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之歌讲稿范文

2022-06-21

第一篇:流浪者之歌讲稿范文

流浪者之歌

作者简介:帕布罗·德·萨拉萨蒂 (Pablo de Sarasate,1844~1908),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幼年时即学习小提琴,八岁登台演奏。1856年入巴黎音乐学院深造,毕业后在欧美各地巡回演出并大受欢迎。其演奏技艺精湛,音色甜美纯净,因而它被后人称为“帕格尼尼再世”。

这首乐曲是一首纯灵感的作品,作品的素材来源于匈牙利吉卜赛民族音乐,是作者根据在不达佩斯旅行期间听到的几首吉普赛旋律写成的,所以它具有匈牙利风格,以最真实、最直接的渲染手法突出了这个流浪民族浪漫不羁的性格。仿佛可以看到吉卜赛人是怎样地流离失所,又是怎样地在临时驻地欢乐地起舞。因为它倾注着作者的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悲怆、热情、希望、坚韧。堪称是一部刻画吉卜赛民族的音乐杰作 。吉普赛民族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但都是从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过着清苦而又饱受歧视的生活,但这个民族活泼、乐观、能歌善舞。乐曲以缓慢和飞快速度轮流出现,来表达吉卜赛民族的这种性格特征。旋律中散发出吉卜赛风格感人至深,.描写了这一民族的几个侧面,并使小提琴的旋律性与演奏技巧得到相当完美得结合。作品自始至终十分讲究效果和技巧,它那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

全曲由四歌部分组成。在第一部分序奏中, 独奏小提琴在G弦上强劲地奏出了用典型的含有两个增二度、四个小二度的吉普赛音乐调式写成的饱满而又带又装饰性、宣叙调般的主题旋律,这个旋律沉重、悲怆、惆怅、凄楚,带有悲剧性色彩,一下子就勾画出了流浪的吉普赛人忧郁又刚强的民族性格。它不仅是序奏的主题,也是全曲的灵魂。听之令人动容,终身难忘!

第二部分徐缓地奏出了流畅、带有倾诉性的旋律,当这一主题呈述后,时而插入快速的华彩段落,体现了吉普赛音乐特有的即兴性特点。在这其后又引出了新的音调,作者在这部分里,更加充分地运用了小提琴各种演奏技巧:跳弓、滑奏、双弦、左右手的拨弦及泛音演奏等等,使乐曲成为典型的小提琴独奏曲。

第三部分:稍为缓慢的缓板,只有14小节,堪称世界上最著名的慢板主题之一,这一部分是根据匈牙利作曲家艾勒梅尔.升蒂尔迈所作歌曲改编而成的一段令人难忘的旋律,小提琴装上弱音器,“极有表情地”奏出充满感伤情调的旋律,悲伤的情绪达到极点,如泣如诉,扣人心弦,简直是刻骨铭心。犹如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千古名句,成为千古绝唱,这一旋律广为人知

第四部分:急变为极快的快板,与第

二、三部分反差很大,对比强烈,形成明显对比的豪迈性,音符一如冲破堤岸的潮水引领听者走进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运用小提琴高难度技巧演奏出来的洋溢生机的音符,反映出吉卜赛人虽然过着流浪的生活有着满腹的心酸,但却具有热情奔放、开朗乐观的性格,能歌善舞的一面。以管弦乐的强奏作为先导,小提琴演奏出十分欢快的旋律,右手的快速拨奏与高音区的滑奏无比欢愉;这一旋律告一段落后,又用小提琴的拨奏开始新的旋律,接着是由十六分音符的顿音奏法所构成的快速节奏的音乐,将音乐推向热烈顶点,充满舞蹈气氛,然后以更具技巧性的拨奏再现第四部分的最初部分,逐渐朝气蓬勃地趋于高潮,最后像闪电般结束乐曲。全曲结束时的两个和弦拨奏,有力而干脆,犹如吉普赛人豪放而又兴奋的喊叫声。

第二篇:《流浪者之歌》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节奏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2、认识小提琴。

3、了解吉普赛人。

教学重点

体会小提琴在演奏乐曲时的旋律性和技巧性。

教学难点

用小提琴演奏乐曲。

教学方法

欣赏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小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吉普赛人吗?了解他们吗? 生:„„

