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范文

2023-09-08

人文地理范文第1篇

一、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文化底蕴

由于我们的大学地理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就受到极左思潮的影響,加上照搬前苏联的教学计划,结果导致大学地理系的课程中一度取消了人文地理,只留下自然地理、经济地理。经济地理也只能讲前苏联的计划经济下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地理。结果,从50年代开始,三四十年来,大学地理系的毕业生没有系统地学过人文地理课。因此,很多中学的中老年地理老师应该加强学习,汲取相关学科知识的营养,这样才能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建立互动式的开放性课堂,搞活教学

如前所述,人文地理知识的特点是理解难度不大,教师如果照本宣科,搞“一言堂”,学生必然感到索然无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人文环境的建设,以创设民主、开放、活泼的学习情境,以保证学生自探、自求、自创的时间,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创造性,实现教学的民主性、启发性、多样性。多给学生思考、发言的时间和机会。在教学的设计上,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这样做,既符合人文地理本身的特点,又能很好地突现新大纲对教学的要求,对学生提高人文素质大有好处。

三、抓好案例教学,促进知识的迁移运用

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一个重大的变革是选取了许多教学案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这些案例的使用。通过讲解案例,使学生领悟其中包含的地理原理、理论,并做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

四、联系实际,加强专题研究,促进教学

高二地理选修课上涉及到的内容有:人口增长模型的转型、城市化的加快和城市合理规划、文化和旅游需求的增长、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关系的改善等,这些内容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同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了颇有用场,学生也较感兴趣。为了让讲课的内容不至于空洞抽象,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做一些专题研究,收集相关的资料(资料的来源可来自报刊、互联网、电视等),以丰富课堂内容。特别是联系乡土地理内容时,学生倍感亲切,兴趣很浓。这样做既丰富教师讲课的素材,又增进了同学对家乡的了解,提高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可把自己及学生研究、调查的案例引入课堂,将大大增强课堂的活力。

五、应重视地图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这当然也适用于人文地理的教学。如,那些涉及人文事项的空间分布,自然应该通过地图来展示;至于那些枯燥的统计数据,也应该尽量转化成各种的统计图形——曲线折线图、柱状条形图、圆形比例图等等,要训练学生能看、能绘、能用,实现图文的自如转化。

此外,要训练学生人文地理的答题技巧,人文地理记忆的量比较多,但它们的学习也是“有法可依”的,如分析某个工业区、农业区的区位因素,都要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着手,答题时要面广点全,不要在同一点上讲个没完。人文地理要“精”,用最简单的话记住要点。

总之,时代呼唤人文素质,高中地理新大纲、新教材的贯彻和实施,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文素质教育,就一定能更好地实现地理素质教育目标,进而为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新人做出重要的贡献。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县第二中学

人文地理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针对农村中职学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观念认识不到位、教学方式方法模式落后、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提出各教育主体要更新观念,重新定位教学目标,重新整合教材,更新教学模式,评估教材,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农村中职学校 英语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

农村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薄弱,有的甚至是零基础,这给中职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也使很多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倦的情绪。同时,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和枯燥的英语教学环境也对学生学习英语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必须跳出传统教学模式,重新整合教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及科学的教学评价来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

一、农村中职学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认识不到位,对英语教学重视不足。中职教育一贯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从指导思想上,中职学校往往更偏重于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在这种大环境下,绝大多数的农村中职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忽视各门公共基础课程,尤其是英语课程。很多老师都潜意识地认为,中职学生英语好与不好,最后都不会直接影响其就业。因此,学校在做教学规划时英语不列入重点范围,设备投入少,英语沦为边缘化学科。这导致英语课堂教学难以开展,教学质量无法保障,有效课堂教学无从谈起。

(二)教学方式方法落后,模式单一。许多中职校英语教师依旧在沿用传统、枯燥、被动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满堂灌”,机械地讲解教学要求的语言点,忽略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应用功能。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被迫去接受,很少有机会去参与互动、交流,语言实践的机会少,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语言学习环境枯燥无味,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方式更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把学习英语的兴趣抹杀殆尽,难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和激发语言运用能力。

(三)评价机制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前,绝大多数的农村中职学校仍然在沿用着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主要是期末测评和课后作业两大类,方式方法落后单一,卷面分数难以触及学生的灵魂,评价机制没有发挥其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及功能,学生学习态度依旧懒散,学习兴趣欠缺,厌学情绪加重,有效课堂教学无法实施。

