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主持人范文

2023-09-09

电视新闻主持人范文第1篇

一、广播电视新闻主持人语言表现力的重要性

在一档电视节目中, 新闻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 他是通过肢体语言及语言将自己的节目内容、文化修养等表现出来, 从而完成与观众的互动沟通, 在达到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同时完成节目录制。因此在一档节目的录制中,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质量, 所以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语言表现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语言表达能力是电视新闻主持人节目呈现的主要载体。在电视节目录制中, 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体现了他的思想, 而这种想法直接在电视节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 电视新闻主持人对语言的应用直接体现内容传递的目的, 对于一档电视节目来说, 新闻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质量。第三, 新闻主持人语言表现力的好坏也直接体现主持人的文化修养及个人魅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电视节目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新闻主持人的文化修养直接影响着新闻类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及节目质量。

二、广播电视新闻主持人语言表现力的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节目也呈现出品种繁多主持多样的状态, 而在这些优质节目中新闻主持人的语言表现力普遍呈现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优质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语言表达方面较为稳重, 在一档节目的录制过程中, 主持人一定要注意用词, 要注意节目的庄重性、真实性、可信性, 尤其是在对新闻类节目中, 语言表达的庄重性尤其重要;其次, 在节目录制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现口语化, 因为在一档节目播出时他的受众群体是广大群众, 所以就要用口语化的表达形式来增强节目的亲和力;最后, 作为一名优质的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表现力上还要具有时尚性, 作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 就要求我们广大电视新闻主持人要与时俱进, 要时时刻刻走在时代的前沿, 这样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最新的新闻信息。

三、加强新闻主持人语言表现力的措施

(一) 从专业技巧方面加强语言表现力

首先, 要重视语言的本质以及表达技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对于一件事物的表达方式不同自然会带来不同的表达效果。对于我们有些电视新闻主持人喜欢用诙谐幽默的方式来表达新闻信息, 自然观众们就会喜欢看。而有些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死板, 让人觉得节目索然无味, 也就不想再深入探究下去。这也就充分的体现了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表达方式的重要性。想要实现这种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形式, 就需要我们广大电视新闻主持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技巧和表达手段。其次, 要重视声音的合理利用, 要重视声音效果。在一档电视节目中, 新闻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 而节目主持人的声音则是这档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主持人声音的最基本要求是要字正腔圆、用词准确, 但是在一些地方电视台, 一般情况下是要求用普通话来表达新闻内容的, 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地方方言来主持。另一方面根据节目的类型, 在主持时在声音上对音色、音调、音律的要求都有所不同。想要增强自己的语言表现力就要合理的运用声音, 正确的把握语言节奏。比如说在节目环境较为紧张时, 可以适当的高亢激昂, 这样才能给观众带来紧张的感受, 而对于一些抒情类的节目, 则要用相对低沉的声音来舒缓观众的情绪, 营造出舒缓的氛围。最后, 要重视语言与肢体语言以及面目表情之间的融合。在一档节目主持过程中, 新闻主持人是通过语言、肢体语言、声音等多种要素结合的方式来完成节目主持。这些要素无法分割, 只有相辅相成才能给观众们带来愉悦的感受。比如在主持一档新闻类节目时, 就要求我们节目主持人要通过声线语调、肢体语言等各项要素相结合表现出符合百姓口味的节目效果。

(二) 要求广大新闻主持人要从情感层面来增强语言表现力

电视新闻主持人范文第2篇

《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的晚间新闻评论类节目, 自1994年开播以来, 一直是央视新闻节目的标杆。《焦点访谈》采用了演播室主持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方式, 先以演播室主持人引出当天节目的主题或话题, 通过现场采访的形式完成对事实主体的叙述, 再回到演播室由主持人实现对事件本身的评论。因此《焦点访谈》的节目主持人在节目整个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其语言技巧的合理表达体现在情感融合、新闻语感和副语言三个方面, 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做出良好示范。

一、情感寓于电视新闻节目主持活动的始终

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进行主持活动时的情感由具体稿件或者自我组织的语言引发, 并由有声语言表达出来, 它是伴随每次的播讲始终运动着的。任何形式的新闻节目, 情感始终融入新闻节目主持活动中。

