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艺术论文范文

2024-03-02

文字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民俗艺术文字符号是人类通过字型、字义、字音传达民俗文化的一种符号形式,是劳动者集体民俗观念和审美意识的产物。现代广告设计中的民俗文字符号,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本土民俗艺术的特点,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经济文化的元素。民俗艺术中的文字符号已成为现代广告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民俗艺术;文字符号;现代广告设计;应用

中国是一个民俗大国,也是一个文字大国。中国的文字,到商朝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已是成熟的文字,但产生的年代不可考。陕西半坡遗址新石器时代陶片上的刻划符号,距今约六千年,当是文字的一种雏形。在黄河下游年代稍晚的一些陶器上,也有一些刻划的象形符号,比如圆圈、月牙形、山形。所以,文字的产生,可以探源到新石器时期,从仰韶、马家窑、龙山、良渚等文化时期日常使用陶器上的描画或者刻画记号,以及大汶口文化的几乎成熟的象形符号,可以得到旁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原始简练的识别符号特征图形已不能适应这种需要,于是人类就在寻找一种能比较准确、系统、简便地传播信息的视觉传达方式,不断对原始图形进行完善,渐渐地将文字从图形系中分离出来,经过不断减化图形特征,使之抽象化更强,成为一种符号——文字符号。从符号学的观点,民俗艺术符号是在民俗事象活动中对图形、文字及色彩等艺术符号的应用和传承。民俗艺术中充满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符号,这些艺术符号背后的文化功能与它们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分别象征着真假、美丑、善恶、正邪、曲直、祸福、爱情、亲情等种种不同的意义,这些含义是作为民俗艺术的组成成分进入民俗活动的。民俗艺术文字符号是人类通过字型、字义、字音传达民俗活动的一种符号形式,它借助于民俗艺术而得以流传、解读和传播,是劳动者集体民俗观念和审美意识的产物。

现代社会,广告无处不在,哪里有商品的生产和交易,哪里就有广告。中国的广告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发育、文化的兴盛而不断成长的。中国的巨大市场,为现代广告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广告设计本身就是符号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它又是以符号的方式、符号的原理为依据与手段的。无论是平面广告、立体广告和视听广告,都是以图形、文字、色彩等符号作为表现手段。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符号是关键,没有符号就无法实现传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的活动与经历可以用不同系列的符号排列组合来表达。为此,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他甚至把符号同人的本质等同起来,与人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联系起来。“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件。”他说符号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创造和传承是以符号为媒介的。人是符号活动的主体,各种文化是符号活动的现实化、具体化,通过符号活动,人与文化有机地联系起来。因而,在广告设计中信息的传达离不开符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在变,但是在人们心中,那代代传承的民俗艺术符号却始终没被忘记。广告设计中使用寓意吉祥的色彩和图形,甚至文字,反映出人们对祈望与追求的一种物化,因为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是与人类社会相始终的。民俗艺术文字符号作为视觉文化符号,不仅构成了对现实的反映,而且同时也构成了现实本身,成为一种观念的代表,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艺术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民俗艺术文字符号以其独特的民族风采和现实功能重新被推上商业竞争的舞台,为现代广告艺术增添色彩。合理运用民俗艺术文字符号的特点,通过对汉字字形的变化、字与字的巧妙组合来表达一种祈福禳灾、长宜子孙的愿望,能有效地提高广告设计的表现力度、审美内涵和民族文化性,同时增强广告传递商品和服务信息的视觉功能和审美意义。

一、文字的组合变化

民俗艺术中文字符号以福、禄、寿、囍为最大宗,它们是一种能满足社会大众的审美趣味和要求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传统观念中的五福,其中以“寿”占第一位,“寿”字经过图案化之后,变成了吉祥符号,据统计高达300多种,变化丰富,而且具有鲜明的民俗艺术特色。时至今日,经常可以看到绘有百寿图图案的衣料、披巾、家具、瓷器,仍然留有各种印迹。在一些精美广告中,也常有百寿图的画像。这一切似乎都是在充分地表明,在现代人的心目中,对于长寿的愿望依然十分迫切,对于生命的呼唤依然十分强烈。“囍”字符号,一般称“双喜”,原本是民间集体创造的字。婚嫁时人们在门楣、窗户等处都要剪贴“囍”符,棉被、枕头等也绣上了喜纹,甚至在红礼包上都印有“囍”字,以得吉祥如意的彩头,自成一种民俗,并相沿至今,直至永远。“囍”字,人们尽管可以从文字学的角度去说它“不规范”,但它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良好愿望和祝福,却是不言而喻的,并已成为我们这个礼义之邦的一道亮丽人文风景。在现代广告设计中常常利用“囍”作为现代设计的元素,不仅通过传统民俗艺术的喜庆气氛传递广告信息,而且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

现代广告设计中,人们已对将“福”字倒过来张贴习以为常,每逢喜庆节日,或者在一些商业性场所,人们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有些地方甚至也有将“财”字倒过来张贴的。其目的是获取一种“福到(倒)了”、“财到(倒)了”的口彩。财神是中国民间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家家户户悬挂财神像,希冀财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吉,象征平安;利,象征财富。人生在世既平安又有财,自然十分完美,这种真切的祈望成为人们的普遍心理。求财纳福的心理与追求,充分反映在春节敬祀财神的一系列民俗活动中。

“十全图”是一幅用十枚铜钱与十组文字组合而成的图案,九枚铜钱组成圆形,围绕中间一枚铜钱在旋转,充分体现出中国哲学阴阳观——九九归一、生生不息,而且每枚铜钱上都有一句吉语,依次是一本万利、二人同心、三元及第、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合同春、七子团圆、八仙上寿、九世同居,中间是十全富贵。劳动群众所有的生存意愿通过这一简洁的图形直观地表现出来。因而,在现代广告设计中,常常利用这些吉语来传递信息。

