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

2023-04-23

第一篇: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

乡村振兴 | 现代农业的3大体系与6化手法

绿维文旅

乡村振兴建设的首要任务,即建立使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依托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利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的新型农业体系。现代农业具备较高的综合生产率,并实现了高度商业化,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绿维文旅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梳理,构建“六化”的现代农业打造手法,力求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及农业现代化。

现代农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四大内涵:使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依托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利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

现代农业的四大内涵

现代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而是围绕农业生产形成庞大产业集群,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农业与其他产业形成稳定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利益共同体。

现代农业的三大领域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现代农业三大体系

中央强调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

根据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要求,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抓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撑。

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体系

(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的同时,努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开发各种农业资源,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要改变农村仅依靠农业的单一经济增长结构,促进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因地制宜开发特色农业资源,培育地方特色优势农业。一方面要深度挖掘农业资源的生态功能,一方面要立足地方资源优势,探索融合模式,重点扶持特色优势农业,建立品牌效应。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优化农业的内部结构,调整农业的品种结构、种植结构和空间结构;二是根据市场客观发展规律,在质量安全和绿色生态等方面满足消费者需求;三是对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二)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需要用现代的生产方式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转变农业要素的投入方式,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增强农业自身生产水平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开发与保护,坚持推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强化科技引领作用,促进农业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做到农产品质量以及品牌效应的提升,实现“质量兴农”。

用现代生产方式对传统农业进行升级,即深化农业与高新科学技术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加强资源节约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 能源化利用。提高农产品品质,打造特色品牌。

(三)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重点是要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规模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现代化的引领力量,主要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专业大户等。

创新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随着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大力发展和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不断改革,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健全成为迫切要求,具体体现在服务装备、 服务平台、 服务政策三个方面。

二、现代农业的六化打造手法 (一)生产主体组织化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依然众多,而且分散程度高,生产和经营规模小,整体经济实力、科技水平较低。使农民有序地向现代职业农民转变,关键是加快培育一批与地方农业产业结构相匹配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 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骨干、家庭农场为重点、高素质的种养大户为基础、各类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开发,逐步从传统小农户生产方式向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 商品流通与销售、 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一体化的产业链条转变。

一方面,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组织化可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缓解小农户与市场之间的痛点;一方面,便于统一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农业投入物标准、生产技术标准等农产品标准体系,从质量和品牌效应方面推动农业提升。

(二)生产手段科技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中之重。科技自主创新,需要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情况,联合涉农科研企业、农业科研院校、农业科技人才、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是要构建和推广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 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农业的信息化发展,就要将互联网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产品溯源技术、病虫害监控技术,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加工、仓储、 物流、销售过程中,实现远程数字化、透明化、可视化,不断融合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三大领域,延长产业链条。

(三)产业经营一体化

农业产业经营一体化是关系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经济共同体, 是农产品进行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农业模式。

现代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各个产业链条的相互衔接,形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体系。产业经营一体化可促进农业生产精细化、订单化,推动农业服务专业化、社会化,打通农用物资、农产品流通渠道,大大降低原材料消耗、农业投入物消耗、生产消耗和销售成本,实现产业效益内部化,从而提升农业产业综合竞争力。

(四)产业功能多元化

农业不仅具有为人们提供衣、食、住、行等生产、生活原料的经济功能,还具有社会、 生态、文明等多种非经济功能。现代农业功能多元化发展是世界范围内重新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近年来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多元化的产业功能

(五)利益分配市场化

2018年中央 1号文件指出“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除了生产方面要孵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外,创新小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 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利益分配市场化,也是保障农民利益的重要措施。

在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一定要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对接。小农户目前存在耕地细碎化、老龄化、兼业化严重、信息手段的能力不强、公共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从长远来讲,要在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协调下,支持劳动生产者、产品加工者、商品销售者、服务提供商等部门,通过劳动服务、订单农业、共享农业、土地流转、村集体经济分红等形式,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之间的利益分享机制,将从事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各种劳动者联结在一起,实现利益分配的市场化。

(六)要素配置高效化

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着耕地面积规模小、劳动力科技水平不高、生产机械化程度偏低、 农业金融服务不足、农业生产组织化偏低等问题,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过市场调节机制, 在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领域合理分配各种生产要素,提升土地、劳动力、科技、资本、 生产经营主体等要素的投入质量和有效配置率,从而有效提高资产产出率和投入要素的生产率。

第二篇: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心得体会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心得体会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心得体会范文一

习近平在江西考察时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要切实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我国都是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政策,新时期我们实现了总体小康,但是要实现全面小康,就一定好抓好乡村发展,要充分认识关键在少数这一重要观点和论述,抓好乡村振兴工作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要借助“五条腿”齐发力才能顺利抵达全面小康的幸福“人民公社”。

乡村振兴,核心要抓产业振兴。发展现代农业,就要“固本强基”在结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前提下,既要搞好平原地区的大机器生产作业,也要发挥“丘上林业,丘间塘,花田瓜谷果鱼粮”的丘陵地区农业发展,要深度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让农业产业走上产业发展之路,走“规模化、机械化、融合化、集体化、常规化、网络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子,让群众在大发展中凭土地和劳动力享受农产品的红利,提高群众的积极性;适时建设一批高标准、成规模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引领农村产业发展,在农业生产中,打造汇聚生产、加工、服务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综合体,逐步建立农产品的“直销”路径,让群众既掌握生产环节也掌控销售环节,同时还明白市场需求环节,从而开展符合社会需求的农业生产活动。

乡村振兴,关键要抓人才振兴。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鼓励大批具有农技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投入基层、奉献基层,为农村一线发展注入专业技术血液;采取“授人以渔”的模式,利用夜间、午间农民空闲时间组织专家教授到农村开展巡回培训教学,着重以理论培训、现场教学、问题简答等方式丰富教学课程,全力破解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尤其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讲解,通过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农民掌握种植技巧、领会发展思路、开阔行业眼见,大力培育新型化职业农民。

