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校庆范文

2022-05-31

第一篇:哈佛大学校庆范文

博克哈佛大学校庆讲话

哈佛大学350周年(1636-1986)校庆讲话

哈佛大学校长 德里克·博克

从我们上次聚会庆祝哈佛大学校庆300周年纪念日起,50年过去了。人们从这段历史中可以清楚得看出,在今后的几十年内,几乎不大可能有什么大的动荡会改变哈佛,美国和整个地球。美国在世界上演的角色也没多大可能发生变化。少数民族和妇女对于更多机会的要求,医疗保健的巨大变化,技术的急速发展都不会吞没美国。最重要的危险,仍然是对知识的极端重要性的估计不足。

在所有因素中,正是知识改变了哈佛和其他大学的面貌。从上次世界大战开始,并在战后继续发展的电子学和生物工艺学的进步,各行各业的精通业务,政策分析运用和现代医学的革命;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知识,专门知识和新的发明是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由于大学是知识发展的主要源泉,大学比50年前我们的前人所想象的更为重要。幸而,美国的大学以及大的热情和创造力迎接了这一挑战,有力的环境帮助我们取得了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而美国的大学不但幸免于难,而且还由于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如…还得到了世界上最繁荣的经济的支持。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了一套组织高等学校的特殊方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大学一直有着不平凡的自由,政府官员很少干预州立学校的事务 ,私人集团也可以建立它们自己的学校。所有学校都在为得到优秀的学生,教师和设备进行激烈而又友好的竞争。我们对这一体制已经如此熟悉,从而认为这都是理所当然的。其实,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几乎所有其他国家内,大学严重地依赖政府,并在中央计划下运行。

我们这种自由而又分散的体制有着伟大的力量,它允许各自为政的独立学术中心存在,提高了创造力和适应力。由于避免了政府的控制,决策权利就掌握在有识之士的手中,鼓励竞争成了努力进取以超越他人的动力。我们在取得科学研究成果,进行高质量的职业培训,为社会不同阶层服务,为广大的个性各异的学生提供不同课程等方面形成了一个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网络。

因此,有理由认为现在是庆祝美国这所最古老的大学的诞辰的最好时刻,也是庆祝美国教育取得最伟大成就的最好时刻。但我们学校当初是清教徒建立的,如果说350年来哈佛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特点的话,那就是我们总在心神不定的担忧,即使在从外界形势看来 没有任何理由这样时也是如此。当我们为取得的成就而高兴时,会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阵痛,虽然我们强忍着,但也不免说出来。我们知道有多少学院是在全盛时刻种下了日后衰退的种子。我们的第二天性使我们从自我陶醉中清醒过来,时时问一下自己有什么敌对的力量存在。命运会有什么改变,有什么内部矛盾和过分行为会消弱我们的大学或阻止它满足现代社会和人类的需要而作出贡献。

为了寻找我们忧虑的根源,我们最好从观察学校的外部环境着手。学校的成功和繁荣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但这种注意并不总是令人欢迎的。当学校的影响和重要性日益增加,声望和财产日益增长时,各种集团自然会受到诱惑,希望利用学校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最近几年我们在这方面有许多证据,军事和情报部门试图使我们的教授们参加秘密的研究工作,并对我们作出种种限制,以避免我们的科学发明落入敌人之手。商人们寻求和我们的科学家建立关系,以帮助他们开发新产品。社会活动家敦促学校利用自己的资本,购买力,尊严和威望同种族隔离等罪恶和不公正作斗争。公众指望我们利用我们的财富和影响力来帮助解决地方问题。

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必须十分明确:大学的职责是为养育自己的社会服务,问题是如何才能为社会作出最大贡献,以及所需的条件到底是什么。校外的集团时常错误地认为,既然大学成功地进行了教学和研究工作,那么他一定可以操纵政治机构,或者解决社会问题。他们时常迫使大学冒牺牲自己独立性的危险而参与政治斗争,或者要求他们做一些有损学术公开和自由的事情,而公开和自由正是一个健康研究环境必不可少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已不在于人们寻求大学的帮助以解决社会问题,而在于人们要求大学的所作的与大学的性质相矛盾,从而对大学的基本功能够成了威胁。

来自大学外部的另一个令人忧虑的变化是,政府的规定有越来越多的势头。当知识和高等教育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活跃的时候,国家自然希望能确保大学为公共利益提供服务。大学已经被规定禁止种族歧视,推进正当活动,保证对研究基金的使用进行说明,保证残废人的入学权利,控制学生的入学分数,等等。

所有这些规定都是出于好的动机,大多数是完全合理的,问题在于政府的干预还要走多远。里根年代使我们暂时免于更多规定的束缚,但诱使未来政府做出新的规定的可能性依旧大量存在。例如,当权者计划使毕业生的数量与国家的需要协调一致;对学校的发展计划和新设施的建立进行审核以避免重复和浪费;制定详细的规则来检查大学的体育比赛;制定防止学生得到不公正分数和入学遭到招生办公室不合理拒绝的保护性条款;等等。

在考虑这些规定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大学必须是对公众负责的,不断增加的规则正在威胁使我们大学在为公众服务方面取得成功的那些因素。美国的高等教育是在特色各异,地方自治和竞争中繁荣起来的。而我们的规定就意味着千篇一律,中央计划和官僚控制。我们头上的规定越多,把我们周围只是很好的环境变为严重阻碍国外兄弟院校的那种制度的危险就越大。

规定越来越多的前景是与大量令人烦扰的问题相关联的。许多人对于研究性大学的影响和威望不断提高的心情是矛盾的。你们毫无疑问已经在最近的报纸和杂志上看到关于 你们母校的一些报道。照片很漂亮,文章的调子是友好的和建设性的。然而读一下内容,你将会发现他们都在强调哈佛的成就--在社会上的影响,基金的数量,在高级职位的毕业生的数量。我猜想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都在暗自庆幸自己能与这样一个受到尊敬的学校联系在一起。但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描绘的,只是一幅对哈佛和其他大学真正贡献歪曲的图画。 我们都能够了解哈佛成就的本来面目。除去偶尔的科学突破外,人们从那些大量的书籍和无数增长知识的学生中间辛勤劳动的学者身上看不到许多戏剧性的东西。用想象代替这种现实并不是完全无害的。当人们读到有关哈佛文凭的金钱价值,哈佛基金的不断膨胀,老校友网的无形影响的报道时,羡慕和尊敬很容易变成嫉妒和仇恨。 这种看法虽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但国家现在资助科学发明和学生助学金方面起的作用如此重要,已使危险性危险增大。认识到教育和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联邦和州政府官员对大学是很慷慨的,这使得学校的活动更多地依靠学校所不能控制的力量。哈佛和其他有类似情况的大学处于一种50年前的前任无法想象的危险境地,我们的繁荣越来越依赖于社会各方面对我们的态度。正如我们从近几年来几个事件中了解到的,对研究性大学的优越和骄傲的不满情绪很容易导致立法和行政机构的敌对活动。

虽然我们校门外的危险已经足够大的了,但很可能更大的危险来自我们学校内部的紧张局势。洛思尔校长在1936年曾就这一危险性评论说:"如果我们对历史没有搞错的话,一个学校在其富有活力的时候是很少会毁灭的,而缺乏活力的学校则是自寻死亡,这时魔鬼就会乘虚而入,从而将其至于死地。"我们应该牢记这个警告,密切注意那些妨碍我们履行职责的内部矛盾和压力。

