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乌塔读后感范文

2022-06-25

第一篇:说了乌塔读后感范文

乌塔读后感

《乌塔》后感

在学校,我们学了一篇课文:乌塔。课文讲述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游历欧洲,她从11岁时,就翻阅了很多有关书籍,并且在星期

六、星期天,去打工赚钱。课文还主要写出了她的独立性很强。

我觉得,乌塔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女孩。在他/她们外国,教育方法和我们完全不同。在外国,父母从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老师也在学校给他们减压力,让他/她们阅读一些异国的书。而在我们中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及长辈的呵护中长大的,在中国,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父母腻爱孩子的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到这里,我却不忍心去批评他们了, 因为他们是真的太爱自己的孩子了!爱自己的孩子有错吗?没错,可方法错了!因为孩子终归要长大的,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怀抱,可你让一个没有学会独立生活的„孩子‟怎么去自己生活!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彻底懂得了:“一个人从小就要学会面对困难,自己遇到的问题,自己解决。”要在生活中不断的锻炼自己,去磨练自己的意志,遇到困难,能自己完成的就自己完成,尽量不去寻求父母的帮助。

我要从现在做起 从一件小事做起,向乌塔学习!

第二篇:乌塔读后感

读《乌塔》想到的

最近,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课文讲了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

人游欧洲的故事。让我了解了这个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十分强,让我不得不敬佩

她,所以在学这一课时我学的十分认真。

在中国她这样大的孩子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父母们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

怕飞了,什么事情都是父母包办,从而让中国的孩子养成了一个坏的思想——依赖别人。就

说我的妹妹吧!有一次我到大伯家,看到大伯家里娇生惯养的妹妹。由于在中国大多数家庭

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把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做好了。所以妹妹也觉得检查作业,收拾书包都应

该是父母的事。每当我和她一起写作业时,她总是把作业和文具乱七八糟地摆在桌上;没有

铅笔就等着父母回来削;没有墨水了就叫我帮她吸……由此,我想到“花盆里长不出苍松,

鸟笼里飞不出雄鹰”这句话。

哎!在校园里总有堆积如山的作业,一张薄薄的试卷栓住了我们的脚。我们很少外出旅

游,周末本来应该让我们好好放松放松,结果成了“补习班”的周末。现在的教育制度就是把

学到的东西反映到试卷上,也就是“应试教育”。比如高考就是一考定终生。而外国的家长给

予孩子的是信任,关怀,鼓励。外国家长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成功。中国的家长却把孩子看

成温室的花朵,结果孩子事事依赖父母……

我想对父母说:“我有翅膀,请不要人为折断它。我会站立,会远行,让我们经受风雨

的磨练吧!

重庆歇台子小学四年级三班 龙沿利

指导老师向艳

那天,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受益匪浅,《乌塔》这篇课文主要写乌塔是“我”

在罗马认识的,她独自一人去游欧洲,自已挣了一半的钱,爸爸又出了另一半。她这种独立

自主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去领悟。

当我读到“说话间,她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

水装进背包。她告诉我“„„你要到超级市场去买。”的时候,我就看见了一位热情、活泼,

生活经验很丰富的小女孩。要是换作我,决不会与她一样,与别人交往,生怕别人会“吃了

我”这种感觉。

我继续往下读:“哟,这么长的路程,我有点惊讶„„不到400马克。”我又看见一位勇

敢、有恒心,有毅力的小女孩,我决对还没有去欧洲就会紧张的要命,何况我们中国小孩从

来都是娇生惯养,一个人去的话,自己不怕,可爸爸妈妈又不放心,所以只有在家长的陪同

下外出旅游的,是吧!

乌塔这个人很好,她生存能力强,而且十分孝顺家人,关心家人,有责任感,乌塔在我

的印象中记忆犹新,我还要再读一遍!

建国路小学四年级:沈晨柯

从《乌塔》想到的2

寒假里,阅读功课的时候,我再一次翻开《乌塔》这课。品味着小女孩乌塔的一句句话语,我思绪万千„„

乌塔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却靠自己的能力挣钱去游欧洲,真是了不起!而我呢,却当家中的“娇娇女”,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她为这次欧洲之旅准备了三年,路线日程安排得滴水不漏——一个中学生,几乎不要家长帮忙,与我们这些同龄人相比„„唉!想想我,除了读书,看课本,什么都要依赖父母。和乌塔的自理能力比起来,我就像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娃娃。

