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范文

2023-10-16

国学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国学;意义;策略

一、引言

(一)“国学”的含义

广义的国学,即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数术方技均包括其中;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所在。” 而在本论文中,所提及的“国学”以“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思想的古代文学作品”论,包括古诗词、古代经典名著等等。

(二)“国学”研究的意义

深入了解小学国学的教育意义,有助于提高教育者对国学的重视程度,使国学教育在小学校园扎根发芽,从而提高国人传统文化素养。本研究综合提出了提高国学教育的策略,对小学国学教育步入稳健、可持续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和促进作用,在我国小学国学教育的理论研究上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二、国学经典对小学教育的意义

(一) 促进学生的发展

1.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积淀语感

国学的学习能帮助小学生提高语文综合能力。首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大量地诵读浅显生动的国学经典,识字量绝对会远远超过只专攻教科书的学生,为他们进入更深层次的也更高难度的语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在学生不断接触大量生字、生僻字的时候,大脑能受到良好的刺激,得到充分开发。最后,对国学持之以恒的学习、诵读,能使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丰富内涵以及独特韵味。学生们从中积累到的不仅是优美的词句,和丰富有趣的历史典故,更是一种能化为己用的文学涵养。

2.了解中华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已经慢慢出现了部分以国学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经典名著、历史故事、谚语民俗,这些都是小学生了解我们的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例如夸父的不断追逐传递着要不懈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学弈的故事蕴含着要专心致志的道理;草船借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等,这些故事无一不以其生动形象的语文形式向小学生传达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3.接受人文精神熏陶,树立健全人生观

诵读国学经典是帮助孩子充实内心世界,提升品行修养的有效途径。里面各色以小见大的小故事生动有趣,打破传统说教的德育方式,浅显易懂又易于接受,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弟子规》能让学生熟读于口的同时也濡染于心。还有许多诗词歌赋、文化礼俗都交融着推己及人、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如此浸染之下,何愁学生不能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呢?

(二) 促进教师的发展

1.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

教师要通过读书来提高文化内涵,要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尤其是我国的民族文化。国学的学习绝对是帮助教师吸取民族文化精华的绝佳途径。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沉淀下的国人智慧和精神的结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学习之,能增加教师课堂的厚度。

2.促进儒家教学理念的形成

《大学》是我国古代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总结了两千多年前的教育经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中实现教育的八条目,既体现了实现教育的具体内容,又指明了实现教育目标的方向和途径。这些国学经典中的文化营养被教师汲取后,不仅能满足其专业发展的需求,而且其中蕴含着的儒家文化,更能让教师形成注重开发学生自身价值、能力和个性的教学理念,帮助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师生涯中保持着青春活力。

3.有助于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提升

教师的职业特点之一是复杂性,除了工作上的繁琐复杂,需要处理的人及关系也十分复杂。国学中的人生哲学能引领教师的思想,净化其灵魂,并形成更高尚的人格、师德,并运用适宜的交往技巧,在现实生活中展现出个人魅力。

三、小学国学教育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举隅

(一)实施组织不够完善

国学是新兴的校本课程,在实际操作上缺乏成熟有效的理论和经验支持,因此国学教育普遍存在着关于教材、师资等方面的问题,更缺少相关的教育政策引领指导。

1.教材混乱,缺乏科学性

国学教材的主要来源是学校自编自印的《诗文选编》、老师在黑板上的随抄随背以及家长出资购买的教材。这样随意选择而没有经过科学安排的教学内容势必会造成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混乱无序,教育效果的降低。

2.师资不足,缺乏保障性

师资是教育中的主导因素,师资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目前专门的国学教师十分稀少,一般由其他科任教师兼任,其中以语文教师兼任较多。这些兼任的国学教师基本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只能通过自学来提高教学素养,国学水平参差不齐。这将直接导致国学教育的开展得不到硬件的保障,声势浩大而后劲不足。

3.评价随意,缺乏规范性

教材的随意导致国学的教学评价也十分随意,一般由学校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评判。但是这种竞赛活动只能由少数拔尖的学生参加,不仅影响其他一般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评判的检测方式缺少相关标准作为依据,随意而主观,還会影响到国学教育的规范性。

