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论文范文

2023-05-2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明确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研究国家审计如何调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力量,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对国家审计调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力量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个切入点”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动向,指出当前国家审计调动内部审计应围绕当前“三个高频热词”,动态性调整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计划安排和审计重点指导。结合当前一些地方的审计机关调动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探索国家审计、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构成的审计监督体系嵌入国有企业治理体系、持续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国家审计 内部审计 国企改革 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明确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的根本要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作出重大判断后的重要举措。研究如何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内在联系,找准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国家审计调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力量的切入点,探索审计监督嵌入国有企业治理体系、持续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调动国企内部审计力量的“三个切入点”

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注重“顶层设计”,也要注重“基层探索”,更要坚持两者的良性互动。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重要历史任务,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国家审计注重从“三个切入点”调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力量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1.1 立足改革全局的“高度”,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

习近平指出,要把改革推向前进,顶层设计的紧迫性日益凸显。尤其是对那些制约我国未来改革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必须进行顶层设计。国家审计负有国家社会经济运行情况总体监督的职能,对涉及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开展审计,天然具有“宽视野”的特质。这种特质决定国家审计要从促进改革系统性、整体性的高度,将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下审视和思考。要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目标,从构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高度谋划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监督工作,促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工作中明方向、顾大局、抓重点、出实效,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与改革发展全局同频共振,从而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1.2 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护航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基层探索”

当前,国有企业的“基层探索”更多地扮演风险实验、顶层实验、空间实验的角色。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本身就对所在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开展经常性、详细地审计,具有覆盖范围广、监督日常化、监督介入早、问题处理及时、能制度化解决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等独特优势,自带“本地通”的特质。在为“基层探索”护航过程中,国家审计可以利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这种特质,让审计关口前移,抓早抓小抓预防,不仅从基础性、源头性发挥国有企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要做好试点企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的跟踪、提炼。同时,国家审计应从强化改革协同性的角度统筹谋划审计体制机制改革,消除监督盲点,推动内部审计职业化,构建包含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

1.3 加大内审成果挖掘的“深度”,注重从“‘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的角度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中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于基层的实践和群众的智慧。这就要求国家审计要综合多方信息,注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成果运用,特别是国有企业试点单位内部审計的成果运用,发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以点促面”的效果。既要透过苗头看趋势,着力发现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管理运营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典型性问题,加大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系统性风险隐患的揭示力度,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也要透过微观见宏观,关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事关长远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问题,从体制、机制缺陷上有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加快形成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营造跨越赶超、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2 围绕当前“三个高频热词”调整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计划安排和审计重点的指导

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当前,国家审计调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力量应重点围绕当前“三个高频热词”,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强化监管与增强活力相结合,抓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计划安排和审计重点的指导。

2.1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上强措施

一是围绕“五大任务”,促进政策落实落地。要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对国有企业落实任务中取得的成效进行绩效评估,重点关注国有企业贯彻执行“破”“立”“降”政策措施的情况,对国有企业目标任务脱离实际、改革政策落实偏差等突出问题要及时提醒。二是守住“风险底线”,增强驾驭风险的能力。根据所处阶段梳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风险清单”,做好风险排查工作。注意总结各项经济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给国有企业带来的利好与风险,重点关注“僵尸企业”问题处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实施效果、PPP项目等政府变相融资领域的风险处置。

2.2 围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上能善作为

一是关注国有资产资本运行情况,护航经济体制改革。围绕习近平提出的“是否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是否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是否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以资本为纽带推动内部审计全覆盖,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侧重“管资本”能力的评估,对企业的治理结构、运行模式、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内部审计。二是关注创新驱动发展情况,助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等研发经费使用情况开展内部审计,重点关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高附加值的尖端产品开发、知名高端品牌打造的情况,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有利于调动和保护科研人员积极性、有利于多出科技创新成果和成果转化的运作机制。

2.3 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在规范权力运行、聚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勇担当

