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质量论文范文

2023-03-12

会计信息质量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公司治理一直是国内外法学界和经济学界的理论研究热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同样是会计学界的关注点。研究表明,充分、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在减少信息不对称、控制逆向选择及限制道德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两者之间存在着天然联系。本文在对有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界定了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概念,对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公司治理;会计信息质量

一、公司治理内涵的界定

(一)国外研究由于公司治理研究复杂性,目前理论界对公司治理概念的界定也存在较大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公司治理的中心在于确保股东的利益,确保资本供给者可以得到其理应得到的投资回报(Fama Jensen,1983;林毅夫,1995;Shleifer and Vishny,1997)。根据法马和詹森(Fama and Jensen,1983)的论述,公司治理研究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情况下的“代理人问题”。早期的有关公司的文献,包括伯利和米恩斯(Bede and means,1932),以及詹森和梅克林(Jensen and Meckling,1976)的论述,主要地致力于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公司治理的焦点在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一致。林毅夫等(1995)则指出,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安排。他们认为通常人们所关注的公司治理结构,实际指的是公司的直接控制或内部治理结构。对公司而言,更重要的应该是通过竞争的市场所实现的间接控制或外部治理。因而他们是从内、外两个角度来界定公司治理,同时内外两个角度的中心是所有者对经营管理与绩效的监督与控制。而斯雷佛和维什尼(ShleiferandVishny,1997)则认为公司治理要处理的是公司的资本供给者确保自己可以得到投资回报的途径问题。

另一种观点认为应把股东利益置于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借款人、国家、董事会、经理、工人等)相同的位置上,因此,公司治理研究的是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以及规定他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安排(CochranandWartick,1988;布莱尔,1995;费方域,1996a;张维迎,1998a)。科克伦和沃提克(Cochran and Wartick,1998)認为,公司治理要解决的是高级管理人员、股东、董事会和公司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产生的诸多特定的问题。布莱尔(1995)则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探讨公司治理的含义。狭义地说,公司治理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力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则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或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的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目标,谁在什么状态下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企业不同的成员之间分配这样一系列问题。

(二)国内研究费方域(1996)认为,公司治理是一种关系合同,是一套制度安排,其给出公司各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框架,对公司目标、总的原则、遇到情况时的决策方法、谁拥有剩余决策权和剩余索取权等定下规则,用于代表和服务于出资者(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其主要内容是设计控制内部人控制的机制。张维迎(1998)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这样一种解决股份公司内部各种代理问题的机制。它规定着企业内部不同要素所有者的关系,特别是通过显性和隐性的合同对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进行分配,从而影响企业家和资本家的关系。由此可知,第一种观点注重于所有者(一般情况下即为股东)的利益,重点解决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第二种观点把股东放在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相同的位置上来探讨公司治理。笔者认为,资本的存在是公司建立与生存的首要前提,让资本、资源以公司的形式积聚运作,是经济发展的必要保证。而且股东在公司治理中有独特的作用,如股东的监督作用对公司治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对公司治理内涵的界定应首先对SiT,的利益给予特别关注,特别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股东,确立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相对中心或相对主导地位,另外也应考虑到股东、债权人、董事会、管理层、国家法律、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这样一种关系,兼顾到各方利益。所以笔者认为,公司治理的内涵应是在保护好股东利益的基础上,兼顾与股东相互联系的各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

二、会计信息质量内涵的界定

(一)国外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是对经济组织利益冲突的一种回应。理论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关注与会计规范的产生如影相随,两者之间还存在着相互推进的情形。国外关于会计信息质量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很多,但以美国的会计学家和会计职业团体的成果更为突出。美国对财务会计信息特征的系统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38年美国会计学会出版的《论会计原则》(A Statement of Accounting Principles,ASOAP)。其后,有1940年Paton和Littleton所著的《公司会计准则导论》(An Introductionto Cor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s),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发表的《会计基本理论说明书》(A Statement of Accounting Theory,ASOBAT),1970年AIC-PA发表的《企业财务报表所依据的基本概念与会计原则》(Basic Concepts and Accounting Principles Underlying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Business Enterprises,APB StatementsNO.4)以及1973年Tmeblood Committee发表的《会计的目标》(The Objective of Accounting,Trueblood Report)等重要成果相继问世。这些都就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1994年AICPA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发表的《论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和2003年SEC发表的《员工报告》则是FASB发布《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之后两个最新的研究报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代表了新时代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的发展方向,特别是SEC的《员工报告2003》。2001年11月,安然事件等系列财务丑闻的集中爆发导致了2002年7月《2002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出台。根据该法案第108条第4小节的要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美国财务报告采用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体系进行了研究,发表了SEC《员工报告2003》。在梳理美国会计准则的现状后,该报告提出会计准则制定的目标导向。在“目标导向准则制定的组成部分”中指出,准则制定者面临的挑战并非在会计信息应当相关、可靠和可比上达成一致,而是如何在这三者之间进行权衡。该报告还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这个目标既包括对交易要进行恰当的会计处理,也包括披露要清晰、透明。因此,这也构成了对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

