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学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2024-05-04

特教学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网络资源以其开放性、快捷性、全球性、互动性等优势, 在特教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活动中日趋明显。为此, 本人通过对河北省特教学校教师网络环境下的继续教育现状进行了一个整体的调研, 对我省特教学校教师网络环境下继续教育的内容、组织形式与管理进行研究, 初步构建和完善具有河北特色的特教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

2 认识到河北省特教学校教师网络环境下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十一五”以来, 随着我省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 我省117所特教学校都深入地开展了省、市、区 (县) 级培训和校本培训, 全体特教学校教师以高度的自觉性参加到教师继续教育中来。但是随着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 传统的培训形式自身的弱点就越来越明显, 如存在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培训实效和投入时间的矛盾以及共性的培训内容和个性的需求之间的矛盾等等。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 河北省特教学校教师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继续教育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的。

网络环境下的继续教育具有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交互式的教学形式、群体化的协作教学、教学内容的易修改性和创造性。使用网络对我省特教学校教师进行教育, 教师不必从我省各个学校集中到一个地方学习, 可以降低教师教育成本, 这非常符合我省目前特殊教育学校资金极其短缺的现状;社会的不断发展导致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 网络环境下的继续教育可以及时的、低成本的添加和更新教育内容;网络环境下的继续教育中大量的多媒体信息使得课程生动有趣, 可提高教师的学习效率;网络环境下的继续教育使教师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 选择学习内容, 既不影响工作, 又不耽误学习;网络环境下的继续教育可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在河北省特教学校教师中形成一种学习氛围, 促进特教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 探索了河北省特教学校教师网络环境下继续教育的多种形式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课题组各特教学校各单位创造性地构建了多种多样的培训形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利用局域网上的资源库

课题组各特教学校都在各自局域网上构建了资源库。包括远程开放教育咨询库、教学软件库、题库、教学管理库、教材制作技术库、图书资料库、远程教育研究库、公告信息库。

3.2 访问教育网站 (包括校园网站) 和教师的个人主页

课题组各特教学校都向教师提供了一些教育网站的网址, 供教师上网学习, 如中国特殊教育网、中国教师研修网、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等。同时, 课题组各特教学校还积极响应构建了各具特色的本地培训网站, 如邯郸、石家庄、唐山等教师教育网。专题网站具有办班报名、作业提交、教育博客、在线交流等功能。教师可以自行上网学习, 必要时也可以相对集中上网学习。

3.3 参加网上培训班

近两年来, 河北省各特教学校积极举办了各类网上培训班, 先后编制了《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Photoshop图片处理》、《flash课件制作》、《网页三剑客》等网络教学讲义, 收到很好的培训效果。课题组各特教学校定期将一个章节的教程放到网上, 参加培训的教师只要输入密码, 即可看到它, 下载后就可用于自学。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通过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咨询。

3.4 参与网上讨论

课题组各特教学校都借助于BBS论坛, 在网站上开辟了网上讨论区, 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相互交谈。另外课题组各特教学校教师还利用博客、QQ群、MSN、E-mail、网语等多种网络工具进行网上互动学习研讨。

3.5 参与教育博客

课题组各特教学校教师都在网上开发了博客功能, 教师们积极点击, 积累了各类教师日志, 网络教师同伴互助形成规模, 教师逐步养成了阅读、书写、反思的习惯。组织“河北省特教学校教师教育案例反思性分析”的叙事研究论文评比, 引导教师注重观察、感悟、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促进观念在实践中转变。

4 探究了河北省特教学校教师网络环境下继续教育的管理和评价

在“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的基础上, 我省各特教学校从实际出发, 采取“用网络、促发展”的策略, 总结了河北省特教学校教师网络环境下继续教育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实施目标管理。

4.1 一建:加强组织管理

我省各特教学校学校建立信息中心, 全面负责网站的管理、维护和开发。由专人负责各大板块资料的筛选、排序、资料的浏览、搜集、归类、上传及清理工作。

4.2 二管:资源及时更新的管理

对各大板块每月充实、更新一次;公告栏定期或不定期地予以更新管理, 保证教师经常读到最新、最佳的教育教学作品。

4.3 三用:

引导教师全员参与, 定时考核

4.4 四评

加强对教师检测、反馈与评价, 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总之, 河北省特教学校教师网络环境下的继续教育是一种好形式。只要加强管理, 严密组织, 就能不断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效率。今后, 我们要在原有的课题研究的基础上, 加大河北省特教学校教师网络环境下继续教育的力度, 不断地深化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从而锻造出一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富有鲜活生命力的河北省特教学校教师队伍。

摘要:传统的继续教育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 对我省特教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但也存在着一些耗时费力、工学矛盾突出等不足之处。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网络资源以其开放性、快捷性、全球性、互动性等优势, 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活动中日趋明显。为此, 课题组对我省特教学校教师网络环境下继续教育工作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特教学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现行的人教版培智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提及的故事在智障生的生活中从未遇到,如战争题材的文章《王二小》、名人故事《雷锋》、寓言故事《乌鸦喝水》……智障学生根本就不能单单从字里行间来把握住故事发生的背景与过程,语文新课标中提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就非常难以实现,这就对特教老师提出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让这些特殊学生“身临其境”感知课文,进而对他们进行知识与情感的教育,而信息技术就能做到这点。要实现这一点,对特教语文老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就提出了要求,要学会通过网络搜集素材,还要学会对视频、音频素材进行剪辑,这比其他教师对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从教学实践出发谈一谈如何提高特教语文老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艺。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培训;资源

新课标要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设情境,从而在和谐的环境与氛围中构建高效的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懂得如何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制作课件、运用网络,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易学、想学。特教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搜集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素材来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课件“身临其境”地感知课文,有效地实现三维目标。

怎样使特教语文老师对信息技术技能学得会、用得上,构建高效课堂。通过几年来担任电教主任的探索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点带面,促进教师信息技术技能整体成长

有些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只停留在字的表面,她们认为,只要使用了多媒体或是使用了课件,就等同于运用了信息技术。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只是单一的文字或是仅有的几张图片,沒有其他素材,把该板书的内容也呈现在屏幕上,这样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思考的时间,抑制了他们的思考欲望,跟传统的教学方式无异。针对上述情况,为了更好地帮助一些信息技术薄弱的老师,我们在校领导的支持下,组织一些信息技术能力强的老师在一起成立了一个电教工作小组,采取一帮N的模式,让更多的老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得以提高。

二、加强培训,提高各年龄层次教师信息技术技能

信息技术手段已经渗入到各个学科,简单的网络查找资源及制作PPT课件是每个教师必备的能力。虽然每年都有国家级和省级组织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但参与培训的人毕竟很少。学校可以利用在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为主体的队伍引导教师培训,根据学校教师年龄特点分层次、分内容地进行培训。对于中老年教师,培训他们进行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对于青年教师,培训他们使用PowerPoint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在青年教师中成立了PowerPoint课件制作小组,大家共同研究课件的制作,共同提高。

三、以赛促长,调动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在优质课比赛中,我们对学校教师上优质课提出具体要求,也将课件制作效果纳入优质课的评比指标中,直接影响比赛名次,促使更多的老师去课外挖掘资源,对搜集的图片、文字、声音、图像进行整理编辑,让自己的课件有声有色,最后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嘉奖,引领其他老师向他们学习。除了优质课比赛,每年还可举行各种、各类比赛,如学校每年举办“才华杯”教师信息技术基本功比赛,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电教站组织的各级各类评比活动,如每年的江西省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电脑制作活动,撰写电教案例、论文,教学设计,录制微课、信息技术整合课例等,不断学习与积累,提升教师教学技艺。通过这些活动可有效促进教师去钻研信息技术教学技艺,使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能力大大提高。

四、资源共享,利用信息技术平台铺就教师成长之路

教师每天除了上课外,还要改作业,处理家庭琐事,必然没有那么多时间天天制作课件,而通过借鉴网络资源及进行资源共享,既节约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又吸收了别人的成果,特别是网络中优秀的课件及教学设计,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目前资源共享和交流的主要渠道有很多:(1)QQ群:现在,国家为教师举办了各种培训活动,很多培训建立了培训班学员的QQ群,通过这一技术平台可以帮助教学解决在日常教学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困难。(2)学校资源库:建立学校资源库,把教师平时上课的课件及教学设计收录在资源库中,参赛的录像课、微课进行统整,让每位教师利用现行的优质资源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网上课件、教学实录:在互联网的教育资源中,有许多高质量的课件和教学实录,年轻教师学教学经验,年长教师学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特别是名师课堂,他们的教学实录是非常值得去借鉴学习的。