要以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为支点,主要做好以下聚焦:一是聚焦权力运行,促进正确用权。循着权力运行轨迹,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部门和岗位,检查“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落实情况,加强对国有企业关键业务、改革重点领域、国有资本运营重要环节的内部审计。二是聚焦责任履行,促进尽责担当。把问责、问廉、问效贯穿始终,围绕中央“三个区分”,做好改革创新过程中的风险评估、责任界定、问题提醒和绩效评价,调动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区别“敢作为”与“乱作为”,为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的干部护航。三是聚焦廉洁从业,促进干净用权。紧盯国有企業“四风”老问题、新动向,对国有企业干部廉洁从业情况以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做好内部审计,将腐败扼杀在萌芽中,在国有企业内部筑起反腐败的“防火墙”。

3 激活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审计监督体系中作用的“两个探索”

十九大后,审计署先后出台《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业务指导和监督的意见》等政策规范,为调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力量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但在政策实际推进中发现,一些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存在作用发挥不充分、发展不均衡、独立性较弱等问题。国家审计应努力推动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协同发展,探索国有企业审计监督运行机制嵌入国有企业治理体系的设计、调整与优化,为持续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机制支撑。

3.1 破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资源“碎片化”,探索“统筹协作”,不断提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效能

当前,一些地方审计机关未较好调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力量形成监督合力。一些地方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各自为阵、力量分散,审计工作“碎片化”,较难发挥服务大局的作用。内部审计、国家审计、国资委、纪检监察等监督机构只在某一环节、某一方面发挥监督作用,对同一事项没有形成完整的监督链条,监督职能“碎片化”。因此,一是统筹内审资源,优化审计监督体系。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监督与国家审计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适时开展由国家审计统一组织、内部审计协同、以“大项目”“大兵团”“大数据”为特点的同步审计、协同审计、交叉审计。二是引导外部协作,发挥内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作用。在监督信息共享、监督成果共用、重要事项共同实施、问题整改问责共同落实、问题线索移送与案件协查等方面建立同国有企业相关的监督机构,有效地协同联动和监督会商机制。

3.2 破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不均衡”,探索“指导检查”,有序提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率质量

当前,仍有一些国有企业的“人、财、权、编”得不到体制机制保障,存在企业领导不重视、机构定位模糊、人员专业性不强、工作质量不高、发现问题的整改不到位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因此,一是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内部审计能力提升。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国有企业类别明确价值点、风险点,制定操作规程、实务指南,动态编制国有企业“风险清单”,促进国有企业自我规范。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建立内部审计人员管理制度、高级内部审计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和职业保障制度,通过“以审代训”“结对帮学”等方式建设内部审计职业培训体系。二是加强考核检查,倒逼内部审计质量提升。将“风险清单”对照排查情况、内部审计运行机制建立和运行情况、内部审计结果整改情况与国有企业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相挂钩,对重大违法违纪违规问题应当发现而未发现或敷衍不追、隐匿不报、查处不力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失职渎职责任。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优秀项目评选机制,发挥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胡莹.新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解读[J].审计月刊,2018(3).

朱忠明.对国家审计有效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N].中国审计日报,2018-5-2(5).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健全内部审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需要,是国家监管和资本市场监督的客观要求,也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统一的监督评价办法、有效监督机制等。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作用,就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结合效用,建立健全适应企业的内部审计体制,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律建设等。

关键词:内部审计,作用,政策

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强化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手段。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对于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规范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内部审计具有管理、经济控制、内部公正等职能。如何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已成为当前社会和企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及意义

内部审计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石,它作为一种先进的内部管理方法已经被企业广泛采用,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内部审计具有自我监控的作用。内部审计通过对经营方针、决策、计划及其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价,加强对企业经营战略的监控;及时、准确地把握企业信息,通过内部审计对这些系统的信息进行检查、评价,实现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渠道是否健全和畅通。二是内部审计具有自我促进的作用。①与国家审计和民间审计对企业进行外部制约不同的是,内部审计是单位自己设置机构,是自己制约自己经济活动的一个自我制约机构。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审查企业内各个层次、各个部门的经济活动及其他有关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审查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有效,揭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改善工作的建议。企业通过内部审计,促进自我制约、自我改善和自我发展,从而提高管理素质,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扩大销售,降低消耗,最终表现为企业积累的增加。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组成部分,也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系统的监督形式。在企业不断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一是有利于建立和强化良好的控制环境,促进企业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沟通和落实、对胜任能力的重视以及更新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科学分配职权与责任等;二是有利于科学评价和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充分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及其发挥作用的情况,并进行初步评价。实施控制测试并再次评价内部控制,恰当地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对内部控制实施实质性程序等。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审计独立性是指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只有真正具备了独立性,才能保证审计人员依法进行的经济监督活动客观公正,提出的审计结论才有价值,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目前内审机构独立性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种类多样,通常是由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直接领导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置于经营管理者的领导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二是内审人员往往因单位领导干预、利益关系制约、人际关系影响而不能客观、公正、全面地开展工作。

