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论文范文

2024-01-09

体育产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制定了重庆市休闲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指标调查问卷,利用层次分析法测算出了各个指标所占的权重,并利用GEM模型对基础、企业、市场三个因素对进行了计算,给出了重庆市休闲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得分。研究表明,重庆市休闲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处于全国中上水平,但应加强人才培养,加速品牌产品的开发,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体育协会、社区、企业和政府共同配合,才能提高集群竞争力。

关键词 GEM模型;产业集群竞争力;休闲体育产业

文献标识码 A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休闲体育产业集群实际上是休闲体育产品(包括有形和无形产品)的加工深度和产业链的延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围绕休闲体育产业链发生作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企业与支持性体系的相结合的具有生命功能的有机体。这里支持性体系主要指科研院所、政府机构、资源禀赋等。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企业既可以是体育服务业,也可以是体育用品业等,既可以是体育类企业,也可以是其他关联企业等等。只有加强对休闲体育产业集群的研究,增强各企业、机构间的交流整合,提升专业化水平,才能提高集群竞争力,才有可能实现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重庆市休闲体育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2008年12月29日,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精神,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发了《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健康重庆”的决定》。这为重庆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重庆市加强了对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对现有从业者加强培训,引进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加强与高校的合作,重庆各大高校开设有体育专业的有十余所,致力于培养健身指导、体育经营管理、体育新闻、社区体育指导员等休闲体育产业人才,解决了制约休闲体育发展的人才瓶颈。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市体育健身娱乐业共有从业机构已有上千家,实现体育营业收入1.2亿元以上,主要项目为游泳、登山、乒乓球、网球等。

二、重庆市休闲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的GEM模型分析

(一)GEM模型的概述及应用

GEM模型是一种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模型,它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决定于基础(Groundings)、企业(Enterprises)和市场(Markets)三大要素,而每个要素又可划分为两个因素,即一个“因素对”。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研究者在利用政府相关部门、咨询机构和行业协会等途径收集到的资料对相关产业集群进行定性分析后,参照世界评分标准对六因素进行赋值。赋值之后通过计算“因素对”换算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总分。GEM模型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总分量化表达式为:GEM=2.5(IIi=1,3(D2i-1+D2i))。根据计算结果,GEM得分越高,产业集群竞争力越强。

(二)基于GEM模型的重庆市休闲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实证分析

1 设计指标。根据GEM模型的六个部分结合重庆市休闲体育产业集群的特殊性,设计各项指标,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专家问卷,通过专家评分得到各因素的重要性评价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因素的权重;第二部分为企业问卷,通过收集企业对各因素的评分了解各企业对休闲体育产业集群现状的评价。

2 收集问卷。第一部分问卷的数据主要来自专家学术界,选取了对重庆市休闲体育产业和产业集群都有所了解的专家,一共发放了1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10份,回收率100%。第二部分的数据来自重庆市各类休闲体育企业和体育院校,主要是通过重庆市体育局产业处发放,共发放了60份问卷,回收问卷52份,回收率86.7%,其中健身俱乐部18家,体育用品销售公司10家,体育竞赛表演公司3家,体育赛事组织策划公司2家,体育场馆经营企业5家,体育设施制造企业4家,体育旅游企业3家,体育院校7家。

3 数据处理。对于第一部分问卷的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因素的权重。第一部分资源从A1到A6权重w=(0.2358,0.2667,0.1875,0.0736,0.1654,0.0710)。第二部分设施从B1到B9权重、W=(0.2273,0.0547,0.1298,0.1746,0.0670,0.1410,0.0582,0.0860,0.0614)。第三部分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因素从C1到C4的权重W=(0.3998,0.1610,0.1700,0.2692)。第四部分为企业结构、竞争和战略因素从D1到D5权重w=(0.2830,0.1500,0.1750,0.1210,0.2710)。第五部分本地市场因素从E1到E5权重w=(0.2612,0.2057,0.1302,0.2367,0.1662)。第六部分外部市场因素从F1到F4权重w=(0.4018,0.2496,0.2170,0.1316)。

通过以上CR的数据,可以得出每组数据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证明数据是合理的,再结合第二部分企业调查的数据,应用GEM模型进行计算,得出重庆市休闲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的GEM得分,整理数据如表-2所示。

基础因素对得分为:(A+B)/2=(7.1393+7.4120)/2=7.27565

企业因素对得分为:(C+D)/2=(7.1166+6.5493)/2=6.83295

市场因素对得分为:(E+F)/2=(7.2523+7.3135)/2=7.2829

GEM=2.5*{(A+B)*(C+D)*(E+F)}2/3

=2.5*{(7.1393+7.4120)*(7.1166+6,5493)*(7.2523+7.3135)}2/3

≈508

从总分来看,重庆市休闲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处于全国中上水平,但是从各个因素的得分来看,设施因素的得分是最高的,说明了重庆市政府在“健康重庆”的影响下,加大了对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力度。企业因素的得分是最低的,说明了在重庆市休闲体育产业领域还缺乏大型的龙头企业,缺少品牌产品,整个休闲体育产业还没有形成一个专业分工、共同发展的氛围。

三、结论及建议

(一)加强合作,引进和培养重庆市休闲体育专业人才

一方面,要不断地吸收和引进专业人才来渝发展;另一面,加大教育的力度,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人才,充分的利用好身边教育科技资源,为重庆市休闲体育作贡献。

(二)加大宣传力度,创建重庆市休闲体育名牌产品

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范围,不断地吸引广大市民积极地参与休闲体育,使休闲体育的消费需求深入人心,保证有大量的消费者。塑造品牌产品,加大创新力度,以此打造龙头企业,带动整个重庆市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重庆市休闲体育服务质量

