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范文

2023-11-17

民营企业融资范文第1篇

乡镇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从乡镇企业自身来看,规模小、发展层次低

,经营业绩、信用状况不佳及财务管理不规范,是其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在乡镇企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导致金融机构不敢盲目投放资金;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管理制度,大多乡镇企业财务数据失真以及不少乡镇企业信用观念淡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逃废银行债务现象严重。从金融部门来看,金融机构认识上的偏差、贷款审批权限上收、授信准入条件以及信贷激励和约束的不对称问题,也是乡镇企业贷款难的重要原因。而从社会环境来看,缺乏有效的社会担保体系和对乡镇企业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成为造成乡镇企业融资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解决乡镇企业融资难,需要从五个方面入手:

金融机构应强化信贷资源配置。一是实行弹性信贷授权授信制度,适度增加县域信贷投放总量。各金融机构应改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在贷款额度权限配置上灵活掌握,放宽基层行的贷款审批权限,扩大授权、授信额度和范围,使县级支行有能力扶持一批有市场、有效益、有潜力、有信用的乡镇企业客户群,逐步缓解县域信贷萎缩现状。二是完善金融机构信贷管理和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地方信贷管理制度,允许信贷风险的存在,切实废止信贷管理零风险,为基层信贷人员松绑。三是改革和完善服务手段。根据乡镇企业资金需求少、要求急、周转快的特点,探索建立适合乡镇企业的贷款操作程序,在贷款企业评级、担保、授信等方面制定合理的简便的操作程序,要统一评估标准,保证评估质量的科学性、公正性、通用性。四是增强信贷资金营销观念,强化市场意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营销机制。

乡镇企业应自我完善,自我发展。首先,乡镇企业应当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内部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特别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增强财务透明度。其次,应通过提升产品和经营层次,避免低水平重复投资和无序竞争,真正增强企业实力和发展后劲。第三,切实提高企业信用观念,提高信用程度,遵纪守法。第四,建立健全乡镇企业管理服务体系,规范市场准入,加强日常管理。

发挥农村信用社主力军作用。目前广大农村信用社都将精力集中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上,相对忽视了对乡镇企业资金投入。农村信用社应立足自身实际,在支持农业产业调整的同时,用足用好富余资金,适当投放到发展前景好,经营实力雄厚,信誉度高的地方乡镇企业。

发挥人民银行的窗口指导作用。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乡镇企业的信贷投入。加大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支持力度,除利用窗口指导等政策导向外,中央银行对积极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金融机构在再贷款、再贴现方面予以倾斜。

民营企业融资范文第2篇

负债融资或负债比率的上升虽然能够回避股东与企业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抑制经营管理者的道德风险行为。但是,当企业发行公司债券或向金融机构借款时,作为企业内部经济主体的股东、经营管理者和企业的外部债权人之间就形成以负债契约为媒介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以负债契约为基础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着作为委托人和债权人和作为代理

人的股东以及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为简化分析,我们以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为例进行分析。

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主要表现为负债契约签订后,股东有可能从事各种损害债权人利益或降低企业价值,导致代理成本发生的道德风险行为。股东道德风险行为,或者说,负债融资中代理成本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股东存在着将本属于债权人的权益转移到自己手中,以提高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的内在动因。当然,仅有动因的存在,道德风险行为并不一定会发生。关键在于,企业利用负债融资时,股份制企业的股东有限责任等内在特征为股东从事道德风险行为提供了可能。

因负债融资引起的股东道德风险行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股东有可能将本属于外部债权人的权益通过一定方式转移到自己手中;二是有可能出现因企业债务超过而使股东放弃对债权人或股东有利的投资项目的投资不足现象。

(1)债权人权益的转移

股东以及作为股东利益代表者的企业经营管理者转移本应属于外部债券人权益的手段主要有三种,即股利政策操作、现有债权价值的稀薄化以及资产代替行为。

①股利政策操作。企业利用负债融资后,股东可以在不改变预订的投资项目计划,或在投资项目计划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将通过负债筹集到资金用作股利分配的来源,分配给股东;而在投资政策可以改变的情况下,股东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者有可能通过削减投资项目的方式,减少投资支出,增加股东的股利分配,使股东的利益增加;更为极端的情况是,当企业经营状况恶化时,股东及企业经营管理者有可能将企业的负债资产采取股利的方式分配给股东,以逃避对债权人的债务。

