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范文

2023-09-15

循证护理范文第1篇

【摘 要】目的:麻醉手术护理中的运用以及收到的效果。方法:选取进行手术麻醉患者中的200人,将他们随机分成2组,每组100人,对护理干预组,循证组分别进行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情况,叫他睁开眼睛的时间,让他握拳头的所用时间,以及术后6 小时、12 小时、24小时的VAS值,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再发生率,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研究发展。结果:两组患者在呼吸,叫他睁开眼睛的时间,手术后的6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的VAS值都未有显著的差异(P>0.05)。根据计算得到,执行预见性护理的患者满意程度大概为96%,然而实施循证护理的患者的满意率高达98.00%,两组的差距不大(P>0.05),但是执行循证护理的患者的再发生率大概为10%,而进行预见性的护理的病人的再发生率为20 %,显而易见,循证组患者的病症再发生率低要比可预测性组低(P<0.05)。结论:预见性,循证性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层面拥有相似的效果,然而在临床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发病率高,我们要对其进行灵活的选择。

【关键词】手术室;进行麻醉;预见性护理的运用;循证护理的应用

手术麻醉和进行一些手术都会给病人带来各种的身体和心理以及精神伤害[1],因此,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方式显得格外必要。预见性护理,按照意思的解释就是相关的医护人员根据自己对于患者的病情的了解以及自己的护理经验,对患者实施具有一定的预测性的护理,改善护理的质量。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近年来也产生了循证护理。循证护理的理论依据要数中医循证理论。在科学的方法以及科学的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问题的提出,我们为此寻找充足的证据,并对不同的患者采取“因地制宜”的护理方案[2]。这些是对不同的护理的研究和评价,通过他们对患者的影响以及利弊,更好的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资料,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2015年3月到2016年4月中选取来医院做麻醉手术的100例患者,包括54例男性和46岁女性。病人的年龄在6岁至80岁,平均年龄45岁。按照数据表法,我们可将病人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其中24例女性,男性26例分配到对照组中;然而实验组中女性23例,男性27例。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分别实施预见性护理,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学的分析研究,他们的差异在统计学范畴不具研究价值(P>0.05)。具有可比拟性。

1.2方法

基于对照组的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疾病的多方面的了解以及自己的经验的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患者对病情的了解掌握和经验,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常规性的护理,并且在一定的程度内对患者的可能发生的疾病进行预测,并且在相应的防治策略中也下大功夫,为患者带来福音。

实验组中要对患者一一进行检查,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护理策略。对每一个患者的问题,都充分查找解决方案,充分、恰当的运用于实践中。

1.3观察项目

对每个康复后的病人,进行护理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然后进行总结,为了更好的发展。

1.4统计学分析

记录两组数据,并对各种数据进行分类汇总,采用先进的、现代的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组间率在进行比较时采取χ2检验方式,计量资料数据采用±s的策略 ,组间均数在做比较时运用 T检测策略,对比结果以P<0.05代表差异性显著,在统计学上极具价值。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的比较

将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可得实验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所以对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根据计算表明,两组数据之间的差距并未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这代表着,病人的满意度在两组之间不分上下。

2.2对照组实验组的病人的再发生率的分析研究

根据统计的结果,我们可得到在实验组中病人的病症发生率显然低于对照组,因此循证护理是一种在降低再发生率层次具有很好的发展手段。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别在统计学中具有显著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再发生率的比较

组数 例数 营养不良 出血 褥疮 其他 发生率(%)

对照组 50; 12 ;5 ;6; 3 ;52.0

实验组 50;7 ;3 ;0; 1 ;22.0*

注意:和对照组进行比较:X2=9.563 *P<0.05

从这些结果我们可以得到结果,对照组中执行预见性护理方式,要比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满意率低,根据计算表明,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别在统计学范畴不具实际意义(P<0.05),从而可得两种方案在满意度层面不分上下。对于病症的再发生率来说,对照组实验组的分别为52.0%和22.0%,对现有的数据进行研究,可以得到两组之间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上极具意义(P<0.05)。这代表着,循证护理可在某种程度上对患者术后的病症的发生率进行降低。