重庆市休闲体育的项目丰富多彩,每一项目都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只有具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高要求的服务质量,才能使产业稳定发展。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休闲体育产业的兴衰。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将会成为重庆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重要措施。

(四)体育协会、城市社区、企业和政府共同配合

休闲体育的发展与体育协会、城市社区、企业和政府密切相关。体育协会要不断地普及休闲体育活动,提高市民参与休闲体育的积极性以及协会组织、管理休闲体育活动的水平。社区开展的体育活动要突出休闲性,即社区开展的活动主要围绕休闲体育,以此满足市民的精神需求,促进市民的健康需要,进而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发挥企业在休闲体育产业中的作用,就需要公司企业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打造更多的品牌产品,加强其销售的力度等。政府在发展休闲体育产业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视,其决定了休闲体育发展的方向。一系列的政策由政府保障实施,一系列的指标标准由政府制定,市场的健康运营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只有促进集群中各种主体的协调发展,加强分工合作,才能促进休闲体育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提升集群竞争力。

体育产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体育文化产业国际化为体育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契机。该文针对我国体育专业翻译人才出现严重紧缺的现状,分析我国体育英语翻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探讨体育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可行性。该文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分析如何依托该省该校优势体育教学资源,构建体育翻译实践的培养平台。

关键词:体育文化产业 体育英语 专门用途英语 内容依托式教学

当今世界,体育文化产业已成为进入全球经济的国际化产业,体育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使体育竞赛的国际竞争性增强,体育产品与体育服务更加面向国际市场。北京奥运会成功主办以来,尤其是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国家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对体育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存在大量缺口,体育领域翻译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1 体育文化产业国际化背景下体育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现状

体育文化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国体育产业的积极补充,具有很强的联动性和辐射性。当前,体育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对体育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也为体育院校学生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2007年发布的《中国译员状况调查报告》表明,体育专业外语翻译人才仅占译员总数的1.29%,体育英语翻译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的瓶颈。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翻译产值超过了7000万元,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将推动冬奥产业的国际化,冬季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与服务更加面向国际市场,预计2022年冬奥会主办过程中所需的冬季运动项目翻译人才将更加匮乏。

体育产业国际化迅猛发展背景下,体育院校体育英语教学亟需构建将语言发展和体育知识学习相结合的策略。当前体育院校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实践都没有真正融入体育学科和体育文化中,研究如何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寻找体育学科内涵的方法并使其成为体育产业的有力竞争者是一个重要课题。

2 体育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可行性研究

体育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交叉学科,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型人才为目标,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体育英语翻译教学内容具有学科复合性和职业导向性。体育英语的教学应以体育内容为依托,以体育信息和体育赛事为载体,体育英语人才的培养不是两个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使学生能将两个学科知识和思维融会贯通。

2.1 体育院校构建以体育为载体的英语教学理念

根据高教指导委员会颁布的《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意见》,作为一种技能和载体,外语应当与某一专业或学科相结合。从体育翻译人才培养来讲,这种结合主要体现在英语语言知识与体育专业知识的复合以及体育文化思维的培养,体育为载体的英语教学理念应贯穿体育院校的英语教学过程。

体育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ESP教学直指学生的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ESP具有3个特点:ESP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ESP教学建立在学习者的不同专业或职业需求之上;ESP教学关注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ESP发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针对学生在未来目标职业情景下的语言要求进行分析,因此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为指导体育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2 采用体育内容依托式教学模式

内容依托式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简称CBI)是指把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将语言教学构建于某个学科或某种主题内容的教学之上。因此,内容依托式教学是专门用途英语最理想的教学模式。体育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应采用体育内容依托式教学模式,注重以体育信息、体育情报、体育科技和体育赛事为主题的学习,將体育专业知识引入语言专业的学习并强化专业能力,同时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社会需要、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者三者价值和需求的统一。

体育学院英语在特色化教学方面应实践“体育与英语协同教学”,即两个专业的老师互相协作,彼此配合,以体育信息、体育情报、体育科技和体育赛事的翻译材料作为语料载体,采用案例教学法,设计体育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达到促进学生语言与学科知识共同进步。体育英语课堂应模拟真实的现场体育赛事解说或翻译,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注重临场经验和应变能力等实践素质的训练,比如模拟NBA或斯诺克赛事解说翻译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训练学生的体育翻译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养。

3 依托体育教学资源,构建体育翻译实践的培养平台——以国际冰联为例

体育学院英语教学应依托该省该校优势体育项目构建科学的国际化培养平台,突出英语与体育学科及其产业的联系与融合。国际冰联哈尔滨教育发展中心于2010年在哈尔滨体育学院成立。借助该学院冰雪特色这一平台,哈尔滨体育学院学生得到了体育英语方向的锻炼和实践机会。

国际冰联哈尔滨教育发展中心每年都会选拔既热爱冰雪体育项目又热爱英语的学生,这部分被选拔上来的学生也被称为国际冰联的体育英语方向学生,他们要学习与冰球相关的中英文术语,特别是各种犯规术语。国际冰联通过采用在实战比赛中观摩学习的方法让这些学生了解冰球比赛规则,例如国际冰联的体育英语方向学生赴齐齐哈尔在全国女子冰球联赛比赛中观摩学习电子记录和助理工作。同时这些学生参加了2013国际冰联裁判员的培训班,因为场外裁判员用的系统是英文的,因此这些体育英语方向学生有机会在国际性冰球比赛中担任场外裁判员。国际冰联的相关文件和邮件是由体育英语方向学生翻译,部分优秀的英语专业学员也承担了接待口译工作,在外国冰球队到来时负责接洽工作,同时国际冰联亚洲区的外事交流活动都是由体育英语方向的学生担任陪同翻译。据访谈调研,在国际和国内体育项目的赛事中和外事活动中,国际冰联体育英语方向学生的体育英语笔译和口译能力很强,并得到广泛的好评。

4 结语

该论文研究如何培养满足体育文化产业国际化这一大背景的体育英语翻译人才需求,为当前缺乏体育英语翻译人才的被动局面提出良好的应对策略。该研究有利于实现体育院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体育文化产业人才市场需求,为体育事业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1-28.

