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艺术论文范文

2023-05-20

主持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传媒行业的兴起,许多综合性大学纷纷下设传媒学院,但有些大学的传媒学院并未开设播音主持专业,而只保留了播音主持的课程。本文首先对非播音主持专业背景下依然要开设播音主持课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非播音主持专业里的播音主持课程的教与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如:教学内容不懂取舍,大小课比例安排略显失控,作业布置与评估缺乏科学标准,部分学生缺乏清晰学习目标,掌握不好学习方法等;最后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

关键词:非播音主持专业;播音主持课程;教与学

一、非播音主持专业背景下开设播音主持课程的原因

随着传媒行业的兴起,许多综合性大学纷纷下设传媒学院,但是有些大学的传媒学院并未开设播音主持专业,而只保留了播音主持的课程。下面我们具体分析这种做法的原因。

1.不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原因

(1)播音主持专业就业难。根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每年有2~3万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但媒体能提供的播音主持相关岗位不过几百个[1]。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们要么转向了媒体的编辑、后期制作、摄像等其他岗位,要么彻底的改行离开了播音主持专业。如果他们毕业之后没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的工作.那么播音主持专业的专业性如何体现,这个专业未来将如何立足和发展?在官方及民间的一些难就业专业的统计中,播音主持专业也屡屡见榜,专业开设收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2)播音主持专业师资匮乏。播音主持人才本来就凤毛麟角,从事播音主持教学的科班出身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很大一部分老师都是临近学科的。我国拥有播音主持专业博士点的仅中国传媒大学一所高校,能为高校播音主持教学提供具有一定教学和理论研究能力的机构少之又少。没有强大的师资后盾,开设高质量的播音主持专业谈何容易?

2.保留播音主持课程的原因

(1)播音主持技能在传媒行业运用广泛。当今社会是一个新媒体、自媒体和融媒体交互的时代,播音主持技能可施展的空间和舞台更多,播音主持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例如,目前火热流行的网络直播、自电台等等,就广泛运用到了播音主持技能。良莠不齐的水平层次更凸显出了播音主持相关课程开设的重要性。

(2)播音主持课程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干预是十分积极的。播音主持的相关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训练,这些课程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各个行业都需要的,具有沟通、表达与协调能力的口语传播专业人才。具备杰出沟通能力的口语传播人才各行各业都欢迎。服务业、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其实都对这样的人才求贤若渴。

(3)播音主持课程能使整个传媒学科课程设置丰富化和合理化。在没有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传媒学院里,学生除了传媒学科的课程外,语言类的课程基本只有普通话、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不过这些语言类的课程大多理论性较强,普通话实践性较强,但偏重语音标准,训练层面比较单一。适当开设播音主持课程,能够综合调用前期所学的语言学知识和普通话技能,并且将训练层面全面打开,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如前所述,播音主持技能在当今社会运用广泛,开设相关课程也是颇为合理的。

二、非播音主持专业背景下播音主持课程的教与学所存在的问题

应该来说,出于对上述原因的考虑,非播音主持专业背景下播音主持课程的教与学的思路和方法应该是很清晰的。然而,我们发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无论是老师教,还是学生学,却都存在诸多问题。

1.“教”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不懂取舍。大部分非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学习播音主持并不是为了当专业的播音员或主持人,而是为了毕业后更好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对非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进行播音主持教学如果将所有的专业内容不加取舍就全盘教授,就只能让学生走马观花、不知所云,况且,即使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也不是在校期间都能全面消化所学内容。

(2)大小课比例安排略显失控。具体体现为:理论大课过多或一股脑弄成没有理论基础的联欢会式小课教学。理论大课过多会让学生失去实践锻炼的机会;而理论讲解不足或没有理论大课则会使小课教学沦为噱头,热闹之后,学生实无所得。

(3)作业布置与评估缺乏科学标准。很多时候,我们在布置作业时是比较随意的,包括对作业形式、作业次数等缺乏设计感,更缺乏针对非专业学生在该课程作业方面的批改和评估标准

2.“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清晰学习目标。非播音主持专业的播音主持课堂中,学生最容易产生迷茫,认为自己以后又不当播音员、主持人,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学这门呢?这个迷茫如果不能有效驱散,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都将会非常消极被动。

(2)有些同学目标是清晰的,但是由于没掌握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存在畏难情绪。

(3)个别同学存在自我放弃的“旁观者”心态。

三、具体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非播音主持专业背景下播音主持课程的教与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尝试用以下办法加以解决。

1.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和前期相关课程内容

我们可以对学生学习需求做一个全面摸底,从而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而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我们的非播音主持专业的播音主持课程的教学核心是基本技能教学。播音主持课的基本技能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声音清晰自然、内容条理清楚地播读稿件和进行无稿表达[2]。

同时,我们也十分有必要在了解的过程中,充分反思一下传媒学科课程设置细节的合理性,比如普通话、汉语通识、非编软件学习以及播音主持课的安排顺序等等。

2.教学重难点通盘考虑,将难点分散到其他相关学科中

非播音主持专业背景下播音主持的课程一般会将播音主持专业的几大专业可能合揉到一个学期的一门课程中。在一个学期要讲完专业学生四年学完的内容,肯定是不可能的,而且讲得太多,难点过于拥挤,进度过于加快,会让这门课程的教学难易度失调。但是有些知识点不讲又有碍正常教学。这时,不妨将一些难点通篇考虑,分散至其他相关学科中。比如,在普通话教学中,就不仅仅要讲语音的基本知识,而且也可以提前讲解一些播音发声的基础知识。