二、农村中职学校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建议

(一)各教育主体更新观念。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要更新对英语科目的认识。

首先,领导更新认识,加大投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就业者的能力需求会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普通技术型人才已不能满足这一需求,中职学生英语的好坏虽然对就业的影响不如技能技术,但却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其就业的起点、高度和宽度。因此,中职学校的领导必须从观念上重新认识、调整及评价这门基础课程,充分认识英语学科的价值,加大英语教学设备投入的力度,比如建设语音室、影音室和多媒体教室等,借助多媒体和各种媒介的力量和手段授课,尽可能给学生呈现更多的画面、更多的色彩、更多的影像等,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不仅能听得逼真,而且还要看得也逼真,图文并茂,让英语变得有质感,不再枯燥。通过更新认识和切实改善英语学科授课的设备环境方式,让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得到保障。

其次,教师更新认识,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传统的照本宣科及“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要求,多元化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所以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也要走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例如在复习时,教师可以采用口头练习和笔头练习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小测试、背诵、默写和一答一问对话等方式;在进行新的语言功能项目介绍时,可以借助实物或实物的影像、卡片式的图片、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的简笔画等;而在进行语言操练时,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这个小组可以是以组的形式,也可以是以排的形式或同桌的形式进行;而做游戏和角色表演则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最后,学生更新认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由于科技发展很快,世界每一天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打好英语的基本功,打下好基础,当需要用上英语时,就不会茫然无措。对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虽然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过程,但真正的有效教学并不是让学习者简单地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自主构建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能力。只有“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语),变“奉送真理”为让学生“發现真理”,教与学才真正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因此,学生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参与:一是主动参与目标的制定,让对自己有效果、有帮助的学习任务和教学要求得以确定。二是主动参与教法的选择,选定对完成学习任务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三是主动参与合作,选择自己心仪的合作伙伴,学习如何使用英语来表达自己,学会交流,懂得商量;学会倾听,懂得融会;学会采纳,懂得相互赏识。四是主动参与评价,有效课堂教学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机制,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是形式多样的,比如说自我评价、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和老师给予的评价等,借助这些评价方式来让学生学会决断、辨别和剖析。

(二)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和整合教材。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好的教材可以起到鼓励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中职学校的英语教材应该考虑到在其专业特点的基础上,突出岗位特点,选择与学生英语基础尽量相衔接的教材,在基础英语的选材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选用合理的教材,突出实用性。但是长期以来,大多数中职学校在这两方面做得都不尽如人意,很多英语教师都还没有意识到要培养的学生是属于何种性质的学生,对培养目标没有做出应有的评价及正确认识,因此英语教学往往还停留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对教材没有做出任何的调整或删减,甚至照本宣科。中职教育中英语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满足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求,所以必须根据专业特点选用相应的教材,必要时还要对教材做出调整,甚至要教师自己编制合适的教材,尽量能与日后学生的工作岗位相联系,满足他们的岗位需求。以汽修专业为例,汽修专业的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肯定与汽车有关,也许是汽车的维修、保养,也可能是汽车的销售,所以我们在给汽修专业的学生上课时就要考虑让他们如何看懂汽车维修和保养的说明书、汽车销售用语等,因此在教材整合时要嵌入这些相关的知识,以便能够帮助学生完善相关的专业知识,拓展他们的专业技能。

(三)更新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当前,绝大多数农村中职学校的学生英语水平大概可以这样来划分:第一种是零基础;第二种是 26 个字母认不全;第三种情况是能认全 26 个字母;第四种是能认全 26 个字母外还稍微懂那么一点英语。在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有很大差异的背景下,中职学校英语教师无论是采取高要求,还是低起点或是抓中间带两头的教学模式,都面向的只是一部分学生,而其他学生就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中职英语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班级和专业的界限,实施分层次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基础好的能吃饱,基础差的吃得了。

分层次教学是指根据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行分组教学,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具体操作如下:

1.教学目标分层。不同的专业对英语有不同的应用能力要求。比如计算机专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比较简单,只要求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日常交际和辨认常见的计算机应用术语;电子商务专业则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要求学生除具备较为熟练的英语交际能力外,还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专业术语,而且领域包罗万象,比如商务广告和贸易、银行和证券、零销售行业、旅游和出版行业,等等。因此,各个专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目标层次。