师:吉普赛人是一个天生流浪的民族,总是给人一种神秘感。他们内心有着很强的民族性格,他们拒绝其他文化与变化,保守着内心关于流浪的一些浪漫的向往和天生的特质。他们用流浪抒写着一代一代的历史,出生时是起点,死亡时是终点。他们中很多人在唾骂声中生活,过着只有自己民族才能理解的日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吉普赛人的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

三、新课教学

1、作者简介。

帕布罗•德•萨拉萨蒂(1844~1908),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幼年时即学习小提琴,八岁登台演奏。1856年入巴黎音乐学院深造,毕业后在欧美各地巡回演出并大受欢迎。其演奏技艺精湛,音色甜美纯净,因而它被后人称为“帕格尼尼再世”。与他同一时代的著名作曲家如布鲁赫、圣-桑、维尼亚夫斯基、德沃夏克等人都曾创作小提琴作品题献给他。 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独奏曲和协奏曲,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代表作品为小提琴独奏曲《流浪者之歌》、《卡门主题幻想曲》、《阿拉贡霍塔》等。

2、欣赏乐曲。

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乐曲的风格、节奏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3、分段欣赏。 全曲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中板,C小调,4/4拍子。由强而有力的管弦乐齐奏作为开始,然后主奏小提琴奏出充满忧伤的旋律。这一部分很短,只是全曲的引子。 第二部分

缓板,由小提琴奏出新的旋律,是一种美丽的忧郁,以变奏和反复做技巧性极强的发展,轻巧的泛音和华丽的左手拨弦显示出这一主题的丰富内涵。在这部分,管弦乐并不太明显,始终是以小提琴的轻柔旋律为主题。 第三部分

稍为缓慢的缓板,2/4拍子。小提琴装上弱音器,"极有表情地"奏出充满感伤情调的旋律,悲伤的情绪达到极点。这一旋律广为人知。 第四部分

2/4拍子,急变为极快的快板, 有与第

二、三部分形成明显对比的豪迈性,反映出吉普赛民族性格的另一面--能歌善舞。以管弦乐的强奏作为先导,小提琴演奏出十分欢快的旋律,右手的快速拨奏与高音区的滑奏无比欢愉;这一旋律告一段落后,又用小提琴的拨奏开始新的旋律,接着是由十六分音符的断奏所构成的像游丝般的旋律,充满舞蹈气氛;然后以更具技巧性的拨奏再现第四部分的最初部分,逐渐朝气蓬勃地趋于高潮,最后像闪电般结束乐曲。

4、感受小提琴独特的音色,体会小提琴独奏的旋律性和技巧性。

四、小结

《流浪者之歌》总的来说先抑后扬的。前面三部分的悲伤在为最后的激昂酝酿,这使得乐观的主题更能给人以震撼。萨拉萨蒂通过自己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完满的表现了吉普赛人或者说旅行者的感想。其实从广义上来说,我觉得《流浪者之歌》是为追梦人写的,那些追逐自己梦想的人,不就是一个个成功路上的旅行者吗。路上总会有荆棘,总会有那么个夜晚我们想起家乡,想起最初开始的地方,然后看着自己现在依然一事无成,所执着的依然遥遥无期,这时候该怎么办。是放弃还是走下去。《流浪者之歌》告诉我们,即使你一直忧郁悲伤,不被人理解甚至看不到希望,只要还有梦想,就像吉普赛人还有他们的音乐舞蹈,就应该乐观的走下去。结果无从知道,也许结果本来就不重要,就像吉普赛人为何流浪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这个过程,是这一路的风景,我想,这也许就是流浪的意义吧。

第三篇: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赏析

《西方室内弦乐艺术赏析》期末论文

情感的盛宴——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赏析

提到《流浪者之歌》,多数人的脑海中浮现出的是绚烂的演奏技巧和深沉的、伤感的旋律。在这一首曲目中,萨拉萨蒂运用恰当的手笔描绘了吉普赛民族性格的几个侧面,并使小提琴的旋律性与技巧性得到了相当完美的结合。

《流浪者之歌》是一首情节性极强的乐曲,仿佛一首诗歌,一个故事,一点点的将吉普赛民族的性格展现在我们眼前。诗歌有起承转合,故事有跌宕起伏,歌曲同样有情节的起始、发展和高潮。而在我眼中,若论到情节的跌宕、情感的丰富,《流浪者之歌》无疑是独奏曲中的佼佼者。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它用四个部分让我们经历了剧烈的情感变化。

