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软件范文

2023-09-08

工程造价软件范文第1篇

摘 要:当今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类电脑软件和手机APP,在大部分的软件开发过程中更注重的是技术强大和功能丰富,常忽略界面UI设计,良好的UI不仅在系统开发、网页设计、以及移动应用市场端都备受用户青睐,还让用户在操作使用软件时变得方便、快捷、舒适,带来更多的经济价值。本文从UI发展的背景入手,结合其与用户的关系和重要性,分析UI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过程,加以作者曾经设计过的\"古树宝\"软件UI设计为经验,对UI设计在软件开发应用中的重要性进行浅谈与分析。一个成功的软件产品,主要目标就是能够吸引用户,使用户可以更舒适的使用与消费。

关键词:界面设计;用户体验;信息交互

一、UI的发展背景

UI,英文全称为User Interface,中文意思是用户界面。UI设计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软件界面是人机交互的桥梁和窗口,对于完整的软件而言,UI主要指系统界面美术设计和人与系统之间人机交互两个方面。

在国内,根据以往的情况看,大部分软件技术人员只关注软件的功能如何实现,项目有无漏洞,安全性是否保障等等,然而却忽略了软件的界面设计。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如今的电脑用户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用户的审美度越来越高,用户的体验感有更高的要求,软件除了技术齐全、功能强大外,也开始注重视觉效果,舒适度,美观度,便捷度等各种用户的体验感。

二、UI与用户的关系

UI是人机交互的桥梁,优秀的软件UI能给用户使用带来极大的便捷,引导用户如何操作,给其带来轻松之感。软件界面的好与坏,并非是管理者或经理的指示有多么清晰,也不是软件功能有多么丰富和完善,而是用户使用时最直接体验评价。用户在使用某种产品或服务时,会建立起来一种使用的主观心理感受。这种感受是用户通过手去操作、眼睛去看、大脑去思考、心去体会到的,好的产品能让用户用起来很舒适,不需要费神就把整个使用流程跑完了,体验到。

所以我们在设计与构思软件界面过程中,要着重把界面和用户体验结合起来,把用户体验作为界面好与坏的唯一标准。这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儿,但如果真能做到,想必这个产品的参与者和产出者就是成功的。

三、UI设计的重要性

当前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脑和手机,电脑软件和手机APP的数量也是不计其数,同一类型功能的手机app都就很多个,用户在选择下载后,软件界面就如同门面,用户的第一印象就是软件的界面带给你的直观感受。界面的好与坏,会给用户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才是具体的操作功能与使用感受,软件强大的功能是在对界面产生良好的印象之后才能體验到的,所以,用户第一时间不一定能感知其功能的强大,而是直接感知软件界面的舒适度,对整个软件是否做出评价。除了界面的美观舒适外,功能板块的划分布局是否符合大众的体验效果,若是使用繁琐和复杂,这也会直接影响用户对本软件的评价,影响软件推广和使用。

软件界面活泼极具感染力,就如国外的苹果、三星、黑莓,以及国内的华为、OPPO、VIVO、小米等几大公司都开发了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拥有一套自己的UI设计各具特色,使用户操作简单、方便,各层次知识水平的用户都能轻松应用。所以一款优秀的软件界面设计就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为操作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增加在用户心目中的满意度,这样,才能在残酷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UI设计的原则

电脑软件和手机APP的UI设计直接关系到APP开发以后的运营推广,移动端扁平化设计的发展,色块、图标、字体、组合、视觉体验效果等,每一个元素都是关键。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手机APP开发中的UI设计呢。

1.色彩搭配设计

主色调的使用会给用户留下一定的印象,所以要选择好主色调。界面的色彩及风格与系统界面统一,软件界面的总体色彩应该接近和类似系统界面的总体色调。比如系统色调以绿色为主,软件界面、按钮等使用的色彩就最好要与之吻合。

2. 界面布局设计

手机APP开发具体要采用的什么样的设计风格,还是要依据产品具体的需求等元素去进行选择。信息之间层级关系的罗列展示非常重要,恰当的布局,能直接通过视觉力来暗喻信息之间的层级关系。

