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教育论文

2022-05-05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现代远程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质量更多的是被构建,它不容易被测量。质量与质量声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质量声誉是一种评价或预期,它基于质量并影响质量。本文突破了单纯从机构办学行为影响质量因素的局限,从时代背景、行业声誉和自身因素三个视角分析了影响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质量声誉的因素,提出了提升现代远程教育质量声誉的建议。

现代远程教育论文 篇1:

现代远程教育持续提升偏远山区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探究

[摘 要]要实现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解决教育不平衡的问题,助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西部偏远山区的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是问题的关键,现代远程教育是担当这一历史使命的重要抓手,文章审视了贵州偏远山区中小学远程教育持续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持续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化解偏远山区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问题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随着国内外教育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形式,在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偏远山区可以说是农村中的“农村”,特别是那些处于城乡交界、地区交界的村校、点校,交通不便、地理环境恶劣、师资力量薄弱、设备设施简陋、教育资源紧缺,教师专业化素质提升任务艰巨。所谓教师专业化,就是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和培训等渠道,不断地深化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思想道德、专业理论、教学方法、科研诸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国家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以来,贵州基础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对教师专业化的提升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就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持续提高偏远山区中小学教师素质,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旨在了解“互联网+”和“大数据”发展的环境下,偏远山区中小学教师对现代远程教育的认知与现状,研究和分析新时期制约偏远山区中小学教师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持续发展的瓶颈存在的问题,探究解决的有效路径。

一、现代远程教育在偏远山区中小学教师中的认知与现状

现代远程教育也称为网络教育,其具有的开放的独特作用,正好补足了偏远山区中小学教育资源紧缺、教学信息相对闭塞、教学手段相对简单等,远程教育10多年的实践证明,确实是在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快速提高偏远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一种适宜、有效的形式。随着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和贵州省抓经济转型首先抓教育转型的现行指导思想,近年来,贵州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还比较艰巨,特别是农村偏远山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贵州小康社会建成的关键。贵州偏远山区中小学教师要在教育模式上不断改革,教学方式上不断改进,教师培训上不断创新,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全面提升,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及其资源,继续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是最理想的选择。

(一)调查情况与问题

课题组对贵州六盘水、毕节、黔西南3个市(州)偏远山区部分中小学和幼儿园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学校共33所,初级中学20所,小学10所,幼儿园3所,发放问卷1410份,收回问卷1260份,有效率 90 %。同时,访谈教育管理人员28名,其中教育主管部门8人,中小学管理人员20人,这些农村学校,都是处于3个州(市)的偏僻位置,贫困落后是他们共同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有效实现教育帮扶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调查地区基本反映了贵州偏远山区学校教师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实际情况,调查情况如下。

1.教师对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视程度 (见表1)

表1说明:大部分教师(78%)认为远程教育对教师专业化发展重要和非常重要,但仍有二成的教师认为一般和不重要。

2.教师对现代远程教育与专业发展关系的认识 (见表2 )

表2说明:对远程教育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超过半数(64.6%)的教师只是基本了解,不到1/10(8.4%)的教师十分了解,超过1/5(22.9%) 的教师仅是听说过,少数(3.8%)的教师没有听说过。

3.教师对现代远程教育的使用情况 (见表3 )

表3说明:现代远程教育的利用,多数教师(44.3%)需要时才会使用,超过1/3(36%)的教师很少甚至从来不使用,经常使用的教师仅占17.1%,50岁以上的教师,基本上不能甚至从来不使用。

4.教师学习现代远程教育知识的时间

约一半左右的教师每周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而每周学习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仅占总人数的12.4%。

5.教师接受过有组织的远程教育培训次数 (见表4 )

表4说明:超过50%的教师没有或只接收过1次有组织的远程教育培训。

6.教师最想获得的培训内容

按需求的人数比例大小依次为:专业知识培训(63.3%),如何检索、获取、加工和使用网络资源(63.9%),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模式方法培训(59.1%),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方法(58.5%)。

(二)远程教育持续提升偏远山区教师素质问题的审视

问卷调查、访谈和相关文件资料显示,制约偏远山区中小学远程教育持续提升教师素质的问题主要在于:

1.现代远程教育的价值和作用認识不到位。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现代远程教育模式推广10来年,但是,偏远山区现代远程教育实施成效还是不理想,大部分教师(78%)认识到了远程教育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但仍有二成左右的教师不够重视,且超过半数(64.6%)的教师只是基本了解远程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不到1/10(8.4%)的教师十分了解,超过1/5(22.9%)的教师还停留在只是听说过的阶段,甚至还有少数(3.8%)教师没有听说过。说明约91.3%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对现代远程教育的认识是不清楚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利用不主动、认识不到位。调查显示,多数教师(44.3%)需要时才会使用,超过1/3(36%)的教师很少甚至从来不使用,经常使用的教师仅占17.1%;50岁以上的教师,基本上不能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年龄大的教师,利用资源受到技术的限制,同时还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而年轻教师学习新技术快,接受能力强,但不少年轻教师对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认为是负担,操作起来既麻烦,又费时间,还可能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调查显示,约50%的教师每周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时间低于1小时,在3小时以上的仅占总人数的12.4%。总之,认识上的偏差和不到位,远程教育的价值难于发挥出来,说明偏远山区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学习和实践不主动,不理解远程教育在教师专业化提升中的价值和作用。