②现有债权价值的稀薄化。在企业市场价值和现有营业收益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经营管理者可通过发行与现有债权具有同等或同等以上优先权益的证券,使现有债权人的债权价值被稀薄化,达到转移现有债权人权益的目的。

③资产代替。资产代替使指企业在负债融资后,股东在投资决策时,放弃低风险低收益投资项目,而将负债资金转向高风险高收益投资项目的行为。

一般地,投资项目的收益与其风险时成正比的。股东放弃低风险投资项目,选择高风险投资项目,如果成功,由于债权人只获取负债契约中约定的固定收益,超过低风险投资项目收益的超额部分全部归股东所得;如果失败,股东本来应承担投资决策失误的全部损失,但是在股东有限责任制下,超过股东出资部分的损失则全部由债权人负担。这种股东有限责任制下与债权人之间收益与风险分摊的非对称性使得股东在从事投资替代行为的动机。

(2)债务超过和投资不足

企业利用负债融资有可能使企业因负债过多而导致企业对较高收益的投资项目无法融资、融资能力低下的债务超过现象,还有可能使股东主动放弃对债权人有利的投资项目。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企业投资发生投资不足。

最早分析了负债融资引起企业出现投资不足现象发生的可能性的耶斯认为,企业是一个发展的经济主体,企业的价值不仅包含市场对企业现有资产的评价价值,而且还包括市场对企业将来投资机会的市场评价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其所拥有的投资机会并非一定能够或一定愿意实际投入资金,企业在决定对其所拥有的投资项目是否进行资金投入时,企业的现有负债余额、现有负债的时间构成以及即将借入的新增负债额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现有负债余额、负债期间以及新增负债额对企业股东和经营管理者新项目投资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①被动放弃对股东有利益的投资项目,出现投资不足。当企业拥有较多的负债余额而又缺乏偿还资金时,企业可能会因此导致融资能力降低,从而不得不放弃收益较高的项目。

②主动放弃对债权人有利的投资项目,出现投资不足。当企业拥有的投资机会的净现值为正,但该现值小于或等于企业现有负债余额或即将借入的负债额时,尽管对债权人而言,这种投资机会有利(投资机会的净现值为正),应该投入资金,实施该项目。但从股东的角度来看,并非一定愿意投入资金。原因很简单,股东项目所获的投资收益将全部归债权人所有,股东自身得不到任何收益。

上述因负债融资引起的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或股东的道德风险行为,都会导致代理成本的发生。代理成本发生的原因在于,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上,合理的债权投资者在购买企业债券或向企业提供债务时,会充分考虑企业负债融资中的这种利益冲突

以及股东可能从事的各种道德风险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债券价值进行评价或确定负债契约的利率水平,其结果势必导致资本市场上企业债券价格降低或负债契约利率上升。债券价格降低或负债契约利率上升的成本最终由股东负担。

因此,从股东的角度来看,在利用负债进行融资时,由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股东与债权人利益的冲突,降低负债融资

的代理成本,其有效途径是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股票优先认购权公司债券或可赎回公司债券,以及选择合理的债券期限等。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以一种附带企业普通股股票转换权的公司债券。债券的持有者享有债券发行时事先确定的一定期限内,按一定的转换价格或转换比率将所持有的债券转换成公司普通股的权利。可转换债券在为转换为普通股股票以前,作为一种单纯的债券,债权人可以按期得到应有的债券票面利息,并可照样获得一般债券的安全性。

股票优先认购权公司债券时债券的持有人可以在事先确定的一定期限内,按一定的价格购买企业普通股股票权利的一种公司债券。债权人享有的购买权包括企业即发股票、新发股票和未来预定发行股票的权利。