从乌塔身上,让我懂得了,做一个优秀的人才,对未来有用的人才,能回馈社会的人才,不是光会死读书就够的,经验和社会知识的积累不是光看电视图片就能学到的。“从电视和书本上认识世界并不完美。”乌塔的这句话,如雷贯耳!在我沾沾自喜自己能发表几篇作文的时候,乌塔已经在自费旅游多个国家了。

和乌塔比起来,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或者说,我们国家小孩在自理能力上的欠缺。我们都在父母的爱护下娇养的有些软弱苍白了。其实,小孩子应该学会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总是一帆风顺的话,长大后走入社会,承受挫折打击的能力就会很差。容易在困难前退缩。平时得到锻炼的人,面对困难时,就不会显得手忙脚乱,就能自信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不会轻易言“败”。

亲爱的爸爸妈妈,多给我们一些锻炼和自由吧,让我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让我们多一些自信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把你们对我们的爱变成溺爱,过度的保护只会使我们丧失独立的能力。不要把我们当作小鸡护在羽翼下,我们要做的是雄鹰,展翅高翔的雄鹰!社会需要的是能独立思考动手干实事的人才。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未来是我们的,请放开对我们过度的保护,让我们经受风雨的磨练,在这美丽的大千世界里开辟属于自己的天空吧!

第三篇:《乌塔》读后感

重庆市万州区小学四年级3班:陈劲松指导老师:郭飞跃

在读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被她这种独立意识征服了,14岁的乌塔就可以独自旅行欧洲。

乌塔不管做什么事都想得很周全,她所积累的生活经验,成为她游遍欧洲的法宝。我不由想到了自己。在家里,我几乎没有做过一点家务活,不管是洗衣、洗碗,还是打扫房间,这些事都包在妈妈的身上。记得有一次,妈妈在洗衣服,我本想过去帮忙,妈妈却说:“你去学习,这里不需要你帮忙,反正你也洗不干净。”我每次出去玩,花的钱都是父母给的,而乌塔旅行欧洲的钱都是自己挣的,想到这里,我心里惭愧极了。

我从报纸上看过一个真实故事:为了让儿子能考上名牌大学,母亲就帮儿子做了所有的家务。不负众望,儿子考上了不起大学。可是,他却连自己的袜子都不会洗,生活无法自理。他感到十分自卑,结果自杀了。想一下,我们这代人,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被宠坏的我们变成了“笼中鸟”、 “温室的花朵”,经不起生活的挫折、考验。为了我们长大后能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现在就让我们学习腾飞的本领吧。

版上。

这篇读后感发表在《少年先锋报》(三四年级周刊)总第2384期第11

第四篇:乌塔读后感

有的外国孩子2岁时父母便开始训练他们独立的能力,乌塔读后感。美国有的孩子在9岁时就不想被父母所限制,要求独立自主。在上小学时,欧美一些国家的老师就教育孩子们要有独立情,不能依赖家长,不做温室里的花朵。在美国,孩子们在学校中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交易,可以卖糖等。老师们不但不反对,而且还鼓励他们这样做下去。很多美国老师认为,这会为他们以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定的基础。在德国,学校主要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德国孩子们利用休息的时间帮助餐馆和超市发传单,做小工来挣零用钱,根本不用跟父母拿。而且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来学习的是,外国孩子每周都要写一遍论文,涉及经济,人物,动物,科学等各方面的。

看看中国孩子,很多是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是“温室里的花朵”。有一个报道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1992年,77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参加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中国孩子病了回到营里睡大觉,日本孩子生病了硬挺着走到底。到了营地,日本孩子麻利地搭建好了炉子,用一些简单的食品做出了晚餐。可中国的孩子既不会做饭更不会搭建炉子。最后还是厚着脸皮地吃日本孩子的饭。教官说“你们别人的饭,心里不会难受吗?”而有些中国孩子听了很麻木,没有什么反应。

中国孩子的娇生惯养,没能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不像乌塔那样的外国小朋友们,从小就锻炼生存本领,自立自主。

读乌塔有感

今天,我们学了《乌塔》这一课。

乌塔是一个14岁的德国的一个小女孩,但她却和我们中国的孩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不同,因为她一个人游闯了瑞士、米兰、奥地利等等国家。

乌塔,她是那么勇敢啊!一个人独闯意大利。想想我们,也许我们里面没有一个人敢去。亲人太娇惯我们了,主要的是我们没有常识,遇到困难也不知道求救。乌塔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查警察局的号码,那里想必遇到的困难很多,可乌塔却平安无事。