2.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低,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能力弱。调查显示,50岁以上的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对学习和应用电脑、多媒体网络技术没有兴趣;30~50岁的教师,仅有50%的教师能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技术,少数教师有时能应用计算机课件和多媒体网络技术开展一些简单的教学活动;30岁以下的教师,约有70%的能使用电脑、网絡等现代教育技术,但熟练利用网络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的也很少。分析可知,不同年龄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能力强弱不同,大多数教师受技术的限制,对现代远程教育还是望尘莫及,只有少数教师仅能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一些简单的教学活动,如:学校安排公开课教学活动时偶尔使用一两次,实质上现代远程教育也仅是教学的点缀。总之,偏远山区中小学大多数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低下,应用现代远程教育的能力弱,教师专业化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3.远程教育资源平台缺失、制约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调查得知,近年来国家给予了不少的投入,教育信息化和远程教育设备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是,偏远山区中小学设备设施和远程教育资源平台建设还是非常薄弱,跟不上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持续提升的需要。例如,六盘水市水城县玉舍镇纸厂中学,教职工33人,学生几百人,只有电脑8台,被访谈的管理人员说“管理都不够用,老师上网学习和查询资料轮不上”;钟山区木果镇蒿枝学校16个班,学生1132 人,被访谈管理人员说“学校各种实验室、活动室、多功能教室等教学辅助用房面积严重短缺,只有12台办公电脑 ,既要用于管理,又要给40 多位老师上网,多媒体网络设施更是紧缺,远程教育应用和推广,根本无法实现”,显示出这些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硬件极为缺乏。调查得知,现代远程教育的软件资源紧缺,给农村中小学教师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和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也制约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教育技术教师紧缺,远程教育指导缺失。被调查各学校都存在教育技术教师紧缺情况,乡村中小学没有全日制本科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的教师,专科毕业生也只有一两所学校有1名,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是其他专业教师兼职,难以承担远程教育教学指导和管理工作,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应用和管理中,遇到问题没有专业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解决。远程教育资源平台缺失、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

4.培训资源不足、针对性不强。调查显示,50.7%的教师没有或只接受过1次远程教育培训,说明参训教师太少,也说明培训资源还不能满足教师的各种需求。调查发现,培训资源统筹不到位,表现为省内外、市县乡(镇)、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私营培训机构各自为政,培训单位注重培训的经济效益,不重视培训的实际效果,培训经常出现有的教师不同层次参训同样内容,未统筹好培训资源,也造成培训资源浪费。调查还显示,教师最想获得的培训按需求人数多少依次为:专业知识培训的教师占63.3%,教学资源的检索、获取、加工和使用的教师占61.9%,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模式方法培训的占59.1%,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方法占58.5%,说明教师培训需求量大且存在差异,显示出各层次培训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化提升需要。

5.管理制度不完善,有效评价机制未形成。深入偏远山区中小学调查所见,除少数学校有一些信息技术管理制度外,大多数学校缺少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和远程教育教学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更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教师使用和不使用教育技术、利用和不利用现代远程教育都一样,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教师积极性明显不高,未发挥其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导向的积极作用。访谈得知,正如一所学校管理人员所说,“大家都心知肚明,远程教育目前在偏远山区学校发展,也仅仅是走走形式罢了,难以产生实效”,笔者认为,关键还是没有发挥制度管理和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当然,究其根源是我国信息技术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没有系统的教育思想和制度来规范,显然未能对农村教育产生根本性的影响”[1]。

6.学校经费投入不足、政策落实不够到位。教育部发布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以及近年来国家颁布的系列促进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文件精神指引下,城市中心学校远程教育得予快速发展,农村中小学受益也不小,但是,处于农村中的“农村”地位的西部偏远山区由于经济基础差,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各市县除依靠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和项目资金外,地方每年配套和投入的有限教育经费,在支持城乡中心学校外,还无法顾及到偏远山区学校,因而给予这些学校的投入远远不足,教育经费支持不到位,是偏远山区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滞后的瓶颈,也是制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但是地方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地方政府及基层教育主管部门要保“重点学校”和“中心学校”发展,县乡在统筹协调经费和资源平台建设方面改革创新不足,诸多因素制约了偏远山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教师专业化提升缺乏资金支持。

二、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偏远山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持续提升的路径

(一)加强教师教育,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教师的发展

要清楚地认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作用,就必须加强教师现代远程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学习和实践的滞后,必然导致认识的落后,偏远山区中小学教师不重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提升自己,教育理念更新缓慢,说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与应用重视不够,应积极引导中小学教师强化学习和实践,全面更新观念,持续提升教师素质,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高度认识现代远程教育在促进偏远山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新型教学模式应用提供支持服务

要让偏远山区教师多学习和应用现代远程教育,离不开硬件设施的支撑,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加大多媒体和网络设施的建设力度,千方百计的规划、建设好农村学校多媒体设备、网络设施等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有效开展农村学校之间移动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为教师专业化提升夯实物质基础。“充分发挥政府、移动设备制造商、教育软件开发商、学校教育机构等各方面力量的优势组合” [2],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偏远山区学校设备设施缺失问题,努力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三)多渠道整合优质培训资源、强化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师培训力度在逐年加大,对教师素质提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就偏远山区中小学而言,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其需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偏远山区中小学人员编制少,教学任务重,很难离岗培训,假期也很少有机会派出去培训,偶有机会抽出去培训几天也解决不了问题;二是培训存在不对称性,培训内容设计千篇一律,结合实际创新不足,难以满足教师的不同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一定要多渠道解决偏远山区教师紧缺问题,理清教师培训机构,强化各自培训职责,充分利用好在线培训和自主培训平台的优势,整合好各级各类培训资源,处理好教育培训者、教师、远程教育平台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运行机制,要重视在线培训平台资源协同共建,今后,“教师在线培训平台从内容的提供到教师的培训,都应由专家和教师共同完成”[3],确保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全面提高教育技术素养,提升现代远程教育能力

偏远山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较低,制约了教师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及教师专业化发展,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积极应用现代远程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促进专业素养提升。教师只有具备较好的信息技术理论修養,“熟知各种常用教学媒体的功能与特点,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才能够激发出远程教育教师的信息技术情意素养,也才能提升远程教育整合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的能力” [4]。加快信息技术人员培养是学校推动远程教育和教师发展的关键,要及时采取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待遇引进、教师交流、教育帮扶支教等多种途径解决,缓解教育技术教师紧缺现状,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五)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有效评价机制

偏远山区中小学要建立健全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育主管部门要把教师现代远程教育应用能力标准列入边远山区中小学办学水平考核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把教师信息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应用能力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时,计入学分[5];同时,与教师绩效考核、职称晋升、评优、评模等方面结合起来,营造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学校和教师发展的良好环境,有效地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

(六)强化教育政策落实、加大地方政府投入

要实现远程教育有效促进偏远山区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涉及诸多方面,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政策的落实力度,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大投入,并采取多种渠道引进社会和外来资金,加快偏远山区中小学的建设支持力度,建设和完善信息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设备设施,做好全方位的支持服务。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新思路,谋求学校发展。

