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建设思考——以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01-26

近年来, 高职院校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都侧重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以及重点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能力, 强调岗位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但部分专业目前仍大多采用传统的理论学习+专业技能培养+校内实训的教学模式, 专业课的学习多数在教室中完成, 学生在学习期间缺少与行业接轨参与企业项目实战的机会, 对企业的管理模式、客户要求的认识和对职业的理解严重缺乏, 导致学习效果与实际运用能力脱节, 毕业后不能快速适应企业的岗位需要, 学生就业率较高而就业质量普遍较差的尴尬局面。

在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 一些前沿高职院校正探索推行的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 是新教育改革形势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在工作室模式下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 以工作室为专业教育的载体, 建立实战的职场环境, 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需求讯息, 对学生专业技能的锻炼和职业实践能力的磨炼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工作室”一词最早起源于德国, “工作室”教育模式的核心是将职业教育的重视与企业需要结合起来, 以工作室为载体, 培养专业化的企业需要的发展型人才, 最终到达满足企业的需求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双赢局面。结合高职院校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所具有优势, 针对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探索性的提出校企共建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 为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探寻新的突破口。

一、以工作室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一)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工作的过程是学习

以工作室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将企业的项目和教学内容结合, 是解决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脱节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改革模式。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工作的过程是学习”, 在真实的商业项目带动下, 企业将设计或制造的项目任务直接引进工作室, 组建、训练并打造一个专业的学生团队来完成项目任务, 让学生的学习能置身行业发展的职业化之中, 在工作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的自身经验, 亲自体验结构完整的工作流程, 积累做项目的专业知识, 技能和经验。在工作任务的过程, 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也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 “学”为做什么, “教”为怎么做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建立工作室, 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引进企业提供各类专业设备, 建设和打造符合市场需要的工作环境。同时推行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角色互换机制, 各工作室根据各自企业的市场需要自主选择项目进行教学安排, 做到学为做什么, 教为怎么做。首先, 对于学生来说, 建立工作室, 给予了学生适合自身专业特点、实习实训的良好环境, 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 对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技能的氛围, 动员效果非常明显。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 工作室制教学的特点是能让学生在工作室的环境中体验企业文化, 通过公司化的运作流程, 体验整个产品从设计到生产过程的完整性后, 更多的、更直接的接触市场, 了解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以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加强他们的就业社会实践能力的信心。其次, 对于专业教师来说, 工作室的建立将打破传统教学安排的平均主义, 推行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互换机制, 引进企业专家进入工作室实践教学的同时, 也定向输送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顶岗锻炼, 并建立利益激励和约束机制, 有利于培养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个人特长发挥, 形成教学责任和市场营销的概念意识。第三, 对于企业来说, 工作室的人力和智力资源在企业的应用中达到人才储备, 又为企业提供了实训生产基地, 节约生产成本, 同时还能利用高校的特殊平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更好的创造效益。

(三) 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运用

我们拟建的专业工作室的设置, 是根据目前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设计, 结合广告、装饰设计行业的特色, 引入知名的广告设计公司、室内设计公司和文化传媒公司进入高职院校成立工作室。在组织一个专业团队领导, 骨干教师, 业务专家为核心, 以教学、科研、生产为目的师资创研团队, 同时也形成工作室的管理团队, 以各企业内部组织形式和人才需要进行相应岗位设置, 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 学生自主选择申请, 经考核同意进入工作室后, 即担任工作室内固定岗位, 成为工作室员工, 根据企业规范管理流程, 从事工作室岗位的各项相关工作。在各专业工作室中, 以大三学生作为主要的技术人员承接项目, 通过完成项目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工作室运行期间, 大一、大二学生可作为大三学生的“助手”, 完成一些辅助工作, 从由实习生过渡到正式员工的锻炼过程, 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工作室的不断运作过程, 从中挑选综合素质高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工作室中层领导, 作为指导教师的助手, 负责二级项目的管理工作。这个操作模式形成的工作室, 是为学生从大一至大三的良性循环, 使学生在工作室岗位工作过程中实现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蜕变过程。

二、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建设的思考

(一) 依托学校文化建设成果优势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在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期间, 秉承“思源追寻致远”的校训, 形成了“以文化人、文而化之、行而致远”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 确立了“文化为学生可持续职业发展奠基”的建设理念, 构建了高职学生基本素养、职业通用素养和特定专业素养的综合素养基本框架, 用以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学院打造了校园环境、课程教育、文化活动、实习实训和职场就业联动共育的校园文化建设五大载体, 让文化伴随学生入学到入职全过程, 为实现“五元”特色文化有效互动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建设目标搭建了文化建设的实践平台, 同时也为工作室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指导理论依据。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 已初具规模, 现有广告设计与制作、装潢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美术教育、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6个专业, 在校学生突破800人。这对于广安及周边地市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长期供不应求且留不住的企业而言, 是非常具有潜力和诱惑力的人才资源储备库。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艺术院校深入合作, 成立了广安茂林文化艺术中心, 相继建设了思源文创中心、校园文化产品设计工作室, 与中科院合作建设了3D打印创新实验室, 与本地广告装饰行业龙头企业签订了长期的战略协议,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深度实施校企合作, 多渠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也长期关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积极创业, 先后指导学生创办了广安汉唐风广告设计有限公司、广安非鱼环境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广安德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都多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实体企业, 在行内和市场反响较好, 同时也为各学院专业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习实训机会和就业岗位。