我想乌塔这样做是对的,因为这样会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也可以了解一些国家的知识,并且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她在准备去意大利的旅费时,从不向大人要,是她自己周末去分广告单,暑假去帮人看小孩,这种做法也是对的。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乌塔就是这样做的,因为她明确的对作者说:“从电视上看到意大利许多次,但到这里她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我虽然不如我虽然现在还不如乌塔那么勇敢,但是我会从小事做起!我和乌塔相比,如她,但是我比以前好了许多,如:我爸妈不在身边,但我学会了自觉自理生活、我奶奶家里有事,我锻炼自己走路......但与乌塔相比,我还远远不够,以后我要努力改变缺点,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多看一些书籍,增加知识,向乌塔学习,做个勇敢的人。 乌塔,这个名字深深感动了我。每个人要是都有这样的胆量,他们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读乌塔读后感

课文讲了一位14岁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去欧洲旅行.在罗马的一个青年旅馆里认识了一位中国女孩汪晓洁.乌塔说:"她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她为了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3年的时间,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而且还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我从这里面看出了乌塔是一个自理能力强,生存能力强的一个活泼孩子,因为她敢独自一人游历欧洲,欧洲上一一个多大的地方,如果她没有自理能力,一直依赖着父母,她不可能独自游历欧洲,如果她不勇敢,她也不会独自游历欧洲,因为在欧洲有几十个国家,几十个地区,如果她先我们中国的孩子一样,连见了一只老鼠或一个颠子都怕.那在欧洲要碰见多少事情,那她要如何解决?

汪晓洁一时语塞,对乌塔说:"在中国,像你这样年纪小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爱她们,不会让她们一个人出远门"而乌塔说:"我在家里也是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都很爱我,可我们兴趣不同,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是后单独出去玩."

从乌塔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中过的孩子却少锻炼,中,德两过的孩子在家同是宝贝,确为什么在中国的家庭里孩子不能一个人出远门,在外国孩子的家庭里,父母就允许孩子们这样吗?不是的.在中过家庭的孩子不要说是去外国旅游,叫他们在国内旅游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中国的孩子缺少锻炼;缺少勇敢;缺少自信,有的人有依赖心,根本旧年没法离开父母.而外国的孩子不是这样的,他门勇敢,坚强,有锻炼,所以他们敢一个人出门,而且父母不会很担心.读了《乌塔》这一课,使我懂得了要学会自理,自己生活,不能什么事都依赖父母,要勇敢,要坚强的道理.

读乌塔有感

学了《乌塔》这篇课文,我思绪万千,想了许多,读后感《乌塔读后感》。这篇文章讲述了12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乌塔为此做了3年准备,她一边想尽办法挣旅费,一边阅读和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游历欧洲打下了坚实基础,体现了一名外国小孩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如果拿中国现代的小孩子和乌塔相比,中国孩子的自主能力远远比不上乌塔。中国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是封闭式的,只让孩子读课本上的知识,很少参加社会实践。除学习外,其他事情都不用管,要吃的有吃的,要用的有用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渐渐失去了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小由父母“牵着走”,遇到一点点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问父母,找大人。而国外的教育是开放式的,让孩子既学习课本知识,又参加社会实践,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动手能力。乌塔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成长的。当她梦想游历欧洲时,不等不靠,完全靠自己动手筹资金,做准备,享受着生活的快乐,也展示着人生的意义。乌塔的故事象一面镜子,启迪了我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小培养自己动脑动手能力,做一个自强不息的栋梁之才!

读《乌塔》有感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一课,课文中讲的是一个德国小女孩独自游欧洲的故事。课文中乌塔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她先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程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打个电话,告诉家长她平安无事。这篇文章最后针对德国和中国对孩子爱的方式不同,提出了怎样才算爱孩子的问题。

我认为爱孩子就应该让他们独立生活,但在中国孩子就属于小公主、小皇帝,整天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下,少有几个想自己独立,可是又被家长困境在那狭小的空间,没有自由天地,只能通过书本和电视观看世界,别说去国外,就是去国内的什么地方,家长也都不让,但是自己又在国内也非常胆小,可乌塔一个14岁的小女孩就敢独自游欧洲,胆子就这么大,可我们怎么就不行呢?

