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范文

2023-11-1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 年6 月—2015 年6 月该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与正常妊娠的孕产妇各150 例,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纳入标准: (1) 150 例患者均符合临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5], 参照 《妇产科学》第八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6];排除标准: (1) 排除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肝肾疾病、心脏病患者[7]。 对照组纳入标准: (1) 正常妊娠的单胎孕产妇[8]。 排除标准与实验组排除标准一致。 实验组年龄在26~36 岁, 平均年龄 (32.29±1.26) 岁, 平均孕周 (38.31±1.69) 周。 对照组年龄24~32 岁, 平均年龄 (33.09±1.32) 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在入院后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 m L, 留取上层血清, 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水平。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孕产妇空腹血糖与血脂变化情况

实验组血糖值 (4.12±1.01) mmol/L、 总胆固醇值 (6.32±1.09) mmol/L、 甘油三酯 (3.49±1.21)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 (1.73±0.39)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 (3.43±0.89) mmol/L, 对照组血糖值 (3.79±0.52) mmol/L、总胆固醇值 (5.39±0.98) mmol/L、甘油三酯 (2.35±0.78) mmol/L、高密度脂蛋白 (1.80±0.3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 (2.98±0.73) mmol/L, 数据对比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见表1。

2.2 比较两组孕产妇载脂蛋白情况

实验组载脂蛋白A1 (192.35±42.33) mmol/L、 (192.35±42.33) mmol/L, 对照组 (191.36±34.46) mmol/L、 (116.49±42.39) mmol/L, 数据对比显示载脂蛋白A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载脂蛋白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3 讨论

从目前已知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研究来看, 当孕妇年龄超过40 岁, 具有子痫前期病史、抗磷脂抗体结果阳性、具有高血压、肾脏、糖尿病病史、子痫前期家族史、多胎妊娠、首次妊娠等均是多发人群。 在临床表现中, 血压持续升高160/110 mm Hg, 蛋白尿≥5.0 g/24 h、持续性头痛或视觉障碍或其它脑神经症状、持续性上腹部疼痛, 肝包膜下血肿或肝破裂症状、 心力衰竭、肺水肿等[9]。 妇女在妊娠期间之所以容易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因为受到妊娠的影响, 妇女出现生理上的变化, 空腹血糖水平会稍微低于未怀孕妇女。 如果使用常规的注射胰岛素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也一般, 这个结果可能与孕期妇女中靶细胞存在抵抗胰岛素功能或者胎盘产生胰岛素酶破坏胰岛素。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正常妊娠组的指数水平, 数据对比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两组脂质变化情况, 两组在载体蛋白A1 无明显差别, 载脂蛋白B存在较大差别。具体为实验组载脂蛋白A1 (192.35±42.33) mmol/L、 (192.35 ±42.33) mmol/L, 对照组 (191.36 ±34.46) mmol/L、 (116.49±42.39) mmol/L, 数据对比显示载脂蛋白A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载脂蛋白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存在着糖脂代谢两个方面的异常, 这种异常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更加明显。 在孕期进行血糖、血脂的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有着一定的意义。 为了能够提高孕妇与胎儿的生命安全, 特别是针对存在子痫前期家族史等符合多发群体的孕产妇应该加强血压、 血糖、 血脂的检测, 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最大程度避免疾病的恶化, 有效保证孕产妇生命安全。

摘要:目的 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糖脂代谢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与正常妊娠的孕产妇各150例,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进行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的检测, 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血糖值 (4.12±1.01) mmol/L、总胆固醇值 (6.32±1.09) mmol/L、甘油三酯 (3.49±1.21) mmol/L、高密度脂蛋白 (1.73±0.3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 (3.43±0.89) mmol/L, 对照组血糖值 (3.79±0.52) mmol/L、总胆固醇值 (5.39±0.98) mmol/L、甘油三酯 (2.35±0.78) mmol/L、高密度脂蛋白 (1.80±0.3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 (2.98±0.73) mmol/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载脂蛋白A1 (192.35±42.33) mmol/L、 (192.35±42.33) mmol/L, 对照组 (191.36±34.46) mmol/L、 (116.49±42.39) mmol/L, 数据对比显示载脂蛋白A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载脂蛋白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存在着糖脂代谢两个方面的异常, 这种异常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更加明显。在孕期进行血糖、血脂的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有着一定的意义。为了能够提高孕妇与胎儿的生命安全, 特别是针对存在子痫前期家族史等符合多发群体的孕产妇应该加强血压、血糖、血脂的检测, 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最大成都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 有效保证孕产妇生命安全。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糖脂代谢变化,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素青, 孙群燕, 周崇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糖脂代谢变化及临床意义[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2, 11 (2) :176-178.