[2] 陈珊.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和设置——体育院校英语专业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31.

[3] 何兆熊.对英语专业现状和未来的几点思考[J].山东外语教学,2004(6):3-4.

[4] 李在辉.体育翻译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成都体育学院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7):87-90.

[5] 袁平华,俞理明.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1):59-64.

体育产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得到很大的转变,体育健身人群也日益庞大,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也渐渐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从2013年开始,我国体育休闲产业就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人们体育消费需求也逐渐由单一的休闲健身向集休闲、娱乐、购物、商务等一身的多功能方向转变,也推动着城市打造出以体育为主题的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增强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高社会效益,进而推动城市更好发展。基于此,对我国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开发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开发;模式;探究

城市综合体又被称之为HOPSCA,从产业形态上进行分析,主要是将商业、文娱、交通、办公等城市功能组合起来,促使各個部分建立密切的联系,实现协同发展,使之形成一个集多功能、高效率和交通、环境发展于一体的协调发展的群落。而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作为城市综合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以体育服务为载体,并将体育设施和休闲、商业等行业相融合,促使其兼具经营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从而更好的发挥体育竞赛、休闲健身功能[1]。在本文中,对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实际案例,对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发展模式进行具体的分析,也为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产生原因分析

(一)体育行业升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之后,人们对也开始追寻休闲生活,体育行业作为民生行业,近几年我国体育人群不断来扩大,体育服务行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结合体育消费者实际需要,与其他行业之间逐渐融合,在推动体育行业发展的基础上,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2]。积极的对城市行业形态进行拓展也能够日益丰富体育产业内容,也延伸了体育服务产业链,加强体育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融合。借助于国外相关经验,也发展体育产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加强两者之间的融合,可以有效带动周边其他行业发展,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这一带动作用还没有发挥完全。

(二)政府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

虽然近几年我国体育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然而在我国GDP中占有的比重还是比较低,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背景下,我国也加大了对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体育产业市场在我国经济市场中的潜力和发展空间还很大。在我国颁布的《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部署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和大众健身》、《体育旅游发展》等政策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也提供了很大支持,在这些政策、纲要中,也提出了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交互融合发展要点,主要是以体育设施为载体,建立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进而推动体育、休闲、娱乐、商业、办公等协同发展[3]。

(三)人们体育需求

在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下,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是人们面临的生活、工作压力也在不断的增长,其中尤其是脑力劳动比重提高,很多现代病也接踵而来,也致使现代很多上班族身体都呈现出亚健康的状态,人们在休息时也更加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对生活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身体机能,还能够有效缓解人们精神压力,也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体育锻炼中,人们的体育需求也推动着体育行业持续发展,进而人们在体育锻炼中对体育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4]。除此之外,信息网络的发展也促使人们进入到快节奏的生活中,生活方式也凸显出高效的特点,随着我国家加快了城市化建设进程,体育锻炼也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们也渐渐追求一种集工作、体育锻炼、休闲娱乐等一体的空间,为现代人们创建更加便捷的生活。

(四)场馆运用改革创新的需求

自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之后,越来越多的大型综合体育竞赛在我国举办,也促使我国体育场馆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长,我国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迫切的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对公共体育场馆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更好的满足现代人们体育锻炼需求[4]。据相关调查发现,依据我国当前体育场馆现状,人均占有的体育用地在1.5~1.6平方米左右,到2025年我国人均体育用地目标是在2平方米,而国外人均体育用地现目前为19平方米,也进一步的说明了我国人均体育用地匮乏[4-5]。

(五)体育建筑特点

体育建筑作为城市公共建筑体系中重要部分,通常情况下需要具备一定的缓冲空间,也需要完善其他如停车场、交通等配套设施,这也是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开发的前提和基础。与此同时,公共体育建筑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在城市发展中能够发挥很大的聚焦作用,这也是城市商业、经贸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城市体育建筑的功能流线上来看,在体育建筑物中包含了观众、媒体、运动员这三条主要流线,也驱使着城市体育场馆朝着多功能方向发展[5]。

二、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开发模式及案例分析

(一)商业休闲体育服务综合体

综合性的体育服务综合体,商业在其中为主,其中涉及到的商场、酒店、超市等的商业性设施,同时也包含了办公、住宅等配套设施。商业休闲体育服务综合体较常出现在一线城市中,仰赖于城市的知名度或者是举行过大型的体育赛事而建立起的体育场馆,也能够集聚大量的人群。与此同时,这类综合体还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城市特征,也给予消费更好的视觉享受和购物体验。美国L.A.LIVE、英国伦敦温布利公园作为该类型综合体典型案例,对我国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开发也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在下文中以英国伦敦的温布利公园为例,对其综合体进行具体的分析。

1.英国伦敦―温布利公园

温布利公园主要是由温布利球场、温布利体育馆、希尔顿酒店和伦敦设计师奥特莱斯等构建成的以体育为主体的城市综合体,并且在2015年9月,英国Quintain公司宣布在温布利公园中开发办公区域,随着英国伦敦温布利公园的持续发展,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注意力,同时也渐渐成为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地区。

