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化论文范文

2024-03-02

影视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近年来,黄岛区政府始终坚持把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文化强区和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2013年,黄岛区工商部门登记在册涉文化企业7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70家。经文化部门审验的文化企业300余家,包括网吧94家,娱乐场所22家,美术品经营单位3家,文艺表演团体1家,出版物经营单位51家,印刷经营单位103家,打字复印经营单位20家,电影放映单位1家。2012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6.7亿元(除去开发区托管单位的数据为32.6亿元),同比增长30.2%,占GDP比重5%,列青岛十二区市考核排名第一名。获得“中国民间绘画之乡”、“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 “中国美术创作基地青岛基地”、“中国书法家(胶南)创作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

一、基本特点

一是工艺美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工艺美术是青岛市黄岛区的特色文化产业。目前,初步形成了集原创、临摹、培训、展示国内国际市场于一体的文化产业链条。其中绿泽画院开创了我区由企业创办美术职业学校的先河,是目前国内一次性展出油画最多、同时也是惟一一个建在乡村的油画展览交易中心,被命名为“国家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 “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等荣誉称号;西海岸书画有限公司近年来发展迅猛,获“中国美术创作基地青岛基地”、“半岛都市报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

二是文化旅游节会业发展势头迅猛。近年来,相继推出了“海洋音乐季”、“杜鹃花会”、“蓝莓文化节”、“樱桃文化节”、“茶文化节”、“大枣节”、“汽车文化节”、“国际拉网节”、“黄岛区首届糖球会”、“‘黄岛之夏’市民文化演出季”、“乡村之声”、“世界城市音乐节”、“青岛啤酒节黄岛分会场”等系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庆文化活动,有效提升了节庆文化旅游的影响力、辐射力、凝聚力。

三是文化产业园区积聚效应明显加快。其中,规划15 77平方公里的达尼文化产业园已通过专家评审会的评审,具体实施将交由康大集团运作。园区内青岛泽丰生态园(一期)項目已完成投资2亿元,并取得20亩建设用地指标;康大文化产业园占地66平方公里,由北京中美建瓴规划设计公司对产业园和社区建设进行了一体化规划,突出油画、版画两大主导产业,打造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社区集聚、村民就业四位一体的特色文化园区。青岛大珠山文化产业园预计总投资50亿元人民币,项目一期建设文化艺术交流区、文化会展度假区及山水景观、山地运动等配套功能区,目前已基本落实239亩的建设用地指标,并投入84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藏马山文化产业园位于藏南镇境内藏马山上,目前集团已取得1700亩建设用地指标,完成投资额439亿元。

四是文化产业大项目拉动日趋明显。金典红树林文化旅游项目规划建设集度假酒店、电影院、美术馆、会展中心、温泉馆、餐厅、商业街、儿童游乐城等于一体的电影文化艺术中心、会议会展商业中心、休闲度假生活中心。目前项目豪华酒店已建至21层(总共23层),已完成投资额13亿元;青岛万达影视文化中心项目总投资约300亿元,在新区中央商务区内初步选址为滨海大道北侧约4.8平方公里地块,滨海大道南侧约1平方公里地块(含海域约1200亩),总计约58平方公里。该项目将主要建设影视文化和游艇产业项目,其中影视文化产业项目包括影视节庆会议、影视拍摄及后期制作、影视文化创意展示为一体的多功能大型文化传播影视基地,8座星级酒店、顶级秀场以及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社交、环球影城、影视文化体验馆等复合功能为一体的超大型城市综合体。

五是印刷、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健康决速发展。以炜瑞印务、星球印刷为代表的出版印刷、包装装潢业快速发展。拥有三台先进海德堡印刷设备的青岛炜瑞印务有限公司已成为青岛西海岸专业从事设计、排版、印刷、印后加工于一体的最大的综合型印刷企业之一。以同乐迪、金之歌等为代表的大型娱乐场所健康发展,目前已达到22家之多,满足了群众的娱乐需求;推动成立了青岛锦泓网络有限公司和青岛上祺网络有限公司2家大型网吧连锁企业,网吧经营单位连锁化经营达100%。图书、音像、打印复印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总量小,规模小。从规模上看,我区文化单位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产业链不长;从结构上看,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过高,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较慢,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弱;从投入看,总量偏小,比重偏低,融资缺乏有效的手段,资本经营尚未起步。文化产业在我区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然很小。

二是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尽管形成了党委政府齐抓其管文化产业发展的局面,但尚未形成全区统一高效的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等组织机构,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尚未形成,体制内的文化事业和体制外的文化产业两张皮,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

三是文化产业园区集聚效应尚未形成。园区的建设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功能和管理权限不足,集聚效应不明显,与创建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认定标准有一定差距。

四是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率难度加大。由于2012年我区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67亿元、同比增长302%,数据较高,相对基数较大,在今年的增长速度上会放缓,对于青岛市各区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排名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下步工作对策、建议

1、建议成立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各相关部、局积极参与,完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好黄岛区文化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的杠杆作用,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2、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队伍建设,既要培养我区的文化产业人才,更要营造宽松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采取切实的保障措施,来吸纳人才,留住人才。建议改进现有的人才管理、使用制度,安排必要的专项资金引进和培养既懂管理,又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

3、根据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认定管理标准,加大园区的扶持力度,坚持把文化产业园和集群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推动园区快建设、快见效,帮助解决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4、充分发挥文化和镇街部门招商的作用,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协调上级有关部门把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发挥区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引导扶持作用,推动更多文化产业项目的引进和发展。

5、建议成立区文化产业联盟,通过联盟平台,把全区文化产业的企业、专家人才队伍联合起来,整合文化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实现合作、发展、共赢,努力形成全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合力。

影视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其中很多经典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至今,离不开许许多多传承者的不懈努力,这些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不但转变了人们的审美方式,给现代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十分必要,结合其不同的区域特点和项目分布,将影视艺术渗透其中,能够创新保护途径,扩大传播范围,全面发挥其重要的历史和人文价值。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展开探讨,就影视艺术对其保护作用深入思考,提出几点二者结合的有效途径,以期促进传统文化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影视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简单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遗留下来的,充分地融合了人民智慧的艺术文化。而当前世界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核与确定,能够明确分为国家级、世界级进行登记,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主要包含戏曲文化、杂技演出以及民族风情等等。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由于人们的经济水平得到相应的提升,便开始逐步追求精神文化以及艺术层面的享受,