二、文字的谐音

在汉字民俗中,所要表述的意境往往不是通过文字来直接道白,而是借助于物象,以谐音的方式来表达一种祈求幸福吉祥的美好愿望。物象有时与要表达的愿望在文字表述上完全一致。如“如意”一词,常在人们的语言中出现,诸如“万事如意”、“吉祥如意”等。但“如意”乃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俗物,原本是用来抓痒的器物,后来成了玩赏品。因为它的名字吉祥,所以,自古如意就成了雅俗共赏的吉祥物。

我国的文字语言,本身就带有较强的审美因素。借助于文字去完成图形所要表达的另外的意思,这就是谐音表意手

法。中国人逢遇喜庆吉祥,偏好讨个“口彩”,就是希望人们凭借画面上的形象读出声音来,表达形象的真正意图。这其中就应用了汉语的一个重要特征:汉字有许多读音相同,字义相异的现象。利用汉语言的谐音可以作为某种吉祥寓意的表达,这在现代广告设计中运用十分普遍。例如,一只鹌鹑与九片落叶组成“安居乐业”(鹌居落叶);鱼谐音“余”,馨谐音“庆”,梅谐音“眉”、喜鹊代“喜”,花生代“生”等等。以上各例,就可分别组成“吉庆有余”、“喜上眉梢”、“早生贵子”(枣、花生、桂园、莲子)等吉祥图形了。再如“金玉(鱼)满堂”、“富贵(桂)平安”、“年年有余”、“富贵满堂”,以金鱼和“金玉”、瓶和“平安”,莲花、鲤鱼和“年年”、“有余”,牡丹、海棠和“满”、“堂”等等。“蝠”与“福”、“红”与“洪”谐音,旧时新春民俗,以红纸剪五只蝙蝠帖于门上,以取意“五福临门”之口彩。

中国人还特别讲究吉祥数字,如3、6、9、8、4等。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国人基于一个概念,即所有复杂东西都是由简单性中产生的。中国人认为三为多,九为无限,传统戏剧中四个卒就代表千军万马,以少胜多。“九”与“久”相谐,有生命长久、时日持久等等的意义。在中国人举办祝寿活动时,经常有做“九”不做“十”的习俗,“九”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吉利的数字。在现代广告中。对民俗艺术中“九”的谐音也常常加以应用。

三、文字的寓意

在中国,“鹤”、“鹿”、“鲤鱼”、“松”、“柏”、“梅”等动植物名称含有某种民俗意义。在现代广告设计中常常加以运用,如“梅花”牌健美裤,“梅”含有“高洁”的寓意;“凤凰”牌自行车,“凤凰”是人们喜爱的动物,含有美的寓意;还有“飞鸽”、“飞龙”、“金鸡”、“长虹”等都反映了命名者的良好愿望,用这种方式进行品牌创意给人以美的联想。再如“李锦记”、“饺子李”、“豆腐张”、“王麻子剪刀”、“狗不理包子”等传统招牌,用这种招牌的多为“百年老店”或“老字号”企业。他们通过传统的招牌突出企业的“老牌地位”,宣传“历史悠久”的商品品质特征和企业形象。这类招牌还常用表现传统观念的词语命名,有的表现命名者的道德观,如“同仁堂”(国药店)、“蔡同德”(国药号)、“功德林”(素菜馆)、“孝感麻糖”用了“仁”、“德”、“孝”等词;有的表现了命名者追求吉利的意愿,如“荣昌火柴厂”、“旗昌丝厂”、“元丰洋行”用“荣”、“昌”、“丰”等词。这些广告招牌由于具有浓厚的传统民俗文化色彩而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文化品位较高,营销效果较好。

贝克啤酒的一则报纸广告的文案借用了公文中“令”的写作形式和语言风格特点,将广告信息用规范的公文形式表现出来,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说服力。整个广告文案句子结构简要、语言表达严正,使人感受到贝克生啤制造商对推出这一营销新举措的严肃、认真、深究的态度。同时,用如此严正的形式来表达。令受众领悟到创意者所提供的幽默玄机,会心一笑间,印象深刻。

文字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民俗艺术文字符号作为指物性较强的符号也有很多局限性,它有时只能说明一些具体的事物,而无法描绘复杂的心境与思想,所以人们在表达某些深奥复杂的情境时,或许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语来表达。因而在现代广告设计中,除了文字的表现手段外,还有非语言文字的图形符号表现手段。文字和图形的结合,更能综合反映传递复杂的信息内容。这也使得图形的发展空间更加扩展了,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越是民族的,就越具有国际性。广告,这一传统意义上的“告白”形式,不仅仅是市场经济的代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从传统的仿单、标签,到路牌、报刊与电台广告的兴盛,以及广告专业经营机构的林立,都真实地记录着时代发展的足迹,从多侧面、多角度映射出不同时代的社会人文、工商文化及民俗生活状态。现代广告设计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既有它的实用功能性,同时还有它的文化艺术性。既体现广告设计的独特个性和与众不同性,同时,地域特色、民族民俗特色和文化特色也都明显的体现,才是现代广告设计所要追求的。当下的设计需要更多的理性思维,更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要继承传统并有拓展意识,把新的设计观念融入现代设计中去,不断吸取现代工艺及科技手段,以新颖独特的设计理念阐释信息。将创意的本土化和国际化有机整合,做到既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又要蕴含深邃的东方文化美学。

责任编辑:楚小庆

文字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的培养基地和输送摇篮,办学质量和高校整体素质至关重要。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铸造一流的教师队伍,培养出优秀的学生,高校办公室秘书工作是整个高校运作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以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秘书为例,提出对高校秘书素养要求及提升的若干策略,以期更好地服务院领导和广大师生。

关键词: 高校办公室 秘书 素养 提升策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同志所做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做出新的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指明了方向。高校办公室秘书作为基层教学单位里承担日常管理服务的重要人员,是联系院领导和师生的桥梁,是协调各学院、部门之间的纽带,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高教事业的发展,高校办公室秘书的工作牵涉面广,工作任务繁杂,且事无巨细皆责任,这对秘书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一、工作特点