可转换公司债券和股票优先认购权公司债券两者具有非常相似的性质。对债权人而言,两者都类似于一种股票看张期权。所不同的是,可转换公司债券一旦转换为公司普通股股票,债权人也就转变为公司普通股股东;而股票优先认购权公司债券持有者行使股票认购权后,其作为债权人公司所享有的债权权利并未发生变化,而且还作为公司股票持有者享有普通股股东的权利。

正因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和股票优先认购权公司债券对融资而言具有股票看涨期权的性质,所以,发行这两种债券来融资,有利于克服因普通公司债发行而有可能导致的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特别是股东和资产替代行为的发生等。

前述分析表明,当企业利用普通公司债券融资时,选择相对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对股东较为有利,所以,股东存在着从事资产替代行为的动机。如果债权人能合理地预期到股东地这种行为,市场上企业债券地价格就会相应地被低估,发生代理成本。当企业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和普通股优先认购权公司债券时,两种公司债券地市场价值将随企业普通股股票地市场价值的上升而上升。两种公司债券所拥有的这种性质将有利于抑制股东从事使企业价值低下的高风险投资行为。比如,在企业所发行的债券全部为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情况下,如果企业的股东选择高风险的投资项目使其股票价值上升。企业可转换债券价值也必然上升。在企业股票和债券价值都上升的情况下,企业的市场价值也必然上升,但是,在资本市场上,如果投资者预期股东会从事高风险的投资,企业的市场价值应下降。显然,在企业价值方面的前后两种结果相互矛盾,其实际结果是企业股票价值的下降。因此,股东也就不会有从事资产替代行为的动机。

可见,在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都存在代理成本的情况下,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选择应该使两种代理成本最小。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为筹集外部资金而发行的金融证券不仅仅只是企业现金收益的要求权,而且,还内含与企业所有权相关的剩余支配权和经营决定权的配置。这样,企业价值的提高显然就与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

股权结构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来影响其治理效绩,进而影响到企业价值。公司治理机制使基于治理结构的企业内在运行状况,使将其核心资源配置在一起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约关系(张五常,1998),也是协调和规范各利益主体间关系的制度安排。当企业的经营因企业各利益相关主体间的权利和责任不对称,使得各种代理成本和交易费用发生时,企业治理机制就是用以处理企业不同利益主体指甲索尼得权利和责任,以达到企业效率的一套制度安排;当企业被看作使一个不完备契约时,企业所有权包括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有效结合时企业效率经营的关键。股权结构作为这种制度安排的基础,对结构的形成和作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既分权又互相制衡的制度来降低代理成本和代理风险,防止经营者背离所有者的利益是公司治理的主要目的。因此,股权结构决定着治理结构,首先通过股东大会形成公司最高决策,进而决定对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的授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则构成治理结构中的四大利益主体,彼此间形成有效的制衡关系。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之间这种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分离构成了股份制企业的根本特征。不同的股权结构中,所有者及其代表对代理人的控制能力与积极性不同,因为他们对代理人行为承担的风险及从中获取的收益是不同的,而不同的股权安排就会有不同的组织效率,并导致不通的企业行为。

 

民营企业融资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研究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华人经济论坛上表示,中国民营企业已有了较大发展,但目前仍面临着巨大挑战。吴敬琏认为,中国民营企业面临融资环境不良的挑战,实行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都有一定的难度。中国民营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也不理想,社会缺乏诚信,这些不平等竞争、市场无序等状况都亟待克服。这将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大的一个制约因素。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务长、民营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张维炯在“民营企业发展(福建)论坛”上演讲时说,自改革开放以来,私营经济在经历被赋予合法地位、与公有制长期并存共同发展阶段后,1998年至今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张维炯教授认为,要把握这些机遇实现民营企业真正的“黄金”发展,当务之急尚需扩大规模,解决产权问题;创新管理运行机制、营销模式、经营方式、企业文化,改变家族式管理,形成产品经营、品牌经营和资本经营并举的格局;解决融资难问题。