乡村振兴,重点要抓文化振兴。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要站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展现农村淳朴的风土人情,要善于挖掘农村最本质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家风家训等民俗民风,要提高乡村文化个体的综合素质,着力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让乡村意识形态引领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基层文化发展;乡村文化发展起来了,就能实现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让第二产业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让农村更有看头、更有想头、更有奔头。

乡村振兴,基础要抓生态振兴。随着现代农村发展,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与城市的差别也在缩小,农村废弃物随处投放、垃圾不能及时清运和进行无害化处理的问题也比较突出。长期以来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这是农村的先天优势。实现乡村振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认识,不断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要在农村采取建立畜粪尿、生活垃圾、危害性垃圾分类处理的垃圾桶,对垃圾进行科学无害化处理,要把农村最美好的生态环境优势保存好、利用好、规划好、发展好,要在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河中,把宜人、宜居、宜旅游的良好生态环境保护好。

乡村振兴,根本要抓组织振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始终是党最关心、最关切的问题。乡村振兴发展还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员干部工作能力行不行,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好与坏。乡村振兴进程中,基层党组织必须突出问题导向,着力破除积弊、夯实基层基础,积极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工作方式,带领群众积极投身到农村产业发展进程中去,让农村发展有带头人、有目标、有方向、有成效。

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心得体会范文二

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浙江省安吉县为我们树立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安吉县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念,是全国首个生态县、联合国人居奖唯一获得县,不仅环境优美宜居、经济富美宜业,而且景色秀美宜游、民风淳美宜文。德清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上为我们树立了另一个标杆,该县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因势造景发展休闲旅游、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热情、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人勤春来早,凡事贵在干。综观安吉县、德清县的建设改革成功实践,究其原因,概而言之,就是走在前列、干在实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真干、实干方能开拓先业、铺垫基业、成就事业、铸就伟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安吉县、德清县的实际情况与全国各地或多或少有着相似之处,学习这些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对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启发意义。我认为,实施乡村振兴,得做到心中有“主”,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保持定力,贯彻主略。安吉县、德清县之所以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成绩突出,一个根本缘由就是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安吉县刚开始也是“脏乱差”的局面,但自2008年起,安吉在全县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总体目标,以“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为主要原则,以“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四大工程为基本路径,驰而不息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生态环境“美”如画、历史文化“韵”如诗、人居环境“净”如洗、经济发展“业”如歌。当下,党中央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一个需要久久为功的战略。我们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的定力和决心,这样才能贯彻落实好这一远大战略,才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具体到我们当地的实际,细而化之,我们要努力探索乡村振兴的本地模式、路子、做法。水滴石穿,是因为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坚韧不拔,对于乡村振兴该如何振、怎样兴,有了总体战略和具体措施之后,我们就要一心一意、一战到底、一举成功。

因地制宜,打造主业。乡村振兴,基础在于产业,关键在于产业。没有产业作支撑,乡村振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产业兴旺,最为重要的是因地制宜,找到适合本地发展、体现本地特色、发挥本地优势的主要产业,凝心聚力打造好、运营好、发展好。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上墅乡刘家塘村、灵峰街道大竹园村和蔓塘里自然村,德清县阜溪街道五四村、莫干山镇燎原村,这些地方的成功实践有力地证明了找准业、建好业的重要性。德清县莫干镇燎原村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挖掘“民国文化”“农耕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保护传承村落人文色彩与乡土古韵并存的传统风貌和历史记忆,致力于开发清境文创园、郡安里度假区等文化体验类旅游产品,形成集创意办公、文化展示、论坛基地、精致西餐、艺术酒店、室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创智、创业特色基地,全力打造中西风格融合、民国风情彰显的莫干山门户,成为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海派风情文化名村。

人民参与,激发主角。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没有人的参与,乡村振兴只能是停留于口头上、文件中。光有政府唱独角戏的乡村振兴,不能称为振兴,也不能振兴。乡村振兴的主角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建设者、推动者、实践者。无论是安吉县的经验,还是德清县的做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实践、推动。由此,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人民群众的才智,强化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活力、动力、伟力,这样,方能凝聚起推动实施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战略目标。

精心谋划,当好主导。千人千面,千村千貌。各地的乡情、村情、民情不一样,实施乡村振兴的思路、路径、方法、策略等也应不一样。针对各地的差异性、特异性、具体性,政府要精心谋划,做好主导者。要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按照“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谋划好农村改革、绿色美丽农业、美丽乡村建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移风易俗,塑造主流。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是我们的根与魂。乡村振兴需要健康向上积极正确的文化为乡村铸根立魂。因此,要加强乡风文明、民风淳朴、家风良好建设与引导,破除、转变恶风陋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主流导向。当前,在农村,赌博现象、迷信文化、庸俗低俗媚俗文化、铺张攀比现象等不良文化风俗仍在一些地方存在,需要我们用健康、积极、正确的文化风俗去消解、破除那些病态、消极、落后的文化风俗。有了好的风俗,才会有好的精神状态和面貌。

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心得体会范文三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北省紧邻三峡大坝的许家冲村时强调,“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各级党组织要团结带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靠奋斗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念好“干字诀”,凝聚干的共识。实现乡村振兴,要凝聚“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共识。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拼出来的,新时代更是奋斗者的时代。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鲜明标识,基层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大寨精神、铁人精神,摒弃“等靠”思想和“拖拉”状态,坚决克服等靠优惠政策、扶持资金等观望思想,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要积极主动作为,脚踏实地干事,像泰山“挑山工”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不能让乡村振兴成为镜中花、水中月。要有滚石上山的决心和韧劲,遇水架桥的办法和举措,靠奋斗扫除路上的荆棘,拔除阻碍的钉子,绝不能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实行动不见雨。