(一)工作环境特殊性。

在高等教育日趋国际化、大众化的今天,高校的发展和评价标准都转向以人才质量的培养和科技创新内涵为核心。人们对高校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其关注度不再局限于一些基本要素。这种特定属性与特定环境决定了高校办公室与政府部门、公司企业办公室的不同。高校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传播、培养不同类型的多样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这种工作环境的特殊性要求办公室秘书的知识内涵要不断扩充,文化修养要不断提高。

(二)工作性质综合性。

从校内看,办公室是全校管理体系中沟通上下、联系左右、传递信息的纽带,围绕学校教学、科研、学生及行政管理开展工作,与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师生均有联系。从校外看,办公室代表学院层面负责对外联络与交流的纽带,与其他院校、公司企业等部门进行各方面的接触。特别是随着开放办学理念的深入,高校与外界的联系与合作变得更加密切、频繁。在具体事务中,又细分为公文、会务、接待、采购、信息、统计等多项工作任务。因此,办公室的工作性质表现为事务繁杂、综合多样,这要求办公室秘书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娴熟的业务技能,集多种工作角色于一身。

(三)服务对象复杂化。

高校办公室秘书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领导和师生。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师、学生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自我的独立意识、创新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办公室秘书承担的工作变得日益复杂,这就要求秘书的工作具有前瞻性,工作理念要与时俱进。另外,随着学校接触社会面的范围扩大,与社会各界互动的频率增加,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入,使办公室工作不再局限于协调学校内部各学院、部门之间关系,以及发文撰稿、组织会议等事务性工作,而是由幕后转为台前,由循规蹈矩转为前瞻规划,工作的性质和涉及面大大超过了从前。

综上所述,服务决策层、服务基层是新形势下高校办公室秘书的基本职能。他既是领导的左膀右臂,又是领导决策、指导、联络、沟通工作的纽带和桥梁。

二、素养要求

(一)思想政治素质。

2018年国家机关党建的工作会议总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深入推进机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这给高校政治思想工作注入了新的元素,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秘书必须具备政治上的灵敏性、超前的感悟性,与时俱进,吃深悟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以党的新时代理论作为工作指导。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妥善处理各种实际难题。同时也要提高政治敏锐性,激发灵活性,这样才能掌握工作主动权。高校办公室秘书要不断学习十九大报告中对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掌握好党的精神,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提高素质,力求发展好自己,完善好自己,做好自己,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领导和广大师生。

(二)工作能力素质。

沟通协调能力是办公室秘书在工作中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孔子曾说:“言不顺,则事不成。”这要求办公室秘书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凭借语言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使之相互配合,达成共识,和谐有序地实现目标。因此,办公室秘书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与人沟通协调时,摆正自身的位置,把握分寸,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注重借鉴不同领域、不同人群、不同行业秘书的工作经验,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文笔能力是办公室秘书工作的必备技能。这要求办公室秘书日常善于阅读、勤于练笔,处处留心发现和搜集专业的素材文稿,吃透文髓,这样才能在拟文撰稿时胸中有墨、信手拈来。此外,对工作要有全局把握,号准工作脉搏,找准工作中的重点、亮点,并将之转化为恰到好处的文字,从而为拟文撰稿添色增彩。

(三)心理健康素质。

高校办公室秘书既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又是服务人员,事务繁杂琐碎,工作久而久之不免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因此,平静沉稳的心态、优良的心理素质是工作中必备的状态。面对工作中遇到的任何事情,要保持忙而不乱、从容不迫的轻松心态,学会思考,勤于讨教,只有不断提升自我修养,随时保持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态,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

(四)礼仪修养素质。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它传递着真诚、尊重、平等、友善的信息。办公室秘书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展现出的礼仪就是学院形象的标签,是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外在表现。办公室秘书重视礼仪修养,不仅是个人形象和素质的需要,更是学院乃至学校形象的需要。在工作实践中,秘书不可避免地在校内、外各种社会组织的公务行为和交际活动中广泛接触不同行业类型的人,穿梭在繁杂、琐碎的各类公务活动之中,这些行为中礼仪的内容贯穿始末。在各种交际礼仪中,高校办公室秘书的气质形象不仅代表个人,而且直接影响高校内部或社会人员对学院的态度和印象,因此礼仪修养是办公室秘书必备的素质。

综上所述,高校办公室秘书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工作能力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礼仪修养素质等综合素质,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三、提升策略

(一)强化学习意识。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办公室秘书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灵活的交际协调能力、过硬的文字功底,唯有不断强化学习意识才能出色地干好秘书工作。一方面,注重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修养,通过认真研读文件、讲话精神,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名著、报纸杂志,才能不断提高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养正确的三观,在工作实践中学会与不同层次、不同背景、不同理念的人沟通、共事,取长补短,丰富工作阅历,提高办公室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注重培养,提升业务素质。

要重视培养一支具备高素养的秘书队伍。其一,院系领导要高度重视办公室秘书工作,对秘书工作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工作上给予帮助,生活上给予关怀,不断提升其工作的地位和空间。对工作表现突出的秘书给予认可与表彰,并建立制度化,奖惩分明,激励先进,鼓励上进,鞭策后进,使之成为长效机制,呈良性循环。其二,注重秘书业务素质提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搭建平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方法加强与各兄弟院、校单位的学习交流活动。定期遴选工作出色的秘书外出参加培训、进修。选择具有办学特色的高校进行考察,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更好地历练秘书队伍。注重培养,提高秘书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业务素质,培养秘书队伍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有利于秘书工作队伍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对二级学院的繁荣与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强化服务意识,培养综合素质。

高校办公室秘书的基本职能要求工作中不管对上下级,对同级,都要保持谦虚和蔼、热情周到的工作态度。不厌其烦地多问、勤跑,凡事走在前面,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把校训作为工作的指南,时刻牢记宗旨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立志、守身、处事、待人”等方面建立信用,将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融入工作中。

(四)关注礼仪修养,塑造良好形象。

規范化行为和良好的外在形象是办公室秘书必须具备的。关注礼仪修养,塑造良好形象是以礼仪品质和礼仪文化作为修养的内容,要学会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要注重学习礼仪知识,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以真诚、尊重、平等和友善等内在素质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学识水平与道德修养,从而塑造内外兼修的礼仪形象。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为提高高校办公室秘书的职业素养,就要强化不断学习、锐意进取的意识,培养提高业务能力,强化服务意识,保持良好的心态,重视个人礼仪修养。这样,对于培养高层次水平的办公室秘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使秘书工作走向职业化,更好地为决策层服务,更好地为基层服务,为新形势下的高教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磊述.浅谈提升高校办公室秘书工作效率的思考[J].西部皮革,2017(4).

