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动物救助案例分析

2023-03-03

第一篇:流浪动物救助案例分析

走访救助基地 关爱流浪动物

8月10日,我院杭州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访了杭州市流浪动物救助基地,并作为了一天义工,给那里的流浪动物带去爱心。

杭州市流浪动物救助基地于2005年3月,由许多爱心人士自发筹钱建立的。现在,该救助基地位于石祥路471号,一个五金厂的废弃厂房里。

救助基地打扫卫生的阿姨,是那里唯一的一名受雇工作人员,她已经在那工作了三年。小分队的到来受到了阿姨的热情欢迎,她给我们介绍了基地的基本情况。基地里百分之九十的流浪动物是狗,还有少数的猫。它们或是被主人遗弃,或是在路上遭遇不幸被好心人送来这里。在基地,它们可以得到一定的照顾。然而救助基地的环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适宜。一个房间里,住着四五只小狗,有的还被关在笼子里,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小狗们也显得很不活跃。并且,一个工作人员工作量比较大,基地的卫生条件不是很好,味道比较重。这一切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救助站并没有成为正式注册的协会,都是个人捐款维持的,经费并不足,所以不能给流浪动物们提供较好的条件。

队员们在基地当了一天的义工,清理走道,打扫庭院,很辛苦却也很快乐。大家在参观与劳动中,对动物的生存现状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也献出了一份自己的爱心,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人去基地看看小动物,给它们带去帮助。流浪动物将不再流浪。

用心垒实基础,态度决定一切

——记动科院团学联走访舟山市畜牧兽医局局长袁万良校友 这个暑假,学院团学联新闻部组队,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主动联系并走访了几位一直关心着学子成长的校友们,对离校多年的他们表示问候,并与他们探讨共同关心的话题。

8月25号,我们来到舟山市畜牧兽医局成功采访了局长袁万良校友。借此机会我们走近袁校友,了解当初他在校的情况并请他为后辈的动科学子提出宝贵忠告,并与他共同探讨求职、出国等问题。

袁万良校友毕业于畜牧专业85-2班,当时的农业大学还未并入浙大。关于为何选择这一专业,他坦言,当时的农大并不被看好,而自己只是服从分配,起

- 1 -

初也不太喜欢这一专业。然后进入农大后,他发现那里学习环境、氛围都很好,且以农为主,有自己的办学特色。

对于大学生活的回忆,袁校友说自己一直坚持以学习为主,他并不十分赞同大学生花大量时间在社团活动或社会实践上。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过程中,袁校友领悟到的最重要的道理就是必须用心垒实基础,以提高本专业的综合素质为主,同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广泛阅读,尽可能地多学、多思。在学习过程中应虚心、脚踏实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不可忽视与身边的老师、同学的交流。

在毕业后的求职及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袁校友同样积累了不少经验。他称这是一个在基层历练、理论联系实际、不断认识与学习的过程。在校期间只需应付考试,而进入职场之后,才充分意识到,社会提供的真实与所学并不完全相符,社会工作会遇到很多突发问题。对此袁校友总结道,一切应从实际出发。

当谈到当代大学生的优劣势时,袁校友指出,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优势在于学术的基本素质好,而缺乏实践能力则是普遍现象。但在校期间充分锻炼实践能力是不现实的,很多经验只有在工作中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得到,因此工作初期经验的积累很重要。

最后袁校友发表了自己对畜牧业现状及发展的看法,畜牧业发达的国家通常占该国产业比例大,而在中国畜牧业所占比重并不高,发展空间还很大。而中国畜牧业滞后的原因之一便是技术力量的缺乏和技术人员的空缺。他还指出,将高科技转化到基层的应用,发展下面的生产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老一辈动科人将自己宝贵的经验化为谆谆教诲,这必将成为新一代动科人前进道路上有力的指南针。对动科,新老动科人寄予同样的期望,并为着这期望做着同样努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闪光★