而我国的文艺类文化遗产能够很好地满足大家对文化艺术的鉴赏需求。因此,为切实有效地继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工作人员势必要将其加以完整保护,同时结合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赋予其新鲜的生命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在历史发

展、更迭交替的背景下,经过岁月洗礼而得以保留下来的一些凝聚人民智慧的文化和艺术。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戏曲、杂技、风俗等等,形态各异,内容丰富,成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目光。现如今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温饱之余人们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标准的要求,这样的社会环境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优势。但是,就目前的传统艺术传承情况而言还有一定的创新和发展空间。首先,一些传统艺术的受众范围较为局限,在各种文化融合创新的背景下,更使其受众群体缩小,人们逐渐追求更加主流的艺术,缺少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时间;并且一部分传统艺术需要以手工的形式展现,工业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更使其缺乏市场,手工耗费的时间、人力等都要更多,效率較低成为限制文化传播的因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数量更在逐渐减少,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创新行业的相关工作,缺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意识,导致传承人呈现老龄化趋势,这些情况应该引起有关人员的重点关注。

影视艺术的概述

影视艺术作品的基本概况

影视艺术作品是当前社会中最能够继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条途径,但影视艺术作品的相关概念我们仍需对其加以明确。影视艺术作品,其本身含义指的就是借助影视表达的特殊手法,将所有可以通过影视作品拍摄的对象进行展示的过程,它属于一种综合性的发展方式,能够将万事万物融合表现出来。从影视艺术作品的相关概述中,我们能够看出来,它本身存在的广泛应用性、包容性以及受众面之大,对观众的引导性之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行业逐步兴起,除了传统的部分影视艺术传播途径外,各种应用设备的接连出现,使得媒体行业艺术文化传播的范围一再扩大,由此得知,利用影视艺术作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应传播,既能够保证非遗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融合,又能够为继承和发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保障。

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相关工作人员若想要切实利用影视文化产业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相应的继承和发展,除了明确这两种事物发展的相关概述外,还应该对当前的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了解。因为我国目前的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而且其发展的方式、类型也层出不穷,这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其传播的力度。而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更是给予影视文化发展一条新兴发展道路,它能够在网络平台上快速地完成与其他行业之间的结合和变现,这对养成整体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命力而言,也有着一定程度上的积极影响。相关工作人员若能够将非遗文化内容与影视文化产业相连接,一方面能够在较大的程度上扩展文化接受人群,另一方面则能够促使行业与其他物质生产产业相结合,创设出周边宣传物,这对进一步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也将发挥出更为积极的意义。

影视艺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

影视艺术是在社会飞速发展背景下,为了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而不断完善的一种文化宣传方式,高质量、高水平的影视作品能够起到可观的传播效果,获得丰厚的市场价值,借助影视艺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宣传意义深远。首先,在宣传效果方面,相比于其他的现代文化而言,传统文化受到其自身的地域特点、技术难度等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广为人知的展示途径,想要让更多的人们投入到文化保护的工作当中,就应该先让大家认识并了解这些内容,将其展示在广大受众眼前才能增加重视程度,影视作品的传播不受地域和空间的局限,更具备先进的媒体技术,具备将艺术作品影像还原的能力,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其次,一些年轻人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影视作品对非遗文化具有普及作用,能够激发年轻人的学习兴趣,增加其接触优秀文化的机会,提升其社会地位。同时,影视作品也可以作为记录非遗文化的一种形式,通过先进的媒体技术将这些具有文化底蕴的内容一保存,更便于观众感受其中的历史价值和独特魅力。

影视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

在风格与传播上的互补性

在明确影视艺术作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用之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充分认识到影视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这会直接影响到后续保护途径、保护手段的设计与应用。而就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来看,它们中最明确的一点关系就在于风格与传播角度的互补性上,因为影视艺术本身是存在着较强的传播性质的,它能够将既定的影视作品内容传播到更多的视野之中,但其大规模的传播性优势下,所蕴含的是对其质量和数量的高要求,为确保观众能够始终为影视作品内容“买单”,影视行业的工作人员就要保证,每一则作品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只有不同风格下的影视作品才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调动观众的兴趣,避免其因缺乏新鲜感而产生厌倦情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表现形式却与影视艺术之间呈现出截然相反的特性,它本身的独特性够强,而且内在的文化表达也与现代部分影视内容有所偏差,但其本身的受众面、传播力度,却远远比不上影视艺术。由此看来,这两者之间截然相反的特性,不失为一种互补的优势条件,工作人员若能够利用部分现代技术手段,将二者进行结合,便能够在保证影视艺术作品具备特有风格的基础上,将非遗文化进一步传播到观众视野之中。

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来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数千年来沉淀下来的经典文化载体,它的呈现与发展不仅仅代表着我国的历史进程,更能够直观地体现出中华文化于历史洪流中的重要意义,这不止对树立我国人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而言有着积极影响,对培养一代代年轻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民族价值观来说,更是拥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而反观影视作品对非遗文化的记录和存储,它非但对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传播有着重要帮助,还能够从侧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收集到更多的艺术作品创作动力和多元内核。由此可知,二者之间除了拥有风格与传播方面的互补性之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能够成为影视艺术发展的重要素材,即二者之间还存在一种可持续性的生态发展模式,能够对文化产业的相应发展提供动力来源,而这对促进影视艺术发展和同步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也有着一定程度上的积极意义。