唱好“众山歌”,明确干的方向。奋斗不是蛮干,要苦干、实干、巧干。要做好乡村振兴统筹规划,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一体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乡村振兴不是关起门来发展农业农村,不能就农论农,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城乡互补,从而实现城乡共同发展。要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因地制宜抓产业、抓项目,杜绝照搬照套、千篇一律,更不能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乡村振兴非一日之功,各级党员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既干好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好事,也干好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兼顾“显功”和“潜功”,干出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业绩。

弹好“统筹曲”,汇聚干的力量。乡村振兴不是“包产到户”“包干到村”,不能各自为战,应当凝聚广大党员群众的智慧力量,激发广大党员群众的内生动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奋斗。要发挥好党管农村政治优势,通过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筹划项目、规划产业要尊重群众意愿,多听取群众呼声,加强全面引导,不搞大呼拢、不搞一窝蜂、不搞一刀切,调动广大农民的主动性、创造性。要注重培养储备一批带头人,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要健全完善各类保障激励方法,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共同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心得体会范文四

近日,陈希同志在北京中关村调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强调,要热忱欢迎更多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热忱欢迎更多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与关键,如何培强领头雁、培养领头羊也为乡村振兴“聚人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树梧桐,筑暖巢,不唯地域引进人才。“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势适治而已”,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雁归兴乡”为本土人才的回归畅通了报效乡梓的渠道;“乡村振兴合伙人”为人才发展构筑了温床,提供了优异的“孵化环境”;“一库、一证、一补”为乡贤返乡创业建好了“人才公寓”、亮明了“身份”、提供了“支点”。谋实策、出实招、创新意,引进机制的创新实现了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的建设和政策舆论等“软”环境的打造,让引进的人才时刻感到放心、安心、舒心,进而实现其创业创新精神对当地影响和辐射效果的最大化。

明奔头,亮政策,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士必发于卒伍”,此番创新乡土人才评价、管理及服务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了“职称指挥棒”的作用,让有为者有位、让吃苦者吃香,破除了“隐形台阶”和“天花板”,用奔头引导人才更足的干头,为乡土人才“能上”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破除了“学历论”“专业论”等顽瘴痼疾,为实干型专业人才“能下”提供了招聘政策、创新了招聘方式。完善考核机制、容错纠错并举,突出敢于担当、工作绩效指标权重,凭实绩用干部,真正做到了为干事创业者撑腰。

蹲青苗,沛水肥,不求所有开发人才。“木有所养,则根本故而叶枝茂,栋梁之才成”,三个“百万计划”为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提供了新的“驱动力”。新型农民技能提升、乡土人才培育示范、乡村人才定向培养,在吸引人才为基层“输血”的同时为其持续更新“造血干细胞”,为人才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首要与关键,重点培养、鼓励、扶持民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为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引导和发挥他们在扶贫带富上的积极作用,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注入了新的底气与活力。

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心得体会范文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

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人才是第一动力,资源是第一前提。没有人才,再美好的蓝图构想,也不可能变为现实。没有资源,再多的人才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只有聚人才、挖资源,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的源泉。

聚人才,要抓好“引育用留”大文章。要着力抓好招才引智,人才工作主管部门要积极作为,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通过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把人才集聚到乡村周围,让乡村成为人才成长的大舞台。要重视大学生下乡,主动到各大高校去对接大学生,把有志于到乡村工作的大学生引下去,同时协调各级各部门做好帮扶指导工作,让大学生在基层真正干出一番事业,通过打造一个先进典型,就能示范引领一大片人才到农村基层去。培育、使用、管理、留住是一个链条机制,抓好人才工作要坚持全链条推进,切实避免大力引进和培养的人才大量外流,这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消耗,更是不利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促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稳定投身乡村振兴。

挖资源,要打好“吹拉弹唱”组合拳。乡村相对于城市而言,资源并不集中,生产力相对较弱,贸易水平比较低下,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仍然落差很大。但是,乡村也有其优势,与城市不同的是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民风非常淳朴,绿水青山到处都是,这就是广大乡村的金山银山。要鼓励社会资本下乡,依托农村青山绿水、农业产业等特色资源,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产业升级,打造绿色生产的“产销一体化”全链条农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大搞乡村旅游,大力开发休闲旅游、亲子游、体验游等游览项目,吸附城市人口在周末到农村休闲观光,在绿水青山间放松心情,体验乡村的惬意生活。

乡村振兴需要久久为功,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要坚持抓住人才、资源开发打造,不断聚集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让老百姓积极参与进来,分享乡村振兴的红利,从而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缩小差距,让农村也成为干事创业的大舞台,吸附更多人才、更多资源下沉到乡村,形成良性循环。

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心得体会范文5篇

第三篇:2018高考时政热点专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时政专题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背景材料】

一、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清除阻碍要素下乡各种障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让收储价格更好反映市场供求,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三、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部署201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讨论稿)》。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持续关注“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意见》具体内容见印发资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3)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三、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一)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改革。

(二)实施质量兴农战略。

【重要理论】——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三)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四)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

(五)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四、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

(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

(二)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

(三)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四)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

五、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一)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二)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三)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

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坚持自治为基,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

(三)建设法治乡村

(四)提升乡村德治水平

(五)建设平安乡村

七、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

(三)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

(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五)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六)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八、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

(一)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

(二)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

(三)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四)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

九、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

(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可以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系统总结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

(三)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

(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三)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

(四)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

(五)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

2 十

一、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

(一)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

(二)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三)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十二、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一)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

(二)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

(三)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

(四)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

(五)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

(六)营造乡村振兴良好氛围。

【跟踪试题】

一、选择题

1.会议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 给。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有利于

①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②完善农村承包经营权机制 ③不断完善生产要素市场 ④促进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会议认为,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集体 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玉米、大豆、棉花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我国农民通过经营土地承包所获得的收益属于

①按劳分配 ②按土地要素分配 ③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所得分配 ④劳动收入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3.会议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 容建设,不追求速度,更不能刮风搞运动。材料体现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①坚持用相对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②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要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因为规律是多变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会议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 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高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此应该 ①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建设,加强立法职能 ②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③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 ④正确行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职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