(一) 对象感

中国播音主持界泰斗张颂老师认为:“对象感就是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映, 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受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 并由此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 使之处于运动状态。”新闻节目的主持活动是在空间有限的演播室中进行的, 主持人在进行语言表达时面对的也只是摄像机。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要达到语言表达的最佳效果, 要想使新闻讯息更好地传递给受众, 更好的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新闻节目主持人要具有良好对象感, 明确节目的受众群体。一般来说, 新闻节目的受众群体基本上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群众, 但也会因为具体的节目形式和内容拥有一批专门的受众。主持人要想做到对象感, 要清楚本节目或者这期节目想要为哪类群体传递信息, 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们的角度进行语言表达。

《焦点访谈》作为一档深度新闻节目, 受众的年龄阶层多为22岁之后的成年群体, 在录制节目时, 主持人通过对稿件的熟悉和解析, 以自身为出发点代替受众找到他们想着重了解的资讯, 在进行录制时将这些重点资讯以一种循循善诱、亲切的语调向受众说明, 这种设身处地的主持方式是为良好对象感的体现。2017年5月5日播出的《焦点访谈》内容是有关中国制造的C919飞机成功首飞, 对于这种具有一定专业性的题材, 受众会产生疑惑感。因此在一开始的主持中, 主持人劳春燕考虑到受众的疑惑, 用亲切而又自然的语调进行解读:“很多人都坐过大飞机, 但是通常情况下, 我们坐的大飞机不是A打头的空客, 就是B打头的波音。如今, C来了!”“C919有什么不同凡响的地方”“研制难在哪儿”。劳春燕通过一开始浅显易懂的大飞机到随后替受众抛出问题, 不仅起到了引出正片的作用, 还体现出作为一名电视新闻主持人优秀的对象感。

(二) 情感表达要适当

新闻节目不论是谈话式新闻节目还是播讲式、宣读式新闻节目, 题材都很严谨, 也就意味着新闻节目主持人对于感情的把握要恰到好处。一篇新闻报道的主持词在由主持人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 主持人要考虑到节目的整体内容等各个因素来投入情感。有些主持人在进行主持中, 过度地投入自己的主观感情, 与节目想要表达的讯息相背离, 影响到了节目的整体效果, 造成社会舆论,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焦点访谈》每期的节目选题不同, 有民生纪实、有国家科技、有犯罪报道, 在进行主持活动时主持人会对不同选题进行不同的情感处理, 这样节目整体的情感基调才不会倾斜, 也不会过轻或者过重从而失去平衡。

二、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要形成和培养新闻语感

新闻语感就是指主持人对新闻进行报道时, 停连和重音运用自如, 语言准确、快速、成熟, 表述事件的措辞到位, 目的明确。拥有好的新闻语感不是一朝一夕的, 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新闻节目主持人不仅要对稿件有深刻而具体的感受, 还需要主持人具有逻辑感受。逻辑感受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语言的本质, 包括稿件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最终目的;二是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要形成一个链条, 包括语言的上下衔接、前呼后应, 表现出语言的流畅性、连贯性。培养新闻语感听起来很简单, 但它却是扎实的基本功和勤加练习结合的产物。我国优秀的新闻节目主持人都是经过自己在台下每一篇稿件的练习, 才练就了好的新闻语感。在《焦点访谈》播出的20多年时间里, 一共走出了将近20位优秀的新闻节目主持人, 其中耳熟能详的白岩松、敬一丹等主持人, 对于新闻稿件语感的把握是经过时间和自身不懈努力才成就出的, 因此优秀新闻语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

三、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副语言不可忽视

副语言又称辅助语言, 它包括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体态穿着等。副语言和有声语言在进行主持活动时的地位同等重要, 二者是同质异构的互补关系, 受众在收看电视节目时, 主持人的言与行一并为受众所接收。因此对于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而言, 副语言能够将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地更真切, 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一) 肢体语言

将肢体语言运用于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主持活动中, 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和叙事的能力。观众通过主持人的肢体语言, 丰富自己对语言叙述的认知和理解, 从而产生全方位、立体的感受。当然, 新闻主持人的肢体语言虽有利于节目内容的表达, 但是也要注意把握好度, 因为每一个微妙的动作都会泄露出主持人内心的想法, 而且有些在生活中的、不利于上镜的小动作会埋藏在主持人的潜意识中, 稍不注意就会表现出来, 影响节目的质量。《焦点访谈》节目形式是演播室和正片两部分穿插结合, 主持人通过手部动作引导受众从播放完正片的大屏幕上转移到自己身上, 完成节目两部分之间的衔接;在表达节目和自身评论时, 主持人会通过加强手部动作从而表达强烈的主旨, 吸引受众的听觉和视觉。