影视艺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途径

顺应时代发展,创新保护理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并不僅仅在于该项目的制作工艺复杂精美和所历经的时间漫长悠久,更在于其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和智慧结晶,其中的文化价值不可估量,是我国人民勤劳、探索、精益求精的重要体现。顺应时代的发展,创新保护意识,才能使其更好地为人熟知,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不断深化并传承。一方面,在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群众的心理需求也在不断改变,这就需要影视创作者在作品的准备阶段深度顺应社会标准,不再使得保护理念浮于作品表面,更是深化到作品的每一个场景和画面当中,充分将非遗文化的内涵展示出来,促进娱乐与精神的紧密结合,吸引更多观众的注意力,使其对该项非遗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并树立一定的保护意识,激发传承的信念和热血。另一方面,创新理念也可以迎合群众的审美能力,时代的发展屏弃了一些传统的宣传方式,借助影视作品的力量,将非遗文化更加清晰地展示在群众眼前,更能确保收视率的稳定提升,逐渐实现实质性的宣传效果。

完善保护机制,发挥历史价值在将影视艺术与传统文化保护二者紧密结合的过程中,除了要求创作者具备创新的理念和意识,更需要有关人员共同努力,全面完善文化的保护机制,充分发挥历史价值。首先,部门之间需要分工合作,合理划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含的不同区域,由制作者进行评价和讨论,探讨对其进行宣传的方向,结合不同的文化区域设定不同的宣传项目,不仅促进影视作品的顺利完成,更要保证在作品播出之后的宣传效果。同时,影视作品的拍摄也要分清主次,对于生命力较强、传播意义较大的非遗文化要加大创作力度,从多个方面立体化地展示其艺术价值,第一时间吸引群众的注意力,为其今后的保护和传承打好基础,将非遗文化与产品、旅游等项目结合起来更能够产生连环效应,借助影视艺术的力量扩大文化影响力,促进各个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重视文化传承,突破传统局限通过影视艺术,提升非遗文化影响力,发掘更多的传承者才是重中之重,传承者的数量增加会为传统艺术带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价值。因此,相关人员应该结合不同非遗文化的需求和特殊性质,全面秉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重视文化传承,借助影视艺术的传播作用,突出文化重点,激发群众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就目前的传承情况而言,我国许多传统文化在传承方面有待加强,想要借助影视艺术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单一规则,逐渐摒弃不具备实际意义的规定,从而降低传承者老龄化的程度,为其注入新鲜的活力。关注现有传承者,发掘他们自身的“传奇色彩”也是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有效方式,突出这些特点可以丰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些老一辈的传承者更是“工匠精神”的活案例,重视文化传承者的各个细节能够赋予非遗文化不同的艺术价值,全面提升保护和传承的价值。

划分利益区域,协调各级关系

一部影视作品的完成离不开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尤其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种特殊的题材而言,更需要各级之间清晰划分利益关系,深化传承意识,有组织、有纪律地展开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各级主体的实际价值,将非遗文化保护工作落实到位。一方面,影视作品的顺利拍摄,首先需要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和非遗传承人之间的紧密配合,影视艺术的引进能够促进非遗文化的迅速传播,形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护体系,提升影视作品的完成速度,全面提升资源配置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各级关系之间的相互配合还可以共同促进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播,部门之间各司其职,为影视作品创作提供更多便利的条件,合理划分利益区域,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以影视创造为主线,发掘更多非遗文化当中可以记录并与其他产业相结合的内容,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张代表着文化艺术的名片,更是各级人员为了传承传统文化而共同努力的体现,将工匠精神渗透其中,为历史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综上所述,影视艺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影视作品更能够为其发展提供更多丰富、有力的途径,二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相关工作者更应该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观念,发掘更多影视艺术与非遗文化之间的融合途径,积极引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从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发展历程、产生背景等多个角度完成影视作品,普及有关的艺术知识和常识,使得更多的年轻工作者了解并感知非遗文化的重要价值,积极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过程中,使其在新时代重焕生机。

(作者单位:吉林艺术学院)

影视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二十世纪后半叶,大众传媒的兴起和发展,尤其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推动着影视文化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进而使影视文化传媒事业的发展也是风生水起、日新月异。然而地区间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发展的良莠不齐,已经严重阻碍了影视文化传媒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通过对南阳影视文化传媒公司的一些社会调查,探析其发展现状,找出影视传媒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进而对其未来的发展路子做一些粗浅的探索。

关键词:Culture and Media;发展现状;Talented person

影视文化传媒行业是21世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一种文化产业,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主流的历史重任。南阳的影视文化传媒公司立把发展影视文化传媒事业作为提升南阳文化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平台,传媒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呈现多元化发展。

一、南阳影视文化事业的发展

南阳影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基本上是在改革开放之后,1982年一部被称之为“改革剧的改革”的影视作品——《谁是贤者》的出现,开创了南阳人创作、拍摄电视剧的历史,也拉开了南阳影视文化传媒事业发展的序幕。之后,《小镇名人》、《继父》、《张仲景》等脍炙人口的影视剧作相继问世。南阳人的这一系列对影视剧的探索,使影视文化这一新兴而独立的艺术在南阳这块古老而又充满勃勃生机的大地上发展开来。与此同时,中国电视媒体经过这十几年的变化,实现了从完全供给型到创收供给型的历史性跨越,这标志着新的电视传媒产业经营理念的形成。

南阳影视制作中心也便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成立起来的,由它参与制作的《南阳大会战》便也是其经典之作之一,为现在南阳影视文化传媒公司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1999年电视集团化改革后另一重要举措制播分离。制播分离使电视媒体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1]。这项举措也更大的激发了南阳人民创作影视文化作品的热情。

特别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影视文化传媒行业中,使得像南阳市薪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宛都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在南阳大地上拔节生长起来,呈现了出良好的发展事态并得到了跨性的发展。

二、南阳影视文化传媒公司的发展现状

南阳影视传媒事业的发展经历了30余年的风雨历程,从开始的制作中心到后来的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尤其是近几年来的发展,使得南阳的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呈现以下一些特点:

1.公司的规模不大、资金力量不足。在南阳近几年来成立的一些影视文化传媒公司较多,但其注册资金、其规模都相对较小。根据调查,宛都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的注册资金为300万,南阳韵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注册资金是150万,南阳范美文化传媒影视广告公司的注册资金更是在10万元以下。这就决定了这些影视文化传媒公司难以单独完成较大的制作工程,从而对公司业务范围的扩大造成一定的局限。