[2] 潘菊英, 彭菊兰, 刘媛媛.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Apelin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 2013, 23 (20) :3030-3031.

[3] 任玉汝, 余承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BN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 2014, 52 (25) :5610-5612.

[4] 陈茜松, 刘丽俊, 季淑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1, 29 (3) :48-51.

[5] 欧阳艳琼, 陈汉平, 陈惠祯, 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7, 15 (6) :697-700.

[6] 冯燕, 叶小军.细胞间粘附分子-2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动态变化和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31 (16) :2275-2277.

[7] 刘爱敏.s ICAM-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变化和临床意义[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1, 37 (5) :54, 45.

[8] 冯俐平, 李景平, 吴利玲, 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TNF-α、IL-6与ET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 2013, 19 (5) :705-707.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及对照组标本均来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5月长春市妇产科医院住院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依据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6版分类标准。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和子痫患者标本50例, 其中妊娠期高血压20例, 子痫前期19例, 子痫11例, 均为单胎妊娠, 待产, 无胎膜早破, 无感染及内科合并症而行剖宫产术的患者, 年龄18~38岁, 平均年龄26.4岁, 平均孕周35.9周。对照组标本33例, 均为单胎妊娠, 待产, 无胎膜早破, 无感染及内科合并症, 无胎位、产道异常而要求行剖宫产术的患者, 年龄24~33岁, 平均年龄27.6岁, 平均孕周39.3周。

1.2 方法

标本采集及保存:2组患者术前均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于手术前10min抽取肘正中静脉血5m L, 置于无菌干燥无抗凝剂试管中, 3500r/min离心15min, 将上清液置于-70℃内存放待检。

1.3 标本检测

采用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人IL-6定量ELISA试剂盒, 由专人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 测定血清中IL-6水平。

1.4 数据处理

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中IL-6含量为 (2.436±0.835) ng/L, 正常对照组血清IL-6含量为 (1.739±0.123) ng/L;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组血清中IL-6含量为 (4.730±0.531) ng/L, 子痫前期组血清中IL-6含量为 (2.390±0.696) ng/L, 妊娠期高血压组血清中IL-6含量为 (1.926±0.123) ng/L。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IL-6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且血清中IL-6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有增高趋势, 呈正相关。

3 讨论

IL-6是一种分子量为2126KD的糖蛋白, 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由多种组织细胞产生, 包括免疫活性细胞 (主要是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 、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上皮角质细胞及一些内皮分泌细胞等[1]。它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它与特异受体结合而对组织细胞发挥作用。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常见的妊娠特有疾病, 以高血压、蛋白尿及其他全身功能紊乱为特征, 该病虽然可在妊娠20周后任何时候发病, 但早期发病相对于晚期发病后果更严重[2]。研究发现在母血IL-6水平与病情呈相关性, 伴有HELLP综合征时IL-6增高更显著[3~4]。本实验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母血IL-6表达亢进。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IL-6的增多, 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而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又进一步合成IL-6, 加重这一病理过程形成恶性循环, 并参与免疫调节, 所以血清中IL-6高值可否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项免疫学指标, 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亦有一定临床意义, 临床上如能控制血中IL-6的水平可减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血管内皮损伤, 缓解病情。但鉴于IL-6可受子宫收缩、宫腔感染及早产等因素影响, 检测时须排除上述因素的干扰。

总之,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深入地认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讨其发病机制, 才能做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防治工作以及近、远期的妇婴保健。

摘要:目的 探讨IL-6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2007年12月至2009年5月在长春市妇产医院住院患者中筛选出符合实验条件患者, 测其血清中IL-6的含量, 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IL-6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且血清中IL-6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有增高趋势, 呈正相关。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中IL-6的含量随着病情的加重呈升高的趋势,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考虑IL-6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白细胞介素-6,血清

参考文献

[1] 杨贵贞, 朱迅.免疫生物工程纲要与技术[M].吉林:吉林科技出版社, 1991:3.