浙大学生热心肠请来教授救山羊

本报讯 (通讯员 林湛椰)近日,在诸暨市浬浦镇挂职镇团委书记助理的浙大06级本科生何秋琴,搬来娘家“救兵”——诸暨市市长助理、浙大动科院教授邵庆均和浙大动科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杜爱芳教授,为该镇梅西村的山羊养殖户黄一军解决生产难题。

原来,黄一军养的100多头即将出栏的波尔山羊,入夏后相继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因小何自己不是学动物科学专业的,思来想去,便想到了这一招。

两位专家冒着酷暑来到现场后,观察了养殖场的饲养布局及通风情况,详细询问了黄老汉对山羊的日常管理及免疫措施,仔细察看了山羊的饲料配方,并对山羊及其粪便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基本排除了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性,认为主要是由于长期饲喂品种单一的粗饲料,造成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以及部分种类的维生素缺乏,引起高度营养不良。“只要营养跟上去,山羊很快就会好起来的。”杜教授的话给黄老汉吃了一颗定心丸。小何也一边认真地听、仔细地记。

据了解,浙大今年选派了近200位像小何这样的优秀大学生赴湖州、诸暨、龙泉、遵义等地的基层单位挂职镇团委书记助理或是村(社区)主任助理。

(摘自2008年7月30日《农村信息报》)

本报讯 (记 者 应柳漪)7月18日,浙江大学2008年赴诸暨市暑期挂职锻炼活动正式启动。10位浙大学生分赴6个镇乡(街道)担任团委书记助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践活动。期间,大学生们将协助镇乡(街道)团委开展制定“新农村〃新青年”发展计划、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组织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工作。启动仪式结束后,市长助理邵庆均带队参观了浙江洁丽雅毛巾有限公司、浙江恒久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及浙江友谊特钢有限公司,并就引进浙大人才进行了洽谈。

(摘自2008年7月24日《诸暨日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团队简讯★

校级重点立项团队

◆学院赴诸暨挂职锻炼暑期社会实践团

7月18日上午,浙江大学2008年赴浙江省诸暨市暑期挂职锻炼活动启动议式在诸暨市隆重举行。启动仪式由诸暨团市委副书记吴鹏锋主持。本次活动还得到了诸暨当地新闻媒体的关注。

7月18日下午,在诸暨市浬浦镇挂职的何秋琴同学邀来诸暨市市长助理、浙大动科院教授邵庆均和浙大动科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杜爱芳教授为该镇梅西村的山羊养殖户黄一军解决生产难题。

7月23日凌晨零点,浙江大学2008年赴诸暨市挂职锻炼小分队前往诸暨市三都屠宰场参观体验生猪宰杀过程。三都镇兽医站的周永明师傅热情的接待了同学们,给他们讲述了生猪宰杀过程,并耐心的接受了他们的提问。

7月25日下午,浙江大学赴诸暨乡镇挂职团队一行9人来到了素有“珍珠之乡”美誉的诸暨市山下湖镇,参观了东方神州珍珠集团下属的核心子公司浙江佳丽珍珠首饰有限公司,之后还走访了华东地区最大的珠宝城“华东国际珠宝城”。

◆学院赴美国普渡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

7月13日,在普渡大学动科学院活动组织者Barry先生及其夫人的带领下,第三期URAP-PU项目全体成员驱车来到Lafayette乡村,开展“感受印第安纳的味道”主题参观访问。

7月14日,第三期URAP-PU项目全体成员到Purdue University(以下称PU)已经整整一个星期了。新的一周,新的旅程。继昨天在农场的快乐野营之后,PU今天安排URAP和NOVUS一起参观了学校的行为学研究所,以及与动物科学相关的公司牧场基地等等,最后见识了当地的风力发电区域。

8月6日下午,浙江大学赴美国普渡大学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分组走访了在西拉法叶校区就职的中国籍教授,他们纷纷对2008北京奥运献上了美好祝福。