(二)缺乏统一的监督评价办法

目前,我国内控机制建设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体系。从多层次实施内部监督的角度看,国有企业实施的是以审计监督为主,以领导监督、上级部门监督等为辅的监督格局,主要包括内审部门的内审监督、事后监督部门的核算监督、纪检监察部门的案件防范和执法监察以及业务主管部门的业务检查。各监督主体监督的频率不同,监督的范围、重点与采取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又存在一定的交叉与重复,各个监督主体之间尚未形成很强的监督合力,资源、信息共享程度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部监督效能,加大了监督成本。

(三)缺乏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机制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设内审机构,另一些企业虽设置了内审机构,但也不是独立的组织而隶属于会计部门。对机构负责人等做出的不符合规章制度或不利于账款安全的规定和要求不能做到予以否决。另外,部分企业内审人员业务能力差,审计方法落后,使得内审效率低下,内部控制得不到有效保证。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一般采用直线制或直线职能制,容易形成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的管理模式,企业的所有者同时又是经营者和监督者。企业所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表面上也是对董事会负责,实质上独立性很差,甚至有些企业的财务部门领导兼任内部审计部门的负责人,财务人员兼任内部审计人员,从而使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形成隶属关系不清、监督不力的局面。一些企业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等监督机构,但收受贿赂,侵吞企业财产,监守自盗的现象严重。

(五)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

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信息流没有大企业复杂,信息流转的环节也没有大企业多,但企业信息沟通渠道的构建十分必要。目前,一些中小企业信息沟通渠道不畅。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尚未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往往认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企业自己的事情,甚至有的经营管理者故意向员工隐瞒各种信息,以免泄漏了商业秘密,担心企业员工一旦跳槽就可能对自己造成威胁,这导致了中小企业信息沟通渠道的堵塞。

三、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作用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结合效用

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同时,要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监事会对公司财务和董事、经营者行为的监督作用,确保所有者对公司的最终控制权和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作用,从而保证企业内控制度更加完善、严密。因此,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请国家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对企业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包括:企业经营管理者是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产权关系是否明晰;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健全;各种管理控制方法是否有效贯彻执行;内部审计是否独立;审计功能是否有效等。

(二)建立和健全适应企业的内部审计体制

内审机构不具备决策、管理、执行的职能,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得到企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必须要有一个贯彻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方针和策略的内在制约机制,对企业自身及其各部门的经济行为进行自我控制、约束和监督,使其切实履行应负的受托经济责任,而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则是这一制约机制正常运行的重要组织保障。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要遵循独立性原则和权威性原则。

(三)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律建设

抓紧制订内部审计的法规和条例,将内部审计制度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法律形式明确内审人员的法律责任和权利;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行业、部门内审规章制度;用法律规定内审机构的地位、结构、层次。使内部审计纳入法制化轨道,用法律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四)积极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技术水平是决定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一是要加强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道德修养和政策水平,牢固掌握国家财经法规;二是要加强内审人员业务能力的训练,抓好现有内审人员的培训及后续教育工作。内审人员必须熟悉会计、审计、法律、税务、金融、企业管理、基建、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三是要充实内审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内审人员选拔进口要严,应把那些懂经营管理、熟悉企业运作流程、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和财经、审计等多方面知识的专业人员充实到审计队伍中来;四是要处理好审与被审的关系,要摆正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寓服务于监督之中。

(五)积极完善审计手段

企业各业务部门在设计软件系统时,应及时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实行业务控制的自动化、计算机化,实现风险的事前、事中防范,以减少审计监督的强度,避免道德风险;审计部门则应当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审计软件,加大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比重。一方面,通过开发和利用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状况评价、业务数据分析及标准化的审计底稿等专门的审计软件,使风险评估、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审计操作实现自动化,提高现场审计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实行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监督的有效结合,实施对审计对象的连续、动态监控,以保证审计监督的及时性。

(责任编辑:吴之铭)

注释:

①张泽华、王桂玲、柳瑞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改进建议[N].经济导报,2006-1-13,C02.