[2] Lain KY, Roberts JM.Contemporary concepts of the 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of preeclampsia[J].JAMA, 2002, 287 (24) :3183~3186.

[3] Haeger M, Unander M, AnderssonB, et al.Increased release of 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 inetleukin-1beta and Interlukin-6with the syndram of hemolysis elevated live enzymes, and low platelet count[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 1996, 75:695~70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7年7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206例, 年龄在23~41岁之间, 平均年龄32岁, 其中146例为初产妇, 60例为已产妇。孕程在30~42周, 平均36周, 过期妊娠20例, 早产儿有42例。

1.2 临床症状

该病好发于妊娠期24~32周以上的妊娠妇女, 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为主要症状, 大多先会出现病理性水肿, 逐渐由下肢漫延至外阴及下腹部甚至蔓延至全身;严重时会出现头痛、眼花、恶心、呕吐及上腹部不适等症状, 甚至发生子痫、抽搐等情况。

1.3 分类及诊断方法

可根据妇产科学第7版, 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分为:子痫前期 (轻度、重度)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子痫、妊娠期高血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这五大类。妊娠高血压疾病可以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临床体征及辅助检查 (包括心电图、血液细胞分析、尿液分析、凝血酶全套检查等) 依此来诊断。本组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中:子痫前期重度38例, 轻度86例,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22例, 子痫13例, 妊娠高血压30例,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17例。

1.4 并发症

致使孕、产妇肝肾功能受损、HELLP综合征、胎盘早剥, 严重的发生DIC、心衰、产后大出血;可造成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等。

1.5 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 从临床资料中了解产妇的基本情况、孕期情况等, 分析可能发生孕、产妇早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情况。临床处理中, 对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应给予充分的休息、保持安静的环境、调整合理饮食 (以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饮食为主) 、密切监护母婴的状态, 争取保证母体的完全恢复及胎儿的存活健康。保持安静的环境, 避免孕、产妇的情绪受到影响, 宜休息调节, 取左侧卧位, 利于维持正常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患者, 要加强孕期的检查, 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防止发展为子痫前期的情况发生;对于子痫前期患者应建议住院治疗, 处理积极, 防止发生子痫及并发症, 以镇静、解除痉挛、降血压、合理扩容为治疗原则, 给予25%的硫酸镁20m L+5%的葡萄糖100m L, 静脉快速点滴, 保持在30min内注完;然后给予25%的硫酸镁60m L+5%的葡萄糖1000m L, 静脉滴注, 滴速为1~2g/h, 定时检查镁离子浓度及膝跳反射, 警惕镁中毒的发生[3]。密切监测母婴的状态, 必要时, 可适时终止妊娠。如患者出现全身性水肿应及时加用速尿, 硫酸镁可改用微泵静脉推注, 避免发生心衰;对于低蛋白血症者, 可提前输入血浆白蛋白;对于监测血压平稳但仍有无自觉症状及产科指征者, 应严密监测, 可尝试经阴道试产;对于经积极治疗后, 血压仍无法控制, 处于子痫前期或伴产科指征患者, 可适时剖宫产;对于已经子痫发作的患者, 可予以安定、杜冷丁控制抽搐等情况, 待病情稳定后, 立即行剖宫产。

2 结果

除2例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患者转院外, 其余患者均全部治愈出院, 无孕、产妇死亡, 所出生的新生儿全部健康。