一般人在列举学校成功的弱点时,首先强调骄傲的危险性是很时髦的。然而,在所有我们所关心的问题内,骄傲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是处于最后一位的。我在哈佛的这些年内 ,从没有看见一个学校像我们现在这样关心走下坡路的危险,从没有这么多人决心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如果我们要寻找问题,则确有一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一个问题是大学在确定重大项目和限制发展上遇到的困难。这种困难是可以理解的。知识和专门知识越来越重要,其用途也成倍增长,富有魅力的机会不断出现。由于大学在其性质上是无政府的,并由于授予教授自由权而昌盛,因而新科学不断出现,旧的科目仍然保存着,学校的扩大因此不可阻挡。

随着这个进程的不断继续,大学变得更难于管理。有如此之多研究项目需要关心,如此之多的必须会面,如此之多的地方会出现问题,如此之多的活动要求经费;解决这些问 题足以耗费最有才能的管理者的聪明才智。而有经验的管理者必须准确知道什么是大学所绝对不能做的。由学校的性质决定,大多数官员都是从教员中挑选出来的,由于缺乏管理艺术的训练,这些学术领导人很容易被行政事务所吞没,而几乎没有时间考虑如何改进教育和为开拓性研究创造机会。因此我们可能陷入一种可悲的境地,根据他们的学术经历而任命他们,但他们却没有时间来思考学术问题。校长为此感到苦恼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已轮到学院院长,系主任和重要项目的负责人了。

在座的很多听众很快就会意识到,大学的不断扩大需要不遗余力地寻求基金。在高等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学校代表必须更加机敏地从政府和个人手中得到资金。这种压力充其量只能造就一些能应付各种烦恼的好脾气的管理者。在第一流的运动竞赛中,这种压力经常变为对运动员进行丢人的管制。在科学方面,财政压力迫使学校进入工业公司或政府计划安排的项目,其中一些需要保密或附有其他限制,这将危及自由,公开的研究环境。在我们这些在学术中辛勤耕耘的劳动者看来,我们高尚的目的使我们使用的这些方法合理化了。劳伦斯主教在为哈佛集资的时曾经说过:"当你在做一个真正伟大的事业时,你就不能不顾虑重重。"而在那些不具备这位主教的热情的校外人士看来,这种狂热的追求基金会更加证明他们的观点,即学校只不过是另一个为自己追求特殊利益的合法组织而已。

教师在发展自己的系和保持自己的研究中心而奋斗时,也越来越深地卷入了筹集资金和行政事务的苦役。但对很多教授来说,更加束缚他们的是由于社会对专业知识的急需而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各种机会:提供政府咨询,为政府服务,为大会做报告,为感兴趣的公众介绍某一个知识领域,等等。这些机会对于专业学院和文理学院的教师都大量存在的。逐渐地,不知不觉地,这些校外活动成了许多教授寻求刺激和变化,提高地位和金钱收入的最大来源。

这些活动并不是完全有害的。教授们与他们感兴趣的人和事相接触可以解决一些有价值的实际问题,否则他们可能只知道纸上谈兵,但这些活动终究占去了为实现学校更为主要的目的而必须花费的时间。

在未来50年内,以上所述的压力和诱惑都不会有所减轻。相反,随着知识总量的不断增加,学者们将发现更难集中精力于他们的研究领域。社会将不断需要新的专门知识,校外机会将有所增加。大学为了保证自己的研究项目和活动,将更加需要教师们对学校管理的支持。

对教师的要求增加了,我们将如何回答呢?我不知道,对此也的确有理由感到忧虑。在一个学者的只是如此专门化,又如此依靠外界的承认和支持的现实世界里,他们同时忠诚于大学,职业和提供他们基金的势力。当这些相互抵触的压力增加时,教员们将更加难于摆脱周围社会的影响。难道我们能希望教授们不受这个时代流行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么?这一代的学者是随着水门事件和越南战争而成长起来的,他们对现存制度有着普遍的不信任。我们不应指望他们有着他们的前辈和其他行业中存在的忠诚。相反,在这个鼓励成功和生活多样化的世界的影响下,我们很容易发现,越来越多的教授将试图把自 由,安全的学术工作同风险较多,性质较为低下却有较多金钱和较高知名度的工作结合起来。

不管这种预测是否现实,有一件事情是确定无疑。金钱虽然十分重要,但影响学校的关键因素是时间。

时间的效用是不能明显看出来的。例如,我们通过细心的观察会发现,把每一分钟都用于学习的学生常常成绩不能提高,反而会下降。对于学者来说也是如此,参加很多有兴趣的活动能够使他们改进工作的质量。但我们也同样清楚,一旦校外活动的负担达到某一个极限点,校内工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几年内,这种可能性将成为现实,越来越多的教员将超越这一局限。

如果以上情况发生,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其影响可能不会很快显示出来。学术成果的数量可能不会受到多大影响,讲座仍然是有竞争和有内容的。但由于不被打扰的学术研究时间越来越少,学术成果将越来越缺乏深度和广度,并且将过多得依靠助手的工作。教师和学生的课外接触时间也将减少,这些接触虽然看起来是可有可无的,但却可能为青年学生在大学中的生活留下最值得记忆和最关键的一刻。教师也将有时间去认真了解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改进他们的学习。我们已经不能充分地了解大学教纲的完成情况,更不用说进行足够系统的工作去改进了。我们对学生入学时的聪明过人谈得很多,对他们 入校后进步了多少却知之甚少。无怪乎外界总是用粗俗的用词来形容大学教育而忽略其真正的意义。

现在,你们已经对我们的成功所带来的大量问题听得很多了。这些问题与过去50年大学所克服的那些挑战大不相同。我们已经无法依赖我们高等教育体制本身的力量来使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为我所描述的那些危险正是这个制度的产物。展望未来,我们必须竭尽全力来抵抗那些迫使我们偏离正确轨道的因素。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必须把一件事情牢记在心:我所描述的危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由于对大学本来的目的和达到这些目的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认识错误而造成的,而这些都是很容易被忽视的。由于我们已经习惯于从研究性大学考虑问题,因此我们之中的许多人都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一些人则为了大到一些看起来更为紧迫的目的而将大学的基本目的置之一旁。在很多时刻,新的环境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威胁我们的基本价值了,而我们却一无所知。无论是什么原因,我们必须非常清楚大学一直完成的很好的职责和履行这些职责所需的条件。

尤其是,我们需要说服公众并时时提醒我们自己大学不是营业性公司,不是国家安全的工具,不是急于在世界上强行推行自己社会观点的军事机关。许多组织可以提供咨询或帮助解决社会问题,或开发新的产品,或推行新的军事目的,但只有大学或类似的学术机构能够发现为提出创造性解决办法作基础的知识,只有大学能够教育出永远作出判断性决策的人。许多人可以成为企业家,律师或者有影响的顾问,但是只有具有安全和自由保证的学者才能去探求科学真理。阅历可以锻炼我们的判断力,使我们更加成熟,但只有教育能同时发展智能,启发新的兴趣,树立志向,提出重要问题,加强理解力的多重目的。只有这些,才是大学给以学生的真正贡献,而不是闪闪发光的大学牌子,或其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影响。

为了说明基本目的崇高价值,让我引用洛厄尔校长另一段话来结束我的演讲。虽然洛厄尔对于哈佛的将来所面临的重大事件和变化并不比我们今天知道的更多,但他确实知道哈佛真正的生命之源是什么。他说:

"学生们一代接着一代,如同海浪一浪接着一浪冲向陆地。有时候是静止着,有时候则带着暴风雨的怒吼。不论我们认为人的历史是单调的或是狂暴的,有两个事物总是新的,这就是青春和对知识的追求,这也正是一个大学所关心的。我们学校的年龄已经可以用世纪来计算,但只要她热切的追求这两件事物,她就永远不会衰老。随着时代的变迁,为达到目的使用的方法可能改变,但目的本身是永远不变的。"

第二篇:大学校庆征文

大学校庆征文范文八篇

篇一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漫漫长路,似浩渺边际。从神秘传奇的**,历史辉煌的**船院到朝气蓬勃**工程,坎坷和荣耀已经伴随着母校走过了六十个春夏秋冬。**工程大学犹如一颗闪亮繁星正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阔步迈进。

还记得一年前,当我拿到入学通知书时的欣喜若狂。对于高中生来说能够考上心仪的大学是梦寐以求的,感谢**工程让我实现了这盼望已久的大学梦。怀揣着兴奋和喜悦我踏上了北上的火车。初始**工程我便被美丽的校园吸引,青檐碧瓦,笔直耸立的教学楼庄严威武;绿树环绕,青草沁人的军工操场宏伟壮观;清雅隽秀,赏心悦目的凉亭造型别致;杨柳夹道两旁,微风吹拂,枝条招展,似乎正在欢迎我们这些**工程的新成员。那时我暗自地告诉自己,这里必将是我施展抱负,实现梦想的平台。

大一的生活即将结束,驻足回首这一年的校园生活使我受益颇多:在生活中,我亲历同学为贫困学生募集捐款的感人之举,因此我意识到已成年的自己必须学会承担,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在这里,我收获感动也收获快乐。我参加了各种趣味活动,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品味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洒脱。在学习中,我逐渐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扩宽了视野,学会了转变。毫不谦虚地说比起刚入学时,我变得更加睿智、成熟和独立。我真心的感谢您,我的母校,是你让我完成了由高中到大学的蜕变。

仅短短一年的时间,我已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哺育我的地方。随着我的成长,我试着去触摸你的脸庞,渐渐地了解到我的母校承载着令人瞩目的荣誉。历年来,我校在党政管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多次获得的国家级、省部级表彰、奖励,自主创新的普及率位于全国各高校前列,创新成绩硕果累累。现如今随着我国对海洋开发和应用的重视以及我国《“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的发布,**工程的一些重点学科被纳入其中,在不久的将来,你必将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各高校中的佼佼者。

**工程淳朴的校风感染着历代的工程学子,他们如点点星光般采拾了母校的光芒,照亮自己的前程和祖国美好的明天。在母校60年校庆之际,我真切地祝愿你能够更加强大,在世界高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海伦·凯特曾说过“只要有在蓝天翱翔的冲动,便绝不会有在地上爬行的欲望。”春笋坚持的是自己节节攀高的路,为的是赶上明天的凌云。工程学子们定会像春笋般坚定执着的追求梦想,为母校辉煌的明天贡献力量!

篇二

徐立行(1911-1985)是**筹建委员会副主任,首任教育长,参与了**创建和早期发展全过程,在**工作了整整十个年头。本文回忆记述的是他在**创建初期几件事。

一、选择文庙街建院地址第一人 1952年3月26日,毛泽东主席批准了中央军委聂荣臻代总参谋长、栗裕副总参谋长提出“筹建军事工程(技术)学院”的报告。同时,军委指定陈赓负责筹建,以西南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为基础,院址初选**。4月中旬,陈赓在去朝鲜战场接替彭德怀司令员回国治病前夕,电告徐立行(时任“二高”副校长)立即去**选择建院之址。4月25日,徐立行率训练部肖连山科长、军务科沈清波参谋和警卫员一行四人,从重庆乘江轮经武汉转车到北京,办了有关手续后,于5月5日到达**。松江(后称黑龙江)省委很重视,派军事部江部长等陪同在市区沙漫屯、柞树林等

七、八个点实地勘察。最后徐立行等看中文庙街,因为文庙街是**市制高点,周边有文庙、极乐寺等建筑,人文环境好;距离火车站、飞机场(老)、松花江边交通方便;向东向南有一片空旷、荒凉坟地,人烟稀少,大有建设、发展空间。在取得省委同意后,与省委共同向东北人民政府、东北军区写了**选点报告。经转报于6月中旬,党中央、政务院(后称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签发文件,批准了这个报告。6月23日,“二高”接到全迁**的命令。6月24日徐立行又亲率营建处张复明处长及校务部门干部、警卫营战士共200人离开重庆,直指**为建院打前站。

二、具体建院方案的草拟者

1952年7月底,苏联政府受中国政府邀请,派来帮助中国创建“军工”建院设计专家四人,其中有空军中将奥列霍夫(后任学院首席顾问)、炮兵少将、内燃机专家、海军上校等。8月5日,陈赓、徐立行偕同这四位苏联专家从北京至南京军事学院考察。后到上海参观交大、复旦、同济等大学校园,再北上大连海校、沈阳兵工厂、长春九航校继续考察,最后一站到达**。陈赓指示徐立行,根据军委聂、栗总长“筹建军事工程学院”报告精神,认真与四位苏联专家讨论、交流、研究,草拟一个具体建院方案。徐立行几易其稿,提出方案首先是对学院的定位。学院应是在中央军委直接领导下的一所综合性、军事性、技术性的高等院校,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按军、兵种设系;按兵器装备设专科;专科下以学科设教授会(教研室)。拟定学院设空军、炮兵、海军、装甲兵、工兵等5个工程系;分设23个专科(空军工程系6个;炮兵工程系5个;海军工程系5个;装甲兵工程系2个;工兵工程系5个);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验室、陈列室也都有了名称、学科称呼和标号。方案对院址选定问题,在经过反复比较后认为,初选**是正确的,院址定在**。

三、向陈赓报告“大和旅馆”好消息

1952年9月1日,“军工”筹委会在北京成立不久,徐立行又在半年之内第四次来到**。这次来**的任务是要与省、市联系解决安排下一步各路人员到**的住房问题。这时北方冬季快要到来,解决这一问题更为迫切。在与省、市领导多次商谈中,特别要求省、市首先帮助解决从全国各大学调聘来的一批老教师和从苏联聘请来的一批顾问、专家的住房。徐立行在夜以继日地走访活动中,了解到**铁路局的苏联专家将要陆续撤回,其住的靠火车站边的红军街1号“大和旅馆”有可能空出来。“大和旅馆”是日本人建设,有几十个房间,各种设备、条件都很好,交通方便,安全也有保证。但是这个旅馆是中长铁路局的,省、市无法过问,要解决必须通过铁道部与中长铁路局中、苏两方局长商量。11月4日徐立行向在北京的陈赓报告了这一好消息。陈赓接到电话喜出望外,在11月5日就亲自去找周恩来总理,周总理批示陈赓与铁道部滕代远部长当面协商。经过滕代远部长与中长铁路局领导商量,终于把“大和旅馆”借给“军工”苏联顾问团使用。解决了“军工”燃眉之急。以后陈赓高兴地对徐立行说:“你这个徐立行呀,没有白跑**,消息灵通,反应也挺快!”