3 讨论

预见性护理在现代科技护理中逐渐进行深入的研究发展,并提出一种全新的护理观念与护理方案[ 2 ],它的主要的护理的依据就是相关的医护人员在病人的治疗前对病人的病情,基本情況,疾病的一些相关的信息以及在麻醉手术的工艺的掌握,和护士在过去的有关临床治疗中的遇见的问题的解决经验,对可能的事件进行判断 [ 3 ],并在有关的问题层面进行适当的护理,避免或减少有关问题出现,或者是让问题能够简单和快速的解决,改善治疗方案和护理过程中主治医师的配合度,使护理达到高效率,那么医疗效率也会紧跟其上,整体效率将会以一个合理有序的方式进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患者的信任和认可。对观察组的病人执行预见性的护理,他的各项指标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都明显优于常规的护理方式。由此看来,对患者执行预见性护理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促进手术进行时麻醉医师与护理间的合作默契度,它拥有良好的临床运用效果。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参考文献:

[1] 蒉晓予,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年

[2] 舒翠君,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年

[3] 沈颂伟,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的理论与实践[J].现代养生,2015年

[4] 黄红珊,岑光旅,林百凤,等.神经外科术后麻醉恢复期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及意义[J].北方药学,2014年

[5] 陈信芝,刘光娥,徐燕娇,等.预见性护理在活体肝移植手术护理配合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年

[6] 吴小凌,刘翠月,钟晓珊等.预见性护理结合循证护理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4年

循证护理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讨论循证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护理实际效果。方法:选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 ,剖析医院诊治的90例普外科病人的医学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一样任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疼痛分级、心理状态改进状况、普外疾病知识普及率、病人满意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增高,P<0.05,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可明显提高病人异常心态,减少手术后疼痛,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循证护理;普外科;护理

近些年由于社会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大家针对医疗服务水平慢慢提升认识[1]。循证护理作为一门较新颖的护理方式也渐渐引起了普外科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2]。本分析利用對医院诊治的90例普外科病人护理材料开展观察,现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普外科接诊的病人90例作为观察目标,在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纪21~71岁,均值为(41.3±11.5)岁,原发病:胃癌22例,肝胆结石38例,阑尾炎25例,急性胆囊炎5例。学历:普通高中及下40例,大学及之上50例,岗位:老师28例,文职32例,学生20例,服务人员10例。全部病人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根据护理方法不一样将全部病人随即划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病人性别组成比、年纪、原发病、学历、岗位等一般资料经应用统计学剖析对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对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选用普外科基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本上采用循证护理方式。

1.2.2循证护理依据:

普外科护理有别于其他科室,在护理上强调针对性、服药方面有其独特的管理。故推行循证护理前需对普外科护理诊断开展归纳分析,由此明确提出护理计划方案。最先,普外科是感染多发部门,病人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术中、手术后导致感染的风险性大幅度提高,一旦感染,不良影响比较严重。因而,应当先制订抗感染护理计划。次之是疼痛,开刀疼痛是最明显的手术后并发症,一部分病人疼痛耐受性差,影响服药、睡眠质量、进餐等,耽误恢复。最终,影响病人心理情况,心态恢复对疾患恢复有着关键作用,部分病人因担忧手术治疗功效、经济花费等难题,会出现焦虑不安、压抑感等异常心态,护理时要关心此类患者。

1.2.3循证护理干预:

①感染:术中严格消毒杀菌一般不容易感染,许多感染是出现在手术后的。故护理时要严格遵医嘱运用抗菌素消炎药治疗,并嘱病人服药的目的和必要性。只靠医务人员的监管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要嘱咐病人留意预防感染。依据自己病况,列举常见问题,严格执行。最终,需紧密检测病人生化指标,留意感染。

②疼痛:尽管疼痛是难以避免的,但护理人员要尽可能能够帮助病人缓解疼痛。最先,病人手术后麻醉效果消失后,与病人沟通交流,告知患者手术治疗取得成功、实际效果不错等,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也可播一些轻缓舒音乐,分散病人注意力。与亲属交待,多与病人交心,释放压力和焦虑心态,使病人不致力于手术后疼痛。

③精神与心理护理:病人搬入医院病房后,给病人详尽解读住院注意事项以及相关内容,并向病人详细介绍医院门诊、医院病房、有关设备,提升病人对疾病和住院缓解的了解,清除距离感。尽可能多与病人沟通交流,向病人详细介绍病因状况,过去经典成功案例等,减轻病人精神压力。普外科病人住院后许多因担忧病症对日常生活、皮肤美观及社会认同度的忧虑,发生焦虑不安、抑郁情绪、不自信等异常心态,对于病人以上心态的转变,不利于病情回复,因此要提升对病人的心理护理。