总之,提高特教语文老师信息技术教学技艺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先从改变教师的观念入手,树立榜样,引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让每位教师真切地体会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调动教师主动钻研信息技术教学技艺的热情,久而久之,特教语文课堂会越来越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刘婉丽.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

编辑 温雪莲

特教学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构建;安全教育;体系;加强;安全工作

学校安全教育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学校安全事件的不时发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学校安全教育的滞后和缺失。其主要原因:一是仅单纯依靠学校力量进行学校安全教育,学校安全教育力量薄弱,没有形成系统健全的安全教育力量体系;二是校园安全建设缺乏充分的制度支持,我国现有校园安全法规从规范的主体和内容而言,比较泛化,缺乏可操作性,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其他法规和强有力的措施;三是教师开展安全教育,仅凭苍白无力的说教,无系统安全教育课程指导,显得无所适从,教育效果不明显。因此,要夯实学校的安全教育的基础,我们需针对以上原因,有的放矢,不仅要相应建立、健全、完善学校安全教育体系和校园安全法律体系,而且要在全国各学校开设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的同时,发动各方力量,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发力的安全维护力量体系,共同协调和维护校园安全。

一、形成共同参与的教育资源体系

在每起校园惨案的背后,都折射出社会各方面的影子,这也显示出校园安全问题不能仅靠一个社会部门来解决,而需要整个社会来协调和维护。因此,要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就不仅仅靠学校力量,同时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校园安全的保护之中。

在学校的安全教育上,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可以形成多方合力,构筑教育网络,形成学校主导、家长配合、全社会参与的中学安全教育局面,确保社会和谐。同时,极大地拓展教育资源,既丰富安全教育的渠道和内容,又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特定的真实的社会情景中,切实增强学校安全教育的震撼性和实效性,而非苍白的说教。

(一)把学生的安全教育延伸到社区

社区(村居)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宣传防溺水、防火、防灾、交通等各类安全知识,帮助社区(村居)民众树立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进一步增强辖区内学生对自己在校园中所学安全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并不断强化。

(二)把学校的安全教育延伸到家庭

在每学期期初、期中和期末阶段,寒暑假前以及节假日,学校要通过安全提醒、家长会和给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将相关安全教育和有关安全情况向家长进行通报。就不同阶段要求学生注意什么样的安全问题,向家长们提出预警。就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安全工作,向家长提出具体的建议与要求。通过这样,达到家校沟通渠道的畅通,助力建立家校共育体系,敦促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对自己的孩子开展校外和家庭的安全教育。使学校、老师和家长之间建立一种共同的责任,使安全教育更加有的放矢,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把学校的安全教育延伸到社会

邀请公检法部门、消防单位以及食品卫生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到校,为师生们举行法制教育、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教育和食品卫生等安全知识讲座和图片展示。这些讲座和展示联系社会实际,教育性强,震撼力大。其中来自社会生活前沿的相关案例,更能促使师生们深入反思,进而有效增强师生们的法制、交通、消防和食品等安全意识。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法规体系

如果要达到校园安全教育长效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目的,就必须通过相关的立法程序建立和完善校园安全法律体系。

(一)出台校园相关安全法规

国家应当尽快出台校园安全法等相关法规,在明确学校建设安全环境的目标和管理机制,厘清政府、学校管理者和社会其他各团体三者在维护校园安全中的安全教育责任、法律义务的前提下,相应建立安全事故赔偿和补偿机制,以便学校一旦发生安全问题,相应的责任承担和事后补救措施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落实。

(二)制定校园安全管理规范

在国家校园安全相关法规的基础上,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依法依规相应制定切合自己的具体可行的安全教育等校园安全管理规范。

(三)在法律上强化教育效力

一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的“学校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很多国家都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了学校应当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将安全内化于学生“心”,外化于学生“行”。国家应当将对青少年安全教育列为学校的必修课程,安排财政专款建立学校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演习机制,帮助学生提高应对侵害的能力,并通过法律强化这一做法,从而切实地培养起学生日常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二是要在法律上规范媒体报道和宣传有关校园安全事件的“尺度”。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正视媒体报道在安全事件中的负面影响。对于此类事件的细节和受害者的悲惨情况,如果媒体进行过多的描述和渲染,就会诱发社会中的潜在犯罪,从而模仿其犯罪的模式,实施类似的暴力行为。因此,必须要在法律上为媒体戴上“紧箍咒”,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对媒体报道的相关事件的范围、内容进行规范,限制媒体报道校园安全事件的范围和内容。加强对相关报道的审查,要求媒体在报道相关事件时,必须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事件本身,而不能一味地迎合猎奇心理,对于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报道,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