3.坚持大课为小课服务、小课是对大课的深入和巩固的原则,避免出现两张皮的脱节现象

进度上,可以采取大小课间隔法,不要先把大课上完再上小课,或者干脆将大课压缩至泛泛而谈的程度。没有理论指导的小课,会将课程变成一种联欢会,学生只顾自娱自乐却无多大进步和收获。

同时,还要重视小课的点评。以理论开始,以理论结束,让学生形成理性分析自己播音主持表现的习惯。

4.作业布置也和课堂教学密切相关,并制定规范的评估标准

在制定非播音主持专业背景下播音主持课程的教学大纲时,也应该特别注意到这门艺术类课程的评估标准。这个评估标准不仅应该有考试评估标准,还应该涵盖平时的作业评估标准。

现在的新媒体时代,老师们经常会让学生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自电台、映客等新兴平台提交作业,形式固然与时俱进,但是这也增加了作业评估的难度。

在评估标准方面,我们建议可以采用教师教材所提出的“官方标准”和网络平台点击率所代表的“受众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并且最重要的是“受众标准”也会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播音主持艺术最真实的初衷。

除此之外,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方法:“对学生的作业质量的评价我们更倾向于由一线的播音员、主持人(实践导师)来进行点评,适时了解一线的人才需求,充实丰富教学环节与内容。[1]”

5.上好第一节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第一节课的课堂上,学生是怀揣着各式各样的心态走进教室的,教师应该把握宝贵的第一课,帮助各种心态的学生找准自己的学习目标。

有播音主持发展潜能或兴趣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学习目标可以确立为——以专业的高度要求自己,掌握正确的播音主持基本技能。

无播音主持发展潜能或兴趣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以播音主持课程为契机,努力提升自己的普通话口语表达技能、人际沟通水平以及仪容仪表的优雅美观度。

6.多采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可视化强的形象化教学方法,将专业术语解释透彻,多方面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

比如,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就可以请利用歌曲欣赏与视唱的方式让学生明白。

7.采用小组教学的方法,尽量让不同性格、不同擅长点的每一位同学都有其适应的“小组职责岗位”

小组沟通的理论来源于西方口语传播学, 小组沟通的目的是小组成员的才智、能动性在组内得以发挥, 以利于小组共同目标的圆满完成[3]。

比如:课程开始不久就可以采用自我介绍、表格调查等摸底方式,弄清楚每位同学的特点,然后采取自愿分组和教师调控的方法,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分工合理的小组,每组5到6位学生,今后的课堂任务将采用个人单独任务和小组分工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每次任务必须上交明确的人员职责安排表。通过这种方法帮助消灭一小部分学生“旁观者心态”。

四、结 语

非播音主持专业背景下开设播音主持课程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此过程中的教与学确实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课堂中的主导,教师应该领先一步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尝试有效解决,这样才可以带领学生进入一个优质高效的课堂。以上是我们对非播音主持专业背景下播音主持课程的教与学的初步探索,欢迎各位同仁参与交流并指正。

参考文献:

[1] 谭力.口语传播视野下播音主持专业基础技能课教学的优化与实践——以钦州学院为例[J].理论观察,2013(10).

[2] 戴朝阳.浅论非播音主持专业的播音主持课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1).

[3] 冯夏.口语传播学视域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12).

[责任编辑:传馨]

主持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后现代教育理念是在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影响下产生的,后现代教育倡导创新和多元的教育研究方法,以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关联性为重点,强调教育的差异性和多变性,对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后现代 教育理念 播音主持 教学改革

Key words postmoder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radio host; teaching reform

1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播音主持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播音学、新闻传播学、哲学美学、语言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将培养创新型复合型语言传播高级专门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播音主持专业在我国发展迅速,目前全国有一百三十多所高等院校都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著名院校如上海戏剧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并且专业就业率较好,已经成为未来就业领域的热点。

2 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

“后现代主义”最早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随后传播至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断发展完善,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刻影响。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思潮,怀疑、否定是其思想特征,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其冲击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教育亦不例外,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对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看,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不是单一的,而是需要多样性和差异性,这对于丰富教育理论具有重要作用。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希望课程体系是开放的、多元的,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批判能力和鉴赏能力。

广播电视是一种广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传播媒介,对现代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节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广播电视人才的需求也愈发强烈。在这种形势下,许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设立电子商务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已经超过130多所,这对培养创新型复合型语言传播高级专门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其中也涌现出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高等院校播音主持专业就业率不甚理想,充分认识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推进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方法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3 当前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专业培养目标存在错误认识

播音主持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理论研究还不太成熟。当前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稀缺成为重要阻碍。政府日益认识到培养创新型复合型语言传播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性,并制定了整体的语言传播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规划。高等院校作为培养语言传播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阵地,却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错误认识。在教学工作中存在注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问题。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语言传播高级专门人才。重理论轻实践,显然不能达到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人才实践能力不强一直是我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错误认识,导致并没有将培养创新型复合型语言传播专门人才放在教学首位。

3.2 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高等院校正在不断增多,播音主持专业作为新兴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与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对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就全国高等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实际情况看,普遍存在教学形式单单一的问题。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教学应该如何进行,许多高等院校也很迷茫。绝大部分的高等院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都以教材为主,并且局限于课堂。甚至在有的高等院校,从学生入学直到毕业都没有去媒体企业实习过。虽然课堂教学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很重要,但单纯的课堂教学效果显然不强,创新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形式,进行多样化教学刻不容缓。

3.3 课程设置不科学

课程问题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课程问题主要是指以什么样的形式实施教育目标,播音主持专业课程的安排,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当前,高等院校播音主持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如实践课程教学不足、忽视专业能力培养、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课程内容陈旧等。在课程体系中重视专业理论教学是对高等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基本要求。但是播音主持专业要求培养创新型复合型语言传播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其课程体系亦必须重视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只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才能真正培养出合格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