三、结语

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持续提升边远山区中小学教师素质还应注意几个方面:首先,传统教学模式融入现代远程教育的改革,是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严峻挑战,要持之以恒,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时效性上多下功夫,既要在标准上加大对教师的要求,又要结合实际,在保证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步步提升;其次,强化教师现代远程教育学习、使用的自律性,强化基层管理的责任,还要在评价制度和有效机制的形成上狠下功夫;再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切忌为推进现代远程教育而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手段,尽快提高教师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远程教育模式融合的教学能力;另外,可根据各乡镇、村校、点校分布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整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避免多媒体网络和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软硬件设备设施的重复建设,要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公共平台的作用,在资源共建共享上下功夫。

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加快偏远山区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提升,不仅是贵州的问题,也是整个西部地区面临的实际问题。地方政府和学者应进一步关注这个问题,要结合偏远山区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师发展的思路和模式,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偏远山区教师的发展,这也是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努力突破这个难点,实现贵州在“互联网+”和“大数据”发展的环境下,努力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在偏远山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支持作用,全面快速地实现偏远山区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加快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助力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为解决教育不平衡的问题,为培养农村优秀人才建设“小康”而取得卓越成效。

[参考文献]

[1]张焘,陈曦.农村教育的内涵、特质及其发展规律[J].继续教育研究,2017(3).

[2]杜玉霞,方格嫚.移动技术环境下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J].继续教育,2014(6).

[3]孟涛,汪颖.教师在线培训平台探析及优化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16(2)

[4]张兰芳.信息技术背景下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9).

[5]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Z].教技[2016]2号.

[作者简介]张和平(1957-),男,回族,贵州普安人,硕士,贵州六盘水市广播电视大学原校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远程教育与继续教育;张消夏(1992-),女,贵州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远程教育与新闻传媒素养。

[责任编辑 方 仁]

作者:张和平 张消夏

现代远程教育论文 篇2: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质量声誉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质量更多的是被构建,它不容易被测量。质量与质量声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质量声誉是一种评价或预期,它基于质量并影响质量。本文突破了单纯从机构办学行为影响质量因素的局限,从时代背景、行业声誉和自身因素三个视角分析了影响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质量声誉的因素,提出了提升现代远程教育质量声誉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质量声誉;影响因素;建议

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低”一直是悬在参与高校头顶之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刺痛着行业机构及其从业者的神经,也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现代远程教育的认知。问题在于,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从来没有出台任何维度、任何层面的教育质量标准,人们又根据什么来评判现代远程教育质量的高低呢?尤其是人们逐渐认识到“质量”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而“质量标准”又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构成时,对质量的直接评判显然相对困难,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低很可能是一种缺乏实证的主观判断和猜测。显然,在社会大众眼中的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低,其“质量”一词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远程教育机构的办学质量,而是与办学质量关系密切或者能够反应办学质量水平的概念——质量声誉。产品质量一定会影响产品的声誉,声誉也是反应产品质量的重要信号和指标,但声誉有时不能完全反應产品的真实质量或全部质量。根据产品地位信号理论,产品声誉是反应产品质量的重要信号。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产品实际质量和人们感知到的质量之间存在着差异,由于人们掌握的信息不同,可能会对同一产品做出不同的质量猜测和判断,其中就有可能对产品的质量估计不足。很明显,人们观念中的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低实质上是指目前远程教育的质量声誉低,并不一定真的代表远程教育的质量低。

目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质量声誉低,是行业整体面临的现实状况,而不是单一机构面临的问题。其原因在于现阶段我国远程教育校际间办学特色差异不大,品牌化程度相对不高,因此单一机构的质量声誉发展不明显,只能呈现出行业集体声誉的特征。同时,学习者很难对单一办学主体的实际办学质量做出评判,能获得的只是由所有办学机构的教育服务共同决定的行业集体声誉。因此,人们关于现代远程教育质量声誉低的认知,是关于远程教育行业整体的模糊认知,而较少涉及到每一个具体办学机构的质量声誉,这就很有可能存在着对具体办学机构实际办学质量的错误认知。

但集体声誉是一种共同标识(陈艳莹,2012),它毕竟反应了人们对行业产品质量在一定阶段内的认知,而且大学的质量声誉在大学的服务质量和学习者的满意度之间发挥着调节作用(Shahzadi Saima Saleem,2017)。分析影响现代远程教育质量声誉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升质量声誉,对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已有研究容易简单地把现代远程教育质量声誉低归咎于个别办学及服务主体行为的失范,缺少一种纵向的历史视角、横向的时代视角和整体的行业视角。一种现象的出现必有其过去的积淀、时代的背景以及全体参与者的责任。因此,反思现代远程教育质量声誉低,就要突破思维局限,以整体的视角从发展的脉络和广阔的时代背景中进行。

一、影响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质量声誉的历史背景

分析影响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质量声誉的历史背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即是高校扩招。中国现代远程教育与高校扩招发端于同一时期,都被共同写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并且同期快速发展,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规模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急剧扩张的阶段。从发端时间来看,1999年教育部首批批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湖南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同年中国高校开始扩招,当年扩招接近48%。 从发展过程来看,从1999年到2016年中国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持续扩大,虽然年度招生增长率在持续下降,但2006年之前一直维持在12%以上的增长。而同期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相同的趋势,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长,招生规模从2001年的45.6万增长到2016年的229.61万,增长4倍多;在校生规模从2001年的67.55万,增长到2016年的644.93万,增长8.5倍。从年度招生规模增长幅度的数据看,现代远程教育年度招生增长比率整体高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年度招生增长率,较长时间内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高等教育由于资源供给与教育规模之间的突出矛盾产生了相当长时期关于教育质量的争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急速扩张后,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稳定规模和全面加强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成为主论调。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高等继续教育中的一种教育形式,现代远程教育也不可能脱离这一特定发展历史带给它的时代烙印,所以从一开始现代远程教育就具备了教育质量争论的时代色彩。尽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有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探索新型教育服务模式的内生动力与价值追求,但这一“产品信息”同样难以被社会大众充分感知,反而湮没在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长期争论和质疑中。