参考文献:

[1] 张泽华、王桂玲、柳瑞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改进建议[N].经济导报,2006-1-13,C02.

[2] 崔依剑.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建议[J].时代经贸,2008,(07).

[3] 包利萍.关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26).

[4] 冯芳.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探索[J].财经界(学术版), 2009,(03).

[5] 包汉良.试论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01).

[6] 陈松.论现代企业机制下如何加强内部控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04).

[7] 王玮.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强化央行内部控制[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9,(02).

[8] 赵文秀、胡淑娟.对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看法[J].财会月刊,2008,(12).

[9] 宋子汉.浅谈如何构建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9,(05)。

[10]马力.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监察,2006,(02).

[11]许福荣.关于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探讨[J].公用事业财会,2007,(0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3篇

一、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概述

新形势下, 企业内部审计的环境、政策都有所变化。

(一) 新形势下的审计环境

审计环境是指同内部审计有关的多种内外部要素的组合, 是同审计活动相关的多项管理工作的整合。审计理论的形成与市场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内部审计的运作要领也与企业审计环境的改变息息相关。

新形势下, 市场活力进一步被激发, 国有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应当更加关注质量, 以顺应形势。鉴于此, 国有企业应尽快形成一套能够防控风险、优化管理的审计系统, 从合规审计、质量审计、风险管理审计以及财务审计等层面, 在新形势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 新形势下的审计政策

最近几年, 我国对反腐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新形势下的审计政策也与之前有所区别。这在政府公布的文件中有显著体现。

2018年,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一章第五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 必须从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内部审计规范, 恪尽职守, 确保公正、独立、客观、保密。禁止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参加有可能影响其公正、独立、客观履职的业外活动。同时, 第二章第六条指出:国有企业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构建总审计师制度, 总审计师的职责是帮助党组织、董事会 (或者主要领导人) 管理内部审计工作。同时明文规定:下属单位、分支机构相对多的或是实施系统垂直管理的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全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负有指引和监督的责任。

通过分析现行政策不难看出, 新形势下, 国家对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首先是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做出了进一步强调;其次是内部审计职能应当日渐完善, 增强防控风险的能力;最后是国家对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更加集中, 内部审计所运用的技术方法也有了明显创新, 广泛借助网络审计技术, 使审计效率大大提升。

二、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意义

(一) 有利于降低国有企业运营风险

国有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是当今信息化时代有效提升运营效益, 掌握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的关键措施, 最重要的是能够防止国有企业内部出现各种不法行为, 降低国有企业的运作风险。在此基础上, 能够强化有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促进企业内部各项制度的圆满贯彻。

(二) 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能够确保企业内部每项活动都依法依规进行, 指引企业运营活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从而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后续发展, 若是内部审计制度缺乏合理性, 质量不合格, 就难以得到最有效的贯彻, 这无疑会造成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下降、贪腐情况多发、资产大量流失等不良后果, 更有甚者会招致经营危机, 给国有企业的后续运营带来障碍。

综上所述,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关系着企业的健康运转以及后续成长,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国有企业顺利运营下去, 社会经济才能不断繁荣, 国家才能不断进步。

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

(一) 内部审计意识薄弱

由于受以往固有观念的影响, 国有企业的审计人员一心只考虑企业的现实利益, 在内部审计方面过于松懈, 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 希望依靠外部审计来缩减内部审计所要进行的工作, 经过调查可以发现,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国有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养成了自由散漫的陋习, 已经难以适应当下快节奏的新经济环境, 内部审计意识相当薄弱, 造成国有企业在实际运营活动中状况频发。

(二) 内部审计制度有待继续规范

在国有企业内部, 有关强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不是很规范, 存在很多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制度, 甚至同标准的审计规则有所出入, 严重有损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除此之外, 这还造成了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中主观性太大, 有关审计方案和规划缺乏严谨性与科学性, 且极度不透明, 实在有违审计政策实行的初衷。