只有从立法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校园安全法律体系,在开展校园安全教育时,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行,责任分明。

三、开设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一)编写系统的安全教育教材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徐美贞副研究员在一次调查中表明,受访的教师中有59.1%表示,学校对学生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的时间,每学期累计并不超过10课时。受访的教师都认为,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的时间之所以少,是因为学校缺乏相应的安全教育课程,教师开展安全教育无本可依,无从下手。从这个角度来看,开设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是势在必行的。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尽快组织力量编写一套系统可行的中学安全教育教材,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使教师在开展安全教育时有本可依、有的放矢,使学校安全教育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中学安全教育教材的内容首先是要注重学生安全意识的养成。引导中学生了解在自身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安全因素,认识这些不安全因素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其次是要注重学生安全知识的学习。多形式让中学生了解交通、溺水、校园欺凌、毒品、食品卫生、消防、网络、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雷击、坍塌和地震等)等各种安全问题,分析这些安全问题的原因,并施以具体应对方法。其三是要注重安全技能的培训。安全教育课程要理论结合实际,在安全意识养成和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实践。定期进行地震、消防等避震防灾安全演练,促使中学生实实在在掌握在遇到安全问题时的避险本领和措施,学会自救和救人。最后是要注重安全心理学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心理素质,促使中學生加深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在面对突发安全问题时不慌乱,能够充分利用客观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去积极应对险情。

(二)构建独特的安全教育模式

各地各校要在国家相关法规的框架下,在统一的安全教育教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校的实用性强的校本安全教育内容,进行每学期不少于12课时的安全教育课程。中学应该构建开放式安全教育模式,“走出去”,大胆鼓励学生在教师组织带领下,走进水库、湖泊、道路等安全隐患地,进行实地学习安全知识;“请进来”,学校与驻地公安派出所开展共建工作,以警察驻校、校园周边巡查和放学路段驻守等方式维护学校安全。同时,定期邀请当地公检法部门宣教人员、消防官兵、医生、卫生防疫等专业人员进校园举行安全知识讲座、座谈、安全演练等活动。通过系统可行的防范方法、触目惊心的图片展示、详实而活生生的安全事件案例、切实有效的安全演练,促进中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正确有效地掌握相关安全防范技能。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屏幕、横幅、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课、板报等宣传途径,举行知识竞赛、辩论赛、故事会、手抄报比赛等多种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从中受感染、受教育,把学到的安全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为长久的安全防范技能。

(三)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

从一个教师的成长历程看,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从教以后,绝大多数教师都缺乏必要的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多数教师获取的安全知识主要来源于生活经验,其次是电视、报刊、网络等。因此,随着校园安全形势不断严峻,加强师范生、教师的安全教育培训迫在眉睫。师范院校要未雨绸缪,根据当前严峻的校园安全形势,在师范生即将毕业的学期设立安全教育必修课程,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能只着眼于教师的业务和班级管理能力培训,更应该在每学期对教师开展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培训,组织师范生或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其安全意识,形成科学的安全观。引导师范生从教后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特点、学生特点,预判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地点和激发因素,从而针对课堂安全(实验课程及室外课程)、活动安全等作出积极的有效的防范措施。同时培训师范生或教师正确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关键时刻能够自救和救人。

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它需要一个长期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任务,必须通过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必须警钟长鸣,坚持安全教育和宣传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校园安全让多国百姓揪心血腥惨案频现多国校园[EB/OL].环球网.

[2]孙晔.国外校园安全措施及启示[J].山東警察学院学报,2010,5.