2.温布利公园发展商业休闲体育服务综合体优势分析

在温布利公园中,发展商业休闲体育服务综合体主要具有以下优势:①丰富的体育赛事活动资源,温布利球场作为英格兰球队的代表性球场,拥有可容纳9000人的座位,也是英国最大的体育场,同时在温布利举办的赛事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②商业设施和其他配套设施齐全,由伦敦优秀设计师设计的奥特莱斯商场就坐落在温布利球场旁边,也极大的吸引了广大消费者青睐,在商场中其他诸如电影院、餐厅等设施,也为人们出行和休闲提供好的出处;③体育场馆多功能开发利用,在温布利球场中,除了可以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之外,还可以进行多功能使用,如:进行音乐会、重大会议等等。

3.经验启示

透过英国伦敦的温布利公园也对我国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开发提供经验和启示,包含了:①体育场馆的多功能使用,在规划设计之初就需要具有多功能发展意识,并且依据市场发展需求,加以完善和优化,在保障体育功能的前提下,协调商业、休闲、娱乐等功能;②大力发展体育赛事,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是体育场馆发展的基础,也是带动地区发展的基础,这就需要借助于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丰富体育馆活动资源;③拓展体育产业形态,推动其与其他行业协调发展,主要是将体育场馆与商业、住宅、餐饮、娱乐等产业联系起来,在推动发展、共赢的同时,也更好满足人们需求[7]。

(二)健身培训体育服务综合体

建設培训体育服务综合体主要是以体育培训和全民健身为主体,其中也包含其他如:酒店、商品专卖、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这种类型的综合体在城市中也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通常处于城市中心区域,这一区域的人群较为密集,交通也较为便利,也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体育资源和服务,进而更好满足人们多元化的体育锻炼需求[7-8]。

1.江苏―五台山体育中心

五台山体育中心作为我国江苏省最大的综合性体育中心,其中包含了体育馆、游泳馆、综合健身馆等,经营的业务也涉及到体育用品、体育广告等。同时五台山体育中心定位也非常明确,在经营获取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也坚持发展社会效益,包含了健身苑、户外运动广场等,除此之外,也大力发展全民健身和体育培训市场,为人们提供个性化、多层次的体育服务。

2.五台山体育中心发展健身培训体育服务综合体的优势分析

在五台山体育中心具有以下发展健身培训体育服务综合体优势,①体育场,曾举办过全国城市运动会,同时也举办过多种类型的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及明星演唱会以及其他文娱活动,后来遵循市场需求,开设高尔夫球场;②体育馆,五台山体育馆面积超过35000平方米,可以容纳体操、武术、篮球、排球等体育赛事活动,满足人们不用体育需求;③网球馆,除了设置塑胶网球场地之外,还配备了休息室、健身房、淋浴房等设施,并对网球馆实施会员管理模式,兼顾网球培训、指导服务;④游泳馆,为培养现代青少年游泳兴趣爱好,五台山体育中心游泳馆四季对外开放,并且提供丰富服务项目,也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除上述中提到的以外,还包含了综合健身馆、保龄球馆。

3.经验启示

五台山体育中心发展健身培训体育服务综合体定位十分明确,在为人们提供多元化的体育服务之余,也设置了如商店、办公、酒店等配套设施,为人们提供多元化的服务。这也警醒城市在发展健身培训体育服务综合体时结合实际需求,避免出现同质化开发情况。

三、结语

在本文中,对我国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开发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主要是从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产生原因分析展开,并结合英国伦敦温布利公园和江苏五台山体育中心对商业休闲体育服务综合体和健身培训体育服务综合体进行具体的分析,除上文提到的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以外,还包含了其他类型的体育服务综合体模式,如日本东京的健康广场,主要以体育健身和医疗保健为主,这也提示我国需结合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开发模式,才能够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言.城市体育综合体系统设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

[2]陈晓民,王健.城市体育空间的点线面[J].城市建筑,2016(28):19-22.

[3]刘高旺.“三馆合一”的体育综合体——缅甸国家体育馆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2):55-58.

[4]丁宏,金世斌.江苏发展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的路径选择[J].体育与科学,2015,36(2):34-37.

[5]汤朔宁,赵孔,谭杨等.融合与共生——大中型体育中心的复合化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16(28):35-37.

(作者单位:马道强 天津商业大学;许凤洪 天津工业大学)

体育产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全民健身这一科学理念已经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成功融入到家家户户中。从政策层面而言,国家大力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积极推广大众体育。较之于大众体育舞蹈,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较为完善,体育内容也较为多元化,因此,有必要全面实现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以此来更好的提升二者的发展成效,充分发挥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竞技体育舞蹈;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

体育舞蹈正式传入我国已有30多年历程,它是汇集健身、娱乐、社交、审美、表达与交流于一体的新兴体育项目。我国从引入发展至今,在国际舞台上已崭露头角,但是我国竞技体育舞蹈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过分注重专业技术,缺乏娱乐内容的问题。通俗理解,竞技体育舞蹈的参与者以及受众群体都是较为狭隘的。为推动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应该积极实现竞技体育舞蹈同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一系列发展实践表明,积极推动竞技体育舞蹈走向大众化,既是国家战略、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民众个体及舞蹈本身发展所需。