4.政策模糊,缺乏支撑性

教育部门对国学课程的兴起一直持积极倡导的态度,但是关于国学教育的文件却迟迟没有出台。国学的教育目标、方针和原则都没有一致的明文规定,令国学校本课程陷入尴尬状态。一些有条件有兴趣而早早开展国学教育的学校因此而苦苦摸索,前进艰难;偏远一些的学校则因为没有相关文件支撑,得不到上级部门的政策和财力支持,甚至连开展的机会都没有。

(二)教学方式不够灵活

1.枯燥无味

学校在开展国学教育时大多集中在经典诵读方面,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只会慢慢消磨掉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情,教学效果低下。枯燥无味的课堂只会给学生和老师带来痛苦和折磨,展现不出中国千年文化的精髓,更不要说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涤荡了。

2.脱离现实

小学的国学教育中往往容易出现五种错误的倾向:泥古不跟新、孤立不融汇、深僻不易懂、守旧不变通和只学不致用。而这五种倾向实际也就是国学教育脱离了现实生活所致。任何与现实相剥离的理论都会流于表面形式,没有效用,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教育效果。

(三)教育力量过于单一

众多研究表明,学校与家庭两股教育力量如果能相互融合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但是由于家长往往会受自己经验的限制,或者与学校缺乏沟通,从而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产生质疑。家庭的反对意见会让学生感到可以放松学习,给学校的教学活动带来许多不便。

四、提高小学国学教育质量的策略

(一) 优化实施国学的组织策略

1.筛选国学经典教材

选取恰当的国学经典篇目是在小学校园中有效开展国学教育的前提保证,国学虽然是古人历经千年后流传下来的精髓,里面也有不少内容还不适合小学生学习,这就要求在选择时体现经典性,使选取的教材既符合文化传承的作用,又符合当今教师学生学习的实际。要注意切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强调知行合一。

2.提升国学教师素养

教师的国学素养提高了,才能提高小学国学的教学质量。在国学课程出现后,很多老师选择了自学来增加国学方面的知识,买本相关资料书,或者上网查找一些资料,但关门造车能带来的提高空间实在有限。其实要提高老师的国学水平其实有很多途径,例如:集体学习研讨、专家讲座学习、网络平台辅助等都是很好的途径。

3.改进国学评价模式

在国学教学评价模式中,激励性的学生评价和反思性的教师评价能让学生和教师既有竞争的压力又有前进的动力,既从过程中感到紧张,又能从结果中体会到成功的愉快。

4.出台促进国学的相关政策

在小学开展国学教育,政府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倡导,还要以相关的文件政策从制度上保证国学教育在小学中的实施。小学国学教育有了政策的指向,有据可依,便会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的未来。

(二)改进实施国学的教学策略

1.改变教学方式

在国学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来保障其教育实效。低年级中,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喜爱的动画和经典故事相融,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讲大道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通过经典名著读书报告会和读后感演讲比赛等方式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有效吸收,增强学生对国学文化精华的理解和记忆。

2.让学生学以致用

国学虽然是古人的东西,但却是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的。国学教育,不只是让学生学到知识,还在于让学生在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对中国传统的珍视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最重要的是能以这些认知来指导、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

3.联系生活实际

在小学阶段,学生理解能力还需进一步发展,在进行比较难以理解的国学时其实是一知半解的,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把所学的材料和现实紧密联系起来,用语言描述、直观的图像把文字展现出来。课堂讲解要联系现实,课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国学中各种各类的素材,细心观察周边的生活,留心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这样学生才能学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去。

(三) 家校合作增强国学教育力

1.创建国学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学校国学渗透力

在小学中进行国学教育,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渗透性:在学校橱窗、黑板报里展现以“国学”为主题的手抄报、学习心得和文学典故;在走廊上、教室墙壁上挂上古代圣贤的画像、名言警句;课间和午间的广播时间播放国学里的经典小故事和广为传颂的经典佳句;开展诸如诗歌朗诵、书法比赛和国学知识竞赛等活动...目之所及,耳之所闻通通是国学精髓,在充盈着国学气息的校园文化中,学生日复一日地浸染着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文化。

2.营造国学家庭氛围,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力量

家庭氛围对于国学教育的开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开设国学这一校本课程时,一定要和家长们达成共识,争取到家长对此的支持。教师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国学评价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增加对国学的重视程度。也可以教给家长一些易于操作的引导方法,例如亲子共读,定期抽查,鼓励评价等,营造良好的国学教育家庭氛围。

五、結语

对小学阶段的国学教育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继续前进的道路上,也同时面临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难题。要想确保小学国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家长各方面的有效配合。只有充分意识到国学对小学教育的意义,唤起教育实践者对国学教育的重视,才能让国学教育在小学中得到发展和完善。

本研究通过阅读参考大量小学国学教育的研究资料,厘清了国学对于基础教育的重大意义,并且在国学的实施组织、教学方式和教育力量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此研究最大亮点在于:看到了家庭教育对小学阶段的国学教育的促进作用,提出以家校合作增强国学教育力的实施策略,结合前人的成果,为国学教育的更深入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纪宝成.重估国学的价值[M].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0.