亲爱的家长,我们明白你们的良苦用心,更理解你们伟大的爱,可是我们有翅膀,请不要将它折掉;我们会站立,请不要总扶着我们走路;我们会飞翔,请让我们拥有自己的天空,请让我们展翅高飞,独自翱翔。

读《乌塔》有感

( 今天,我们学了《乌塔》这篇文章,我觉得很不可思议。14岁的小女孩乌塔自己游历欧洲很多国家,实在令人惊讶。读了《乌塔》后,我即佩服她的勇气和独立的能力,又羡慕她的经历。她的这种能力来自哪里呢?我想,应该是靠她平时的锻炼和父母的支持。而我呢?去什么地方都要父母带,他们对我一点儿都不放心。假如我现在有足够的现金,我想:我一定不会有乌塔的勇气。我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依赖性太强,稍微有一点挫折就哭鼻子,一点独立的生活能力也没有。不仅是我,中国的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外国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如:孩子不吃饭就哄着吃,而外国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像乌塔,她的旅费都是自己挣的,并不是父母没有或不给,而是想让孩子增强独立意识。在文章中,乌塔说过一句话:“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中不完美,只有身处其中才会感受到它真正的美。”读了《乌塔》后,我想对中国的说有孩子说:“不要永远做母鸡翅膀下的小鸡,要做一只在天空中翱翔的雄鹰。”同时,我也想对那些过于溺爱孩子的父母说:“为了孩子的未来,请放开手吧!

第五篇:《乌塔》读后感

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的感触颇深。从乌塔身上,我收获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识。

现在的中国孩子,在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人百般呵护,什么事都不让做,而文中的乌塔却大不一样。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14岁的小女孩儿乌塔,自己一人游历欧洲的事情。课文中讲到乌塔为计划这次旅游,整整花了3年的时间来准备,每到一地就要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还要给家里寄张明信片或打个电话报平安。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可我们呢?有的同学不仅自己不敢出远门,甚至连上学、放学都不愿自己走,更别说像乌塔那样游历欧洲了。乌塔之所以能自立、自强,是因为她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时,我们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比如:周末之前是否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周末时又是否遵守了呢?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才能逐渐养成自立、自强的精神。

课文中还提到乌塔的旅费全部都是自己在课余时间打工挣的,没有拿家里一分钱。可我们却每天都向父母要零花钱,而且都是一天花光,也没有攒钱,这实在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所以,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

乌塔曾经说过“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们写完作业后,能看一会儿电视,读一会儿课外书,就已经很不错了,大多数同学都是把笔一挥,直接就出去玩了。而从来不会想到去亲身体验一番。光从一些课外读物和电视节目中了解世界,是比不过亲身体验完美的,而且亲身经历总比听说到的记忆要深刻,所以,只有亲自体会才能有深刻的印象。

从《乌塔》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了解一个和我年龄相仿,但行为却大不一样的小女孩儿乌塔。这篇课文使我受益匪浅,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向乌塔学习,做一个自立、自强的好学生。

《乌塔》读后感

乌塔,仅仅是一个14岁的小姑娘,却自己一个人游历欧洲!这对于没有出过远门的孩子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

在中国几乎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要是真有一个中国孩子要外出旅游,即使自己愿意,可是,他的父母一定是一千一万个不同意。怕孩子遇到危险啦,又怕孩子饿肚子啦......总觉得孩子永远长不大,把他们当成心肝宝贝儿来看待,含在嘴里怕化,抱在手上怕掉。

可是乌塔,她难道就不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吗?不是的。可是她的父母又为什么同意让自己的孩子一个人独自游欧洲呢?这是因为西方的教育方法与中国的教育方法的截然不同。他们还是爱孩子,可是他们的爱是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的好习惯,是让孩子到社会里磨练,是让孩子成为大自然里生命力顽强的小草,是让孩子成为暴风雨里的雄鹰!而中国的父母,他们爱孩子是溺爱,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小王子,小公主,使孩子养成依赖思想,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儿,成为笼中之鸟!同学们,你愿意当温室里的花儿还是大自然里的小草,愿意当笼中之鸟还是愿意当暴风雨里的雄鹰?

父母啊,请你们放开你们那温暖的双臂,让我们在蓝天中自由的飞翔 在此,我呼吁:希望中国的教育方式来一次大改革,学习西方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乌塔》读后感

我阅读了《乌塔》。回想、品味着小女孩乌塔的一个个神情,一句句话语,

我思绪万千„„

乌塔是个12岁的德国小女孩,在这样的年华,他竟能自己挣钱买票,单独一人

周游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还准备再去希腊——想想她的年龄,才12

岁呀!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为这次欧洲之旅准备了三年,路线日程安排得滴水不

漏——一个小学生,几乎不要家长帮忙,与我们这些同龄人相比„„唉,真是令

我们汗颜呀!

