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竞技武术套路科学技术论文

2022-04-11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现代竞技武术套路科学技术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随着武术套路运动竞技水平和人们观赏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娱乐要求,给武术套路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就人们的要求和武术套路自身的建设来看,对武术套路运动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针对武术套路运动创新的基本原则、方法以及创新的必要性,进行论述。

现代竞技武术套路科学技术论文 篇1:

“标准化”视角下的竞技武术(套路)国际化发展的几点探讨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 文章从“标准化"的视角探讨了当前竞技武术(套路)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其中包括:器械、服饰、竞赛项目设置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竞技武术(套路) 所使用的器械,在形状、质量、纹饰等方面应进一步“标准化",使其更适于训练、比赛, 具 备更丰富的武术文化内涵和更高的科技含量;竞技武术(套路)服饰,在式样、面料、颜色 和图案的“标准化"设计上,应使其更富东方文化内涵、更加美观、最终成为国际竞技武术 ( 套路)运动的一个显著标志;在竞技武术(套路)项目的“标准化"设置上,应使其更加简 化,相对独立,便于学习传播、训练竞赛。

关键词:标准化;竞技武术(套路);国际化;发展;器械;服饰;项目设 置

Discussions on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Athletic Wushu ( Routine) in the Perspective of Standardization

WANG Guofa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 1000, Anhui China)

Key words: standardization; athletic Wushu (routine); international; dev elopment; apparatus; costume, arrangement of events

当前,竞技武术国际化发展的速度之快及所取得的成就,是武术史上前所未有的。竞技武术 国际化发展的最高标志之一,是使其成为奥运会的常设竞赛项目。令人鼓舞的是,2008年8 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上,武术有机会作为“特设项目”在奥运舞台上向世人展 示了她迷人的风采。这对于竞技武术“国际化”发展的确是向前迈进了可喜的一大步。但是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这次奥运会在武术发源地中国召开,作为东道主国,最终没有争 取得到将武术列为奥运会正式竞赛项目的目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当然,在 这届奥运会上,武术未被列入正式竞赛项目,其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不利因素,但笔者认为 ,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竞技武术在“国际化”发展进程中自身存在的一些不够“标准化”的 问题。所谓国际竞技武术的“标准化”,就是为适应竞技武术国际化的发展需要,在器械、 服装、竞赛项目设置等等方面规定统一的要求标准。“标准化”后的国际竞技武术,应该更 符合现代奥运会的选项要求,更有利于它在世界各国的推广交流。笔者就国际化竞技武术( 套路)在器械、服饰、竞赛项目设置等方面的“标准化”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1 国际竞技武术(套路)器械的标准化

武术器械,就是武术演练时使用的器具或兵器的总称,主要是由古代兵器或生产工具、生活 用具演变而来的。我国武术器械的制造,历史悠久,质量考究,并且富含深厚的武术文化。

随着竞技武术(套路)国际化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一系列“标准化”的武术器械出现。目 前,国际武术联合会对武术器械的“标准化”方面虽然作了一些规定,如:长度、重量、直 径等,但尚不够全面、精确;武术器械与其它一些国际性的运动项目所使用的器材相比,在 器械制造的“形”和“质”的规定上,以及器械所反映的该运动项目文化内涵等方面,其 “标准化”程度显得不够。

1.1 器械的形状、纹饰现有的《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2005年),虽然根据运动员的不同身高规定了一些器械 具体指标,但不够全面、精确。如:对于刀、剑等器械的形状(宽窄、厚薄、表面形状)、 表面纹饰等,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化”规定;对于枪、棍等器械的重量、弹性、表面纹饰等 ,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化”规定。由于武术器械没有统一、精确的规定,在竞赛中,各国运 动员间就难以做到一致、平等,尤其是对于国外运动员,武术器械的“标准化” 程度不够, 常常会使他们感到困惑。笔者认为:武术器械的形状、重量、纹饰等可以在现有器械的基础 上进行必要的优化、修改以及重新制造,“标准化”定型。“标准化”后的武术器械其形状 、重量、纹饰等应更适于训练、竞赛、观赏,同时也更富有武术文化内涵。至于武术器械的 形 状、重量、纹饰等具体设计,可以依据武术器械的历史文化内涵及现代人的审美特点,在现 有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或重新制造。如:竞赛中通常使用的刀、剑,其形状可以在现有刀 、剑形状的基础上,对刀身、剑身各处进行统一规定。如:刀面、剑面是否饰有凹槽?有 几条?多长?多深?亦或没有?是否饰以其它纹饰?对刀背、剑脊、刀盘、剑格等的宽窄、 厚薄、形状等也应进一步“标准化”定型。另外,对于刀、剑的表面也可以进行统一的纹饰 加工,如:刀身可以饰以星星、明月(喻:刀如明月),剑身则可饰以飞舞的凤凰(喻:剑 似飞凤)等等。竞赛中通常使用的棍、枪,由于过去一直使用的是传统的“白腊杆”,在一 些如重量、弹性等标准上无法做到统一规定,而且还容易折断。因此,必须要用其它材料重 新制造,如:塑钢、尼龙等。只有这样,棍、枪的重量、长度、直径、弹性等才能“标准化 ”统一。在棍、枪的表面也可加以纹饰,如:枪杆上可以饰以缠绕的长龙(喻:枪似游龙) ;棍身可以饰以错落的梅花(喻:棍舞如落英缤纷)等等。