4 以后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改革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具体策略

4.1 充分认识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培育人格、建构人生意义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教育应将如何实现人生的多方面价值和意义作为重点关注对象。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语言传播高级专门人才,满足市场的需求。熟练掌握播音主持基础知识并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是创新型复合型语言传播高级专门人应当具备的素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是一个广泛的综合性研究客体,更好地明确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需要我们了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特点。研究高等院校管理教学的学者们都对一项观点表示赞同,那就是高等院校教学是以培养人才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根本任务,学生应用能力的强弱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否成功的重要标准,这实质上也是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的要求。培养符合国家文化产业建设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语言传播高级专门人才,满足市场的需求是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认识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提高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工作者对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形成充分认识,加强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高等院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

4.2 积极创新教学形式

后现代主义是反对普遍性和同一性的教育,提倡多元性,其认为,个体的差异应得到充分重视,教育应当做到开放化、多元化,具有能动性。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是一项综合性教学活动,创新教学形式,实现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多样化是提升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诚然,理论知识教学对播音主持专业至关重要,但过度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则会适得其反。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形式的创新是极具意义的一项变革。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并能不局限于一种或两种教学方式,实际上对于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应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管理模式上要不断研究更新,保证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创新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形式是一项需要通过不断努力的艰巨任务。教学工作者应当在教学工作中做到融会贯通,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统一。如将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方法结合,运用录音、录像教材来辅助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之能够熟练掌握播音主持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另外,要积极开设社会实践课程,将其作为播音主持专业创新教学的一种基础教学方式进行推广,社会实践能力是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另外,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不能局限于校内,教学工作者应当以提升人才社会实践能力为目的,多开设户外社会实践学习活动,如帮助学生到媒体公司实践、对市内具有代表性的播音电台进行走访、采访重大会议等,让学生深入广播电视活动的一线,提高学生的认知,并让学生写下工作心得,作为作业上交老师,教师通过学生作业总结教学工作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3 完善课程设置

现代课程以元叙事为基础,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则不同,其不但重视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历史性,还要求重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播音主持专业综合性强,课程设置关乎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等院校应积极采取措施,完善播音主持专业课程设置。在这方面应着重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重视育人,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其要求播音主持专业课程设置以学生为中心。其次,打好基础。当前时代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很难立足于社会,播音主持专业日新月异,加快了播音主持专业行业内职业流动,这无疑会增加学生就业压力。在课程设置上重视播音主持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打牢基础,提高学生个人能力,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第三,提高课程综合性。播音主持专业在设置专业课上要以市场需求为根据,同时又要做好与其他专业之间的渗透,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四,保持课程先进性。当前社会发展迅速,播音主持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紧跟时代潮流,及时汲取先进的技能和方法,并做好新课程开发。第五,强化实践。实践能力培养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应加大播音主持专业课的实训课时,以播音主持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学需要为根据,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实践课程,如对重大会议进行新闻采访,编写新闻稿件、去电台实习等。第六,结构灵活。即要实现理论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市场需求三者之间的有效结合。播音主持专业课程设置应切实做到以上六点,以培养出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5 结语

改革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加强创新型复合型语言传播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改革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播音专业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理论基础作为指引。后现代教育理念是一种成熟的教育理念,播音主持教学工作者应当积极从中汲取经验,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型复合型语言传播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卫中.后现代教育理念对播音主持教学改革的启示[J].电影评介,2008.15:80,82.

[2] 刘丽娟.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策略探究[J].新闻知识,2013.9:69,78.

[3] 温晓文.浅析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现状[J].电子制作,2014.17:202.

[4] 王子昕.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J].品牌(下半月),2014.12:130.

主持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科技以及时代的进步为当代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条件,社会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文化艺术和理念上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播音主持艺术已经具备的成熟的发展条件,而从另一方面讲这种环境也为艺术创作的多元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播音主持艺术受到外部条件变化影响,各个要素都得到了优化。这种优化还需要播音主持艺术内部的推动。文章便针对播音主持艺术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当前其发展趋向以及如何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面对播音主持艺术未来的发展展开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播音主持 发展 应对措施

科技的进步以及技术的提高对于广播电视传播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传统工具的更新,为传播条件以及传播媒体和传播方式的革新、改善提供了基础条件。这也是信息传播逐步向着全球化、数字化以及产业化、市场化、集团化发展的前提条件,于此同时,受众也不再同之前一样,其需求开始变得多元化,要求的沟通交互性也相对较强。

1 发展趋向

播音主持艺术研究以及其发展研究必须从基本矛盾入手,紧抓其运动规律,并从其产生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多角度、多方面的将其形态表述出来。

(1)在播音主持的发展中,传、受是其生存的根本也是其发展的基础。传和受是其创作中存在的基本矛盾,只有把握住这种矛盾的基本规律,才能够牢牢抓住播音主持发展的基础规律。传和受从人类开始发展便已经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现代媒体是传和受的主要环境基础。

(2)播音员同主持人之间的界限已经逐步模糊。当前社会的发展使得媒体对于人才的要求需要具有综合性的素养,不但能够担任广播的播音员,同时在必要的条件下能够作为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因而主持人同播音员之间的界限逐步的在缩小。归根结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播音主持艺术在创作时的基本矛盾造成,无论是播音员还是主持人,其最终的都可以归结为传播主体或者传播者,并且对未来进行展望,而这种活动以及创作开始逐步的趋于一致。