5.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的战略安排,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 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在下列选项中有 利于乡村全面振兴的是

①保持财政支农投入的逐渐递增、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一年 ②适度放开农村的土地调控,适当新增农村建设用地

③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号不能变、要求不能松、支持不能减④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会议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 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3

制宜、循序渐进。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①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坚 持量的积累,并努力促成事物向好的方面质变 ④办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会议指出,要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办事情要着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 B.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8.会议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 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 为功,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向前推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

①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的必要条件 ②是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 ③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奋斗目标 ④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我们党“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过去5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科学理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并深入贯彻到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文化环境 B.文化是一种重要的人精神力量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和强制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和持久

10. 会议强调,要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把到农村一 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造就一支懂农

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从提高文化素养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培养出来的 ②文化素养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重要条件 ③文化素养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收益终生

④文化素养的形成既需要自身努力学习,也需要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会议强调,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 体系,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这表明

A.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是人类特有现象 D.文化是重要精神力量

12.会议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贯彻新发展理念,勇于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制度创新,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 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这说明

A.意识能使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意识是沟通主观与客观世界的桥梁 13.2017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部署201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这表明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的创造性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和假想性 14.会议指出,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 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有人认为,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不能消极观望,也不能急躁冒进。这个观点包含的哲理是 ①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②量变的总和构成事物的质变

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量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 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从价值观的角度看,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①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④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6.会议指出,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③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④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会议强调,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 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定居,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材料启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

A.创造规律,改造自然 B.创造和利用客观规律 C.创造条件,利用规律 D.认识和改造客观规律

18.会议指出,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必须 A.彻底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B.使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C.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D.消除贫富差距,实现同步富裕

19.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 突出。这启示我们

A.我国农村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基本消失 B.抓好关键部分,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C.坚持正确价值观,到农村去实现人生价值 D.改造生产规律,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20.会议认为,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农民收入增速连年快于城镇居民,城 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养老制度开始并轨,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农民收入增 速连年快于城镇居民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B.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 C.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D.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21.(2016全国卷一)某市规定,对下派社区的工作事务,实行清单管理:属于各部门/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需要社区协助的事项,应当为社区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这一规定

①彰显了社区组织的自治功能

②创新了社区组织管理形式 ③有利于推进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

④旨在提高基层政府行政效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2016全国卷二)为缩短学生上学路程与保障学生安全,某村村民希望新修一条便道。村党支部、村委会为此建立基层协商民主理事会。理事会就工程要不要建、由谁建、资金等问题广泛征求民意,经过民主协商,是终决定修建便道。村理事会的建立

①改变了村民自治的主体②维护了村民的切身利益 ③丰富了村民自治的实践形式④规范了村民的行为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2015海南)某县在乡镇“群众考干部”工作中规定,对联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的考评,由村民代表做考官,考评内容包括农村工作的亲历感悟、农村政策的解读、农村实情的掌握情况等,考评成绩直接影响干部的奖惩。“群众考干部”的做法

①是村民自治组织形式的创新

②推进了基层社会的法治建设 ③是村民行使监督权利的体现

④有利于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4.(2015全国卷二)从2013年开始,某市在社区推动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相关社会组织代表等组成民情理事会。民情理事会通过协商讨论,促进了诸如广场舞扰民、小区乱停车等难题的解决。社区问题的有效解决,得益于民情理事会

①提供了有效的利益协商渠道

②完善了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形式 ③发挥了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

④明确了社区居民参加基层民主协商的义务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 (2014全国卷一)近年来,某地按照“意见收集、公开听证、民主决 策、执行督办、群众评议”的原则创新社区民主管理办法,让社区居民对社区事 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监督,社区居民提出合理化建议 52万余条,近 千名居民代表直接参与了社区重大民生事项的决策。该社区民主管理办法

①扩大了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决策参与范围

②创新了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组织体系 ③突显了社区居民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④消除了社区居民消极参与社区管理的现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主观题

26.(文综测试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扎实推进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农业生产迈上新台阶。5年来,粮食产量每年都在1.2万亿斤以上,2017年粮食总产达到12358亿斤;农民收入累计增长超过50%,每年迈上一个千元台阶,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3000元:农产品质量和品牌进一步优化,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连续5年稳定在96%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达9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6%,5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结合材料,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特点,并结合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14分)

27.(淄博市教研会)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制约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某市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支持有条件的乡村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创办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业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并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特色养技业和兴办企业,鼓励农民入股经营,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帮助农民致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的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运用市场机制将城市产业发展要素引向农村,解决乡村振兴面临的资金、技术等要素紧缺难题。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M市是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14分)

28.(淄博市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0分)

材料一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材料二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某县S村坚持村民自治,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选出依法办事、勤劳实干、热心为村民服务的带头人;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的决策;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通过强化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委会和村干部的工作。上述一系列措施,有力促进了 S村乡村振兴。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4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S村是怎样通过坚持村民自治促进乡村振兴的。(12分)

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始终把解决好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提供者以粮食为代表的各种食品,用以城乡居民的日常所需,以此来保障劳动力,且用于再生产,以此来保障整个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解决好吃饭问题,才有精力发展其他产业,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社会不稳定何谈第

二、三产业的发展,何谈现代化建设。因此,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已连续十几年获得丰收,粮食产量连续四年超过1.2万亿斤,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2万元,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同时要看到,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弱,城乡差距依然较大。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失衡。针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相应部署,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好这一战略,必须科学制定规划,强化制度供给,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亿万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党和国家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4分)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如何推进乡村振兴?(10分)

(3)请你写出两条关于乡村振兴的宣传标语。(4分。符合主题,朗朗上口。每条15个字以内。)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业

