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学校安全教育论文

2022-05-04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特教学校安全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智力障碍学生在身体机能、智力等各个方面不同程度地落后于正常儿童,学校在管理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安全责任事故,为此,特教学校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安全观,以积极态度应对校园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

特教学校安全教育论文 篇1:

特教学校如何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智障学生由于智力上的缺陷,他们常常在认知、注意力、记忆力等各方面落后于正常学生,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对周围一些危险的物品和环境往往缺乏感知,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因此,作为一名智障孩子的班主任,不仅要承担起监护智障学生的责任,还要努力做好对他们的安全教育工作。

智障学生安全教育家校共育学校安全工作是一项头等大事,是重中之重。特别是面对一群残疾孩子、一群智力有问题的学生,我们更应把安全工作摆在首位。智障学生由于智力上的缺陷,他们常常在认知、注意力、记忆力等各方面落后于正常学生,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对周围一些危险的物品和环境往往缺乏感知,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因此,作为一名智障孩子的班主任,不仅要承担起监护智障学生的责任,还要努力做好对他们的安全教育工作。

一、课堂中渗透安全教育

利用班会或课上时间,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如在讲授交通安全一课时,依据智障孩子的身心特点,直接口头讲述,他们根本理解不了,可将交通事故的现场照片或某段视频让学生观看,告诉他们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便会酿成严重的交通事故;消防安全,让学生观看火灾现场的视频,了解哪些情况下会发生火灾,并教育学生不能带火机、火柴入校,发现火苗要及时扑救并告诉大人;食品卫生安全,告诉学生在买食品时,要注意观察有无检验合格标志,查询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如果超过期限,则不能再食用;在讲“楼道安全”时,联系“某一学校”下晚自习时,学生由于拥挤、推拉造成多人踩伤事件,通过让学生看电视、看图片知道如何注意楼道内的安全。除以上之外,还有用电安全、体育活动安全、疾病预防知识、防骗、防盗窃、防人身财物侵害等。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开好班会,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另一方面利用好教材内容,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时刻牢记突发事件中的自救、自护知识。

二、安全教育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

我班的学生大部分为寄宿生,因此我非常关心住校生的日常生活。告诉他们就餐时不要嬉笑打闹、不玩筷子,要有秩序的排好队,不要拥挤,以免把热汤、开水弄在同学身上,造成烫伤。特别是天气炎热的时候,更要注意打热水的安全,寒冷的冬天里,要保持地面清洁,防止地面结冰滑倒。让他们注意饮食卫生,要求他们做到饭前便后去洗手,瓜果蔬菜要干净才入口,不要喝自来水。教室宿舍常通风,保持空气流畅,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对于走读生,则要告诉他们一定等父母来接才能离校,决不跟陌生人走,也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给的东西。另外,还要时刻关注他们早操、午睡、入厕等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通过这些与日常生活有机的渗透,不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智障学生的安全意识,为智障学生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特校教师要树立安全意识

作为特校教师,我们完全可以创设一些良好的物质环境,比如在楼梯口转角处贴上安全警示的标语,提醒学生规规矩矩走路,不打闹;给常用的电器开关配上颜色鲜艳的花边,提醒学生开关就在此处,告诉学生不要随意玩弄电器;在打热水的地方贴上“小心水烫”几个大字,这样可以醒目的提醒学生要注意打热水时的安全等。我们还要帮助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要以民主平等的观念对待学生,体谅他们的过失行为,给他们安全感。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排队走路时要一个一个排好队,多关注生活小结的训练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这样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班主任与生活教师交接好,保证一天二十四小时有人在岗,全体老师行动起来,时刻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

四、有效地培养智障学生的安全意识

1.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自我保护意识的生成

向智障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能够做到饭前洗手,知道哪些东西该吃不该吃。我们要多进行些生活细节的训练,孩子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而不包办代替,通过多次反复的提醒和训练。长此以往,孩子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就知道了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就能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智障儿童体验安全防护技能