(二) 主持人的着装

主持人的着装也是副语言的一种表现, 它直接参与视觉形象的塑造, 是传递信息的无声语言。主持人规范的着装能够彰显媒体特征、树立起节目环境特征、展现主持人个人风采。衬衫搭配西服或者套裙对《焦点访谈》的主持人来说或许不是最时尚的着装, 但却是节目保持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最佳着装方式。《焦点访谈》注重深度解析新闻背后的故事和原因, 这样的节目性质要求主持人着装在不失严肃和说服力的同时, 也要表现出主持人的亲和力。正装体现出庄严感, 同时一条与正装配色适当的亮色领带或者一枚优雅大方的胸针都可以为新闻主持人的整体形象进行点缀, 正式中增加一些亲和之感。在2017年1月1日的节目“2017‘超级’的期待”中, 主持人侯丰的领带颜色由之前经常出现的蓝色、棕色、黑色, 转换成了红白相间的条纹样式。红色代表热情、希望, 主持人的领带与这期节目所表达的期待2017年的主题相呼应, 是一种无声语言的表达。

四、结语

语言是主持人节目内容形式的重要载体, 语言技巧是主持人语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技巧的合理运用, 能够让主持人扎实自己的基本功, 能够通过语言表达技巧的训练开阔自己的眼界、博览群书, 能够提升自己的受众意识, 认真贯彻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出群众的夙愿与渴求, 同时也可以提升整个人的综合专业素养。新闻节目主持人如果能够结合自身的条件和节目本身的情况合理地运用语言技巧, 就能够形成自己的个性化风格, 能够为受众眼前一亮、记忆深刻, 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树立良好的节目品牌形象。

摘要:通过对央视新闻节目《焦点访谈》中主持人语言技巧表达的剖析, 从情感融入、新闻语感的把控和副语言三个方面探寻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技巧的合理表达方式, 从而探讨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对节目思想、内容的传播准确性、权威性。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技巧,焦点访谈

参考文献

电视新闻主持人范文第3篇

摘要:为提高新闻的制作水准,电视新闻编辑应摘取新闻素材中的精华,完善新闻制作的各个环节。本文将对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制作对于电视编辑的要求进行分析,重点探究形容。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提升新闻制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媒体融合;同期声;字幕编辑

引言:

在新形势下,国内的传统媒体、新媒体、网络媒体也在持续融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水准逐渐成为各大电视台的研究重点。基于此,对于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提升新闻制作水平的探究有着重要意義。

一、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制作对于新闻编辑的要求

相比于访谈节目、综艺节目,电视新闻节目具有更强的综合性、真实性、严谨性。一档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完成离不开新闻从业人员的多方配合,节目的前期、中期、后期都需要开展策划、录制、编辑等工作,这其中电视新闻编辑的作用至关重要。电视新闻编辑不仅需要围绕电视新闻节目的主题剪辑素材,还需要确保剪辑出的电视新闻节目具备较好的整体效果,能够充分展现节目的主题思想。在新形势下,国内的传统媒体、新媒体、网络媒体也在持续融合,这进一步提高了节目制作对于新闻编辑的要求;而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水准,也是各大电视台的研究重点。电视新闻编辑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以及综合性,为尽可能地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水准,电视新闻编辑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处理节目素材。基于此,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为提高新闻制作水准,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应是创新型、应用型、综合性的人才;简单而言,电视新闻编辑应一专多能。每个岗位的新闻编辑要能够胜任配音、剪辑、素材采集等多项工作,还需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判断力。电视台的记者团队会围绕新闻内容采集较多素材,这部分时间较长;为进一步提高新闻的制作水准,电视新闻编辑应摘取新闻素材中的精华;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极强的判断力、审美能力,以持续提高新闻的制作水准。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提升新闻制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文字稿件导入