1.2 器械的质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高品质、高科技含量的武术器械研制产生提供了可能。当前,国际 大型运动会(如:奥运会、世锦赛等)上的一些竞赛项目,像田径、球类、体操、游泳等, 其一系列标准、优质的运动器材已经产生,由此而带来的运动技术革新、运动成绩提高也都 是显著的。如:胶粒乒乓球拍、塑胶跑道、跑鞋、撑杆、“鲨鱼皮”游泳服等等。而目前武 术运动员所使用的器械,相比之下质量较差,其科技含量不高,也不够 “标准化”。武术 竞赛中使用的刀、剑等金属器械,使用时容易变形,甚至可能折断;枪、棍等木制器械,其 重量难以统一,其弹性各不相同,而且在使用时非常容易变形、折断。目前,武术器械的质 量问题及“标准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已经对武术运动的国际化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应 该尽快解决。

笔者认为:关于武术器械中的金属器械,可以采用现代高科技优质合金材料制造,按照《国 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是对现有武术器械的规定进一步“标准化”后)的要求,制造出国 际武术套路竞赛指定统一使用的“标准化”武术器械;而现在武术套路竞赛中使用的木制器 械,如棍、枪等,完全可以采用塑钢或尼龙等高强度合成材料进行重新制造,使器械在弹性 、重量、直径等其它指标方面进一步 “标准化”。国际武术联合会应早日规定出武术器械 “标准化”的各项指标。为此,可以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武术器械的开发研制力度;现有 的武术器械生产厂家,也应该抓住商机,加大力度研制,早日制造出符合“标准化”要求的 优质品牌(可申请专利)的武术器械来,争取成为国际武术联合会指定的武术器械使用生产 厂家。

“标准化”后的武术器械,不但有利于各国运动员的训练、竞赛,而且还应该成为一种 艺术珍品,成为武术运动员、教练员以及武术爱好者永久使用、收藏的传世之宝(这也属于 武术文化的一个部分)。

2 国际竞技武术(套路)服饰的标准化

服饰是一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兼有实用、欣赏和塑造人物社会形象的作用”。 武术服饰从她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成了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备了实用、欣 赏和塑造特定武术人物形象的作用。

现代武术服饰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性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武术竞赛没有特别规定 的服饰,只要便于运动就行;20世纪六、七十年代,武术运动员竞赛开始穿“运动服”; 20世纪80年代,武术竞赛服饰呈现多样化,有:运动服、民族服(对襟褂、灯笼裤)、 象形服(如:虎服、蛇服等);20世纪90年代,《武术竞赛规则》(1991年)开始对武 术服装的式样、颜色等有具体的规定要求,其时服装的式样(对襟褂、灯笼裤)和颜色(主 要是单色)相对单调统一。近年来,武术套路竞赛又进一步放开了对武术服饰的规定,各具 特色的武术服饰设计开始出现。

从奥运会竞赛项目分类的情况来看,武术套路竞赛是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唯美项群”的项 目,“美”在这里就显得非常重要,其中当然包括运动员的服饰之美。因此,武术服饰的审 美设计应该属于武术套路竞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为此,国际武术 联合会必需尽快统一规范具有武术项目特色美的“标准化”竞赛服饰来。笔者认为:“标准 化”武术竞赛服饰的设计,首先,要便于武术运动,使运动穿起来舒适,便于训练和竞赛; 其次,要体现出武术运动独特的动态美、造型美以及能够表现出武术运动特有的东方神韵, 具备深厚的武术文化内涵;另外,就像跆拳道运动员佩戴的“白带”、“蓝带”标志一样, 也要让人们能够通过服饰直观地看出武术运动员已经取得的运动等级水平。“标准化”后的 武术服饰应成为国际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一个显著标志。

2.1 服装的式样、面料和颜色 “标准化”武术服装式样的设计,应根据武术文化内涵、武术运动特点以及武术运动员的 性别特征等,设计出男、女各两套不同式样的长、短系列服装。武术服装的式样设计,首先 ,要便于运动员进行武术套路的训练、比赛;其次,要美观;另外,结合武术传统文化特色 。其式样可在现有武术服装式样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标准化”武术服装式样可选择 “紧身式”(包括“紧身式+装饰”)和“宽松式”两种。“紧身式”(包括“紧身式+装饰 ”)能较好地体现人体的曲线美,女运动员可采用“紧身式”(包括“紧身式+装饰”)的 服装设计;“宽松式”则能较好地体现出武术运动中的飘逸之美,男运动员可采用“宽松式 ”的服装设计;在服装的长、短式样的选择上,运动员在进行拳术套路竞赛时可穿长的服装 ,运动时显得舒展大方;在进行器械套路竞赛时可穿短的服装,运动时显得干净利落。