2.教学内容分层。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借助教学内容这个介质,而各专业的教学目标层次迥然各异,所以相应的教学内容必须层次分明。以汽修专业内使用统一基础教材的学生为例,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材应以基础知识为主,重点培养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凭借教材拓展的部分,对课外英语内容进行扩展,帮助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

3.教学主体分层。中职英语的课堂教学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进入中职学校以后,在学习上与之前的义务教育有所区别,学生的学习目的、情感态度和基础的差异性会导致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等方面出现不同,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自住学习方面情况的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可以将同年级的学生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这样,同年级同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走班制英语课堂形式,自住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层次,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4.教学方法分层 。教学方法的设计要因人而异,认知水平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要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比如指导和点拨、循循善诱等,促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听、说、读、写等各项学习活动中去。

5.教学组织形式分层 。把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组合起来,比如把全班的、小组的、同桌的、个别的教学形式相互组合,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尽可能多的口头和笔头练习的机会。同时,让层次比较上等的学生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层次中等的学生则不断得到提高,而层次较差的学生则得到个别的帮助。这就使得大家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乐。

(四)走进学生,评估教材,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學生对英语课感兴趣,这也一直是很多英语教师常常思考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对英语课堂感兴趣,可以采取措施:

1.深入细致了解教材。比如研究教材的编排是否合理,是否太过简单或者太过偏难,顺序是否合理。

2.调查授课对象。调查授课对象关系到英语课堂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次摸底,可以通过考试的形式,也可以通过限定主题让学生 free talk 的形式,总之要把上、中、下三层学生的情况了解清楚。

3.形成结论,达成共识。与学生知会,告诉学生实际与现实的情况,做思想总动员,和学生达成某种共识,即教师要告诉学生,他们的总体水平在哪儿,会怎样根据他们的现状和要求,重新整合教材,拟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保证让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长,让学生有信心迎接即将到来的学习。

4.重新整合教材,明确授课的具体内容和每个具体内容要完成的目标。教材的整合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接受,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所以在整合时要做纵横两向处理,可以是语言功能方面的,也可以是相关的文化知识,比如讲到感恩节时,可以讲给学生感恩节是怎么来的,它涉及世界史的哪段历史,当时中国处于哪个朝代,经济政治发展得怎么样,感恩节类似于中国的哪个节日,这样学生不仅拓宽了视野,还激起了兴趣。

5.制订具体的教学方法,每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比如应用游戏教学法,用游戏的方式来复习单词、操练句型或者学习新的语言点、导入新课等。再如应用情景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或模拟学生锁熟悉的生活场景,把大家都觉得单调、机械、枯燥的句型操练转变为成生动、活泼的交际性语言练习。

6.科学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当然也不能因多样化而形式化,要保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既能把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又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7.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指导。比如语感的问题,有些学生语感较好,有的则非常差,差的同学就要求他每天至少要拿出 20 分钟的时间来大声地朗读英语单词、句子和课文,按照单词—句子—课文的顺序进行,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会发现自己的语言感觉似乎越来越好了,学英语的兴趣油然而生,信心也越来越强,这是有效课英语堂教学的更高境界。

(五)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目标明确化。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单一古板,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激励学生的功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评价模糊笼统,学生对评价已经麻木。因此,建立能促进学生应用能力提高为目的教学评价制度势在必行。评价的关注点应该是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和学习效果,因此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可以对学生做出更科学的评定。比如过程性评价的表现式评价,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自我表现力情况和学习能力的过程以及学习方法的过程,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这种评价方式操作灵活,如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愿意或擅长的某种方式参与评价,可以是朗读,可以是表演,也可以是书法展示、人文地理介绍或者实物解说等,这样既可以挖掘学生的特长,又可以把其特长给展示出来,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过程性评价的成长记录袋评价,则是对学生课堂提问、课堂回答、课堂作业展示、实践活动和学习成果等各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借助这些方式地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尽可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因此,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的评价体系,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感受到激励和鼓舞,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进一步引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最终实现英语课堂有效教学。

总之,如何改进和提高中职英语教学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做到除了正确认识这门学科存在的价值意义外,还要端正对学生的态度,解决观念与现实的矛盾、教材与学生的矛盾、学生与教师的矛盾、教学大纲要求与学生现实水平的矛盾,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才可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李 军,朱翠萍.浅谈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0(2)

[2]雷 慧.中职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考试周刊,2007(9)

[3]赵 江.浅谈中职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困惑和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4)