8月9日晚8点,浙江大学赴普渡实践团队协助普渡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PUCSSA)举办了奥运之夜活动,实践团队在活动中进行了支持奥运签名活动,在保龄与台球等运动中欢庆奥运顺利开幕,并预祝中国健儿能够勇夺金牌。

校级一般立项团队

◆ 学院赴杭州市校友走访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7月14日,小分队一行采访了杭州动物园园长吴新波校友,利用这个机会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吴新波校友和杭州动物园,并就动物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专题对其进行了采访。

8月25号,小分队一行来到舟山市畜牧兽医局成功采访了局长袁万良校友,

了解当初他在校的情况并请他为后辈的动科学子提出宝贵忠告,并与他共同探讨求职、出国等问题。

院级立项小分队

◆学院赴象山暑期社会实践分队实践团

7月7日上午,动科学院赴象山县暑假社会实践小分队团队,遣人赴象山山县海洋局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7月8日,动科学院赴象山县暑假社会实践小分队团队坐车到达高塘镇,并于当日下午参观花岙岛养殖基地。

7月17日,动科学院赴象山县暑假社会实践小分队准备完成这次实践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象山石浦进行社会实践的调研活动。

◆学院赴淳安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7月8日下午,学院赴淳安县威坪镇暑假社会小分队参观了小路下村最大集团——云环集团旗下的两个子公司:宁波登天氟材和宁波电子。两个公司的繁忙景象再次印证了小路下村工业发展的强势。

7月9日,实践小分队在当地村委带领下,实地走访了村民住房并发放了问卷调查,随后参观了小路下村的电子阅览室、健身房以及文化公园等文娱设施。

7月14日, 实践小分队达到了目的地,并采访了威坪镇汪副镇长。在汪川村村委书记徐书记的带领下,前往汪川村进行参观特色黑木耳生产示范基地与桑蚕养殖基地。

◆ 学院赴绍兴暑期实践小分队

7月14日,学院赴绍兴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跨院组合来到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绍兴,为母校——绍兴县鲁迅中学刚刚结束高考之旅的考生们带来他们在大学中生活一年的经历。

◆ 学院赴诸暨“梦 系”暑期实践小队

7月21日,“梦〃系”暑假实践团队参观和走访了浙江省文体袜业有限公司,深入生产车间,了解了生产流程和在奥运前期企业及员工的状况。

◆ 学院赴杭州关爱动物动物暑期实践小队

8月10日,我院杭州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访了杭州市流浪动物救助基地,并作为了一天义工,给那里的流浪动物带去爱心。

报:浙江大学团委,吴巨慧副书记、阮俊华副书记、刘艳辉副书记、潘健副书记、吴锋主任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金佩华书记、鲁兴萌副院长、潘炳龙副书记、郝丽萍主任 送: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本科生班主任、研究生德育导师

发:动物科学学院各团支部

编辑:陈烨 杨轩责编 :林湛椰签发:傅慧俊

第二篇:救助流浪狗

王瀚霖看图作文之——救助流浪狗 青岛新世纪市北学校一年级二班 王瀚霖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万里无云。风儿轻柔地吹着,小树在不停地摇摆.小刚要到公园里散步。他走着走着,突然看见大树底下有一只小狗正无精打采地躺着。小刚连忙蹲下来,看看是怎么回事。这只小狗眼睛闭着,肚子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他想,小狗肯定是生病了。小刚二话没说,连忙抱起小狗,风驰电掣地向医院跑去。到了宠物医院,医生先给小狗认真地检查,他用听诊器检查小狗的肚子,听到“咕噜咕噜”的声音传来。医生笑着对小刚说:“没事的,小狗只是饿晕了而已,不用担心。”小刚听了,别提有多开心了。