四、专程南下上海拜访苏步青

苏步青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原是浙江大学教务长,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时,调任上海复旦大学校长,是位民主人士。“军工”筹建初期从各大学调用的教授名单中有他的助手卢庆骏。卢是浙大数学系三大巨头之一,也是苏步青得意门生,不久前随苏从浙大调复旦,成为复旦大学数学系骨干,已经开课的高等微积分及复变函数、数论这两门课无人代替。但卢庆骏对“军工”来说,又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他学的不是理论数学,而是应用数学,他的数学知识与工程方面结合较密切;又有朝气,有组织能力。但在调卢庆骏时,浙大、复旦两校都不肯放,苏步青反对更为坚决。一次在陈毅(时任上海市长)主持的民主人士座谈会上,苏步青等几位教授报告“军工”调卢庆骏的状,认为“军工”是挖战壕的,要调卢是浪费人才(这是借口,实际是他们内心反对)。陈毅把这一情况告诉陈赓,陈赓则认为这是我们要调动卢庆骏的最好契机,请徐立行立即南下去做苏步青的工作。徐立行到上海拜访苏步青时,一身戎装,满口上海乡音,因为他们都是上海人,从青年时代说到解放以后;再说到新中国办“军工”重要意义,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主席的重视。**是一个军事技术要求很高的大学,在专业设置上也不同于一般大学;在创建初期更急需一批高水平的教授、专家参加教学工作。**想请卢庆骏去也是出于工作需要。徐立行彬彬有礼、态度诚恳、言辞谦虚,终于感动了苏步青。苏则当即拍板,表示一定以国家利益为重,从大局出发,放开个人私见,很高兴地答应把卢庆骏调到“军工”。

五、为**工大陈康白校长因**“受责”鸣不平

**落户**后,与**工业大学同住在一条街(大直街)上。**工大当时集中了许多苏联专家,又系示范性工科大学,对刚创建的**来说,自然是个很好学习和求援的地方,**工大上任不久的陈康白校长,原是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与陈赓、徐立行在延安都有一面之交。一次会议上,陈康白主动提出从**工大毕业的59名研究生中,抽出20名研究生帮助**解决专业课教师问题。陈康白这一建议本来是好意,对**自然是雪中送炭。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却遭到高教部刘副部长的反对和责难。这位刘副部长与某一位高教部工业教育司司长到**工大检查工作时,分别批评**在囤积教授,**教授用不了。这些不负责任的讲话,不仅在**工大流传,也传到其他高校,引起有的高校责难等等,有的以此为借口,拒不调人。刘副部长对陈康白想调20名**工大研究生的问题,耿耿于怀,说要处罚陈康白,撤陈康白职,批评陈康白“组织上无权答应,政治上没有立场”。徐立行为陈康白因**无端受到指责而忿忿然,很为陈康白鸣不平,积极向陈赓建议,认为我们不能背黑锅,该为陈康白说话,免得陈康白压力太大,委屈太多。我们应该向中央反映意见,奏高教部一本。陈赓也很愤慨,立即表示“以我的名义向中央军委、中央文委反映。”1953年9月24日,高教部党组给中央军委写了信,认真检查对**支持不够的问题;高教部杨秀峰部长也给陈赓来了信,说明过去对新创建**学科专业设置及任务繁重都不很清楚,以致这次在调**工大研究生工作上发生了误会和分歧,一再向陈赓道歉。这样,商燮尔(现任防化学院领导、中将)等20名**工大研究生也就在9月份顺利到**有关专业教授会(教研室)报到,成了**的一员。

六、戏称五座教学大楼造型又古又今

1952年12月18日,正式组成**营房建筑委员会,徐立行是委员之一,参与了校舍建筑决策全过程。在1953年完成了10万平方米生活用房建筑之后,重点是要在1954年开始建筑近20万平方米的五座教学大楼(即

11、

21、

31、

41、51号楼)。在讨论五座教学大楼造型上有两种意见:一是按照欧式建筑造型;一是盖个大屋顶,保持中国传统造型。主张欧式建筑的人认为这样既节约符合现代人的心理,也是一种与国际接轨符合世界潮流的象征;主张盖大屋顶的人认为“大屋顶”是中国人乐于接受的民族建筑风格,既朴素大方、又气势雄伟。两种意见有些争论,徐立行是主张前者,提出不盖大屋顶既可节约不少资金,又可宽敞明亮,适合学生学习环境;戏称盖大屋顶的造型是身穿西装,头戴瓜皮帽(旧社会男人的装束)。在经过一番讨论和争论之后,陈赓结论的发言也很幽默:“六层教学大楼加上大屋顶形成宫殿式建筑,这样建筑花钱要多些。既然你们多数人都赞成大屋顶,那就按照你们的意见办;但是要注意节约,如果将来出了问题,我去坐牢。不过我这个人别的都不怕,就怕寂寞,当我去坐牢的时候,你们要有人陪着我。”随后,徐立行也就****一笑:“这五座教学大楼造型真是又古又今!”放弃了自己原来的主张。

篇三

用掌心轻触建筑灰色的墙体,手掌静静贴合出凹凸不平的纹路,一路蔓延,这深深浅浅的印记铭刻了一段曲折,也铭刻了一段沾染光晕的素光锦年。

那些年,我们围坐在军工操场上数着漫天繁星,任凭细腻的雨丝划过脸庞,留下淡淡的潮气萦绕身旁,相视一笑留下最初的梦想。那些年,我们走在十一号楼轻柔的杏花雨中,撑着天青色的伞,流苏随着步伐的颤动绽开,绽出最美青春的样子,走过一路芬芳。那些年,我们徜徉在21B小小的教室,看着讲台上哪些书生意气的天之骄子,不遗余力的挥毫书写,记下或艰涩或似曾相识的公式句子,谱写独属自己的美妙诗篇。

工程是一段长长的梦,在不经意间写满了祖国山河的壮大辉煌,这段泼墨山水画的卷轴逐渐舒展,晕开了紧密联系的那段历史或心酸或骄傲的历史,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船舶工程学院到现在的**工程大学的完美转变,这座古朴厚重的学校经历了太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也取得了太多让人惊艳的成就。没有太多骄傲,没有过多自满,它完美的完成了角色转变,变成了最美的样子,这是一座城,一座机械构成的城池,四周固若金汤,完美无瑕的保护了所有学子单纯的梦想,让所有的孩子眼神骄傲,步履坚定,找到生命最初的战场,发挥最大的力量。它选择以最普通的样子,放下举世繁华,造就了一段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历史,就如**工程年年不息的杏花,默默开放,结出大片大片金色的硕果。

母校牵着多少个我们的手,走过了春日漫天的柳絮,听过了夏日济海湾琅琅的书声,经历了收获季节满脸的笑容,温暖了寒冬风雪中心灵。人至60 皆已花甲,母校却在经历了花甲之年愈加展现出年轻的容颜,她愈加致力改革创新,愈加致力创造辉煌,昔日**,经历了岁月无情的磨砺,却宛如一只海中装备越加精良的船,逐渐放弃一些旧的物件,找准梦的方向,随时准备向着向往的方向远航。

母校坚持“忠诚、坚韧、团结、创新”逐步实现“大工至善,大学至真”的目标,骄傲,坚强,勇气,实干构成了我眼中母校最美的样子。在母校60年校庆之时,作为工程学子更应该坚定心中那抹最美的梦想,让这些纷繁的色彩渲染这个特殊的年份,一起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

篇四

春也,翠浓樱笑,紫露丁香;粉醉杏妖,白髓梨芳。柳絮碎飞,草苴乱长。鲜南地空,秉北国大方。溢清芬而四散,传内外而流光。

夏也,熏熏暖风,炎炎骄阳。蓝天碧瓦,青藤扶墙。张帛避雨从来稀,执盖遮阳已为常。济海水湾,蝉鸣阵阵;广厦学堂,书声琅琅。 秋也,落英如诺,枯叶似蝶。群苍退让,万物拜黄。层雨追凉,人事相忘。温情脉脉,苦思秋窗。揽枯色而为壮语,拥谢败而作颔昂。