(责编 刘 影)

人文地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结课;总结;预习;作业

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对于一堂有效的初中数学课而言,结课与收口的作用是相同的。正因如此,很多一线初中数学教师为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都很重视结课,甚至还有部分数学教师会在结课方面深下功夫。如今,国内关于数学结课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并提出诸多有效的结课策略。本文受到相关研究的启发并结合多年数学教学实践,认为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具体可采用如下结课策略。

一、总结式结课法

总结式结课法即在课堂结尾阶段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让学生清晰了解本节所学。在观摩其他初中数学教师上课时发现,总结式结课法是数学教师较为常用的结课方法之一。该结课方法虽然较为简单,但却极为实用且有效。例如,教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在课堂结尾阶段,数学教师这样说道:“同学们,经过一堂课的紧张学习,相信大家都非常累了,也非常期盼下课。接下来,就让我们放松一下。哪位同学可以站起来说说我们本节课都学习了哪些内容?”问题提出后,经过短暂思考,很快就有同学站起来答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为: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对应高线、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哪位同学还可以补充一下?”又有同学站起来回答道:“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也是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待同学们回答完毕后,数学教师又用粉笔总结性地在黑板上写下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再一次对相关内容进行回忆和思考。

总结式结课法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一次总结,数学教师运用总结式结课法进行结课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相关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学习架构。因此,数学教师应有的放矢地采用总结式结课法进行结课。

二、预习式结课法

预习式结课法是指在课堂结尾阶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下节课学习内容进行预习的方式进行结课的一种结课方法。这样结课方式的运用,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学习内容的预习,同样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结课方法。例如,教授“图形的平移”时,在课堂结尾阶段,数学教师说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图形平移相关知识已经充分掌握和了解。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新课内容为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是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方式。请同学们打开‘图形的旋转’相关教材内容,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图形的旋转’相关知识内容。”说完之后,数学教师便通过极其概括的方式引导同学们对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并要求学生在课后积极对新课学习内容进行探索研究,提前对新课学习内容进行预习。

研究表明,预习式结课法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结课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结尾阶段,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接下来学习内容进行预习的过程中,应充分把握好课堂剩余时间。如若课堂剩余时间充足,则可更为细致地带领学生对新课内容进行预习。如若课堂剩余时间有限,则应简练地带领学生对接下来的新课内容进行预习。这样的做法是灵活且科学的,同时也利于提升预习式结课法的运用质量。

三、作业式结课法

作业式结课法是指运用布置作业的形式进行结课的一种方法。这种结课方法也是初中数学教师常用的结课方法,且在具体的结课实践中取得了理想的成效。因此,数学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运用作业式结课法进行结课。例如,教授“因式分解”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结尾阶段,有的放矢地布置了如下作业:因式分解(1)3a3b2c-12a2b2c2+9ab2c3;(2)16x2-81;(3)xy+6-2x-3y;(4)x2(x-y)+y2(y-x);(5)……并說道:“同学们,课后大家需完成上述作业,明天将作业上交给老师批阅。除此之外,大家还可通过其他途径搜索与因式分解相关的练习题,针对因式分解进行系统练习。需要注意的是,在作业完成后,大家需要对答案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从而确保答题的正确率。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对因式分解相关解题思路进行总结,下节课时我们共同对该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作业式结课法虽然较为传统,但切不可忽视其重要作用。作业式结课法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与此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采用作业式结课法进行结课。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而言,结课与新课导入同样重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对结课策略进行探索、研究与实践,总结出适宜的结课策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结课策略的运用切不可偏废其一,应将其综合起来进行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初中生更多的新鲜感,最大程度地发挥结课成效。

参考文献:

[1]许瑞珠.当前高中数学课堂小结现状调查及案例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2]石锁华.中学数学课堂小结的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3]张源.让课堂小结成为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杠杆解——以中学数学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08(05).