这时,医生去狗食仓库里,拿来了小狗最喜欢吃的狗食。小狗闻到了食物的香味,连忙站起来,直接扑了过去,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小刚和医生看着可爱的小狗,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后来,小狗吃饱了,对医生和小刚“汪汪”地叫起来,好像在说:“谢谢你们,以后我会报答你们的。”一边叫着,一边跑开了。

第三篇:社会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

一、责任单位

衡南县民政局

二、责任人

县民政局分管副局长为第一责任人,衡南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站长为第二责任人。

三、权力行使依据

(一)《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

(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003年民政部令第24号)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四、救助范围

衡南县行政区域内申请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和正在衡南县行政区域内流浪乞讨的无行为能力的人员。

五、申请救助应当提供的资料证明:

(一)、姓名、年龄、性别、居民身份证或能够证明身份的其他证件、本人户口所在地、住所地;

(二)、是否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

(三)、流浪乞讨的原因、时间、经过;

(四)、近亲属和其他关系密切亲戚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

(五)、随身物品情况。

六、办理程序和时限

(一)受理

1、救助员查验当事人提交的证件和证明材料;

2、询问当事人的是否自愿接受救助;

(二)审查—登记—报批

救助员审查当事人提交的申请及有关材料后,对符合救助条件的,为当事人办理救助手续,填写《入站登记表》,报分管领导批准。

(三)时限

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情况确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报县民政局备案。

八、监督检查

衡南县民政局纪检监察机构及社会福利事务股定期对救助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九、责任追究

救助站及其救助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1、为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实施救助的;

2、依法应当救助而不予救助的;

3、违反规定程序办理救助手续的;

4、玩忽职守救助不及时造成严重后果的;

附件:救助程序流程表

附件:

救助程序流程表

第四篇:浅析当代中国流浪乞讨救助制度

流浪乞讨救助制度分析

【摘要】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流浪乞丐自古就有,他们是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是最需要救助的群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流浪乞讨人员采取了一系列必要的救助、安顿和管理措施从而形成了当代的中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然而,中国当代流浪乞讨群体是个鱼龙混杂的群体,他们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阶层并具备各自的特征。不同的原因使他们选择了流浪乞讨这种生存方式,所以对这些人的救助和管理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加之近年来我国流浪乞讨日益“职业化”的趋势和现行政策存在的种种弊端,现行流浪乞讨制度的实施并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因此必须在充分了解当代中国流浪乞讨人员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救助办法,建立完善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制度。

【关键字】流浪乞讨救助制度 特征 分层救助

一、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是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实行自愿受助、无偿救助,政府、社会、家庭责任有机结合,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的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济经历了生产教养、收容遣送和救助管理三个阶段。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把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这标志着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的重大改革。

根据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确定城市生活无着的了流浪乞讨人员要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自身无力解决食宿问题,又无亲友投靠;二是既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又不享受农村五保供养;三是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救助站对受助人员的救助时限不超过10天,受助人员在接受救助或生活无着情形消除后必须离站,不得长时间滞留站内。

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坚持自愿救助无偿救助原则、临时性救助原则和政府、社会、家庭责任有机结合原则。

二、 流浪乞讨人员的群体特征

流浪乞讨人员是社会边缘弱势群体。流浪乞讨人员的“边缘性”体现在“边...

缘地位”和“边缘人格”两个方面。流浪乞讨人员往往在社会中处于“被遗忘、被忽略”的地位,他们是社会中最贫苦最需要救助的群体。同时,流浪乞讨人员也具备“边缘人格”,“边缘人格”指的是与社会变迁相关的人格状态,流浪乞讨人员的特征表现出并不反社会但也不健康,并伴有诡异、无序迁徙、无视社会规则甚至越轨等行为特点。

流浪乞讨人员由于边缘化的地位滋生的病态的人格特征例如认为乞讨合理、乞讨可以致富等导致了他们无序的迁徙以获得更多的的利益。这种无序迁徙并非.....