武术服装面料的选择,一要考虑便于运动,二要注意其文化内涵,三要顾及比赛、表演时灯 光下的审美效果。面料建议首选中国优质丝绸,因为武术源于中国,而且中国丝绸很早以 来就闻名中外;其次,可选用现代尼龙、化纤等科技含量较高的穿着舒适的面料;另外,还 可以将几种面料有机搭配起来混合使用。

武术服装颜色的选择,首先应该充分考虑到色彩的所代表的武术文化内涵及美学特点;其次 ,要考虑到运动员的性别特点。男运动员服装色彩变化可以相对简单,最好不超过三种颜色 (镶边色彩除外);女运动员服装色彩变化可以相对丰富,但最多不超过五种颜色(镶边色 彩除外)。男运动员服装色彩主色调可采用金黄色,在中国古代,黄色是帝王的专用颜色, 象征高贵和至高无上;女运动员服装色彩主色调可采用红色,红色代表热烈、激情、充满活 力。而且在自然界,黄色和红色还代表“警戒色”有“危险”的意思,这些都与武术的文 化内涵及武术本身所具备的技击作用有着某些相同的含义。

2.2 服装的图案武术服装图案的选择要结合武术运动员现有的技术等级,分别设计出相应的“标准化”统一 的武术服装图案。具有相同运动技术等级、相同性别的武术运动员其服装图案相同。

现有共6个级别技术等级的男、女武术运动员,其“标准化”服装图案设计,按一一对应原 则,可有12种图案。在具体图案的选择上,笔者认为,可选用动物和植物图案进行设计。 男运动员6个运动技术级别图案的选择分别为:国际武英——熊猫、武英——虎、一级—— 金丝猴、二级——仙鹤、三级——螳螂、武童——蛇;女运动员6个运动技术级别图案的选 择分别为:国际武英——牡丹、武英——玫瑰、一级——荷花、二级——菊花、三级——梅 花、武童——兰花。以上图案设计的理念是:首先,选择动物和植物作为图案,能体现人与 自然的和谐统一;其次,男运动员选择动物可代表 “阳”、“动”,女运动员选择植物可 代表 “阴”、“静”,表示武术运动“男女均宜”、“动静相兼”;另外,选择的六种动 、 植物在武术发源地中国,倍受人们的珍爱,并具备一定的武术文化内涵。男运动员服装图案 选择的六种动物均与中国武术有直接的联系,如:虎——虎拳、猴——猴拳、鹤——鹤拳、 螳螂——螳螂拳、蛇——蛇拳;而选择“熊猫”作为“国际武英”的图案,因为它一来是中 国特有的“国宝”,二来是西方(美国)风靡全球的动画片《功夫熊猫》中的功夫最深的主 角,影响很大。六种花卉分别代表女运动员技术级别图案,比喻女武术运动员犹如盛开的花 朵。牡丹在中国素有“国色天香”、“百花之王”的美誉,喻 “国际武英”武技已达炉火 纯青、登峰造极的惊人地步;选“玫瑰”作为“武英”级图案,因为玫瑰有“花中皇后”的 美喻,向来以绚丽、芬芳、雅洁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玫瑰在我国又称“月季花”, 月月开放,花期很长,象征此级别的武技已经达到“盛期”;同时,玫瑰遍身芒刺,不可轻 易触碰,也暗喻此级别的武技具备较强的攻防能力;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宋代,周敦颐《爱莲说》),象征着这一级别的功夫已从混沌无序升华进入“彻悟” 的明净状态;菊花在中国古代被称为“花之隐者”,其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暗喻运 动员还要不畏风霜,埋头苦修;而梅花凌寒飘香,迎雪吐艳,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自 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暗喻运动员正在经受“冬练三久”的考验;兰花向来被称为“花中君子 ”,孔子曾将兰花比喻作不为人知的君子:“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德,不因 贫困而改节。”用来表示“武童”虽默默无闻,但勤修苦练;虽历尽艰难,而不失清雅脱俗 的品格。

图案在服装上的设计,要体现出醒目、美观大方的原则。可将图案分别绣(或印)在衣服的左 胸处,或前后背心处以及领袖等处。另外,图案的大小、颜色等设计,还应注意与服装式样 与颜色的搭配协调一致。