1.3观察指标值

1.3.1疼痛分级规范

参考NRS疼痛水平疼痛分级规范,0级:无痛;Ⅰ级:有略微的疼痛,病人能承受;Ⅱ级:病人疼痛并危害睡眠质量,还能承受;应给予临床处理;Ⅲ级:病人有渐明显的疼痛,疼痛强烈或难耐。

1.3.2各类指标值观察

病人心理状态心态改进状况、普外疾病知识普及率、病症发病率、病人满意率状况的观察。

1.4应用统计学分析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创建数据库根据X2检测剖析,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90例病人护理后疼痛分级状况的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疼痛分级,Ⅰ级:10例(33.3%),Ⅱ级8例(26.7%),Ⅲ级12例(40%);对照组,Ⅰ级:29例(48.3%),Ⅱ级27例(45%),Ⅲ级4例(6.7%),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表1)。

2.2 90例病人心理状态心态改进状况、普外疾病知识普及率、病人满意率状况的对比

观察组病人心理状态心态改进、疾病知识普及率、病人满意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表1)。

3讨论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持续发展趋势,普外科护理品质的必要性也在持续体现。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方式逐步变成护理研究热点[3]。循证护理核心内容是按照目前研究结果及医院临床医学具体情况制定护理管理决策的理论依据,与此同时随时持续合理更新证据[4]。本分析利用对医院普外病人执行循证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分级、心理状态心态改进状况、普外疾病知识普及率、病人满意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增高,P<0.05,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总的来说,循证护理改善病人异常心态,减少手术后疼痛,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杰,高英娜,金玉华.细节化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实施探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7,(21).161,163.

[2]张杰.循证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6):293-294.

[3]赵静,邓少芬.循证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726-727.

[4]曹玉琼.循证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21):101-102.

循证护理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浅析循证护理在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间;研究对象:320例静脉输液患者;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模式)与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护理)各160例,评价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率低、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循证护理;静脉输液;护理满意度;输液不良事件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常见的护理操作与给药途径,指遵医嘱将大量的液体、电解质、血液等通过静脉输入人体内,实现治疗目的,按照不同注射部位可分为外周、中心等多种输液方式,静脉输液治疗方法看似简单,但对临床护理要求较高[1-2]。循证护理是护理学领域应用循证医学的重要体现,要求有机结合护理研究与护理实践,是遵循证据的护理科学,根据临床已经获得验证的研究结果,为临床护理实践制定完整的护理方案,具有科学、有效特点[3]。文章纳入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间收治的320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研究样本,评价循证护理干预效果,现将本次研究全部内容整理后作以下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间;研究对象:320例静脉输液患者;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0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103/57,年龄平均为(58.1±12.3)岁;对照组中男女比例100/60,年龄平均为(57.5±12.0)岁。2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具有正常的交流沟通能力;病情需要自愿接受输液治疗。排除标准:静脉输液过程中断;依从性差;凝血功能障碍。

1.2方法

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模式:1.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下降问题,循证: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原因与体型瘦、皮下脂肪少、血管弹力差、血管缺失组织支持、血管细滑、体型肥胖、皮下脂肪厚、血管脆性大、血管显露不清晰。护理对策:护士重视护患沟通交流,输液前首先护士主动安抚患者情绪,耐心宣教,告知输液流程、提前说明输注的药物、需要输注多长时间、什么时候换药等,解除患者紧张情绪,提高依从性,穿刺前局部热敷血管10分钟,预防血管痉挛,穿刺时护士根据穿刺部位、静脉条件、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方法与角度。如肥胖体型者嘱咐其握拳,消毒后左右穿刺进针,避免直穿血管,进入皮肤后再沿血管壁刺入。针对体型瘦弱的老年人患者而言,选择紫色头皮针(5号半),消毒后拉紧皮肤,固定血管,快速以15°-30°角度刺入皮肤。针对血管显露不清晰的患者,护士提前摸准血管走向,右手持针凭手感进针。2.输液后疼痛、红肿、出血、瘀血等问题,循证:查阅文献分析原因与不规范护理操作、不同血管走向、血管痉挛等有关。护理对策:输液过程中增加巡视次数,及时查对患者输液信息,降低失误风险,重视药物配伍禁忌,护理过程中护士重点观察患者情绪变化,指导其保持身心放松状态,拔针时关小调节器,切勿关闭,预防回血,指导患者正确按压穿刺部位,按压5分钟,不要揉搓穿刺部位,预防针眼出血与皮下淤血,告知穿刺后皮肤护理注意事项。

