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范文

2023-11-12

妊娠期高血压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 年6 月—2015 年6 月该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与正常妊娠的孕产妇各150 例,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纳入标准: (1) 150 例患者均符合临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5], 参照 《妇产科学》第八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6];排除标准: (1) 排除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肝肾疾病、心脏病患者[7]。 对照组纳入标准: (1) 正常妊娠的单胎孕产妇[8]。 排除标准与实验组排除标准一致。 实验组年龄在26~36 岁, 平均年龄 (32.29±1.26) 岁, 平均孕周 (38.31±1.69) 周。 对照组年龄24~32 岁, 平均年龄 (33.09±1.32) 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在入院后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 m L, 留取上层血清, 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水平。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孕产妇空腹血糖与血脂变化情况

实验组血糖值 (4.12±1.01) mmol/L、 总胆固醇值 (6.32±1.09) mmol/L、 甘油三酯 (3.49±1.21)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 (1.73±0.39)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 (3.43±0.89) mmol/L, 对照组血糖值 (3.79±0.52) mmol/L、总胆固醇值 (5.39±0.98) mmol/L、甘油三酯 (2.35±0.78) mmol/L、高密度脂蛋白 (1.80±0.3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 (2.98±0.73) mmol/L, 数据对比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见表1。

2.2 比较两组孕产妇载脂蛋白情况

实验组载脂蛋白A1 (192.35±42.33) mmol/L、 (192.35±42.33) mmol/L, 对照组 (191.36±34.46) mmol/L、 (116.49±42.39) mmol/L, 数据对比显示载脂蛋白A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载脂蛋白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3 讨论

从目前已知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研究来看, 当孕妇年龄超过40 岁, 具有子痫前期病史、抗磷脂抗体结果阳性、具有高血压、肾脏、糖尿病病史、子痫前期家族史、多胎妊娠、首次妊娠等均是多发人群。 在临床表现中, 血压持续升高160/110 mm Hg, 蛋白尿≥5.0 g/24 h、持续性头痛或视觉障碍或其它脑神经症状、持续性上腹部疼痛, 肝包膜下血肿或肝破裂症状、 心力衰竭、肺水肿等[9]。 妇女在妊娠期间之所以容易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因为受到妊娠的影响, 妇女出现生理上的变化, 空腹血糖水平会稍微低于未怀孕妇女。 如果使用常规的注射胰岛素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也一般, 这个结果可能与孕期妇女中靶细胞存在抵抗胰岛素功能或者胎盘产生胰岛素酶破坏胰岛素。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正常妊娠组的指数水平, 数据对比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两组脂质变化情况, 两组在载体蛋白A1 无明显差别, 载脂蛋白B存在较大差别。具体为实验组载脂蛋白A1 (192.35±42.33) mmol/L、 (192.35 ±42.33) mmol/L, 对照组 (191.36 ±34.46) mmol/L、 (116.49±42.39) mmol/L, 数据对比显示载脂蛋白A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载脂蛋白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存在着糖脂代谢两个方面的异常, 这种异常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更加明显。 在孕期进行血糖、血脂的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有着一定的意义。 为了能够提高孕妇与胎儿的生命安全, 特别是针对存在子痫前期家族史等符合多发群体的孕产妇应该加强血压、 血糖、 血脂的检测, 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最大程度避免疾病的恶化, 有效保证孕产妇生命安全。