在训练和教学过程中,活动一直是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活动,可以让智障儿童亲身经历整个过程,增加切身体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例如,我们结合“119消防日”开展了“用火安全”主题活动,通过讨论“怎样的用火方法是错误的”“如果发现了火灾隐患或者火灾,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自己”,又如,我们开展了“饮食安全”的主题班会,要求学生不吃路边的小吃,不吃“三无食品”,使智障儿童懂得要吃清洁安全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等卫生习惯知识,让智障儿童初步感知饮食卫生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抓住偶发事件,进行安全方面的随机教育

及时抓住智障儿童生活活动中瞬间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安全教育,也不失为安全教育的好方法。如智障儿童对教室里的投影仪很好奇,自由活动时有一个学生就去玩弄投影仪的开关、电线。我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事件,结合常识活动,进行一些通电小实验,使学生了解电、电器的危险性,教育学生不要乱摸乱摁电源开关、插座、电线、电器等,让智障儿童知道哪些东西有危险,会伤害身体,使智障儿童懂得既要玩得开心,又要注意安全。再如,发现喝开水时有一个学生把杯子里的热开水拿去水龙头下加一点冷水,降温后再喝,我就及时地教育学生“喝生水会生病”,告诉他们喝生水的危害性。时时处处关注并提醒智障儿童的安全,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智障儿童的身心健康。

五、家校联合抓安全

对智障儿童的安全教育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校合力,家长应密切配合学校的工作。我校以十天为一大循环周,每周的周末与开学第一天都是有家长来接送的,班主任要与每一名家长见面交流,谈谈学生在校的表现、在家的表现,这样更有利于下一周工作的开展。另外,做到了家校共育,我们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并每学期定期(至少两次)来校给全校师生作有关法律、安全知识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使学生通过各种案例从中吸取教训,从中得到教育。同时还将有关法制安全教育的内容印成《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发给每位学生家长,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会,保证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信息畅通。

安全乃头等大事,我们要做到时时抓安全、处处讲安全,从自我做起,与学生一起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与家庭有机结合,做到家校共育,保证了智障孩子的安全,才能更好地让他们接受教育,为将来能在社会上立足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娟

特教学校安全教育论文 篇2:

浅谈特教学校如何开展校园安全教育

智力障碍学生在身体机能、智力等各个方面不同程度地落后于正常儿童,学校在管理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安全责任事故,为此,特教学校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安全观,以积极态度应对校园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

一、 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

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把安全教育工作纳人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培智学生的安全意识,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教育。例如:在每一周的班会课上定期地开展安全教育主题课,学校还要合理地设置有关于安全教育的课程,组织学校班级观看安全教育录像等形式来作宣传,时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二、 多形式做好校园安全宣传工作,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一是利用校园宣传栏宣传安全教育。二是在楼梯口张贴安全报警电话、安全图标,火警电话:119,报警电话110,急救电话:120等安全小常识。三是为学生准备一些画有安全与危险物品的小图片,如:火机、插座、化学药品、煤气瓶、食品、玩具、刀、公路上的各种交通工具等等。请学生自己来区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以此形式充分地来提高学生判断安全事物的能力。四是学生通过学习安全儿歌、绘本故事等直观形象的方式加强安全教育知识,将各种安全理念和知识渗透到学生日常活动中。

三、 定期进行校园安全演练,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技能

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演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从本质上重视校园安全问题,切实把伤害程度降到最低。进行消防演练,也能够让学生牢记自己所在区域的逃生路线,懂得一些最基本的自救方法。同时,通过演练培养学生的协同配合,相互合作的精神。

四、 班主任利用微信等工具,家校合力共抓安全

开展“家长安全大课堂”活动,为家长讲解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又教给家长教育学生的方法。通过家校联系册、微信群等形式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家校联手,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总之,“学校安全工作无小事”,校园安全事关千家万户,抓好学校安全工作,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我将继续探索安全教育的新途徑,以人为本,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打造平安校园。

作者:赵晶

特教学校安全教育论文 篇3:

特教学校学生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

摘要: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如火如荼,为更多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了良好的學习机会和环境。与此同时,由于特教学校学生在认知、沟通、理解等方面存在障碍或者限制,使得他们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都有别于健康儿童,他们往往面临更多的意外伤害和威胁,帮助和培养特教学校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能够有效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本文将针对于特教学校学生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相关的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给相关单位或个人带来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安全行为;习惯养成