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护理,输液前核对患者信息,常规穿刺,固定针头,调节输液速度,及时更换输液瓶,穿刺结束后按压。

1.3观察指标

记录2组发生未及时查对、未及时巡视导致穿刺部位针头栓塞、穿刺失败导致液体外渗、未使用隔液导致药物配伍禁忌等不良事件率。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表格,内容主要有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态度、心理舒适度、交流沟通等,非常满意:≥90分、一般:80-89分、不满意:<8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患者总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χ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评价2组输液不良事件

观察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评价2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临床在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通过有机结合护理科研、护理实践、患者需求以获取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证证据,改变传统经验性护理模式,更加完善护理计划与措施,提高护理科学性,实施循证护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降低护理风险,提高静脉输液安全性,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4-5]。

传统护理模式多依据护士的工作经验与印象解决护理问题,缺乏充分的依据,对仅有的证据也不能很好的评价,相应影响护理质量[6]。循证护理模式则不依据护士工作经验,而选择科学证据解决护理问题,护士发现问题后自觉查阅相关文献主动寻找证据,进行评价与应用,在质量管理中做到有据可依,确保护理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7]。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未及时查对、未及时巡视导致穿刺部位针头栓塞、穿刺失败导致液体外渗、未使用隔液导致药物配伍禁忌等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88%,高于对照组85.00%,P<0.05。分析原因发现,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护士结合自身个人技能与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病情、实际情况、护理目标制定完整的护理方案,以临床验证有效的科学证据作为循证依据,不断完善护理理论体系,改变护士传统的靠经验开展护理工作模式,指导护士以整体护理观为核心,多方面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全面评估患者静脉条件,制定个案护理方案,有效调动护士主动学习静脉输液相关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操作技能,提高护理质量[8]。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护士先分析输液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再结合问题查阅多方资料,分析护理问题的危险因素,再寻找科学的循证依据,制定对应护理对策,针对常见的输液不良事件风险,积极寻找多方循证依据支持,不断提高护士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9]。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可提高静脉输液患者满意度,降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晶晶,王燕慧,李钰珊,等.循证护理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4):2185-2188.

[2]李珍,许妍,杜倩,等.循证护理对乳腺癌患者PICC与静脉输液港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4):676-680.

[3]王倩,仇兰香,薛艳.PDCA循环管理联合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输液患者用药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1):160-162.

[4]蔡佩源,孙国珍,李丽,等.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措施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32):4351-4356.

[5]周英凤,王凯蓉,陆箴琦,等.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维护及拔管操作的成本核算[J].中国卫生资源,2021,24(2):181-184.

[6]王岩.循证护理在社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2):138-139.

[7]陆志敏.循证护理降低ICU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堵管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5):2-3.

[8]王麗英,薛嵋,陶雍,等.静脉输液港护理管理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23):2157-2160.

[9]韩柳,杨宏艳,刘飞,等.无针输液接头临床应用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8):1239-1246.

循证护理范文第4篇

【摘  要】目的:研究护理安全干预对消毒供应中心中消毒供应物品质量及临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消毒供应中心未实施护理干预的52包物品纳入对照组,自2018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已实施护理安全干预的消毒供应中心的52包物品作为观察组,共104包,对比两组消毒物品合格率、护理风险发生情况、临床满意度、护理风险意识评分、物品质量缺陷和无菌物品存放问题。结果:观察组物品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毒物品护理风险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相比于实施前临床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风险意识也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物品包质量缺陷以及无菌物品存放问题质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实施护理安全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消毒物品合格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也提高临床满意度,在临床效果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护理安全干预;消毒供应中心;消毒供应中心;满意度

Influence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on the goods quality and clinical satisfaction in the sterilization and supply center