[2] 马琳萍,王秋雯,侯凤翔.现阶段小学国学教育问题举隅及对策分析——以河北省小学国学教育为例[J].社会科学论坛,2010(23):188-189.

[3] 杨凤.小学国学教育校本课程实践体验与感悟[J].中国农村教育,2011(8):52-53.

[4] 周凤梅.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价值的研究——以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三小学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5] 何成银.小学国学教育区域化推进研究_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J].教育研究,2010(1):104-108.

国学教育范文第2篇

21世纪的今天,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高度繁荣,而竞争空前激烈,家长在承受巨大压力的同时,我们的孩子也在经受着智能时代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诱惑,且程度不同地表现出物欲化、粗俗化、冷漠化、浮躁化、无责任化、虚假化,幼年时养成的习惯、品德、性情,将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甚至终生。我们深知,每一个家长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长为一个充满智慧、充满魅力、正直积极、获得成功的人,而这与国学中对人的培养本质上是殊途同归的。我园根据《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成都市国学经典教育活动实施纲要〉的通知》文件要求,特制定国学经典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引领我园幼儿通过诵读经典名著,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学自强等优良品质,教育和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实施目的

1、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是为了给孩子传递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优秀作品在哲学、历史、艺术更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孩子学习国学,对他的人文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2、孩子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培养儿童记忆力和语言学习能力、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还能增强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宝贵的教人怎样做人做事的道理,孩子在诵读这些朗朗上后的语句时,不仅能够识字认字,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中包含的的美德,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

3、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家长在孩子学习国学时,自己也应该了解并熟悉一些国学知识。这样一来,不仅自己收获到了新的知识和思想,也可以跟孩子交流互动,促进孩子在学习上的的提高和进步。

4、通过国学经典教育,教给幼儿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处事的方法,提高幼儿的心性修养;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教育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提供营养,为和谐人生奠定基础;通过国学经典教育,让幼儿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体验,了解成都的人文历史、地理风貌、民俗风情等地域文化,积极关注家乡的文化建设,为成都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三、实施原则

根据幼儿身心特点,适度开展国学教育活动。

1、首先,在教育内容上把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尤其必须去除那些封建道德内容,防止陈腐的毒素毒害新时代的幼儿。

2、其次,在教育形式上改进。选取国学中的精华,通过生活化、故事化、游戏化等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幼儿喜爱并乐于学习和接受,切忌说教和灌输。

3、国学作为一个热点、一种载体,并不能承受当下幼儿教育的发展之重,更不能承受幼儿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之重。当下一些幼儿园所引入的“国学”,主要是《三字经》、《弟子规》、“四书五经”等古文典籍,其思想内容侧重于如何“做人”,是道德说教;其教学方式大多是带着孩子读读背背,摇头晃脑,入口不入心。这样的“国学”教育,表面上教给了孩子“国粹”和知识,其实质却伤害了孩子的身心和智力发展,拔苗助长,适得其反,影响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待国学教育,我们一定要严肃认真,避免步入误区。

4、相同的知识点,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和个体差异,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教学目的深度广度也应科学调整。比如“凡是人,皆须爱”,三岁孩子能明白“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就足够了;五六岁的孩子则需要懂得爱就是替他人着想;而十岁左右的孩子应明白尊重和理解一个人也是爱他的表现,爱不需要回报。

5、“国学热”的主流无疑是正面的、积极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难免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这可能导致国学“虚热”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国学教育的严肃性、庄重性。要向老师行跪拜礼,有的幼儿还穿着自制的古装,带着自制的冠。对于这样的形式,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的副教授张静表示,国学教育应该重内容而非形式。不是说中国传统的东西应该整个‘拿来’,教授给孩子,但是也不可彻底否定,对国学,我园提倡“扬弃”,要取国学之精华,而去其糟粕,类似封建等级尊卑之礼的东西,是需要摒弃的。

