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读后感范文

2023-04-20

红岩读后感范文第1篇

一、二部买来已久,但是预感到强烈悲剧的结局让我仅仅读到了扉页。

2018年7月的某天,鼓足勇气的我终于打开了那份久违的羁绊。《重返狼群》是一部由女性画家李微漪以母性的角度描写自己收养一只父母双亡的草原小狼"格林",并充当"狼妈"训练小狼生存能力,与小狼生活了9个月后成功将小狼放生并再次进入草原寻找小狼的真实故事。一部有着浓重"母子"情节巨著,阅读过程中能够真切感受到"格林"对狼妈的依赖,狼妈放生小狼对自己孩子的不舍、重入草原寻亲的那份急切以及最后小狼"格林"带着女儿渐渐远离的背影,深远悠长的狼嗷沉重的击打着现代文明给原生态带来的毁灭性灾难,同时也是给人们敲响了破坏环境最后的警钟,如果人类在不节制自己对自然一味地破坏和索取,那警钟迟早成为丧钟。

在五千年农耕文明熏陶下的我们,常常把狼作为反面教材且带狼字的成语也多有贬义,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等,而直面与狼做斗争的草原民族却在敬狼、学狼并从而成长,在形容狼的时候多会用到聪明、活泼和爱恨分明,甚至以狼作为自己民族图腾。中国历史上的外侵一多半来自草原,这难道不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的冲撞吗?现在有些企业的愿望是打造一支像蒙古铁骑一样的狼性团队,然而他们真的懂狼吗?只会东施效颦。

狼妈与"格林"仅生活了9个月,但是当狼妈生病时,小狼竟把自己唯一存量的半只野兔给了狼妈,对于看客而言觉得半只野兔无关紧要,那一定是你没有养过大型犬,没见过护食的动物,更不了解食物对狼的意义。反观我们人类自诩高智商物种,每天都在上演着尔虞我诈,口是心非,背叛于出卖的戏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五千多年的进化后跌落到了谷底。

通读全书,最让我难忘的是李微漪问"老狼"姜戎,"四十年前的内蒙古草原真的那么美吗?真的有过那么多的狼群吗?"姜戎对李微漪说;"也许十年后,可能用不了那么久,()五年以后别人会问你同样的问题。"也许时代的变迁我们置身其中像温水煮青蛙一样麻木,对周身的环境变化感觉不那么明显但是回想儿时天是蓝的、水是清的、人是健康的,现在呢?据统计这个世界每天就会有75种物种灭绝,平均每小时就有三个物种被贴上死亡标签,而人类将会孤零零的成为最后一种。

现在的人,病了。大肆开发原生态环境来种植经济作物然后浪费比比皆是,大肆屠杀野生动物满足口腹之欲然后营养过剩住院求医,各类化学药剂以污染环境的代价研发药品治疗人们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以前的人类抵御着天灾,现在却增加了人祸。这样的恶性循环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惊醒沉迷利益的我们。作者李微漪不仅挽救的是一只小狼的命运,同时也是做着人类的救赎,草原的生活真实的记录了因为人的贪婪导致草原上几种动物家庭的生死离合,以及环境恶化造成的前所未有的几次大灾难。

李微漪说过,"我只是一个记录者,真正的作家是小狼,它要透过我的文字告诉人们有关自由、竞争、生存、梦想、尊严、情谊、草原和狼".

合上书的时候,是个算作晴天的下午,因为没有下雨也没有天阴但是看不到蓝天,雾霾任旧宣示着主权,窗外仍旧车水马龙。我不知道此时此刻的小狼格林还是否活着?是否逃得过盗猎者猎枪?渡狼滩的湿地还在不在?那匹失去幼崽的公狼还会不会依旧寻找着自己的孩子?那只被盗猎者炸聋的孤狼还会不会和鹰结伴而行?

红岩读后感范文第2篇

—— 读《红岩》有感

海安县海陵中学初一七班 陆韦辛

从南湖上的一只小船到今天的中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在艰难的解放战争时期,无数的革命烈士为全国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翻开《红岩》,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跃然纸上。这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描写了解放战争前夕重庆地下党员艰苦卓绝的斗争。

在这本书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就是江姐。她受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江姐还担任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江姐的丈夫在川东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以后,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江姐的十指,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残酷折磨,江姐始终坚贞不屈, “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华子良这一特殊人物给我印象颇深。他蓬头垢面,整天装疯卖傻,在敌人眼中是个不折不扣的疯老头子。他无论风吹雨打,每天都疯疯颠颠地跑步,使敌人对他放松了警惕。后来我才知道,华子良装疯卖傻其实是为了迷惑敌人,为党组织提供情报,在许云峰被关到地窖后他帮助传递字条给陈岗。他也时刻伺机逃出魔窟,终于在一次和看守出去买菜的机会,他根据早就烂熟于心的逃跑路线,凭借十几年练就的跑步技能,日夜兼程45天,终于回到解放区。