美国也有大量的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调查研究成果。典型的有:Morton(1974)主要就APB第4号所提出的首要目标——相关性与可理解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相关性与可理解性之间存在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于有用性而言二者均不可或缺。因此,不管会计信息对决策模型如何相关,财务披露可理解性的任何障碍都会降低APB第4号公告的效用目标。最早对FASB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的则数Joyce等(1982),他们邀请APB和FASB的26名前成员就SFAS No.2进行评估,其研究重点是评估政策制定者向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分配适当措施的能力。结果表明,在特定的会计政策问题当中,这些富有经验的政策制定者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意味着什么上存在较大分歧。不仅如此,他们在质量特征的相对重要性上同样存在明显差异。由于Joyce等忽视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层次结构的重要性,而将所有的质量特征罗列在一起,让被调查者进行重要性排序,难免其结论会受到被调查者固有偏见的影响。Hudack和McAllister(1994)通过观察FASB第117号准则公告涉及首要质量特征的相对重要性。研究发现,FASB并非總能一致地强调(牺牲)某一质量属性。但将准则分类之后,再就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考察后发现,FASB在披露准则中倾向于更多地提及相关性。针对美国FASB《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所列示的会计质量层次结构及不同决策用户集团各质量特征的相对重要性必然存在差异的声明,Kennedy等(1995)同时对报表编制者、审计师和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了分析性层次结构程序问卷调查,结果证实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因不同决策用户集团而呈现差异的结论。不仅如此,针对不同的会计信息质量层次,同一用户集团内部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相对重要性也存在差异。

(二)国内研究 国内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研究会计信息质量为中心的阶段,第二阶段是以研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为主的阶段。本文主要针对第二阶段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进行梳理。方红星(1994)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会计规范体系的核心环节。在论述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欧盟“第4号令”、德国、日本的有关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内容,他提出了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及时性、明晰性、技术性等具体特征。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理论研究中倾注了大量心血。1996年葛家澍教授在其主笔的《市场经济下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一书中指出,公开、公正和平等是市场经济的运行原则,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信息。在此基础上,他提出,“对财务会计实行规范的必要性和所依据的真实与公正的基本观点,是建立在一系列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的”。因此,他尤其推崇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展开研究,并试图建立起“来自于财务会计实务,高于会计实务,反过来又可指导会计实务的一套规范性的概念框架”,而且它必须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因此,葛家澍教授对作为概念框架枢纽的会计信息特征也给予了充分关注。他从财务会计的目标出发,探讨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并指出,决策有用性是财务报表的首要目标,可靠性与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可靠性意味着:有原始凭证作为依据;有科学的程序作为运算标准。可靠性接近真实性,但要达到完全的真实和绝对的客观,事实上不可能,而且,可靠性还包含公允性,即不偏不倚。相关性则是与决策相关的属性。相关性是财务会计信息至关重要的质量。如果对决策无关或对决策不能有所帮助,这种信息也是无用的。所谓相关性,通常是指“信息具有反馈价值、预测价值,并保证及时提供”。此外,他认为,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除可靠性和相关性两个主要质量外还有可比性、一致性、可理解性和效益成本(提供会计信息的约束条件)以及重要性等质量要求。此外,他还强调了充分披露的重要性。在分析了我国的具体国情后,葛家澍教授认为,试图模仿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用“决策有用性”的思路来确立我国财务会计的目标未必恰当。原因在于,在资本市场尚未充分形成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并不是完全以资本市场为导向,同样,企业的财务会计也不是以不知名的各类投资者为服务对象。

葛家澍(1997)在论述其对基本会计准则总体框架的看法时提出,“信息质量特征”一词不如“一般原则”通俗易懂,建议用“一般原则”代替国外通行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论及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取舍时,葛家澍认为,“可靠性应当最受报表编制者和准则制定机构关注”。而可靠性应包括可核实、如实反映、公允和充分披露待具体特征。“可靠性是财务会计的本质属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可靠性、相关性和可比性缺一不可,可靠性是基础,是核心(葛家澍,1999),可靠性的全部内容应包括可核实、如实反映、公允和充分披露。此外,还提到了财务报告的可比性、透明度等质量特性。葛家澍与刘峰(2003)在分析推理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了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理论构建。

葛家澍与刘峰的观点与葛家澍(1996)的观点及主要质量属性的内涵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这里可靠性作为最主要的质量特征,公允性的重要性被可靠性所替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框架图也进行了优化和调整,这使其结论更为合理,并显示出相当的动态性特征。魏涛和陆正飞(2003)提出,应以动态的眼光看待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他们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的逐步走向成熟,我们必须在可靠性得到保障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个人投资者专业判断能力较弱,外部保障机制比较乏力的现实情况下,整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并强调对中小投资者进行保护,进而以此为基础设计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尤其以美国为甚。特别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建立在经济学基础上的实证研究成果。Bushman and Smith(2001)对2000年以前的财务会计信息和公司治理关系的建立在经济学基础上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很好评述。Bushman and Smith(2001)从传统的代理视角出发,认为公司控制机制是使管理者行为符合股东利益的方式。控制机制包括内部机制,如管理者激励计划,董事会监督和内部劳动市场,和外部机制,如外部股东或债权人监督,公司控制权市场,产品市场的竞争,外部管理者劳动力市场和保护外部股东被公司内部人侵害的证券法法律。他们认为,财务会计信息是公司会计的产品,是经审计过后外部报告系统,是关于公开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的数量化数据。财务会计系统提供了公司控制机制的直接输入,且通过传递包括在股价中的信息提供了对公司控制机制的间接输入。在会计上的治理

研究的一个根本目标就是:为财务会计系统缓和由于管理者与外部投资者分离所导致的代理问题、减轻为确保投资机会实现而导致的稀缺人力和财力资本的大幅度波动而提供证据。Bushman and Smith发现,美国在研究公司治理过程中公开报告的财务会计信息角色时,大量的研究集中在管理激励契约上,对管理者报酬的强调导致了财务会计信息在公开上市公司中报酬契约中的大面积应用,且运用股东——代理模型对可得到的业绩评价和最优报酬契约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和预测取得成功。