自由迁徙,它不仅不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稳定,反而会增加当地的管理成本和救助成本。

道格拉斯认为,违反生活准则和生活价值观念的任何思想和行为就是越轨。..在当代中国,流浪乞讨群体内部存在着三个层次的越轨行为:首先,流浪乞讨生活属于非正常的、不参加社会生产活动而获取酬劳的生活,这与社会文明的基本准则是相违背的,也是社会不倡导的;其次,由于流浪乞讨人员的素质低、生活所迫,他们中有的人打架斗殴、随地吐痰、好吃懒做等,这些行为都属于违反社会秩序的越轨,也叫做一般性越轨;再次,当代乞丐中也存在着类似于“丐头”式的人物,他们偷窃抢劫、绑架勒索、卖淫嫖娼、控制儿童、团伙犯罪、贩毒吸毒等,这些人就严重违反社会法规的越轨。这些流浪乞讨群体内部的差别也决定了在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救助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救济和管理。

三、 流浪乞讨人员分层理论

陈微在《当代中国流浪乞讨救助制度研究》中将中国流浪乞讨群体内部划分为7种层级,分别为贫困流浪乞讨者、疾病流浪乞讨者、短期流浪乞讨者、反复流浪乞讨者、越轨流浪乞讨者、违法流浪乞讨者、未成年流浪乞讨者。

1、 贫困流浪乞讨者

贫困流浪乞讨者是指因自然因素或其他社会因素而造成失去基本生产资料、生产能力底下、自我生存与发展能力匮乏、经济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存,甚至连基本生存都无法维持而被迫流浪乞讨的人。

2、 疾病流浪乞讨者

疾病流浪乞讨者,是指因疾病无力承担医疗费,或为亲人筹集巨额医疗费用而陷入流浪乞讨的人。他们分为这几部分:精神疾病流浪者、无力负担医药费求乞集资的重病者、遭到家人遗弃到街头乞讨度日等死的绝症病人。

3、 短期流浪乞讨者

造成短期流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流动失范而陷入生活困境,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向救助站求助,他们中有的有乞讨行为,大部分却没有;另一部分因家庭问题外出寻夫、妇、父母、兄妹未果,在用尽盘缠又举目无亲无经济来源的情况下流浪街头,有的人为了果腹而伸手讨要。

4、 反复流浪乞讨者

反复流浪乞讨者是指以自身的技能、残疾、疾病、意愿为依托,认同并主动选择流浪乞讨为生活方式的人员。反复流浪乞讨者由这些人构成:一是挟技乞丐,....他们身怀绝技,会吹拉弹唱、写画杂耍;二是残疾乞丐,他们利用自身身体的残....

疾来博得路人的同情和施舍;三是诡托乞丐,这类人诡言与亲人走散、身无分文、....

流落他乡等各种感人故事骗取钱财;四是游走乞丐,他们十分认同流浪生活,常....

年行走于各地城市,以乞讨为生;五是举家乞丐,这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乞丐团体,....

全家长期居住在廉价的出租房或小旅馆,编造种种令人同情的谎言来骗取怜悯;六是求职不成的乞丐,进城打工找不到工作,或失业后还想留在城市的农民工会.......

选择反复求助和依靠流浪乞讨等待工作时机;七是强索乞丐,乞讨不予就反复纠....

缠,强夺吃食,甚至以自残进行威胁,达到索要钱财的目的;八是疾病乞丐,精....神疾病或筹集治病资金也会反复上街乞讨。

5、 越轨流浪乞讨者

越轨流浪乞讨者是指运用社会关系网络,进行有组织分工,有地位等级,有违反社会准则、社会秩序等行为特点的流浪乞讨人员。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乞

讨为生的团伙乞丐,具有帮派性质,每个人都有给子分工,有一定的势力范围,....