[2]段柄仁.浅谈秘书工作中的沟通艺术[J].秘书工作,2007(2).

[3]王卉.公务员形象与礼仪修养[J].闽江学院学报,2004(12).

文字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为彰显视觉专业办学特色,加强学生对文字的设计和运用能力,积极构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文字设计教学体系。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汉字,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犹如一个无尽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汉字设计如何在西方视觉艺术设计的激发下迸发生命力,如何形成较完整的文字设计教学内容体系,如何以文字设计教学促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值得我们去探究。

关键词:高职 文字设计教学 视觉传达

文字设计作为平面设计的三大要素之一,广泛地运用于视觉传达设计的方方面面。近年来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视觉传达设计的兴起,使得汉字艺术设计日益受到重视。马蒂亚斯在中国经历了20年的设计教学后感慨:“真正的设计永远只能源于本民族文化的特性和根基。”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汉字,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犹如一个无尽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汉字设计如何在西方视觉艺术设计的激发下迸发生命力,如何形成较完整的文字设计教学内容体系,如何以文字设计教学促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值得我们去探究。

一、本校视觉专业文字设计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视觉专业忽略子体系的构建。笔者认为在大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体系下,划分出几个代表性的子体系是很有必要的。文献1中谈到央美和国美平面设计系运用工作室机制,学生三、四年级进入导师工作室学习,专业课程教学、教学计划和方案由工作室负责。央美平面设计系根据专业特征划分6工作室对应6个专业方向。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2年半,不能照搬本科院校工作室机制。根据专业发展特点和自身教学优势划分出有代表性的子教学体系,结合本校视觉专业的办学优势和特点,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出发点,视觉传达专业教学体系可划分出三个教学子体系,各自包含相应的专业课程,其中也有共同的专业课程设置,详见图1。子体系紧密联系而协同构建的专业教学体系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中文字设计教学在高职教学中未受到相应的重视。汉语言是我们的母语,因而汉字成为视觉传达的主要设计元素。然而,诸多高职开设的文字设计课程学时量不够,并且英文设计教学比重过大。笔者认为应该确立中文字设计“教学链”,培养好学生中文字设计能力。而培养学生文字设计和文字运用于视觉传达设计的能力,必须要靠诸多课程相互配合,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步掌握文字设计和运用能力。

(三)欠缺课程教学关联性和教学整合思路。众课程之间形成独立教学,使教学缺乏衔接和内容重复,未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然而,众多课程中各知识要素需要相互合作,调动各个知识要素协同工作,才能使教学体系整体功能倍增。受西方先进设计教学影响,国内诸多本科院校注重跨界和多元合作,课程教学进行了相应改革。一门课程的改革相对容易,如果我们能够将文字教学体系中多门课程都做到相互关联,形成教学链条,会使教学事半功倍。

二、文字设计教学体系构建

强化学生“汉字运用于现代平面设计”能力培养,突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组织原则,建构以《文字设计》为中心课程,涉及《视觉语言表现》、《视觉语言应用》、《毕业设计》等课程的文字设计教学体系。教学体系涉及的8门课程均为视觉传达专业的专业课程,涉及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和专业创作课程。

(一)根据专业教学体系定位,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关课程教学进程安排,通过合理的课程搭配,构建文字设计教学框架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正包括课程增减、课时和课程顺序的调整。新开设了视觉语言表现、视觉语言应用专业课程,据此,本校建立了从创作设计元素到制作输出实物这一完整的设计制作流程,使中国美院王雪青教授在北京世界设计大会上的学术报告中展示了图形语言与设计、文字游戏与设计教学思路和学生作业案例,其教学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校新开设的两门课程和王雪青教授的图形语言课程有着同样的教学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通过练习真正了解图形语言的基本法则。

(二)从整体观、规范知识体系入手,以教学内容关联为思路,以培养学生“汉字运用于现代平面设计”能力为导向,构建教学框架体系。以能力为本位,划分为三大模块和四个学习领域,涉及八门专业课程,见图2。通过梳理每个学习领域系统的知识点,较清晰地呈现了教学内容体系的结构,便于管理,容易掌控。教学内容体系关注的重点是如何选择与组织知识点,并把不同课程里中文设计知识点之间联系起来。文字教学内容体系详见上表。

第一个 “基础”模块,涉及视觉语言表现、视觉语言应用、文字设计三门课程,安排于第二学期。视觉语言表现课程中,学生以游戏文字的心态,在轻松愉悦的手工游戏中掌握文字创意设计方法。在视觉语言应用课程中,学生获得汉字创意运用于现代平面设计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元素的创作、设计应用和设计实践三个阶段。教学重点由原来基本字体训练转向汉字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文字设计课程教学注重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为设计实践教学打好基础,真正起到桥梁的作用。

第二个“实践”模块,涉及版式设计和电子刊物设计课程,安排于二至三学期。在版式设计和电子刊物设计课程中,注重学生“汉字设计运用于现代平面设计”的实践能力培养,实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有机结合。

第三个“创作”模块,包含第五学期毕业设计三门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重难点。本校视觉专业毕业设计涵盖文字设计、品牌形象设计、新媒体、包装、概念设计、信息设计等方向。选题呈现多元化,今年的毕业设计作品注重了创意和市场相结合、概念和本土文化结合、传统和现代的结合。经过几年的调整,文字设计教学体系的优势开始在毕业设计中呈现出来。作品重点强调原创性,注重传达效果和表现力。