(3)部分主持人已经脱离媒体,制播分离或者已经出现了部分分离现象。

(4)播音员、主持人职业化程度加强。越是传播技术的现代化,越是要求规范化;越是管理的产业化,越是要求规范化;越是运作的市场化,越是要求规范化。播音员以及主持人必须对自身的专业素养予以提高,以此适应高水平以及高要求的媒体要求。只有职业化的高水平,才能在未来的现代化、产业化、市场化中具有适应力、竞争力和生命力。

(5)当前需要专业水平较高的主持人以及播音员,并在其管理程度以及制度化程度上要求也相对较高。制播分离制度下,很多主持人以及播音员都已经不在媒体中工作,而在社会中谋求发展。媒体对于主持人的要求以需要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制定一个标准的管理制度,从而使得专业人员可以公平竞争,这就使得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出能宏观管理的法规法纪,规范播音主持行业行为。

(6)播音员、主持人的素质会更高,适应力会更强,种类会更多,个性会更鲜明。创新是当前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方向,因而要求工作人员在这一内容上具有更高的水平。

(7)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属性呈多质性,播音主持艺术学科的知识构成呈复合型。其创作既有再造性,也有创造性,是再造和创造的统一。

(8)创作所需要的知识以及技术和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创作主体功能性增加,围绕播这一核心,创作者需要兼顾采访以及编辑。在节目中,广播形式和电视形式都开始受到重视,并且对创作主体有了更多的能力要求。从工作性质上进行分析,播音主持并没有过多的改变,但是其创造性开始在新环境、新时代中不断的加以显现。

(9)播音主持创作发生了多层次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依照节目需要在画面、稿件、音乐以及音响等方面的转变。节目中创造的地位越来越高,人们也开始具有自我意识。但是必须注意到是,在节目创作中,各种素材的依据地位依旧同之前一样。

(10)受众的要求提升。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新时期本身的综合素养都有所提高,因而对于美的要求也日益提升,加之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开始变得多元化,通过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信息传播方式想着交互式形式转变,不但在分类上更加的完善详细,同时获取以及反馈也更加便利,呈现出了很强的选择性以及主动性。但是受众已然采用了物理—生物—心理这一接受规律。并且民族审美心理并未发生转变,受众地位也没有改变。

2 应对措施

在21世纪的初期,我们已经看到了未来播音的样态特征,如前面所概括的:“变与不变的统一”。那些“变的因素”,给我们提出了挑战,同时又给我们提供了机遇和新的领域;那些“不变的因素”,为我们积累了经验,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运用这些经验的新的挑战。可见,面向未来,迎面而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勇敢地迎接挑战,在不断地解决新的课题中发展和前进。

在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实践中,创作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里提出挑战主要是针对创作主体而言。迎接挑战,就是要求创作主体能够做到适应、优化和统一,即主动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优化内部要素的构成,使“变”与“不变”的因素在播音创作中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在新的天地里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时代的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促进传媒的发展和变革中,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主体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文化素质,不断更新观念,扩充现代知识结构,增强掌握和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和工具的能力,提高语言功力和语言表达水平。因为越是与机器结合,越要求语言的准确规范,提高运用变化了的创作素材进行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能力,进一步树立为受众服务意识,满足受众更高的信息需求和审美追求。广播电视以及各个电台,无论是中央台还是地方台,其播音员都受到当前科技以及传媒技术的推动,站在了一个平台上,这就是当前播音主持业界竞争激烈的原因,而这种情况却为波音主持艺术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艺术创作者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因而便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主持人以及播音员。他们主业是播音,以节目作为单元,不但能够播音还能够做主持人主持节目,不但能做广播播音员,同时也能胜任电视主持工作,另外也在采访、编辑以及节目制作上具有一定的能力,是综合素养较高的播音主持工作者、创造者。

3 結语

未来播音主持业的发展必然会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作为播音主持工作者,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虽然有声语言的传播仍旧是当前播音主持的主要发展,但是创作也是不可或缺的。目前波音主持因数最基本的矛盾也随着发展想着多元化的方向变化。播音主持工作者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为创作出更好的节目提供基础,统一变与不变,将播音主持艺术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张卉.波音主持艺术专业发展及面临的现状分析[J].大众文艺,2014(8).

[2] 黄杰.从“模因论”看地方普通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J].大众文艺,2012(17).

[3] 马林.传媒事业下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趋势与环境分析[J].大众文艺,2013(18).

主持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播音主持;传承;创新

播音主持人大多具有俊美的形象、纯正的音调,因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时代主题、传递具有丰富内涵的观点而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有效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播音主持人响应时代召唤,在党、国家和社会之间的舆论桥梁中,担当桥头堡的重责。

一、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现状

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如今的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审视这个时代出现的新状况,反映社会大众的需求,作为“万花筒”的播音主持不能缺席。播音主持艺术在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素养的提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播音主持艺术与时俱进,随着社会发展的节奏翩然起舞,不断推陈出新,以适应观众的审美趣味,与社会大众实现情感“共振”。但同其他事物一样,播音主持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从业者与研究者以及相关部门重视。

很多主持人在年轻时意气风发、壮怀激烈,怀着饱满的激情和使命感,在强烈责任感的引领下,从细节入手,扎扎实实地练习播音主持的基本功,广泛学习播音主持前辈的经验,经过锤炼与积累,练就了优秀的播音主持功力,在业界取得一些成绩。然而“路遥知马力”,部分播音主持人工作久了之后,開始出现懈怠的状况,忽视基本功的训练,在发音和吐字方面不够重视,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在日常的语言规范上沉淀不够,不注意广泛学习最新的行业知识与社会资讯,内在气质和文化底蕴的提升跟不上日益变化的节目需求[1],主持人应该像央视主持人康辉那样,经常翻看《新华字典》,追求播音零失误。部分主持人在播音中出现了读错字的现象,读错的字五花八门,不但音调不准,而且读音也不准,有些主持人甚至不明白播音内容中一些字的意思,还一度闹出笑话,这都是忽视学习的后果。宣传无小事,主持人是公众人物,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但会影响主持人的形象,而且会给观众带来消极的影响,给人一种社会标杆不稳重的印象。