一、民营企业融资特点

从企业理论的角度看民营企业特点:民营企业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是以市场原则来运作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形式是建立在纯粹经济利益关系基础上的,其产权关系是比较清楚的。在这种产权关系和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治理结构,基本能够代表各方出资人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会形成较为合理的约束和监督制度。民营企业拥有较为灵活的内部用人和分配激励机制,与市场机制自然和谐,在追逐利润最大化动力的驱使下,会导致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股权角度出发,民营企业定义为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的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誉度普遍较差。从资金来源上看,多数为通过自筹资金,利用自己的积蓄或向亲朋好友借款筹办企业。

二、中国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中国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中国民营企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近些年中国增长最快、贡献越来越大的经济成分。民营经济现在占GDP份额的62.6%,其中集体经济占18.4%,私营经济占44.3%。从工业总产值变化情况看,1978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构成中,国有经济占78.2%,集体经济占20%,民营经济占20%。到了2003年,国有经济下降至20%左右,民营经济上升到80%左右,其中私营经济已占50%以上[1]。可见,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民营经济在吸纳就业、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发展民营经济对中国加快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长期以来民营企业一直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融资难成为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首先规模问题,资产的规模和质量决定了经济主体抵抗风险的能力,并由此影响其融资能力。中国的民营企业个体规模普遍偏小,抵御风险的能力薄弱,因此通过举债融资的规模必然受到限制。一方面企业因自身规模有限而无足够的资产信用,另一方面道德信用的社会基础尚未建立起来,因此贷款难就成了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障碍[2]。民营企业自有资金少,资产负债率偏高,财务风险大。民营企业长期的举债经营发展模式过于依赖银行贷款或民间融资,企业负债率过高。经营水平低下,使资金的匮乏形成恶性循环。其次运作机制问题。中国民营企业家族化现象比较普遍,管理模式大多表现为家族式、粗放式管理,产权单一,不具备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的实际控制权集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多未分离,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比较差,致使银行无法甄别企业经营绩效及发展前景方面的真实信息。再次人力资源问题。中国多数民营企业由于管理水平低下、资金匮乏,缺乏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即使能够吸引部分人才,又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和低下的薪酬水平而造成人才流失。缺乏必要的培训、选拔机制使得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受阻,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3]。最后信用缺失问题。社会的整体信用低下和信用观念淡薄已是目前无法回避的事实,尤其在金融领域,信用缺失现象更为严重。银行、投资者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而且金融立法和金融监管也相对滞后,导致金融市场上形成了违约收益大于违约成本的心理预期,造成一些民营企业缺乏诚信的内部动力和维护自身商业信誉的积极性。

2.资金供给总量的短缺与供给结构不合理。首先,国有银行贷款条件苛刻,国有商业银行的融资条件要求较高,无法满足民营企业“急、频、快”的资金需求特点。此外,具备一定规模且发展前景较好的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相对容易,而大多数处于上升阶段、发展前景尚不确定和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企业,虽然资金需求旺盛却难以获得贷款[4]。其次,直接融资存在困难,直接融资体系不完善,阻碍了中小企业融资。股票、债券发行存在政策性歧视。中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5 000万元,且必须开业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企业上市不仅有严格的审批程序,而且单就上市费用就高达几千万。这样的高门槛,对绝大多数科技含量较低的制造型企业特别是处于导入期或发展期前期的民营企业而言,企业所需资金和上市成本相比,单位资金的融资成本过高。

3.制度不健全和政策环境不理想。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往往是政出多门,有时相互间会产生矛盾,不仅政府的计划部门在制定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工商管理、税务、劳动等也在制定政策,从而造成“政策打架”现象。民间投资者在获取投资信息、选择投资方向、争取技术和资金支持等方面不能普遍得到及时有效的服务,往往因此而造成决策失误、投资失败等结果。很多民营企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预期,经济行为短期化,由此导致民营企业信用的缺失、融资极度困难。