二、影响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质量声誉的时代环境

影响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质量声誉的时代环境有两个维度:一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维度;二是现代远程教育所处继续教育领域的时代困境维度。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是教育供给方式同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从需求角度定义的教育发展程度,无论是好的教育过程还是好的教育产出,都是从学习者的角度进行衡量,而不是从教育提供者的视角进行判断。从教育供给端来看,当前我国的教育组织模式、服务模式都是基于大工业生产的逻辑进行设计的,统一化、标准化是其典型特征。虽然教与学领域进行的持续改革,在方法、资源、评价等维度上探索了学习层面的个性化选择,但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大众对学习途径多元、学习制度灵活等的更高要求。也就是说,统一、标准化的教育供给方式同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教育供给侧改革是要通过教育综合改革,构建新的教育供给方式和服务模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开放和互联互通,更好满足社会大众对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其实质是学习者需求推动的教育改革,通过改革提升教育供给能力,以匹配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一方面是教育供给方式系统性改革的迟缓,一方面是社会大众对满意的教育的不同需求和衡量标准,新时代教育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教育领域面临的需求驱动的“质量压力”格外巨大。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部分,现代远程教育也要面临社会大众需求驱动的压力,同样要面对学习者关于“满意供给质量”的期望和“现行供给质量”的质疑。

作为中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一种形式,现代远程教育不可能脱离整个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总体环境影响。尽管没有明确的文件和证据表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以使用不同于或者低于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的标准,但在实际的运行和管理过程中,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演化出了不同于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的标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虽然在学历上与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具有同等效力,但在实际的使用上大打折扣。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质量声誉低于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们在处理产品信息时,经常会通过事物的类型归属做出估计,而忽视同一类型事物的内部差异(闫凤桥,2012)。由此导致作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形式之一的现代远程教育被天然地贴上了“质量声誉低”的标签,至于其实际质量水平如何,人们很难做出正确的评估和判断。而这种被归类很可能导致现代远程教育办学主体的“自我实现预言”行为的出现,高校或机构按照社会的预期和判断来确定自己的办学行为和价值取向,不恰当的自我实现预言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三、影响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质量声誉的行业因素

(一)高校办学自主性缺失

伯顿?克拉克曾把高等教育系统的协调看作是国家、市场和学术三股力量之間博弈、制衡的三角关系,并构建了学术权威、国家权力以及市场三足鼎立的“三角协调模型”(吴佳妮,2012)。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典型的国家控制特征,教育行政部门努力把高校纳入行政的管理范畴,规定高校按照其要求进行办学。尽管近年来教育治理体系改革在探索构建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并写入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开始重新分配政府和高校之间的权力,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但受长期以来国家控制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高校办学自主性体现的还不十分充分。大学声誉的形成最重要的是高校办学的自主性(闫凤桥,2012)。办学自主性的缺乏使得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要求,对学校与社会之间良性关系的建立积极性不高,对社会需求的关切程度不够。这就进一步加剧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声誉的形成依赖于信息的传递,当公众无法有效感知高校教育服务的质量信息时,就容易对教育质量做出错误的猜测。

(二)质量保证顶层设计缺位

越是创新性较强的工作越需要顶层的系统设计。虽然《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制订了“统筹规划、需求推动、扩大开放、提高质量”的发展指导方针,并提出了要“积极完善开放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开放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顶层设计和建设一直缺失,突出表现在质量保证标准的缺失,以及质量保证机制的不完善。虽然对参与试点高校采取审批方式,后来又陆续采取了年报年检制度、网络统考制度、招生管理制度、学习中心管理制度等外部质量保证制度,以此来规范和引导高校的办学行为。但审批制度缺乏明确清晰的标准,两份涉及试点学校条件的通知,其都属于下行意见型公文,只是提供了试点条件的指导性原则,而没有形成确定的试点条件标准。年报年检作为教育行政部门主导、远程教育行业组织实施的一项制度,建立了学校自检、学校撰写并提交自评报告、教育部审查年报材料、专家组实地检查抽查、做出年检结论的运行机制;这项制度本是引导高校自律、提升行业整体声誉的创新举措,但由于年报年检信息和结果不公开,其放弃了沟通社会公众和办学主体信息的功能。而以几门公共课为核心的网络统考制度很难说是一种质量评价的制度,对于高校办学行为的引导十分有限,并且由于考试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被动出现的一些问题又直接影响了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声誉。招生管理制度、学习中心管理制度更多的是一种补漏洞式管理,而且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沟通衔接机制不顺畅(林世员等,2016),其在提升现代远程教育质量声誉方面也作用有限。

(三)试点力度大引起认识上的争论

现代远程教育是以教育改革创新的探索者角色出现在中国教育实践领域的,为了支持高校探索网络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工作管理机制,以及开展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建设网上教学资源,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在招生、考试、收费、毕业等方面给予了高校相对宽松、灵活的政策。有好多政策突破了原有政策的限制,如招生规模由高校根据学校办学实力自主确定,招生考试由高校自行组织,招生专业由高校根据学校实力和水平自主设置,学校可以自主颁发学历文凭和证书等等。

教育系统作为社会的文化系统,具有内在的保守性(范国睿,2008)。这种保守性的特征让教育的改革创新要面对人们认识水平的影响。针对以上试点政策,连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内部不同业务司局之间也存在着争议和不同意见,这种争议或许存在管理规则和管理传统的问题,但更多的还是对质量的担忧。甚至于上述创新政策成为一些机构宣传的噱头,尤其是自主招生考试的政策成为宣传卖点,后来的发展也证明,个别高校的办学失范问题集中凸显在招生、考试等环节。这也导致社会公众在试点政策的理解上产生严重的偏差,极大影响了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声誉。

(四)部分机构行为失范

现代远程教育行业的主体构成较为复杂,既有远程教育的办学主体高校,更有提供远程教育支持服务的各类机构,如专业技术公司、课程资源建设机构、学习中心等等。这其中每一类主体的行为失范,都会对远程教育行业的整体声誉产生影响。声誉具有外部性特征,在同一行业内,某一主体的声誉好坏对同行业内其他主体的声誉具有较强的影响。