部分主持人和播音员,在长年累月的工作中,产生了惰性,进入了职业疲劳期[2]。他们虽然常年拿着话筒,但动作和表情不够灵活,被动地应付差事,表面上主持语言丰富灵动,实际上与节目内容契合度不够高,与节目形式不搭界,缺乏激情,陷入瓶颈期,不能与受众之间产生深度共鸣,伴随着节目的式微,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播音主持作为社会精神文化领域的重要堡垒,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播音主持人需要直面时代的叩问,积极回应社会期待,拿出巨大的勇气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解决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时代共舞,在传承中生存,在创新中发展,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多元化社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播音主持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核心价值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如今传媒技术与平台持续革新的大趋势之下,有效传承与创新,成为播音主持艺术领域全面匹配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更是播音主持艺术长效发展的核心所在。

(一)全面适应全新媒体发展格局的必经之路

播音主持艺术的全面传承与创新是立足于全新的场景关系背景提出的,更是促进全新媒体传播方式转变的必然措施。从整体层面解析,播音主持艺术的有效传承及创新有利于全面增强播音主持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让相应的技术在良性的竞争中获得更好发展,以全面适应如今自媒体、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的媒体形态。

与此同时,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也深入推动着传统媒体格局的迅速转变,并持续引领着播音主持艺术朝着更高的高度发展。例如,在信息及互联网技术全面发展和应用的全新环境之下,媒体传播的模式、平台等也在逐步进行革新,传播方与受众群体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此种背景之下,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不仅有利于提升播音主持人与受众群体的互动性,主持人与受众可借助网络留言等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深入、动态的交流,而且有利于满足受众群体对体验性、互动性的需求,推动播音主持朝着定制化、多样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与进步。

在这样的媒体生态与传播格局之下,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及创新需要借助市场化、集成化的技术,以较高的声音辨识度、独特的人格魅力等作为全面创新的重点方向。同时,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与创新,有利于播音主持专业人员以自身的声音特质为基础,进一步扩大播音主持艺术的独特优势,有助于提升受众群体信息接收的便捷性,改善受众群体的收听体验,从而让播音主持艺术的生命力更强劲。

(二)探求全新的发展之路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分析,事物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直处于变化的状态之中,一般会伴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持续变化。传承及创新是播音主持艺术在信息时代下转型的关键举措。从某种层面来看,互联网与自媒体所带来的强烈发展冲击,尤其是互联网时代衍生的多样化视频类产品的全面传播,也推动着传统媒介格局的深入转变,这对播音主持行业而言不仅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还潜藏着巨大的发展与破局机遇。

从整体来看,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的播音主持人拥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无疑有着巨大的专业优势。但是传统的播音主持职业的理念、模式、风格等都正在遭遇着巨大的挑战。举例来说,在如今各平台短视频、音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播音主持从业人员需要跟随潮流,有效转变播音主持理念,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开展传承与创新,如此才能打造出更为优质的新闻产品,与更多新的媒体形式实现共生发展,才能有效打破传统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困局。

与此同时,播音主持从业人员也需要积极结合全新的技术与理念来全面推进播音主持艺术内容与运作模式的创新,开展精准化与定制化的播音工作,不断开拓播音主持艺术的多样化发展空间。因此,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是打破传统格局、走长远发展道路的重要规划。

三、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策略

(一)重视传统播音艺术精髓的传承

中国艺术的精髓是真、善、美,作为经典艺术思想,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的一部分。艺术是相通的,播音主持艺术是有声的语言艺术,作为社会大众所关注的重点人群,播音主持人更应该传承真、善、美,践行真、善、美,将真、善、美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和行动标准。

1.以真为根本出发点

“真”境界就是要追寻真理,对真理孜孜以求,知行合一,言为心声,思想与行为高度一致[3],如履如临,慎独慎微,做真人,说真话,办真事。播音主持从业人员要深入播音主持的本质之中,在思想深处感受理性与真情之光,切切实实地、真诚地投入工作,从内心真正认同真理,信仰般地追求真理,并将这种精神融入血液,落实在细节中。

当前,部分青年播音主持人缺少职业道德,以一种不太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热衷于赶时髦,只在乎流量,在乎漂亮不漂亮、帅不帅,而对播音主持艺术不上心,对于基本的发声训练漠不关心,不注重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沉浸在表面形式中,缺乏内在动力,没有思想深度。在这种情况下,播音主持人需要学习传统艺术家“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精神,视播音主持为生命,拿出进取不息的精神,否则就只能沦为拿着话筒的传声筒。老一辈播音艺术家夏青就非常值得播音主持人学习,他身患重度关节炎,即使在这种状况下,也能每天提前一小时到岗,练习基本功,目的是时时保持旺盛的活力,他真正地坚守了艺术的真谛。

2.以善为生命线

播音主持人不但应该在具体工作中宣扬善念,而且要在具体生活中践行善的精神。播音主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民,所以要服务社会和人民,在生活中汲取灵感,播音主持人要广泛接触社会各个阶层的人,走进群众,注重調查研究,加强总结与反思,在民生中升华思想。大量生活经验的积累能给播音主持人带来很大的推动力量,使播音主持的创作更加富有感染力,更加具有思想深度。