四、实施课程

我园实施国学教育过程大体分三个阶段:

1、(3-4岁)初步了解并欣赏《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并背诵一些浅显易懂的唐诗、宋词、童谣等。

2、(4-5岁)学习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 通过游戏化、故事化的诵读,了解道德修养与规范,孝父母、敬师长、爱朋友;习得道德修养与规范,习礼仪、重学习、勤劳动。

3、(5-6岁)了解孔子、孟子等圣贤人物幼年美德故事,参与健康的家庭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倾听民间传说,依据名人典故、寓言故事、成语故事、民俗传说等编排脚本剧,结合美术、英语、角色游戏、音体等实质多元化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认知及表达能力。

五、课程教学理念

教学必须运用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从而实现国学文化在启蒙教育的传承与发展。

1、诵读化。即以诵读为主线,有效发挥诵读的功能,孩子诵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还能培养记忆力和语言学习能力。

2、情境化。根据经文的主题,借助音乐、活动、画面、视频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在情境中观察、理解、思考、感悟,开拓视野,感受历史,陶冶品性。

3、故事化。小故事蕴含有大智慧,教学时把故事引入活动,即以经典小故事或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诠释经文中涉及的人与事,在丰富经文内涵中,开拓幼儿视野。

4、生活化。比如,吃东西时讲“孔融让梨”这个典故是培养孩子谦让、懂礼品质的最好事例;从“黄香温席”中懂得孝敬长辈;孩子“以我为中心”时讲《弟子规》;出尔反尔,讲“言必信,行必果”;被帮和助人时讲“涌泉相报”与“泛爱众”······这样既缩短古今文化间的距离,又充分发挥经世致用的功能。有助于传承民族精华又不拘泥古训,更有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培养。

六、推广形式

1、与幼儿园特色创建相结合,营造经典诵读的良好氛围。在幼儿园整体环境的设计、规划上,既要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要求,又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幼儿在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感受国学,学习国学。

2、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宣传栏、黑板报的作用,宣传我国优秀的文化经典、五千年的思想精粹、先贤的经典故事等,不仅促进了孩子在学习上的提高和进步,对家长也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教育作用。

3、把国学经典教育纳入课程规划,安排课时,确保国学经典教育进课程,并合理安排教师承担国学经典教学任务,加强教学的规范性。

七、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幼儿园成立由园长任组长的国学经典教育领导小组,细化分工,落实责任,把国学经典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来抓。 组 长:赵英 副组长:蒋玲 组 员: 余涛 赵霞

2、重点规划。结合本园特点,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具体措施,分年龄段、分学期、分步骤、有针对性的逐步推进国学教育。把国学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安排上立足长远,不断完善,形成稳定的国学教育机制。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中起着骨干、主导和示范作用,是国学教育重要的保障机制。以特色建设为指向,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分层提出要求,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聘请专业人员培训、座谈交流、讲座等方式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从各个层面去解读、揭示国学教育的方法和规律,搭建培养全园高素质国学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平台。

国学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 游戏 研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226-01

在学前教育改革进程中,课程游戏化是近期涌现出的一项显著成果,其在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及促进学前教育深入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广大教师要重视这一研究,积极深入、主动参与,做好课程游戏化教学改革。

1 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研究的积极意义

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幼儿,而课程游戏化研究则是针对幼儿身心特点而开展的一项专题研究,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适应了学前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幼儿最显著的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对趣味性较强的事物感兴趣,课程教学如果枯燥乏味,就无法调动他们的兴趣。开展课程游戏化研究,顺应了学前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二是有利于打造更具趣味性的课程。课程趣味性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学习参与度和实际效果。以游戏化作为主要模式,孩子们会学得更加有兴趣,他们会以积极的举动回应教师的启发引导,在趣味性活动中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三是可以打造学前教育的特色品牌。学前教育应当向着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在教改方面要有所体现、有所表现。开展课程游戏化研究拓展,能提高幼儿园的办学影响力,并以此为抓手,走出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

2 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的要点分析

在课程游戏化研究推进过程中,教师要在推动研究深入开展和质效提升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教师重点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2.1要确定本园课程游戏化实践的计划方案