冬也,飘雪翩跹,众鸟飞绝。军工拔河,妙趣横生;雪雕大赛,天工巧夺。冰冻三尺,学非一日;披雪踏冰,习以为常。北国风光,风雪刚强。

天气晴朗,几股干风在空间里流动,徜徉在**工程大学宽阔坚实的小道上,看阳光将自己的影子投射在地上,前行几步便踩了“自己”几步,细细想想做学问又何尝不是如此,须得否定前一个“我”,肯定部分“我”,才能获得进步。叹一声,年华在无声息间流逝,我知道了它,却无法细腻地感触到它,徒留伤感。在这里“蹉跎”了快一年了吧,除了考过几场试之外,似乎再无所获了。脑海里冒出了“庸碌无为”这个词,很是鄙夷地“哼”了一声,似乎觉得既讽刺又精准,也就不再在心里搜索更为“犀利”的词了。

继续踱步,瞅了瞅四周,一片新绿,细长的柳条在风中欢笑,摇啊摇地荡着春天。我们的校园很具有历史沉重感,中西合璧,飞檐碧瓦,气势恢宏,继承了北方的稳重大气,绿色的植被又给了校园一丝丝生气。弥漫不绝的军号是一大特色,也就使得那句“成长在军号声中,求知在松花江畔”显得十分有亲切的感觉了。

二零一二年的八月份,我怀揣着憧憬与希望走进这所开启梦想的大学,看到的是一片热土以及“三海一核”的教学特色,“大工至善,大学至真”的八字校训。大学是求知的殿堂,是孕育人生梦想的港湾,60年前,陈赓大将和一代国防科技工作者来到这里,创建了**工程大学的前身,即“彪炳史册”的“**”。光阴荏苒,转眼60年过去了,多少优秀的人从这里走出去,留给我们耀眼的背影。在这里快一年了,我懂得了“为学”与“为人”,渐渐破除了求学路上的迷茫,坚实了原本稚嫩的肩膀,走向了青春价值的绽放。哎,“须知少日拿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加油吧,青年,今后的我们将去续写未来的辉煌。

篇五

当我第一次见到**工程大学校园内的飞檐碧瓦时,我便再也无法忘怀。学校的历史如昨,她见证了太多的故事,承载了太多的梦想。

从**到**船院再到**工程,这所学校一直坚守着保卫祖国海疆的光荣任务,从未放弃过海天一色的蔚蓝梦想。无论是军训时留下的汗水,还是回荡校园的嘹亮校歌,无论是海军文化节,还是国防教育月,**工程大学从来没有忘记过她的初衷,工程学子始终为丹心铸剑的报国梦奋发向上。

大工至善,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境界,实验室、训练中心里的流下的汗水浇灌着我们的科研梦;大学至真,格物致知的求知欲在这里得到了满足,教室、自习室、图书馆里认真听讲、热烈讨论、安静读书都见证着我们的求学梦。

曾几何时,在作为军工子弟练兵场的军工操场上,所有男学员在寒冷的冬季赤裸上身洗着冷水澡,陈赓院长驻足观看。60年后,陈赓院长的塑像屹立在当年的操场前,依然注视着工程学子的朝气与热情。从春季长跑开始,一年一度的体育文化节让**工程的学生们充分释放活力。“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口号仍然响彻工程大学的校园。

2001届校友叶聪驾驶“蛟龙”号深潜成功突破7000米,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书写了中国人民的潜海梦,也让每个工程学子为之骄傲。新中国高校历史上不能没有**,新中国国防史上不能没有**,新中国的海洋梦同样离不开**。而如今,**虽已成历史,但**工程大学仍在其原址迎接着新的春天,工程学子们仍在书写着新的军工精神。

如果时钟以年为单位体现在表盘上,六十年正好转动了一圈,历史时钟的指针正好指向了现在的我们。六十年不长,**工程大学仍然是一所年轻的高校,蓬勃向上,充满梦想,和在校的工程学子有着同样的活力;六十年不短,军工往事辉煌地印在了共和国发展壮大的历史上。时钟的指针可以重回终点,历史没有忘记**,这所为国防事业做出过太多贡献的高校,未来她的传承都会续写更壮美的篇章。

在我们最美的年华里遇到**工程大学是一种幸福,在军工六十载的光辉岁月里身为工程学子是一种幸运。就让我们一起陪她过生日,为她准备一个最难忘的生日,陪她一起许下一个最美的愿望。这个愿望就是希望她与工程学子的梦想一起绽放,为中国梦的风筝插上一只蔚蓝色的翅膀。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的年轻传人们,让我们今日共同启程,为**工程的未来蓄力前行。这便是我的工程梦。

篇六

我于1959年7月被保送到军事工程学院,分配在海军工程系水声设备专业学习,至今五十多年过去了!在这五十多年里,军工大院几经变迁,许多事情都历历在目,其中很值得回忆的是,军工的教育是如何注重教学实践环节的。

首先,它是一所军事院校,它要求学员必须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入伍的第一项事情就是为期一个多月的军事训练:队列操练、投弹、射击,学会各种常规武器的使用。军事训练还贯穿在五年的教学始终,平时严格要求学员对军人素质的养成:早晨起床号一响,必须迅速列队出早操,进行队列操练,就连课间调换教室的十分钟,也要列队前往,平常走路也要求两人成行,三人成伍行走,决不允许勾肩搭背而行。有时在夜间突然紧急集合,考验每个学员的迅速反应能力。毕业后分配留校工作的,还要下部队当一年兵,我在23军当兵锻炼时,与战士一起摸爬滚打,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我们去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救山火时,打隔火道,每人宽20米、长 10米 的范围内不能留一根杂草、一片树叶!当时,因出发时时间紧迫,没有带工具,只好用双手拔,每个战士的双手都皮破血流;不能生火做饭(也没有带粮食),仅靠飞机空投,有时一天仅能保证吃一顿饭,晚上没有被子盖,只能靠树叶盖在身上;后来我们部队又开赴北大荒,开荒种地,自己盖房子,古人云“托皮打墙,活见阎王”,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我在训练之余,帮助识字少的士兵学文化,教他们唱歌。

其次,注重对学员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除各门课安排一定的实验课以外,还要有计划地安排学员到实际生活中去锻炼。我记得五年之中有四次较集中的实践过程:第一次是在一年级时,因为我们是海军工程系学员,故实践安排在青岛海军基地,让我们体验海军的生活。我们登上登陆舰,一边作海图,一边体验海上生活,我们大都是第一次看到军舰、看到大海,一切都很陌生、很好奇。军舰刚驰入大海,大家有说有笑,边作海图,边欣赏海洋美景,我们都不由自主地唱起了《人民海军向前进》的歌曲,当军舰驰入远海后,海浪使军舰颠簸得很厉害,我们站立不稳,无法完成海图作业,不少同学都吐了。呕吐厉害的同学不得不回船舱内躺下。军舰返航后,我们走路都摇晃,几天都体力不支。通过这次出海锻炼,使我体会到,当一名海军战士,必须要有强壮的身体。第二次是在二年级时,在学校的实习工厂进行金工实习。车、铣、、磨等每一道工序都要实习几天,每道工序都要求完成一两件工件。就是因为我通过这次实习,学会了焊接技术。在1975年我被学校安排去肇源县“青年点”带队时,用我的焊接技术给青年焊接了一副篮球架,丰富了青年的工余生活;第三次是在三年级时,我们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学校安排我们到青岛声呐海岸站进行专业认识实习:我们与战士同吃同住同工作,利用声呐收听各种舰船进出港声音,防止敌舰水下偷袭。通过实习,我们了解了声呐的实际工作情况和操作方法;第四次是在毕业设计前,我第三次来到青岛,分配在一艘舰艇声呐班实习,我们跟随我国一艘商船出海执行任务,出港后就潜航在该商船的尾流下,经过远海航行一天多,来到某海港,商船进港,我艇在港口旁坐沉海底,关掉艇上其他设备,仅有声呐工作,收录该港的噪音,三四天不见天日,还要保持安静,连走路和说话都轻声小声,防止被对方发现。声呐兵不停地缓慢转动手柄,眼睛还要目不转睛地盯着荧光屏,防止漏掉每个可疑目标,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停地换班工作,戴着耳机,听着辨出可用声音,忙个不停。四天后,我们又随商船潜航回港。当我爬出舷舱,吸入第一口新鲜空气时,感到十分清甜,身体也十分轻松。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体会到声呐兵的工作十分烦重,复杂,我下决心要在我的毕业设计中,要以改善声呐兵的操作方法,提高自动处理能力入手,设计出现代化的声呐设备。