美国有关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文献,特别是自“安然”事件发生以来,这个领域的研究首先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关注宏观环境中的治理角色等,研究主要是调查治理是否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率相关,总的来说证据是相互矛盾的。如Beasley(1996)和Dechow,Sloan和Sweeney(2000)发现董事会中外部董事比例较高与会计舞弊发生率较低是相关的,但AgrawalandChad-ha(2003)没有发现证据支持这种猜测。Agrawal and Chadha(2003)进一步表明在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中有财务专家的公司中盈余重述的可能性较低。第二类研究关注治理的单方面与公司的更多常规财务报告实践之间的关系,如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倾向。如有证据表明非正常应计制和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之间负相关(Klein,2002)及有财务背景董事的出席和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Xie,Davidson andDadlt,2001).Felo,Krishnamurthyand SoHefi(2003)检验了两个审计委员会特征(审计委员会的构成和规模)与AIMR分数(他们用它作为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代替)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审计委员的规模和委员会中财务专家的存在与AIMR分数之间正相关。第三类论文关注公司治理的特别方面与盈余的市场反应两者之间的关系。Vafeas(2000)检验了盈余信息,用盈余一回报联系代替,是否随着服务于董事会的外部董事比例及董事会规模而变化。他发现小规模董事会公司的盈余被市场参与者期望提供更多信息量,然而没发现有证据表明董事会中外部董事比例与盈余信息含量是相关的。Teoh and Wong(1993)发现证据表明被八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过的公司的盈余反应系数高于那些被非八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他们解释这种证据表明高质量审计人员与更可靠财务报告是相关的(就如投资者所期望的)。

(二)国内研究国内关于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类是从理论上阐述公司治理与会计角色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入分析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互关系。如石本仁(2002)认为,会计在公司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为:一方面,财务会计和审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在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管理会计与内部审计为监督合约条款的实施,保障合约的有效运行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潘琰和辛清泉(2004)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本质上是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契约,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对称性分配是企业治理的效率所在。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在利益相关者关于企业治理结构的产权博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会计信息质量本身又受到了这种产权博弈结果的影响。然后以契约理论为基础,对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探讨,并结合我国转轨经济的特点进行分析,为治理结构优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提供建议。林钟高和吴利娟(2004)认为会计信息系统是为公司治理提供重要信息的来源,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使得公司治理能够有效运作;公司治理的完善程度制约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完善公司治理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才能解决我国会计信息市场上存在的各种问题。

第二类是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检验公司治理的各个方面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期找到解决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路和方法。如:刘立国和杜莹(2003)选取了因财务报告舞弊而被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两方面对公司治理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法人股比例、执行董事比例、内部人控制度、监事会的规模与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正相关,流通股比例则与之负相关。此外,如果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国资局,公司更可能发生财务舞弊。因此要解决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应该从完善公司治理入手。杜兴强和温日光(2007)以盈余管理程度的反向作为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志,构建了一个会计信息质量的综合指数,采纳“泊松回歸”分析方法,对公司治理的六个层面(包括股权集中度、高层管理当局薪酬、最终控制人性质、高层管理人员数量、高层管理当局持股比例、公司治理中的会议频次等)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进行相应的经验研究。作者发现,公司股权集中度越高、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越高、独立董事越多、监事会会议开得越多,其会计信息质量越好;领取报酬的董事越多、董事会会议开得越多却会导致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变差;国家控股的公司其会计信息较非国家控股的公司要好。此研究发现对于理解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提供了证据:股权集中并不一定是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加强董事会的工作效率可能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独立董事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者还发现,涉及监事会方面的统计结果均不显著,这可能意味着公司治理中监事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建议应加强监事会机制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

四、小结

通过前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归纳,可得出以下结论:国内外相关文献颇为丰富,这为深入研究我国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奠定了很好的思考背景与理论基础。国内外相关研究所用方法的多样同样为我们深入研究我国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国外相关研究已经提及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互动机理的研究有大量的实证数据进行支持,而国内相关研究虽有深入的分析,但已有文献大多属于规范分析,或者对国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介绍,或者在介绍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但由于缺乏实证调查数据的支持,按照上述思路形成的观点难以取得广泛认同和支持。

(编辑 刘 姗)

会计信息质量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会计信息质量在会计理论与实务中都占据重要地位。理论界主要聚焦于内控有效性、政治关联、高管性质和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文章在对国内外前沿文献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该针对自身资本市场、制度环境和会计理论的发展情况,对会计信息质量从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进一步展开研究。

关键词:会计信息;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一、引言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由公有制计划经济逐步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范围扩展,企业会计信息受到广泛的重视。关注会计信息质量的现实意义在于深化理论界对财务会计框架的认识、完善会计法规制度建设、维护资本市场秩序、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和加强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完善。鉴于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作用,有必要对国内外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进一步指导会计信息披露的完善。

二、会计信息的界定

在各类会计教材中,会计信息常被定义为“通过会计核算实际记录或科学预测,反映会计主体过去、现在、将来有关资金运动状况的各种可为人们接受和理解的消息、数据、资料等的总称”。杜兴强等(2008)提出了更为广泛的会计信息概念,除会计信息系统中财务报告内容外,还包含了财务报表附注、企业公告、审计意见等信息。本文认为应该从会计信息需求上来界定会计信息的范围,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能够对其决策产生重要性影响的信息应该被归入会计信息的范畴。