(二) 创新工作室管理模式

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 以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为主体, 以承接和完成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工作室还为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学习环境, 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进入的工作室, 运用学徒和团队培养模式, 理论课程与教学实践的交替贯通, 纵向与横向的互相渗透, 理论知识、专业能力的逐步形成, 将教学体系有机结合在一起, 实现高品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先期由艺术学院牵头, 艺术中心、教务处等部门协助与企业共同筹建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 以统筹所有专业工作室的运营管理办公室, 制定完善工作室制度体系, 针对每个工作室的建设、管理、绩效考核、奖惩等进行细化的方面, 而每个工作室培养目标, 教学管理制度, 绩效考核制度, 学生 (员工) 管理系统加以改进和修订, 基于工作室人员的培训模式实施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学生确认进入工作室后要签订工作协议, 遵守工作室的所有规章制度, 学生在工作室完成项目期间随着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可由各工作室自行制定相应的标准发放薪酬以作激励。各专业工作室以大三学生为主, 比例一般为6~9人,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申报, 企业双向选择, 以确定工作室团队的形成, 采用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在工作室的执行情况, 实行业务运营模式, 按照劳动管理岗位的具体划分安排工作室的成员的岗位。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可以提前进工作室观摩见习, 和大三的学生从操作人员就开始结对帮带, 形成工作室人才培养运作从大一至大三的良性循环。

(三) 推进工作室和师资团队建设的职业化

职业化的工作环境和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达到工作室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学院和企业为每个工作室都配备固定的工作场地和指导老师。企业方需要增加对工作室的硬件投资, 为工作室配备必要的设备, 如电脑, 扫描仪, 打印机, 投影机, 电话, 音响, 网络, 办公家具等工作设备, 确保工作室的信息资源, 财务数据和其他资源通畅无阻。学院积极引导所有的工作室加强合作, 共同承担项目, 以提高整体的实力。

工作室指导教师实行教学资格准入制度, 推行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交流机制, 聘请行业专家、能工巧匠、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作为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设或专业顾问, 引进企业专家进入工作室指导师生实践教学, 同时也定向选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顶岗锻炼, 让教师掌握一定的企业实际项目完成经验, 并具有项目指导能力。

(四) 注重工作室过程和结果的教学评价方式

在专业工作室里作为一个团队来完成相应的项目任务, 在对学生的考核中, 重点突出企业的考核标准来考核学生的任务过程和完成质量, 最终采用作品展示方式, 将学生完成的作品集中展示, 采取团队成员间进行工作态度上的互评, 不同的工作室之间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考核, 采用“学生自评, 互评团队, 老师评语, 市场反馈”的方针, 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自己表达作品的设计理念和分享设计的内涵, 感受和体验工作室制的团队合作精髓。

三、当前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中需要克服的问题

(一) 单方面追求项目利益, 与教学目标相偏离

建立在学院的工作室, 将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创造真正的商业项目的实践平台, 在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实现学院的教学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但现在的工作室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 运营和管理经验不够成熟, 需要我们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 要避免单方面的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 成为企业填补资金缺口的途径, 从而偏离教学目标。

(二) 校企合作深度不足, 难以引进资源

我院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目前的势头不错, 但同行业发展和技术要求的标准相对滞后了一些, 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积极性不高, 企业出于投资风险的考虑可能不愿意与高校深度合作, 或者不愿向学校派遣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工作室的指导教师。这使得工作室远远不能得到的财力支持, 以及缺乏项目的合作, 校企合作的实质性不强, 导致专业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受限。

在探索专业工作室为载体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中, 我们将实现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质合理化、目标化, 有效提高专业为产业服务的能力;同时实现教师队伍的专业与职业双向混合发展, 增加越来越多的业务和研究能力, 促进教师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提高教学团队整体实力。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积极推行的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 是新教育改革形势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在探索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为载体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中, 我们将实现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质合理化、目标化, 让工作室真正建立在专业学生、高职院校以及企业三方共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

关键词:人才培养,工作室,教学模式,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

[2] 周明星, 唐林伟.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缄默知识的习得与课程改革--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7.

[3]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题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4] 万剑, 李兴远.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校内部门预算编制审计案例论文下一篇:大学英语教学中师生沟通与互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