3.以美为归宿

美不仅包括绚丽的外表和独特的造型,更重要的是在真和善基础上的和谐。美的内涵很丰富,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相生相伴才会产生真和美[4]。年轻的播音主持人要想取得成就,就需要向老一辈的播音艺术家学习,在舞台上进行高水准的二次创作,在声情并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内容美,将节目形式与内容、节目内涵与主持特质融为一体,推动播音主持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二)在传承中推进新时代播音主持艺术创新

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发动机,是艺术发展的灵魂。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不是无原则的继承,更不是机械复制,而是推陈出新,在继承中实现创新的目标,然而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的,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特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播音主持界有位权威人士王泰兴,他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解说经典,以其独有的风格赢得了业界与社会大众的广泛赞誉。但是他并没有因为取得成就而停止不前,50岁之后,他仍然积极开拓进取,不断拓宽解说领域,原来只是解说足球,在其不断求知和求新的驱动下,他学习了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击剑、游泳和摔跤等项目,受众范围广,很多年轻人成了他的粉丝[5]。

历史和经验反复证明,播音主持艺术与演艺行业相似,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时尚性特征,这种特质对从业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从业者不断学习,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还要有先人一步的眼光,才能引领社会潮流,与受众群体产生广泛的共鸣[6]。但是,创新并不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另起炉灶,而是要结合传统的播音主持的规律,在创新中依然保留传统优良艺术的内涵和特点,将这些优势继续发扬光大。

当前的时代,流量为王,艺术形式花样翻新快,社会大众因为接触的艺术形式多,很容易眼花缭乱,要想使节目保持较大的影响力和较高的传播度,难度很大。这就需要播音主持人学习跨界的智慧,借鉴其他艺术形式来展示自我风采,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以央视《星光大道》节目的主持人朱迅和尼格买提为例,他们在保持该节目风格的前提下,不断拓展主持的边界,与大众进行互动,将高雅、幽默风趣与接地气进行有效结合,既能吸引年轻观众,又能感动中老年观众,在给大家带来笑声的同时,让一个又一个普通老百姓走上央视大舞台,走向千家万户。

播音主持人还需要深化与受众群体之间的情感交互,在精准判定用户情感需求的基础之上,运用独特的播音主持方式,来进行短、快、精的播报,以增进播报内容与受众群体之间的有效共鸣。而在具体播音的过程之中,播音主持人也可以有效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与用户进行积极交流,第一时间获取用户的动态信息,同时根据用户的需求,科学地调整播音内容及形式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升播音主持的效果,从而推动播音主持艺术更好地发展。

四、结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播音主持艺术有自身独特的规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播音主持从业人员,尤其是年轻从业人员,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明知这条路充满艰辛和挑战,也要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决心,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增长见识,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知大众所思所想,深入挖掘社会大众的痛点,回应社会关切的问题,才能保持鲜活的创造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同时,播音主持艺术工作者需要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将传播正能量、传播最新资讯和引领舆论作为自己的生命线,发挥舆论先行者的引领作用,敢于担当,将老一辈播音艺术家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展现新时代播音主持艺术工作者的风采。

参考文献:

[1]于华.探析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传媒论坛,2019(7):83,85.

[2]刘杰.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方式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25):161.

[3]宿旻.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策略[J].记者摇篮,2019(11):108-109.

[4]董欣.试论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9(5):80,117.

[5]刘依萌.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方式解析[J].传媒论坛,2019(23):64.

[6]张浩.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方式研究:评《当代播音主持艺术新探》[J].新闻爱好者,2020(7):111-112.

作者单位:

武昌理工学院

主持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2020年是著名新闻播音员罗京逝世11周年。作为《新闻联播》的播音员,罗京已经成为几代中国电视观众的集体记忆,而对于中国电视新闻数十年的发展历程而言,罗京是一个符号、一个标杆。

从1979年进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播音专业学习,至2009年48岁因病离世,罗京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新闻播音事业。30年里,他近乎完美地完成了工作任务。无论何种类型的稿件,罗京都可以将政策分寸、艺术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准确无误、清晰流畅地完成播报。罗京的成长伴随着《新闻联播》的成长,同时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他的播音艺术创作理念与实践,是值得后辈们继承和发扬的一笔财富。

一、立身之本——文艺为谁而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1]显然,艺术创作的“为什么人”应该是每一位文艺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从广义上讲,新闻播音也是文艺创作的一种形式,即便是一字不差的有稿播读,也包含了播音员个性化的艺术处理,同样可以将其视为一种艺术创作。这种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除了要服从于一般艺术创作的规律外,同样面临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艺术究竟为谁而作?在罗京看来,播音员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胸怀大局、立场坚定,并具备突出的业务能力。所谓胸怀大局、立场坚定,就是强调在播音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始终明确播音不仅仅是念稿,而是有着明确创作目的和传播诉求的艺术创作活动,有声语言层面的呈现只是这场艺术创作的收尾,而厘清稿件内容、层次,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表达目的,真正从根本上理解稿件才是艺术创作得以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站在无产阶级的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以新闻工作者特有的敏感,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准确及时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深入理解—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过程,以积极自如的话筒前、镜头前状态,进行有声语言的创作,达到恰切的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达到体裁风格与声音形式的统一,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出语言文化的精神实质,展现时代风貌,充满人文关怀,发挥广播电视教育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吸引力、感召力。”[2]张颂先生的这段关于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播音主持艺术的正确创作道路的经典论述,无疑是对播音艺术创作理想状态的一种诠释。罗京即以自己的实践努力践行着这种理想的艺术创作状态。