综上所述,我们对视觉传达专业文字设计教学体系进行了定制,同时修改了專业教学计划,梳理了文字设计教学内容体系。随着现代科技迅速发展,新的视觉媒体逐渐为视觉专业带来亮点,也为文字设计的创作激发了更多的思路和表现力。其次,要想确保文字设计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需要老师们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逐步开展,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提升,将课程内容的教学改革落到实处。以上教学体系的构建,笔者是以10级、11级和12级视觉专业的班级初步教学试验作为基础的。文字艺术设计教学内容体系尚有众多不足,望诸位专家与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贺诚.平面设计教学体系差异性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9(06)

[2] 唐倩.文字设计课程教学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2(12)

[3] 周亚平.从规范知识体系入手探讨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9(09)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文字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言文字;理解;运用;训练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也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索养。而就目前来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为学生干瘪的语言、骨感的语用而烦恼。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小学描写说明类课文教学的三个示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运用、思维训练的方式,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让学生骨感的语言文字丰满起来,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小学描写说明类课文教学的三个教学课例

课例(一):三年级课文《秋天的雨》。

1、第二自然段:“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的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田野像是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天里频频点头。”

(1)联系全段理解第一句话。

(2)比喻、拟人句修辞手法运用的作用、妙处。

(3)“总分”构段,有何作用。

(4)把这一段读得有感情。

(5)这一段的背诵也很有必要。

2、第三自然段:“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常被那香味勾住!”

(1)“总分”构段式,有何作用。

(2)联系上下文,读懂“非常好闻”一词。

(3)语句运用的优美。

3、第四自然段:“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1)“总分总”构段式。作用与注意学习运用。

(2)拟人手法运用的妙处。

4、全文不仅“总分”构段,而且还有“总分总”构篇。

课例(二):三年级课文《花钟》。

什么是花钟?有人经过留心观察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还有人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得像钟面一样,组成了花的“时钟”。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本文就是介绍花钟是怎样形成的。全文只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人们经过留心观察,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第二自然段,介绍不同的花为什么开放的时间会有不同呢?说明其中的原因。第三自然段,一位植物学家据此种植了一个大大的花钟,人们只要看看什么花开放了,大致就能知道是几点钟了。这个花钟非常美,非常有趣。

1、第一自然段:“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同时写花开,却用词不同,避免重复,非常丰富,而且用词很美,值得我们学习。

(2)分号的作用,省略号的作用,给人什么感觉。

(3)课件展示各种花,学生欣赏, 学生觉得一定很美,让学生美美地朗读课文。

(4)把这一段背下来。

(5)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同类事物的方法,以及运用不同的词汇描写同类事物的方法。

2、第二自然段,介绍不同的植物为什么花开的时间不同。

如果去掉第二自然段,当然也可以,作者为什么又加上这一段,它有什么作用呢?它的作用是:让人读了以后增加知识,更觉得这些花不仅开放的时间有趣,而且开放的原因也挺有意思,增加了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也显得文章很有逻辑性。这对我们写作文是一个很好的提醒。写文章要注意前因后果,顺理成章,让人读后觉得文章比较完整,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

3、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最后一句话:“这是不是很有趣?”

想象画面,想象钟面上陆续开放的花朵,体会花钟的美丽、有趣。可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抓住这一句话,没有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失去了一次想象思维训练的机会。

4、这是一篇非常生动、有趣的说明文,也让学生把课文读得非常有趣,津津有味。

课例(三):五年级课文《鲸》。

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鲸是一个很大的动物;鲸的演变;鲸的分类;鲸的吃饭;鲸的呼吸;鲸的睡觉;鲸的出生与成长(胎生、吃奶、长大、寿命)。

(1)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2)介绍动物要抓住它们的主要特点,要抓住别人一般不易了解但是很有价值的知识,有意思的地方,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

(3)用词准确,生动,通俗易懂,也值得我们学习。

(4)学习写说明文,应该像这篇课文一样,篇幅不要太长,每段不要太大,语言简练,条理清晰,把事物说得清楚、明白,语言运用生动有趣。

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以上三个教学课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描写说明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很少有自己的独特发现。

由上面三个课例中,不难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够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与表达方法。仅仅是简单地理解词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而少有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与训练。不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比如作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教课文想不到作文,想不到口语交际。这就导致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也只是停留在最浅显的基础上,并没有上升到理解运用的认识和实践上。究其原因,一方面,教师没有意识到语言文字运用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教师在这一方面很少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因此,教师只能按照自己较为浅显的认知去讲解。学生往往是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很少提出自己的要求。这就导致教师不讲,学生不学,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越来越薄弱的后果。

(二)教学中缺乏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环节。

在以上三个课例中不难看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有专门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学习的实践环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只是泛泛地说,课文中有很多生动,准确,通俗易懂,语句优美的词句,值得我们学习。但并未针对典型的字句做詳细分析,也并没有让学生去运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文字去进一步探讨和表达运用,这就导致教师讲的这一句话,变为空话。学生根本体会不到语言文字运用的魅力所在,更不会在以后的写作,口语交际等实践活动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三)不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思维的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语言思维的训练。只有语言思维有了,学生才能举一反三,由点扩充到面,语言文字能力才能不断提升。从课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够,学生朗读课文很不理想,使语文课堂少有浓浓的语文味。这就导致学生对语感的缺失,语言文字在学生的大脑皮层没有任何思维烙印,也就更加不会迁移到其他实践中了。2、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教学,不注重提高学生阅读思考、品味揣摩的能力。到目前为止,语文教学还没有一套固定的适合于学生的方法,这也是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固有的特质,因此,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感到很茫然无措。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方法不当,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教师往往会处于教学倦怠期。教师的倦怠,学生的不感兴趣,导致的后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语言思维训练,学生也没有想要进行语言思维训练的意识。

三、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策略。

从以上课例中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教学中应该主要注重的是:理解语言文字意思;关注语言表达,体会表达作用;语言思维实践迁移。