三、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

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投资决策中占有重要地位,还会对资本市场的有效配置产生宏观层面的影响,鉴于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下面总结近年来关注度较高的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

(一)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会计信息质量

现代企业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规范性来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这也是管理当局自身受托责任的内在要求。

在SOX法案颁布后,国外不少学者采用实证方法探讨了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大部分学者得出的结果支持内部控制有效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这一论断。Doyle等(2007)指出会计信息质量的低下与公司内部控制之间的联系,并将这种关系归结于公司整体层面的披露体系不完善。Goh等(2011)以美国萨班斯法案中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为样本,考察内部控制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认为这些公司所具有的稳健性较差。

国内学者也十分关注两者之间的關联性,并且在探讨其关系时加入其它影响因素,深化理论基础。刘启亮等(2013)在探究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时,加入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结构对二者的影响,认为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会计质量的提升作用受到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限制。王运陈等(2015)加入对公司产权性质的分析,得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对会计质量提升的作用更加显著。郝东洋、韩颖(2018)认为在内部控制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中,事务所背景会计专业独董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负面影响大大弱化,侧面说明内部控有效性发挥替代性信息治理作用。

(二)政治关联与会计信息质量

对于政治关联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讨论,国内外理论界分为两种观点。一是有政治关联的企业会受到政府更多的监管,因此其提供的会计质量较高。二是政治关联关系会影响宏观层面的资源配置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政治关系可以替代市场的信息机制,反而会使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质量的要求降低。

国内外主流思想对政治关联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持负面观点。Hope等(2017)研究中央18号文出台后,政治关联董事数量减少,削弱企业的政治关联关系,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研究还表明非国有企业的提升作用显著于国有企业。后续学者对于民营上市公司的检验也都得出了政治关联与会计信息质量负相关的结论(宋理升、王爱国,2014;张兴亮、夏成才,2015)。

但是也有学者认同政治关联与会计信息质量呈正相关关系。Batta等(2014)以委内瑞拉工业公司为样本验证,认为政治关联公司的会计质量高的原因在于与政府官员或执政党存在关联从而降低了征收风险,进而提升了会计质量。吴克平、于富生(2013)认为在制度环境良好的东部地区,政治关联对会计质量的影响被弱化,有政治关联的公司为维护声誉不敢损害会计信息质量。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当前认为政治关联对会计质量具有提升作用的论文,主要是从制度背景出发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一方面提醒学者在探究政治关联关系对企业的作用时,不能只考虑负面影响,也应该结合当地、本国的经济体制、法律与监管环境来讨论。另一方面也有启发作用,利用政治关联关系促进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三)企业高管与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内部的高级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的主要经营者,可能会通过影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等方面作用于会计信息质量。目前对于高管人员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主要以高层梯队理论为基础,承认高管异质性和个人偏好特征在会计政策选择、公司战略制定上起到关键作用。

有的学者的研究是从高管的专业能力视角出发。如Li等(2010)通过考察财务负责人的专业能力来说明高管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关系,发现财务负责人专业能力不足的企业,其内部控制存在缺陷。邱昱芳等(2010)进一步将衡量财务负责人的专业能力划分为四个方面,其中财务负责人的工作经验对会计信息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影响。

也有学者从高管权力的角度研究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联。刘启亮等(2013)关注高管集权对内部控制的作用,进而再由内部控制延伸到会计信息质量层面。何凡等(2015)认为如果公司不具备对CEO权力的有效控制手段,则权力越大会计信息质量恶化越严重。徐飞(2017)是基于CFO的独立性视角,指出CFO独立性与会计信息质量呈正相关,CFO离职事件会削弱独立性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效应。

概括来说,目前对于企业高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对企业CEO和CFO的探讨上。目前得出的主要结论是CFO的经验、独立性与会计信息质量呈显著正相关,CEO的权力集中度与会计信息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四、研究结论和未来展望

根据前文所述,本文总结的近年来学术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企业内部控制、政治关联、高管专业性与权力集中度等方面。

在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中,国内外文献在内部控制有效性可以增强会计信息质量这个结论上达成一致。但是考虑到影响公司内部控制的因素较多,进一步探究内部控制与信息质量关系时,应该深入考虑公司内部治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国内外主流观点认为存在政治关联的企业违反制度、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可以逃避或减轻政府部门的处罚。近年来有学者认识到出于声誉的考虑,有政治关联的公司反而更有动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应该从积极和消极的角度出发,提出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的路径。对于我国政治和经济紧密结合的特殊环境,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政治经济环境,分析政治关联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对策。

高管专业性和权力大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研究,是基于公司内部治理视角提出的。目前主要研究的是CFO的专业性和CEO的权力集中程度。笔者认为日后的研究除了把握高管的专业性、权力性之外,还可以融入高管的人际关系,包括与政府的联系和与其他企业的联系。

参考文献:

[1]杜兴强,赵景文,等.财务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Doyle J T, Ge W, Mcvay S. 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7,82(05):1141-1170.

[3]Goh B W, Li D. Internal Controls and Conditional Conservatism[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86(03):975-1005.

[4]刘启亮,罗乐,张雅曼,陈汉文.高管集权、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J].南开管理评论,2013,16(01):15-23.

[5]王运陈,李明,唐曼萍.产权性质、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来自我国主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科学,2015(04):97-106.