摘要:目的 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糖脂代谢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与正常妊娠的孕产妇各150例,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进行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的检测, 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血糖值 (4.12±1.01) mmol/L、总胆固醇值 (6.32±1.09) mmol/L、甘油三酯 (3.49±1.21) mmol/L、高密度脂蛋白 (1.73±0.3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 (3.43±0.89) mmol/L, 对照组血糖值 (3.79±0.52) mmol/L、总胆固醇值 (5.39±0.98) mmol/L、甘油三酯 (2.35±0.78) mmol/L、高密度脂蛋白 (1.80±0.3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 (2.98±0.73) mmol/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载脂蛋白A1 (192.35±42.33) mmol/L、 (192.35±42.33) mmol/L, 对照组 (191.36±34.46) mmol/L、 (116.49±42.39) mmol/L, 数据对比显示载脂蛋白A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载脂蛋白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存在着糖脂代谢两个方面的异常, 这种异常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更加明显。在孕期进行血糖、血脂的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有着一定的意义。为了能够提高孕妇与胎儿的生命安全, 特别是针对存在子痫前期家族史等符合多发群体的孕产妇应该加强血压、血糖、血脂的检测, 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最大成都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 有效保证孕产妇生命安全。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糖脂代谢变化,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素青, 孙群燕, 周崇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糖脂代谢变化及临床意义[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2, 11 (2) :176-178.

[2] 潘菊英, 彭菊兰, 刘媛媛.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Apelin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 2013, 23 (20) :3030-3031.

[3] 任玉汝, 余承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BN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 2014, 52 (25) :5610-5612.

[4] 陈茜松, 刘丽俊, 季淑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1, 29 (3) :48-51.

[5] 欧阳艳琼, 陈汉平, 陈惠祯, 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7, 15 (6) :697-700.

[6] 冯燕, 叶小军.细胞间粘附分子-2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动态变化和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31 (16) :2275-2277.

[7] 刘爱敏.s ICAM-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变化和临床意义[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1, 37 (5) :54, 45.

[8] 冯俐平, 李景平, 吴利玲, 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TNF-α、IL-6与ET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 2013, 19 (5) :705-707.

妊娠期高血压范文第2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计18例病人,年龄22~36岁,16例初产妇,2例经产妇。孕32~36周6例,>37周10例;产前15例,产后3例;双胎妊娠1例;先天脑血管畸形和先天性动脉瘤各1例。

1.2 临床表现

脑血管意外病历常在发病前数小时或数天有下列某些前驱性症状:头痛、眩晕、昏厥,倦怠,运动或感觉障碍,视力障碍。一旦发生者会突然眩晕、头痛或昏厥,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并伴呕吐、大小便失禁、呼吸深沉、唾液外流血压升高、瞳孔缩小或两侧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四肢瘫痪或偏瘫、以及视物不清,间断视盲和抽搐。以上症状患者不同程度不同时间出现一些或全部症状。

1.3 治疗

保持安静,卧床休息,注意镇静,镇痛,维持营养,吸氧,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性感染和缺氧。及时制止和预防抽搐,同时予以降温,抗生素预防感染。硫酸镁解痉治疗,降低颅内压,和降低过高的血压,及时应用止血药物,并加强对昏迷病人的护理,注意防治并发症。立即终止妊娠,配合神经外科治疗。

1.4 结果

18例中死亡3例,其余产妇于产后2~30d全部或部分症状恢复。其中并发脑出血12例,脑栓塞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存活患者中大部分无功能障碍,但1例有偏瘫,3例有部分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3例有少部分手指或足趾感觉或运动稍差。

2 讨论

2.1 病因学分析

妊娠期高血压病合并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是妊娠期高血压病罕见的并发症。虽然罕见,但病死率极高。梗阻性脑血管病一般妊娠中晚期至分娩4周,体内凝血因子增加,处于高凝状态,而增加脑血管闭塞性疾病的发生。而出血性脑血管病常出现于脑血管畸形或颅内动脉瘤以及高血压等疾病,要重视既往有如偏头痛和症状性三叉神经痛以及癫痫等疾病,也有无任何症状的。一般出现于突发血压增高和子痫发作等剧烈的外源性刺激等因素,血管内即时压力突发增高所致。

2.2 关于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但如何早期发现非常重要,对抢救和降低孕产妇的死亡具有实际意义。脑血管意外病历常在发病前数小时或数天有下列某些前驱性症状:头痛、眩晕、昏厥,倦怠,运动或感觉障碍,视力障碍。