从远程教育办学主体的角度看,试点过程中个别高校出现了办学行为的失范问题,严重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声誉。为此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也采取了相应处罚措施,有些高校被停止招生,甚至被取消试点资格。问题在于,这一系列处罚措施的信息传播范围非常有限,教育行政部门似乎没有为这一社会行为赋予清晰的社会意义和目的,没有认识到它在提升行业整体声誉中的价值。而且远程教育办学的两大类主体,普通高等学校和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在试点过程中并没有出于共同维护现代远程教育行业声誉的角度发挥彼此优势,开展深度合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相当大的内耗。从提供远程教育支持服务主体的角度看,这类主体构成复杂,利益诉求多样,多头管理的格局以及监管权限界限很难形成监管合力,其行为失范的可能性更大,造成办学主体的“被违规”,对行业整体声誉的影响也较大。

四、提升现代远程教育质量声誉的建议

(一)给予高校更充分的办学自主权

继续教育是与市场结合较为紧密的教育领域。作为继续教育的一種形式,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与市场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这内在的规定现代远程教育办学主体要面向市场灵活地提供教育服务。而密切对接市场提供灵活教育服务的前提基础是高校要具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机构的自主权对机构持续提升其产品质量是最基础的条件(Judith S. Eaton,2015),只有高校具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才能真正对市场的需求做出及时回应,才能逐渐赢得市场的认可,并建立自身的质量声誉。应进一步协调政府、高校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让高校对市场负责,而不仅仅是对政府负责;制度设计要更具开放性与包容性,在引导高校规范办学的同时也要给予探索空间。

(二)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继续教育涉及多个部门,覆盖范围较广,是最为复杂和多元的教育领域。加强政府领导和统筹是健全继续教育机制体制、推动继续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尽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政府成立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统筹指导继续教育发展。”但长期以来国家层面跨部门协调机构缺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也没有单独设置的专门管理机构,多头管理、职责不明、力量分散、监管缺位的问题十分突出。正是由于宏观统筹、规划的缺位,使得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继续教育呈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商业化倾向,突出表现在一些办学机构招生规模发展过快,导致了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跟不上、不到位的被动局面。尤其是面对一些现代远程教育服务机构的违规问题时,教育部门和高校很难做出有效回应,因此应该尝试以一种沟通协调机制的建立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和监管难的问题。

(三)建立完善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

首先,要尽快制订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质量的国家标准,作为最基础的质量标准,在质量保障中发挥基础性和引导性的作用。要明确内容标准、评价标准、质量保证标准和现代远程教育质量标准间的关系,达成不同维度标准之间的衔接、配合。制订最低质量标准,能够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促进高校提升办学质量,也提升学习者和社会大众的信心。

其次,要探索建立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保障运行机制。基于“管办评分离”原则,建立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的格局,明确规则与程序,实现彼此间的分工、协作和对接,尤其要注重加强和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作用。质量保证的实施要充分发挥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机构的角度看需要协调政府、学校、行业组织、用人单位、专门机构的合力;从个体的角度看,需要教师、管理者、研究专家、学习者、企业雇主等充分参与。

(四)加快建立健全现代远程教育的制度体系

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总结性评估,全面总结20年来试点工作的成绩、经验、问题、趋势,并对试点工作给出结论性评价,结束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允许具备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开办现代远程教育。

首先,要成立现代远程教育办学机构资格评审认证专家机构,在原有政策文件关于试点条件规定的基础上,研究制订现代远程教育办学机构的准入、评估和退出制度与机制。其次,应尽快出台关于加强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专门文件,对涉及质量的关键环节如师资、课程建设、教学管理、支持服务、学习评价等进行涉及规定,引导各高校加强教学,并引导高校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管理模式以及支持服务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再次,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逐步建立现代远程教育或继续教育的年度报告制度,一方面加强对办学机构和服务机构的监管,另一方面通过年度报告搭建起高校和社会大众的沟通渠道,努力改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逐渐提升社会对现代远程教育的信心。

(五)健全宣传渠道,加强宣传力度

要提升现代远程教育在社会公众中的声誉,就必须要改变社会公众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声誉感知。根据Manfred关于影响企业声誉因素的指标体系,质量、责任感、吸引力和业绩四类企业特征感知因素是影响企业声誉的重要因素,其下又对应着18个具体测量指标(Manfred Schwaiger,2004)。在质量这个因素中,虽然直接的教育服务质量很难被测量,但是现代远程教育机构应该专注于不断改进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并及时让社会公众感知到自身的努力;在责任感这个因素中,现代远程教育机构应该注意办学相关信息的公开,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机构的办学使命、社会责任;在吸引力这个因素中,办学机构要及时让社会公众了解自身在优秀员工队伍建设以及办学业绩等方面的信息;在业绩这个因素中,办学机构应及时让社会公众了解自身在发展计划制订、办学条件提升等方面的信息。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宣传,提升社会公众对现代远程教育的情感认知,进而改善其行为倾向。

在宣传过程中要注意采取品牌延伸策略。目前参与现代远程教育的高校多是国内知名的高校,在加强现代远程教育宣传的过程借助高校本身形成的社会声誉,逐渐提升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声誉。

参考文献

[1]陈艳莹,杨文璐.集体声誉下最低质量标准的福利效应[J].南开经济研究,2012(1).

[2]闫凤桥.大学的办学质量与声誉机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2).

[3]范国睿.教育系统的变革与人的发展[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4]林世员,陈丽,彭义平.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现状、反思与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16(5)

作者:林世员

现代远程教育论文 篇3:

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江苏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在长期的改革发展实践中,已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和风格:以在职从业人员为主要教育对象,拥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与教学管理制度、完善的设施设备、健全的招生制度和严格的师资制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赢得了较大的自身生存与发展空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江苏高校要充分认识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办学过程中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并逐步向继续教育、非学历培训、闲暇教育等方向发展,力争成为全民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主渠道。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现状;发展策略

【收稿日期】2016-08-24

【基金项目】2016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为2016SJB880013;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为D/2015/03/004;江苏省教育考试招生项目,项目编号为K-e/2015/01

【作者简介】林明灯(1984—),男,福州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继续教育、高等教育;徐训芳(1962—),女,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继续教育、高等教育。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发挥广播电视、数字传媒等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数字化远程教育,建好江苏学习在线网站和终身教育资源网上超市,建成覆盖城乡的数字化终身学习网络。”[1]近年来,江苏政府积极致力于数字化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构建数字化终身教育环境,提供优质的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