根据我在这次实习中感到现有声呐设备存在的问题,我在毕业设计中,做了许多改进,如采用大屏幕全方位显示;自动搜索;自动锁定目标等。我的设计取得了五分的好成绩(当时是五级计分制:三分为及格,五分为优秀)。

最后,让学员参加社会实践。首先是劳动实践。当时学院内有许多空间地方,学校分配每班有一块地块,利用它种蔬菜,这一方面可以改善伙食,另一方面学员班也有了收入,可用来开展每班的业余活动。冬天学校还分期分批到学校的菜窖翻菜,夏天到学校农场去锄草种地,通过活动,使学员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学校还有计划安排学员下乡,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次我们来到庆安县,一边宣传国家对农村新的政策,一边参加劳动,体验农民的生活,晚上与农民一道忆苦思甜,痛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

正是由于学员通过以上各项实践,使学员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和多方面的实际知识,所以军工学院毕业生走上岗位后,适应性强,能很快进入状态,再加上具有较夯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所以能在工作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篇七 在母校建校60周年之际,我回想起在军工学习、生活的往事,点点滴滴都记忆犹新、倍感亲切。1963年6月18日 ,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来**视察工作,在军工大操场检阅全院学员队伍并作了重要讲话。说到这里,还是先说一下**大操场吧!它是我国高校中最大的操场,周长 1080米 ,路两旁的白杨树高耸云天,紫丁香等绿树成荫。操场正南面是体育馆和军人俱乐部;正北面是海军工程系的31号大楼,楼角飞檐上是一排军舰雕塑;正东面是装甲兵工程系的41号大楼,楼角飞檐上是一排坦克雕塑;正西面是工兵工程系的51号大楼,楼脚飞檐上是一排工程车雕塑。三座教学大楼黑瓦灰墙大屋顶,飞檐彩绘红立柱,肃穆庄严,典型的中国气派,给人以气宇轩昂、雄伟壮观之感。即使是在今天高楼巨厦林立的高校中,如此气势宏伟的教学大楼(我校共五座)也是首屈一指。

军工大操场,除了学员上体育课、锻炼身体外,还是**学员接受我军高级将领检阅的场所。军工大操场的魅力不只是广阔的空间及那随风荡漾的碧绿,而更在于它所传递的来自国家领导人对军工学子的厚望。

记得当天上午接到学院通知:下午五点陈毅元帅在大操场检阅全院学员队伍并作重要讲话,要求全院学员像重大节日参加省、市集会一样,着装整齐、佩戴好军衔,按军兵种方队(10×10)队形列队入场。下午三点钟,我们海军工程系全体学员集合,按年级排好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到达操场指定地点。这时,其他各系学员队伍全部带到大操场,总计几十个方队,加上教员、干部近两万人。海陆空白黄蓝相间的军服,更使方队显得整齐、威武。我们热切地期盼、静静地等候着陈毅元帅的检阅和重要讲话。

下午五点钟,陈毅元帅在院长刘居英少将、教育长李懋之少将、空军系主任唐铎少将等院、部、系领导陪同下,来到大操场,登上了体育馆正面的检阅台。首先,院长刘居英少将向陈毅元帅报告,请陈毅元帅检阅、作指示。接着,陈毅元帅检阅了全体队伍并作了重要讲话。他的讲话内容很多,我重点记住了:“关于三个革命的问题,第一是生产革命,即关于全国工农业生产的问题;第二是技术革命,即关于科学技术问题;第三是社会革命,即关于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陈毅元帅在第二个技术革命问题中谈到:发展科学技术,首先要搞好教育工作,培养出全面的又红又专合格的科学技术人才。最后,陈毅元帅对学院和学员提出:学院对学员就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使学员练出一身好本领,学习上要取得好成绩。学员在学习中要练好思想、练好作风、练好品质、练好身体,也就是要做到又红又专,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军人。要彰显军人气质,打牢从军报国思想基础,培养优良的军人品质,要牢记军人的使命和职责。陈毅元帅还说,你们要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要树立献身国防事业的远大志向,要刻苦学习钻研科学文化知识,树立保家卫国的思想,不断激发爱国热情,要做红色的接班人,要做无产阶级的好战士,为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陈毅元帅莅临**视察指导工作,充分反应了中央领导对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发展高等军事工程教育事业的关心和厚爱。我听到革命前辈的谆谆教诲,感到无比激动。当时暗下决心:“作为学员、军人,我一定牢记陈毅元帅的话,刻苦学习、不断锻炼、提高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又红又专的合格军人,为国防现代化、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

篇八

我原来所在的部队是1958年初,从朝鲜回国的驻防在尚志县一面坡的一支部队。当时没有正规的营房,后来要盖营房,需要大量的红砖,1959年4月上级决定调我们连去牡丹江市江南制砖厂劳动,用战士的劳动力换取盖营房用的砖。9月中旬接到团部电话,通知我工作有调动,师部对我调动的介绍信已寄来了,要我立即交代工作,立即回一面坡,然后去军部报到。接通知后立即召集连队干部开会,把连里的工作向其他干部作了交代。晚饭后副连长集合全连战士点名,我向大家讲了工作调动的事,及当前连里工作安排,来不及征求大家对我个人的意见,以后可以写信告诉我,同时向战友们告别。

回到团部,干部助理员告诉我,这次是到军事院校去工作,不是去学习,听说全国有好几个呢,但综合性的只有**一个,到底到哪里他也不知道。第二天就拿了行李和介绍信乘火车来到**,当晚住在军部招待所。

第二天到军政活部干部处报到,得知这次全军共调六名干部去本市的军事工程学院工作,并初步确定我到新成立的七系(也就是后来的五系)任助理员。并告诉了工程学院的具体位置,我拿了介绍信直奔学院而来。大门口的卫兵让我在传达室稍等,一会干部科的同志看了介绍信,把我安排到院招待所住下,因为今天是周末,要等到下周

三、四工作才能确定下来,不一定去七系。

招待所发给我一个“临时出入证”,这样就可以在院区自由走动,当时对学院初步印象在当天的日记里这样写的:“院内有军人服务社、邮局、银行、商店、理发店、洗澡堂、洗衣房、俱乐部等等,真是样样俱全。花草树木管理得井然有序,向院子深处散步,但没有走到尽头,院子实在太大了,给人的印象是,环境优美、条件优越、楼房林立、规模宏大、警卫森严、不敢乱闯。遥望深藏在绿荫后面的大屋顶,一种神秘感油然而生,一个来自穷乡僻壤的人,多么希望尽快的到自己工作岗位啊”。