2.3 关于治疗

(1)保持安静,卧床休息,注意镇静、镇痛,不宜用抑制呼吸的吗啡制剂。维持营养,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性感染和缺氧。(2)及时制止和预防抽搐,同时予以降温,抗生素预防感染。(3)解痉治疗,首选硫酸镁,能解除周身小动脉痉挛,特别作用于脑、肾及子宫胎盘,改善脑组织缺氧,降低颅内压,降低中枢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预防和控制抽搐。(4)降低颅内压。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脑疝,脑疝为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必须应用脱水药以降低颅内压。对心、肾不良时忌用甘露醇,可选用速尿。并防止水电解质紊乱。(5)降低过高的血压:血压过高或波动大容易继续出血,降压时最好降至比基础压稍高或相当的水平,不要使用强力交感神经阻滞剂类药物,血压过低可使脑供血不足,且可影响胎盘血循环对胎儿不利。(6)及时应用止血药物,适宜应用6-氨基已酸和对羟基苄胺或止血环酸等,因它们除止血作用外,还有扩张血管作用。(7)加强对昏迷病人的护理,注意防治并发症。(8)立即终止妊娠,配合神经外科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病合并脑血管意外的治疗中应首先清除脑水肿,当发现合并脑血管意外时,无论是脑出血或脑梗死,一经确诊,应立即在全麻下行剖宫产术;若颅内血肿较大,应在解痉,降压,脱水基础上开颅清除血肿[2]。解除脑组织受压,切断脑水肿的发生、发展的恶性循环,为抢救生命及争取神经功能恢复,一般可采用剖宫产术同时行开颅手术,及时手术可获良好的效果。手术处理是治疗的关键。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脑血管意外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8例妊娠合并脑血管意外的病例进行总结。结果 采用镇静,解痉,降低颅内压和降低血压,即时终止妊娠及配合神经外科等治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脑血管意外经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脑血管意外,解痉终止妊娠

参考文献

[1] 王德智,周卫卫.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与猝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5(19):85.

妊娠期高血压范文第3篇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不同类别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48例。年龄在21~42岁, 平均29.4岁;其中初产妇28例, 经产妇20例;双胎妊娠1例;孕周27~33周21例, 34~40周27例。

1.2 临床表现

根据第6版妊娠高血压疾病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本组病例血压最高为:220/140mmHg, 最低140/90mmHg, 平均为:160/110mmHg。其中妊娠期高血压12例, 子痫前期27例, 产前子痫3例,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4例,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2例。除1例无明显水肿外, 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水肿。肝功能异常有5例, 酸中毒有3例。

1.3 其他情况

脐绕颈5例, 臀位3例, 双胎1例, 头盆不称5例, 胎膜早破3例。

1.4 治疗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是争取母体可完全恢复, 胎儿生后可存活。以对母儿影响最小的方式终止妊娠。治疗原则是:解痉、降压、镇静、纠酸、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治疗并发症。

1.4.1 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 避免声光刺激。左侧卧位, 间断吸氧, 胎儿电子监护每周2次, 对孕周<34周者, 用地塞米松针10mg肌注, 每日1次连用3d。

1.4.2 解痉首选硫酸镁

用药目的是预防子痫前期抽搐、控制子痫抽搐及防止再抽搐、防止产后抽搐, 首次负荷剂量为:25%硫酸镁20mL, 加入10%葡萄糖100mL, 1h内静滴。继之以5%的葡萄糖液500mL加25%硫酸镁60mL以1.5g/h静滴, 每日总量为25~30g, 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镁浓度[1~2], 检查呼吸、尿量、膝腱反射。备10%葡萄糖酸钙急救。产后24h停用硫酸镁。

1.4.3 降压药物首选拉贝洛尔

α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 降低血压但不影响肾及胎盘血流量, 并可阻断血小板凝集, 促进胎儿肺成熟。该药显效快, 首次剂量20mg, 10min无效可再给予20mg, 总剂量每天不超过240mg。

1.4.4 尿少者可给予20~40mg呋塞米静推[2]