特教学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泾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金秋十月,在芳气馥郁的桂花香中,我有幸来到有“六朝古都”美誉的宁城---南京,参与特教方面的培训。刚一踏上古城,沁人心脾的浅浅淡淡的桂花香就扑鼻而来。在大街小巷都被这桂花香渗透包围着的芳香中,聆听专家名师的精彩讲授,也参观了几所不同的特教学校。每所学校风格迥异,但是不管空间是大是小,除了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这一共同点之外,其中几个小的细节深深地触动了我,从一个侧面为古城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做事的极致认真而折服:

细节一:楼梯拐角处的温情

秦淮区东街光华小学在楼梯下的小空间里铺设有草坪式的地毡,踩上去软软的,很舒服,上面放着一些四四方方的小布墩;墙上嵌着几何形状的小木格子,上面放着不同类型的一些书,这是供陪随班就读学生的家长休息的地方。在旁边是供师生饮水的处所,是三十多度或四十多度的温开水,这样,可以保证避免即使小孩小,在打水时不小心洒了也不会被烫着。小小的棉布墩,而不是冷冷硬硬的没有温度小凳子,少了生涩、距离;多了份温暖、关心。而秦淮区特殊教育学校,则在楼梯往上的拐角处的空间,把它布置成了银行大厅柜台、邮政储蓄办理业务的模式及他们学校所在的地铁站位置......真正的把教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细节二:一笑一挪间的感动

在南京聋人学校,参观完校园环境后,带领参观的老师带大家前往大厅听报告。出了楼梯,一保洁员正在擦栏杆,拐角处的小推车上有一个大的清洁水桶及其他的清洁工具,带队老师停下匆匆前行的脚步,把装清洁工具的小推车往旁边挪了挪,便于其他老师通行;秦淮区东街光华小学的洗手间,保洁员正在打扫卫生,忙碌的校长满面笑容的和她打招呼:“今天人多,辛苦了”......一挪一笑间,那份渗透在骨子里的教养瞬间光彩绽放......细节三:传统文化的点滴渗透

看到南京聋人学校教室外面墙上的“八礼四仪”,我惭愧自己的孤陋寡闻。了解后,才得知这是江苏省于2014年在全省在全国首家推行对学生进行的中华传统文明礼仪的教育。这些,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见了我们这些陌生的老师,那些学生大大方方的很有礼貌地主动问好;学校洁净无尘,没有一点的纸屑......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潜移默化熏陶的结果。

特教学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体育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相融合是现代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对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提升起到重要作用。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必须根据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本论文主要从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联系、我国生命安全教育的存在问题、我国生命安全教育的发展对策进行阐述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现状与解决策略。希望为研究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现在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体育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融合是采取常用的方法。但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必须科学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现在高职院校重视学生技能的提升,根据企业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为现代企业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造成现代校园生命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提高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意识,形成自我保护能力是必要的。

1 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联系

体育教学实践能力突出,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生命安全教育涉及内容较广,应急避险能力与体育教育在形成的过程中基本一致,比如汶川地震的突发事件,生命安全教育开展好的学校,学生自救能力就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生命安全意识培养,让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相融合,对提高学生生命安全意识,增强体育课堂教学效果都起到重要作用。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存在一定联系,体育教学中的对生命安全教育的渗透,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2 我国生命安全教育的存在问题

生命安全教育是高校的必要教育,但我国高校生命安全教育与国外高校生命安全教育存在一定差距,没有形成系统的生命安全教育的系统,国外生命安全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我国现在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突出表现为理论化、教条化、零散化和形式化等特點,这种非常态的、非系统的践行方式与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认识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高校提高生命安全教育的主体性,让体育教学与生命教育科学有效的融合,提高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水平,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校园内生命安全事故发生。

3 基于体育教学的生命安全教育解决措施

3.1 改革学校体育理念,拓宽体育教育空间

体育教学与生命教育相融合需要一个过程,教师是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融合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改变学校体育教学理念,把生命安全教育纳入体育教学中,拓宽体育教育空间,通过体育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生命安全教育能力。生命安全教育是现代高职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国家有关部门意识到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加强高校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开展,尤其是体育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融合的开展,对提高高职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知识水平能力,建设校园内生命安全事故发生起到重要作用,高职体育教学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改革学校体育理念,拓宽体育教育空间,体育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融合,提高学生生命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生命安全问题发生。