[6]郝东洋,韩颖.事务所背景独董、内部控制环境与会计信息透明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0(05):162-171+177.

[7]Hope O K, Yue H, Zhong Q. Do Politically Connected Directors Affect Accounting Quality?Evidence from China’s Anti-Corruption Campaign(Rule 18)[J]. 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17.

[8]宋理升,王爱国.终极控制股东的政治关联、会计信息质量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29(03):40-49.

[9]李国民,高松.政治关联、会计稳健性与IPO抑价[J].经济经纬,2015,32(06):126-131.

[10]Batta G E, Heredia R, Weidenmier M. 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Accounting Quality Under High Expropriation Risk[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4, 23(04):485-517.

[11]吴克平,于富生.制度环境、政治关联与会计信息质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11):116-124.

[12]Li C, Sun L, Ettredge M. Financial executive qualifications, financial executive turnover, and adverse SOX 404 opinio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10, 50(01):90-110.

[13]邱昱芳,賈宁,吴少凡.财务负责人的专业能力影响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负责人专项调查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1(04):61-67.

[14]刘启亮,罗乐,张雅曼,陈汉文.高管集权、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J].南开管理评论,2013,16(01):15-23.

[15]何凡,张欣哲,郑珺.CEO权力、CFO背景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05):108-116.

[16]徐飞.CFO独立性、离职事件与会计信息质量——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实证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5(02):256-264.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会计信息质量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会计信息的价值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也反映着企业的信誉状况,因此,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通常情况下,影响一个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会计造假行为,这种行为属于严重违法犯罪的行为,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为,不仅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同时会给企业带来法律的纠纷。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这种行为是不违法的,主要是利用企业会计体制的可操作空间,同样影响着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本文通过分析企业盈余管理的产生原因,指出盈余管理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最终提出控制盈余管理的方式及方法。

关键词:会计信息;盈余管理;方式及方法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会计信息,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的会计信息是企业进行财务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企业进行科学的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发展的状况,那么企业的财务决策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是使企业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需要重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控制好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因素。一方面,要严格杜绝企业的会计造假行为,避免企业造成法律问题。另一方面,企业要控制盈余管理,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盈余越高,表明企业的经营状况处在好的状态,企业具有持续发展的条件,因此,要通过控制企业的盈余管理,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实现会计信息真实反映企业发展的状况。

一、企业盈余管理的产生原因

企业的盈余管理是一種操作会计收益的方法,是在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基础上进行的盈余报表的操作行为,这种行为会影响到外部财务报告的会计信息,符合企业管理者的利益。企业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

企业的盈余管理是建立在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基础上的。企业盈余管理可以实现会计收益的可操作性,企业大多数是采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方式,企业的委托者委托经营者管理企业,因此,产生了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即企业的所有者和企业的经营者,二者的目的都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的经营者会通过盈余管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会,影响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

2.企业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

企业实行的新的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产生。但是企业的会计准则也为企业的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可操性,会计准则的制定是平衡了各个利益主体,因此为了实现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最大利益会对一些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留一定的操作空间,企业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合法操作,这就形成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条件。

3.企业会计准则的的制定模式

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为企业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空间,虽然会计准则的制定依据是具有明确规定的,但是企业在选择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时是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的。目前,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则导向式的制定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主要是通过企业会计工作者自身的主观判断,对一些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上进行把控,因此,会通过主管的判断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便利的条件。另一种是规则导向式的制定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因为制定模式的依据主要是一些具有明确规定的准则和规范,但是,由于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可以操作构造交易,这样企业会计准则仍然是符合相关规定的,这也变相为企业操作盈余管理提供了有力条件。

二、盈余管理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企业盈余管理的问题主要发生在会计信息的系统内部中,主要是在财务会计信息的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企业的盈余管理主要会影响到企业的会计收益信息,影响企业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使企业会计信息的价值降低。

1.企业盈余管理的内涵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企业盈余管理主要是在会计准则的可操作范围内,通过有目的的行为对会计信息进行的更改行为。这种行为是利用了会计准则的漏洞,通过对会计政策和制定模式的选择,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盈余管理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运作时无法发挥指挥的作用,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2.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首先,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是为了降低违约的风险。企业的负债权益比例越高,那么企业的安全系数越低,企业的资金预留额的限制也就越高,因此企业会进行盈余管理,通过盈余管理使盈利信息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这样可以降低企业违约的风险。

其次,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是为了股东的利益。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受益者是董事会人员和经理人,因此,二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会操作会计信息,使其对外显示的会计信息数据有利于企业的董事会和经理人。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盈余管理主要是针对于企业的净利润进行操作的,企业的净利润是企业对外会计信息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有效的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的状况,是企业经营者和企业债权人决策的标准。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企业的股票价值就代表着股东的利益,因此企业的股东会为企业的股票进行盈余管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种行为很难通过法律法规来约束,因为盈余管理是属于在法律和规定范围进行的行为,是在灰色地带进行的操作,严重影响着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第三,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是为了降低企业的政治成本。这主要是针对一些大规模的公司来说的,特别是一个效益好的大公司,为了转移公众的实现,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这些企业会进行盈余管理,对外报告通常情况下会虚报利益。

第四,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是为了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企业发展需要缴纳一定的税,这是国家税收政策的规定,是国家的法律规定。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可以对企业利润进行操作,可以最大限度的顶底税收成本,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三、控制盈余管理的方式及方法