7 农村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农村发故报告(2017)中指出,当前我国农村转型友展面临一系列挑战:2005年一2015年,中国三种粮食(小麦、玉米、大米)每亩总成本平均每年上涨9.7%,均远高于同期农林牧渔北增加值年均增长率(4.4%)和谷物生产者价格指数年均上涨率(4.8%);2015年底,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数量仍然多达2.1亿户,占全部农户的79.6 %;当前农村居民点空闲和闲置用地面积约多达3000万亩,2000年一2011年,在全国农村人口减少1.33亿人的情况下,农村居民点用地反而增加了3045万亩;化肥、农药,农膜的过量使用,再加上全国每年38亿吨的畜禽粪污产生量,导致中国的农业污染十分严重,近年来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促进农村繁荣,任重而道远。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概括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6分)

(2)运用经济知识针对(1)中问题,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和新动能,促进农村繁荣,国家需要做好哪些工作。(8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材料一 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农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普通低端农产品产能过剩,优质高端农产品紧缺;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较低,农药和添加剂滥用现象突出;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导致成本高,农产品国内价格高于国外价格,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仍很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财政补贴资金的支持。中央不断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指向性和精准性。推进玉米市场定价、价格和补贴分离改革,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稳定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对粮棉油糖和饲草料生产全程机械化所需机具的补贴力度;扶持补贴资金的重点方向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现阶段,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进城,到二三产业就业,许多农户将承包土地有偿流转给他人经营,由“集体所有、农户承包经营”变为“集体所有、农户承包、多元经营”。顺应这一趋势,国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对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根本地位、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作出具体规定。“三权分置”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简要分析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是如何调整农产品供给结构让农民受益的。(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现阶段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有何重要意义。(10分) 【参考答案】

32. (潍坊联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好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大战

略,也是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举措。

为实现乡村振兴,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动力。某惠民信贷公司在全县9个乡镇381个村子设立联络员,建立农民自己的大数据系统,实现农贷业务批量处理;建立与当地政府、村委会、服务站的沟通联系机制,定期举办贷款产品宣导、种养殖技术培训,聘请行业专家到现场指导;同时将饲料化肥、农户种养殖、下游加工厂串联起来,结成多方的共同利益体,助推农村经济的发展。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该公司的普惠金融举措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6分)

33.(寒假作业高三期末政治练习题

二、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6月23日,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深度贫困是坚中之竖,打好攻坚战的关键是人。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特别是要下决心解决软弱涣散基层班子的问题,发挥好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还要依法打击村霸黑恶势力,严防他们干扰基层政权运行。各级党政机关要积极向贫困地区选派干部.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让干部在脱贫攻坚中锻炼成长。扶贫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各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要管好抓紧,确保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帮扶工作。

结合材料和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并说明打好脱贫攻坚战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好“人”的作用?(12分)

34.(淄博市教研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某少数民族聚居地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地域文化,近年来把积极发展全域旅游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提供满足多元化旅游需求的度假住宿产品,发展了一大批新产品、新线路、新业态满足市场需求。一是加大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以“旅游+新型工业化”推进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生产;以“旅游+农业现代化”转变农牧业的发展方式,着力打造观光农业,积极发展本地特色产品。加快打造少数民族村

落,当地农牧民群众端起旅游增收致富的“金饭碗”。二是将旅游业与社会建设相融合。以“旅游+城镇化”促进公路、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厕所革命成效显著。以“旅游+文化”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和保护。三是守住生态红线。加快推进地区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坚决不上不符合区域规划的项目。

运用所学经济知识,结合该地区在推动“全域旅游”方面的成功经验,分析发展“全域旅游”对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意义。 【参考答案】

35.(2016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2013年11月,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垣县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1)十八洞村扶贫实践是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的成功案例,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2分) (2)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10分)

(3)借鉴十八洞村经验,就推进精准扶贫提出两条建议。(4分)

【参考答案】

(1)玉米种植面积下降,供给减少;下游企业生产成本降低,需求扩张;消化库存,促进玉米供需平衡;缩小国内外玉米价差,减轻玉米及替代产品的进口压力。

【参考答案】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十八洞村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结合当地实际,精神脱贫先行,精准识别贫穷人口、精准选择和建设支柱产业,取得显著扶贫成效;创造性地探索出精准扶贫宝贵经验,验证了精准扶贫思想的正确性,为其他地区精准扶贫提供重要借鉴。(本小题共12分) (2)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穷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发展。(本小题共10分)

(3)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增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特色的产业。(本小题共4分)

36.(2017全国卷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场硬仗。

为保障玉米的生产和供给,我国长期实行以保护价(对农产品规定最低收购价)收购种植农户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2012年以来,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国内玉米价格远高于国际价格,造成了国内玉米库存高企和正常流通受阻。2016年,国家发改委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对我国玉米主产区东北三省一区的玉米收储制度进行改革,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生产(种植)补贴”的新机制,2016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比上一年出现下跌。新机制运行扭转了近些年玉米价格不断提高、库存不断增多、补贴和亏损不断增加的局面。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国内玉米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8分) (2)玉米价格的下降,影响了一些玉米种植户的收入。政府和种植户可采取哪些应对措施?(6分)

(2)政府完善补贴政策;种植户根据市场需求优化种植结构;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降低生产成本。

选择题【参考答案】

1. B 2.A 3.B 4.D 5.B 6.B 7.D 8.C 9.B 10.C 11.B 12.C 13.A 14.B 15.B 16.C 17.C 18.C 19.B 20.C 21.A 22.C 23.D 24.A 25.B

26.【参考答案】 总结: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分)农产品结构优化,质量升级;(2分)农业科技进步,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分)

意义: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2分)实现共同富裕,(2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2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2分)

27.【参考答案】 ①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3分)

②积极发展农村企业,优化农忖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3分)

③深化农忖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农村各类主产要素的潜能,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2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生产要素向农村集聚,解决乡村振兴面临的资金、技术等要素紧缺难题。(2分)

(考生如有其他答案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28.参考答案】 (1)①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分,三句中答出任意一句即可)

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1分,答出任意一句即可)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2分)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2分,答出任意一句即可)是维护社会公平,(1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2分)是重塑城乡关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或城乡发展一体化),(2分,答出任意一句即可)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2分)