(三) 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滞后

如今是信息化时代, 各大企业都在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优化自身管理。但是有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水平还相对滞后, 难以实现高标准、高效率的内部审计, 这直接降低了国有企业的集体管控水平, 也增添了财务管理上的困难。

(四) 缺乏严格的内部审计监督

企业的每一项运营活动都离不开严格的监督, 这样才能防止一些不好的行为产生。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力度不足, 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不法行为的产生, 有的审计人员单纯以为内部审计只是来监督企业的资产状况的, 无须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监督, 致使其产生了实行不规范甚至不法行为的念头, 这将严重影响审计质量。

四、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措施

(一) 做好内部审计宣讲工作以提升员工内部审计意识

当下, 很多企业实行内部审计的成效根本不明显, 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规范太过陈旧, 难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如此不但造成企业内部审计缺少活力, 阻碍了其更好地成长, 而且难以促使员工改变陈旧观念并对国企内部审计加强重视。鉴于此, 国有企业应当做好宣传工作将相关的审计新观念融入到平时的工作里, 运用宣讲手段, 使员工熟悉最新的审计策略, 提升相关人员的内审意识及水平, 从而确保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完成。

(二) 优化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以提高审计质量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优化应当以国家标准为依据, 在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内审制度, 这是确保国有企业审计质量的关键。不但如此, 还应结合国有企业的发展势头和方向, 确定与之配套的审计准则。在优化现有审计制度的同时, 也务必要把制度内涵盖的政策贯彻起来, 不能纸上谈兵。所以应当对国有企业的审计体系予以规范, 加强其内部审计政策和路径的实行。这样的话, 首先要根据制度规定给每位员工分配任务, 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其次要规范内部审计的各个程序, 防止不法行为的产生, 以便形成合格的内部审计报告。

(三) 增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力度

在国家政策不断更新以及企业内部制度不断完善的前提下, 应当更加注意把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贯彻到底, 以发挥其最大效用。为达成这个伟大目标, 第一步就是要在新经济形势下重新构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框架, 然后根据所确定的计划和目标, 在不停化解各种疑难问题的时候, 兼顾改善本身的内部审计体系, 并强化同外部审计的交接。除此之外, 明确规划各部门的职权是确保内部审计有效、独立运作的前提条件。所以国有企业应当进一步增强内部审计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 不但确保审计信息的真实独立, 而且尽可能地达到信息的互通共享, 减少内部审计的支出, 推动审计质量得到不断提高。更需要引起注意的一点是, 内部审计应当配备严格的监督体制, 有效的监督是确保审计质量的屏障, 监督系统是不是发挥了其应有的价值会决定内部审计的实行成效。只有加强监督才可能防范国有企业内部人员不法行为的产生, 切实保证内部审计的真实性、客观性, 对其内部审计的监督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并不是出于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 需要全体员工的配合。

(四) 加强信息化研究以提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水平

如今是信息开放时代, 信息网络系统受到了极高的青睐, 不论是我国还是世界各国, 审计准则中都明确指出了信息化审计的重要性, 因为信息化审计推动着企业方方面面的进步。鉴于目前我国很多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上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应当主动出击, 联系自身发展的特征, 增加资金、技术投入以进行信息化研究, 不断创新, 从而促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水平达到更高的层次, 使内部审计工作加倍高效、畅通无阻地进行。

五、结语

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当下我国审计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是国有企业开展各项运营活动的关键监督手段。内部审计在对国有企业每项活动进行审核后, 能够明显地促进企业管理的公开性、透明性, 并在最短时间内察觉企业显露出的不足, 及时督促企业改进。相信伴随审计制度的不断优化、全员审计理念的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的进步以及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体制的逐渐完善, 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必然会更加顺利, 成为推进企业成长壮大的中坚力量。

摘要:伴随经济的繁荣成长, 企业的运营规模在持续扩大, 内部审计也逐渐变成国有企业必不可少的关键监督手段。但是,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还有各方面的不足, 这直接导致国有企业的审计工作难以顺利进行。所以, 为了规制这种不好的状况, 务必要提高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一些内容, 其次分析了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意义, 紧接着概括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最后总结前文提出了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措施, 以期能够最大限度地规范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程序, 提高其内部审计质量, 为国有企业的后续成长、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繁荣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

参考文献

[1] 刘安.关于国有石油企业内部审计创新的研究[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 (04) :29-36.