最能引起我们共鸣的,还是她与文中“我”的一番交谈。她那热情轻快的谈

兴,将这酷热的时光笼罩上了一种神秘的光彩。乌塔的话语,无不折射出西方文

化的礼仪、敏捷、独立感,与中国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她问起中国孩子

是否也这样旅游,那随和的语气却使作者怎么也说不出话来。当“我”说家长很

爱孩子,会带他们出去玩,却不放心让孩子单独出远门时,自以为找到了一个绝

妙的理由,却受到了乌塔的强烈反驳:“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让他们单独出门?”

我只能苦笑着承认自己的回答不合逻辑;当我告诉乌塔中国的风俗情况,并说孩

子们仍能找到快乐,乌塔仍是坚持:“从电视和书本上认识世界并不完美。”看到

这里,我真想畅所欲言,一吐自己即将喷涌的想法!

对于乌塔的观点,我举双手赞成。这正是中国孩子们共同的心声啊!在中国,

人们常说到“爱护”这个词,久而久之,“爱护”就演变成“爱=保护”。殊不知,

爱的方式数不胜数,如若保护过度,便无意中充当了母鸡一角,把小孩子们孕育

在狭小的土地上。而在外国,“爱”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最重要的便是让孩子像

小鹰一样,翱翔在雷鸣电闪的天穹下,搏击在风雨交加的大地上。简单地说,在

中国,则与外国截然相反,“爱”在大多数家长眼中被视为“呵护”。其次,有些

家长过于偏重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下一代综合素质的培养,把孩子“刻”

成了对历史、环境、回报、感恩等一无所知的语数化人类。“从电视和书本上认

识世界并不完美”,电视、书本,它们无疑是工具。而人,却要“扑”在死的工

具上,并懒洋洋地向载体和媒介索取想要的知识——可能成功吗?想获得真正的

心之美丽,除亲历亲为,自身实践,别无他法!

我并不是说爱孩子就不要管他们,也不是在反对中华民族的一贯风格,而是

体会到了一种深深的危机感。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管制”、“保护”与“独立”

都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过度则反。亲爱的爸爸妈妈,虽然中国的这种现状

不得完全颠覆,但是,孩子要长大,可不能让下一代的花朵成长在温室里啊!亲

爱的爸爸妈妈,爱孩子,就回应一下孩子的心声吧!锻炼我们的真正才能,我们

才会告别童年,打拼天下!

《乌塔》读后感

读过《乌塔》这篇文章,我觉得乌塔是一个细心。大胆的德国女孩,她每到

一地都会先查警察局的电话,不让爸爸妈妈担心,或者给爸爸妈妈打一个电话,

寄一张明信片。她细心,肯学习,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了欧洲旅游。乌塔自主。

自强,旅游的费用全部都是有自己打工挣来的,不花爸爸妈妈的一分钱。她的爸

爸妈妈放开了手让乌塔去亲自体验生活,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我羡慕和敬佩乌

塔14岁就能独自游历欧洲。

乌塔利用暑假去了意大利的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还准备去希腊。

在我的暑假里,时间一般都是有爸爸妈妈安排,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老师留

的枯燥的作业上了,不能像乌塔一样去旅游。要么,时间都花在了舞蹈班上去练

习舞蹈。我十分希望能独自去游玩,但爸妈能支持吗?当然不能了,所以说我的

署假就去少自由。

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世界旅游计划,用了三年时间准备,阅读了这些国家的

有关资料,自己打工挣钱做旅费。

我也到过许多地方旅游过,当然是和爸爸妈妈一起旅游,旅游的路线当然也

是爸爸妈妈安排的,旅费也是从爸爸妈妈的要腰包拿住来的。至于离开家长独自

去玩,这是想也别想的事,爸爸妈妈只把我当家里的“小公主”,过分的溺爱,

把我捧在手里生怕掉了,含在嘴里生怕化了,我十分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自

强自立。

乌塔也是家里的宝贝,她的父母。姥姥。姥爷也非常爱她。但是他们都有自

己的爱好,父母会让乌塔自己单独去玩。

我也有很多兴趣和爱好,例如:玩电脑,溜冰,做游戏„„有的时候爸爸妈

妈还算尊重我的兴趣,但更多的时候还是不让干这,不让干那。有时老师作业留

得少吧,还允许我做家务;有时老师作业留得特多,别说做家务了,连看课外书

都不让我看。更别说支配自己的时间了。一天到晚趴在课桌上写作业。有时要背

的东西怎么也塞不进脑子里,我多么希望那一给双休日没有作业呀,让我自己安

排自己的时间啊!