1.提高会计工作者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盈余管理的主要操作者是会计工作者,如果会计工作者职业技能不过关,会造成会计信息质量的问题,如果会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不够也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因此,企业的会计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不断学习专业技能和法律法规,避免盈余管理的问题产生。

2.完善会计规范控制盈余管理的操作性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已经经历过一场深刻的变革,会计准则标准越来越与国际化接轨,但是,会计准则目前仍存在一些漏洞,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国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相关的会计规范,加强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采用激励机制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

企业可以采用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一般来说,企业的激励机制包括工资奖励、奖金奖励、股权奖励、精神奖励和隐性奖励等。企业可以根据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经营者采取以上一种或几种的激励机制,促使经营者避免盈余管理,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4.实现外部监管与内部监管相結合

企业控制盈余管理,必须做好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需要实现外部监管与内部监管相结合。企业内部监管要与外部监管通力合作,监管部门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部门之间要确保沟通的协调性,对于盈余管理要加大监管和处罚的力度。

5.明确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

现代企业采用的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的管理制度,这种制度虽然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企业内部仍然存在所有者缺位的状况,企业的会计信息状况掌握在企业的经营者手中,企业的会计工作者受到企业经营者的控制对会计信息和财务报告进行虚假操作,致使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因此,企业需要明确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李莎.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J].企业家天地,2007.07.

[2]王向芳.利润操纵含义与盈余管理辨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06.

[3]暴金玲.上市公司高管盈余管理行为的原囚探析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f].财会研究,2007.07.

[4]刘盼睿.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J]l.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07.

[5]孙霞.浅析企业的盈余管理问题[J].现代商业,2007.10.

作者简介:李成国(1976.08- ),男,江苏人,现就职保山嘉华水泥建材有限公司

会计信息质量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会计稳健性与产权保护有着紧密的联系。产权保护是会计稳健性产生和发展的动因。稳健会计信息在界定产权性质、反映产权流动方面,以及调整、平衡主体利益,维护产权经济关系中有着重要作用。稳健的会计信息具有治理功能,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产权价值增值。

【关键词】 会计稳健性;产权保护;价值增值

会计的目标是降低交易费用。为了实现产权会计目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稳健的会计信息与产权保护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稳健会计信息对产权起重要保护作用。

一、界定产权性质,反映产权流动

(一)界定产权性质

界定产权是产权保护的先决条件。会计对产权性质的界定是一种经济行为,可以区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在产权没有形成经营能力时,对财产所有权进行界定,目的是明确财产所有权的归属问题。二是对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各项权能分离或让渡情况的界定,确认和计量各种产权在企业中的流转和变化,并通过会计信息反映和监督产权主体在财产所有权实现过程中所拥有的财产权益的增减变动。

产权性质的界定,涉及到确认产权关系。确认须要解决产权归属于何种会计要素,即首先要对该产权进行会计要素定位;然后进行会计计量。在会计确认问题上,对是否能够确认,何时进行确认,应贯彻稳健性要求。进行会计计量时,要正确地确定产权的价值,要求产权主体如实反映,“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这一稳健性要求不仅仅是产权持有人的意愿,同时也是各受让方和标的企业的意愿。

(二)反映产权价值运动

一个经济单位的产权价值运动过程及其结果,须依赖会计的全面、系统、恰当和及时的反映与控制。会计之所以重要,其原因就在于它所进行的反映与控制贯穿于产权价值运动的全过程,在对产权收益实现的确认、计量、考核、披露及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市场交易的本质是在平等和自愿的基础上的产权交易。任何资金运动,都是权利的交易,都可表现为产权的流动。会计对经济交易过程中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本质上是对产权形态的变化、产权价值运动过程的反映。

交易的实质是权利的让渡,目的是交易当事人获得未来的收益流。产权价值运动是一种资本运营行为,受让双方的管理层必须进行周密的考察、预测和决策。对产权价值运动的会计反映,需要运用会计凭证的设计、账簿的登记等程序,涉及到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遵循稳健原则,对产权流动过程中的收益不多计,对损失不少计,恰当地反映产权流动过程中的风险。产权流动决策中要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包括投资价值分析、现金流量分析、制定招商计划书等,所使用的会计信息应是稳健可靠的。

产权交易与其他商品或服务的交易不同,其特殊性在于,产权交易的对象是企业,企业是一个综合体。产权流动,产权的定价是转让方的关键。产权定价的基础是企业的经营及其财务状况,企业的发展潜力,这些都基于会计信息,而稳健的会计信息对转、受让双方都是有利的。作为投资者的受让方,通过获得转让方的会计信息,再运用自身会计功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判断是否存在交易风险,是否参与竞价,同时决策在竞价中可以接受该产权的最高限度的价格。对转让方来说,稳健的会计信息使其掌握转让价格的最低限度。

二、平衡主体利益,协调产权关系

利益相关者产权理论认为,经营者、股东、债权人等对企业活动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的都可以看作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以及在企业中投入了一些实物资本、人力资本、财务资本或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并由此而承担了某些形式的风险;利益相关者应该一起分享企业所有权,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应该在利益相关者之中进行分配。

各产权主体以自己独特的投入作为企业的一个利益相关主体,由于有不同的效用函数,各产权主体对稳健的会计信息有不同的取向。

经营者。经营者的业绩、待遇和报酬通常与利润密切相关,他们关心的是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而贯彻稳健性原则意味着不低估损失和费用,不高估资产和利润,这显然不利于经营者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因为它直接影响了经营者的业绩考核和经济利益。