有严密的帮规,有首领,有分支机构。即当代的“丐帮”;第二类是游手好闲的流浪者,他们的乞讨行为并不单一,往往伴随其他行为,如一边乞讨一边捡垃圾,...

一边乞讨一遍干些偷盗的营生,以青少年为主;第三类是参与挟持儿童,将儿童....

作为乞讨工具的乞丐团伙。以上三类人在行乞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违反社会准则、违反公共秩序、伴有轻微违法倾向等特点。

6、 违法流浪乞讨者

违法流浪乞讨者是指违反社会治安管理条例情节严重,以挟持儿童作为乞讨工具的乞讨团伙组织者,和以乞讨为掩护的偷盗团伙组织者。 ...

7、 未成年流浪乞讨者

未成年流浪乞讨者,是指年龄在18岁以下,脱离家庭和离开监护人的监护,流落到社会上超过24个小时,失去基本生存和可靠保障而陷入困境的少年和儿童。未成年流浪乞讨者具有贫困乞讨者、疾病流浪乞讨者、反复流浪乞讨者、越轨流浪乞讨者所表现出来的混杂行为特征。之所以把未成年单独列一类,是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对他们给予高度的重视,给予更多的帮助。

另外,综合分析以上七类流浪乞讨人员,他们还可以划分为四大类,即贫困流浪乞讨、短期流浪乞讨、职业流浪乞讨和未成年流浪乞讨。(如图)这种分类分层是建立流浪乞讨分类分层救助制度的基础。

疾病流浪乞讨者

短期流浪乞讨者

反复流浪乞讨者

越轨流浪乞讨者

违法流浪乞讨者

流浪乞讨群体各层次基本结构图

这个结构图基本在框架上描述了当代中国流浪乞讨群体的基本特征,由此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出,当代中国流浪乞讨群体的构成非常复杂。然而,这只是在框架上对流浪乞讨群体的特征的简单描述,这种描述固然有益于我们更好的分析他们的特征从而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救助措施,但是真实的情况要远比此复杂和难以解决。

四、 流浪乞讨救助制度实施的现状

目前,我国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制度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这些进展表现在:

1、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近几年相关部门组织了许多重要会议,出台了相关细则,为流浪乞讨救助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2、配套政策开始逐步完善。各级政府民政部门相继出台了救助细则,这些细则针对当地的特殊性指导了救助的开展。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雏形设想和试点实行,标志着社会救助工作已经从单纯解决城乡贫困居民衣食等基本生活困难,转向致力于系统考虑他们多方面的特殊困难和救助需要,从而进入了一个全面整合救助资源、整体推进救助体系建设的崭新时期。

3、工作协作机制初步形成。各地都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救助管理工作。在各地出台的一些救助管理工作具体意见中,明确了财政、编制、公安、城管、卫生等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各地建立的专项制度,进一步确保了各相关部门在救助管理工作中的协调和合作。 然而,在看到进展的同时,我们必须明确目前我国流浪乞讨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严重。尽管相关细则中规定了救助管理站的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但是各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部分救助站工作人员偏少,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2、救助工作量参差不齐,救助量大,而救助资金相对缺乏。

3、经费缺口大。救助管理站为财政补助事业单位,所需救助管理经费由同级地方财政部门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但实际执行中仍有很大的缺口。一方面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另一方面,影响了救助管理站正常开展工作。

4、政策规定仍较粗放。尽管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但与实际工作的要求仍然有很大的距离。摆在我们面前的两大难题是:

(一)如何通过完善政策规定来对救助对象的进行有效的甄别。

(二)对职业化乞讨人员的规定存在空白。

5、相关部门的工作配合尚存在漏洞,亟需改进。

五、 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模式探索

基于我国目前流浪乞讨群体特征和流浪乞讨救助制度实施的现状,新的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模式正在构想中。作为一种模式,社会救助并不是单人的、零散的救助,而是指社会组织体系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运用救助、保护、支持、回归等干预手段,对由流浪乞讨行为造成的无序状态进行有序控制,使他们与社会一般成员实现“耦合”。通过这一过程,也对社会成员(包括个体、群体和组织)的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调节,使社会成员懂得救助的责任和义务以合理的态度来对待流浪乞讨现象。