[2] 张建芳.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财务与审计, 2016 (01) :94-95.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于审计的真正含义一直以来都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部分认为审计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内部服务, 而另一部分则认为审计的任务是对企业进行监督。笔者认为, 从本质上来看国家审计的组织体系仍然是建立在内部审计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港口企业内部审计的任务就是对企业进行监督。虽然内部审计机构只是港口企业众多职能机构其中的一个, 但审计工作和审计机构之间密切相关并受审计机构制约。综上所述:企业进行审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维护企业的社会信誉、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港口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一) 内部审计的制度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港口企业属于基础性产业, 投资大, 资金回收周期长, 利润空间较低。正是因为如此更要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不过当前我国大部分港口企业并不重视企业财务制度的建设, 尤其是内部控制制度比较薄弱, 内部监督工作没有制度的保障。部分企业没有为内部审计建立专门的制度, 导致审计工作太过形式化, 很难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制约。

(二) 内部审计机构建设尚待加强,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从当前我国港口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来看, 管理层更加重视财务管理以及项目的建设, 而对于审计工作却是不够重视的。甚至部分港口企业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机构只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下属机构, 或者由财会人员兼任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 而是否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将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职能能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都会受到制度、体制以及各种利益关系的影响,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导致相关的审计处理决定可能没办法落实和实施。

除此之外, 部分审计机构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部分审计人员是由财务人员转型的, 并不是专业的审计人员, 因此他们对审计的相关专业知识掌握地并不多, 也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 这就会对内部审计的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

(三) 内部审计决策服务功能发挥不充分

直到现在, 还有很多港口企业是在事中和事后进行监督检查的, 他们忽略了审计本身的监督职能, 而不是把查错防弊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部分审计人员的工作仅仅只是停留在简单地完成审计阶段上, 没有将审计结果加以利用, 导致审计报告的可操作性不强。

三、加强港口企业内部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 强化审计监督职能, 有效规避企业经营管理风险

港口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强化审计的监督作用。第一是要把港口企业的风险防控和业态布局作为中心, 对工作流程、审计范围等方面的审计管理体系建设进行进一步的细化。第二是要借助现代化的技术, 对现有的企业资源多加利用, 建立电子动态审计监督体系, 从而提高审计监督的效率。第三是要提高审计监督的制约作用, 对企业财务和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进行定期审计。

(二) 深化党组织和职工监督, 推动企业监督网建设

涉及重大的决策事项, 港口企业都应该在经过党组织集体研究决定的前提下, 将董事会的决策作为重要的参考。港口企业要将董事会依法用人和党管干部的原则相结合, 通过纪检监察、民主生活会、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多种方式加强党内监督力度。同时也要通过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等多方面力量强化职工民主监督。从而促进港口企业审计机构的发展。

(三) 强化内部审计机构建设, 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 应该对内部审计的作用加以重视, 认识到要想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设就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保持合理的内部审计人员结构。所以必须成立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加强内部审核的力量。可以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小组, 联合财务、检查、纪检等部门的人员共同开展审计和检查工作。各个部门在工作的过程当中要多交流, 这样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企业自身的经营和建设情况进行监督, 因此为了规范企业建设行为, 港口企业更要落实国家审计署下发的要求, 对内部审计人员要加强专业培训, 这其中就包括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和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 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 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明确审计重点及范围

港口企业应该健全内部的审计制度, 尤其应注意港口建设项目当中的具体业务要求, 内部审计应该监督的业务内容和范围也应该事先确定好, 可操作性大的项目, 内部审计机构应在事先就参与其中。应为企业关键业务流程建立一个具体的内部审核制度, 尤其是那些在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容易产生纰漏的环节, 将在过去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日后审计机构监督的重点。在建立审计制度体系的时候要全面看待可能出现的问题, 抓住工作中的重点, 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结语

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最终决定审计工作的质量。所以各个港口参与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趋势, 在工作当中应该熟悉相关的政策法规, 在审计过程当中更要公平公正、忠于职守, 不仅要懂得管理也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工作当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要认真做好审计工作, 各个港口企业都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摘要:企业经营者应遵守企业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而目前大部分企业将内部的管理权和所有权进行分离则违背了这一原则。在新形势下港口企业想要转型、升级, 就要重视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在本文当中, 笔者结合了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在工作当中积累的经验对我国港口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港口企业,内部审计,监督

参考文献

[1] 安智国.内部审计为港口企业增加价值的优势[J].中国内部审计, 2015 (11) .