3 国际竞技武术(套路)项目设置的标准化

在刚闭幕不久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上,武术作为“特设项目”,其项目设置是,男子武术套 路竞赛,具体项目内容有:长拳、南拳南棍全能、太极拳太极剑全能、刀术棍术全能、剑术 枪术全能;女子武术套路竞赛有:长拳、南拳南刀全能、太极拳太极剑全能、刀术棍术全能 、剑术枪术全能;男子武术散手竞赛,具体项目内容有:56公斤级、70公斤级、85公斤级; 女子武术散手竞赛有:52公斤级、60公斤级。从这样的项目设置不难看出,国际武术联合会 是想将多年来的国际武术套路竞赛内容(长拳、南拳(包括南棍、南刀)、太极拳(包括太 极剑)、刀、剑、棍、枪)浓缩起来在奥运会上进行竞赛、展示;另外,国际武术联合会可 能将“武术散手”作为武术 “技击”的核心内容,特设了男子三个、女子两个级别的代表 性的竞赛项目进行展示。以上套路设项,男、女各设5块金牌,但都包括了共9个具体项目内 容。笔者认为,这样的项目设置,内容繁杂,不利于国外运动员学习、训练和掌握,很难在 国际上快速推广。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内容庞杂,单从套路上来看,现有约300个拳种。武术拳种(包括套路 )虽然不同,但它们之间具有同形、同质。竞技武术的“国际化”推广不可能,也不必 要包含中国武术的所有内容。因此,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便于国际化推广的“标准化”武术套 路竞赛内容尤其重要。“标准化”后的武术套路竞赛项目,应该删繁就简、特色鲜明,便于 学习传播、便于训练竞赛。关于竞技武术套路“标准化”项目设置的改革,首先要遵循三个 原则:一要精练准确地表现出武术运动的特点;二要便于世界上其它国家运动员的学习、训 练掌握,也就是便于该项目的国际传播;三要便于观众观看(精彩、易看懂)。

据此,笔者试作如下“标准化”设项:男、女套路竞赛各设4块金牌。男、女套路竞赛项目 设置分别是:拳术、器械、对练、全能。“标准化”后的国际竞技武术套路,男、女竞赛设 项,各单项(包括全能)的具体内容“标准化”如下:

3.1 男、女各设一套拳术竞赛套路竞技武术国际化,其“标准化”拳术竞赛项目,男、女只需设一个代表性的拳术项目即可, 即一套综合《男子拳术竞赛套路》和一套综合《女子拳术竞赛套路》。《男子拳术竞赛套路 》的编排,在风格上应较多地体现出男运动员快速勇猛、豪放洒脱的阳刚之美;《女子拳术 竞赛套路》的编排,在风格上应较多地体现出女运动员轻柔灵敏、沉静安逸的阴柔之美。《 男子拳术竞赛套路》的具体动作内容编排,可选择长拳动作结合南拳、地趟拳等“外家拳” 为主的动作;《女子拳术竞赛套路》的具体动作内容编排,可选择太极拳动作结合八卦掌、 形意拳等 “内家拳”为主的动作。这样的动作选择编排《男子竞赛拳术套路》既具备了长 拳的舒展大方、南拳的刚劲有力,同时也具备了地趟拳的跌扑滚翻等运动特点;《女子竞赛 拳术套路》既具备了太极拳的舒展柔美、八卦掌的快速灵活,同时也具备了形意拳的发力刚 劲等运动特点。当然,组成“标准化”的男、女拳术竞赛套路的具体动作编排,可参照《国 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的“自选套路的有关规定”(经过修改审定后的),可以在现有流 传的更多拳术(如:长拳、南拳、太极拳、形意、八卦、八极、通臂、劈挂、翻子、象形拳 ……)中合理选择。其中,在选择编排套路动作的起、承、转、合时,还可以适当地吸 收一些京剧、杂技等其它与中华传统武术相关联的项目中的一些动作进行综合创编。另外, 还可以以现有的某一种拳术竞赛套路为基础,对此进行加工、再创造,最终形成国际“标准 化”内容的男、女拳术竞赛套路。

3.2 男、女各设一套器械竞赛套路当前,国际竞技武术中常设的器械套路竞赛项目有:刀、剑、枪、棍。由于刀、剑的技法有 类似的地方;枪、棍的技法也有类似的地方。因此,建议“标准化”武术器械套路竞赛项目 只需设男、女各一套综合器械套路即可,即一套《男子枪术竞赛套路》、一套《女子剑术竞 赛套路》。男选手选择长器械“枪术”套路,是因为武术器械“枪”素有“百兵之王”的称 谓,也是中、西方古代战场上冷兵器使用频率最高的武器。而且,长器械枪术在演练时,其 动作技法还兼具备棍术特点,如既能“枪扎一线”、 也能“横扫一片”等。另外,在运动 员娴熟的枪术套路演练中,其动作幅度较大,往往给人以上下翻飞,变幻莫测的感觉,能够 较好地表现出男选手威武潇洒,气势磅礴的运动特点。《男子枪术竞赛套路》的创编,其动 作内容的选择既可以以现有的某一枪术竞赛套路为基础进行提炼、改编;也可以吸收现存的 各种枪术及一些长器械的技术方法进行大胆改革创编。