2.业务范围逐步扩大。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南阳的一些影视文化传媒公司所经营的业务也开始逐步多元化。特别是近几年刚成立的一些影视文化传媒公司,起点高,使公司一开始运营便拓宽了其业务范围,使之更受人们的青睐。宛都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和南阳星汇文化传播公司便可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

3.从业人员越来越向学历化、专业化迈进。在南阳影视文化传媒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最初是由一些影视传媒的爱好者发起的。经过十几年与市场的相适应,南阳的影视文化传媒公司中人员构成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公司的人员构成越来越趋于合理化。

4.各影视文化传媒公司逐渐突破地域和自身的限制,逐步走向联合。在南阳影视文化传媒事业发展的最初阶段,对于影视作品的制作,基本上都是完全依靠制作中心自己或公司的力量来完成,难以有大的突破,难以单独完成较大的影视作品项目。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一些影视文化传媒公司逐步意识到了公司间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尝试互利共赢。

除此之外,南阳的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在管理上、创意经营上等很多方面,都呈现出其独有的特点。

三、对南阳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的探析

基于南阳的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发展的一些特点,经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我们也从中看出在南阳影视文化传媒事业发展过程中,各公司的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

1.规模小,融资不畅。在调查的南阳影视文化传媒公司中,其注册资本在100~500万元之间的公司占22%,100~50万之间的公司占到35%,50万以下的公司占43%。可见中小型公司居多。此外,大多数影视文化传媒公司以私营为主,资金周转的渠道以银行贷款为主,缺少政府扶持和社会投资。

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意灵感缺位。在调查中发现,南阳影视文化传媒公司自主创新能力普遍不足,公司的影视作品及其他策划方面的业务中缺乏创意,难以打造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如图所示,在对296名南阳普通市民所做问卷调查中,32%市民难以说出南阳影视文化传媒公司所创作的作品,甚至有57%的市民对南阳的影视文化传媒公司所创作的作品没有印象,仅仅有11%的市民能说出名字。在调查中,市民普遍说,之所以没印象,是因为南阳的影视文化传媒公司的作品缺少新意。

3.公司自身宣传力度不够。调查中发现,在绝大多数市民的印象中,对南阳的影视文化传媒行业的概念还很模糊,有的甚至没有。在对296名普通市民做的问卷调查中,有43%的市民对南阳影视文化传媒公司不了解,也不清楚有哪些影视文化传媒公司。绝大多数还仅仅局限的认为影视文化传媒只是是影视制作。可见南阳的影视文化传媒公司严重缺乏对本公司所经营业务的宣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影视文化传媒公司的发展。

4.人才引进、培养机制不健全。影视文化传媒行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人才也占据有极其重要的部分。南阳的影视文化传媒公司的发展问题,很大程度上,表现在缺乏训练有素的传媒经营管理人才以及技术创新人才。南阳传媒产业的经营管理缺乏专业化的认识,这就严重限制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和规模的扩大。

5.缺少合理的引导,使行业的发展缺少一定的规范。在市场的作用下,影视文化传媒公司为追求更高的利润,使其作品追求形式上的奢华,内容上却空洞无物。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使南阳的影视文化传媒事业难有大的作为。对南阳文化的定位不明确,行业内缺乏一定的规范。使公司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对公司的发展作用不太明显。

四、南阳影视文化传媒公司的发展对策探析

1.依托地方文化资源,发展影视传媒事业。基于农村乡土特色,发展农村题材影视拍摄基地[2]。拍摄具有中原乡土气息的农村题材影视作品,做与具有农村特色的创意策划。电视剧《湖光山色》的成功便是一个有力的说明。依托政府实施的“一山一水一卧龙”发展战略[3]。充分利用南阳独有的山水风光和楚汉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与南阳历史文化特色相适应的影视文化传媒事业。发展“红色影视”。南阳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南阳桐柏叶家大庄桐柏革命纪念馆和镇平彭雪枫纪念馆位列其中。南阳的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可以充分的利用南阳的“红色”资源开辟出一条独有的南阳“红色”影视文化传媒的道路。

2.拓宽融资渠道,扩大公司规模。南阳市影视文化传媒公司要依托市场,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争取政府政策扶持。通过对本公司有效资源的整合,或进行兼并收购其他发展力量不足传媒公司,或与其他与之相适应的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强强联合,扩大其规模,使之发展成为企业,甚至集团。

3.增强自身创新能力,提高职工业务水平。南阳的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应在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业务技能比赛,激发员工提高其业务能力的热情,从而不断提高其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

4.加强对自身的宣传和推广的力度。南阳影视文化传媒公司的业务应该向大众消费群靠拢。争取更大的市场。这就要靠公司对自身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了。首先应立足于本市的受众,精做影视作品和所开展各项业务,以此为平台,推动其业务在地缘上逐步展开,甚至流向全国。

5.浇筑人才壁垒,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引进专业人才,培养精英意识,培育专业创意型人才,使之成为影视文化传媒行业的中坚力量,这是南阳影视文化传媒公司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之,南阳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应立足南阳实际,充分发掘南阳深厚的地方资源,发展影视文化产业,并且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南阳几千年文化积淀成为推进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助推器;只有这样才能使南阳的文化资源和市场合理的结合起来,转化为新的“财富”;只有这样才能使南阳的影视文化传媒事业走的更快,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 王亚男.地方电视传媒发展的思考—基于吉林省电视传媒发展现状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2).

[2] 盛云富.发展独具特色的云南影视文化产业[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9).

[3] 孙笑菲.河南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地区旅游经济[J].新闻爱好者,2010(10).