该模式还在探索中,整体上的思路是从三大方面对流浪乞讨救助制度进行建设:

(一) 流出地的扶贫保障

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是造成流浪乞讨现象的源头,只有改善农村贫困条件,才是从根本上解决流浪乞讨问题,因此扶贫工作至关重要。对此,农村扶贫的思路是采取开发式扶贫和编织生活保障安全网相结合。贫困地区的开发式扶贫要从

几个具体方面入手:①从工作扶贫转向制度扶贫。比如参与式扶贫、合作式扶贫、教育式扶贫。②提升穷人的发展资本,让贫困人口参与扶贫的发展过程。③注意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综合发展。④有计划的实施贫困人口劳动力转移。编织生活保障安全网的核心工作就是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社会福利服务制度。

(二) 流动中的照顾劝导

流浪乞讨人员的流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他们从流出地流向流入地,又从流入地流向另一个地方,不断反复流动。一般来说,救助力量总向流入地和流出地倾斜,对两地政府的救助要求也较高,但是解决流浪乞讨问题,仅仅将重担押在流入地和流出地是不行的,各地政府都有责任承担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还要动员广大民众和民间力量参与。就是说,各地政府都要参与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同时还肩负着培育民间救助机构和公民救助行为的责任。为此,各级政府可以为流浪乞讨人员开发劳动岗位,引导他们走上诚实劳动的道路;各基层社区应实施社区照顾;各级志愿者组织可以组织街头劝助。

(三) 流入地的救助管理

流入地大部分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因此强化管理成为流入地政府救助工作的一部分。流入地救助管理的基本思路是细化救助管理计划和实施联合救助管理。需要细化的具体救助计划包括房屋支持计划、教育与就业支持计划、街头救助计划、街头仲裁计划、救助仲裁计划、集中安置参与劳动计划等。实施联合救助管理,不仅是指地区间的机构合作,还包括机构间的沟通和配合。

流浪乞讨救助模式的许多细节还在逐步完善和实践中,社会各界力量都有责任参与进来,从而完善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使流离失所的人们得到妥善的安置。

参考文献

1、王齐彦等:《中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版。

2、陈微:《当代中国流浪乞讨救助制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第五篇:流浪狗救助站捐助宣传排版

至所有同学

你一辈子可以有很多朋友,而它却只有你一个!

——感谢为救助流浪狗而努力的人们

唐山市流浪狗救助中心是2009年3月6号创立的民间流浪狗保护组织,是一个非营利组织,从成立至今,已经救助了两百多只流浪狗,这些数字仍在继续增加···

由于狗狗众多,救助站长期需要笤帚、扫帚、胶头拖把、乳胶手套、洗衣粉(每天给残疾狗狗洗垫子)和大量的垫子被褥(给狗狗们做窝)、旧衣服(给生病的狗狗改做衣服)等等。

在你们即将离校之际,如果您有不能带回家的衣服被褥洗衣粉笤帚拖把等等,请捐赠给我们。无论您捐赠的是什么,都将极大的帮助我们寻找和照顾需要帮助的小动物们! 您的捐助就是它们生存下去的希望!谢谢!! 为了能救助更多的流浪动物,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我们代表那些不会说话但知道感恩的猫猫狗狗们谢谢您!! 爱正在行动,请不要掉队•••

本次献爱心活动由宿管会承办,希望大家都能献出自己的一点爱心,让这些流浪的小动物都有家可归。 捐赠地点:宿管会办公室,(女生二号楼对面)或各宿舍楼值班室

宿管会

2014年6月20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垃圾焚烧项目经济效益下一篇:浪漫唯美婚礼策划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