一、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的重要价值

竞技体育舞蹈是一种以专业技术为载体的舞蹈形式,它的受众群体相对狭隘,同时在呈现方式上,更多以竞技的方式来表现,这表明竞技体育舞蹈在具有一定的观赏性的同时,更多的是竞争力。大众体育舞蹈则更多是以社区居民为参与主体的全民娱乐的舞蹈形式,它属于广场舞的一种类型。从性质层面来而言,两种舞蹈分属于不同的体系,竞技体育舞蹈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舞蹈形式,通过专业院校的培养以及教学等,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体系等,促使参与者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更好的提升舞蹈的表现力;大众体育舞蹈则更多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舞蹈形式,它更多起源于民间,是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舞蹈形式。在全面健身热潮的推动下,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大众体育舞蹈的覆盖面也是非常广的。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全面的推动竞技体育舞蹈同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舞蹈形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舞蹈内容,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促进二者的融合与创新发展。对于竞技体育舞蹈而言,充分全面的借鉴大众体育舞蹈的内容以及表现形式,能够更好的提升它的娱乐性,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良好的社会推广以及应用的作用。对于大众体育舞蹈而言,积极借鉴和学习竞技体育舞蹈中的优秀内容以及表现形态,能够不断丰富自身的发展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与推广,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更好的形成全民健身的热潮。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全面的实现竞技体育舞蹈同大众体育舞蹈的深入融合以及协同发展,更好的推动它们的长效快速发展。

二、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机制

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全民健身的科学浪潮下,积极推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既能够促进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完善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全面的梳理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的科学机制,更好的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以及全面进步。

(一)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内涵

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是指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两个系统之间在一定范围内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调整系统结构以使系统结构不断优化、不断走向有序化结构发展的动态发展过程。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系统协同发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子系统之间产生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来促使体育系统中一个子系统试图完成却无法完成的目标并使其得以实现。协同过程产生“1+1>2”的协同效应。虽然从性质层面而言,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分别属于不同的两个子系统,但从它们内在的关联性来看,二者之间具有非常多元的关联性。首先,无论是竞技体育舞蹈,还是大众体育舞蹈,它们都是体育项目同舞蹈艺术的结合,都需要辅之以科学的配乐。因此,在競技体育舞蹈以及大众体育舞蹈的表演以及展现的过程中,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参与者只有在音乐节奏的感召下,在音乐节拍的启发下,才能够更好的表现自身的魅力,也才能够更好的舒展自身的肢体动作,继而获得美好的享受。其次,竞技体育舞蹈以及大众体育舞蹈都属于全民健身的范畴,在全民健身科学理念的指导下,无论是政策环境还是社会氛围等,都为二者协同发展创设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伴随着人们对健身塑形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的体育舞蹈中。当然,在选择的过程中,偏技能型的可以选择竞技体育舞蹈,以此来表现体育舞蹈的专业性,偏文艺型的可以选择大众体育舞蹈,以此来凸显体育舞蹈的艺术性。

(二)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的动力

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分别属于不同的舞蹈体系,同时也具备不同的表现“舞台”,前者更多在赛场上来予以表现,后者则更多以居民便捷参与的广场、街道等。实践证明,积极推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作用。但充分全面的分析与把关它们的发展动力,才能够更好的理解这种协同发展的成效与水平,也才能够更好的把握两者的协同发展力度。第一,参与主体对体育资源的追求。无论是竞技体育的参与主体,还是大众体育舞蹈的参与主体,他们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体育资源追求。同时,他们也寄希望通过体育舞蹈的形式来达到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目标。因此,从参与主体的目标感来看,两种体育舞蹈形式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性。同时,在体育舞蹈的开展过程中,需要相关的设施设备以及场地环境等支持。特别是在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改善竞赛环境,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它同大众体育舞蹈的联系,也推动了后者的发展。比如竞技体育舞蹈对于场地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但鉴于竞技体育舞蹈开展的周期性,在它的间歇期间,为充分发挥这些基础设施的作用,地方政府往往鼓励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并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大众体育活动。因此,积极推动竞技体育舞蹈同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它们的整体发展质量。第二,政策环境的科学优化。在竞技体育舞蹈以及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始终发挥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从这一调控主体而言,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竞技体育舞蹈的开展过程中,还是在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过程中,政府部门都具有强有力的引导作用。正因为如此,受政策环境的激励,受政府协同发展目标的指引,两种舞蹈形态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融合发展以及共生共荣。

(三)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的阻力

一系列发展实践证明,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深入融合,能够充分全面的发挥二者的比较优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它们的发展质量,同时也能够全面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但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毕竟分属于不同的领域,无论是从自身的发展性质、发展内容以及组织体系等层面,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和差异。为此,有必要充分全面的梳理它们协同发展的阻力,继而积极优化协同发展的方向及目标,更好的推动协同发展的整体成效。

1.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层面对全民健身的重视和认知,这才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大众体育的发展。积极实现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有必要充分提升它们的发展质量,同时还应该维持良好的发展平衡。但从总体上而言,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是极度不平衡的。虽然全民健身的热潮不断兴起,但在资源分配、财政投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然倾向于竞技体育舞蹈,留给大众体育舞蹈的“蛋糕”并不多。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下,大众体育舞蹈的整体开展情况并不优良。比如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支持,更多依赖于社区的自觉性。通过社区人员临摹学习相關的网络视频来推动社区局面练习大众体育舞蹈。再比如在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中缺乏完善的资源配置,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缺乏专业化的场地等,经常出现参与者抢占停车站、篮球场的新闻,这也从侧面表明,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缺乏良好的环境支撑。

2.战略意识差

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过程中,应该从战略层面来进行谋篇布局,只有这样才能够综合全面的提升二者的协同发展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这种协同发展的战略意识相对比较差。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在发展和协调战略上存在布局不合理与现实脱轨的情况, 协同战略意识薄弱,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缺乏合理的战略配合。地方性战略布局少,因此灵活性 差,目前不能满足地区特色战略发展需要。

三、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措施

积极全面的推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应该充分践行科学的发展措施,更好的提升二者的整体发展质量与成效。