乐曲的开始,强而有力的管弦乐齐奏和主奏小提琴充满忧伤的旋律,就如同一篇文章精彩而简短的开头,将人们带入了吉普赛民族的情感世界。第二部分,以变奏和反复做技巧性极强的发展,轻巧的泛音和华丽的左手拨弦展现了丰富的主题。在这一部分,乐曲一点点的向我们诉说吉普赛民族的美丽和忧伤,仿佛美丽的吉普赛女郎含泪的倾诉,让人既惊叹于女郎的美丽,又唏嘘于她颠沛流离、饱受歧视的生活。随着少女的倾诉,忧郁而伤感的情绪一点点积蓄在心中,终于,在乐曲的第三部分,悲伤的情绪达到顶点。装上弱音器的小提琴,奏出充满伤感情调的旋律,将悲伤的情绪渲染到了极致,仿佛是少女倾诉后的沉默,不仅倾诉者陷入深沉的哀伤,听者亦入境,唏嘘落泪。此情此景,恰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一曲终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若是乐曲就此结束则罢,出人意料的却是,乐曲行至此处,急变为极快的快板,就仿佛突然传来的将这沉重的沉默打破的窗外的歌声和舞蹈。哭泣的女郎被其鼓舞,擦干泪水重展笑颜,将哀伤和忧郁抛开,加入到这一场愉快的狂欢中,为满座的倾诉者献上绝世的曼妙舞姿,而听众们经历了方才感同身受的悲伤,再看吉普赛女郎且歌且舞,则更加体会到了这舞蹈中蕴含的飞扬的、极致的美。情绪一点点的高涨,朝气蓬勃的趋于高潮,闪电一般的结束,让人沉浸在余韵中,不能自拔。

由一开始的忧郁、悲伤、到最后极致的欢喜,这样一首乐曲引导着我,沉浮在其缓缓展开的情绪中,且哭且笑,短短几分钟,却仿佛看完了一场跌宕起伏的人间戏剧,经历了情绪剧烈的跌宕起伏,回肠荡气,酣畅淋漓。

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艺术,在高度的抽象和概括之下,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蕴藏着丰富的内涵,丰富到即使千千万万人听过,但每个人总能听出其中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因而,像《流浪者之歌》这样的情感与内容均十分丰富的作品,不同的演奏者总能为听众呈现不同的听觉体验。每一个演奏家,理解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便有差别。穆特的《流浪者之歌》,情感外露,细腻而浪漫,她呈现出的故事主人公像是一位浪漫美丽的吉普赛少女,时而柔美,时而浪漫热情。而海菲兹的《流浪者之歌》,丰富的技巧使得情感更加含蓄,他呈现出的叙事主人公,则更像一位已然经历了人世风霜的吉普赛妇女,悲伤的情绪更加内敛而深沉,即使是狂欢中,也带有沉稳和持重。每一个版本,每个人的理解与喜好更是各有不同。

但忽视这所有的时间的、空间的差距,《流浪者之歌》无论是对于演奏者还是听众,都无疑是一场情感的盛宴。与如今快餐文化和市场经济下的快餐式廉价音乐不同。廉价的音乐只能取悦耳朵,其背后的内涵与情感经不起推敲与发掘,因而其生命周期仅限于耳朵的从新鲜到厌倦的过程。而《流浪者之歌》,其经过作曲家凝练、抽象概括的丰富情感,需要用心去感受、聆听,并在情感的共鸣中达到精神的欢愉,它跨越了时间空间的界限,让听众得以与作曲家、与演奏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只要人类灵魂之美没有变质,其生命便绵延不绝,不断为人们带来新的感动。不仅《流浪者之歌》,所有音乐史上不朽的名曲也是如此,它们作为人类珍贵的精神食粮,不论何时何地,都是人类最极致的、情感的盛宴。

第四篇:流浪者之歌读后感

一本好书可以让人增长智慧,一本好书可以开展人们的视野。有人书说: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活到老学到老,智慧需要大家用心培养、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动手实验,而阅读就是最佳捷径。我喜欢阅读,坐拥书城是人生一大乐事,以前喜欢绘本、童话,升上四年级后,老师一直鼓励我们阅读纯文字书、长篇故事及小说。最近我的功力大增,迷上一本世界文学大着作——《流浪者之歌》,竟然也让我读完了!