严重低蛋白血症给予人体白蛋白输入。出现心衰者给予西地兰0.4mg。抽搐者给予冬眠1号半量, 加入5%的葡萄糖液20mg, 缓慢静推。

1.5 分娩方式的选择

阴道分娩:18例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 病情好转, 且胎儿相对较小。宫颈条件成熟, 无产科手术指征, 在密切监护下阴道分娩。剖宫产分娩:30例患者经积极治疗, 情况稳定, 且胎龄已达34周以上。产程未发动, 宫颈不成熟, 且伴臀位、脐绕颈、胎膜早破、胎心监护反应不良、双胎者给予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后经本人及家属同意, 在连硬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 无抽搐。

2 结果

对48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治疗中, 18例阴道分娩, 30例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母亲无并发症。24h血压下降者占70.2%, 最长者72h, 但血压波动者占30%。伤口均为1/甲愈合, 痊愈出院。围生儿体重1600~4000g, 新生儿轻度窒息11例, 发生率22.9%, 重度窒息8例, 占16.7%, 围生儿死亡1例, 占2%, 胎盘早剥2例, 占4.2%, 无孕产妇死亡。

3 讨论

3.1 适时终止妊娠, 是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有效方法, 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 有效的降低母儿死亡率

时机选择在34周以上为佳[1], 具体有: (1) 子痫抽搐控制2h以上; (2) 子痫前期患者孕周超过34周, 或未超34周但胎盘功能减退, 胎儿已成熟者; (3) 子痫前期患者经积极治疗24~48h, 症状未改善, 不能继续妊娠者; (4) 子痫前期患者孕龄不足34周, 应用地塞米松3d后; (5) 不论胎龄多少, 发生胎盘早剥者; (6) 急慢性胎儿宫内窘迫者; (7) 胎儿生长受限, 治疗无效者[3~4]。

3.2 阴道分娩的选择

(1) 经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 能耐受阴道分娩者; (2) 产程已发动, 宫颈条件成熟者; (3) 胎儿相对小, 无产科手术指征; (4) 不能确保胎儿成活或胎死宫内者。注意事项: (1) 密切观察自觉症状, 血压、脉搏、尿量、胎心及宫缩、阴道出血量; (2) 尽量缩短产程, 避免用力, 可行会阴侧切及胎头吸引术; (3) 预防产后出血:在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静推缩宫素20U, 或肛门放置米索前列醇400ug, 腹部放置沙袋, 避免腹压骤降诱发心衰, 监测血压及产后出血量, 防止产后抽搐及大出血。

3.3 剖宫产指征

(1) 病情重, 宫颈条件不成熟, 短时间不能经阴道分娩; (2) 产前子痫抽搐发作控制后2h以上; (3) 胎盘早剥重, 短期不能自阴道分娩; (4) 有产科合并症; (5) 母儿任何一方不能耐受阴道分娩者; (6) 孕龄<34周, 在治疗同时用地塞米松3d促胎肺未成熟者; (7) 产前子痫血压不能控制在150/110mmHg以下者。术后应密切观察血压及阴道出血量, 对病情重者应用硫酸镁至产后24h, 根据情况应用解痉、降压、镇静、预防感染, 防止产后子痫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终止妊娠的时机与方法。方法 汇总分析48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 经积极的解痉、降压、镇静, 促胎肺成熟等综合治疗。根据临床情况及治疗效果, 适时终止妊娠。结果 48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全部治愈。18例经阴道分娩, 30例剖宫产分娩, 围生儿死亡1例。结论 根据孕妇的病情、治疗效果、孕龄、胎儿大小、胎儿成熟度及有无宫内缺氧等情况, 适时终止妊娠并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孕龄在34周以上, 是最佳终止妊娠时期, 剖宫产是终止妊娠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疾病,阴道分娩,剖宫产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 林其德.重视子痫前期子痫的治疗[J].中国实用妇产科与产科杂志, 2006, 22 (7) .

[3] 杨孜.子痫前期, 子痫并发症的处理及有关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6, 22 (7) .