当然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远不止这些。许云峰领导工人运动,被捕后坚贞不屈,在监狱里硬是用手挖出了地道,在解放前夕,敌人开始最后的疯狂,残酷杀害了许云峰、江姐、陈岗等一批革命战士,许云峰完全能够从地道逃出去,但是为了能让更多的难友逃出魔窟,在最后的时刻毅然将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英勇就义。刘思扬,一名富家子弟,也积极投身革命洪流,始终坚定不移地跟随党的伟大旗帜,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奉献了自已年轻的生命。小萝卜头从小生活在狱中,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童年,但他机智坚强地与敌人斗争,俨然是一名小小共产主义战士。还有狱中几百名共产党员,他们联合起来在监狱中和敌人斗智斗勇,为了革命事业奉献自已的生命。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红岩读后感范文第3篇

《红岩》里面都是一些真实的人和事情,而这些人和事情同一个年代、一个时代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为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牢底坐穿”,“失败膏肓土,成功祭苍生”,“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而在这些思想当中,所实践的都是具体的人,而这些人都不是当时一些家庭条件困难,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都是一些青年知识分子,从小都有富裕的家庭生活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在自己的人生实践选择道路当中,他们投身于社会革命,为整个国家民族和大多数的利益进行实践,这崇高的选择促使我们去思考,人应该怎么去活着?人应该怎么去奋斗?人应该怎么去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以及个人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应该所尽的责任和承担的义务?

《红岩》里的人物原型--歌乐山的烈士们是一个奇特的英雄群体和文化群体,他们几乎人人会写诗。在那毛骨悚然的人间地狱里,他们拿起笔做刀枪,刺向黑暗的社会和凶残的敌人。“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那一首首铁窗下的心歌无不表现了烈士们视死如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红岩读后感范文第4篇

故事发生在一个敌人已丧心病狂的夜晚,从女牢里走出来的是江姐,敌人对她进行了无计其数的夜审,那晚对她实施各种酷刑后,威逼利诱后,又对她用了“十指连心”的残无人道的手段:每根手指上钉上竹签,不说拔出来再钉,也没让江姐屈服。无不让我们敬佩,江姐那无畏的精神,让我们为她点赞。

敌人对江姐用鞭打、坐老虎凳、火烙等,只听到敌在在呼啸、吼叫像魔鬼一样咆哮,但江姐是安静的,她忍受着巨痛,蔑视敌人的歇斯底里。江姐有一句话我想大家会永远铭记在心:“上级的姓名、住址我是知道的。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是知道的„„这些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你们休想从我的口里得到任何材料。”一位大义凛然的女英雄,一位遍体鳞伤的女共产党员,一位十根手指血淋淋滴血的江姐对敌人庄重地说出来了。当我读到这时,仿佛我的手也在巨痛,锥心地疼痛让我眼前模糊。这要多么大的毅力才能扛得住敌人的摧残呀!我想她的心中的信念是支撑的精神力量,因为她相信胜利永远是属于我们的。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像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历过风吹雨打。记得我上次学骑自行车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我就像一个老爷一样躺在沙发上让我奶奶伺候着我;要是有点小感冒那我的奶奶会急得热锅上的蚂蚁,为我找这样药,那样偏方的。今天我读了《红岩》后,我自惭形秽,娇气的我对生活的勇气去哪儿呢?战胜困难的决心上哪儿去了?今天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我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我要做蓝天翱翔的雏鹰,以后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了我都要独立自主,勇敢地面对挫折,迎难而上。

红岩读后感范文第5篇

《红岩》是我读过书中最令人心酸的一本书。他讲的是:江姐在1939年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一直努力工作。可惜,6月14日,在叛徒的出卖下江姐不幸本被捕,被关在有中美合作“渣滓洞集中营。”江姐不为拷打,没有吐露一个字。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江姐和同牢房的姐妹们绣了一幅五星红旗。1949年11月14日,江姐不幸去世。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小事,就灰心丧气总想靠别人。在家里,父母让我们干一些活,我们就懒得做,最后,父母没办法只好自己做。在学校里,一有不会的题目就不肯动脑筋,就借别人的抄抄了事。在江姐面前我们显得多么渺小和懦弱啊!

虽然我们不能像江姐一样为祖国奋斗,但是我们可以做生活中﹑学习中的江姐。不会做的题目实在想不出,请求老师同学帮助;在家里帮父母做一些活,也可以主动帮助别人,都是一种江姐的表现。革命前辈面对屠刀都无所畏惧,我们就更应该勇于拼搏,战胜一切困难,做像江姐一样的人。

上一篇:记一次游戏下一篇:国旗下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