消毒供應中心是负责医院里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单位,主要对各种医疗器械进行消毒灭菌、清洗以及包装等工作[1-2]。我国在2009年4月1日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6项卫生行业规范中明确规定消毒供应中心的重要性[3]。近些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各大医院内所需要使用的供应物品种类多,涉及科室广,在消毒供应中心的每项工作,严重影响着医疗护理工作质量、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治疗效果,若消毒不彻底,将会在院内造成交叉感染,产生不良事件[4-5]。传统护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医院需求,因此本文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在临床上取得了不错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在2017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消毒供应中心未实施护理干预前的52包物品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已实施护理安全干预的的52包物品纳入观察组,两组物品均为手术器材。另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1月临床上100名医护人员,其中护士50名,医生50名,医生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6-46岁,平均(42.3±2.8)岁,工龄1-10年,平均工龄(6.2±2.2)年,其中硕士32例,博士18例;护士中男性10例,女性40例,年龄在26-42岁,平均(35.8±1.2)岁,工齡8-10年,平均工龄(8.2±1.2)年,其中本科26例,专科24例,以上医护人员资料年龄、性别、学历以及工龄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灭菌物品使用常规的消毒灭菌方法,主要通过配置2%戊二醛消毒液,对需要消毒的医疗器材使用清水进行冲洗,再放入已配置好的消毒液中充分浸泡1h等常规消毒流程。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建立规范化消毒流程,避免护理人员因个人操作差异,而导致消毒质量受到影响。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进行医疗器械清理和物品的回收、灭菌方法、物品包装以及储藏等规范操作流程。(2)手术器材需进行分类消毒,对金属器械(外科手术器材剪、镊等)使用2%戊二醛消毒液充分浸泡10h,橡胶类(各种导管、插管以及引流条等)使用环氧乙烷灭菌,玻璃类器材使用压力蒸汽灭菌等。(3)将护理人员分成新老护士,由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带领新入职护士进行基本操作的培训,主要包括清洗、灭菌、检查等工作的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介绍以及岗位技能训练,分层次培训保证消毒流程的统一性以及规范性。(4)在护理操作台显要的位置放置标识,提醒护理工作人员,帮助减少失误的发生,对不同的工作区域进行划分,确保各器材的灭菌有序进行。(5)科室护士长对护理人员进行排班,对各班次岗位的职责进行讲解,对手术器材进行严格清洗、灭菌、包装,将回收污染物品和无菌物品放置于容器和封闭车进行运送,保证物品供应收送使用的车或容器分开放置并做上标记,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洗或消毒处理,避免无菌容器被二次污染。不同物品使用不同材质的包装材料,对包装的物品进行严格的检查,查看包装有无破损。(6)使用留言板将特别事件和工作改动进行留言,保证不同班次的护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帮助其做出特殊调整。(7)对消毒供应中心易发生不良事件的工作环节,派专人进行重点监督,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消毒物品合格率(合格率(%)=合格物品/物品件数);(2)对比两组消毒物品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风险发生率=无发生风险/物品件数);(3)对比两组消毒物品的临床满意度,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医护质量以及消毒物品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4)对两组护士进行风险意识评分对比,满分10分,分值越高风险意识越强。(5)对比两组消毒物品,物品质量缺陷以及无菌物品存放问题。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用于表达计量资料,X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P决定是否有差异,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消毒物品合格率比较

观察组物品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物品包质量缺陷以及无菌物品存放问题质量比较

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物品包质量缺陷以及无菌物品存放问题质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消毒物品护理风险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消毒物品护理风险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临床满意度以及护士风险意识评分比较

实施后相比于实施前临床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风险意识也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对医院所需使用的手术器械消毒灭菌以及安全提出很大的要求,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6-7]。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治疗与医院整体医疗工作、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生命安全息息相关[8]。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医院各个科室的器械物品进行消毒、清洗以及灭菌工作,服务对象广且工作量繁重,由于部分消毒护理人员缺少专业的消毒知识以及未掌握灭菌操作规范流程,医疗器械灭菌不合格,缺少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护理风险意识[9]

因此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对发生,故本文将2018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已实施护理安全干预的物品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消毒物品合格率、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护士风险意识评分,均明显提高;护理风险发生率也明显降低,这一结论和王燕玲等人研究结果相同[10]。在护理安全干预中,通过建立规范化消毒流程以及对手术器材进行分类消毒,使护理人员了解消毒相关知识,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同时也提高了消毒物品质量[11]。使用“老人”带“新人”一对一的方法,对新入职护士进行基本操作的培训,提高其岗位技能操作能力,能够有效降低消毒物品不合格率。通过在护理操作台显要位置放置标识牌,让护理人员做到心中有数,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确保灭菌流程有序进行,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12]。无菌容器和污染物品分开放置保证物品并做上标记,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满意度,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通过对已消毒的无菌物品包进行严格的包装检查,查看包装有无破损,能够有效降低物品包质量缺陷;对无菌物品包进行分类存放,减少无菌物品存放问题,如结果表3所示。对易发生失误对环节,派专人进行监督,能够有效对减少不良事件对发生。