3 讨论

3.1 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目前尚未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明确的定论, 该病属于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经分析发现, 与以下几点原因有关: (1) 年龄因素。尤其是妊娠年龄偏大是影响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一种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 特别是大龄孕、产妇, 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存在脂肪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增加了血液黏稠度, 提高外周阻力, 使胎盘或滋养体细胞供血不足, 从而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2) 情绪。在妊娠的过程中, 孕妇受到外界和生理变化的影响, 容易出现烦躁、激动、、紧张、情绪波动大等情况, 致使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 而导致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尤其对于初产妇, 较经产妇更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 除了与初产妇经常的情绪有关外, 心理上的高度兴奋, 是导致血压升高的关键[4]。 (3) 孕期检查。有些条件缺乏的地方, 很少有产前的定期检查, 不能及时的了解母婴的身体情况, 使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增加。产前检查可以及时地发现孕、产妇身体的异常, 通过医疗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 降低或防止该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4) 钙离子。目前有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低钙密切相关, 其机制可能为血清钙水平降低, 刺激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 促进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 减少钙离子的丢失, 从而使甲状旁激素能使钙离子跨膜内流, 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兴奋性增强, 致使血压上升[5]。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也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有关。

3.2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预防

针对相关的因素可采取预防措施: (1) 加强孕、产妇的早期健康教育, 使孕妇及家属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及该病的危害。 (2) 倡导定期的做孕期产前检查, 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得到相应的治疗和指导。 (3) 给孕妇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 避免各种不良的刺激, 加强妊娠期孕、产妇心理的保健。 (4) 指导孕妇合理饮食。妊娠期除母体需要补充大量的钙离子外, 胎儿的生长发育也需要得到钙离子的补充, 最好于妊娠20周开始, 每日补充一定量的钙离子, 同时也需要增加母体的血容量, 好使血钙离子的浓度相对降低。日常增加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含铁、钙、锌的食物的摄入, 减少过量脂肪和盐的摄入。应该定期监测, 以平衡体内的营养, 从而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摘要:目的 通过对病例的分析, 探讨引起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整理我院于2007年7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206例的临床资料, 分析、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防治措施。结果 除2例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患者转院外, 其余患者均全部治愈出院, 无孕、产妇死亡, 所出生的新生儿全部健康。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针对情况有效的治疗;加强产前的检查,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适当补充钙离子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促进患者的病情稳定及恢复。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疾病,相关因素,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秀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52例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6, 20 (4) :284~286.

[2] 雷马香, 刘筱娴.妊娠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9, 26 (3) :177~179.

[3] 李剑红.799例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分析[J].临床报道, 2009 (8) :132.

[4] 周艳颖, 马艳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危害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 2009, l5 (7) :16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范文第4篇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足月临产妇100例, 年龄18~40岁, 体重65~95kg。ASAII~III级。

1.2 麻醉方法

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 输注乳酸林格液和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 麻醉前30min快速输入500m L, 接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BP ECG SPO2 HR、面罩给氧2~3L/min, 连续硬膜外阻滞、2%利多卡因3m L试验量后、间隔5min分次给入甲磺酸罗哌卡因11.92mg/m L, 10~13m L。所有患者均不给予镇静药, 以免呼吸抑制和影响观察, 术毕拔除硬膜外导管, 需镇痛者给予静脉泵。

1.3 观察

监测指标: (1) 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呼吸次数。在起先的30min内, 每5分钟评估1次, 然后每15分钟评估, 直至感觉恢复。术中出现低血压:收缩压≤80mm Hg, 心动过缓:心率≤55次/min。 (2) 麻醉起效时间, 完成麻醉平卧后采用体表针刺法, 测试感觉阻滞平面, 至手术开始。 (3) 麻醉效果评价:包括镇痛、腹部肌松效果和牵拉反应。优:切皮不痛, 肌松好, 产妇安静无反应;良:切皮不痛, 术中有轻度牵拉不适, 经静脉注射小剂量镇静、镇痛药可安静完成手术;差:镇痛效果欠佳, 腹肌紧, 术中牵拉不适明显, 大剂量镇静、镇痛药难以克服;无效:麻醉失败需改全麻。 (4) 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 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时间及术后感觉和运动恢复时间。