引言: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是一群具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他们由于身体方面的各种不同原因而不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在普通学校学习生活,特殊学校的建设意在帮助特殊需要儿童最大可能的适应社会环境,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

一、 特教学校学生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特教学校都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教学机构,近些年来,这种教学模式在受到外界争议的同时,也为这群特殊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特教学校传统的教育观念过分注重了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力度不够,在培养学生养成安全行为习惯方面更是没有达到重视高度。一方面学生在面对社会复杂的环境时,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导致特教学校学生在校外发生一些不安全事故,而且也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特教学校学生遭遇交通事故、溺水、走失、性侵行为等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在特教学校内部,由于这些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各方面身体机能比较弱,所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尤其是体育课上发生意外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抓好特殊教育学校的安全行为习惯养成问题,遏制和杜绝特教学校学生校内外安全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是其他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和保障。

二、 特教学校应加强安全管理,为学生养成安全行为习惯提供有利条件

生活环境通常会给习惯的养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学校方面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对安全行为习惯养成的宣传,有利于推动学生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

1. 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安全管理责任制

学校安全工作的开展,应该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针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和教学活动,特教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规范安全管理方法,努力为学生创建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应该有专门的领导和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工作,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可以将安全工作制定成责任制,落实到具体人员头上,从而树立全体教职工安全工作者的意识,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学校要利用课间操等途径经常督促学生养成安全行为习惯,要求教师将安全制度的实施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老师要经常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安全制度,要注意规范学生日常的行为,提醒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随时注意安全,比如教育学生走路时要注意秩序,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等,老师要督促学生随时注意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2. 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注重安全措施防范。针对容易发生意外情况的教学内容要提前预见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学校的运动场地和各类运动器械要定期的仔细检查,尽量杜绝安全隐患。体育课要根据特教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制定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以便于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几率。

三、 从意识到行为,逐步培养学生养成安全行为习惯

特教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生存,能自立与社会,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对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益处。

1. 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校园安全行为习惯通常是校园安全意识理念的表现形式,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老师和学生都要从思想上重视安全,提高安全意识。老师可以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和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安全问题的发生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一定的关系,把教育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教育学生做人两者统一起来,比如在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同时倡导学生之间团结有爱,在玩的时候要懂得注意安全,相互谦让,不要打架。班主任老师有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可以强化班级管理,通过开展安全主题班会,创办安全教育板报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将增强安全意识的教育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2. 加强安全常识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行为习惯

学习安全常识知识,可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安全行为习惯。校园内外发生的一些意外事故中,很大部分是由于学生安全常识的缺乏而引起的。学校应该采用设立安全常识课程,组织观看安全教育视频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懂得为什么会发生危险,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怎么做,要注意些什么。比如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在马路上不能玩耍;教育学生不要攀爬玩耍,改变其有安全隐患的行为习惯等。安全常识教育应该定期进行,并且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增加相对应的安全教育,以便逐渐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

3. 建立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体系

人的行为不仅取决于自身心理的需求与动机,群体的文化因素也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所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养成环境,可以对学生起到导向作用,可以先由学校提出“要求全校师生养成安全行为习惯”的号召。教师首先要养成安全行为习惯,以便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榜样,先入学的同学要帮助新同学养成安全习惯。建立安全行为习惯养成体系,要以学校的安全制度作为保障,在学校的监督下,从教导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入手,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知识,再到规范学生的行为;通过环境的影响,和榜样的带动作用,来逐步达到全体学生都养成安全行为习惯的目标。并且教师还要监督学生的日常行为,发现问题,及时提醒,通过不断的强化和巩固使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学生中固化,从而转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四、 结语

特教学校学生虽然在身体或心理上具有不同程度的缺陷,但每个学生的安全问题同样牵连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每个学生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帮助他们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对于社会的和谐和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晓妮,兰继军.关于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的探讨[J].社会科学家,2011(06).

[2]莫郭郑.谈特教学校特殊儿童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02).

作者:严祖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成教学生档案管理论文下一篇:教师家访留守儿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