综上所述,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对临床满意度,减少了消毒物品对缺陷以及无菌物品存放问题,提高消毒物品对合格率,有效改善了消毒物品质量,提高护理人员护士风险意识,,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提高医院护理质量有积极作用,在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陆海雯.护理安全干预对消毒供应中心中消毒供应物品质量及临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饮食保健,2018,5(1):233-234.

[2]徐辉,黄金洋,宋静, 等.护理安全干预对消毒供应中心中消毒供应物品质量及临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6):195-197.

[3]白俐.神经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 264-265.

[4]彭慧,杨焕民,刘冬梅.安全护理管理干预对肾内科老年患者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163.

[5]周德英.护理安全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意外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4):179.

[6]刁桂霞.评价优质护理服务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 (4):238-239.

[7]李芳.循证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181-183. .

[8]陈美玲.优质护理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4):275-276.

[9]贾桂香,靳寸朵,王苗, 等.手术室医疗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清洗包裝管理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6):16-18.

[10]王燕玲.品管圈活动在减少消毒供应中心再生包差错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0):174.

[11]孟艳杰,王卫红,王芳, 等.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环节质量监控预防医院感染[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3):115-116.

[12]张淑.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7):178, 190.

循证护理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 我院共收治了30例体重不足2000g的早产儿, 其中男性16例, 女14例, 胎龄26~35周, 平均年龄 (32.3±2.1) 周, 体重880~2000g, 平均体重 (1375±303) g, 1minApgar评分5~9分5minApgar评分6~10分, 阴道分娩9例, 剖宫产21例。

1.2 方法

1.2.1 循证护理方法 (1) 建立循证护理小组。

护士长带领全体护士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 一位责任护士任副组长, 其他4名护士任组员。组长安排组员查阅有关资料围绕护理问题组织业务学习, 去伪存真。每位组员发表见解, 有据可依, 有证可循, 有疑问时反复查阅资料及请教有经验的同行、护理专家、新生儿医生。 (2) 了解早产儿生理发育特点。 (3) 建立完善护理常规。全体成员共同负责患儿的护理,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每当遇到疑问或难题时,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析、总结, 提出解决方法。并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病历讨论, 使每个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均有证可循、有据可依。小组成员从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10篇, 及儿科护理学相关资料等, 经过学习讨论, 列出如下护理要点。 (1) 加强保暖;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3) 合理用氧; (4) 正确喂养; (5) 预防感染; (5) 预防出血; (7) 密切观察病情; (8) 发展性照顾; (9) 健康教育。