2 结果

本组95例剖宫产, 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后, 循环呼吸影响不大, 生命体征平稳, 血压下降10~15mm Hg范围。甲磺酸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后, 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观察结果如下: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 (3~5) min;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 (10~15) min;最高阻滞平面时间 (15~20) min;最高阻滞平面T4-T6;感觉恢复时间 (150.2±6.6) min;运动恢复时间 (135.1±7.2) min;手术时间平均 (55.2±9.2) min。另1例患者出现短暂心动过缓, 未予处理自行缓解。3例出现低血压, 予加快补液而缓解。1例哈萨克族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昏迷病人使用全麻行剖宫产手术, 经抢救母子平安。

3 讨论

哈萨克族妊高征剖宫产手术病人大多病情危急, 且多为急诊饱胃, 要求麻醉既要镇痛效果完善, 且要保证母儿安全。妊高征产妇及胎儿均存在缺氧, 麻醉手术期面罩吸入高浓度氧 (Fi O2>80%) 有利于纠正缺氧状况, 增加孕妇及胎儿氧储备, 也不会对新生儿造成危害, 母体循环稳定、新生儿娩出后整体质量较高。连续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妊高征产妇剖宫产, 具有适当降压功效, 可防止高血压危象的发生;同时改善肾、子宫和胎盘血流的灌注, 可增加胎儿氧供, 改善宫内缺氧状况。甲磺酸罗哌卡因作为理想的局麻药在神经阻滞麻醉中, 具有镇痛效果好, 作用时间长, 副作用小, 对呼吸循环影响小的特点, 临床应用于妊高征病人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波动小, 并减少了麻醉医生反复给药的烦琐工作。为降低麻醉科及妇产科医师的工作风险, 公社、乡、林区的妇幼工作者及基层医师需要重视宣教, 在孕期监护及保健中应积极预防和纠正孕妇妊娠期合并症, 防止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 保障围生儿及孕产妇安全。

摘要:我区属边远贫困地区, 且主要居住人口是以哈族为主, 整体文化结构偏低, 因此, 相当一部分人群对围产保健知识缺乏, 特别是公社、乡、林区的哈萨克族多数孕妇未接受过孕前、孕期保健检查。哈族饮食习惯同汉族差异很大, 食物以肉食、面食为主, 包括日常饮用的奶茶均加入大量的盐, 蔬菜、水果摄入少, 与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增高有一定关系。妊娠高血压疾病在本区是妊娠晚期常见的并发症, 又因交通不便及本身的就医条件差, 送往本院时常需急诊剖宫产结束分娩, 挽救产妇及胎儿生命。给麻醉科增加风险。本科多年来, 使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常用麻醉药甲磺酸罗哌卡因, 国产甲磺酸罗哌卡因是将盐酸罗哌卡因的盐酸根改为甲磺酸根后, 仅改变其理化性质而未改变其药理作用的新型酰胺类局麻药。其特点是对心脏和神经系统毒性低, 影响循环小, 对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由于与胎儿血浆蛋白结合程度低胎儿总血浆浓度也比母体低, 尚无对胎儿新生儿有害的报道。对胎儿新生儿不易造成呼吸抑制及其它不良反应。现将其对哈萨克族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剖宫产麻醉情况报道如下。

关键词:哈萨克族,孕期保健,高血压,饮食习惯,麻醉

参考文献

[1] 高素清, 尹世平, 刘芬, 等.罗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2, 8:439.

[2] 何志友, 周东红, 邱承忠.不同剂量罗比卡因用于剖宫产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5, 6:417.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范文第5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297例, 均为妊娠高血压患者, 年龄23~41岁, 平均 (35.6±2.2) 岁, 初产妇103例, 经产妇194例, 其中有高血压家族史62例。孕24~36周128例, 36~40周169例;高血压程度:轻度88例, 中度142例, 重度67例, 尿蛋白 (+~+++) , 5例出现头痛、视物不清, 上腹部不适、抽搐等症状, 确诊为子痫前期。所有患者排除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并发症。分娩方式:剖宫产177例, 自然分娩120例。

经过治疗和精心的护理, 2例孕妇由于发生子痫影响胎儿引产外, 其余均母婴平安, 情况良好, 无产后大出血和围产儿窒息症状, 1周后均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产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