3.图形设计

图形决定着整个产品线的调性,能直接将产品所蕴含的情感文化通过视觉表现传达给用户。在UI界面设计中图形更多的体现在图标及按钮上,这里可以尝试统一的风格、统一的图形元素来提升形的统一感。

4.字体设计

字体的形状及样式会直接影响到信息传递的速度,根据不同的场景,使用不同的字体样式是极为重要的。在UI设计中,理解字体也是个重要的技能,合理的使用字体样式,字重,字距等都是字体设计中的关键。

5.情感化设计

在一些细节上需要考虑到情感化的设计,将情感融入于设计中,这样可以去提升手机APP设计的品质,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

五、UI设计的过程

UI设计包括交互设计、用户研究、界面设计三个部分。一个通用消费类软件界面的设计大体可分为五个步骤:需求阶段,分析设计阶段,调研验证阶段,方案改进阶段,用户验证反馈阶段。通过以上步骤最终要实现Logo设计,按钮设计,主页面设计,启动页设计等。

(1)Logo设计

商标可以说就是个符号,是同等重要的概念和图形的综合。LOGO设计要简单直接,尽量简化一些不必要的修饰,图标制作不能太繁琐,在制作上尽量使用矢量图,确保图形质量清晰,使在有限的屏幕空间里,展示最好的效果。在曾经创作过的古树宝App设计过程中,其功能为古树名木的生长保护,所以在logo设计中又改为以树木的基本形为原型,加上充满生机的绿色,抽象简化而成。

(2)按钮设计

设计风格也有很多细微的差别,圆角还是直角,面还是线行都有不同的含义和表意性,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图符,有助于用户的识别,方便操作。在古树宝App共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按钮:开和关,用来控制单片机上指示灯的打开和关闭操作。按钮采用了茂盛的树木和树干枝丫两个图形制作。

(3)软件主页设计

界面设计要简单直接,尽量简化一些不必要的修饰,使在有限的屏幕空间里,展示最好的效果。在古树宝app中主页面上显示包括的内容为标题、按钮、温度数据、湿度数据、光照度数据、PM2.5浓度数据几个项目,告别了传统整齐划一的表格式风格,将各个内容板块排列成菱形,具有不一样的使用体验。

(4)启动页设计

App启动进入主页面时,会有一个启动界面,用来过渡和缓冲,进一步展示软件的功能和内容。动效是进行人机UI设计的一个体现,精心策划的启动页可以为APP产品增添不少精彩,给予用户更好的视觉享受,让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拥有愉悦的心情,同时对企业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

六、总结

对于软件UI设计的评价中,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评价规则,每个行业的UI设计可能会有的不同的评价体系。但是不变的是需要评价用户对软件界面是否满意,是否符合标准化、布局是否合理科学等。因此,软件界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可低估,在今后的设计中,加强对界面设计的重视,可以促进其带给用户第一印象的直接效果,对软件的推广和使用有积极促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加瑞特.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周陟.UI进化论:移动设备人机交互界面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JeffJohnson.认知与设计:理解UI设计准则[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4]王軍锋.郭偎.武艳芳.移动应用UI设计模式[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5] 潘成超.吴爱清.王微等.论软件用户界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M].安徽: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

作者简介:

张俊文(1987-),男,汉族,云南昆明人,党员,硕士研究生,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院,研究方向:信息技术,农业信息管理。

工程造价软件范文第2篇

摘 要:针对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对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及目前软件工程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点不鲜明、不适应新工科要求等问题,提出了从提炼新理念、改变教育观念、创新培养模式、构建专业培养新体系等方面的专业建设途径。经过建设,我系软件工程于2017年被学校确定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并被评为学校第一批进行工程教育认证的试点专业。

关键词:新工科;工程教育认证;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1 引言(Introduction)

随着以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协同创新和广泛应用为基础,以互联网+工业制造双向融合为动力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的快速形成和发展[1]。新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和更新型工科人才的支撑,这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使得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受到空前重视和普遍关注,迫切需要创新高等工程教育的理念,进行“新工科”建设[2,3]。需要对工科专业进行工程教育认证,改革高等工程教育的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特别是随着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人工智能2.0、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提出,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型IT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迫切要求将信息技术(特别是软件技术)与各行各业进行深度融合,促进相关行业的转型和升级,从而进一步促进新经济的发展,这对软件工程专业的特色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本文旨在对新工科+工程教育認证背景下的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探索。