虽然幼儿园针对这一研究有具体的工作方案,但最关键的落实环节还在于广大教师。教师既是课程的执行者,又是课程研究的实践者,因此要确定适合本年级、本学科的课程游戏化方案。教师要深入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兴趣,针对教学内容中的可结合之处开展分析研究,使课程游戏化活动能具体落实到课程,落实到教学内容,落实到教学对象,制订更具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方案,这是深入推进课程游戏化研究的重要基础。 2.2要落实课程游戏化研究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教师角色定位在整个游戏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成为研究的倡导者、引领者、推进者。首先,要积极响应和重视这一研究,要摆脱陈旧的教学观念,以课程改革要求为抓手,广泛搜集资料、研究他人的成果,寻找游戏化改革研究中的有效突破点。其次,教师要身体力行,在教学方案编写、教学活动设计中主动融入这一研究,使课程游戏化研究贯穿于学前教育全过程。另外,还要相互协作、共同探讨,使自身能够在研究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2.3要将教研活动与游戏化研究紧密结合

教学研究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幼儿园要将教研活动和课程游戏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将课程游戏化研究作为教研教改的重要课题,列入学期、教研计划,制订详细的教研活动安排。另一方面,要针对研究课程游戏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障碍因素,探究如何有效突破。经过这样的融合,为课程游戏化研究增添强劲动力。

2.4 要体现课程游戏化与培养目标相结合

教师要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教授知识、培养优秀习惯与良好技能的过程中,融入游戏化教学内容,使孩子学得更加轻松快乐,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以游戏化的趣味形式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情境化游戏,要求幼儿扮演顾客和售货员、扮演医生和患者等。以这样的活动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文明礼貌方面的教育,既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强化了文明礼貌教育。游戏化模式的改革使教学充满了活力,受到了幼儿的广泛欢迎。再比如,为了培养幼儿动作协调能力,教师可以在室外体育活动中设置一些协调性小游戏,如拍球、队列等,可以训练幼儿的动作协调性。以游戏方式代替单调的教学或训练,可以让幼儿以更加浓厚的兴趣参与到课程学习之中,有助于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2.5要定期交流总结游戏化研究的成果

开展课程游戏化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有一个逐步深入推进的进程。因此,教师在具体实践中的经验总结非常重要。教师要善于回顾,将自己在研究中的经验体会总结出来。幼儿园要定期组织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交流心得,通过相互观摩、开设示范课等形式进行总结交流,使教师在研究中获得的成果得到推广。这是进一步放大课程游戏化研究运用成效的有效路径。

3 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实施的注意点

教师在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研究中,要注意提高科学性、实效性。一是要注意博采众长。既要从教学网站、教学资料中搜集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要注重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将大家总结的经验作为自身工作的参考,从中汲取有用之处进行拓展。二是要注意因地制宜。不同学科、年级段的幼儿在课程游戏化研究中具有鲜明的特色,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幼儿年龄特点及现有设施条件,科学组织各种游戏化活动,做好安全、卫生等方面的保障。三是要注意家校联动。一些益智游戏、行为习惯游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帮助。幼儿园要和家长取得联系,向他们通报这些游戏的内容和方式,与他们交流,请他们配合开展,在家庭中实施游戏的延续,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研究非常必要,也很重要。教师要深入参与、主动作为,在教学改革推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柳卫民.游戏与课程、教学关系的辨析[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国学教育范文第4篇

【教学内容】:

1、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2、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3、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4、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了解“三易”的内容,知道周礼—周公作,礼记—戴德、戴圣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了解周易、周公、周礼、礼记有什么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1、集体读一背一,然后分组比赛

2、讲评,并评出冠、亚军组和个人

3、师语:

《三字经》是一本能够被历代人们奉为经典而不断流传的书,它具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文化魅力。三字经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读起来朗朗上口。用词精雕细刻,非常典雅,便于记忆。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诵读《三字经》的课堂:

二、学文晓理,诵读感悟《三字经》36——39组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电脑播放《三字经》的朗读)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

3、《三字经》的逐句分析讲解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 “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启示:《易经》虽是我国古代人占卜的书,但它其中阐述了极为深奥的哲学道理。像阴阴消长,物极必反的论述随处可见。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尚书》也是六经之一。其中很多人生的哲理。比较深奥难懂。

启示:《书经》是一部十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从内容方面来看,很类似我们现在国家的政府档案,可以使我们了解当时历史,从中学到许多有益的知识。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周公,是周文王的四子,周武王的亲弟弟。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以后病逝,十三岁的成王即位。小孩子怎么治理国家呢?只好由叔叔周公协助理政。周公不但理政治国,还整理了周以前的文化,建典章、定国体,开创了周朝八百载天下的基业。