女选手选择短器械剑术,是因为剑术在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古代文人、武士曾有 佩剑、舞剑之风);而且,剑在西方(如:击剑)文化中也有类似的体现;同时,还由于剑 术本身的器械技法特点比较强调身法的灵巧和剑法的刚柔相济,如“剑如飞凤”等,它所展 示的动作轻灵、身法矫捷,柔中含刚,能较好地体现出女选手优美的身型和灵巧的身法。《 女子剑术竞赛套路》创编的动作选择,其内容既可以以传统剑术套路中的某一套剑术为蓝本 ,进行改造创编;同时还可以吸收现存的各种剑术中的剑法(包括日本剑法)以及其它一些 短器械的技术方法进行有机、合理的创编。

3.3 男、女各设一套对练竞赛套路武术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攻防格斗规律和预先编排好的套路所进行的假设性实践 演练。”是武术区别与现代国际体育竞赛中其它类似运动项目的显著特点之一。“对练” 通常包括“徒手对练”、“持器械对练”及“徒手与持器械对练”三种。笔者认为:“标准 化”竞技武术对练项目,可设置男、女各一套综合性的对练套路,即《男子三人徒手对练》 与《女子三人器械对练》。《男子三人徒手对练》可选择 “以柔克刚”的“太极御敌”对 练套路,即一人以太极拳的“柔化”、“四两破千斤”等“内家”功夫动作,对付另外两位 以长拳、南拳等“外家”拳法功夫的对手;《女子三人器械对练》可选择“以短进长”的“ 双刀进枪”套路,即一人持双刀对付分别持枪的另外两人。男、女对练竞赛套路如此选择设 计的设想是:首先,选择“三人对练”项目,即“一对二”,能显示出武术具有“以少胜多 ”的技击特点;其次,女选手的《女子三人器械对练》——“双刀进枪”,能在“刀光剑影 ”中体现出女性的优雅和从容;男选手的《男子三人徒手对练》——“太极御敌”,能在“ 拳脚相加”中充分展示男性的剽悍和勇猛;同时,为世人所熟知的太极拳以静制动、以柔克 刚、注重化劲,是武术中技击特点独具一格的拳术,以此向世人展示武术的御敌特点,更能 显示武术技击艺术的深奥。

关于“三人徒手对练”与“三人器械对练”项目的具体内容编排,可以参照现有相关的各种 传统对练套路进行修改创编;还可以吸收中国传统戏剧(如:京剧)中的武打设计进行改革 创新,以求得在对练套路中能最大限度地展现武术技击的神妙和精彩的表演效果。

至于对练中的“徒手与持器械对练”项目,离现实太远,给人有“故弄玄虚”之嫌,故该项 可以免去。

3.4 男、女各设一项全能竞赛项目为展示运动员对武术套路的综合掌握能力,设男、女武术套路全能竞赛项目,即《男子三项 全能》和《女子三项全能》。参加武术套路全能竞赛项目的男、女选手,分别各自完成以上 三个单项的全部内容(对练项目可自带陪练),再计以总分。

国际化男、女拳术竞赛套路、器械竞赛套路、对练竞赛套路、全能竞赛,项目内容一旦“标 准化”后,应该相对稳定。如:可以以两年为一个微调周期,四年为一个调整周期,对套路 的结构进行再调整、改进、规范,“标准化”再统一。而每次竞赛前运动员申报的“创新难 度”动作(包括:动作难度、连接难度)可以根据《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要求,再结 合运动员自身的特点进行创新,不断富于变化。

至于当前设置的“武术散手”项目,在奥运分项上应属于“技战能主导类个人对抗性项群” ,更多的与自由搏击、拳击等竞技体育项目更加接近;而“武术套路”项目,属“技能主导 类表现难美项群”,与自由体操、花样滑冰等运动项目更加接近。它们之间不属于同一个项 群,因而,作为“武术”、“套路”与“散手”合在一起进行竞赛,让人(尤其是西方观众 )难以理解。而且,事实上“武术散手”与“武术套路”现在不论在训练内容或竞赛形式方 面,它们之间的直接联系都比较少。因此,让“武术散手”,独立于武术套路设项,可能更 有利于各自的推广发展。有人认为,“武术散手”历来是武术技击的精髓,不能缺少,殊不 知现在的武术早已从当初的“防身实战”中发展成一项“体育运动”,竞技武术更是发展成 一门“竞技艺术”,而目前的“武术套路”就是这门艺术发展的极致!至于武术的“防身实 战”只不过是其众多功能中的一种而已。

4 小 结

1) “标准化”后的国际竞技武术(套路)器械,在形状上应更加完美,更适于训练、竞赛 ;在纹饰上应更加美观,能体现出更多的武术文化内涵;在质量上应更优质,具备更高的科 技含量。

2) “标准化”后的国际竞技武术(套路)服饰,将成为国际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一个 显著标志;其式样、颜色、面料等将更加美观、舒适,更能体现武术文化特色;其服装图案 能直观地反映出男、女武术运动员已取得的运动技术等级。