三、解决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1.民营企业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和信用形象。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善运作机制,提高持续经营能力。为此应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改进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价值,克服经营上的盲目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培育企业自我积累能力。第二,积极推进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使它们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转变。第三,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增强财务透明度,向银行和相关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数据,降低管理和财务风险 [5]。第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吸引优秀人才,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五,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并确保执行。一方面通过内部审计或财会人员对本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实现内部监管;另一方面通过财政,税收、审计、工商等部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加大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金融系统中的弱势地位决定了政府应对民营企业的融资予以积极扶持。如对民营企业予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各方面的政策优惠。利用降低税率、税收减免等方法来给予民营企业进行金融支持;对好的项目应予以贷款贴息,采取就业补贴、研究与开发补贴等形式对民营企业进行金融扶持。

3.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加快融资品种创新。融资担保机构经营的是信用,提供的产品是担保,首先,要建立企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共担风险的机制,以防止有了担保,银行就放松贷款审查的倾向[6]。其次,把事后的风险控制和民营企业咨询服务结合起来,做到直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再次,将经营风险分散到信用担保体系之外的机构以降低经营风险。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异地联合协作贷款、项目开发贷款、个人委托贷款等新的贷款品种 [7]。拓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和范围。根据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运动的特点,推出灵活的、多样化的结算工具,为民营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结算服务,还应利用金融机构网点众多、占有信息量大的行业优势,为民营企业提供商机、经济政策、经营与投资决策咨询等多方面的信息服务。

4.培育完善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渠道,支持民营企业直接融资。针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应建立多层次市场,尤其是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的小型资本市场,对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积极扶持其上市发行股票,并降低民营企业入市的标准;同时增加资本市场交易品种,使企业能进入市场以自己的方式筹集资金。

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缓解就业压力,加速城镇化建设的推动力量。因此,通过分析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找到有效的融资途径,可以促进民营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04中国统计年鉴[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53.

[2] 郭玉德.中国中小企业与民营经济融资渠道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2004,(2).

[3] 戴相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156.

[4] 梁峰.试论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J].南开经济研究,2000,(2).

[5] 李树丞,刘长庚,楚尔鸣,等.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6] 方利胜,狄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78-90.

[7] 张荇,陈永志.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J].经济与管理,2006,(3).

[责任编辑 安世友]

民营企业融资范文第4篇

邮储银行廊坊分行破解小企业融资难题

2011年以来,邮储银行廊坊分行上下联动,深挖市场,筑基础、控风险、巧营销,全力破解小企业融资难题。截至2011年12月末,该行共对188户企业授信,授信额度73856万元;累计发放贷款179户,贷款7.4亿元;小企业贷款余额占贷款总余额的比重达24.5%;小企业贷款业务实现收入1501.81万元,占信贷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30.25%。

一、坚持“四到位”,筑牢小企业服务基础

(一)领导重视到位筑牢思想基础。为更好地服务“三农”,丰富邮储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种类,更快完成全行服务小微企业的战略转型,该行将服务小企业发展列为全行业务开拓的中心任务,通过各种形式强调发展小企业贷款的重要意义,上下一心,明确分工,紧密协作,把小企业贷款业务做大做强。

(二)人员配备到位筑牢人才基础。该行成立了小企业信贷中心,并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从全行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各个岗位。全行小企业信贷中心配臵多达13人。各县(市)支行也设臵了1名小企业专职营销人员,负责当地的市场开发、业务初步受理和辅助贷后工作等。充足的人员配备保证了业务的快速启动,也为业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业务培训到位筑牢素质基础。2011年,该行先后三次举办全市小企业贷款业务培训班,各支行的行长、信贷部经理和骨干信贷员全部参加,对业务制度、操作规程、业务营销、受理过程进行严格培训,使一级支行人员的营销、受理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水平不断提升。建立了严格的培训考试制度,做到“一周一训”、“一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促使全体小企业贷款从业人员熟练掌握了业务相关知识,迅速进入了工作角色。在培训中坚持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着重增强从业人员的现场调查能力和业务操作能力,培养出一批业务骨干,为业务快速发展夯实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绩效考核到位筑牢机制基础。该行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小企业贷款从业人员的绩效考核办法,按个人业绩提取薪酬,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小企业贷款业务作为核心指标,纳入到县支行行长、副行长、信贷部经理的绩效考核之中,每月下达推进方案,有效推动了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快速发展。对成功推荐小企业贷款业务的优秀员工给予特别奖励,鼓励全员宣传推介业务,推动了小企业贷款规模化发展。