[2] 高洁.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会计, 2010 (02) .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增值型企业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可以从其中得到相对客观、科学的建议,发挥审计工作的价值增值功能。本文对增值型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完善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策略。

关键词:增值型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策略

一、引言

事实上,国内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都在查错防弊的阶段上停滞不前,加上审计部门的人力配备不科学,员工素质不高,审计部门的存在不能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造成了一种对资源的浪费,加重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这是与增值型企业价值增值的目标直接相反的。因此,如何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值得思考。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高

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看,现在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都是由管理层直接管辖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受企业领导制约甚至是干涉的问题,审计部门工作人员不能直接和董事会沟通交流,工作效率难以得到保证。加上内部审计本身在企业单位系统内地位不高,管理层对它的重视也不够高,这就使得内部审计无法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审计资源,保证服务、咨询服务的范围长期受上层挟制,独立性自然无法得到根本保证。

(二)内部审计的手段和方法落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的工作实践都对开始依托于先进技术和工具。但是仍有部分增值型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单纯依靠传统手工操作方法,计算机平台未能得到充分使用,缺乏专业审计软件,这都是与现代化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目标相悖的。除此之外,部分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本身素质不过硬,缺乏对当代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的标准认识,对工作流程和要点的把握不够精确,也就不能全面落实好审计工作的职责要求,对审计质量的提升造成不利。

(三)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质量较低

从综合来看,国内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还处于极低的水平,內部审计的计划、执行、报告阶段都存在这个问题。首先,在前期计划阶段,由于准备不够全面,调研不到位、工作人员不能了解内部审计的实际环境,就影响了计划的制定。其次,在随后的执行阶段,因为工作程序的设置不合理、所采用方法不科学、工作人员缺乏独立性,审计质量自然得不到保证。再次,从内部审计报告质量来看,部分企业存在报告编制不规范、审计意见不符合实际的问题,影响了现实操作性。

三、完善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策略

(一)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企业对该项厂工作的重视不足,因此,企业应该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科学的以企业价值增值为目标的内部审计观念。在此基础上,企业应该赋予内部审计机构以更高的独立性,确保工作人员能独立于业务经营、企业管理的范畴之外,可将机构直接设置在董事会下的审计委员会中,要求工作人员直接对董事会负责,杜绝管理层或财务部门辖制内部审计部门的现象发生。

(二)改进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模式和方法

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是现代社会得到普遍认可的一种科学模式,它能够强化风险管理的力度,并且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等内容放在内部审计的工作对象中去,在审计计划制定、方案执行、后期评估等多个环节重视风险问题,全面排除风险因子,确保企业稳定发展。为了进一步优化内部审计的技术方式,应该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充分运用,开发与企业发展实际相吻合的审计软件和工作平台,借助各种数据分析及智能工具进行信息预测、评估,切实提升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三)拓展内部审计活动增值服务的范围

联系实际看,现在许多增值型企业的内部审计范围相当狭窄,与单位的综合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相差甚远,咨询服务未能得到充分体现,这就不能完全体现价值增值的作用。为充分体现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优势,审计人员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利用本身的知识资源为企业健全风险控制体系提供科学建议,这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的各项业务程序、整体发展状况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把握。另外,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识别出的风险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优化风险控制体系,实现规避风险的最终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增值型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的探讨,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完善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策略展开研究,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改进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模式和方法,拓展内部审汁活动增值服务的范围,完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石芳.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的理性分析与逻辑框架[J].中国内部审计,2018(3).

[2]刘洪锋,王莉.对推进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发展的建议[J].商业会计,2017(9).

上一篇: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论文下一篇:审计学原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