影视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大众影视文化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伦理功能。但是,由于许多大众影视文化工作者在巨额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放弃了其应有的道德原则和社会责任,从而导致了部分大众文化影视作品出现了庸俗、低俗和媚俗的不良倾向。对大众影视文化进行伦理分析和审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并发挥大众影视文化的伦理导向功能,规避其对社会大众的不良影响,具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众影视文化;“三俗”文化之风;伦理分析

2010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这是近年来中央最高层首次明确强调抵制“三俗”之风,一场新的文化领域的“道德运动”正在掀起,如何反“三俗”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课题。大众影视文化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抵制“三俗”之风的重要阵地。因此,从伦理学的视角出发,对大众影视文化进行分析和审视,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大众影视文化的伦理功能,规避其伦理困境。

一、大众影视文化的界定

大众影视既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和一种文化形态。其中,“电影是一种以活动照相术结合幻灯片放映发展起来的综合艺术,主要流程是用电影摄影机以每秒摄取格画幅运动的速度,将运动过程拍摄在条状胶片上,成为许多格的动作逐渐变化的画面;然后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制成可以放映的影片:当影片通过放映机以同样的运转速度被灯光连续的投影于银幕时,由于人类视觉具有暂留印象的特性,观众便从银幕上看到像是实在活动的、放大了的活动影像。”电视“是使用电子技术传播图像和声音的现代化传播媒介。它通过光电变换系统把图像、声音和色彩转换为信号,用电缆和天线发送出去,由接收端将电信号还原为图像、色彩和声音,重现在荧屏上。”可见,仅从电影和电视的技术定义来看,二者仅仅是大众传媒的两种手段。因此,从二者仅作为传播手段来看,它们既可以与大众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大众影视文化,也能够成为传播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重要载体。从电影文化和电视文化的实质来看。二者均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大众心理的结合体。大众电影文化和大众电视文化,在大众文化特征方面具有诸多的相似性。这也就使得理论界在进行大众文化研究时经常将二者合在一起,合称为大众影视文化,即指以相对完整和独立的影视作品为主体的影视存在形态。其具体类型包括电影故事片、电视剧、艺术电影以及影视记录片等。

商业片和娱乐片是大众影视文化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突出体现着当代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精神需要和道德要求,其生产目的和运行机制带有鲜明的大众文化特征。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众影视文化凭借其低廉的价格和轻松愉快的叙述方式越来越成为人们缓解心理紧张和宣泄情绪焦虑的重要途径。

二、大众影视文化的特征

大众文化时代,也被称作文化工业时代或商业文化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一切生产活动包括艺术创作都以商业利润为核心,一切产品包括艺术品都必须转化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领域,实现商业价值。大众影视作品与音乐和文学创造相比,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这也就决定了制片商对大众影视剧作品商业利润的关注远远高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而大众影视文化的创作目的与艺术本质的不断背离必然导致大众影视文化本身的大众文化特征日益凸显。美国的丹尼尔-切特罗姆曾对电影的作用发表过这样的意见:“电影的诞生标志着一个关键的文化转折点,它巧妙地将技术、商业性娱乐艺术和景观融为一体,使自己与传统文化的精英显得格格不入。”因而。大众影视文化具有鲜明的商业性、娱乐性和大众性特征。

第一,商业性是大众影视文化的最根本特征,也是其与生俱来的特性。大众影视文化从其诞生之日起,其目的就是通过娱乐大众而获得经济利润。从大众影视作品的制作和资金循环而言,它主要遵循的是市场规律和商业运作。制片商的投资行为和产业化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就是巨额的商业利润和商业回报,这种情况必然导致收视率和票房收入成为衡量大众影视作品的最主要标准。美国的好莱坞被公认为是世界商业电影的主要产地,据资料显示,好来坞影片的票房收入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经占有全球票房的百分之七十。尤其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好莱坞几乎成为了商业电影的代名词。另外。影视文化的商业性还体现在影视剧作品的“明星制”和随片广告的加入。“由于有了明星制,制片业有了属于自己的‘预定市场’。明星的形象和名字成为了影片的商标,从而建立起观众(消费者)对影片的消费吁请结构,因而影片销售量、票房收入便可以相对稳定。”这样,影视剧作品就可以充分发挥明星蕴含的商业价值。获得更高的票房收入。随片广告和嵌人式广告是广告加入影视作品的两种主要方式,其中,随片广告是在片头或片子中间加入广告,而嵌入式广告是将某种商品的商标或实物直接体现在影视作品中。与随片广告相比。嵌入式广告的形式比较隐蔽,不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和不满,因而成为了影视作品中比较常采用的一种广告形式。比如我国著名导演冯小刚的《手机》、《天下无贼》等作品中,商业广告就比比皆是。可见。无论从大众影视文化作品的创作目的、运行机制、评价体系还是作品内容,都充满了商业性的特征。

第二,娱乐性是大众影视文化的又一重要特征。大众电影的商业性和娱乐性是紧密相联的,其中,商业性是对大众影视文化作品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的关注。而娱乐性则侧重于对大众影视的内容和风格所体现出来的伦理取向和道德内涵进行总结和归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众影视文化的商业性特征决定了娱乐性,而大众影视文化在内容和风格方面的娱乐化趋势则是商业性特征的体现和实现商业目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在高科技时代和全球化的语境中,大众影视文化作品通过营造视觉化和奇观化的影像世界,满足了现代人的视觉心理需求,丰富了现代人的视觉内容。缓解了现代人的精神压力,释放了人性中的种种欲望。比如刀光剑影、神奇诡秘的武侠片为大众编织了个人英雄的梦世界。满足了人们对自由和浪漫的渴望;光怪陆离的科幻片刺激着人们的想象力,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扑朔迷离、结构紧凑的侦探片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和对正义的追求:缠绵悱侧的言情片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爱情和真挚情感的向往;而温馨、轻松的家庭剧则是普通百姓现实生活和现实情感的表达。大众影视文化作品的娱乐性不仅体现在类型和内容上。也表现在影视文化作品的宣传和炒作

上。大规模宣传造势、明星效应和新闻炒作已经成为当代影视文化传播最重要的环节。甚至很多商业电影在这方面的投资远远高于电影本身的制作费用。可见,无论是大众影视文化作品的内容还是传播过程。其目的都是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迎合世俗的娱乐化、视觉化和平面化的需要,这也致使影视文化作品本应包含的道德内涵、理性厚度和历史沧桑感被大众的消费性和娱乐性所淹没。