(一)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才能学会运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运用和建构;思维的提升和方法;审美情绪的培养和思考;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由此看来,最基础的是语言的运用和建构,其他三个不是独立独特的,是在语言的运用和建构中渗透的,所以说,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是要求我们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走一个来回。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路径应该是: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学生最后收获的应该是语言文字。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应该让学生应该留下许多美好的东西。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学生建立在理解语言文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会运用,才能体会语言表达的魅力,才会迁移。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语言表达,体会表达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关注学生和自己的语言表达,应时刻要求自己语言表达要精确,要适合学生的年龄水平,心理水平和接受能力。也应对学生的准确表达给予表扬,以及易混淆的语言文字表达及时进行纠正和分析讲解,使学生能逐渐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讲解语言文字运用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运用所表达的作用以及精妙之处,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以此对学习语言文字产生兴趣。

(三)语言思维实践迁移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由此可见,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教学,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理解词语表达的意思,还应加强语言文字的组织训练,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注重表达方法。让学生知道语言文字使用的规律,能够熟练地掌握并使用语言文字,进行语言思维实践达到迁移。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依据单元教学的训练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点、考虑文本语言表达的特色点,来找准最具教学价值的语言文字训练点,让语言文字运用教学事半功倍,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总之,通过以上对描写说明类的课文教学的诊断和探讨。我们应该反思的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想要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教师应重视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研读;重视对语文教材的研读;重视对学生的研读;要改变过去已有的教学习惯;重视读书学习。在小学的语文教学当中,首先教师应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意思,从生活、文本中进行语言训练,然后运用所理解的语言文字进行语言思维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让学生骨感的语言文字丰满起来,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谷铁军.浅谈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教育创新学刊,2013(2).

[2]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上、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黄成沐.在品味表达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J].华夏教师,2014(08).

[4]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M]. 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5]刘吉才.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着力点[J].教学管理, 2014(02).

[6]申小龙. 文化语言学 [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7]孙维奇.语文教学应重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J].中学语文,2011(6).

[8]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9]叶圣陶.语文随笔:中华书局,2014(8):47.

[10]余文森.可以这样教作文:華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26.

[11]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4]张倩.新课标下语文知识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张利娜,女,1989年2月,民族:汉,河北省邯郸市人,硕士学位,淮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文字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和谐社会需要构建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而语言正是沟通不同群体间的桥梁。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言语交际行为优劣等都对语言环境有很大影响。语言文字应用的不规范现象不利于汉语语言文字的传承,还会导致不和谐因素扩展,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正视当前在网络、广告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有意、无意地出现的不规范汉字现象,要注重建设规范的语言应用环境,并应有相应的思考与对策。

关键词:和谐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环境;语言文明; 语言规范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而语言则是最重要的工具。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语言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未能有足够的关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文明、语言和谐问题往往被人忽视,而语言文字规范、语言交际行为等都对语言环境有很大影响。如果说语言文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那么语言环境问题也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可见,在和谐社会下精神文明始终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而语言文字应用环境的建设又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话题。

我国历来十分重视语言规范化建设。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国人大颁布了《汉语拼音方案》,到2000年第九届全国人大第18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汉语文字工作为现代语言文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语言文字规范化也纳入了法制的轨道,为我们建设文明、和谐的语言环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于今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进一步做好语言文字工作应当有新的思考,要把建设和谐、文明的语言文字环境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

一、 当前语言文字应用环境的规范缺失

文字是在语言之后,为适应人们日益复杂的交际需要而产生的,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这些符号内容包括:(一)一种文字中所有的字,以及这种文字构字的符号。……(二)一种文字的书写规则。……(三)一种文字所使用的全部标点符号。”[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也具有语言的应用和交际作用。因此,文字具有全民性和社会性。由于汉字是表意体系文字,符号系统比较繁杂,笔画繁多,一字多音多义,这就容易使汉字在应用上常常有不规范现象。而值得关注的是社会上对汉字规范化缺乏认识,并不在意错用、乱用文字,使我们的语言文字应用环境不太理想,文字应用环境的规范有缺失现象。

(一)简体字和繁体字的不规范使用

汉字作为书写工具,简化是汉字发展的方向。《汉字简化方案》作为简化汉字的标准,是几代人为建设中国新文化所做的思考付诸实践的产物。它带给普及领域最大的方便,它也被很多国家接受,并成为联合国指定的生成汉字规范文本的文字。但是汉字简化的发展也走过一段曲折的路,1977年颁布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给汉语使用带来一定的混乱,因此,1986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的通知。然而,《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的影响已经存在,国人部分接受和运用这些简化字,直至今日还有人在用这部分简化字,如“酒”字的右半边被简化为“九”,“鸡蛋”被简写成“鸡旦”等。国家已发文予以废止,如果还继续使用这些已经废止的汉字,只会给汉字的规范和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近几年来,繁体字的使用又在逐渐增多,店铺、机关的牌匾上,电影字幕中,报纸杂志上,繁体字随处可见,街头的广告牌、宣传单和相关标志上的繁体字使用率在 82.5% 左右。举目望去,“中國銀行”、“寶慶銀樓”等字样林立街头。为了追求所谓的效果,一些招牌随心所欲地使用繁体字。还有些人自以为写繁体字是“文化高”的表现,因此在一些人的手下开始频繁出现繁体字。从相关数据材料和笔者调查的资料的分析,当前社会用字繁体化的原因主要有:

其一,汉字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繁体字与历史文化传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可分离。这就赋予了繁体字某种特殊的意义,使它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代名词,象征着五千年的古国文明。汉字又是审美的对象。“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相继创造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多种字体,发展了书法艺术、篆刻艺术、解字游戏,促进了国画艺术,使人们获得很大的美学享受和精神享受,因此,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高大的美学形象,形成了其他文字无法比拟的审美心理。”[2]接受汉化教育的人们由于长期受到汉文化的熏陶,在审美心理上逐渐达成以汉字尤其是繁体字为亲、为美的心理,以至于现在一些喜欢附庸风雅的人也借助繁体字来显示自己学问。汉字书法所具有的审美特征,也使人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承传了繁体字,导致在日常书写的时候也有意无意地写出繁体字来。