二、严把“四道关”,有效控制小企业贷款风险

(一)严把落实信贷政策关,发展小企业“绿色信贷”。该行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整了重点开发行业和区域,结合 “绿色信贷”要求,坚决禁止对“两高一剩”和环保违规、违法企业发放贷款。在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中,坚持积极作为、冷静面对的良好心态,根据准入退出标准,坚决拒绝和退出不符合要求的客户37户,金额875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小企业贷款结构优化,保证了小企业贷款质量。

(二)严把贷前审查关,预防小企业信用风险。在调查环节通过现场调查及财务报表对比分析、网络查询等多渠道进行交叉验证。在审查审批环节通过对资料的审阅分析,对企业不同形式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该行在对某印刷企业贷款时,就根据该企业与人民大学出版社有固定的合作关系,每笔业务基本上均采用订单方式加工,从加工到结清款项需6个月时间的实际情况。审贷委员会在审批时就果断地将对该企业的贷款采用了跟单操作的方式,确定的6个月的单笔贷款期限,跟企业回款现金流一致;要求企业采用受托支付方式支用贷款;要求企业与出版社的固定回款账户变更为该行账户,确保了对该企业货款的及时监控。

(三)严把贷中检查关,加强合规风险控制。根据信贷业务全流程风险管理的要求,该行重点加强对贷款审批环节和支付环节的管理。在审批环节,强调审批条件的针对性和合理性,切实防范贷款风险。在支付环节,严格执行总行受托支付要求,由授信执行岗兼任支付审核岗,由支付审核岗进行审核,审批主管岗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贷款资金的支付,将实贷实付的要求落到实处,确保贷款资金用途的真实性。

(四)严把贷后管理关,与小企业建立稳固的银企联系。建立了客户维护走访制度,对已授信的客户,要求信贷员、信贷部主任、支行长定期进行走访,一方面加强沟通增进感情,一方面实地了解企业信息,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确保还款正常。另外,该行还加强了贷后检查工作,在一名贷后检查人员不能满足正常检查要求后,按上级行要求及时增配了一名贷后检查人员。工作内容上,按照贷后检查报告的模版,通过现场检查及财务数据分析对比,及时发现风险信号,并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资金安全。

三、“七措营销”,打开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局面

(一)广泛开展宣传。在组织人员深入专业村、专业市场、产业聚集区,开展地毯式走访的同时,该行集中优势资源,加大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广告投入力度,先后投放了15辆公交车体广告、2000块小区邮政编码牌广告、180部小区电梯广告、400根灯杆广告,并通过各种短信平台发送产品宣传短信50余万条,印制宣传折页15万张,在《廊坊日报》发布多篇软新闻,有效提升了该行小企业贷款产品的社会知名度。

(二)深入开展市场调研。该行通过政府金融办、工商、税务、人行、房产土地抵押等渠道,收集了廊坊地区企业名单,筛选目标客户,建立了客户数据库,为市场开发明确了方向。目前,该行已经建立了全区近万家中小企业的资料库,其中60%以上进行了实地走访,并依此建立了市场开发作战图,将目标客户进行分类,逐步推进。

(三)发挥“能人效应”开展营销。充分发挥县支行行长、副行长、部门主任、二级支行长的“能人效应”,依托其在当地人熟、环境熟的优势开展“高端营销”。如三河市支行一行长及时对长城重机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开展“友情”营销,成功向该企业授信959万元。自2010年12月至今,该行共成功开发小企业贷款134笔,金额53553万元,其中60%多为行长、部门主任推荐。

(四)开展“对比营销”争抢客户。优质小企业一般都与其他银行有较长时间的合作,尤其是与当地信用社的合作,要做大小企业贷款业务,必须直接竞争,努力抢夺优质客户。该行在充分调查其他行小企业贷款产品、政策的基础上,向客户突出介绍本行产品利率优惠、手续简便、还款方式灵活,一次授信、循环支用、随用随支的优势;严格执行绿色信贷政策,信贷人员牢记“八不准”准则,实行透明服务。2011年,该行共争取客户累计24户,金额10962万元。

