所建设,为全校师生就医提供更多便利;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职工疗养制度。

各位代表,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和畏惧者”,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最终实现“合肥大学”建校目标,是几代合肥学院人的历史情愫和夙愿,但实现这一梦想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坐等观望,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锐意进取,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学校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新征程,努力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第三篇: 新时期如何践行雷锋精神

雷锋是我们中华民族永垂不朽的丰碑,雷锋是我们中华儿女永无止境的榜样,学习雷锋精神是树立全民鲜明道德标尺的需要,也是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道德建设的需要,更是时代热切呼唤和事业发展要求的需要。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主要内容是忠于职守,真诚待人,乐于助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为新时期的基层工作人员,如何争当传承雷锋精神的先行者?我认为,应当学好雷锋三方面精神。

一、学习雷锋同志立场坚定精神。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忠诚于党和人民。要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对党负责,为党尽责;要在急难险重的时候冲锋在前、坚守一线;要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倾听群众最迫切的呼声,帮忙群众最盼望解决的事情,做群众最贴心的人;更要在平常工作当中忠于职守,以人为本,公道正派,时时处处彰显基层公务人员形象,不断增强基层部门的公信力和满意度。

二、学习雷锋同志无私奉献精神。要自觉传承雷锋同志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精神;要常怀一颗平常心,做到不争名、不揽功、不图利。要带头加强和改进自身作风建设,坚持党

性、以德润身,做一名道德高尚的人、品行公正的人、心态平和的人、思想纯粹的人,努力为广大年轻基层干部当好示范、起好表率。要保持艰苦奋斗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断地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争做最守纪律的基层干部。

三、学习雷锋同志爱岗敬业精神。要保持改革创新、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遵循组织工作规律,以更宽广的眼光、更系统的观念、更活跃的思维,推动基层工作理念、思路、制度和方法创新,以不竭的创造活力推进基层工作科学化水平;要爱岗敬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舍小家顾大家,任劳任怨,忘我工作,不抱怨,不消极,以主人翁态度严格要求自己;要在平凡中倾注真情体现不平凡的基本政治素质,真正做到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

四、学习雷锋同志奋不顾身精神。要学习雷锋同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宝贵品质,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利益舍得一切。虽然现在没有战争年代那种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血与火的考验,生与死的抉择,但是在现实生活还是会出现一些重大的突发性事件、自然灾害等危及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事件,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干部从大局出发,

为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牺牲个人利益,牺牲小我。

很多善行的开始,仅在一念之间。最初点燃的只是微弱的一束烛光,当无数细小的光亮汇聚在一起,黑暗就不见了。 我们所要追寻的雷锋精神,其实就是力所能及地助人、点滴之间的奉献、持之以恒的坚守。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的发扬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和坚持,只有心系广大人民群众,做到无私奉献,那么雷锋精神将会更加璀璨辉煌。

第四篇:践行新思想,传承延安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践行新思想,传承延安精神

——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

*** ***年***月***日~***月***日有幸参加***党支部书记“践行新思想,传承延安精神”培训班,走进革命圣地延安,近距离感受党在延安13年峥嵘的红色岁月和辉煌的革命历史。为期***天的培训,***培训学院的老师们理论联系实际,实景课堂讲解,使我们感同身受,收获颇丰,切身实地的感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和革命道路的正确。

中国共产党在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后,来到红色延安,并扎根延安13年,在延安的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走向胜利的辉煌时期,也是毛泽东思想日益成熟、丰富发展的十三年,是延安精神培育形成、发扬光大的十三年。

在延安的十三年,中国共产党把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作为红军长征后进行革命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伟大旗帜,打开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坚持全面抗战路线,独立自主地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团结和进步的方针,最终在取得抗战胜利的同时,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取得抗战胜利后,面对国民当反对派,在努力争取和平民主无望的时候,坚决进行人民解放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具有历史性转变意义的伟大胜利。

在两天的培训时间里,延安干部培训学院的几位老师用生动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延安窑洞有马列主义》、《毛泽东与毛岸英的父子情》、《一个村庄的记忆》等历史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在那艰苦的岁月里依然坚定信仰,砥砺前行;为了民族大义,舍弃家庭的那种革命精神,以及无私奉献的情怀,值得我们思考,在中国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会有我们幸福的生活,更无从谈起民族的伟大复兴!