3) “标准化”后的国际竞技武术(套路)项目设置,应该删繁就简,相对单一,便于学习 传播、训练竞赛。其项目设置可设男、女各四块金牌。男子:《男子拳术竞赛套路》、《男 子枪术竞赛套路》、《男子三人徒手对练竞赛套路》、《男子三项全能》;女子:《女子拳 术竞赛套路》、《女子剑术竞赛套路》、《女子三人器械对练竞赛套路》、《女子三项全能 》。

4) “标准化”后的国际竞技武术(套路)项目内容,应该相对稳定;可以以两年为一个微 调周期,四年为一个调整周期,对套路的内容、结构等进行再调整、改进、规范,“标准化 ”统一。至于套路中增加的“创新难度”动作(包括动作难度、连接难度),可以根据《规 则》的要求,每次竞赛前运动员都可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特长进行申报,不断富于变化。

参考文献:

[1] 温力.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 习云太.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

[3] 中国武术百科全书编撰委员会.中国武术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社,1998.

[4]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中国武术教程简编本[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 05.

[5] 中国武术段位制编写组编写.中国武术段位制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 社,1997.

[6] 华梅,著.服饰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 邱丕相,著.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8] 国际武术联合会审定.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2005.

作者:王国凡

现代竞技武术套路科学技术论文 篇2:

武术套路运动的创新

[摘要] 随着武术套路运动竞技水平和人们观赏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娱乐要求,给武术套路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就人们的要求和武术套路自身的建设来看,对武术套路运动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针对武术套路运动创新的基本原则、方法以及创新的必要性,进行论述。

[关键词] 武术 套路运动 创新

武术作为一项充满活力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近年来已取得喜人的成绩,已成为世界体育运动的一部分。作为武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武术套路运动,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机遇来自于现代武术的国际化发展;挑战在于如何使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在世界体坛上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使他更加绚丽多姿。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可谓形势喜人,形势也逼人。只有不断创新,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武术套路运动才能在国内和国际体坛中取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套路运动的简介

1.定义

武术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各种拳术器械的整套动作。

2.分类

(1)按运动形式可分为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套路、集体表演套路。拳术套路是指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拳术的种类很多,如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拳、通背拳、象形拳等。

(2)按习武的目的可分为竞技武术套路和大众健身武术套路。

二、武术套路创新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武术创新动作的设计,必须根据武术套路项目的运动特征,以人体解剖学与人体生物力学等科学原理为技术指导。武术套路运动即是群众性的健身体育项目,也是竞技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对于竞技武术套路来讲,创新的动作要符合竞赛规则要求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条件。

2.新颖性原则

新颖性主要体现在“新”字上,是练习者在完成所创造或改造的武术动作和连接时表现出动作的独特性与罕见性。

3.针对性原则

(1)针对武术运动项目特点与发展趋势,对武术套路运动发展的全面和系统辨析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之一。动作技术创新设计,要针对武术套路的项目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

(2)针对武术套路运动员和练习者的个人特点,综合能力与动作的质量规格是发展武术动作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3)针对武术竞赛规则进行创新。规则对武术技术发展起着导向作用。规则是武术训练和比赛的主要依据,他规定的动作内容、数量、规格与人体运动的能力基本运动方式,也是创新的主要依据。

(4)针对场地器材进行创新。武术竞赛规则对武术比赛使用的场地和器材均作出了有关规定,在进行武术套路动作技术创新时,必须针对武术场地与器材的要求,使创新的武术动作在整套演练中充分合理地运用场地;同时,在武术器械套路动作技术创新中,要遵循器械的使用方法与规律,充分发挥器械的性能,创造出高新的武术技术动作。

4.技击性原则

技击是武术运动最突出的特征,强烈的攻防意识是武术区别与其他运动项目和艺术的鲜明标志。

5.美学原则

根据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和表现形式,武术套路运动的风格特点和运动规律不断地对武术套路的技术创新,增加武术套路运动的艺术性和美学价值。

三、武术套路运动创新的途径

武术套路单个动作的创新。单个动作是组成全套动作的最小单位,有了单个动作的创新,才能有动作连接创新和全套动作创新。武术套路技术创新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难度递进创新法

递进法是不改变原来动作技术特征的基础上,让他从某个方面在程度上递进,使动作由简到繁,由低到高,从而产生另一种新的动作的出现。

2.移植创新法

移植创新法是将某一运动项目的技术,战术或其他领域的原理方法的部分或全部引入本运动项目中,并通过一定的改造而获得新的技战术的动作创新方法。武术套路中的技术动作移植可分为本运动项目的相关动作移植,对传统武术套路动作的移植和改进,其他领域的技术动作的移植。近年来,动作创新移植法在武术套路动作创新中广泛使用。其创新构思:(1)武术套路动作之间的相关技术意思,必须注意技术动作的类型以及完成该动作所需要的条件,考虑技术动作移植的可行性。(2)对传统套路动作的移植。我国的传统武术种类繁多,流派林立,内容丰富,动作素材越多就越能激发思维和想象力,就越能产生创新灵感;传统套路中有很多可以吸取的动作与技能与技法,经过挖掘与专研,可以推陈出新,创造出更多的新动作。(3)运用其他项目领域的技术动作进行交叉移植创新,会为我们武术动作创新带来广阔的思路,发散我们的思维,让我们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以事物的用途、性能等方面为出发点进行连接思考,以构思新事物的方法。