(五)实施“真情营销”打动客户。在开发客户过程中,信贷员时刻关注客户动态,定期进行走访,支行行长也对重点客户定期进行拜访,密切了与客户的联系,增进了与客户的感情。同时,尽全力加快业务处理速度,用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六)多形式、多频次召开业务推介会。一是与民间行业协会联合召开多场小企业产品推介会,直接面向企业主介绍贷款业务使其加深对信贷业务的了解。二是依托政府平台,充分利用第三方平台获取区域内的相关经济信息,开展银企对接会,搜集贷款业务准客户。自2010年5月至2011年11月末,该行共参与银企对接会四次,仅在廊坊市安次区就营销和受理小企业贷款申请28户,其中24户已与该行建立信贷关系,共授信8204万元,发放贷款7184万元。

民营企业融资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成因;对策

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竞争性和较强的求生存谋发展意识,更富有机制灵活、敢于创新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获得了蓬勃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有1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已分别占全国的60%、57%、40%和60%左右;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80%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小企业发挥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却十分匮乏,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中小企业的融资通道过窄,直接融资状况不理想。

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直接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目前,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状况不十分理想。我国目前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规模管理,且发行时优先考虑农业、能源、交通及城市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由于受发行规模的严格控制,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融资额度的要求,使得这些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直接融资。另一方面,国家规定对企业债券利息征收所得税后,更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再加上中小企业规模小、信用风险大等自身特点,使得中小企业仅有的发行额度也很难完成。尽管我国有关部门即将出台企业债券管理新条例,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将有所放宽,原先对项目的限制将有所松动,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在一定时期内仍将不在众券商备选企业之列。

在股权融资方面,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融资有十分严格的限制条件,中小企业大多在创业期和成长期,很难达到上市门槛。目前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有1 500多家,而且大多是大中型企业,也有一些商业模式新、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的中小企业,通过直接上市筹资,或者通过反向并购即借“壳”买“壳”的形式上市。尽管自从2004年开始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开通了中小企业板,为中小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开辟了一条通道。但由于上市条件、上市程序等与主板基本相同,并不能真正解决有限的上市资源与庞大的上市需求之间的矛盾。目前仍没有推出创业板市场和三板市场,许多高增长科技型企业难以进入证券市场,无法改变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困境。同时,这也影响着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与投资热情。

1.2获得信贷支持少。

因贷款交易和监控成本高等原因,银行不愿对中小企业放贷。同时,中小企业因资信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资金支持。据统计,我国300万户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

1.3流动负债所占比例较大,而长期负债则占很少的部分。

主要由于银行一般只会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贷款,而由于各种原因一般不会提供长期贷款。

1.4中小企业之间互相担保,申请贷款。

一旦一家公司因经营不善而蒙受损失,则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若短期内急需资金,

中小企业之间会互相拆借,或通过内部融资的方式解决。

1.5自有资金缺乏。

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内源融资,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据国际金融公司研究资料,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我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26%,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1%。

2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2.1中小企业自身原因。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在管理模式上仍停留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上,企业制度更新滞后,与市场环境转换不同步。

2.2金融网点分布与中小企业的布局配置不合理。

为防范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一律实行“大城市、大项目、大企业”战略,削减和扩并基层网点,上收贷款权限,使那些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中小金融机构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即使有些企业能得到一点贷款,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2.3担保规模偏小。

与企业信用能力的提升需求不相适应,据调查,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和抵押而拒贷的比例高达50%,有的地方虽然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也只是限于几家企业之间的相互借贷,目前这种担保业的发展还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的需求。有些属于政府出面设立的担保机构,由于后续资金跟不上,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2.4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弱、信息不对称,影响到银行的积极性。