3.2 完善体育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标准

体育教学与生命教育相融合,完善体育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是重要因素。消除生命安全教育的软肋,建设这项工作的最佳平台,需要进一步确认生命安全教育尤其是应急避险能力教育的目标,完善当前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并在内容标准的制定上有一定的倾向,而不是让其处于边缘的角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体育课程内容需要与生命安全教育相融合,突出生命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体育教师需要根据学校体育的活动性和开放性特点,可以将生命安全教育特别是应急避险能力的训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范畴,使之科学化和系统化。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相融合,符合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目标,对体育教学改革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有效的提高学生生命安全知识,增加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校园内安全事故发生。

3.3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探索有效教学模式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与生命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目标,发挥体育教学的小樱。将应急避险能力训练纳入体育课程之后,需要进一步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自然情境,能够在日常教学和体育活动中合理地设计、整合、演绎生命安全教育及避险技能训练的相关内容。

课题: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课题名称:疫情影响下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提升对策;课题编号:ZJB1421049。

(作者单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特教学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构建;安全教育;体系;加强;安全工作

学校安全教育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学校安全事件的不时发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学校安全教育的滞后和缺失。其主要原因:一是仅单纯依靠学校力量进行学校安全教育,学校安全教育力量薄弱,没有形成系统健全的安全教育力量体系;二是校园安全建设缺乏充分的制度支持,我国现有校园安全法规从规范的主体和内容而言,比较泛化,缺乏可操作性,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其他法规和强有力的措施;三是教师开展安全教育,仅凭苍白无力的说教,无系统安全教育课程指导,显得无所适从,教育效果不明显。因此,要夯实学校的安全教育的基础,我们需针对以上原因,有的放矢,不仅要相应建立、健全、完善学校安全教育体系和校园安全法律体系,而且要在全国各学校开设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的同时,发动各方力量,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发力的安全维护力量体系,共同协调和维护校园安全。

一、形成共同参与的教育资源体系

在每起校园惨案的背后,都折射出社会各方面的影子,这也显示出校园安全问题不能仅靠一个社会部门来解决,而需要整个社会来协调和维护。因此,要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就不仅仅靠学校力量,同时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校园安全的保护之中。

在学校的安全教育上,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可以形成多方合力,构筑教育网络,形成学校主导、家长配合、全社会参与的中学安全教育局面,确保社会和谐。同时,极大地拓展教育资源,既丰富安全教育的渠道和内容,又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特定的真实的社会情景中,切实增强学校安全教育的震撼性和实效性,而非苍白的说教。

(一)把学生的安全教育延伸到社区

社区(村居)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宣传防溺水、防火、防灾、交通等各类安全知识,帮助社区(村居)民众树立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进一步增强辖区内学生对自己在校园中所学安全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并不断强化。

(二)把学校的安全教育延伸到家庭

在每学期期初、期中和期末阶段,寒暑假前以及节假日,学校要通过安全提醒、家长会和给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将相关安全教育和有关安全情况向家长进行通报。就不同阶段要求学生注意什么样的安全问题,向家长们提出预警。就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安全工作,向家长提出具体的建议与要求。通过这样,达到家校沟通渠道的畅通,助力建立家校共育体系,敦促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对自己的孩子开展校外和家庭的安全教育。使学校、老师和家长之间建立一种共同的责任,使安全教育更加有的放矢,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把学校的安全教育延伸到社会

邀请公检法部门、消防单位以及食品卫生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到校,为师生们举行法制教育、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教育和食品卫生等安全知识讲座和图片展示。这些讲座和展示联系社会实际,教育性强,震撼力大。其中来自社会生活前沿的相关案例,更能促使师生们深入反思,进而有效增强师生们的法制、交通、消防和食品等安全意识。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法规体系

如果要达到校园安全教育长效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目的,就必须通过相关的立法程序建立和完善校园安全法律体系。

(一)出台校园相关安全法规

国家应当尽快出台校园安全法等相关法规,在明确学校建设安全环境的目标和管理机制,厘清政府、学校管理者和社会其他各团体三者在维护校园安全中的安全教育责任、法律义务的前提下,相应建立安全事故赔偿和补偿机制,以便学校一旦发生安全问题,相应的责任承担和事后补救措施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落实。

(二)制定校园安全管理规范

在国家校园安全相关法规的基础上,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依法依规相应制定切合自己的具体可行的安全教育等校园安全管理规范。