经过近十年的改革、发展和完善,江苏已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多模式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格局,现代远程教育已成为江苏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普通高等学校联系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

现代远程教育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随着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化,劳动者的转岗、转业以及再就业培训需求也越来越大。现代远程教育以在职从业人员为主要教育对象,为行业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深受企事业单位欢迎;以国家财政投入少和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赢得了较大的自身生存与发展空间;以适应成人特点的招生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及开放式教学、“产教结合”的教育模式博得了广大成年学生的青睐。每年全省有数十万人取得本专科学历,各行各业人才学历结构剧变,人才梯队逐步构建,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总量增加,学习型社会逐步形成。

现代远程教育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教育信息化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在网络教学、平台管理、课程制作、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江苏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全社会共享以及维护教育领域主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高校继续教育与行业、企业和社会紧密联系,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获得了行业企业科技发展和市场变化的最新信息,带动了高校人才培养转型,成为高等学校联系社会和市场、服务行业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现代远程教育有力地促进了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江苏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试点高校克服继续教育学费收费标准过低的不利因素,自行加大投入,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不断完善教务管理平台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使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参与多层次、低成本、高质量的学习成为可能。试点高校与校外学习中心将现代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相结合,丰富了江苏继续教育形式,促进了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一、江苏现代远程教育现状

(一)江苏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体系

江苏作为教育大省强省,以128所高校位居全國高校数量第一位,其中“985”高校2所,“211”高校11所,但仅有3所院校具有举办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格,其原因在于江苏高校在早期建构现代远程教育过程中迟疑拖沓,导致部分符合条件的高校错失申报入选的最佳时机。

1.试点高校在江苏设置校外学习中心情况

目前,江苏举办现代远程教育的高校有60所,其中省内高校3所,省外高校57所。根据《江苏省高校成人教育校外教学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省内高校在本省设点原则上每个市(县)一校一点;省外‘985’高校总数不超过8个,其余高校总数不超过5个,一个省辖市设点不超过1个。”另外,60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时间与模式不相同,优势学科与专业也不相同,都直接决定每所高校在江苏建立校外学习中心的具体数量。本文对在江苏设点超过10个的高校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列成表1。

统计结果表明, 试点院校在江苏设置的校外学

表1试点高校在江苏设点数统计表

习中心数量有较大区别。最多的是大连理工大学,其校外学习中心多达23个,其中属于公共服务体系的学习中心就有13个;最少的为北京邮电大学与中国科技大学,分别仅有1个,且校外学习中心均设置在相关企业或本校在江苏的研究所。设点数超过14个的试点高校,一部分是省内高校(如江南大学),在江苏十三个省级市均有设点,部分生源较好的省级市甚至有2至3个点,究其原因是省内试点高校能面向基层,更易沟通交流,不会发生校外学习中心收费走人、学员拿不到证书的受骗现象;[2]另一部分是在江苏举办现代远程教育较早的试点高校,早期省教育厅为推进江苏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对试点高校在公共服务体系设点数不纳入统计,因此,部分高校与江苏十三个市公共服务体系均有合作。

2.试点高校在江苏设置专业情况

根据《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试点高校所开设专业,须是全日制本科已有专业。”据统计,60所试点高校共设置157个专业。招生专业的设置总体呈现多样化趋势,然而试点高校非“985”即“211”,均属于综合性大学,倾向设置热门专业。表2显示,数量超过10所高校开设的热门专业,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会计学、工商管理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表2试点高校在江苏设置热门专业统计表

试点高校对于部分专业情有独钟,主要原因是社会需求大,容易招揽生源,经济上可及时得到回报。招生专业适度重复设置可促进远程教育的良性竞争,招生专业的过度重复设置将对远程教育产生恶性影响:一是试点高校人力、物力的浪费。按照教育部规定,一门专升本专业需开设二十门课程,制作一门可供卫星传播的视频课程少则需要5万—6万,多则需要十几万。以会计学专业为例,52所高校重复设置该专业将造成上千万甚至过亿元的重复投资。二是加剧校外学习中心争夺生源。试点高校设置的校外学习中心基本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3]弹丸之地集中了数十个校外学习中心,所设置专业大致相同,必然出现生源恶性竞争。更有甚者,一个校外学习中心合作的三所试点高校设置的专业完全相同,校外学习中心内部已出现不良竞争。

(二)江苏现代远程教育的校外学习中心体系

近几年普通高校持续扩招导致网教生源萎缩,成人高考、自学考试、专接本等多种成人学历教育形式竞相发展,生源竞争激烈。少数校外学习中心指导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办学规模和经济利益,存在着宣传不实、虚假承诺、违规收费、内部管理混乱、教学辅导和学生管理缺失现象,办学质量难以保证,甚至违规委托中介及个人招生。[4]从2011年起,省教育厅对校外学习中心新增审批由一年一次改为两年一次,全省从严控制新增校外教学点,总数实现动态平衡、“零增长”。据统计,目前江苏共有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484个,平均每次共有65个设点单位向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申请设置校外学习中心,平均通过率为30%。

1.校外学习中心的性质

根据《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校外学习中心须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教育机构,原则上应设在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教育培训机构,或具有多年办学经历、生源稳定、管理规范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本文在数据统计时,按照依托机构的性质,将软硬件设施一流的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分为一类;将可从学校内部挖掘生源的中等职业学校分为一类;将公共服务体系分为一类;将负责培养公务员、管理人员和政策研究人才的行政学院与党校分为一类;将为在职人员提高学历、提升职业的教师进修学校和职工培训学校分为一类;将企事业单位为内部员工培训而设的教育机构分为一类;将教育部门或人社保障部门批准设立的非学历培训机构分为一类,最终统计成表3。

如上所述,在江苏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初期,省教

表3设点单位统计表

育厅为支持奥鹏、弘成等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试点高校在公共服务体系设点无数量限制,奥鹏与弘成等公共服务体系设点总数一直在江苏名列前茅。普通高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有固定的教学场地与优秀的师资队伍,是省内外试点高校设置校外学习中心的理想地点,省教育厅也积极支持该类机构举办学历继续教育。此外,通过学校内部宣传,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专科生可直接成为校外学习中心的生源,有利于該校校外学习中心的发展壮大。社会培训机构是江苏举办现代远程学历教育的生力军,他们以较少的人员编制、灵活的办学体制以及与招生业绩挂钩的分配制度等特点在江苏继续教育招生中显示出强大的活力。