(2)①通过村民自治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乡村振兴。(2分)

②实行民主选举,(2分)投出理性一票,选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1分,言之有理即可)

③实行民主决策,(2分)作出最佳选择,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1分,言之有理即可) ④实行民主管理,(1分)共同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和村干部行为,共创幸福生活。(1分,言之有理即可)

⑤实行民主监督,(1分)通过强化村务公开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委会,守望共同家园。(1分,言之有理即可)

(3)每条2分,共4分。只要言之有理,不偏离主题即可。 每条15个字以内。 示例:乡村振兴,农民富裕

10 29.原因:(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能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提供原料,市场,或劳动力(1分)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1分)(2)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或城乡差距依然大);(1分)农业发展质量竞争力不高,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弱(1分)(说明:农业地位,作用2分,农业存在的问题2分)

措施:(1)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3分)

(2)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基础设施,保护好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3分) (3)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2分) (4)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共同富裕。(2分)

30.(1)①主要粮食产品经济效益不好;②农业规模化程度不高;③土地资源利用率低;④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⑤耕地保护形势严峻;⑥农业生产资料浪费严重;⑦农业生产方式粗放;⑧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2)①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完善主要粮食产品补贴标准;

②贯彻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③积极发挥市场调节优势,促进农村资源合理配置; ④加强农村耕地保护,维护粮食安全;

⑤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⑥发展绿色、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31.(1)①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和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2分)

②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科技含量与质量,满足市场对优质高端农产品的需要,促进农民增收;(2分)

③扶持补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和新业态,扩大农民收入来源;(2分)

④实施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强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2分)

(2)①实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2分)②有利于明晰土地产权关系,更好地维护农民集体、承包农户、经营主体的权益.(2分)③有利于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2分)④有利于激活农村土地资产,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2分)⑤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城镇化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分)32.33.(1)作用: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发挥了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2)做法:①党要加强工作第一线的组织领导,在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培养大学生村官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在的战斗堡垒作用;

②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在农村扶贫工作中要坚持民主选举,选举出入民群众满意的当家人,带领村民实现脱贫致富。

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群众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积极配合党组织,斗志昂扬,打好脱贫攻坚战。

④政府要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依法打击村霸黑恶势力,保障扶贫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34.①根据市场需求,统筹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需协调。

②用旅游业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③通过全域旅游带动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④在发展旅游业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了质量、效益和速度相协调。 ⑤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注重对民族文化的研究保护,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第四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品牌建设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应浙江大学旅游学院王书记及学院的邀请,来到了美丽的杭州,国内外知名高校浙江大学,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学习研究体会和成果,感到十分的高兴和荣幸。我跟高校有割舍不掉的情怀,我曾在云南农业大学校长办公室工作过十年有余,我当过村干部、乡干部、县干部。16年前当过副县长、在省直机关工作了20多年,而今又在中字头的协会工作,中国体制内外干部的酸甜苦辣都尝试过,甚至还到老山前线支前参战经受生与死的考验。按时间来划分前10年跟乡村干部打交道,第二个10年是跟在高校工作是跟知识分子打交道,第三个10年在云南省政府扶贫办和国务院扶贫办工作和挂职是跟官员和贫困人口打交道.在农大工作期间,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农业院校我都去参观学习过,还有幸和教育部周远清副部长一道在上海参加了上海农学院并给上海交大的合并仪。一转眼二十年就过去了。浙农刚并给浙大时,受理学院领导的邀请,也来参观学习过,我一直是浙大的粉丝,而今我们与浙大有很好的合作,我们王婉飞书记还是我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的副会长,特邀专家,还有搞品牌研究的贾枭老师,经常邀请我参加品牌发布会。 我们协会的会长朱保成,是河北正定人,他也是农业部的基层联系点的负责人,他联系的村庄是闻名遐迩的河北正定县塔元庄村,众所周知,总书记曾经在正定县委当过副书记、书记,也曾多次骑自行车来过该村,偶遇洪水大时,曾晚起裤腿,蹚着滹沱河的河水来过该村。在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和担任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后,先后两次到过塔元庄村,看到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很高兴,并抒发了对父老乡亲的思念情怀。近半月前,我们协会去河北正定县塔元庄村举办携手推进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开展这个主题活动意义重大。你们学院的王书记在我的朋友圈里看到我们协赴河北正定县塔元庄村举办携手推进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就向我发出邀请,要我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携手推进乡村振兴学习体会。虽受之有愧,但推之不恭,因此,我只得在此抛砖引玉了。我今天分享的题目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品牌建设"。

我想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第一,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二,关于农业品牌建设。第三,民族民居民宿民乐与最美乡村建设。

第一、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7个战略中的第4个。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工作大的一次飞越。农民问、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即“三农”问题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无论在革命、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以及特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始终如一,高度关注和高度重视。

(一)“三农”始终得到几代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和高度重视。我们来回顾一下毛泽东怎么说和怎么做。大革命后期,毛泽东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从1927年1月4日开始,身着蓝布长衫,脚穿草鞋,手拿雨伞,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历时三十二天,行程七百公里,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这个报告里。毛泽东回击了当时对农民运动的责难,赞扬农民运动“好得很”,还指出贫农“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照绅士的话说,没有“痞子”),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到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1页。]他还明确地提出:“农民问题只是一个贫农问题,而贫农的问题有二个,即资本问题与土地问题。这两个问题都已经不是宣传的问题而是要立即实行的问题。”同时还“要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

1936年,他在延安会见美国作家斯诺时说:“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了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 [美]洛易斯·惠勒·斯诺:《斯诺眼中的中国》,中国学术出版社1982版,第47页。]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2页。]