2 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认证(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nstruction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指专业认证机构以《华盛顿协议》为基础,由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制定的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为准绳,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4]。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利于构建中国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推进中国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有利于建立与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促进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有利于促进中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保障工程教育专业质量的重要手段。

新工科(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3E)是相对于传统工科而言的,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创新创业能力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是在新科技、新产业、新经济背景下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新工科中“新”体现在新理念(工程教育的理念和思路新)、新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与组织模式新)、新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大学体制机制和组织模式新)、新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教师评价标准新)、新体系(人才分类培养的体系结构、专业评估体系新)。其内涵应在于提高学生适应变化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提高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5]。新工科的特征体现在引领性、交融性、创新性、跨界性和发展性。新工科建设的复旦共识、天津大学行动和北京指南,为新工科建设指明了路线图。

从上可以看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新工科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致力于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致力于工程人才能力和质量的提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以看作是新工科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

3 软件工程学科(专业)在新工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The importanc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in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nstruction )

从新工科建设的背景看,信息技术是新工科建设的切入点,而软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关键和核心。与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尤其注重新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融合。信息技术各学科交叉融合、传统工科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是新工科产生的重要途径,都离不开软件技术。软件工程专业与其他工科专业的融合,是培养具有跨界整合能力的复合型软件工程人才的重要抓手。因此,改革和创新软件工程学科人才培养和特色专业建设,对新工科、新产业、新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新工科建设的基础工程。

4 新工科建设+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对软件工程人才的能力和素质需求(Qualification and capability requirement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personnel in the circumstance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nstruction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美国工程院、世界经济组织、美国工程技术评审委员会工程类专业认证标准、国内新工科建设目标等都描述了未来工程技术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新工科天津大学会议也提出了面向2030的工程师核心素质标准[6]。在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的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对工程本科毕业生提出的12项毕业要求中,9处提到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需求。这些标准和要求都共同关注到了新工科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学科交叉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社会担当和责任意识。软件工程作为典型的工程学科,其人才当然也应该具有上述总体要求。同时,软件工程学科也有其特殊性,特别是移动互联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在软件分析与设计能力、软件实现能力、软件测试能力、软件项目管理能力、应用软件工程知识和技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的工程属性和特点,我们认为软件工程人才的核心能力需求应包括:广博的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和理解能力、运用软件工程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领导才能与管理能力、自学习与再学习及终身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国际竞争能力。从素质角度看,要具备社会素质(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职业素质(业务素质、工程师职业道德、沟通与合作素质)、精英素质(领导力、科学与创造性思维、沟通协调能力)、文化素质(人文艺术素养)和身心与个体素质(健康体魄、独立思考能力)等。可以说,新工科背景下,对软件工程人才的核心能力和素质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5 新型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of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对照新工科的特点和对软件工程人才的核心和基本素质要求,我们发现目前的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在很多方面还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6-8]。

(1)专业建设理念不够新,人才培养核心目标不够明确。新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发展定位与服务面向与国家、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及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但目前很多学校的软件工程专业限于理念、师资、实验等条件限制,不能及时融入经济产业发展的核心需求与前沿地带、服务于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学科体制和培养机制创新不够,不能有效支撑新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高校“大学—学院—系部”的组织结构中,學院通常只专注于本学科内部的研究,系部之间也通常存在割裂,限制了跨学科的交流和融合。可以说,基于软件工程学科的知识体系限制了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要用软件技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通常不仅需要较坚实的数理基础、软件工程知识和技术,还需要管理学、心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软件工程学科与其他学校的交叉和融合势在必行。

(3)人才培养体系与软件产业发展不相适应,人才培养模式老化。由于对软件产业发展及其变化不够敏感,对软件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与新需求研究不够,地方高校(特别是新建地方高校)通常沿袭传统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而不是以培养能力为导向,以结果评价为主而不是结果过程相结合。很多学校的软件工程专业教育没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和基于能力的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CBE)、基于成果的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的新工科教育理念。