2.校外学习中心的分布

根据《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校外学习中心原则上设置在省辖市所在地城市,少数具备条件的可设置在县城,不得在乡镇设点。”江苏省辖十三市社会经济发展、教育资源分布、现代远程学历教育需求不平衡,导致了试点高校对不同省辖市合作愿望不尽相同。如何因地制宜规划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方向,如何合理分配现代远程教育在江苏十三个省辖市的分配,如何结合当地教育需求充分发挥试点高校的学科优势,是江苏现代远程教育发展不可避免的一大课题。

表4各市校外学习中心数量统计表

统计结果表明:在全省现代远程校外学习中心的分布上,南京市、苏州市分布的学习中心较为密集,分别达到13.6%与13.0%,其他省辖市都小于10%。本省三所试点高校建立校外学习中心遍及全省,而外省试点高校设置校外学习中心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南京、苏州、无锡等市,徐州、盐城、扬州等市稍有发展,淮安、宿迁等市则处在空白状态。数据反映试点高校普遍选择经济发展快、人口资源密集、入驻产业集聚、全国影响大的苏南城市。而苏北城市在教育市场成熟度、对外开放程度、人才资源储备度、地方财政对教育支持度方面均处于劣势,学员对继续教育学费的承受能力及学历教育的回报有限,远程教育发展缓慢,已建设的校外学习中心难以维持生存。另外,苏南的校外学习中心主要依托普通高校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立,而在苏北各市校外学习中心普遍依托党校、行政学院、社会培训机构等建立,两者在教育设施、教育规模、教育质量及教育效果上的差距均很明显。

二、思考与对策

江苏现代远程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新型适用人才,推动了社会服务质量的提高,丰富了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内容、办法和途径,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型教育制度。但是,在学历补偿教育的历史使命完成之后,面对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面对十八大提出的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要求,随着江苏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国际化提升,江苏现代远程教育开始面临新的挑战。江苏现代远程教育改革相对滞后、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费投入不到位、办学行为不规范、教育质量不整齐等方面的问题和矛盾较为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严格规范管理,完善准入退出机制

江苏省教育厅对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的管理实行年审制。省教育厅每年组织年审工作,清理整顿一批基础设施不达标、违规招生办学、学习支持不到位的校外学习中心,使江苏现代远程校外学习中心从无序、混乱状态步入有序、规范的轨道。年审制度有其优点:一是时间集中,在规定时间内对全省所有校外学习中心办学情况进行评估,得出结论;二是覆盖全面,实行现场汇报、实地考察、文档查阅、座谈了解等方式,能在较短时间内全方面了解校外学习中心办学情况;三是公正公平,市教育局初审、省教育厅复审制,对视导结果优秀的高校予以表彰、奖励,对视导不合格或存在严重问题的学校责令其限期整顿。年审制也有不足之处:一是周期短,网络教育办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短短数周内检查一个校外学习中心一年的办学情况,难度很大且水分颇高;二是工作量大,以苏北某市教育局为例,校外学习中心年审工作部门仅有一名人员,很难要求主管部门对每个中心均认真细致;三是指标体系混乱,《管理办法》尚未对校外学习中心年审标准作出统一规定,而教育部有关规定考察角度较为宏观,实际操作不易进行。种种原因导致江苏现代远程校外学习中心年审标准混乱,影响校外学习中心健康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相关政策与文件

目前江苏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主要依据《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建设和管理的原则意见》(试行)和《管理办法》管理校外学习中心。两个文件颁布已约十年,一方面,其中某些规定已不适宜江苏现代远程发展的现状,如《管理办法》对校外学习中心设置要求,仅仅是在设置函授站的基础上增加局域网条件、多媒体网络条件、计算机台数等若干项要求,未涉及学习支持服务等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文件中部分規定较为模糊,执行过程中易按经验办事,如《管理办法》对校外学习中心的年审内容,仅概况为“招生、教学、学籍、收费”等,未涉及年审实施细则和年审评估指标体系。针对此类情况,建议出台有关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规划及办学定位等政策性指导文件,修订完善相关政策文件,尽快解决现代远程教育各级各类办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加大对校外学习中心尤其是民办教育机构的监管与执法力度

通过查阅江苏省教育厅近几年年审结果,发现民办教育机构指导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办学规模和经济利益,内部管理混乱。然而,该类民办教育机构的办学资格的审批备案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人社部门等负责,教育部门没有行政执法权,当民办教育机构在招生办学时出现违规,省教育厅只能督促高校暂停与民办教育机构合作,很难对民办教育机构直接处罚。因此,建议省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国家十部门联席会议对远程教育招生考试的新要求,联合公安、工商、人社、纪委等部门,部署协调联动措施,严打违规行为。

3.完善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管理平台,加强对全省校外学习中心教学状态的监控

为规范试点高校和校外学习中心的办学行为,江苏省教育厅开发了“江苏省高等学校成人教育数据采集平台与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管理系统”)。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通过“管理系统”,可实时监控校外学习中心的招生信息、招生广告、教考信息、年审信息上报等各项数据。然而“管理系统”在数据深度挖掘以及异常检测分析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旦发现异常数据即对当地市教育局发出警示。另外,“管理系统”还应加入数据分类与预测功能,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往年数据推断出某年、某专业的毕业生人数,获得学士学位证书人数,并生成具有预见性的人才研究报告,同时以可视化形式呈现数据分析处理结果。