重温党的历史,再学延安精神,对于现阶段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十九大会议精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十三个春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真正落开花、中国化的时期,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熟的时期,它所孕育的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进程。去年党的十九大重新审视了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以深远的历史眼光,前瞻性地规划升级了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再一次历史性飞跃。

总书记指出,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在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是国家科技发展的根基,如何创建一流大学、一流专业是摆在我们教育人面前的一件头等大事,对于我们高职院校来说,能为国家培养一流的职业技术人才,将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要响应国家号召,发扬延安精神,牢记入党誓词,把延安精神和传统传承下去、践行下去、带到我们课堂里,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革命瑰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不但要传承、践行延安精神,还要让它发扬光大,影响一代有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第五篇: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快速融入全球化,社会出现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新形式、新任务、学校如何做好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新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新时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和要求,特别是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关键词:新形势 大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其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不断的增强[1]。大学生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深刻转型、思想日益多元、技术不断变革、各种社会心理问题不断涌现的宏观形势,深入研究和把握大学生自身及其组织的特点,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对于新时期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健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思想文化阵地的地位巩固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和谐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1、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

当前,就业方式以及人民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人们对社会与个人前途的期望,也会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大学生是一个容易为外界环境感染的群体,市场经济活动诱发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一些学生的价值观造成扭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针对一些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与心理上的不适等现象,追根溯源,把握特点和规律,寻找应对之策” [3]。

2、国际各种思潮的挑战和冲击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程度加深

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特别是随着高新技术的兴起,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动摇着当代大学生既有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打破了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价值秩序,从而造成部分学生的价值标准的混乱和精神困惑。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传递多样化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价值,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程度加深。

3、网络时代的高速信息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挑战

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成为了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崛起的第四传播媒体,“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掌握了世界” [4],但是,互联网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互联网上传播的大量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伤害,它所具有的快捷、开放、匿名等特点,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由于一些学生对网络信息和社会思潮的鉴别力和控制力比较弱,导致一些网上行为偏离了道德规范,而高校的网络管理工作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4、独生子女的独特性格特点

现在学校中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其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很强的优越感。他们知识面宽,自我意识强,有活力,有个性,有创造力。传统思想观念在他们那里影响较小,推崇实用主义的处事哲学,所作所为有相当大的盲目性,易受他人影响和左右,追潮流的学习方式较为盛行,易于急功近利,从而导致了自身学习系统性的破坏。这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极为不利。

二、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对策

1、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相应的,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必须正确认识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新任务,找准自身在高校工作中的位置,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着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的人生导师,首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特别重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把握整个理论体系的精髓和实质,武装自己的头脑。 其次,要有坚定的信念,热爱辅导员事业,培养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感和敬业精神。再次,要加强对学生所学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对学生所学专业知之甚少,与学生之间就缺少共同语言,所以,辅导员要把认识和了解学生的专业作为一个必备的素质来培养,听听专业课,自学一些专业课程,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5]。

2、根据新形势下大学生表现出的新特点

在工作方法上大胆创新。在新的形势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讲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力戒空谈说教和简单粗暴,并在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由显性教育向显隐结合转变。即在搞好显性教育的同时,将有意识注入和无意识的熏陶相结合,开展隐性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将先进思想意识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由单一灌输转变为双向交流。我们要在灌输方法、效果上有所创新,重在引导,从硬性灌输向软性灌输转换,由单一灌输转变为双向交流;由公开教育转变为渗透性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渗透到学校的教学、日常管理当中,使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管理相互渗透。要加强渗透性,就要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环境育人的要求出发,把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到与大学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在教学管理,服务和文化活动等各个环节,形成隐性化的教育载体。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要充分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在工作手段上大胆创新。网络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大学生对其的依赖性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培养人、塑造人中的新型载体和重要手段作用。教师可以走进网络去了解学生,师生之间可通过网络方式促进沟通。网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对受教者的影响更多地取决于受教者的自主选择,以及受教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来自网络中的多元化信息的渗透。网络教育所具备的教育个性化和自由化的特征,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可以利用网络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借助网络技术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育。在网络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具有空前的自由度和极强的渗透性,这些都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真正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促成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多元化提供了契机[6]。

3、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在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在工作思路上大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形势政策教育、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因此,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改变过去惯性思维、被动思维、从众思维的思维方式,努力创新工作思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 [7],关心每一位学生,政治上要求他们进步,帮助他们提高政治理论水平,鼓励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工作上放手让他们进行自我管理,号召他们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学习上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引导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他们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的复合型人才[8]。

三、学校、社会和家庭应构成一个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机体系

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仅靠学生工作一线的政治辅导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调动全校每一位教职工都来关心学生的思想教育。高校的教职工人人都应自觉主动地去实践为人师表的深刻内涵,都应时刻想到用自己的工作和言行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学校上下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按照“三育人”的目标和要求[9],积极引导,正确把握,通过扎实全面的思想教育工作,为大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同时,学校还要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都来关心和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让社会各界广泛配合学校,为新时期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进一步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在学生思想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还不能忽视学生家庭的作用,要鼓励和号召学生的父母及家人经常性地关心子女在校的学习及思想表现,做到与学校保持联系,互通有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创造良好的条件。

总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只要坚持实事求是,从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能够承担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川.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探索[D].中北大学,2010. [2] 徐军保.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研究[D].郑州大学,2013. [3] 于运国. 文化交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4] 冉庆美. 浅议如何利用互联网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攀登,2005,03:133-134. [5] 陈芳芳.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08:50-51. [6] 樊洪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7] 周倩. 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03:272-274. [4] 张莉.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 改革与开放,2011,14:79+81. [9] 安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生求职的调查报告下一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