《周礼》是周公所作。周公非常了不起。他辅佐周武王灭了商朝。而且又辅政成王,没有篡位的野心。制礼作乐,是中国文化的奠基者之一。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礼记》也是非常重要的书。阐述了很多礼仪规范和人生道理。

三、拓展升华:——漫谈《三字经》

《三字经》是一把瑞士军刀——《三字经》的多种功能

清代王相评述《三字经》融会了天地人三才与经史两大系统的核心内容,不仅是蒙学的捷要,还是大学的源泉1。因此《三字经》包含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核心,不仅是启蒙教育的最佳入门教材还是大学阶段教育的基础。

四、师总结:

一般来说,在孩子

三、四岁便可开始学习《三字经》,这样做:一是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记忆力;二是帮助孩子从小多识字,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图案,而孩子的视觉很敏锐,通过多读、多背、多看,孩子会自然而然掌握许多汉字;第三是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俗话说“性格即命运”,孩子小的时候有了良好的性情,成人之后,便会有良好的性格,《三字经》中蕴藏的人文气息能对孩子的品性起薰陶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1、每天读36—39组3遍,34—39组2遍,32—39组1遍。争取会背会写;

2、每天看“一字”提示背一遍36—39组。

2、把36——39组讲给家长听,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与家长、老师、同学交流

六、总结:

1 (宋)王应麟著,《三字经》。长沙:岳麓书社1986年8月第1页。

国学教育范文第5篇

宝安区规划土地监察大队 邱灿华

2012年5月17日至18日,我有幸参加了区委区政府在区党校组织的《干部自选培训》学习,虽然只有短短两天,但感受颇深,启发很大。

何谓国学?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做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学习国学如何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做好一个新时期的人民公务员,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想法。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从岁月中借来的一段光阴,自己把这一段光阴过成什么模样,最后在墓志铭上镌刻上你的名字,这段光阴被赋予一个人的意义。从开始念书学习,在这个起点上所有人大体差不多,但是再往后,从而立之年以后,每个人的差别那就是天壤之别了。人生之初,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小的时候,年幼无知,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后来,年龄渐渐大了,不得不面对上学、就业、升职,以及婚姻、家庭、子女等一个个问题。回头想想是怎么走过来的?为什么不同的人会产生“天壤之别”?这里面一定有值得总结的地方。人的一生必然有几个关键的转折点,迈过这几个转折点,就可能柳暗花明,前途似锦;迈不过,则可能完全是另外一番情景。为什么有的人能抓住机遇,很好地完成人生的转折,有的人就迈不过那道坎?我看关键是能否保持良好心态和旺盛的斗志。保持良好心态,最重要的在于自身的修养,像古人倡导的通过“克己”、“内省”、“修身”,达到内心的和谐,达到道德的充实和精神的升华,这样才能宠辱不惊,心态良好,帮助个人度过人生中一道道难关,达到胜利的彼岸。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总理看望他。他和温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突出强调了“内心和谐”。内心和谐是一种素质,是一种能力,它能使人守正心灵,控制情绪,演好角色,追求卓越。内心和谐是一种境界,勇于争先而不计较名利,品格高洁而不孤芳自赏,刚正不阿而与人和谐相处。内心和谐是一种力量,难不倒,诱不倒,始终保持那么一种精神、一股劲,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我认为,良好的心态是身心健康、做人做事的基础,凡事都要有一颗“平常心”, 致力内心和谐关键要做到:

在物质面前心态要平衡。社会不断发展,人类创造的财富不断增加,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对待物质财富,过分追求财富、追求享受,取之无道,取之非法,不仅导致心态失衡,很有可能会坠入深渊。我们的干部、职工,大多数来自基层、老百姓家庭,是党的政策给了我们机遇,当然也有自身的努力,我们才有机会上大学、进机关、当公务员。现在每月拿近万元工资,还有各种社会保障,工作也不是特别累,生活过得也安逸,可以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应该有知足感。心理平衡就是懂得定数,顺其自然,不要去追求不可能的东西,知足常乐。个人的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如果一旦掉入欲望的陷阱,要么陷入了苦恼之中,心烦意乱,智力不能正常发挥,消磨青春年华;要么走火入魔,铤而走险,误入歧途。要学会对欲望的遏制,要学会科学正确地比较。现在,比较在社会上有两个误区:一是攀比,盲目攀比,自己得到的不比,专比自己没有的。有了住房比职务,有了职务比挣钱,有了金钱比清闲,摆出优点比缺点,结果心理失衡形成了攀比的恶性循环。二是单比。比较应当既有纵向的又有横向的综合比较。但是有的只比人家所得,总觉得自己得到的少了。这样比法,越比越泄气,越比越浮躁,感到的是吃亏,看到的是阴影。