广播电视的新闻属性是第一性,播音员必须明确自己新闻工作者的身份。罗京的播音创作对新闻属性把握得十分准确。据康辉回忆,罗京在他刚进入新闻联播组时曾对他说:“从现在开始,你不要再仅仅执着于一条新闻,或某几句话怎么处理。在《新闻联播》的平台上,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起一种浩然之气。你坐在这个地方,要让人感觉这是中国的一种气派。”可见,在罗京心里,新闻播音早已脱离技巧层面的斤斤计较,转而开始思考播音工作背后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底蕴。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中国应当以一种怎样的形象面对来自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又该以一种怎样的形象迎接全国人民的关切?尽管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引发了广播电视领域的巨大变革,但是作为国家形象的重要呈现平台,新闻媒体仍旧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罗京所强調的浩然之气,正是将宏大叙事层面的国家形象建构与新闻播音工作进行融合,为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培养这种浩然之气,一言一词、一举一动都要体现中国气派,这就要求新闻播音员不仅要领会、认可中国精神,还要在工作中践行,通过艺术深入人心的感染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罗京的播音始终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在创作中尤其具备大局观念和明确角色定位,这也是他在播音创作的道路上行走得如此畅达致远的重要原因。

二、能力结构——兼容并蓄、融会贯通

罗京与齐越、夏青、方明等老一辈播音主持艺术家有很多相似之处。齐越的播音雄浑豪放,夏青的播音严谨端庄,方明的播音潇洒遒劲,罗京的播音则持重稳健。与前辈播音员相比,罗京的播音既有一脉相承的共性,又在长期的播音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个性。例如罗京自己总结的“播音三决”:存在决定意识,内容决定形式,实力决定效果,就是从身份定位、播音创作规律和业务能力方面对老一辈播音工作者优良传统的继承。只是罗京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结合不断发展的媒介形态,不断打磨自己的播音业务能力,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艺术创作的创新绝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期的积累与思考勃发出的一种新的特质,将这种特质准确捕捉并稳定下来,就会逐渐形成自身的艺术个性。罗京在自身的播音实践中不断追求创新。罗京对京剧很感兴趣,不仅学唱京剧,还巧妙地将京剧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中的端庄、严谨、规整、稳重提炼出来运用到自己的播音创作上,使得这些特质和自己沉稳的台风恰切地融合到一起,最终形成持重稳健的风格。播音主持在中国仍旧是一个年轻的领域,因此从戏曲、表演、声乐中汲取养分是快速发展的可行之路。事实上,罗京不仅仅注意从播音主持领域之外获得提高,还在播音主持领域之内不断尝试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20世纪90年代初,罗京作为主创核心成员参与创办了《现在开始播音》文艺晚会,受到了观众的高度评价。1997年7月香港回归之际,他参与编排和主持的《百年梦归》节目曾引起轰动。此外,罗京还多次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春节戏曲晚会》的演出,《国庆50周年阅兵》《十七大闭幕式》《抗震救灾大型募捐》《圆梦奥运2008》《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等大型活动现场和《欢乐中国行》《新年新诗会》《子午书简》《小崔说事》《国庆七天乐》等节目上,都能看到罗京的身影。罗京曾说:“我觉得作为一个播音员主持人,能力和经历要尽量广泛。一专多能,不管什么类型的都是好事,所以我把生活中一些喜好都作为一种储存,业余爱好和工作结合在一起。”不断尝试新的节目、新的主持角色,对于播音员主持人而言是一种挑战,因为长期形成的播音习惯既是一种经验后的可操作策略,又是一种限制与规约,当进入新的节目、承担不同的主持任务时,就是对播音员主持人自身能力边界的一种拓展。每一次的成功尝试都推动着主持人去完善自身的能力结构,从而更好地应对愈加复杂多变的播音主持任务。罗京这种从播音主持领域出发、在其他领域吸收养分而后复归播音主持领域的能力养成结构,成为他多年来出色完成播出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对后来者的提示。一专多能,是对主持人能力结构最为简单的总结,只是想要真正做到专与能并非一件易事。许多从业者对于一专多能中的“专”有所误解,总以为作为主持人要在某一领域成为专家,但事实上,这里的“专”更强调的是在播音主持自己的领域做到专业级、专家级的水准,在此基础上,完成多元能力结构的建立,才能体现出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素养。

三、专业技能——勤学苦练、与时俱进

张颂曾在罗京播音主持艺术论析座谈会上指出:罗京的艺术、语言造诣之所以高,根本原因在于他勤学苦练,具备了很深的文化功底和语言功力,所以他才能够在主播台上游刃有余,从容面对。所谓勤学苦练,既与一个人所处的知识技能环境有关,又与一个人的学习态度息息相关。罗京正是在这两方面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姚喜双曾经评价罗京:“罗京由于受到其生活经历、性格特点的影响,使得他对稿件内容的把握和体现十分到位。这种独特的感受,在播音风格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决定着独特的外部表达的可靠性和真实性。”[3]播音员主持人何以形成对稿件的独特感受并将这种感受准确、清晰地传达出来,显然这与播音员主持人大量专业的练习分不开。

罗京在经过大学的专业学习后,进入央视承担播音工作,那时台里播音员紧缺,因此他有机会承担各种类型的播音工作,获得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播音主持专业的实践属性远比理论属性突出,通过实践获取的提高也更易用于实践中,播音员主持人在工作中接触的播音任务虽然各有不同,但在一些核心要点上依旧存在相同、相近之处,大量实践练习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自身经验的总结,建立个性化的知识图谱,以此为基准依据具体工作情况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