《乌塔》读后感

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姑娘,一个人独自在欧洲各地旅游,她有主见而不盲干,

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还懂得自我保护。她就是一个德国小姑娘――乌塔。

这是我们的第七课的课文,它向我们讲叙了一个勇敢的德国小姑娘在暑假独

自旅游欧洲的经过。读完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乌塔只有十四岁,父母就放手让他独自游欧洲,这不仅是因为乌塔有着良好

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国外与国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

念:外国家长给予孩子的是信任、关怀、鼓励,因为他们相信孩子是会靠自己的

力量成功的。他们信任孩子,但不过分宠爱孩子,所以孩子们更不会辜负他们。

有时,孩子遇到了困难,父母不会伸手帮他们一下,为的就是锻炼他们独立自主

的心,让他们懂得依靠自己,相信自己。

而中国的家长给予孩子的,是过多的疼爱,甚至溺爱,把孩子呵护得像小皇

帝似的,使孩子们像温室里的花朵,其结果是让孩子时时事事都依赖父母。父母

们整天把孩子埋葬在书山题海之中,一心希望他们学业有成。孩子们只是认识到

了书本那小小的天空,如果不让他们出去闯闯,是无法认识到大千世界的奇妙的,

无法领悟人生的真正含义。父母不可能照顾孩子一生一世,如果某一天父母不在

的话,那他们该怎样养活自己呢?有些大学生上大学时,生活竟不能自理,还需

要父母跟去照顾饮食起居。那么培养这种无法自理、自主、自强的大学生有什么

用呢。

未来是我们的,父母们,请放开对我们的束缚,让我们经受风雨的磨练,在

这大千世界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吧。

《乌塔》读后感

读了《乌塔》这篇文章,我感觉乌塔这个小姑娘很勇敢、独立性很强,才14

岁就游历了整个欧洲,并且还是独自一个人玩的,我很佩服她。

在游玩之前,乌塔做了十分充分的准备:

1、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程;

2、阅读

相关的书籍;

3、挣旅费。这一点我要向她学习,妈妈也要向她学习。因为我们

经常是随性而游,没有做充分的准备,所以每次旅游都显得匆匆忙忙的,过后还

会发现有许多地方没玩到,就会漏掉一些开心,漏掉一些见识。

我在文章中看到了这样一句:“一个14岁的孩子,独自一人游欧洲,如果不

是亲眼所见,我决不会相信。”从这句我发现德国人跟我们中国人不一样,中国

人出国旅游的时候大多数都不是家庭中较小的孩子独自出国游玩,一般都是家庭

中已成年的大人带着小孩才出国;而德国人却是有时候一起出去,有时候却独自

一人出去玩。这说明了德国人的独立性很强,很早就学会了安排自己的生活。

我也很羡慕她,因为她那里的治安肯定很好,要不然的话她肯定不敢,她的

父母也必定不会让她出国游玩。

如果全世界的治安都像欧洲一样好,有机会的话,我也可以试试。

《乌塔》读后感

乌塔,仅仅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子,竟然一人敢旅游欧洲!这对一个没有单

独旅游的孩子是都不敢想的事!

乌塔为了这一次的旅游,她整整花费了三年的时间做准备!而且,这次的旅

费没有从家里面拿一分钱,而是靠自己去餐厅和超市、还有发报纸和广告单自己

辛苦挣来的!

我读完之后,心里掀起了无数个波澜。因为我是个十岁的孩子了,从来没有

离开过爸妈,更不要说自己外出和旅游了。这还让我想到了那一次:因为我每个

星期天的下午,我都会去上英语课。吴老师有次让我们去青岛日照三日游,谁想

参加谁报名。我兴高采烈的把此事告诉了爸爸,结果爸爸一口否定,“你还小,

以后会有机会的”。我伤心的回到了英语班,看着同学们高兴离开时的身影,我

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后来同学们回来了,向我讲起外面的风景和拾贝壳的

感受,我心里即替她们高兴,又感觉她们像是在讽刺我。

有的家长就是太“爱”孩子了,为什么在爱字上加上引号呢?因为这是错误

的爱。为什么乌塔的爸妈敢于让乌塔独自一人去旅游欧洲呢?难道她的爸妈不爱

她吗?不是的,乌塔的爸妈只是想锻炼孩子的独自能力。中国的爸妈真们是把孩

子是“捧在手里拍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爸爸妈妈们,请让我们独立去做一件事情吧!像乌塔一样过早的学会独立,

我们不想做温室里的花朵,不想做笼中之鸟,我们要做雄鹰、暴风雨里的雄鹰!