孕妇由于妊高症害怕影响胎儿的发育, 担心胎儿健康, 常表现出焦虑、情绪低落、恐慌等心理情况, 我们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 了解其怀孕经过及其家族史, 详细介绍本病的病情变化和转归及对母婴的危害, 嘱患者加强孕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孕妇自我保健能力, 使孕妇自觉进行产前检查, 并坚持定期检查, 是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同时增加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富含铁、钙等食物的摄人, 提高孕妇的抵抗力。

2.1.2 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和胎儿胎心

妊高症患者应密切注意血压的变化, 防止子痫的发作。测量定时并记录血压、脉搏、呼吸, 24h出入量, 尤其是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必要时可给予心电监护, 观察孕妇神志变化, 有无头昏、头痛、眼花及视物模糊、胸闷等自觉症状。由于妊娠高血压可引起胎盘缺血缺氧, 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使胎儿经母体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不足, 易致胎儿生长发育迟缓、胎儿宫内窘迫和胎死宫内[3], 因此, 监测胎心胎动变化, 注意胎心的频率、规律性和宫缩后胎心率的变化, 教会孕妇自数胎动, 记录, 防止胎儿出现缺氧症状, 使患者以稳定、愉快的情况平安度过分娩期。

2.1.3 药物护理

由于孕妇不良用药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和健康, 我们护理人员应熟知各种药物剂型、剂量、作用、副作用及用药途径, 根据病情变化按医嘱及时调整用药。在降压过程中要注意防止降压过低、过快引起胎盘循环不良而致胎儿宫内窘迫。子痫前期患者以解痉、镇静、降压、利尿为主要治疗方法。

2.1.4 子痫的护理

子痫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最严重的阶段, 应取头低侧卧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吸氧, 保持室内绝对安静, 避免一切刺激, 各种操作要动作轻柔, 防止诱发抽搐。抽搐是应在口中放置卷有纱布的压舌板以防舌咬伤, 按医嘱选用硫酸镁20m L加于10%葡萄糖20m L中, 缓慢静脉注入静脉给药, 用药过程中可监测血清镁离子浓度和不良反应。

2.2 产时护理

子痫前期患者经积极治疗24~48h仍无明显好转, 孕周>36周可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后静滴缩宫素经阴道分娩终止妊娠。进行剖宫产和自然分娩患者均应有专人护理, 予中流量吸氧, 严密观察血压变化, 同时持续监测胎心音, 给予适当流量吸氧分娩时尽量缩短第二产程, 避免产妇用力诱发抽搐。分娩后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 当胎儿娩出后应立即为产妇肌内或静脉注射缩宫素同时实施按摩以促进子宫收缩。

2.3 产后护理

产后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 注意尿量、颜色、性质, 按压宫底观察子宫缩复及恶露量、性质、颜色并及时记录, 每日用1∶1000新洁儿灭棉球清洁消毒会阴2次, 防止泌尿系感染, 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3~5d, 并适当给予镇静、降压、解痉治疗, 防止产后子痫的发生。自然分娩患者应于次日身体恢复后适当下床进行活动。注意加强营养, 避免过度劳累,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 鼓励并指导进行母乳喂养, 婴儿吸吮母乳能促使产妇子宫收缩, 减少阴道流血, 同时能增强婴儿的抵抗力[4]。

3 出院指导及体会

妊高症是常见的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期合并症。因此, 加强人妊高症的治疗和护理, 对其进行健康宣教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掌握妊高症的发病原因和操作技巧, 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了母婴的生命质量, 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收治的297例妊高症患者, 进行产前、产时、产后全方面护理。结果 经过治疗和精心的护理, 2例孕妇由于发生子痫影响胎儿引产外, 其余均母婴平安, 情况良好, 无产后大出血和围产儿窒息症状, 1周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加强妊高症的治疗和护理, 对其进行健康宣教是非常有必要的。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有效提高母婴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护理

参考文献

[1] 史俊梅, 杨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临床发病前预警信息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9, 44 (5) :337.

[2] 蔡秀珍, 魏水平.85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2) :151.

[3] 赵雪红.妊娠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结束妊娠时机对母婴预后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14:386~387.

上一篇: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下一篇:多胎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