毛主席最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说农民运动好得很。充分强调了农民和农村的地位,我们党走过的道路就是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就是近40年的改革开放也是从农村开始的。新中国建立后毛主席说,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大有作为,千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现在看来是个伟大的创举。习近平同志当知青七年的梁家河我2015年底去陕西培训,在延安枣园接待并担任解说的习总书的党婕睿看是我的朋友,她请朋友开车送我到梁家河学习,听了介绍看了村村史馆,习近平同志知青是住过的几口窑洞,和沼气池,铁镰社,习总的多次入党申请书。深受教育。毛主席提出的农业合作化和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的更本出路在于机械,农业要实现现代化等等,今天看来一点也不过失,想信今后也永运不过失。

(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对“三农”及农村发展也有许多重要论述。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解决“三农”问题要靠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发挥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我国80%的人口是农民。农民没有积极性,国家就发展不起来”;“农业本身的问题,现在看来,主要还得从生产关系上解决。这就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邓小平同志总结我国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始终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他在1985年的一次讲话中总结说:“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说就是搞责任制,抛弃吃大锅饭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按照邓小平同志这个思想,在农村开展任何一项工作、实行任何一项政策,都必须首先考虑是维护还是损害了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是有利于调动还是会挫伤农民的积极性。能够调动和保护广大农民积极性的政策就是好政策,就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并坚持下去;否则,就应当调整和改正。 在我国,对农村建设与发展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早在1926年,享誉世界的著名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晏阳初就在河北定县开展了为期10年的乡村平民教育试验,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1931年,著名学者梁漱溟等人在山东邹平创办乡村建设学院,倡导“乡村建设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改变农村面貌,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1955年底,毛泽东同志组织起草《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1960年全国人大通过的《纲要》明确了高速度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任务。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之前,我国一些学者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刺激农村消费、消化城市过剩产品、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角度,丰富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2012年9月1-2日,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2年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市召开。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分别致辞,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全国人大常委、农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尹成杰,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范小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肖万钧,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万宝瑞,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副书记、理事会副主任李春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等分别作了大会主题报告。

我在也安排在会上的发言:根据会议主题谈4个观点:一是要认真落实城乡统筹的方针政策,加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条件的投入力度,切实通过政策引导,还权于民、还利于民、还富于民。二是加大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实行体制转轨、机制转换、社会转型、公民转性、农民转城。建立具有时代特点和特色的农业专业合作社,逐步淡化村级行政体制,向公司化发展。三是加大农业区域化、特色化、版块化发展。如云南的城市上山、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农转城等。四是进一步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这是有效解决大中城市病,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经,这是引导广大农民工转移后回乡创业的有效形式和方法。当时是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中财办副主任韩俊主持会议。当时要求会务组把我的这几条建议写入会议纪要向中央报告。

(三)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多次讲过这样深刻的话。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不能掉队;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不能没有数亿农民的梦想构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

厕改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可以说小厕所、大民生。 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厕所革命。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中“。怎样体现重中之重,报告中用了坚持、巩固、深化、构建、加强、培育的关键词。虽然字数不多382字,但为今后“三农”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提出了实实在在的措施。认真学习党十九大报告,关键就是吃透这些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论断,几乎是一句话就一个政策、一条措施。要在吃透精神的基础上做到结合各自的实际,实现有效对接,培育和开发农业品牌产品,真正强化品牌引领,进一步发挥农业品牌建设的推动作用,切实提高农业品牌产品的覆盖面和国际竞争力。

一是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在在意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二是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三是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七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四是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怎么办。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新矛盾新战略,科学把握“三农”工作的新起点新目标新任务。要从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入手,透过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整体把握“三农”工作新要求新任务,使党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准确把握新时代的深刻内涵与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三农”提出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的重点任务。作为高校教师科研人员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课题研究,这是农业部韩部长提出来的要求。认真学习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字,一句就可以报一个课题。相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新时代的伟大事命题,在中国的大地上开花结果。 第

二、关于推动农业品牌建设

发展品牌是实现强国梦、中国梦的战略选择。品牌的培育、建设和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列为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总书记多次对加强品牌建设提出要求,指出“要加强品牌建设,积极争创名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我认为:实行民主政治立国,抓科技教育兴国,抓产业品牌建设强国。在国基稳国、国家强盛之机,产业与品牌必将变为进入由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的战略选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品牌建设做出了明确的部署。关键的是未来十到十五年,五到十年的时间,加上中国农业品牌发展壮大的黄金时期,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农业品牌闪亮登场,跻身国际舞台,向世界弘扬中华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底蕴。

大家知道,2016年6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品牌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农产品(不仅是农产品)竞争优势不强,究其原因是生产技术滞后,品牌意识不强,质差量少,服务水平不高,多头发布和多头管理缺乏必要性等。这是我们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所以培育品牌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 所以要充分认识培育品牌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的重大意义。怎样才能通过培育品牌农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我认为:一要增强发展品牌农业的意识,要在培育和提升品牌农业上下功夫。二要保护与创新结合,重点在有利于品牌农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上下功夫。三要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要把品牌农业发展同步推进,形成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四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品牌影响能力和认知度和度可度。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长期以来把推进农业品牌建设作为己任,一是强化了顶层设计,团结和带领广大会员,深入国内外考察、调研,广泛听取意见,中国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建议、提案,积极向党中央、国务院、全国政协以及农业部等谏言献策,有很多建议和意见得到了采纳并应用,强化了顶层设计,如品牌日的设定,为推动农业品牌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二是组织和引导广大会员树立品牌意识,增强品牌观念,致力于培育和保护自己的区域品牌,推动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国际品牌建设。三是致力于搭建交流合作共赢平台,举办了6届品牌农商大会和品牌农业国际(北京)论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展国际交流合作,24个国家进行了交流,提高农业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整合各类资源,以2468会员和20分支机构为载体和抓手把农业品牌建设落到实处。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规划研究。五是全媒体宣传推广。六是强化农业品牌的研究牵头农业类全国品牌价值评价工作发布。巩固现有成果,强化品牌建设。七是强化品牌认证,强规范品牌培育建设的标准,尽快完善品牌评价的国家标准,推动建立全球统一的品牌评价标准建设。