《乌塔》读后感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令我最难忘的是乌塔独自一人到国外去旅游。

她十四岁就能利用暑假到法国﹑瑞士﹑奥地利和意大利等国家旅游,最后还

想继续挣钱到中国呢。想想自己吧,我现在已经9岁了,可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大

人一步。

有一次,我很想和同学到利川旅游,但是爸爸妈妈说:“你去利川多危险呀!

万一迷路了或遇到坏人,那我们就没有孩子了,那可不行!”外婆外公说:“如果

你不见了,那就没人给我们捶背了,没人跟我们说话了,没人给我们快乐了,那

我们可不同意!”我不满地说:“如果你们老是不放心我,那长大以后怎么办呢?”

可无论我怎么说他们就是不同意,当然我也没能去利川游玩,多可惜呀!我多么

希望能像一只小鹰在天空中飞翔,不要像一只风筝一样总是被他们拽在手里。哎!这也不全怪家长,我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也很差。比如我吃饭的时候就

要家长不停地催促才吃得快;每次都要家长提醒才知道戴好红领巾。天冷了我不

知道加衣服,天热了不知道减衣服„„再看看乌塔吧,她为了这次旅行在家里就

已经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而且每到一个地方就会问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

便遇到危险和困难可以请求帮助;她还知道给家里打电话或寄一张明信片报告自

己的情况。如果我也能像乌塔一样的话,爸爸妈妈一定会对我放心,一定会让我

独自一人外出。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乌塔自己打工挣旅游费。她到餐馆和超级市场分发广告

单,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而我最多是在家里帚帚地板,连洗碗都怕把碗摔碎

了。

我一定要向乌塔学习,像她那样独立生活。

《乌塔》读后感

这篇文章讲了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我非常佩服她的胆量,能独自一人游欧

洲,换了我,就连上海、杭州离自己家乡很近的地方都不敢去,更何况独自一人

游欧洲,我们中国和外国的习惯就是不一样,就像妈妈说的,外国人学弹琴,上

课都可以玩,老师只管说,他们要听就听,不听就不听。我真希望中国人能像外

国小孩一样,可以单独出远门。我在乌塔说的一句话中:“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

识世界总不完美。”我感受到的确,在书和电视里不能看到完美的世界!只有自

己去亲身经历才可以认识这世界的完美。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

因该去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美。也许,有人会说:“我也很想去啊!!可我父母

不同意啊!!”对这个我也会这么想因为我也是一个什么是都是被妈妈爸爸操控着

的。跟马戏团里的“木偶”没什么区别所以我不想学兴趣班可是也是白说的!连

去同学家玩也要他们做主。

最后,我想对我的爸爸妈妈和所有的父母说:“让我们去试试,我们也可以

的,别忽略我们,替我们主张一切。

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使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和依赖性,到现在为止,我连

起床这个小事都让妈妈操心,平时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活起居还需要自己来

安排,更别说一个人出国旅游,连在亲朋好友家住几日都不行,对照乌塔,我感

到非常地羞愧和难过,我们中国的孩子简直就是袋鼠一族,整天在妈妈的“育儿

袋”中生活,一点都不能独立。想到以后,真是有点后怕。所以读了《乌塔》后,

我暗暗地下决心。我再也不做笼中待飞的小鸟,我要做快乐飞翔于蓝天上的苍鹰。

主动从父母的溺爱中走出,锤炼自己独立生活的意志!!!我们中国和外国的习惯

就是不一样,就像妈妈说的,外国人学弹琴,上课都可以玩,老师只管说,他们

要听就听,不听就不听。我真希望中国人能像外国小孩一样,可以单独出远门。

回头看看我们身边的孩子,就是小小的湖州也不敢一个人出门。再说欧洲有

十几个国家,好几种不同的语言,但乌塔呢,一点也不感到害怕,照样一个人去

旅行。哪像我们中国的孩子整天像关在鸟笼的小鸟,一点胆量都没有。只会一个

人趴在床上,一边吃糖,一边看厚厚的书。一对比就可以看出乌塔是个有主见、

有胆量、有志气的孩子。

可想而知,中国的家长们爱(宠)孩子有些过分了,中国的孩子们太缺乏自立

意识和独立能力了的依赖思想!