人文地理范文第4篇

一、大数据对人文地理研究的积极作用

(一) 有利于改进研究手段和方式

数据收集是人文地理研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研究人员需要以所收集的数据为依据展开后续的地理研究工作, 所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负责数据收集工作的人员重点注意的部分。数据收集工作在地理研究的传统模式下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数据收集的范围、数量和数据收集的面向对象都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限制, 数据收集工作的质量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因为大数据技术获取数据信息的渠道更多且更方便快捷, 所以在人文地理研究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数据收集工作的质量。空间信息是人文地理研究工作中需要的数据之一, 传统收集空间信息的方法过于冗杂而且所收集信息的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在空间信息的收集工作中应用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空间信息的准确性, 而且给研究人员的信息收集工作减轻了负担。由此可见, 大数据可以改进人文地理研究的方式, 给人文地理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途径。

(二) 有利于研究的精细化

在人文地理研究中运行传统的研究方式经常出现数据缺失、数据模糊不清、数据动态化不足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人文地理研究工作的发展。在人文地理研究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打破传统研究方式对人文地理发展的制约, 为地理研究提供更加完整、动态化的数据。很多地理研究工作 (如, 理论的研究工作、模型的制作工作等) 的研究效率都会因为数据的完整和准确性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而且, 相关研究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有大量的空间数据信息支持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研究质量, 能够更好地挖掘地理研究的深度, 拓宽地理研究的宽度。

(三) 有利于人文地理研究成果的应用

目前, 人文地理研究工作的研究重心逐渐向“人文”方面靠拢。影响地理人文的因素有很多种, 例如文化背景、社会发展背景、国家政治动向等, 在研究人文地理的时候如果忽略考虑这些因素对人文地理的影响, 会对人文地理的研究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在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涵盖了很多人文信息, 这些信息给研究人员构建相关人文地理模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有效拓宽了研究人员的思想范围, 有利于研究人员更加深入的研究人文地理涉及的内容, 有利于帮助研究人员理清人文地理中个体和地方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对地理研究的越深入, 越容易提高地理研究成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我国城市管理中的道路系统和给排水系统问题的改善都是建立在人文地理研究成果之上, 研究人员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之后结合现有的地理研究结果适时提出恰当可行的改善意见和方案。

二、大数据背景下人文地理研究的局限性

在大数据高速发展的背景下, 人文地理研究工作有了更加丰富的研究形式和研究方式, 人文地理研究工作为保持可持续发展要适应在大数据发展的形势, 积极学习大数据技术并对提高大数据技术在人文地理研究工作中的应用方面加强研究力度。大数据的发展不仅给人文地理研究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方向, 而且也对人文地理研究人员的运用大数据的技术提高了要求。虽然大数据技术在近几年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 但是其还是处于尚未成熟的时期, 所以大数据技术在应用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接下来, 笔者将对大数据背景下人文地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

(一) 数据存在片面性

目前, 大数据中的资料更新速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有些数据甚至数月或数年才会更新一次, 而且大数据中的有些资料只是采取某个特例总结计算得出的结果并不具有普遍性, 这就导致大数据中的信息数据存在着一定片面性, 不如传统数据收集方法得到的数据的普遍性。而且, 在人文地理的研究工作中虽然有很多需要应用到大数据技术来扩大数据收集范围的内容, 但是在收集一些特别数据的时候大数据技术就不如传统的数据收集方式, 例如对农村人群的文化程度信息的采集。

(二) 忽略定性研究

在大数据时代, 研究人员在研究人文地理的时候会被大数据提供的便利左右其对地理研究方法的选择。人文地理研究工作的研究方法一般有两种, 分别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以往研究人员在开展人文地理的研究工作的时候会根据实际研究工作的特点将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适当的结合在一起, 根据各环节研究内容的不同来回切换人文地理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在实际研究工作中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但是由于大数据技术的普及, 研究人员在研究的时候会主观偏向更加客观的定量研究, 忽视了定性研究的重要性, 人文地理研究工作的重视是人类活动和社会的变化, 这两者都离不开定性研究。

(三) 对科学伦理带来考验

大数据中包含的信息众多, 如果相关人员不正确使用大数据有可能会导致调查对象信息泄露的情况出现。调查对象的信息如果被有心人利用有可能会对该调查对象带来人身和财产上的威胁。但是, 一些使用大数据进行人文地理工作的人员对大数据使用涉及的科学伦理问题并不重视, 这种现象就给科学伦理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三、在大数据背景下有效推进人文地理研究和应用的发展

(一) 强化数据资源库建设

大数据技术在相关技术人员的努力下逐渐成熟, 升级后的大数据涵盖的数据类型更丰富, 大数据技术获取信息数据的来源也得到了扩大, 个体对象动态信息获取的功能也得到了强化, 人文地理在研究的过程中更加重视数据获取的方便性, 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要重视数据资源库的强化建设工作, 负责研究人文地理的人员可以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对数据资源库的建设提出相应的更改措施。