妊娠期高血压范文第4篇

【摘要】妊娠期高血压是近些年来发病率非常高的一种疾病,截至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发病原因。妊娠期高血压无论是对孕妇还是腹中胎儿来说都是影响非常大的,但是通过对血压的及时控制,不但能提高顺利分娩概率,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目前临床上关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已经有了新的、有效的治疗和研究方法,为妊娠高血压患者带来了有效的参考数据。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疾病预防;疾病治疗;研究进展;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孕妇在妊娠期合并的并发症之一,是孕产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一旦孕妇在妊娠期出现了高血压,无论是对自身还是胎儿带来的影响都是非常那大的,尤其是在合并其他并发症以后,甚至还会给孕妇和胎儿带来致命威胁。为此,需要提高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而本文就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防及治疗进展进行了如下综述。

一、妊娠期高血压概述

(一)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是指怀孕女性在妊娠期特有的一种疾病。对于妊娠期高血压来说,常见的有两种,一个在怀孕之前身体就患有高血压疾病,一种是怀孕后引发的高血压疾病。如果孕妇在怀孕之前没有高血压疾病,那么会有很多女性在怀孕20周左右开始,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就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进而给孕妇自身和胎儿带来不同程度伤害[1]。

(二)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的原因

就目前来看,临床上关于妊娠期高血壓发病的原因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定论,而想要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进行治疗,只有对发病原因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以后,才能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方法。而有的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患者全身小动脉发生了痉挛而引发的。也有相关报道显示,通过对大部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发现,孕妇的胎盘是会出现以下不良情况的,即胎盘床螺旋动脉和绒毛血管中的管腔变的很狭窄、血管内膜增厚、细胞壁或者管壁纤维坏死等等,这些不好的现象,都是会影响到胎儿和母体之间血液交换的,当然也会给胎儿的生长和发育带来影响,严重者还会增加胎儿死亡的概率[2]。为此,有必要加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疾病预防和治疗,降低孕妇和胎儿死亡率。

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

(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药物预防

1、补钙:众所周知,妊娠期对于孕妇来说,是属于比较脆弱和特殊的时期,再加上腹中胎儿对营养的需求,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孕妇对微量元素需求变化的,其中孕妇对钙的需求量是最大的,也就是说,孕妇通过及时补钙,是可以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3]。为此有研究学者做了实验论证,其结果显示,及时补钙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概率在3%-4%左右,而没有及时补钙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概率为16%-17%,由此可以明确知道,及时对妊娠期孕妇进行补钙,不但能更好的保证孕妇身体所需能量,还能有效地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2、补充维生素E:维生素E是属于脂溶性维生素,是抗氧化剂药物之一。孕妇在妊娠期适当的补充维生素E也是可以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有临床医学研究者在调查中发现,孕妇缺乏维生素E是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是有相关性的,也就是说,孕妇在妊娠期内适当的补充维生素E,不但能降低妊娠期高血压发病概率,还能增加顺产概率,所以说,补充维生素E也是有效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有效方法[4]。

3、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这种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为此,临床医学研究者相关人员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通过小剂量阿司匹林药物的服用,是可以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比没有服用阿司匹林的高血压患者发病率要降低一半左右[5]。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服用阿司匹林的孕妇很有可能会增加胎盘早剥的风险。

(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非药物预防方法

1、加强健康宣教:加强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宣传,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患者的重视。也可以通过电视、电影等方式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注意事项、危害以及预防方法进行介绍,帮助孕妇掌握如何有效的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

2、从体重、饮食等方面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多文献中都明确显示,肥胖是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所以为了有效的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还要控制好患者的体重。可以从饮食上来控制,如降低盐分、油的摄入,多补充维生素、食用膳食纤维、蛋白质等,蔬菜水果也要适量,不要暴饮暴食,要养成正确的生活作息和饮食规律[7]。还可以通过有氧运动来降低肥胖。如慢走、瑜伽等等,都是能有效防止孕妇体重快速增长的。