(三)在法律上强化教育效力

一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的“学校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很多国家都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了学校应当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将安全内化于学生“心”,外化于学生“行”。国家应当将对青少年安全教育列为学校的必修课程,安排财政专款建立学校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演习机制,帮助学生提高应对侵害的能力,并通过法律强化这一做法,从而切实地培养起学生日常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二是要在法律上规范媒体报道和宣传有关校园安全事件的“尺度”。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正视媒体报道在安全事件中的负面影响。对于此类事件的细节和受害者的悲惨情况,如果媒体进行过多的描述和渲染,就会诱发社会中的潜在犯罪,从而模仿其犯罪的模式,实施类似的暴力行为。因此,必须要在法律上为媒体戴上“紧箍咒”,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对媒体报道的相关事件的范围、内容进行规范,限制媒体报道校园安全事件的范围和内容。加强对相关报道的审查,要求媒体在报道相关事件时,必须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事件本身,而不能一味地迎合猎奇心理,对于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报道,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

只有从立法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校园安全法律体系,在开展校园安全教育时,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行,责任分明。

三、开设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一)编写系统的安全教育教材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徐美贞副研究员在一次调查中表明,受访的教师中有59.1%表示,学校对学生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的时间,每学期累计并不超过10课时。受访的教师都认为,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的时间之所以少,是因为学校缺乏相应的安全教育课程,教师开展安全教育无本可依,无从下手。从这个角度来看,开设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是势在必行的。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尽快组织力量编写一套系统可行的中学安全教育教材,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使教师在开展安全教育时有本可依、有的放矢,使学校安全教育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中学安全教育教材的内容首先是要注重学生安全意识的养成。引导中学生了解在自身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安全因素,认识这些不安全因素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其次是要注重学生安全知识的学习。多形式让中学生了解交通、溺水、校园欺凌、毒品、食品卫生、消防、网络、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雷击、坍塌和地震等)等各种安全问题,分析这些安全问题的原因,并施以具体应对方法。其三是要注重安全技能的培训。安全教育课程要理论结合实际,在安全意识养成和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实践。定期进行地震、消防等避震防灾安全演练,促使中学生实实在在掌握在遇到安全问题时的避险本领和措施,学会自救和救人。最后是要注重安全心理学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心理素质,促使中學生加深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在面对突发安全问题时不慌乱,能够充分利用客观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去积极应对险情。

(二)构建独特的安全教育模式

各地各校要在国家相关法规的框架下,在统一的安全教育教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校的实用性强的校本安全教育内容,进行每学期不少于12课时的安全教育课程。中学应该构建开放式安全教育模式,“走出去”,大胆鼓励学生在教师组织带领下,走进水库、湖泊、道路等安全隐患地,进行实地学习安全知识;“请进来”,学校与驻地公安派出所开展共建工作,以警察驻校、校园周边巡查和放学路段驻守等方式维护学校安全。同时,定期邀请当地公检法部门宣教人员、消防官兵、医生、卫生防疫等专业人员进校园举行安全知识讲座、座谈、安全演练等活动。通过系统可行的防范方法、触目惊心的图片展示、详实而活生生的安全事件案例、切实有效的安全演练,促进中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正确有效地掌握相关安全防范技能。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屏幕、横幅、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课、板报等宣传途径,举行知识竞赛、辩论赛、故事会、手抄报比赛等多种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从中受感染、受教育,把学到的安全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为长久的安全防范技能。

(三)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

从一个教师的成长历程看,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从教以后,绝大多数教师都缺乏必要的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多数教师获取的安全知识主要来源于生活经验,其次是电视、报刊、网络等。因此,随着校园安全形势不断严峻,加强师范生、教师的安全教育培训迫在眉睫。师范院校要未雨绸缪,根据当前严峻的校园安全形势,在师范生即将毕业的学期设立安全教育必修课程,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能只着眼于教师的业务和班级管理能力培训,更应该在每学期对教师开展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培训,组织师范生或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其安全意识,形成科学的安全观。引导师范生从教后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特点、学生特点,预判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地点和激发因素,从而针对课堂安全(实验课程及室外课程)、活动安全等作出积极的有效的防范措施。同时培训师范生或教师正确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关键时刻能够自救和救人。

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它需要一个长期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任务,必须通过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必须警钟长鸣,坚持安全教育和宣传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校园安全让多国百姓揪心血腥惨案频现多国校园[EB/OL].环球网.

[2]孙晔.国外校园安全措施及启示[J].山東警察学院学报,2010,5.

上一篇:企业内部税务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资本市场思路对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