股东。多报利润或多计价值对股东来说,比少报少计更为危险。因为亏损或破产的后果比获利的后果更为严重。企业贯彻稳健性,通过低估企业资产、高估负债,使企业所报告的净资产是保守金额,使股东投入的资本保全更加可靠,这种做法对所有者无疑是有利的。但股东并不总是偏爱稳健会计信息,稳健的会计信息导致企业低报资产与利润,可能使股权投资者错误地低估企业未来盈利能力,低估企业价值,从而可能错过有价值的投资机会。

债权人。稳健会计信息,使企业的资产价值低估、资产质量提高,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趋向保守,那么由企业财务报表反映出来的偿债能力指标更加可靠,债权人从资产上得到的贷款保证变大,可能产生的抵押收入增加,这显然对债权人是有利的。

契约作为规制企业产权经济关系与社会产权经济关系的手段,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建构人际关系、平抑冲突、消弭差异的最佳手段之一。契约不仅仅是从事市场交易的方式,而且通过契约可以创造不同形式的经济组织和权力结构。稳健会计信息成为促进高效率的和约机制。稳健性是对公司业绩的理想计量,因为它对利得有更严格的确认标准,从而可以限制有关各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有效减轻企业和有关当事人之间的代理冲突。稳健性被看作是在契约各方之间解决代理冲突的一个重要的缔约手段。一方面,促进债权和约的签订,避免企业高报资产并因此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促进经理层薪酬和约的签订,避免经理层虚报利润而损害股东的利益。

稳健性是利益相关者博弈、平衡的结果。需要兼顾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及其他产权主体利益的问题。也就是说, 稳健性原则在这里起到一个平衡器的作用, 它既要求不能使所有者权益受到损害, 又要保护债权人及其他产权主体的权益。稳健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保护产权、均衡会计信息各产权主体利益的一个极好示范。

三、发挥治理功能,维护产权经济关系

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有着天然的联系,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公司治理的纽带,是公司治理的手段与工具。高质量会计信息是公司治理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

在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与运行的过程中,会计信息披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稳健会计信息是一种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治理功能。如能够优化管理层酌量性投资决策、约束高管对他们自身和其他利益体的机会性支付、提高契约效率、方便投资者对管理层的监督、减少诉讼成本等。稳健性的这些有利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公司契约方由于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报酬、有限责任及有限时间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现代公司治理的一个核心理念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要根据企业相关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进行决策以制约其他利益主体,防止企业利益受到侵害,从而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会计作为当今公司治理结构的语言,主要体现了公司治理机制和效果。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稳健的会计信息有助于资本市场对公司的监控,帮助公众了解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活动。

另外,会计稳健性会带来公司治理机制的选择。会计稳健性能够捕捉到管理层和市场吸收会计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由于管理层和董事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董事会可能会作出一些调整以弥补二者的信息缺口;即使管理层与董事会之间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外部投资者与公司高层管理者之间也会有信息获取差异, 外部投资者可能会对稳健性不同的会计信息作出不同的反应。以盈余稳健性为代表的会计信息质量是公司进行治理机制选择的重要因素。

四、降低代理成本,实现产权价值增值

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稳健的会计业绩衡量体系能够增强会计信息在内部治理中的作用,并降低内部代理成本。

(一)降低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产权制度下的一个基本特征。为了获取更多的报酬,经营者经常高估收益和资产。稳健会计信息可以预防经营者多报收益与资产,少报费用或负债。稳健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减少经营者与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经营者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可能性,从而约束和限制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在委托人无法对代理人实施足够的惩罚时,采取稳健的会计政策可以降低代理成本。

(二)降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

如果公司控制权掌握在大股东手中,则小股东和大股东之间成为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小股东与大股东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同样存在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和合同不完备的特点,作为代理人的大股东必然会利用手中的控制权谋取私利,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从而导致控股股东掠夺小股东的代理问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公司主要的代理问题是控股股东掠夺小股东,而不是职业经理侵害外部股东利益。在大多数国家,控股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是非常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

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的现象非常普遍。当控股股东恶意掠夺外部中小股东的利益时,稳健的会计信息有利于约束和限制控股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保护外部中小股东利益,以体现市场公平。

五、减轻信息风险,降低融资成本

稳健会计信息能起到信号传递的作用,缓解信息不对称情况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逐步得到缓解。高质量的或有好消息的公司可以通过信息披露向市场传递其业绩优良的“信号”,使其与那些较次公司区别开来,吸引投资者进行买卖交易,促进资本市场的流动,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为了保障自身利益,债权人会对债务人作一些限制要求,并且随着企业债务比例的上升,债权人的限制条件就越严格。当企业的债务比例较高时,债权人的风险就会增大,就更有动力去约束企业的行为,债权人就越倾向于要求债务人采用更加稳健的会计政策。稳健的会计政策能够缓解财务信息中可能存在的资产或收益的高估行为,使债权人能及时发现债务人的财务风险,因此债权人通常会要求债务人在会计政策选择上保持稳健。这一要求,通常会反映到利率的高低上。

企业融资成本会计稳健性与更低的债务成本相关。会计稳健性对于减轻债券持有人和股东之间的冲突及降低企业的债务成本有着重要作用。在二级债券市场中,借款人的会计稳健性降低了其对应的贷款交易的买卖差价。这意味着更稳健的财务报告降低了与债务协议相关的信息成本,并提高了二级市场交易的效率。

公司可以通过增加信息稳健度使其传递的信号更为准确、可靠,减少外部投资者的估计风险,从而降低资本成本,提升公司价值。较高的会计信息稳健度能够提高股票的市场流动性,从而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或增加对企业股票的需求来降低权益资本成本。●

【参考文献】

[1] 郭道扬. 论产权会计观与产权会计变革[J].会计研究,2004(2):8-15.