《乌塔》读后感

吉林省敦化市实验二小学4年2班邓淇予(小山屋.作文网)

乌塔是一个小女孩,她十四岁独自一人游历欧洲,使作者大吃一惊,她问作

者:中国的孩子是不是也这样旅游的?作者顿时语塞,后来有所领悟,中国的孩

子不会自立。

乌塔使我想到了电影《暖春》中的小女孩,她给家人做饭,自己去上学,她

坚韧自制,勤劳勇敢,我却连自己一个人去少年宫也不敢,而乌塔自己一个人可

以去米兰和佛罗伦萨,和她相比,我简直就是白天鹅中的一只丑小鸭。

乌塔不是一个成年人,却拥有成年人的想法。她用了三年,三年,多么少的

天数,她居然就准备好了。她不向父母伸手要钱,自己挣钱,去了许多地方,无

人依靠的她很快活,这是中国孩子很少、几乎没有的做法。我们是胆小吗?不是;

是无能吗?不是,是因为我们缺乏自立!

读了《乌塔》之后,我要自己学着做家务了,比如:自理:自己铺床,自己

叠被,校园内的事情尽量自己解决。家务:学着做饭,现在我就会做西红柿炒鸡

蛋,还会做黄瓜汤。学着拖地,扫地,我现在会拖地了,学着自己洗衣服,学着

自己独立睡觉。

朋友们,期待着我的好表现吧,你们将为我喝彩!

《乌塔》读后感

乌塔是一个热情活泼、独立性强、胆大心细,具有生活经验的小姑娘,她说

她一个人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你们一定目瞪口呆。读到这儿,我也和你

们一样,心想,14岁的小女孩竟然自己独闯欧洲,就像是独闯江湖啊。

难道乌塔的爸爸妈妈不担心吗?我在心里问道。乌塔说她是花了三年时间才

准备好这次旅行的,看来她是有备而来的呀。那么,她的爸爸妈妈知不知道她在

什么地方呢?

“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课

文里写道。哦,原来是这样。我自言自语地说:“她和爸爸妈妈想得真周到!”

课文中还写道,爱孩子,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呢?我从乌塔的话里感

到了外国是自由教育,咱们中国是封闭式教育,不让我们有一点自由的空间。我

同意乌塔独自出门的理由。人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地面上,为什么教育

方式差别这么大?

我还同意乌塔说的“光看电视和书本是不完美的,要亲身经历。”从电视和

书本上你看不到它真正的美丽,你必须到那个地方去,亲眼看一看,才能体会到

它美在何处。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过《乌塔》这篇课文,我也要学习乌塔

的生活经验和勇气,长大以后,我也要独闯欧洲。

《乌塔》读后感

前不久,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文章,对我触动很大。我对文中十四岁的

德国姑娘乌塔佩服不已。

这篇文章主要讲乌塔在父母的支持下,用自己挣来的钱,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故事,反映了外国孩子有礼貌、富有生活经验、热爱生活的特点。一个十四岁的

姑娘竟然那么勇敢——在暑假独自一人浏览了欧洲的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

利、希腊五个国家;她竟然有那么大的毅力——为了这次旅游,用了三年时间来

准备,阅读了大量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更难能可贵的是所需的旅游费用,完

全是她自己三年来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为别人家陪小

孩赚回来的。她的这种勇敢与毅力不仅令我们刮目相看,更令我们无地自容。与

她相比,我们相差甚远。我们都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家,父母长辈百般呵护;在校,老师耐心教育细心照顾;出门,有家长陪同或

专人看护。不说单独出门旅游,就是单独上校的机会都难得一次。我们就像温室

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与磨练,我们的独立自理能力几近退化,真的是我们不行

吗?是我们比别人差吗?不是,是我们没有机会,是因为我们的父母长辈过分的

宠爱甚至溺爱而造成的,他们把我们宠成了霸道、自私、娇气的“小皇帝”、“小

公主”。是他们很少给我们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我们便享受惯了。

“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乌塔对“我”的反问,正

好问得“我”一时语塞。的确是呀,为什么就不能让我们单独出门?不经风雨怎

能见彩虹?不经磨砺怎能成长?我们现在需要机会,亲爱的父母长辈们,放心吧,

请松开您溺爱的双手,让我们自由地翱翔。因为“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

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

动了我。”这是乌塔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的真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生肖牛逐年运程范文下一篇:文化之风扬检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