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

(一)采用降压药物治疗

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来说,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两种,即一般降压治疗和药物降压治疗。第一,一般降压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是需要注意休息的,同时还要保障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盐尽量少食用。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去服用地西泮[8]。第二,药物治疗。就目前来看,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有硝苯地平、尼卡地平、拉贝洛尔等。其中硝苯地平可以有效的抑制钙离子内流,并通过进入到心肌细胞内,有效松弛血管平滑肌的作用。不但能够降低血压,还能有效改善妊娠期孕妇血管内皮功能,更好的保证细胞的完整性[9]。而尼卡地平这种降压药物很容易溶于水,是一种钙通道拮抗剂,可以有效的降低妊娠期孕妇脐动脉血压的发生。拉贝洛尔能改善患者心肌血液供应问题,不但有很好的降压作用,还具有解痉的作用。其中临床研究学者在研究中表明,硝苯地平如果联合拉贝洛尔一起治疗妊娠期高血压,不但效果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还能有效的降低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

(二)扩容药物

有调查研究显示,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很大的一部分原因都是由于低血容量加重问题而引发的,由于多种因素,如酸中毒、红细胞变形力下降等,增加了血液的粘稠性[10]。因此,为了有效的降低血液粘稠度,促进孕妇血液循环,还可以采用扩容药物的治疗方法。不但能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的血压指数,还能起到降低血浆蛋白和血钠浓度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产科临床疾病中非常常见的,对胎儿和母体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投入到了治疗和预防的研究中,并获取了很大的临床研究进展。通过分析和研究我们也可以得知,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非常重要,能够保障母体和胎儿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罗世福,彭珠芸,丁艳,郑英如,郑秀惠. 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双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效果[J]. 西南国防医药,2021,31(6):481-484.

[2]漆洪波,胡小靖.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前保健的“六个重视”[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1,37(5):512-514.

[3]赫英东,陈倩. 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局限性和临床应用选择[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1,37(5):519-522.

[4]何思思,孙贵豫.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人群知信行调查研究[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1,35(4):67-69+82.

[5]崔妍,黄亚雪,董燕. 下肢空气压力泵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效果分析[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21,38(3):574-577.

[6]李娜娜. 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及病因[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6):61-63.

[7]胡继林,朱宝生. 二甲双胍预防妊娠期糖尿病、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孕妇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1,37(2):257-260.

[8]任晶晶. 阿司匹林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J]. 中国妇幼保健,2021,36(3):511-514.

[9]颜珊,李清春. 胎盘病理结果对胎儿窘迫病因的分析及预防[J]. 系统医学,2020,5(24):10-12+27.

[10]娄可丽. 个体化营养治疗对妊娠营养相关疾病的预防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2):67-69.

妊娠期高血压范文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文所选取的相关患者均为该院妇产科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的患者,其例数总共有80例,其中初产妇59例,经产妇21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发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 观察组患者中年龄最大36岁,最小为23岁,平均年龄(29.95± 4.65)岁, 孕周为21~39周, 对照组患者中年龄最大37岁,最小为22岁,平均年龄(28.66±4.85)岁,孕周21~38周,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诊断标准,所有受试者及其家属皆签署知情同意书。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病况、孕周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比较价值。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该组给予基本的血压控制,降压解痉,利尿扩容等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该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方位综合护理。 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病情护理以及用药护理,具体如下:心理护理:无论是初产妇还是经产妇,妊娠期都会有一定的紧张、焦虑等情绪。 尤其是初产妇,第一次经历妊娠,毫无妊娠经验,得知自己有妊娠高血压,更是容易恐慌、惊惧,不知如何是好。 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疑虑所在,耐心解除患者疑虑[2]。 鼓励安慰患者,告知患者要对自己和宝宝有信心,讲解妊娠高血压治疗成功的案例,建立患者的康复信息[3]。 交流时注意态度和蔼,言语轻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的信任度,以便更好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遵照医嘱,并依据患者的个人喜好,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并监督患者按照计划进食。 一般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容易消化为主,宜清淡忌辛辣刺激食物,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新鲜水果,蔬菜每天尽量达到500 g以上,水果至少在200~400 g之间。另外还需注意, 饮食要保持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少盐,少食多餐,形成健康的习惯[4]。