创造民族民居民宿民乐新品牌已成为人们新追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常唱的56个民族56朵花,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风景线。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常讲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才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纽带和情缘。由于我国民族众多,而民居也各具特点和特色,大家熟悉的白族的青瓦白墙,栗粟族的千支脚落地的房屋,瓦族的、彝族的各具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色。如果说民居是外观形态而民宿就是内部结构与装饰,这是体现特色与档次的重要环节。民乐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前三民的结果,归根结果要使国民安有所居,民有所乐。

总书记指出:“美丽的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2013年底农业部确定1100个“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重点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农民培训、农技推广、沼气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等各类项目的建设,从大产业、大生态、大农村的角度,不断创新机制,着力构建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投入保障体系、科技支撑体系。2014年2月,农业部又发布了产业发展型、生态保障型、城市集约型、社会综合型、文化传承型、渔业开发型、草原牧场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等十大创建模式。今年10月农业部又向社会公布了2016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名单,全国共有150个村特色民居村、特色民族村、现代新村和“历史古村”4大类型。围绕古朴、特色、美丽、和谐的主线,形成了新的民族、民俗、民居新的时代特色。

我国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伴随着城市居民旅游消费需求的提升,农村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上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但目前也是存在着缺乏统筹规划,特点特色不突出,硬件与软件不协调,行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品牌意识和品牌观念差,急功近利思想严重,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还未形成,可持续性程度低等问题。为此我会也准备成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重点推进此项工作。

当前,民族村建设与民宿经济成为最美乡村建设的支点,利用互联网思维把酒店产业链与打造美丽乡村民宿建设有机结合,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随着两者之间深度融合将为最美乡村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通过这次会议会将开启新的征程。

民宿的灵魂在于“人”,特点“在于外土内洋|”,“土”就是农耕文明,田园风光,村落建筑、乡村生活、民俗文化等乡土性元素,原汁原味原生态;“洋”就是管理现代化,服务规范化、精细化、营销网络化,“民宿管家”正规化。

怎么把民宿文化、民宿经济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美乡村建设,实现有效无逢对接,提4条建议。

多年来中央和地方加大了最美乡村建设力度,一大批美丽乡村在祖国大地崛起,为民宿文化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要跟着走,与他们直接对接,值入民宿化的理念,找到结合点做到查缺补漏。

充分调研,了解现状,找准问题,制定规划,做到远景规划与当前发展有机统一。

抓住重点,实现局部突破与整体推进,做到民宿文化、民宿经济与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古村落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等有机结合,按照十大最美乡村创建模式实施重点突破。 四是抓保护。尊重和保护提升民族特色和特点,加快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和民族特色乡村建设。首先在尊重和提升上下功夫。多年来,在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上勇现了许多好的典型,例如:昆明市的寻甸县七星乡,曲靖市罗平县的钟山乡,昭通市威信县水田乡,红河州红河县大羊街乡,金平县的莽人,玉溪市华宁县的盘溪乡,文山州富宁县的谷拉乡以及山瑶族脱贫,楚雄州姚安县的左门乡,大理州剑川县的三河乡,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克木人,迪庆的虎跳峡镇,双江县大文乡等几百个村的规划与实施等,扶贫开发及民族团结和美丽乡村建设。其次是强化保护意识。如大理古城、丽江古城、红河泸西的子城都保护得比较好,现在通过旅游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30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品牌建设、扶贫开发、民族民居民宿民乐与最美乡村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之一,感到很自豪,见证和看到农村面貌一新,农业的发展、农民因家乡的变化而露出笑脸和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感到非常高兴和很有成就感。

第五篇:农业农村及乡村振兴工作计划2021年

一、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一战略目标,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着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突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继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进一步释放农村发展活力,促进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

二、农业农村工作

1、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粮油生产,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3万吨以上,其中高档优质稻5万亩;实施稻田综合种养项目,建设稻+综合种养5万亩,发展稻鱼、稻虾、稻鸭等;实施稻油水旱轮作示范项目,种植油菜10万亩。抓好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坚决遏制耕地抛荒、农地“非农化”、粮田“非粮化”。实施中药材示范基地4.6万亩。抓好烟叶生产,计划完成烟叶种植面积9000亩。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稳定生猪生产,确保生猪年出栏量33万头以上。

2、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加快实施水毁修复工程,完成、河段治理和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着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计划全县农机总动力增长2.6%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提升1%以上。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提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一区一园一带多基地”布局,持续打造杨梅生态产业园、茯苓科技园,把杨梅小镇、茯苓小镇打造成为产业集聚、商贸物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小镇,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精细农业,深入落实农业农村“百千万”工程和“六大强农”行动,推动杨梅、茯苓、山核桃、制种、生猪、楠竹六大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新建(改造)杨梅标准化基地5000亩、山核桃基地3000亩、茯苓基地3000亩;抓好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认真抓好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优质油菜、道地中药材、食用菌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强“两品一标”申报认证和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举办2021年杨梅丰收节等,提升特色农产品美誉度、知名度。

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持续加强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和打击私屠滥宰工作,确保疫情不反弹。加强草地贪夜蛾、柑橘黄龙病等植物疫病防控与监测工作。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监管,严把化学投入品污染关口,提高化肥利用率、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全县蔬菜、水果、稻谷等主要农产品进行农残检测、“瘦肉精”检测和“白板肉”的查处,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5、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深化以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为主体的各项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实现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资本、农民变股东,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健全农业专业化服务体系,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推进供销社、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村信用服务社“三社合一”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

三、乡村振兴工作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依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做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衔接,巩固提升“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机制,推动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对接国家政策,谋划项目,办点示范,以点带面,加快坳上镇全域推进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和“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继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实施厕所革命,改造农村厕所1200户以上,开展以“三清一改”“五个清爽”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实施乡村人才培养,着力培育爱农、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500人次以上。确保乡村振兴按步骤、按计划有序推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东北风音乐教学反思下一篇:巡查整改个人发言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