中小企业管理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管理制度,业主专制现象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低,资信度不高,企业之间交易复杂,相互之间不信任,等,都影响到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企业贷款的特点是“少、急、频”,而银行常常因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贷款交易和监管成本高、风险大而不愿放贷,企业也就错过了一次次的发展机遇。 3对策建议

3.1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

人民银行提出了通过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作为突破口,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全面、客观地记录中小企业基本信息和经营活动,以此来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达到银企信息对称。中小企业没抵押、没担保,但有信用也可考虑。通过将企业基本信息、遵纪守法信息、经营情况、财务信息等建成数据库,并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影响和规范企业诚实守信、重合同讲信用,同时帮助商业银行控制信用风险,也为中小企业获得贷款提供沟通渠道。其作用:一是便于企业与商业银行建立长期的信用关系,通过企业信用档案,银行可以快速、便捷地了解到企业的信用状况,从而在短时间内决定是否为该企业提供融资,减少企业融资时间,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二是为企业间合作和交易提供便利,信用档案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对方企业,增强企业间经济交易的透明度,从而帮助企业选择信誉好的客户进行合作和交易,对风险客户提早进行防范。三是有助于企业获取银行的信贷优惠,对于保持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银行不仅缩短放贷的审批时间,而且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和是否需要提供实物财产抵押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3.2开拓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等工作,努力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省和各地应建立健全企业上市引导、扶持和培育工作机制,制定企业上市激励机制,重点加强赢利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着力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能力。积极探索中小企业集合发债券,政府要研究解决好集合发债的担保问题,建议省财政设立中小企业集合发债补贴资金,降低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的

成本。

3.3逐步放开民间借贷市场,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

对于民间主体的融资活动不能简单禁止,而是要用地方性法规进行规范,明确融资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将其纳入正规的金融体系。

3.4整合银行现有资源。

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看,来自企业自身的利润和折旧约占60%,来自银行的不过20%,其余则是从证券市场及民间渠道获得的。而居民个人资产中,80%是实物资产,20%才是金融资产。也就是说,整个社会资金中只有少部分进了银行,并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这一比较狭窄的渠道进入企业,且仅限于企业短期周转使用。企业有较大比例的自由资本,通过抵押贷款相对就十分便利。这与商业银行要求极高的安全性的特征是相吻合的。反观我国,居民绝大部分金融资产都进了各类商业银行,其中大部分又为国有银行所掌握,而可供银行安全流出的渠道显然又太窄,银行被动集中了全社会的风险。这与资金所要求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多样化组合的特点是不相符的。

因此,为要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长远看必须分流银行过多集中的资金,让更多的社会资金从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柜台交易、产权交易市场以及鼓励个人、家庭兴办产业实体等渠道直接进入中小企业而不只是银行一个通道。

当前要解决的是适当扩大贷款抵押率,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通过内部改革,整合现有银行资源对那些有发展潜力而目前经营状况不好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在中小银行数量少,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要、在国有大银行因对中小企业融资程序成本、信息成本高,而不愿提供资金支持的情况下,银行体制增量改革和存量改革都十分必要,但更主要的还是由持有大量可用资金的国有商业银行根本改变其经营机制,并设计出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信贷产品。Berger和Udel(l1998)研究发现,在英、美等国,中小企业通常用透支或授信贷款等银行信贷方式满足流动资金的需要。国外的经验表明,传统的银行贷款仍是中小企业的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此外,根据Bernanke和Blinder(1992)研究结果:银行贷款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银行贷款解决中小企业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可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作用效果。因此,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以下金融工具比较适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如贷款限额、备用贷款承诺、循环贷款、搭桥贷款、资产支撑贷款、票据融资、贴息贷款、信用卡透支和金融租赁等。

参考文献:

[1]孙非.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J].科技资讯,2007(9).

[2]黄飞鸣.着力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J].经济论坛,2003(5).

[3]林毅夫.新世纪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模式[J].中国投资,2001(2).

[4]杨雅慧等.中小企业融资及市场行销之研究[M].台湾:渤海堂文化出版.

[5]Berger.,and Udell.,1998,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therole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2,613-673.

上一篇:后结构主义下一篇:废旧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