在电视新闻稿件的编辑阶段,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应将新闻画面与稿件中的重点文字内容进行匹配,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完整性,提高电视新闻的说服力;在上述工作阶段,应尽可能将记者吸收进新闻编辑团队中。其原因在于,在新闻制作过程中,记者始终围绕新闻事件进行工作,全程进行跟踪报道;在报道过程中,通过不断与摄像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沟通,能够将新闻画面中的核心内容进行捕捉;同时,记者作为新闻稿件的实际撰稿人也最清楚新闻稿件文字内容的核心思想。因此,将记者吸收进电视新闻编辑团队中,有助于提升新闻制作水准。

(二)新闻画面精选

相比于其他媒介,电视新闻在画面处理领域有着显著不同;电视新闻涵盖主体位置、客体位置、画面角度、画面色彩,画面亮度。在对电视新闻进行编辑时,若新闻编辑团队没有选取到最适合的画面,会严重影响新闻的整体制作效果。作为电视新闻的灵魂,画面负责向外界传递文字以外的信息,尽可能地还原新闻事件的本源,增强新闻事件的真实性[1]。例如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爆发重大地震灾害,国内各大电视台都对新闻进行了报道,并将集中报道灾后人们对家人进行重建的景象。国内某家电视台从三个镜像角度播报了当时的新闻画面,首先是这一家人围坐在院子内吃午饭的景象,其次是院子后方的小楼,最后是涵盖了各家房屋的村落全景,大量的农户屋顶逐渐升起了袅袅炊烟。通过上述画面,无需任何文字赘述,观众既能感受到在遭遇灾害后,村落重现了安宁与美好。

(三)处理新闻同期声

在对电视新闻的同期声进行处理时,电视新闻编辑人员要注意两方面问题:第一、留白,新闻编辑应严格把控同期声与解说词之间的留白,若两者的衔接过于紧密,会给予新闻观众一定的焦急感;若两者的衔接过于松弛,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新闻播报的整体节奏;因此,新闻编辑人员在完成同期声处理工作后,要不断地进行试听,结合实际感受对其进行调整,使其更加自然流畅;通常情况下,同期省的留白大概为一到两秒左右。第二、节目节奏,受到新闻时长的限制,被采访对象的语音很难全部体现在新闻节目中;因此,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应根据新闻节目的整体节奏对被采访对象的声音进行剪辑,进而提高新闻的制作水准。

(四)编辑新闻字幕

电视新闻的字幕编辑工作较为重要,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涉及到众多地区,而各地区之间的口音存在较大差异;电视新闻节目有着庞大受众,加之被采访对象可能会带有一定的地方口音,采访环境也可能有大量的杂音,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观众理解新闻内容的难度。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应通过添加字幕、编辑字幕,增强新闻节目的说明性。在此基础上,电视新闻编辑还应通过调节字号、字体颜色、字体大小,提高新闻受众的体验感。在节目的后期制作过程中,电视新闻编辑还可以根据新闻的实际性质,调节整体的画面色彩,以配合字幕编辑,进一步提高新闻节目的制作水准。

(五)节目包装

为进一步提高新闻节目的制作水准,电视新闻编辑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新闻进行整体包装:第一、围绕新闻内容做好条目组建工作,第二、添加节目片头,第三、丰富节目提要,第四、优化节目片花,第五、添加节目片尾。电视新闻编辑应根据实际的串联单对各项工作进行排序,受传统思想影响,国内部分电视台在制作新闻节目时,没有意识到包装的重要性[2]。为更好地适应媒体融合的大背景,电视新闻编辑可以借助整体包装,增强新闻制作水准。

结论:

综上所述,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受到了网络新闻、新媒体的较大冲击。为提高新闻制作水准,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应从文字稿件编辑、新闻画面精选、同期声处理、字幕编辑、整体包装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新闻质量,增强新闻节目的吸引力,持续扩大自身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阿不都热依木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编辑意识提升途径[J].消费导刊,2020,(37):95.

[2]杨淇.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J].神州,2020,(24):264.