其二,繁体字的复兴还跟港澳台胞及外籍华人使用繁体字有关。出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港澳台同胞及外籍华人长期沿用繁体字,特别是台湾同胞接受的是繁体字的教育,他们的规范汉字就是繁体字。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大量洋玩意和时髦的东西涌入中国内地,甚至港澳台地区使用的繁体字也成为时髦的东西,重新进入到大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影响下,繁体字已经取得了明显的心理上的优势,以致在某些人的心目中,仿佛它是散发洋味的舶来品。在当前社会用字繁体化的诸多因素中,这可以说是最主要的一个。

(二)错别字的普遍泛滥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实际测试所得结果统计,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会写出错别字的占86.87% ,其中24.62% 的人认为写错别字无所谓,只要不影响意思的表达就行了。这种想法的存在使得很多人对错别字听之任之,使错别字的出现大有增长之势。例如“戊戌变法”常被错写成“戊戍变法”,“家具城”常被错写为“家俱城”等,在街头,更是常见把“补胎充气”写成“补胎冲气”、把“大排档”写成“大排挡”。在调查者中有69.23%的人认为错别字现象很严重,应该时刻注意。

当然由于汉字笔画结构繁难,难记难写,容易写成错别字,例如在一些书面语中会出现这样一些词,“沆瀣一气”、“饕餮”、“觊觎”,等等,笔画繁琐复杂,在使用时极易出错;有时由于意念上的关联,字的偏旁常会发生类化作用,而造成一些错别字,例如把“安排”写成“按排”,把“粉碎”写成“粉粹”;汉字形体结构近似也容易造成错别字,例如“染”错写后多了一点,是由于“九”和“丸”形近;很多人在使用汉字时分不清“戊”、“戌”和“戍”,它们的字形太相似了;再就是受废止的《第二次简化字方案》的影响,许多人就图省事而忽略了规范,比如“漆”右边部分替换成“七”;“宣”字的宝盖下写成“一”等。

然而错别字产生的更重要原因是人们对错别字的态度问题。部分使用者认为,错别字的产生只要不影响意思的理解就无所谓,这种态度助长了错别字的产生,是错别字产生的主观因素。如日常生活中,菜市场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场所,各个年龄层、各种文化程度的人皆有,把“韭菜”写成“九菜”,把“带鱼”写成“代鱼”,在菜贩看来,这样写也人人都能看懂,其他的就不关他的事了。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是汉字难以规范的最大障碍。而当前表现在网络沟通和短信沟通上的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人却有意识地将错就错,使错别字在这些领域泛滥,更加体现出对语言文字规范不重视的态度。据调查,社会各界对错别字现象的重视程度如下:认为重要的占69.23%,认为不重要的占6.16%,认为无所谓的占24.16%。

(三)网络词汇冲击现代汉语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语言也日益流行,网络词汇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言谈写作中,“大虾”、“灌水”等新鲜词汇层出不穷;网络语言已逐渐影响到日常汉语使用,比如用“MM”代替“妹妹”,用“表”表示“不要”,用“88”表示“再见”。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冲击着我们汉语使用的规范性。网虫们尤其是青年一代都视此为紧追时尚的表现。这类词汇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鲜和活力,但另一方面网络词汇的滥用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不了解的人根本无法理解它的含义,如有的传统词汇在网络上也被新用,这使得不懂网络语言的人有的时候很尴尬:天才(天生蠢材)、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等等。

网络语言的使用者有其显著的群体特征,它在年轻时尚的群体中比较流行,而中年和老年人则大多不会使用(表1)。

对于现在网络词汇的普遍使用,尤其在青少年中的盛行,社会各界都做出了反应。在近期对大学生的调查表明:21.5%的学生认为这类词汇的流行只不过是网络时代的自然结果,是可以接受的;35.4%的学生认为这样很不好,因为不上网的或很少上网的人根本就不能理解;43.1%的学生认为应该顺其自然发展,持中立的态度;11.5%的学生会经常使用这类网络语言;58.1%的学生会偶尔使用。

(四)标点符号的不正确使用

标点符号是书写符号整体的一部分,也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使用不准确,可能会导致文字的歧义;标点使用不规范,会影响全篇文章的表达效果。以往人们在书面表达时,由于不重视或不理解标点符号的用途,常有文章中除了逗号和句号就没有其他标点的模式,更不要说准确使用分号、引号、省略号了,有的还用网络符号来代替正确的标点符号。

随着电子通信设备与技术的高速发展,重视正确使用标点程度在下降。在网络邮件中或手机短信中,正确使用标点这个问题没有得到重视。根据最新的调查,认为发短信时需要正确使用标点的只占调查人数的31.66%,认为没有必要的却占68.34%。有很多人认为,只要看得懂就无所谓有没有标点了,只要明白,即使标点错了也无所谓。然而这是一个十分错误的想法和做法,一旦在生活中养成了习惯,就可能会带来许多错误甚至更坏的结果。

二、和谐社会需要规范、文明的语言文字应用环境

陈至立国务委员在纪念国务院《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发布5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应当看到,今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新时代的语言文字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促使社会交际急剧扩大并更加频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语言文字发挥维持社会高效协调运转的功能,需要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环境;同时,不同语言文字间的交流、碰撞和相互影响加剧,社会语言文字更为纷繁复杂,需要妥善处理好有关问题,维护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语言文字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规范标准也需要与时俱进。对于语言文字应用的不规范现象如果置之不理,任其发展,不仅不利于汉语语言文字的传承,还会导致不和谐因素扩展,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正视当前在网络、广告以及日常生活里的有意、无意地出现的不规范汉字现象,要有相应的思考与对策。

(一)加强文字法的宣传,提高国民对语言文字规范的认知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六条规定:“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制定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是语言文字的基础性工作。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国务院及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先后制定、颁布了一系列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特别是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语言文字工作已步入法制管理的轨道。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公民都了解或明确国家的《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自觉注意到使用语言也是有法可依的。我们对于文字法的宣传还不够,公民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也不够强。