第三,大众性是大众影视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动力。现代社会。大众影视文化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生活和休闲娱乐最主要的方式和途径。由于大众影视文化的主要艺术定位是满足大众的共同口味,从而导致了大众影视文化的类型化趋势及其数量规模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习惯于在某一段时期欣赏某一类型电影或电视剧,看其他人都看的大片。尤其是包括网络、电视、光盘等一系列大众传媒手段和信息传播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大众影视文化作品扩展到世界各地,进而形成了全球性的大众文化氛围。好莱坞大片的全球同步上映就是大众影视文化大众性特征的突出体现。

商业性、娱乐性和大众性构成了大众影视文化的最基本特征。这三个特征紧密联系。体现了大众影视文化的大众文化特点。其中,商业性是大众影视文化的根本目的,娱乐性是实现商业性的主要途径和方式,而大众性则是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大众影视文化的伦理功能

大众影视文化是当代社会大众日常生活娱乐的主要方式,具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心理焦虑和情绪紧张成为大多数人的精神状态,这使得人们需要一种轻松、娱乐化的方式来缓解压力、调节身心平衡。大众影视文化通过营造视觉情境和充分调动观众的情感参与热情。满足了大众的情感需要,调剂了大众的现实生活。尤其是在商业化的当今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已经成为了一种奢侈品,而大众影视文化作品恰好为普通大众提供了交流的主题。当然,除了人性欲望的满足和人际交流的需要外,大众影视文化作品也为观众提供了角色认同的蓝本,使观众在欣赏影视剧的过程中获得虚幻的满足感。

大众影视文化具有着重要的伦理功能。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道德观念和伦理价值取向。进而影响着社会大众的心态、社会的道德风尚和道德水平等。因而,对大众影视文化的伦理功能进行分析和讨论。既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大众影视文化的道德内涵和道德功能,也有助于我们能够有效的对大众影视文化进行道德约束和道德理性引导。

大众影视文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体,是人们为自身构建的心理宣泄和补偿的虚幻空间。这使得娱乐功能自然成为了大众影视文化的特质。但是,大众影视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态,其本质在于满足人的深层次要求。“原始艺术之最高的社会职能是统一……而且更能提高人类的精神。科学充实并提高了我们的知识生活,艺术也同样充实并提高了我们的感情生活。艺术和科学是人类教育中两种最有力量的工具。所以艺术不是无谓的游戏,而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社会职能。也就是生存竞争中最有效力的武器之一;因此艺术必将因生存竞争而发展的更加丰富,更加有力。人们致力于艺术活动,最初只是自己直接的审美价值。而它们所以在历史上被保存下来并发展下去,却主要因为具有间接的社会价值。艺术对于社会福利的重要意识已经存在于各时代的人类中了。”可见。大众影视文化作为当代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大众文化形式。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内涵和道德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伦理功能。必将从多角度塑造着人类的人文精神。

 第一,大众影视文化蕴含着伦理等人文精神价值和大众对真善美人性的追求。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人们逐渐远离了田园经济和自然生活方式。而不断增加的生活风险和精神压力又使人们处于严重的精神困境中而无法自拔。大众影视文化凭借其逼真的影像和美好的情境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获得了精神的自由和人性的解放。大众影视文化以人性的美和善作为价值导向,引导着人类善的回归。大众徜徉在大众影视文化构建的“精神家园”中,心智获得了健康发展。精神得到了审美的愉悦,道德情感找到了依托。正如《廊桥遗梦》打动人心之处已经不仅仅是主人公的情感故事,而是影片体现出来的对真情和道德责任的呼唤;《泰坦尼克号》的风靡则体现了人们在物欲横流的年代对人类真挚情感以及道德职责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大众影视文化有助于构建整个社会的伦理价值趋同体系。大众影视文化不仅为社会个体提供了精神抚慰,也成为了鼓励人们以快乐的心态追求道德价值和道德理想的动力。大众影视文化通过类型化的故事情节,使大众得到了一定的道德关怀和价值引导。例如以社会道德生活为题材。以人伦情感为主线和家庭成员的情感纠葛为主要内容的家庭伦理剧的兴起。就体现了当代社会人们对传统家庭美德的弘扬和对现实家庭道德问题的思考。以战争题材为主要表现内容的战争片,如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亮剑》、影片《集结号》等,则充分表达了社会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歌颂。

可见。大众影视文化在终极价值意义和社会道德价值导向问题上与社会主流价值形态具有一致性,它为人们形象地描绘出了“至善”的理想图景。鼓励人们不断地寻找自身的理想价值和人文精神。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但是。大众影视文化中的很多影视作品则被媒体称为“很黄、很暴力”,比如李安导演拍摄的电影《色戒》,在威尼斯获奖时遭遇记者及影评家批评,继而被奥斯卡拒之门外。在美国公映时。被认定为限制级影片。而在中国大陆却赢得了一片赞美之声。甚至很多观众认为触动他们的是影片透露出来的颓废奢华、纠缠的情感、模糊的道德界限和男女主人公的性爱镜头。通过《色戒》我们可以看出,缺乏道德理性指导和道德关怀的大众影视文化作品。必然导致社会大众道德的坠落和价值观的混乱。

 四、大众影视文化的伦理困境

大众影视文化关注平民的日常生活。迎合大众的口味,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求,具有积极的伦理功能。但是,大众影视文化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尤其是大众影视文化对其商业本性和娱乐特征的过分关注。遮蔽了大众影视作品本身所蕴含的道德价值和深度的伦理精神,这也就使得很多大众影视文化作品缺乏对道德内涵、终极价值和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而是凸显出平面化、无深度、反神圣以及反传统等文化表征,进而弱化了艺术本身的社会批判和道德教化功能,从而走人了伦理困境而无法自拔。

大众影视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大众传媒不断进步的产物,其创作目的和运作机制完全市场化的轨道运行,经济效益和票房收入日益成为衡量大众影视文化生产的重要参数。为了赢得尽可能多的观众和商业利润,大众影视文化不断远离其本身蕴涵的伦理价值和道德内涵,向大众日常生活品味贴近。这就促使大众影视文化将经济效益作为追求的终极目标。将迎合大众的口