(二)合理设置专业,不断扩大本科招生比例,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

2016年初,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反馈2016年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检查结果的通知》(苏教办高函〔2016〕12号)明确规定:“在江苏举办远程类教学点的主办高校要关闭在江苏所设教学点专科层次的报名端口,从源头上杜绝超层次问题。”该规定严重打击了部分以江苏高起专层次生源为主的外省高校的招生积极性。以中南大学为例,该校在江苏7个校外学习中心在籍学生总数为5 900余人,其中高起专层次在籍学生总数2 800余人,占在籍学生总数的47%。江苏省教育厅颁布此规定,理由有二:一是江苏高校数量达128所,居全国之首,其中本科院校46所,高职院校82所。为了保护高职院校的学历继续教育招生生源,江苏省教育厅已规定本省省属本科院校不得再新增成人高等教育专科专业,所有江苏本科院校高起专的招生计划不得超过总计划的5%。在此形势下,举办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非“985”即“211”,更应提高办学层次。二是今后一段时期,特别是到2020年左右,按照国家要求的普通高中和中职招生大体相当的比例,作为江苏学历继续教育生源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职生源将下降到30万人左右,甚至更低。目前,江苏省教育厅通过对口单独招生、自主单独招生、注册入学、五年制高职、中高职、本科联合培养等方式,逐步提升中职学生的升学率。2015年,江苏中职毕业生(不含技工学校人数)升学率由2010年的20.3%上升到33.2%,中职生源将逐年下降。现在每年接近30%的江苏高职院校的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计划都无法完成,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出台有关政策对地方高校进行保护也是“理所当然”。主办高校应根据学校学科专业优势,集中力量开发专升本层次专业及课程,并对当前已有的本科专业课件进行升级完善,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在本科层次的学历补偿作用。

(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非学历教育服务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职业导向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开展大规模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培训,大幅度提高继续教育参与率。”在此背景下,作为继续教育主要阵地之一的江苏试点高校和江苏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应积极响应江苏省各级政府的号召,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与服务优势,积极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模式和机制。通过对江苏高校利用现代远程教学管理平台拓展非学历培训项目的案例进入剖析并归纳,提出远程教育拓展非学历培训业务的三种市场模式,包括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培训、政府委托式培训和行业企业委托式培训等。

1.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培训模式

职业技能证书考试是适应我国经济文化教育发展需要而设立的考试工作,其主要对应试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进行资格鉴定和等级甄别,为其参加工作提供能力证明。[5]该类培训实用性强、见效快,学员获得证书后,相应地,工资、福利都会有所提升,所以该模式在非学历培训中占有较大比例。随着江苏行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人力资源制度的改革,社会与企业对职业技能证书的需求不断增长,职业资格与专业技能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这为江苏高校开拓非学历证书考试培训市场提供了有利支持。江苏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主动与行业协会或证书授权部门合作,取得证书颁发资格,根据本校学科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证书考试,逐步形成江苏省非学历证书考试核心竞争品牌。

2.政府委托式培训模式

为了提升本地居民的综合素质,各级政府提供非学历培训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该类培训模式由政府部门提出培训目标与需求,定位清晰,生源规模庞大且稳定,培训范围可遍及全省,可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政府通过提供培训经费、提供教育贷款担保以及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等手段对开展培训项目的外包承接单位进行扶持。江苏高校在该模式下可提供的服务类型更为多元,包括培训场所、设施设备、教育教学资源、师资资源、学习过程支持服务及考试服务等。此外,校外学习中心还可发挥地域优势与技术优势,提升合作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的覆盖面及培训质量,有利于推广政府量大面广的培训项目。

3.行業企业委托式培训模式

该类培训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补充型培训”,即学员主要在原来的岗位上进行业务培训。该类型培训主要是为了补充在岗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薄弱部分,在现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更新前沿业务知识以适应时代变化。二是“转换型培训”,即学员在新岗位上进行培训教育。该类型培训主要是针对员工工种或工作性质发生变化而开展培训,可为行业企业培养一专多能型复合人才。近几年,江苏高校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构建集前期咨询、培训教育、跟踪服务、后期反馈为一体的培训机制,已与不少企业结盟,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高校既能获得稳定的生源,提高在行业的知名度,又能了解到行业最新动向并及时更新培训内容。

(四)运用MOOC,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的改革发展

MOOC在全球迅速发展,已经给学历继续教育带来冲击与变革,尤其是现代远程教育,其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信息化手段都与MOOC对高等教育改革目标具有天然的耦合性。[6]当前试点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程度各不相同:部分高校已举办现代远程教育多年,每年都投入经费对网络课程进行建设,目前网络课程已基本涵盖高校所有招生专业;部分高校虽也是教育部批准的试点高校,但由于招生规模逐年缩减,建设网络课程费用不菲,高校只对特色专业或热门专业投入经费建设网络课程。此外,教育部在多个场合提到学历继续教育要“三教融合”,即函授、业余、网络三个办学形式要融合。但目前大部分举办传统函授业余的成人高校尚未开发信息化管理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更不用提网络课程课件的建设。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向MOOC改革,应根据试点高校与成人高校的办学实际,采取分类管理、逐步推进的建设策略。对于信息化建设较落后的成人高校,应将发展规划定位在MOOC上,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先向现代远程教育发展,作为过渡阶段,待软硬件设施、信息化水平、教学管理以及招生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向MOOC推进。对于已具有强大的网络学习平台,拥有多年网络课程开发经验、雄厚的视频制作师资队伍且数字化技术与资源建设深度融合的试点高校,可直接向MOOC推进,并尝试MOOC学历继续教育的衔接,提高学历继续教育的含金量。

据悉,“十三五阶段”江苏省教育厅将在原成人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强、内涵积淀深、培养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成人高等教育重点专业,并要求每个重点专业必须含两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对完全符合遴选条件、内涵积淀深厚、建设成效显著的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直接认定;对学校重视程度高、成长性良好、有培育潜力的专业与课程,达到建设标准可自主申报,通过省级验收后进行认定。江苏高校应以此为契机,准备把握“互联网+”带给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机遇,推动新型学历继续教育体系的形成。

今后一个时期,江苏现代远程教育要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为目标,以在职从业人员为受教育主体,以招生体制改革和管理制度创新为动力,以非学历培训为发展方向,以办学能力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努力开创江苏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N].新华日报,2010.

[2]邓翠薇.远程教育的风险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3(7):45—47.

[3]吴玥.现代远程教育在苏州地区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5):99—101.

[4]王国春.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管理的反思[J].成人教育,2012(9):67—68.

[5]李伟.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教育的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7):75—78.

[6]林明灯.MOOC时代继续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发展策略[J].成人教育,2016(2).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Off-campus

Learning Center of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Taking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IN Ming-deng, XU Xun-fang

(Further Education College,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Nanjing 210003, China)

【Key words】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f-campus learning center;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作者:林明灯 徐训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会作用研究论文下一篇:内部审计监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