当然,实践数量并非一定与播音创作的质量成正比。当下,许多学习播音主持艺术的学生过于重视实践,甚至在“实践”与“学习”中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显然这是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误解。如前所说,广义上讲,播音主持的实践也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既然从属于艺术创作,那么必然要遵守基本的艺术创作的规律。实践绝不应该是盲目的,而是在艺术创作规律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练习,如果违背了创作规律,只是在数量上不断增多,在质量上却是止步不前,甚至是退步的话,那么这种练习只是恶劣地重复,已然脱离了艺术创作的范畴,也不可能获得专业上的提高。罗京在数十年如一日的播音工作中,并没有墨守成规、自我设限,而是结合不断变化的媒介环境,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在艺术理论指导下,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并在完成基本的播音任务的前提下,拓展自身的边界,告别熟练工种,走向自由洒脱的创造境界,真正实现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

勤学苦练要重勤、重苦,只有勤奋且坚持才能有所收获。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播音员主持人天赋不错但却没能获得出色的成就,而是如流星一般只有短暂的灿烂,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坚持学习。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忽略媒介环境的快速变化与来自受众不断提高的审美要求,无法在艺术创作领域有所突破,自然就会被艺术接受端所抛弃。播音员主持人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对自身专业有透彻的把握,同时还要对事物具有很强的预见性、评价力和判断力。有的节目还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能够运用个性化、通俗化的语言进行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表达,这就需要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其文化追求应该体现为: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这也是罗京的播音创作精神所呈现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四、职业精神——精益求精、敢于承当

对于播音员主持人而言,摄像机前的工作并不像观众看到的那样简单。新闻直播节目向来有着最为严格的播出标准,从稿件到配音,最终到口播的播音员主持人,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准把控。作为传播环节最后一棒的播音员主持人在获取更多观众关注的同时,也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怎样让自己随时处在理想的工作状态,对于每一个播音员主持人而言都是重大的挑战,也是职业精神的最佳体现。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电视台原台长杨伟光评价罗京的工作时说:“罗京非常地认真、严谨、有责任心。我很信任他,把最重要的东西交给他播我很放心,他总能出色地完成。”业界和受众对于某位播音员主持人的认可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立起来的,在数十年的工作中,罗京以严于律己、从不懈怠的职业精神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他真正把播音创作视作自己奋斗终生的事业,而非谋生的职业。

职业精神并非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能够在繁琐、重复甚至无趣的日常工作中窥见一些痕迹。对于播音员主持人而言,如何处理日复一日的工作,采用怎样的态度面对各种播音任务,是职业精神最好的体现。从工作流程来看,新闻播音员必须坚持同大家不一样的作息时间。值早班时,需要播音员早晨三四点起床开始准备前往单位,在节目录制前做好相应的备稿、沟通、换服装、化妆、演播室系统调试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值晚班时,在观众最自在最放松的时候,他们则要保持最紧张的精神状态,为大家盘点一天的新闻。《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压力无时无处不在,要保持形象、精力、声音,而且稿件越是送得晚送得急,越需要播音员把好最后一道关。罗京每次都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让电视观众感到踏实、严谨、可信。罗京说:“从事这个职业首先应该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因为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程序,保持一种对工作的热情,严谨的工作状态,是对我们的一种严格要求……在工作的时候始终要保持注意力和良好的工作状态,随时应付任务或者突发的节目内容,每天上班的时候都是如履薄冰的感觉,尤其是重大新闻发生的时候。”在这种压力下,主播们还必须坚持每天情绪平和地走进直播间,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观众,冷静地处理在直播中插播各类突发事件。长年累月,天天如此,罗京一干就是26年。“在我的经历中,没有哪一种职业像电视一样担负着如此众多的责任,要对党、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对公众负责……正因如此,对你的任何一种要求都不能说是过分,对你的任何一种期待都不能说是苛刻。”这种在工作中凸显出的责任意识,正是罗京职业精神的体现。

罗京在工作中一直秉承严肃认真的态度,播音风格也呈现庄重严肃的艺术特色。播音员主持人对于新闻内容的个人解构很可能歪解、歪曲新闻事实,剥夺大众客观地了解新闻事实的权力。所以,必须始终设法让受众关心新闻信息本身,而不是关注自己。罗京每次在获奖感言中说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责任”。那是他对职业的理解,对信念的理解,更是他对人生的理解。

罗京对工作的认真精神、对同事负责的精神、对观众的尊重精神、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对业务一丝不苟的精神,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他既是播音创作的实践者,又是播音业务理论的研究者和教育者,他的播音学习与创作历经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期间,他曾两次登上天安门城楼进行直播,30多次跟随国家领导人出访报道,3000多次的主持,圆满完成多次重大新闻事件的播音工作,他以高度的敬业精神,为全国观众开启了一扇了解世界的固定窗口。他的播音作品多次荣获政府大奖,是研究学习的典范。罗京符合时代精神的播音创作观和从容不迫的忘我实践精神,充分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新闻播音的特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为播音队伍和播音理论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把有限的寶贵生命献给了党的新闻事业和播音主持事业。

新兴技术不断推进着广播电视领域的变革,这对于播音员主持人而言也是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如何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是摆在播音员主持人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以罗京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以自身极强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职业精神给后来者树立了标杆。在媒介变革的浪潮中,播音员主持人必须从前辈身上学习经验,在危与机的同生共存中完成播音主持的艺术创作,以求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罗京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1年了,但他为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为播音主持专业所作的贡献,我们永远不应忘记,后人将会沿着他的足迹前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2).

[2]张颂.播音创作基础(第三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18.

[3]姚喜双,杨成.谈罗京的播音风格[ J ].现代传播,2010(001):69-72.

【作者简介】  刘 卓,女,北京人,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媒体语言传播的教学与科研、中国播音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上一篇:现代艺术论文下一篇:盆景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