[2] Eucken,walter. The Foundations of Economics:History and Theory in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Realit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1.53.

[3] 张宏亮.会计稳健性的形成机制及其经济后果:基于契约视角的一项理论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1-15.

[4] 陆正飞.产权保护导向的会计研究:最近研究回顾[J].中国会计评论,2007(1):113-127.

[5] Kwon,Y.K,Newman and Y.S.Suh .The demand for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for management control[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01,6(1):29-51.

[6] Diamond,D.W. Optimal release of information by firms[J].Journal of Finance, 1985,40(4):1071-1094.

[7] Ahmed,A.S,M.Stanford Harris. The rol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n mitigating bondholder shareholder conflicts over dividend policy and in reducing debt costs[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2,77(4):867-890.

会计信息质量论文范文第5篇

会计经济环境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经济环境发展,就会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会计经济环境落后,就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质量又会反作用于会计经济环境。在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方面,应当明确多种影响并不断整合,制定出最佳的化解思路。

会计信息质量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有着重要作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才能更好地运用企业资金,实现资金的有效分配。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体现出发展或者停滞的状态,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会计经济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影响

(一)经济环境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会计职能包括监督和核算两大职能,随着市场竞争和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会计的预测和决策职能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越来越重要,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经济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会计目标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方向和最终归属,会计目标与会计总体经济环境相适应,脱离该时期的会计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阶段来制定会计目标是不合理的。经济体制的制约会使会计目标单一化,企业的会计工作由政府相关部门统计管理,会使企业的会计信息收到限制,难以发挥决策作用,甚至存在误差和错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三)经济环境对会计对象的影响

会计对象是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在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经济管理活动,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会计对象也会发生变化。

(四)对会计信息真实度的影响

经济环境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度,部分企业在会计信息上造假,影响内部的会计制度,难以有效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使企业经济实力受到影响,也影响到整个经济环境,造成会计信息不真实,企业无法切实了解内部资金状况的现象。

二、会计经济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影响

会计环境与会计主体的客观环境紧密相连,会计环境代表会计进展的根本基础并有序衔接内外环境。会计的内部环境包括内部理念价值、预设文化以及工序路径等等,外部环境包括与会计相关联的法律特性、文化特性和科技特性,内外部框架下的环境会带来更大的影响。在此情境下,要提升信息质量,就要构建信息检验的专业体系,根据主客观架构下的多种影响因素,要寻求信息质量提升的路径。

三、会计经济环境对信息质量的外部影响

会计经济环境中包含内外架构的多种因素。要明辨信息质量的多种影响因素,就要了解会计内外环境。外部架构环境包括宏观的环境和经营环境,与信息质量有密切关系。

(一)宏观经济的影响

在一时间段内,不同层级的经济结构对应预设的使用者,需求变更,预设的信息质量也会变更。市场化层级提高,历史计量客观性也会提高,市场化的特性信息会改善会计质量。我国的经济所有制会促进政府运用会计信息,政府参与的经济流程,既是国有资产的管控主体,也是税收征管的主体。企业架构内的组织主体、债权人以及员工都是这一范畴的使用者。

此外,缺乏维权认知的投资者以及官方监管的部门也要被设定成弱势群体,也运用以上的会计信息。国际范畴以内的贸易不断增加,跨国公司渐渐兴起,在金融市场不断扩张的情形下,会计信息的质量也不断被重视,资本市场细分出来的金融市场范畴和资本的供应主体都影响着传递的信息质量,资本市场影响信息互通的路径性能,也影响资源配置,在整体的资源调配中,会计信息具有极高的价值。

(二)政治环境的影响

国内政治环境代表着某一时间段内国家的政治路線和宏观经济的总方针,是社会生活的主导,在一定的时间内政治环境会影响着会计流程、会计地位,也影响着会计质量。政治环境对会计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政治手段特有的管控和市场调状态以及政策在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广泛适用,并且政府干预程度正在递增,对于会计质量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加。行政权力逐渐向会计领域渗透,也突破了职业限制。我国一直存在计划经济过度干预的问题,国有经济占有明确的主导地位,行政权力的干预也带有合理性,在这一政治环境中要审慎考量平衡状态下的职业路径,使会计经济环境更加公平公正。

(三)法律环境影响

法律因素也是会计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大陆法系具有明确的体系,可操作性较强,英美法系的思维路径有着灵活性和及时性,但是缺乏成文法的固定性。大陆法系统会计职业预设准则不是很发达,而英美法系自发制定了会计规则,在财务活动中构建了自由的保障体系。我国会计准则是由宏观的国家政策制定,由宏观政策加以指引,更加具有权威性,也更容易落实,是建构信息质量管控的重要保证,民间组织则比较薄弱,在实施过程中也无法通过信息互动加以交流,易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出现问题。

四、结语

不同时期的经济环境会对会计信息产生不同的影响,会计信息是对企业经济和运行情况的了解。会计准则的制定一方面可以规范化会计信息,一方面也可以制约会计信息。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探索经济环境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实现会计工作的规范性,为企业经营和运转提供更高质量的决策,实现企业的良好稳定经营。(作者单位为江西现代技师学院)

上一篇:会计案例分析论文下一篇:基础会计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