(一)充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大人才交流与合作

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过程中,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是非常关键的立足点,是非常关键的发力点,只有充分全面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全方位加强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协同发展成效。一方面,要充分依托于竞技体育舞蹈来吸引更多的健身人群。竞技体育舞蹈具有技术性、艺术性等多元化的特点,积极开展不同层次的竞技体育舞蹈,能够有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继而吸引更多健身人群参与到体育舞蹈中来。另一方面,大众体育舞蹈的覆盖面相对比较广,尤其是以社区作为开展单位,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它的覆盖面。为此,可以通过大众体育舞蹈来加强人才储备,培养对体育舞蹈具有较强兴趣且具备较高天赋的年轻后备人才,为我国竞技体育舞蹈事业的发展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同时,竞技体育舞蹈的教练、运动员等,同样应该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于社区大众体育舞蹈的建设以及推广过程中。

(二)完善培训基地建设,加大社会宣传推广力度

积极全面的推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融合发展,离不开科学系统的培训基地建设。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全面的构建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应该积极构建不同形式的培训载体,积极依托于专业化的培训场地以及社会大众化的培训举措等,切实提升培训工作的整体成效。通过基地建设,能够实现人才的互通有无。同时,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全面的创新宣传推广的工作方式,还应该全面优化宣传推广的工作力度,依托于社会大众媒体以及多元化的社交平台等,更好的提升宣传推广的整体成效,全面提升人们的参与意识以及参与积极性。

四、结语

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在社会作用方面,属于不同的舞蹈类型,为更好的推动二者的高效融合以及全面发展,应该充分把握它们各自的舞蹈特点、受众人群及发展方向,充分明确二者协同发展的机制、动力以及阻力,依托于科学的协同发展措施,更好的促进协同发展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清江.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路径选择研究 [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议论文集[C].2018.

[2]刘小静,姚万祥.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协同治理的路径研究[C].第四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8.

[3]邱秋,于殿卿.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研究[C].第四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8.

体育产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上海作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发展具有典范效应。据此,采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测评体系,确定指标权重,并基于2015—2018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测评体系中,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体育产业发展规模、体育产业成长能力、体育产业内部基础、体育产业外部支持。从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指数来看,体育产业外部支持>体育产业发展规模>体育产业内部基础>体育产业成长能力,但四者与综合竞争力指数都处于极其缓慢的增长状态。鉴于此,本研究从“加大帮扶,营造体育产业发展环境;紧抓基础,稳固体育产业发展基石;把握重点,扩大体育产业发展规模;转型升级,提高体育产业发展质量;全面审视,促进体育产业提质增效”入手提出了上海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水平提升的策略,以期促进上海体育产业实现质的飞跃,同时助力于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测评体系;实证研究

文献标识码:A

As a city with a high degree of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Shanghai has a model effect. Accordingly, by literature data method, Delphi method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is study  constructs the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ports industry in Shanghai, determines the index weights, and conduct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relevant data from 2015 to 2018.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ports industry in Shanghai, the weights are in order from the development scale of sports industry, the growth ability of sports industry, the internal found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and the external support of sports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etitiveness index of sports industry in Shanghai, the external support of sports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scale of sports industry> the internal found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the growth capacity of sports industry, but the four and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index are in extremely slow growth. Therefore, this study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port industry in Shanghai: increasing support and creating a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grasping the foundation and stabilizing the foundation of the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grasping the key points and expanding the scale of the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transferring and upgrading,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industry; comprehensively reviewing and promot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sports industry, hopefully to promote the qualitative leap of the Shanghai sport industry, and at the same time, help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port industry in China.

Key words:

Competitiveness of City Sports Industry; Evaluation System; Empirical Analysis

    2019年,國务院办公厅接连颁布《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两部文件,从国家政策角度将体育产业视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得到了各行各业的高度认可。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表示:“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以及体育产业增速,预计203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量占GDP的比重将达到4%,能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1] 。维宁国家体育商学院院长纪宁博士曾言:“体育产业的核心要素,如体育赛事、体育投资与运动消费等都是以城市为基本载体……‘体育城市’是未来中国体育发展的核心载体,是 50 000 亿目标的主要推动实施主体”  [2] 。从空间角度来讲,城市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阵地之一,提升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是增强城市影响力、助力城市和体育产业高质量的增效点  [3] 。但目前在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提升过程中,仍面临着体育设施场地不足、专业人才匮乏、业态发展不均衡等挑战,纾解这些问题刻不容缓。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素来重视体育产业发展。2017年,上海就致力于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无论在体育产业政策制定与落实,还是在体育赛事举办、体育场馆运营、体育培训开展等方面,均取得了优良成绩。为进一步强化上海体育产业竞争力,2018年上海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本市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持续增强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最终建设成为全球著名体育城市  [4] 。在这一政策指导下,同年上海体育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 1 496.11 亿元和556.90亿元  [5] ,为其他城市发展体育产业提供了经验借鉴。因此,对上海体育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不仅能够充分挖掘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测评体系,而且对其他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典范与借鉴效用。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以知网、万方以及EBSCO host等数据库为查阅平台,以“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城市体育产业”“体育产业竞争力”等为检索关键词,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梳理,为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1.2 德尔菲法

本研究邀请了15位专家学者对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测评体系进行了两轮咨询与探究,第一轮共发放问卷15份,回收问卷15份,有效问卷15份,有效率为100%;第二轮共发放问卷15份,回收问卷14份,有效问卷14份,有限率达93.33%。综合评判,从事体育产业教学的专家学者比例为73.33%,且最高学历均为体育产业的硕博研究生,积极系数达到100%,为本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1.3 层次分析法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测评体系中每一指标的权重,具体步骤如下:

(1)构造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各层次中所有的成对判断矩阵。

依据“1-9标法”,基于专家学者对上海体育产业竞争力两两指标重要性的评判,运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每个指标的重要性得分,如N个专家学者对某一指标重要性打分分别为X 1、X 2、X 3、…、X N,那么该指标的几何平均数则为G= N X 1X 2X 3…X N 。

(2)计算各层次矩阵的特征矢量,确定各指标的相对重要度层次。

①计算各层次矩阵每一行的元素乘积:M i=∏ n j=1 a  ij ,i=1,2,3,…,n,a  ij 为矩阵中的元素,n为变量个数。

②计算M i的n次方根,公式为:W -  i= n M i , i= 1,2,3,…,n。

③矢量归一化,W i= W -  i ∑ n i=1 W -  i ,W i即为各指标的权重。

(3)计算各层次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λ  max =∑ n i=1  (AW) i nW i

(4)对各层次判断矩阵作进行一致性检验。

CI= λ  max -n n-1

(5)计算一致性比率。

根据一致性检验结果,计算一致性比率,CR= CI RI ,RI为随机一致性指标,具体值如表1所示 (n为 指标个数)。如果CI与CR的值均≤0.1,则该层次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2 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测评体系

2.1 指标选取

本研究根据“科学性、系统性、适度性、针对性”原则,通过文献整理与归纳,结合德尔菲法结果以及数据可获取性进行相关指标选取(见表2)。

2.2 权重确立

基于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测评体系,邀请15名专家对准则层的四个指标以及每一准则层的衡量指标进行了两两对比,并采用1-9标度法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计算各层次指标的权重和综合权重,结果见表3—表7。

由表3—表7,整理计算出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测评体系综合权重及排序表(见表8)。

2.3 综合评析

综合分析表3—表8,在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测评体系中,影响力度最大的是体育产业规模,高于体育产业成长能力、体育产业内部基础和体育产业外部支撑。表明在增强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的过程中,体育产业规模是主力,其次为体育产业成长能力。此外,体育产业外部支持和体育产业内部基础在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中的贡献度较低,究其原因,当前GDP、第三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水平、体育产业政策、健康产业、群众体育等带动力量依然有限,对体育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尚未明显体现,上海城市体育产业发展还未达到理想状态  [6] 。

从指标层的综合权重来看,体育产业总产值、体育产业增加值以及主营体育产业单位数位占据前三名,成为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强弱程度的直接表现。综合权重位居第四位和第五位的分別是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值、体育服务业占增加值数量。体育产业是推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热能,提高体育产业增加值,加大体育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是新时代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7-8] 。在这一过程中,以竞赛表演业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服务业显现出体育产业发展质量,成为 体育产业提质增效的着力点  [9-11] ,具体表现为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值越大,体育产业素质就越高,体育产业竞争力水平也随之实现飞跃。

3 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针对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测评体系,本研究基于上海统计局、上海体育局等官方网站以及《上海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7—2018)》等书籍,对2015—2018年间相关指标的数据进行搜索与处理。

3.2 指数计算

3.2.1 指数函数

依据上海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一准则层指标的权重以及综合指标权重,构建如下竞争力指数函数:

Y=(W 1×Z 1+W 2×Z 2+W 3×Z 3+…W n×Z n)×100%,(0≤n≤20)

在上述上海体育产业竞争力指数模型中,Y为竞争力指数,Wn为每一准则层指标的权重或综合指标的权重,Zn为原始数据标准化后的数值,Zn的计算为:(原始数据—某准则层内最小值)/(某准则层内最大值—某准则层内最小值)。由此可算出2015—2018年,每一准则层的竞争力指数以及综合竞争力指数。

3.2.2 指数呈现

根据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指数模型,可计算出2015—2018年间,每一准则层的竞争力指数以及综合竞争力指数。

3.2.3 结果分析

综合剖析2015—2018年上海城市体育产业准则层的竞争力指数以及综合竞争力指数表,从横向上来看,体育产业外部支持竞争力指数每年均远高于其他三个指标。然而结合表8,体育产业发展规模和体育产业成长能力在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提升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但受到体育产业结构不均衡、产业项目布局不合理、市场环境尚未成熟、赛事经济不发达等影响  [12-15] ,这两个层面竞争力指数却不尽人意,造成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综合竞争力无法实现质的飞跃。

从纵向上来看,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指数呈现出极其缓慢发展的态势,甚至出现微小的倒退现象。如体育产业外部支持竞争力指数,虽然2016年比其他年份较高,但总体上却是下降的。综合竞争力指数也是如此,2015—2017年间,都是缓慢增加状态,但和前三年的增长相比,2018年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的局面。究其原因,体育产业上市公司发展水平作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程度的衡量指标,也是体育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16] 。然而,由于体育资本市场的泡沫危机,影响了体育产业上市公司投融资,也使得大量主营体育产业的单位出现经营业绩亏损,甚至破产,在一定程度上引致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指数下降。

在整体视角下,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指数发展处于低迷的平稳状态。无论是体育产业外部支持、体育产业内部基础、体育产业发展规模和体育产业成长能力的竞争力指数,还是综合指数,在2015—2018年间未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这一方面表明了上海城市体育产业发展较稳定,另一方面也警示了上海城市体育产业发展空间亟待开发,且是竞争力提升的当务之急。

4 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4.1 加大帮扶,营造体育产业发展环境

体育产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政策、经济、消费和相关产业的扶持。因此,上海市相关政府部门应在国家体育产业战略方针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特色,在给予经济支持的同时,出台具有上海体育产业特点和业态特色的专门性政策法规,并严格落实与监督,予以体育产业发展实质帮助。另外,可通过政策鼓励,社会宣传等手段,引导上海市民积极参与多元体育活动,为体育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4.2 紧抓基础,稳固体育产业发展基石