3.逆向倒学创新法

逆向倒学创新是从形成的动作技术的组成原理。功能特征、结构形态等方面的反方向进行思考,进而形成新的武术套路动作。从逆向去探求,从相反方向去思考,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人们通常从正面去探求的习惯。从反面去认识事物,易引起新的思路,往往产生超长的构思和不同凡俗的新观念。武术套路的逆向创新思路在武术套路动作中有许多动作具有对称性,沿着原有动作技术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构思与原动作技术结构、形态不同的新动作。如八运会长拳规定动作:右前扫腿一周半——左旋风脚——右旋风脚——提膝架掌盘肘。

4.组合创新法

组合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武术动作进行符合武术原理及特点的组合,从而获得具有整体功能和难度升值的一种新武术动作的创新方法。这种新武术动作在武术套路动作创新中屡见不鲜,而且潜力很大。如国际竞赛套路长拳中旋风脚劈叉是由旋风脚和劈叉两个动作组合而成的,南拳中的旋风脚侧摔也是有两个动作组合成的。使用组合法的要求是:一要按照一定的创新意图和目的;二要考虑整体功能的发挥;三要使要素结构有序化;四要注意动态发展需要,注意事物变化着的状态;五要使功能扩大,效益增值。

5.仿生学创新法

提出“仿生学”这个名字的是美国的斯蒂尔博士,他是这样给仿生学下定义的: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来建造技术系统,或者是人造技术系统具有类似于生物系统的特征的科学。人类模仿生物的历史由来已久,纵观古今武术发展历程,象形武术是建立在仿生学的基础上的。像形武术种类很多,如南拳中的虎鹤双形、鹰爪拳、猴拳、螳螂拳等;少林五形拳,主要是模仿龙、虎、豹、鹤、蛇五种动物。现代武术的部分套路可以模拟某些动物的部分动作、形态、意识,并且给予加工提炼、升华,创造出新颖的武术动作。

6.计算机设计创新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体育运动水平不断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将科技成果应用到竞技运动训练中,已成为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特征。目前,国内外体育科研人员,在运用计算机对竞技体育动作创新设计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应用计算机仿真设计武术套路动作是对传统人工设计动作的突破,是武术套路动作创新设计向科学化、现代化发展的趋势。

作者:白晓刚

现代竞技武术套路科学技术论文 篇3:

关于传统武术套路技术体系的标准化探讨

【摘要】武术中应当促使武术形成技术套路体系,同时要套路技术体系日益标准化,这样可以促使武术可以逐渐向着现代化以及规模化方向发展。主要是关于传统武术套路技术体系的标准化研究,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传统武术 套路技术体系 标准化

为了促使武术可以实现健康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应当促使武术套路技术体系日益呈现标准化,标准化对于武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相关人员要通过采取有力方式促使目前武术实现标准化,进而促使传统武术顺应科学化以及现代化发展趋势。

一、武术套路技术体系标准化发展现实情况分析

1.拳种流派较多以及技术风格不统一

目前我国传统武术流派类型较为复杂,另外传统武术技术风格方面难以实现统一,武术是我国历史长河当中不断积淀形成的,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武术特点,传统武术宋朝以前包括拳法、枪法多种类型,另外,明代开始我国武术逐渐产生了诸多流派或者门派,其中门派差异会导致武术内容、武术特点及拳法等诸多内容存在着较大差异性。传统武术在明清时代得到了较大的程度发展,同时明清时代是传统武术重要发展阶段,明清时代传统武术门派众多,武术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根据调查研究表明,传统武术之所以能够在明朝和清朝实现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受到宋明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包括了心学和理学等诸多流派,所以在武术领域呈现出各种流派,但是明清时代武术还是存在技术风格难以统一以及流派过于复杂等诸多的问题,值得相关人士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如太极拳在发展过程中就出现诸多流派,其中包括了杨式太极拳以及陈氏太极拳,为了切实保障太极拳可以得到有效传承,同时保障太极拳基本风格不变情况之下对太极拳深入研究,相关人士应当注意到太极拳各流派之间套路差异性,另外各门派太极拳具有自身独特特点,这需要相关人士引起高度重视。如太极拳当中,陈式太极拳具备刚柔相济以及缠绕螺旋等诸多特点,而孙式太极拳具备了舒展灵活以及进退自由的特点,针对于太极拳套路体系进行研究过程当中应当针对于各门派太极拳进行深刻和全面了解,某一些太极拳爱好者在了解了孙式太极拳基本内容后,可能会发现自身对孙氏太极拳套路体系和技术体系缺乏兴趣,反而可能会产生对于陈式太极拳套路技术体系产生较大兴趣,所以就会逐渐转变学习方向,如果这样,导致了大量时间被严重浪费,而且无法确保自身对于太极拳套路进行深入领悟。