作者简介:李海岩,女,籍贯:吉林前郭,汉族,1986年8月出生,学历:本科,职称:编辑,研究方向: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能力的提升。

电视新闻主持人范文第4篇

电视新闻主持人范文第5篇

摘要: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40年的发展可用初创时代、高速发展时代、全媒体时代来讲述,它曾创造的辉煌历史记录是我国电视史上的丰碑。在融媒时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发展遭遇瓶颈,面对困境,它加快了演变创新速度。眺望未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将坚守内容的权威性和专业品质,强化互动,利用平台孵化节目,注重网感化构建会成为日后节目制作常态。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舆论监督 内容权威

背靠历史,眺望未来。在风风雨雨中砥砺前行了40年的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书写了怎样的历史?一路走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如何不断加快演变与创新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未来发展将呈现怎样的趋势?本文将在回顾梳理过去,展望未来的层面上,分析上述问题。
一、电视新闻评论的历史与意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神州大地,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肩负使命、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40年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为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民族复兴等鼓與呼,政策解读、权威发布和答疑解惑,构建正能量监场、为百姓和政府搭建沟通的桥梁,书写了一部引领舆论、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奋斗史。

1.评论节目的初创时代(1980年—1992年)。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的诞生奠定了我国电视评论节目的雏形。节目给人耳目一新的是出现了主持人——庞啸。自此以后,“主持人+画面”成为评论节目的基本样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大幕,基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大部分行业都在尝试着创新和改革,《观察与思考》是央视创新的“新物种”。在此期间,福建电视台《记者观察》、安徽电视台《社会之窗》等地方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相继出现。

此期间可称之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初创时代。这一时代节目的意义在于三个方面:首先,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有了自己的基本节目形式,主持人、视频画面、论述是其基础的三个元素。其次,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培养了人们在固定时间收看节目的收视习惯,收视人群大幅增加。最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社会影响力在不断增强,观众对节目给予了较高评价。

2.评论节目的高速发展时代(1993年—2009年)。1993年5月1日杂志型新闻节目《东方时空》在央视开播,1994年《焦点访谈》亮相,1996年深度调查评论节目《新闻调查》、《实话实说》面世,这些节目共同开启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高速发展时代。《焦点访谈》像一面旗帜引领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潮流,一时间各级地方台有上百个“焦点”类节目在播出,如辽宁电视台《热点透视》、甘肃电视台《今日聚焦》等。2009年7月30日,《新闻联播》里出现了“本台短评”新版块,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节目加大了对突发事件和重大消息的即时解读和评论。

地方台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有重大建树。2002年元旦,南京电视台新推出了《南京零距离》,这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拉开了民生新闻评论的演出大幕,各级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创办了很多类似的民生新闻评论节目。2006年,《南京零距离》以创纪录的1.069亿元的广告代理费成为年度身价最高的新闻栏目,这是民生评论节目的沸点时刻。

这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高举舆论监督的旗帜,极大树立了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一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取得了一个让后来者无法超越的收视率历史记录。这期间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既让百姓喜爱,也让政府满意。节目传导民众的合理诉求,化解部分矛盾纠纷,是宣传中央政策、为党和政府赢得舆论支持、为广大人民群众呼吁公平与正义的主阵地。

3.评论节目的全媒体时代(2010年—至今)。2010年,我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iPhone4面市——手机的智能化和高清晰拍照及录像功能使媒体迅速进入视频化、移动化、社交化时代。在巨量资本和科技加持下,新媒体在全球逐渐崛起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主导力量。自2011年开始,央视先后开辟两微一端和移动新闻网,央视新闻由此正式进入新媒体的前沿阵地。在网络冲击下,2013年1月1日《焦点访谈》迎来19年来首次大改版。《新闻调查》、《新闻1+1》努力调整节目内容,加大节目创新制作力度。2016年3月20日,央视推出了国内首档“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中国舆论场》,节目通过大数据分析,选择公众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进行评论。2018年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我们要以大象也要学会跳街舞的精神风貌迎接数字化,拥抱数字化”。数字化的背后是关乎附着在电视上所有节目的深刻变革。

这一时期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面对传媒业发展格局的剧烈变革,拿出了“何以百炼钢,化成绕指柔”的精神去破解难题。在一个以参与和互动为基因的融媒时代,让受众参与到节目中来,努力强化在节目播出中和播出后与受众的互动,这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正在努力创新求变的方向。同时,在当前“大数据+算法”日趋主导传媒的情况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高度重视学习应用数据算法的研判,据此调整节目的选题方向、传播语态、内容叙事。
二、演变与创新

受众的审美、价值偏向,国家的宣传政策、网络新媒体的兴起、播出载体的变化等是电视新闻评论演变与创新的外部因素。媒介的技术迭代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电视新闻评论演变与创新的内驱动力。40年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传播语态、节目形式等方面不断演变与创新。