(二)“1059”破损事故促进我提前接触机

可能对我的政审结束了,来后的第四天,干部科把我介绍到七系。当时系办公室在一号楼二楼东头。政治处主任向我们几个新来的干部介绍了系里的情况,然后讲讲个人的工作岗位。对我来说初步确定到下面专科任政治助理员,至于到哪个专科还未定。下午正赶上参加全院党员大会,由院领导传达党的八届八中全会一个未公布的决议,是关于反对后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斗争问题。在做报告的院领导中有一位谢政委,原来是1953年我在志愿军第九团司令部工作时的团政活部谢主任,五年后又在这里听他的报告,感到特别亲切。

到系里已半个月了,除了参加反后倾学习外只是干些临时工作,如帮助抄抄材料,搞个统计,或者到市里派出所调查个材料。并不像部队领导讲的这里急需干部的情况。 这时要我到系教学楼,也就是十一号楼去教研室办个事,才让我办个七系的临时出入证。只有七系有自己的出入证。以后又派我去河南调查一个材料。走的前一天政治处主任告诉我留在政治处工作,但究竟去干部、组织、宣传、保卫四个办公室中的哪一个还没有告诉我。也许还在观察考查我吧。

直到10月底,干部助理员通知我去保卫办公室任保卫助理员。当时保卫办公室已有老尚、老张两位同志,由老尚负责。明确了岗位当然很高兴,但对保卫工作的业务不熟悉,又是在这样一个保密级别很高的单位做保卫工作,感到责任重大,唯恐不能胜任。

这时反右倾学习非常紧张,星期天也不休息,每天大会进行情况都要写简报送院。政治处把写简报的工作交给了我,每天要写两千字左右,有时要写四千字,每晚都写到十一到十二点。

12月中旬的一天,老尚突然通知我去办一个可以进出各个实验室的最高等级的保密证,那时系里把导弹分成弹道式,带翼式等型号,专业分弹体发动机,自动控制,无限电遥控,飞升原理等专业,为了保密,不同型号,不同专业之间也不能随便接触,机关工作人员也不是都能进实验室的。

当我拿着保密证走进教导队实物教室时立即被面前看到的一切惊呆了。外面看是五层楼,到里面看只一层,高大的空间里平躺着一枚代号为“1059”的弹道导弹,它不只是教学模型,而是加注燃料后可以发射的实弹。我在朝鲜战场上见过加农炮、155榴弹炮、敌舰上8寸炮射来没有爆炸的弹头、敌机投下没有爆炸的重磅炸弹,和它相比犹如大象和小耗子一样。面对这样的庞然大物敬畏之心油然而生,为我们祖国也有了如此先进的武器而自豪,可是现在发现弹体上有一处几公分长的破损,这还了得,保卫部的同志来了,又绘图、又拍照,取指纹,然后对有关人员了解情况,摸底排队分析研究,使教练队的同志惊恐不安。过一段时间工作仍无结果。因此怀疑会不会是装卸时,被横向吊杆撞的。到北京找到当时吊装时用过的吊杆,在横向吊杆的头上发现了“1059”弹体上的油漆,终于真想大白,一块石头落了地,破损的地方幸好不影响操作演练、教学实验。

(三)“人事材料”带来的问题

当时因七系处于初创阶段,教材、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都很缺乏,需要派人到国内对口的院校、研究所、工厂等单位学习、进修、调研、收集资料设备等。由于所去的单位都是保密单位,一进门首先就要“人事材料”。所谓“人事材料”就是一张表,上面有个人的自然情况、简历、社会关系、政治表现、可接触机密的等级,特别是社会关系中涉及港台、海外关系,及亲属中受过政府处罚等情况,特别敏感,可是有这些问题的又不能不写,必须实事求是如实填写。“人事材料”由专科政治助理员填写,系里初审后填上意见,再报送院保卫部审批,签暑意见、盖上公章,由机要交通发往对方单位,为了争取时间,材料发出的同时人员出发了,可是经常人到了而材料未到,教员被迫在招待所里白白等上好几天。还有时候材料发出了因临时换人或改变去的单位,这样都得重新办理材料。还有时在外面调研中发现新的更值得前往的单位,但没有人事材料去不了,只好打长途电话,回来要求补办。接电话后就是马上办,寄到对方单位也得等上好几天。何况那时打通一个长途电话有多难啊。

经过一段时间后觉得这样太不方便了,耽误了许多宝贵时间,经提意见后改为把“人事材料”密封后,允许由本人随身携带。

当时“左”的思想比较严重,有的单位对海外关系,亲自受过政府处理的特别敏感,非常挑剔。我们写上“本人一贯表现很好,能划清界限,可以接触绝密资料”。但有的单位仍然拒绝接待,个别教员被退了回来,这不仅影响工作,而且给教员本人背上思想包袱。

既然本单位认为他可以留在绝密单位工作,也可以接触与工作有关的绝密资料,接待单位应该尊重本单位的意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这种“人事材料”制度,既妨碍相互交流,又影响科技发展,不适合时代步伐后被取消了。

第三篇:大学校庆策划书

20

晏妮(国贸7班上课时间:9.10)节

南翻学院建校20周年校庆策划书

川外重庆南方翻译学院系教育部批准的独立本科学院。学院现设有英语语言学院、国际商学院、管理学院、亚欧语言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艺术学院和国际商务系、基础部等8个教学系(部),利用学院一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致力于培养通外语、精专业、重实践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秉承“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川外校训和“厚德、博学、求是、致远”的院训:瞄准全球人才需求,建成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独立二级学院。

一、活动背景

二十载南译沧桑与共,春华秋实,桂腹兰香。为了回顾学院历史,展示办学成就,展望美好未来,扩大知名度,激励师生、校友爱校荣校的精神,增强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学校办学的热情,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学校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学院决定筹备启动2021年校庆工作。

二、 活动主题

共建母校,展望未来。

三、 活动目的

本活动以宣扬南翻学院建校以来的变化为目的让同学们切身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以及南翻学院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能够更深的认识南翻学院,了解南翻学院,就让这份校庆的美好记忆成为每个南翻学子一辈子的珍贵回忆。

四、 活动对象

南翻学院全体师生及所有校友

五、 活动时间

2021年11月10日上午8:00 —12:00

2021年11月10日晚上7:00 — 10:00

六、 活动地点

南方翻译学院足球场

七、 活动流程

上午: 8:00—12:00

领导发言、校友发言、游园活动 和 校友聚餐。

晚上:8:00—10:30

校庆晚会。

八、校庆活动时间计划

(一)启动阶段(2021年3月)

第四篇:大学校庆策划方案

为了回顾学校历史,展示办学成就,展望美好未来,扩大知名度,激励师生、校友爱校荣校的精神,增强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学校办学的热情,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学校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学校决定筹备启动XX年校庆工作。组织机构成立宁波大学校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宣传组、材料组、校友联络组、项目规划组、学术活动组、环境与建设组、筹款与经费组、文艺与师生活动组等9个工作组,各学院成立本学院校庆筹备工作小组。工作进度安排

(一)启动阶段(XX年2月——4月)

1、成立校庆筹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2、研究确定校庆日和校庆规范名称

3、召开各工作组组长会议,各小组选定工作人员

4、各组根据工作职责提出工作方案报校庆领导小组审定

5、在校内外营造迎校庆氛围

6、启动校庆活动经费筹集工作

7、研究确定规划项目和校园景观项目

8、完成学校校庆筹备领导小组确定的其它任务。

(二)筹备阶段(XX年5月——校庆日前2个月)