味作为实现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大众影视文化作品的模式化、平面化和世俗化,必然导致其对人文精神和道德批判功能的背离。大众影视文化作品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文化商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商业利润。为了提高市场效益,大众影视文化不断削平其本身的深度模式,降低审美品味,消解历史意义和社会责任,消弭艺术和生活的界限,用以迎合大众的口味,吸引大众的眼球。在这一过程中,金钱、性欲、感官享乐、消费主义、极端的个人主义道德价值观等逐渐成为影视文化表现的主题,价值理想、道德追求和人文关怀则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范围,传统影视艺术的道德教化功能逐渐被娱乐消费功能所替代。

大众影视文化的娱乐消费功能,使得大众影视文化作品中充斥着以满足感官刺激为目的的性爱和色情因素,以刺激消费和奢侈享受为目的的时尚因素,以及以满足大众好奇心为目的的野史和秘闻。大众影视文化对其娱乐功能的关注和对大众口味的迎合,导致了电影的类型化趋势。大众影视文化制作商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观众,降低投资成本和规避市场风险,从内容和形式上模仿成功的作品就成为了最佳选择。而电影的类型化趋势压抑了文化作品的独创性和主体性,比如影视圈出现的“戏说热”、“清官戏热”、“武打热”以及电视剧出现的“韩剧热”、“婚姻家庭剧热”等。无论是这些大众影视剧作品的形式还是内容,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大众影视文化作品的类型化趋势使得大众逐渐呈现出审美疲劳和道德关怀淡漠的表征。事实上,大众影视文化作品中过量的感官刺激因素经常会对观众尤其是青少年造成严重的错误引导。例如在美国哥伦比亚中学发生的枪杀案中,肇事学生就是由于观看了《骇客帝国》等一系列充满恐怖和暴力的影片而产生了模仿的冲动,从而导致了惨案的发生。而香港娱乐圈发生的“艳照门”事件。使很多青年学生深受色情照片和录像的影响。“艳照门”以后在学生中曾出不穷的模仿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可见,只要大众对大肆渲染的感官刺激充满热情和好奇,以商业效益为导向的大众影视文化作品仍将迎合他们的口味,成为误导观众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源泉。

大众影视文化的商业本质和娱乐消费功能决定了当今社会的大众影视文化作品不再像经典文化那样承载着社会的真善美本质和人生的真谛。而是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次性文化消费品,即快餐式的文化。大众影视文化作为一种快餐文化,表现出了无主题、无深度、平面化、反权威、反传统、反普遍价值和反永恒价值的特征。这种大众影视快餐文化不断取消深度模式,消解精英文化特有的道德理性意义,从而不再肩负对社会和个体的伦理道德取向进行审视和探索的责任,也不再承载文化的道德内涵和审美价值,而是使大众影视文化作品仅成为满足大众感官刺激的途径和方法。同样。这种快餐文化表现出来的平面化特征,使影视文化作品不再具有精英文化的沉重和焦虑,即便某些作品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但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满足大众的感官刺激和娱乐消遣。大众影视文化作为一种快餐文化,导致了很多影视文化作品呈现出“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的局面,即使某些大众影视文化作品在某一时期引起了观众的巨大反响。但由于其本身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也就很快被大众所遗忘,也就很难成为经典。大众影视文化表现出的反权威、反传统的特征,使很多作品的历史感消失,进而表现出碎片化的趋势。比如现在社会流行的很多先锋实验电影。其内容无论在空间还是时间上都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其图像展示的也不再是某个完整的故事或事件。而是很多片断。

总之,大众影视文化的商业本质和娱乐性特征决定了其必然要迎合大众的口味,满足大众的需求。随着大众影视文化作品的商品化和消费功能的强化。大众的审美兴趣日益集中到游戏消遣和感官刺激,而大众审美兴趣的转变又反过来促使大众影视文化作品缺乏对影视剧本身的人文内涵的深度挖掘和对人性问题的深刻探讨,进而逐渐成为宣扬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平面文化和快餐文化,从而导致影视文化作品人文精神的蜕化和道德内涵的缺失。走向伦理困境而无法自拔。因此,当代中国大众影视文化的现状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其进行辩证的分析,既要看到大众影视文化的积极道德功能。也要充分认识到大众影视文化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王一川.大众文化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陶东风.大众文化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美]丹尼尔·切特罗姆.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4]何建平.好莱坞电影机制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5][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蔡慕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影视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一、 晋商题材电视剧的概述及界定

要对晋商题材电视剧进行界定,首先就要区分“晋商”“晋商题材电视剧”这几个基本概念。“晋商”在辞海中这样解释:“中国旧时山西省籍的商人。宋代开始形成。初期经营商业,其活动遍及全国,并远至俄国和印度。后向金融业发展。19世纪后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1]晋商的存在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晋商文化以及丰富的大院建筑遗产。

关于题材电视剧,曾庆瑞先生在《电视剧原理》一书中提到:题材是电视剧艺术作品中直接讲述的对象,广义的题材指的是作为创作材料的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是就一部电视剧作品所讲述的生活现象的范围和性质而言的。狭义的题材是具体表现在一部作品里的题材,是电视剧策划人、剧作家和各种造型艺术家对生活有所发现、有所感动,从而有意识地选取、提炼、加工过了的生活,是经过电视剧策划人、剧作家和各种艺术造型家的思想感情过滤了的生活,用黑格尔的话来说,是“心灵净化了的东西”。[2]所以,狭义题材,就是电视剧策划人、剧作家和各种造型艺术家从现实的或历史的客观生活中选择出来,经过集中、提炼、虚构、而成为电视剧作品的材料的这一组生活现象。因此,从广义上来看,晋商题材电视剧就是描写“晋商”这一特定群体生存状态的一类题材电视剧类型。而从狭义上来看,晋商题材电视剧就是取材于“晋商”并反映山西商人数百年间的生活状态,展现出了一代代山西商人创业、立业、守业的艰辛历程,给观众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 晋商题材电视剧的影视艺术特色