主角悉达多与迦文达,在一生中遭遇不同的人、事、物,尝遍人世间的酸甜苦辣,虽然遇到挫折,也为了芝麻绿豆小事而烦心,可是他们都能分辨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坚持自己的理想,不会因而手足无措。

看完这本书后,给我很大的启示与不同的看法。一个人从年轻到衰老;从身无分文到拥有荣华富贵,中间过程充满艰辛困苦,充满各种诱惑与欲望,但到了最后,还是选择了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毅然放弃一切重返自我,那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

我好喜欢这本书的书名,“流浪者”,给人一种沧桑、贫困,却也自由自在的感觉,而作者又把人生的际遇比喻成“一首歌”,余音缭绕,回荡心里。看完这本书后,我也思索好几天,来想这本书给我的启示,作者可真是高明啊!

第五篇:流浪狗之歌教案

《流浪狗之歌》绘本阅读

教学设计

张 雪

绘本描述

《流浪狗之歌》是一本寓意漂远的无字图画书。 编辑推荐

纽约时报年度最佳童书插画奖,美国《父母选书》杂志年度图画书金奖,美国号角杂志年度童书银奖。

作者简介

编者:(比利时)嘉贝丽·文生

嘉贝丽·文生(1928-2000),原名莫妮克·马丁(Honlque Martln),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毕业于布鲁塞尔艺术学院,后主要从事美术创作。

教学目标:

1、阅读绘本材料,通过倾听音乐、观看绘本、诉说感悟、写场景、感悟它流浪之旅。

2、看绘本,配文字。培养学生细致的读图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阅读中体验小动物孤独的旅程,懂得关爱小动物。 教学重点

陪养学生投入感情看绘本,引导学生看图、想象、体悟,走进动物物的内心世界,为场景配文字。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验小动物孤独的旅程,懂得关爱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没有文字的书吗,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同来欣赏一本无字的书《流浪狗之歌》。你会得到种阅读有字书籍得不到的快乐。

播放绘本

1、看绘本

介绍绘本:《流浪狗之歌》是一本寓意漂远的无字图画书。一辆在公路上飞驰的汽车,“嗖”的一声扔出一只蜷缩的老狗,狗拼命的追赶那载着它梦想,在这他希望的车奔跑,可它追不上,成为了一条流浪狗,开始了它新的生活。。

【设计意图】:了解什么是绘本及绘本的中心。

2、板书课题《流浪狗之歌》

3、齐读书名《流浪狗之歌》。

二、配乐再看绘本

她以流畅利落的笔调,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它去过原野、去过海边、去过山谷、去过喧闹的都市,

1. 哪一幅画面打动了你,看后谈谈感受?

2. 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 孤独、寂寞、无助„„.. 选一幅场景: 温馨提示:

(1)生说感受。(初次感受)

(2)回顾故事内容:看看图,哪一幅画面感动了你。 【设计意图】音乐能够很快的把学生带入忧伤、惨淡的氛围中,能够更好的体会动物的悲伤心情。

三、三看绘本,品析场景。 选四幅画面,分享感悟 (1)看背影的场景: (2)矗立沙滩场景: (3)独坐山顶场景: (4)与男孩相遇的场景

【设计意图】删繁就简,感悟“忧伤——快乐”的情感变化。阅读教学注重合理取舍,在这次绘本阅读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重点,对多达54幅画面的阅读内容,做了合理的取舍。我着重选取了其中的4组图片。

四、串联故事

1归纳故事主要内容。

在一个偏僻的马路上,透过车窗扔出 “嗖”的一声扔出一只蜷缩的老狗,狗拼命的追赶它的主任,可一刹那间留

下的只是轮胎淡淡的印痕,那载着它梦想,载着他希望的车渐渐地消失在了地平线的前方,开始了它新的流浪生活。

2、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再谈感受)

五、总结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阅读了一本耐人寻味的绘本——《流浪狗之歌》是一本寓意漂远的无字图画书。人人都对这只狗,甚至对这个流浪儿视而不见,只有他们,最后看见了彼此。关注流浪狗,关注流浪人,流浪永远都是一个沉重而感伤的话题。生活中有许多的无字绘本希望我们用心去洗洗品味。《大拇指》《爱心树》《小鸡和狐狸》

六、作业:小组合作交流,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七、板书 流浪狗之歌 孤独 寂寞 无助 关爱动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历年资料员考试范文下一篇:论李商隐爱情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