健康教育:大部分患者属于初产妇,对妊娠知识一知半解,对妊娠高血压更是了解甚微。 治疗前,患者容易对药物治疗产生疑虑,害怕药物治疗对胎儿造成伤害,抗拒用药。 护理人员应该告知患者合理用药对母婴的好处,对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如疾病的病因、表现、危害和预防方法等,发放与妊娠有关的宣传手册, 组织学习观看妊娠高血压预防、治疗以及护理的视频, 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及积极治疗的好处,给患者讲解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使患者科学的、正确的看待疾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5]。 病情护理:护理人员必须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检查患者以及胎儿的生命体征,定时测量患者的血压、尿量,测量胎儿的胎心、胎动,避免胎儿宫内缺氧。 随时关心并询问患者的自身感觉,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如果发现有疾病加重或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如患者有恶心呕吐、头晕眼花等症状时,必须立刻告知主治医师, 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必要时需要考虑是否采取终止妊娠的救治方式。 用药护理:如果患者有痉挛现象时,给予患者硫酸镁解挛药物;呼吸困难患者,可给予抗胆碱药物;如果患者出现血压持续升高,护理人员应该给予降压利尿药物,给药的同时还要对患者的尿量和尿蛋白进行检测,避免并发肾功能疾病。 降压药物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也有可能造成子宫胎盘的血流量减少,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根据患者病情,合理控制药量。

病房护理:保持病房安静、整洁、干净,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帮助患者取正确的坐卧姿势,一般取左侧卧位,可以防止子宫压迫大血管,促使脚下流入心脏的大静脉血管保持通畅,减轻水肿现象,改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保证病房通风良好,减少探视人员的数量,降低各种医疗器械的声音,操作医疗器械时,动作轻柔、精准,避免操作失误,加重患者的痛苦。

1.3疗效评价

显效:经相关治疗后,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压也恢复到正常水平,胎儿顺利出生,母子平安; 有效:患者的相关症状有明显改善,且血压状况也有明显降低,胎儿存活;无效:患者经过相关护理措施后,相关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血压持续升高,孕妇死亡或胎儿死亡。

1.4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所有患者临床症状、血压变化情况、apgar评分以及胎儿存活率等。

1.5统计方法

先应用Excel统计表格,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并计算出百分比数据,然后将计算结果带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采用 χ2检验方式进行数据对比比较,若比较结果显示P<0.05,则表示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显效21例,占52.50%, 有效17,占42.50%,无效2例,占5%,总有效38,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显效16例,占40% , 有效16, 占40% , 无效8例, 占20% , 总有效32, 总有效率为80%。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相关护理措施后观察组apgar评分平均值为(9.65±0.91)分,而对照组患者apgar评分平均值是(8.02± 1.11)分,将两组患者带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所得:(P<0.05),所以观察组患者的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仅为80%。 所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此病除了积极的治疗外,还要配合全方位综合护理, 该研究选取该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80例, 分别给予患者全方位综合护理干预以及常规护理干预,全方位综合护理组主要从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制定饮食计划,促进患者健康饮食,保证患者营养充足;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加强病情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同时,也防止疾病随时变化加重,及时采取救治,从而减少病死率;用药护理,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并合理的使用药物,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创造舒适的环境,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等各方面进行护理干预,使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8]。 全方位综合护理组的总有效率、apgar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全方位综合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母婴死亡率, 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护理以及病情护理等全方位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相关患者或观察组患者的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97%,对照组患者以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80%,所以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80%,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apgar评分为(9.65±0.91),对照组apgar评分为(8.02±1.1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实施全方位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明显增加胎儿的存活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方法,护理效果,满意度,胎儿存活率

参考文献

[1] 吕书敏.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胎盘早剥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方法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4(4):221-222.

[2] 王朝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9):2700-2701.

[3] 吴雪花.心理健康护理在妊娠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2014(9中旬刊):399.

上一篇:异位妊娠下一篇:妊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