(一)晋商题材电视剧的人物形象

人物是一部影视剧的灵魂。晋商题材电视剧在人物的设置上,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主人公:一般为具有传奇人生的英雄形象,在逆境挫折中展现出自己过人的智慧和胆识并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他们作为晋商题材电视剧的核心人物,承载着晋商几百年来的文化精神。

2.主人公身边的辅佐者:在《乔家大院》中孙茂才、马荀、高瑞等人都充当了这样的角色。这些辅佐者与主人公相比,在思想上比较单一,但不缺乏晋商的睿智和胆识,跟随主人公走南闯北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他们本身也存在劣根性,使得一部分人中途背叛而分道扬镳。这也从另一个方面避免了主人公神话般的发展趋势,使得整部剧作更为真实。

3.主人公的接班人:《乔家大院》中景泰、乔致庸的孙子都是承载了晋商希望的后备人才。他们在亲身经历了一个家族的变化后,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改变。承载了晋商文化的希望。景泰发动商人联手护矿、乔致庸的孙子为难民施粥都是最好的反映。

4.女性人物:女性人物在剧作中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女性人物在剧中一般被赋予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男人承载了她们全部的希望和爱,但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她们的命运也是悲剧的。《乔家大院》中的陆玉菡,一方面对丈夫的商业提供帮助,另一方面深深爱着自己的男人,每次乔致庸外出经商都深深牵动着她的心,同样她也渴望得到自己男人全部的爱,江雪瑛的出现无疑将3人处在一种三角关系之中,因此陆玉菡被动地承受着这种折磨。

5.江湖人物:这一类人不属于主要人物,但在剧中频繁出现。起到了衬托作用,并且能够丰富故事情节,使故事更加完整。

6.商业中的反面人物:这一类人的出现能够清楚看出晋商中的劣根性,也丰富了晋商当时的生活环境,添加故事的真实性。

7.其他人物:例如官场中的政治人物等等。衬托主人公,弘扬晋商精神。

(二)晋商题材电视剧的音影风格

1.晋商题材电视剧的影像风格:晋商题材电视剧拍摄主体为有着数百年历史、有着中华民族众多文化积淀的“晋商”,在拍摄风格上有着真实和厚重的特点。《乔家大院》实景拍摄的方式使得影片从人物造型到房屋摆设,从方言运用到民俗习惯,从人物心理到社会环境的变化。导演考虑到了每一个细节,使得电视剧《乔家大院》拥有了一种纪录片一般的真实感。厚重则体现在整部电视剧色调的运用上。庄重的大院、砖瓦、屋檐、黄土地使得电视剧整个色调颇为深沉。而拍摄的主体——晋商,这种从黄土地走出来的商业团体创造出纵横了近百年辉煌的晋商文化,这样的过程本身就很悲壮,而在选择选用昏黄、浑浊的色调更是增加了晋商题材电视剧的厚重感。

2.晋商题材电视剧的音乐风格:首先来看《乔家大院》的主题曲《远情》,歌曲在演奏过程中使用了民族乐器二胡、唢呐、梆子等,呈现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史诗般的风格,体现了山西民俗风情的精华。整个主题曲,无论从曲风还是歌词中都有一种沧桑感,而歌词描写的是晋商面对家与业一种两难的困境,更是衬托出晋商的大气磅礴,也流露出一种伤感的感情。再来看剧中的配乐,与剧情十分贴切,能将观众带入剧情。地方戏曲的引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形成了晋商题材电视剧标志性的音乐特色。山西方言作为一种音响,在晋商题材电视剧中起到了增强故事真实感,引起观众的注意,同时又极具地方特色。在《乔家大院》中乔致庸的“走嘞”已经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晋商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特点

晋商题材电视剧在故事取材上都选取了“票号”为表现对象,原因在于“票号”在晋商文化中最具特点,成就也最大。选取典型事件也使得晋商题材电视剧有了鲜明的特色。戏剧冲突是一部剧作的灵魂,因此晋商题材电视剧在故事背景上选择了清末。这个时期社会动荡,有更多的戏剧冲突可以描写。例如《乔家大院》中乔致庸在疏通差路的过程中,多次命悬一线。乔家涉足票号之后,生意刚有起色。朝廷便禁止票号涉足官银,这无疑给乔家刚刚起步的票号业当头一棒,后来,慈禧太后对这一禁令解禁使得乔家生意又蒸蒸日上。跌宕起伏的剧情设置不仅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更能使电视剧更具观赏力,提升晋商题材电视剧的艺术水平。

三、 晋商题材电视剧的发展方向

晋商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独一无二的瑰宝,晋商题材的电视剧更是在电视剧类型中独占鳌头,通过晋商题材的影视作品讲述晋商故事,传递晋商精神对于后代人来说是很好的方式之一。针对目前晋商题材的电视剧在消费市场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对此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调动创作主体的多元性与主动性。晋商精神是近百年来山西商人留给中华民族特别是山西人民的伟大精神遗产,山西人要更多地承担起发扬晋商文化的责任。应当充分利用好山西当地大院建筑、古城风貌以及本地的文化资源。积极主动的参与晋商题材电视剧的制作中,为晋商题材电视剧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二)拓宽创作背景的选择。民间盛传“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讲述的是乔家祖先在及其艰苦的环境下一只竹筐一只扁担闯口外,建立复字号并使得包头城成为重要的商业枢纽,包头城才不断形成。而类似于这样讲述山西第一代商人成长发家史的晋商题材电视剧却屈指可数。因此有必要拓宽对创作背景的选择,完善晋商题材电视剧。

(三)创新情节设计。晋商题材电视剧雷同情节的出现严重阻碍晋商题材电视剧的发展。编剧应该深入研究晋商故事,探索晋商文化。从新的角度展现晋商精神。

晋商题材电视剧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在文化特质、艺术表现上获得了骄人的成绩,但由于技术、文化等诸多局限因素,仍然没有挖掘“晋商”“晋商精神”的全部含义。相信,随着对晋商文化的不断深入研究、电视剧制作水平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一定能够从晋商题材电视剧中全面的了解晋商文化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辞海编委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588.

[2]曾庆瑞.电视剧原理.第一卷.本质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7.

上一篇:文字艺术论文下一篇:项目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