1、建立各地校友联络站,编辑《校友通讯录》。设立校友网站

2、编撰校史,编印画册,编辑《校庆专刊》,制作光盘(专题片),设计确定校庆纪念品

3、布置校史陈列馆

4、组织校园环境美化,校舍整修

5、组织文艺活动排练和师生活动布展

6、制订学术交流活动方案,开展科技成果洽谈,组织学术报告和专家论坛

7、组织实施规划项目和校园景观项目

8、继续筹集校庆活动相关经费,设立专项基金

9、联系落实领导题词,确定重要领导、来宾和重要校友名单

10、制订校庆活动具体实施方案

11、完成学校校庆领导小组确定的其它任务。

(三)庆典阶段(校庆日前2个月——校庆日)

1、邀请领导、来宾、校友

2、编印(出版)校史、校友录、学术报告集

3、起草校庆文稿,印制文字资料

4、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各种媒体上加大校庆宣传力度

5、登记接收礼品和钱物并进行展示

6、举行庆祝大会

7、组织各类校庆相关活动。

大学校庆策划方案的延伸阅读——活动方案的写作注意事项

1、明白给谁写策划案。

一定要按企业的属性确定要做什么活动。

2、策划的这次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

为什么要做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在策划整个案子中时刻想这目的,每个细节都向目标靠拢,跟目标没有关系的一概砍去,这样才能主题明确。活动无非两个目的:销售产品和提升企业形象,是为产品与企业服务,不要搞成个人的秀场,自恋的裹脚布大家都恶心。

3、案子中要策划出明晰的活动三个阶段。

策划案中有抑有扬,最好明晰活动的的三个阶段。

小说有铺垫有高潮,四季有酝酿有收获,人生有汲取有绽放,活动也如此,如果都是高调参与者会疲惫。活动的三个阶段就是铺垫期(也叫传播期);执行期;降温期。

铺垫期。告诉参与者要做什么,他们能得到什么好处,慢慢传播,好处一次比一次多,慢慢升温,这个时期想各种办法过勾引,勾引起参与者的兴趣,尽量让他们期待。

活动期。期待中,高潮终于来了。饿了半天,给碗炒米饭,真好吃。这个活动中的主要阶段一定好有亮眼的点子,对这个点子是否亮眼,就看者是高手还是衰手。

降温期(后续阶段)。这个阶段也很重要,通过活动让参与者对产品或企业产生了好感,这个阶段是完成购买的阶段,趁热再给点好处,就能达到活动的目的。

4、搞出活动鲜明的记忆点

活动的三个阶段有明确的记忆点,每个阶段的记忆点一个就好。举个演出例子说,铺垫期——发门票了,凭门票还可领礼品;活动期——那个歌真好听,让我想起了我初恋或让我回到了从前;降温期——主办方说产品打折还要持续10天,下个星期天去商场看看,买个回来。

综上所述记忆点是:第一阶段(把目标消费者勾引来)——到哪里去领个不错的演出门票;

第二阶段(勾引来了要有让他们念念不忘的东西)——一定要有出彩的参与者喜欢的点;第三阶段:(利用他们的好感完成销售)——手里那张票没舍得仍,留者去商场看看他们打折情况,买一个回来。

5、注意细节

在提案的过程中,客户短时间内无法判断你的大智慧大策略,于是细节就成为成败的关键。这个细节包括提案文件的格式,段起头是否空格,用词是否准确,有没有错字等。

另外一个细节就是案子的执行时间、流程、工作分工等是否细致科学。我有过这样的经历:我把活动执行明晰到一张表格中,细到客户拿到这张表格就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每天

要做什么事情,也就是把方案支解到日历中,客户非常高兴,他认为我非常专业,这是个很讨好的招。

第五篇:中国传媒大学校庆大全

中国传媒大学55年校庆

地点:人民大会堂

序幕:1. 交响乐《乡村骑士》序曲(鉴于我校现状,可由管乐团和合唱团同台进行序幕表

演,表演曲目最好恢弘,大气,以抒情慢板为主)。

2. 《乡村骑士》后紧接演奏《北京喜讯到边疆》(此曲为欢快快板,可以引起观众的

兴奋感)。

开场:1. 以一段传媒大学的视频作为开场白,展示了传媒大学的方方面面。

2. 视频过后是舞蹈《春潮》。

3. 舞蹈过后,主持人上场(白岩松、管彤、鲁健、胡蝶、曹涤非、春妮,均为传媒

大学校友)。强大的校友主持人阵容,直接的引发了在场师生的自豪感。

4. 主持人介绍社会各界校友,并欢迎各级校友、老师、同学们的到来。 晚会正式开始:由于视频上没有明确的给出章节,所以我大致的根据节目内容分了一下

章节。

一.歌唱祖国

1. 朗诵《祖国 一首唱不完的恋歌》

表演者:各级校友

2. 以一段展示祖国各地风光的视频串联朗诵和下一个节目:歌曲《国泰民安》演唱:吕继宏(有伴舞)

在演唱的同时,视频仍在不断播放。

3. 主持人上台介绍传媒大学历史,并引出下一章节。

二.祝福母校

1. 相声《为您放歌》

表演者:冯巩等

2. 歌曲《木棉花开》

演唱:汤灿

3. 相声《金秋的祝福》

表演者:朱时茂、陈佩斯

4. 歌曲《饮酒歌》

演唱:教师

5. 播放社会各界世界各地校友给母校的祝福。

6. 朗诵《我们的呼号》

表演者:各级校友(均为中央电视台新闻播报员)

二.思念母校

该章节以组歌形式呈现,演唱者均为传媒大学各级校友,体现校友对母校的思念。歌曲有《十月阳光》、《故乡是北京》、《好大一棵树》、《奔跑》、《宁夏》、《同桌的你》。

三.青春校园

先以毕福剑的小品《老毕的爱》开头,后面为组歌演唱,演唱者均为传媒大学在校生,体现了现在传媒大学的朝气和活力。歌曲有《我来广院那一年》、《如果我也有一个小孩》、《西湖恋》、《中国话》,值得一提的是这几首歌都是传媒大学学生自己创作的原创歌曲。

四.师恩难忘

1. 影视配音

表演者:各级校友

2. 舞蹈《天唱》

表演者:在校生

3. 歌曲《感谢你》

表演者:毛宁

4. 访谈《师恩难忘》

参与者:各级校友

请到社会各界人士,讲述自己与学校、老师的故事,并向老师献花。

献花的同时由合唱团演唱歌曲《永远的诉说》(晚会达到高潮)

5. 播放校友贺词,主持人引出下一章节

五.传媒发展

1. 播放中国传媒业发展的视频

2. 朗诵《中国的声音》

3. 歌曲《when you believe》

4. 歌曲《让我们舞起来》

表演者:宋祖英

5. 校歌《年轻的白杨》

演唱:合唱团及现场全体观众

主持人在歌曲中宣布晚会到此结束。

个人感悟:由于传媒大学专业的特殊性,其校庆的演出阵容,演出规模可以说在国内大学里是首屈一指。考虑到我校校友去向和艺术发展现状,我们不能做到像传媒大学一样的豪华演出阵容,但是我们可以借鉴传媒大学专业的演出环节,尤其是几个点睛之笔,比如做一个校友访谈节目,把各个章节用视频的方式串联起来等。这就是我对传媒大学校庆的一些感受,希望能对我校的校庆活动有所帮助!祝我校校庆活动圆满成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海岛旅游分析范文下一篇:黄河演讲比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