1.语态的演变与创新。在传播语态方面,电视新闻评论节目40年来从权威评论语态、地方评论语态向视频评论语态演变。

所谓权威评论语态是指央视以严肃深沉、俯视的视角论述问题,它论证严密,话语形态严肃,观点呈现出一定的社会性、政论性,指导性。早期的电视新闻评论呈现给观众的是字正腔圆、高高在上、书面语多、说教味浓的权威评论语态。到了电视新闻评论的黄金时代,权威评论语态创新了表述方式,观众的直观感受是节目越来越口语化,部分节目就像隔壁的邻居一样以平视的视角展开论述。

地方评论语态是指各级地方电视台评论节目呈现的传播语态,它的传播语态尺度和视野要小一些,地域性、贴近性更为明显。在语态的创新方面,相较权威评论语态而言,地方评论语态的创新步伐要更大一些,很多地方评论节目的表述方式较少能看到“播”的痕迹,以“说”为主。地方评论语态的一大亮点是民生新闻评论的创新发展,它的语态的表述能折射出为民服务的真情实意,以情感人。

2019年11月“央视频”的上线,标志着电视的播出载体发生了剧变,评论语态加速向视频评论语态演变。所谓视频评论语态是指在移动端上播出的各种新闻评论的传播语态。视频评论语态打破了权威评论语态和地方评论语态的技术门槛,个体制作的视频评论节目兴起,专业机构制作的视频评论节目受到挑战和冲击。在视频评论语态中,《胡侃》、《司马南频道》等展现了新的带有网感的表述方式:聊天中要有专业味,严肃中不缺娱乐性,深沉中带有自黑情调等。

2.节目形式的演变与创新。在包装和视觉的演变与创新方面,每隔三四年,很多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都会重新包装制作新的片头、片花、片尾。2008年以后,一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片尾的滚屏结束字幕从以往呆板的演播室背景变为名胜风景画面。近些年来,财力雄厚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演播室引入“实体场景+虚拟现实场景”的视觉呈现方式。

记者出境式体验评论日益增多。在评论节目的黄金岁月里,几乎每一个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都能看到出境记者的身影。一些地方台甚至做了让记者在现场串完一期节目的尝试,2010年大年初一,甘肃电视台《今日聚焦》播出《除夕之夜》,整期节目没有解说词,全部由记者现场讲述和同期采访构成。

灾难和突发、重大事件中加入专家连线逐渐成为电视评论节目的重要节目形式。在灾难和突发事件中,除了记者的现场讲述,演播室和专家连线、演播室和记者连线被越来越多的评论节目采用。

“融媒体”节目形态迎来重大创新。2016年3央视推出的国内首档“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中国舆论场》,它的演播室大屏设置了虚拟观众席替代现场观众,观众可以通过大屏随时向嘉宾、主持人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嘉宾包括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网络舆论意见领袖等,倡导有效沟通,传递真实声音,反映社情民意。
三、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

当前,附着在电视上的新闻评论节目遇到三大瓶颈:其一,大屏思维及其传播理念、技术条件等约束了其向小屏转向的动力;其二,电视新闻评论长期在传播语态上重宣教、轻娱乐,导致其收视人群存量不断下降,增量很少;其三,原有的生产节目方式需要变革。从国际到国内,互联网平台在资本和技術的加持下,为无数视频生产者提供了低门槛的工具,YouTube每天上传的视频有六七万个,这昭示着视频生产方式有了巨大变化,这种剧变深刻冲击影响电视新闻评论的生产。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VR等信息技术的应用驱动了电视新闻业态的变革和重构。

在融媒时代,电视新闻评论要带着系统转型的自觉,深度融合。这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今后演变的一个总趋势。展望未来,视频新闻评论有以下发展演变趋势。

1.坚守内容的权威性与专业品质。面对众声喧嚣的融媒时代,电视新闻评论要不忘初心,坚持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新闻的灵魂,坚守内容的权威性与专业品质。内容的权威性与专业品质体现的是电视媒介新闻立台的责任与使命。新闻履行社会的守望功能,它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社会视野”、“议程设置”、“舆论导向”。“新闻立台”是国际上媒体发达国家电视台的不二法则,近些年来,东方卫视、北京卫视、江苏卫视等在新闻领域不断发力且成绩斐然,说明新闻对电视极其重要,做好新闻和新闻评论是电视应对融媒变革的优选策略。