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需要来自方方面面的关注,只有这样,人们对汉语规范的认知才能提高。值得欣喜的是,各地政府已开始重视语言文字环境问题,上海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中审议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草案)》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国家机关公文、学校教育教学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上海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要限制其使用范围,否则将影响汉语的健康发展。但他同时也指出,从语言的发展规律来看,对目前存在和正在发展中的网络语汇需要区别对待。对一部分符合现代汉语词汇、语法规范的,或者是符合汉语造词规律的新词、新语,应该允许使用。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日前通过该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该《办法》规定:“今后,在广告、招牌中出现类似‘无与轮比’、‘绝胜千里’等随意篡改成语等现象的,当事人有可能被处以最高1万元的罚款。该法规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广告中使用的语言文字,用语应当清晰、准确,用字应当规范、标准。招牌中的手写字,提倡使用规范汉字。在公共场所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的手书招牌,应在明显位置配放规范汉字的招牌。”[3]南京市语委要求教师对作文中出现诸如“GG”、“MM”、“886”等网络语言的学生,不仅要批评,而且还要帮助其改正,并将语言文字规范纳入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二)强调媒体的正确传播和自身示范作用

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新闻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媒体语言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日常生活。曾任国家语委主任的许嘉璐指出:“媒体语言(包括文字),尤其是广播电视语言,太重要了——它对社会语言和民族文化的走向有着任何其他载体不能比拟的影响力;现代化需要规范的语言文字生活和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因而广播电视语言应该规范而多样,高雅而活泼。”[4]当今媒体语言对社会语言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往往会效仿媒体,特别是青少年,所以保持和加强媒体语言应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是国家语言文字法的要求,也是媒体应尽的义务。

现代媒体上常常出现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现象。书报语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错别字泛滥,甚至某些权威的党报党刊也错字屡出;影视媒体的字幕上错字频现;而广告中却存在着牵强附会和随意篡改成语的现象,如:“咳不容缓”、“快治人口”、“终身无汗”,等等。新造成语往往撇开原成语的整体含义而使用其字面或者更换某个字,这种成语“新编”往往对青少年产生误导。成语是经过千百年流传、使用之后保存下来的语言珍品,无节制地篡改使用,造成以讹传讹,甚至误导,对社会的语言文字环境有较大影响。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不仅是文化记载及其反映的重要载体,而且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语言体系中不仅包含了人们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切分,而且也反映了人们对主客观世界的看法,特别是人类的各种社会意识。道德伦理意识就是其中之一。人们的道德伦理意识不仅参与了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而且被作为意义的一部分逐渐内化到部分语言单位之中。因此,语言的使用及其研究,都不能摆脱社会伦理道德的辖制。”[5]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媒体应当是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宣传者、鼓动者,也应当是语言文字规范应用的示范者。当今媒体已从报刊、广播发展到电视、网络。随着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媒体语言的影响,并运用于社会语言之中。媒体不可以随心所欲地违反语言应用的规范,相反,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将制约着媒体语言应用。媒体不能只考虑利益而忽视其自身的社会作用,现代汉语经过半个世纪以来的努力,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语言体系,同时也形成了特定的语言规范和道德秩序,社会公众的语言文明也有了新的高度,他们对语言使用的规范性和文明性有较强的敏感性,大众媒体出现不规范或不文明的语言现象常常会受到公众的指责。

(三)从教育入手建立语言文字应用的评价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就国内交际而言,汉字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交际工具。汉字和汉字使用的规范化,是国家稳定团结、政令畅通的重要保证。要实现这一目标,语文教育工作责无旁贷。实现汉字规范化,建设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环境,要从教育开始抓起。进行扎实、深入、有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教育,对于语文教学和各个学科的教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建立一套评价体系,搭建一个评价平台,为加强语言文字应用环境的建设创造条件。

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04年4月发布了《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的意见》,提出关于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优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环境的相关内容和要求,决定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准备用5年时间建设一批国家级示范校和省级示范校。通过示范校创建活动,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规范标准在教育系统广为人知,各级各类学校形成与教育教学融为一体的语言文字工作机制,使广大师生员工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普遍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普遍提高。几年来,从中小学到大学,认真执行教育部文件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安徽省于2003年9月下发了《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明确了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基本要求、评选程序和评估检查办法。浙江大学把语言文字工作作为经常化、制度化活动常抓不懈,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工作细则,落实语言文字工作的监督、考核。类似的例子目前在全国已比较普遍,这说明从教育入手搞好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是有成效的。

三、结语

自建国初期国家对语言文字改革以来,半个世纪过去了,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语言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新世纪的语言研究和语言规范化工作,当然必须考虑新情况。语言本来就是个开放的系统,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交际需要而不断更新的,但语言并非没有规律,语言的固定和淘汰都有一个语言体系的自身变化。“成熟的优秀的有影响的语言 , 必须在语言结构、文字系统和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等方面 , 建立一系列科学、管用的规范和标准 , 以便于语言的教学与使用 , 便于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 , 并有利于语言声望的提高。”[6]因此,我们要注重对语言文字体系和语言运用规律的研究,加强正确、规范、健康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工作,发挥语言规律的积极因素,应对和干预那些不符合规范的语言现象,清除语言污染,保持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和健康。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健康和谐的语言生活,是和谐社会的表现,也是促使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

致谢:倪培艳、万翠云提供了调查资料,谨致谢意。

参考文献:

[1]葛本仪.语言学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269.

[2]蒋斌.从简与趋繁——当前社会用字取向原因考[J].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3(73):912.

[3]江宝章.福建立法:广告乱用字最高可罚1万元[N].人民日报,20060612(10).

[4]姚喜双,郭龙生.媒体与语言——来自专家与明星的声音[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2.

[5]陈汝东.语言论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43.

[6]李宇明.信息时代的中国语言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3(1):29.

(责任编辑 古东)

Construction of Language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in A Harmonious Society

YANG Anxia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China)

Key words: harmonious society; language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language civilization; language standard

上一篇:农技推广论文下一篇:影视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