古人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从这几年查办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来看,总结下来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大多出生贫寒,出事前大多勤奋工作,有的还做出相当成绩,在组织培养和个人努力下,走上了领导岗位。走上领导岗位后,他们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看到别人腰包鼓起来了,看到别人物质享受多起来了,心理不平衡了,于是铤而走险,最终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他们都有一个相同或相似的轨迹:欲望——满足——新的欲望——更多的满足——直至成为欲望的奴隶。究其原因,就是不能遏制欲望,心态失衡,忘记了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在国家并不十分富裕的情况下,在还有几千万人口未脱贫、每年城镇登记失业率超过4%、为数不少的县还不能完全兑现津补贴的情况下,不可能“高薪养廉”。机关公务员想发财,想成为大款,不可能,也不现实。我们有很多古训,教育人要行君子之为,莫行小人之道。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做人要挺直腰杆,做个大写的人,顶天立地。

在进步面前心态要平衡。正确对待个人得失,进退留转,是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和职工都无法逃避的。大家都想进步,但是,职数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人人都当领导。那么多人符合条件,应该提拔谁,不应该提拔谁?只能是好中择优。既然是好中挑好,结果总是有一些人上去了,有一些人没选上了。无论是选上的,还是没被选上的,都应该调整心态,平衡心理。 “人比人,气死人”,看怎么个比法。我们有的,往往只比上不比下。不可否认,有些同志职务进步快一点,有机遇原因,也有组织信任、个人努力的结果,没上去的同志不见得就各方面要差。但是,要正确对待,一定不能攀比。情况差不多,总是有先有后,都挤在一起,大家都上不去。就像上公共汽车,有3个要上,但只能上1个,3个人都在那儿挤,谁也上不去,下一趟车来,又是你们3个在挤,又是谁也上不去。怎么办呢?你得敢于推荐离车门比较近的,让他先上去,下趟车来了,你的机会就大多了。千万不要一考察,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就自己行,可别人又认为你不行。这样浅显的道理,相信都懂,主要还是在真正面对的时候,要平衡自己的心态。眼光放远一点,眼界放开一点,“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在权力面前心态要平衡。政府各部门的职能不同, 业务特点也不同,有所谓的热门单位、权力单位,也有服务单位。我认为,政府各部门是没有主次之分的,只有职能分工不同,只有业务性质不同。有的部门有行政职能、有审批审核权限。所谓有权,权力是从何而来?第一,权力来源于法律法规。国家法律法规对于行政权力的行使,既规定了严格的实施条件,又规定了规范的实施程序。现在讲依法治国,是法治社会,法律条文、行政规章该公开的都公开了,老百姓明白着呢。我的看法,权力越大,责任越大。第二,行政权力来源于人民。权为民赋,责重如山。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责任,是既要执行好,执行到位,还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常怀敬畏之心和忧患意识,唯恐自己的工作失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失。只有诚惶诚恐、殚精竭虑、居安思危,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所以不管有权和所谓没有权的部门都要正确对待,既要经受住权力的考验,也要耐得住寂寞,要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一定还会遇到类似的、各种各样的“关口”。面对难关不可怕,关键是要平衡心态。保持平衡心态,功夫在内心,内心和谐,不失平衡,才能真正平衡。诸葛亮有一句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平衡心态,要静心,心静则平。首先,要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境界。理论帮助升华,知识给人力量。多读书,多与书本交朋友。一个人的知识丰富了,心胸也就开阔了。我们在家里经常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学习好了长大有出息,我们自己最好能在学习上,给孩子做个榜样,既言传又身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次,要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周围的环境。人贵有自知之明,认识自己最难。世上最难的事情莫过于自己了解自己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推己及人,了解别人,了解所处的环境,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再次,要善于调整心态,掌握平衡技巧。咱们经常说要换位思考,要站对方角度去考虑问题,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平衡心态的手段。有时候,要逼自己主动调整心态,不要钻牛角尖。

上一篇:人事管理下一篇:招标投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