2.技术存在模糊以及内容较复杂

传统武术技术定位模糊,同时内容体系较为复杂,传统文化和武术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由于传统文化呈现内倾特点,这样会导致武术套路存在着定位较为模糊,缺乏明确性。通常情况之下,不同人对于武术理解存在差异性,武术要悟性,这就对初学者设置了较高的门槛,通常的人一般难以深入理解武学精髓,掌握关键,人们对于武术思想理解以及演练呈现出多样化特点,这样导致传统武术内容复杂,针对于目前初级学习人员而言,多样性会导致初学者产生较大困惑,因此,这就导致大多数初学者都希望武术技术套路具有标准性。

二、武术套路技术体系标准化思路

传统武术套路技术体系应当要实现标准化,为了达到这样目标就应当保障传统武术套路体系逐渐实现以下几方面目标。首先,应当对于武术套路以及技术体系标准化进行充分的肯定,还需要相关人员对于武术历史流程深入研究。其次,武术技术套路以及技术体系当中需要对武术内容以及武术风格进行充分全面把握。除此之外,还应当深入研究各个武术流派套路以及技术,同时促使各流派武术形成标准化的系统,形成标准化动作之后要结合自身创新和发展。另外,还应当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促使初学者能够尽快的掌握武术的套路以及技术。

三、武术套路技术体系标准化过程中应当注意事项

1.对传统武术给予尊重

目前时代背景之下,人们会轻易否定自身文化,赞扬西方文化,甚至会对于自身文化进行深刻批判以及反思。但是,不仅应当针对自身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反思,同时要尊重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本身具有内倾特点,相对于西方外倾性文化特点而言有所不同,以中国的绘画为例,中国绘画主要讲究意境之美,和西方绘画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西方注重写实,要求绘画能够逼真展现实物,但是,中国画关键是展现内心的境界。中国传统武术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较为类似,对于传统武术家而言都希望通过武术促使自身修养和精神境界得到提升,较为关注内在,进而能够达到比较良好武术境界。另外,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众多,同时各具特色,百花齐放,所以这就导致了中华传统武术技术套路多样性以及复杂性,对于相关人员而言,应当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特色进行高度重视,要在传统武术技术套路标准化基础和前提下实现改良和创新,要在复古当中实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传统武术技术体系标准化产生积极效益,进而促使传统武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日益走向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以及特色化。

2.文化主体意识树立

传统武术发展过程当中应当树立文化主体意识,同时要尊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在对于传统武术进行传承的过程当中,尤其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树立主体性意识,全球化发展以及西方文化强势冲击之下,传统文化要坚持独立性,同时需要具备较强定力,不能一味效仿或者模仿西方文化,生搬硬套西方的文化往往会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造成较大的影响,这样很容易导致中国傳统文化降级或者是降格等,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失落。如绘画领域能表达中国文化内涵,但是写意画已经逐渐偏离了中国画文化内涵,同时缺乏了中华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缺乏深刻性以及灵动性,难以从绘画当中看到精神内涵,无法感染观赏者,这是绘画发展到今天的一种失落,西方文化的侵蚀之下,中华文化员面临着生存问题,如何促使自身的文化再次崛起值得相关人员深思,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需要相关人员具备文化主体意识,要强调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同时传统基础上逐渐体现特色,不是迎合西方文化或者是迎合时代潮流,从本质上来讲,文化主体意识就是针对西方文化的一种有效抵抗。其中,所谓尊重传统文化,并不是中华民族盲目自大或者是孤芳自赏,而是对于自身传统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爱,针对于传统武术套路技术体系进行标准化过程当中相关人员应当具备文化主体意识,制定标准的过程当中要充分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特色,而不是完全西化,这样才能够促使我国传统武术得到传承。

综上所述,传统武术在套路以及技术体系中应当具备标准化特点,促使传统武术技术套路逐渐实现标准化不但可以促使武术得到进一步规范,而且能够促使我国传统武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对于武术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金若尘.试析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与经济发展历程及对策[J].现代营销,2019,(01):27.

[2]王子申,屈国锋.武术学校体育化过程和特征思考[J].武术研究,2018,(12):9.

[3]王晨晨,霍豪杰.功能性动作筛查在安徽省武术套路运动员中的应用研究[J].武术研究,2018,(12):41.

[4]刘鹏.节奏在当代竞技武术套路演练中的重要性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35):182.

[5]丁桥.武术套路赛事风险评估研究——以2018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传统项目)为例[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8,(06):75.

[6]李富刚,于修涛.武术套路审美的视觉化追求、反思与未来展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11):58.

作者:张文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地方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探究论文下一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说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