1.2.2 循证护理实践 (1) 加强保暖。

早产儿体表面积较大, 体表散热大于产热, 体温中枢和汗腺功能发育不全, 易受外界温度因素影响[2], 又因棕色脂肪少, 低体温较多见, 常因寒冷而导致硬肿症的发生。因此, 保暖对于挽救早产儿的生命极为重要。患儿入NICU, 环境温度在24~26°C, 相对湿度55%~65%, 将患儿立即裸体放入暖箱内, 尽量减少室温暴露时间, 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每项治疗和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在暖箱内进行。暴露操作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体重<1500g极低体重儿, 每6小时油浴1次, 促进血液循环。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早产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 常出现呼吸不规则和呼吸暂停, 应取仰卧位, 稍垫高颈肩部, 使头部稍后仰, 保持呼吸道通畅, 备好吸痰器及简易呼吸器、人工呼吸机, 及时有效吸出口、鼻、咽分泌物, 如出现呼吸暂停, 采用背托、刺激皮肤等方法缓解, 如无效, 可采用简易复苏囊复苏。 (3) 合理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及缺氧症状合理选择给氧方式, 如鼻塞低流量吸氧、头罩吸氧、正压CPAP吸氧。氧气应加温加湿, 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尽量不超过3d, 随时观察血氧饱和度, 维持在85%~93%之间。定时测血气, 避免氧中毒, 症状改善后及时停氧。 (4) 正确喂养。早产儿因各种消化酶不足, 消化吸收能力极差, 但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多, 而初乳中有大量的IgA/IgM, 补充溶菌酶, 可迅速提高免疫力[3], 因此最好早期母乳喂养, 如条件不允许可根据病情给与早产儿专用奶粉微量喂养。体重越轻, 开始哺乳量越少, 每次增加奶量越少, 哺乳间隔时间越短, 可先给奶2~5mL, 如能耐受, 每次增加1~2mL, 直至每日需要能量。体重低于1500g者, 哺乳间隔时间为1~2h。对吸吮力差者, 可用滴管喂哺。按时提供非营养性吸吮。对既无吸吮能力又无吞咽能力者, 可用胃管法, 每次进食前应抽吸胃内容物, 有残留奶则减少奶量, 如持续有较大量残留奶可改用静脉高营养液。每日计算液体量和奶量, 随着奶量增加, 输液量减少, 奶量达160mL/ (kg·d) 时, 静脉营养停止供给。喂哺后将儿头抬高30°, 严密观察, 防止胃肠食道返流引起窒息。每日记录出入量及准确测量体重, 以便分析、调整喂养方案, 满足机体能量需求。 (5) 预防感染。患儿免疫力差, 为避免交叉感染, NICU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规程, 室内定时通风换气, 紫外线和消毒机空气消毒, 地面、工作台、暖箱每日用含氯消毒液内外擦拭, 再用清水擦拭, 室内用具定期灭菌。湿化瓶和流量表按要求严格消毒, 人工呼吸机管路环消灭菌。加强早产儿的口腔、皮肤、臀部、脐部护理。工作人员强化洗手意识, 每次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按规定洗手或用快速消毒液擦拭手部。 (6) 预防出血。早产儿缺乏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 出生后应及时补充维生素K, 预防出血症, 还应补充维生素A、C、D、E和铁剂等。各种治疗和操作动作轻柔。 (7) 密切观察病情。早产儿病情复杂, 变化快, 应专人守护,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变化, 积极防治呼吸窘迫综合症、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尤其是呼吸窘迫综合症是早产儿死亡最主要原因[3]。应备好氧气、吸痰器、心电监护仪及急救药品。 (8) 发展性照顾。可以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 减少哭闹和呼吸暂停, 将光线调暗, 以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使患儿侧卧, 用直径3~4cm棉圈环绕在身体周围, 使其所处环境与子宫内尽可能相似, 帮助患儿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产生安全感, 以促进体格和精神的正常发育。提倡早期抚触, 早产儿具有发育的可塑性, 早期干预治疗至关重要, 1次/d, 15min/次, 抚触时注意刺激频率和强度, 充满爱心。 (9) 健康教育。生育早产儿的父母亲往往会有忧郁和焦虑, 不知所措, 接受早产儿需要特殊照顾观念需一段时间。应在提供消毒隔离措施的前提下, 鼓励父母进入早产儿室, 探视及参与照顾患儿的活动;如抱抚、喂奶。指导父母如何冲调奶粉、沐浴、观察体温、脐带护理、何时预防接种、门诊随访等。使他们得到良好的信息支持和树立照顾患儿的信心[4]。

2 结果

通过循证护理, 30例早产儿 (体重<2000g) 均存活, 治愈出院, 效果满意。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现代护理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以真实可靠的科学证据为基础的护理实践—循证护理 (evidence-basednursing, EBN) 广泛开展, 使传统的以经验为主的护理模式向依据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的新型护理模式转变, 这也是护理领域发展的新趋势。我院在早产儿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 旨在帮助护理人员认识循证护理,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 最终实现以循证的观念进行护理实践、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的目标。我们在护理实践中, 遵循循证护理的理念,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减少了实践中的变异性带来的不必要资源浪费及对患者的不利因素。资料显示, 30例患儿均存活, 明显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NICU病房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30例早产儿 (体重<2000g) 应用循证护理, 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30例均未因护理不当引起并发症及死亡, 效果满意。结论 在低体重患儿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患儿的存活率, 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早产儿

参考文献

[1] 余桂英, 邓云珍.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睡眠和体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23) :35~37.

[2] 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00~202.

[3] 梁小梅, 陆俭.早期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 (1) :10~11.

上一篇:通信电源下一篇: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