(二) 探索与大数据相适应的研究方法

在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技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这种现象有效促进了人文地理学传统研究方式的创新和更改。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 人们对大数据技术在人文地理中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人员在借助大数据技术开展地理研究工作的时候不能拘泥于传统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之间, 要根据大数据强大的数据采集功能和准确的分析功能研究出一套和大数据有效配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在研究与大数据相适应的地理研究方法的时候还是要以人文地理研究的方向为主, 有效探索最为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以让大数据技术更好地为人文地理的研究工作服务。

(三) 整合数据资源

大数据技术虽然较为先进, 但是研究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切忌过于依赖大数据技术, 要让大数据技术成为人文地理研究的有效助力, 而不是左右研究人员思想的障碍。所以研究人员要更加注重大数据技术的工具性, 让大数据技术在人文地理研究中充分发挥作用。为达到这一目的, 研究人员要重视大数据资源的整合工作, 将地理研究涉及的各个领域中的资料有效整合在一起。

(四) 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研究目标的转变

目前, 人文地理研究中更加重视对“人”的研究。在大数据技术为普及的时候人文地理研究学家对“人”研究工作因信息数据收集和分析不足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对人的社会活动展开研究需要有大量的数据支撑, 为向人文地理研究学家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 需要加强大数据技术的信息采集功能。研究人员为提高研究工作的工作质量也需要抓住大数据技术不断完善的机会转移研究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 目前虽然已处于大数据时代, 但是大数据技术还处在不断完善更新的阶段, 人文地理研究工作为有效借助大数据技术挖掘地理研究的深度, 需要结合人文地理的特点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进行完善, 让人文地理设计的多个领域之间的信息通过大数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摘要:大数据技术对人文地理诸多的研究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 拓宽了人文地理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本文对大数据技术在人文地理研究与应用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就大数据技术在人文地理应用中的局限性提出了改善大数据技术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人文地理,研究,应用实践

参考文献

[1] 甄峰.信息时代的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创新[J].地理科学.2017, 35 (1) :11-16.

人文地理范文第5篇

摘要: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学生与地理之间的距离。本文主要针对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   初中    地理教学    运用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040

初中地理主要就是让学生对自然环境以及一些人体和自然规律进行认知学习,所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地理学习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抽象,一些学生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无法融入到地理学习中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些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了乡土地理的元素。所谓乡土地理也就是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学习。

一、结合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比不上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先要让学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结合自身熟知的事物进行学习。由于自身对于乡土地理比较熟悉,所以从心理上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加上乡土地理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可以真实感知到的,能够看见和感受到的事物,更会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和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地势和地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乡土地理开展教学,提问“在自己家的附近都有哪些特殊的地方是小的时候最喜欢去的”。一些学生可能会说“山坡上,因为张家口的山还算是比较多的,所以家附近的小山就成了小伙伴玩乐的地方。”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张家口的山比较多呢?”学生可能就想到与地理相关的丘陵地形,联系张家口的实际情况,能够感受到地形对于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推广开去,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地区,不同的地形对于当地的人们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让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想要知道其他地区人们生活的地形环境是怎样的,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乡土地理,进行德育素质教育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些地理知识和自身的生活有着遥远的距离感,因此学习的兴致并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融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家乡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有清晰的了解,在学习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内容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由于每个学生对于家乡都会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对于家乡发生的变化也会格外关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以乡土地理作为学习的载体,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神奇魅力,通过一些真实事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比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北农村地区的环境以及土壤比较适合棉花、辣椒等作物的生长,所以当地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这些农作物的种植,取得了很好的收益,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引进了五彩棉花的种植,更是使得农业种植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样的实际发展状况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同时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为自己的家乡开发一些新的农业作物,以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表达自身对家乡的热爱。

三、开展乡土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习和感受地理知识,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探究,涉及到人文、地理知识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乡土地理进行分析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有更清楚的了解。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探索的同时,能够对教材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其中包括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的学习,如果根据教材进行笼统的讲解,学生理解起來就会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乡土实践,对当地的土壤状况以及水利资源状况等进行实际的分析调查,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当地的土壤、水资源进行取样调查,通过实际的学习分析总结当地的资源状况。从本土地区的资源状况着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这样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融入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对熟知的事物进行分析理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张德海.让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J].教师,2013(3).

[3]陈雪梅.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4(17).

上一篇:高等教育研究下一篇:高中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