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在数学世界里慢慢成长

2023-02-05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在教育世界时,儿童犹如花儿一样,他们需要阳光雨露,需要精心呵护,更需要“自然”的生长规律 ,任何“拔苗助长”的行为都会破坏他们成长的轨迹而得不偿失。数学的教学更是如此,我们教师只有敞开胸怀,包容儿童的“散漫自由”,蹲下身来,寻找儿童的 生长起点,放开眼去,带领儿童渐渐走向数学的深刻,才能帮助儿童获得真正的、适于自身发展的数学。

1敞开胸怀,包容儿童自由散漫

“任何生物都有阶段性的特征。”即在不同阶段表现不同的生理与心理特征。人更是如此,在儿童期、青少年期、成人期里,他们的生理与心理都有着显著的区别。所以作为处于成人期的我们,不要以成人眼光对待儿童,而要敞开胸怀,以包容的心态善待儿童的自由散漫,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呵护他们的缓慢成长。

1.1 包 容需要等待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还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阶段,他们的思维特征与数学学科的抽象、缜密的特点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而他们难以理解、接受数学的理性,也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此时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应本着尊重儿童自然生长的心态,摒弃浮躁的心理与功利的诱惑,用心“等一等”、耐心“放一放”,给儿童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儿童多一些自己探讨的经历和体会。

1.2 包 容需要纳错

在哲学世界里,错误是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人们趋向真理的必然过程”。在教学中,错误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只要我们教师面对错误,本着尊重、理解、宽容的心态,带领学生去寻找错误的根源,分析出现的原因,帮助儿童澄清困惑,就一定会让儿童安全地、体面地、有尊严地跨越天堑。

2蹲下身来,寻找儿童生长起点

儿童有儿童的认知规律。任何知识的传授只有建立在儿童的认知规律上,才能产生效益,为此,我们教师就必须 蹲下身来,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寻找寻找儿童数学学习的生长起点,从而让儿童轻松地接触数学、学习数学、悦纳数学。

2.1 要考虑到儿童的知识储备

在我们进行教学前,我们要了解到儿童的知识结构,然后基于儿童的认知水平,丈量儿童“现有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再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帮助儿童抵达数学的世界。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为了了解儿童关于异分母相减法的结构水平,笔者在教学前,作了一次测试,从结果上来看, 学生对异分母加减法的掌握还存在着一个“漏洞”———只有在分数单位要相同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加减。于是笔者在教学时,分三步展开:首先,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口算4米+2厘米等于多少 ? 让学生明白“4米”与“2厘米”不能直接相加。其次,帮助学生明确单位:即在加减法的过程中,计算单位一定要相同,这样才能进行加减。再次,以此类推:异分母加减法时,一定要让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才能进行加减计算。这样,循着学生的认知漏洞, 有步骤地将学生带领到异分母加减法的核心地带———计算单位,从而帮助学生消解学习过程的混沌。

2.2 要利用儿童的活动经验

尽管儿童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 但是我们教材中的数学却能从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和捕捉,就一定能为儿童的数学学习提供表象支撑。例如《认识负数》的教学。在学习负数之前,很多学生都已经有了相关“负数”的生活原型,如用“+”来表示买进物品,用“-”表示卖出物品等等。为此,笔者在教学时,就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1)首先寻找原型:商店卖出商品26箱,同时又进货12箱,如果你是仓库收纳员,你会如何记录?从而帮助学生产生“+”与“-”的原始动机。(2)其次概念对接。即将生活中的现实需求与书本中的符号进行有效链接, 从而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获得负数的认知与理解。

3放开眼去,带领儿童走向深刻

数学是有深度的,儿童是要发展的。我们数学绝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也不能停留在课堂中,而要带领儿童不断地向数学的更深处进发。

3.1 带领儿童完善数学的体系

数学有着一整套完整的体系, 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 故而在数学编排时, 就不得不将数学拆分成若干个小“片段”,分别置于若干年级段,以便让学生更好的吸纳。然而也正是这种划分,让原本体系完美的数学变得“支离破碎”,也让学生难以窥数学的全貌。为了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数学,我们有必要带领儿童去完善数学的体系。例如《面积单位》的教学。“面积”是属于平面几何的一个分支,在平面几何世界里,有长度单位,有面积单位,有面积计算公式,有公式的推导等等,在这些各不相同的知识背后,却隐藏着内在的联系,如果我们把这一类知识进行关联思考和整体设计,就可帮助学生整体的建构知识体系,进而实现“走一步,看两步,想到第三步”的效果。

3.2 帮助学生发展数学的思维

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为此,我们在教学时,还要从思维发展的层面去建构数学的课堂。例如《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当我们带领学生获得“三角形内角和”的认知后,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去探讨四边形的内角和、五边形的内角和、六边形的内角和……并尝试性地与学生一道去总结归纳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法则, 我想这样一定能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发展。

总之,当我们敞开胸怀,包容儿童,蹲下身来,发现儿童,放开眼去,引领儿童,就一定能帮助儿童获得真正的、适于自身发展的数学。

摘要:儿童有儿童的发展规律,我们教师只有敞开胸怀,包容儿童的“散漫自由”,蹲下身来,寻找儿童的生长起点,放开眼去,带领儿童渐渐走向数学的深刻,才能帮助儿童获得真正的、适于自身发展的数学。

关键词:儿童,数学,生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五倍子与明矾的消痔作用下一篇:浅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