2.短小精悍的评论会越来越多。“任时任意任何地点观看”是当下乃至今后网民“碎片化”的观看习惯,要迎合这种习惯,新闻评论节目的策划、拍摄、制作都得有刀刃向内的改变,逐渐缩减节目时长、适应“碎片化”接受习惯。《新闻联播》在抖音的《主播说联播》一条新闻时长15秒至1分钟,圈粉无数。浙江广播电视台的《1818黄金眼》与B站合作,把节目时长改为5分钟,大获成功。这两个成功案例的背后是大幅缩短节目时长,采取轻体量节目形态的尝试。

3.民生电视新闻评论的觉醒。北京卫视的一档民生新闻评论节目《向前一步》正面触碰城市治理中难啃的硬骨头,节目累计时长1500小时,让近50万居民的物业问题有了实质性解决,直接受益者超过150万人次。长期以来,电视新闻评论总是难免困惑于寻找节目选题,《向前一步》再次证明电视新闻评论应该把镜头多对准“民生”,这是评论节目的储量丰富的选题宝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人在哪里,新闻舆论阵地就应该在哪里”。民生电视新闻评论是习总书记这句话的大力践行者。

4.不断强化互动,注重娱乐性构建。与粉丝的互动愈发增强,注重娱乐性构建,这是当下视频新闻评论的基本特点。在互动方面,评论区将成为受众和节目增进彼此了解、循环互动的重要区域,这个区域的视觉呈现将由目前文字、图片、表情包为主向视频化演变。在娱乐性构建方面,评论节目要着力打造自身“网红”主持人,节目的选题、内容、传播语态不断向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倾斜。安徽卫视的《超级新闻场》、湖南卫视的《新闻大求真》娱乐化水准高,观众和粉丝的认可度高。在融媒时代,新闻评论节目需要在“强化互动”方面探索新的路径。

5.搭建平台,孵化用户。在算法时代,新闻的生产和分发正在分离,内容分发平台对新闻的传播拥有重要的决定权。没有平台的媒体,始终要仰平台鼻息,容易陷入发展困境。如《新京报》在视频化过程中遇到的困扰:过度依赖平台,用户互动频率受限。这应该引起正走向视频化道路上的媒体警惕和思考。

芒果TV投入巨量资金和人力搭建平台大获成功的案例值得学习借鉴。有了平台,媒体才有演进的根据地。在平台上发布推送视频新闻评论,凭借用户的基础数据以及互动信息,优化视频节目,吸引到更多的用户。当用户数达到一定的量级后,平台引导、孵化用户自组织生产节目,从海量的视频中优选出用户喜爱的节目。在平台上孵化节目是视频评论迈向未来的必经之路。

6.强调“青年化+网感化”。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千禧一代正在走向社会,并在未来逐渐成为视频的主力消费者和引领者。“青年化+网感化”是今后制作视频评论节目要考虑的重要因素。2022年3月,四川广播电视台旗下的新媒体账号“四川观察”抖音号粉丝数突破4700万,总点赞数超过31亿,与“央视新闻”、“人民网”等头部账号展开同梯队竞争。该节目大获成功的重要原因是网感化十足,其抖音的评论区形成了新型的社群化平台。四川观察抖音号用“网言网语”贴近粉丝,注重情感化、碎片化叙述,大力寻求与粉丝的共情。
四、结语

回首望去,电视新闻评论从宏大叙事到“三贴近”,从俯视视角到平视,从单一模型到多元化、个性化转变,在传播力和影响力上达到了一个高峰。在融媒时代,评论节目呈现的是多样化、社群化特征,人人都可评论,评论无处不在。视频评论若想得到足量的关注、点赞、转发、被评论,除了节目的形式、内容质量,比拼的重点在于如何有效增强用户互动,如何用运互联网思维运营视频,平台技术团队的数据建设如何服务视频制作,这些外部力量将构成未来视频评论节目演变的支撑力量。

作者单位 兰州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汪振泽.融媒体背景下传统纸媒视频化转向——以《新京报》为例[J].传媒,2021(15).

[2]刘俊.改版十年:电视时政新闻融媒创新的制作与传播艺术——基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探讨[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10).

【编辑:朱垚颖】

上一篇:新闻调查下一篇:新闻采编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