加快体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市民进行有效的健身与消费活动,是打牢体育产业发展基石的重要内容。因此,上海应打造“政府、市场、社会”三者联动发展体育产业的模式,政府将体育设施建设工程等以服务外包的方式交于市场,市场根据市民需要,以较低的价格供给于市民,包括健身场地、健身器材、健身方法指导等。社会中的体育协会则发挥中间桥梁作用,在传达市民心声的同时,与政府、市场形成合力,最终致力于上海城市体育产业建设,为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增强奠定牢固的基础。

4.3 把握重点,扩大体育产业发展规模

体育产业发展规模是衡量体育产业发展程度的关键指标之一。据此,上海市相关政府部门一方面要积极出台土地、税收等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另一方面,通过财政投入、减免税收等手段,为进入发展困境期的体育企业纾困,为刚起步的小型体育产业缓解压力,增添其发展活力,活跃体育市场氛围。此外,培养上海体育龙头企业,促使其形成品牌效应,以带动上海城市体育产业发展的脚步,实现体育产业规模的持续拓展,强化体育产业竞争力。

4.4 转型升级,提高体育产业发展质量

转型升级是提升上海城市体育产业发展素质,提高体育产业成熟度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在体育制造业方面,应培养创新意识与理念,通过科技创新,更新生产设备,加快体育产品生产效率。同时,通过知识创新,设计个性突出的体育产品外观与功能,从内涵建设方面增强竞争力水平。在体育服务业方面,培养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休闲业等服务业态,为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的持续前进提供有力支撑。此外,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加快体育产业人才培养,进而多方面进行体育产业研发工作,增加体育产业研发产品和专利,也是当下增强上海體育产业成长性、深化体育产业竞争力水平的着力点。

4.5 全面审视,促进体育产业提质增效

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指数的提升,要全方位审视各个层面,重视“点—线—面”的系统发展。在体育产业业态方面,均衡发展体育制造业、体育服务业与体育建筑业,实现三面开花景象;在区域方面,上海政府部门要统筹规划,激活各区体育产业发展活力,促进上海市各个区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在外环境方面,推动上海城市体育产业与旅游、医疗等领域的相关产业融合,这也是体育产业发展壮大的内在规律与体育创新的内在特征  [17] ;在地域方面,上海应紧随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战略,通过与周围省市交流,并结合自身特性,构筑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产业优势项目。此外,上海市应积极筹划、落实和监督体育产业统计工作,制定体育产业发展评估体系,为增强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竞争添薪助火。

5 结 语

推动体育产業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新时代体育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从积极举办中超联赛、国际马拉松赛、上海网球大师赛,到修建虹口足球场和美式篮球馆,再到推进全民健身和多元体育消费发展,这一系列举措都显现出上海体育产业具有较成熟的条件与较强的竞争力,在发展体育产业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但不容乐观的是,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指数处于缓慢平稳上升状态,整体仍旧不理想,需从体育产业发展规模、体育产业成长能力、体育产业内部基础、体育产业外部支持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分层次地进行擘画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改善与提高对策,进而多视角、多层次提升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水平,为稳步推进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建设发力,同时为全国其他地方体育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  新快网. 到2035年,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EB/OL]. https://www.sohu.com/a/338372866_119890. 2019-09-03/2020-03-02.

[2] 搜狐. 独家重磅|中国体育城市竞争力指数: 首发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两大排名榜[EB/OL]. https://www.sohu.com/a/210743908_482792. 2017-12-15/2020-03-02.

[3] 郑丽梅.体育元素在城市空间生产中的价值属性及增值机制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8,25(12):158-161.

[4]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本市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EB/OL].http://www.shanghai.gov. cn/nw2/nw2314/nw2319/nw12344/u26aw56746. html. 2018-8-13/2020-03-02.

[5] 上海市体育局. 2018年度上海市体育产业统计公告[EB/OL]. http://tyj.sh.gov.cn/General/SportIndustryDetail/281590a0-ebef-4ae9-beb6-b6523122a911. 2019-10-22/2020-03-02.

[6] 郑国华.体育助力上海城市文化品牌建设[J].科学发展,2020(1):65-76.

[7] 李国,张天峰,孙庆祝.我国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8(2):36-42.

[8] 王先亮,张瑞林.从生产到生活:论美好生活需要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4):1-8.

[9] 黄海燕,朱启莹.中国体育消费发展:现状特征与未来展望[J].体育科学,2019,39(10):11-20.

[10]  周波,周超.美国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生长机制及其启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3):1-6.

[11] 赵彬彬,宋扬,施兰平,等.我国体育产业基地核心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以辽宁体育产业基地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8(4):70-77.

[12]  腾讯网. 上海体育产业的巨变[EB/OL].  https://new.qq.com/omn/20181231/20181231A11ECF. html. 2018-12-31/2020-04-13.

[13] 体育政策. 上海体育产业集聚区布局规划正式颁布 引领上海体育产业发展[EB/OL]. https://www.sohu.com/a/202916439_828950. 2017-11-07/2020-04-13.

[14] 新民周刊. 上海体育产业:多元创造,潜能无限[EB/OL]. http://www.xinminweekly.com.cn/fengmian/2019/05/15/12310.html. 2019-05-15/2020-04-13.

[15] 黄海燕,徐开娟,陈雯雯,等.全球城市视角下上海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体育学研究,2019,2(2):58-65.

[16] 钟倪,赵晓铃.我国体育产业上市公司研究现状与建议[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7,35(5):62-68.

[17] 王萍,费郁红,孙洋,等. 新常态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7,35(3):7-12.

上一篇:环境伦理论文下一篇:财经媒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