(4)产学研协同办学机制缺失,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不强。软件工程技术能力和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的养成具有跨界性,需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但目前许多高校的校企合作育人及科教融合深度不足,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还有待加强,还不能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与协同创新需求。同时,由于师资队伍大多来源于科研型高校,重学历轻实践,比较缺乏行业实践经验,这也直接影响了新型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

(5)软件工程人才的分类培养体系结构不清晰。在目前的专业设置中,大多数本科院校和理工类职业技术学院也都开设了软件工程专业,专科、本科、研究生都在学软件工程,但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趋同性较强,没有考虑学校性质和特色(优势工科高校、综合性高校、行业性高校和一般地方性高校),没有参考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和产业特点,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且,本硕不分或本硕隔断现象严重,没有持续性。

6 新型软件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途径

(The paths of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of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軟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也是信息社会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而软件工程专业是软件产业的支柱。新软件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不能坐而论道,要与时代、社会和当前经济发展相结合,要体现到软件人才培养的实践之中,要与新工科建设步调相协调。针对上述新型软件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性非常强、知识更新速度快、与社会需求接轨紧密”的特点,以及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我们认为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8-10]。

(1)提炼新理念,问产业需求建特色专业。为适应新经济的发展,新型软件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新理念,要从国家高度,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和产业发展最新的人才需求,提炼软件工程专业的特色和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标准,提高软件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整体水平。高校是新工科建设的主体,应按照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来定位软件工程专业特色建设和工程教育模式。地方性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为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的软件人才。例如,可同金融产业、生物工程产业、工业制造业、机器人产业、大数据产业、物联网产业、软件测试产业等融合,来构建软件工程特色专业或方向,培养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

(2)改变教育理念和创新培养模式。理念主要指“理论、观念”,通常指思想。培养模式是实施专业教育的途径、方式、方法、规范、过程及关联关系的综合。新型软件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培养模式。从教育理念方面看,要根据学生兴趣特点,结合互联网特点,坚持多样化和个性化的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施—Operate运作)工程教育模式,坚持和落实“以学生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要从以知识与技能传授为主逐渐转向以培养学生核心能力为主,从而保障学生能够满足企业与未来社会对高素质软件人才的需求。从培养模式方面看,应当构建以高校、政府、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共同体,通过校企联合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共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合作培养培训师资等方式,逐步完善产教融合、科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真正培养有创新实践能力和产业需求的软件工程人才。新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目的是为新技术与新产业发展培养各种类型的软件工程人才,因此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例如,可采用面向软件系统能力的培养模式,培养研究型软件人才;采用面向行业应用和实践的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采用互联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软件人才;采用X+Y国际化联合培养模式,培养领军型国际化软件人才。

(3)构建专业培养新体系。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确定后,还需要相应的培养体系来保证目标的达成。这些体系包括学校结构体系、课程知识体系、教师教学体系、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资源体系、教学管理体系、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创新创业实践体系等,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和生态环境,任何一个体系或环节都影响到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达成。这也正是教育部发布“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的目的,意在引导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各类学校共同探讨新工科建设所需要的新体系。

这里,我们要重点提及的,是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知识体系设置问题,它是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软件工程教育认证目标达成的关键因素。应该主要围绕工程知识基础、多学科融合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构建更系统、综合的软件工程课程体系。应该从系统工程问题出发,以跨学科的视角设置课程,以软件工程技术技能为主线整合工程、经济、管理等课程的知识和内容,建立综合的课程教学模块。要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工业制造等新技术和相关产业相融合,建立特色课程。要将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相结合、创新性思维训练与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因此,建议按课程群来设置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基础知识理论课程群(主要包括数理基础、人文艺术、计算机基础理论)、计算机基础课程群(与计算机软件相关的基础课程)、软件工程基础课程群(主要包括软件工程技术、方法、项目管理方面的课程)、软件开发平台和工具课程群(主要包括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开发平台、软件开发和分析及测试工具的课程)、软件工程实践课程群(主要包括课程实验、综合设计、企业项目实训、毕业设计)、专业方向应用课程群(专业方向特色课程,如软件测试、移动应用开发、嵌入式系统开发)、企业管理课程群(主要包括企业管理和相关企业法规课程)。

7 结论(Conclusion)

培养科学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软件工程人才,对于支撑服务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认证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目标。在上述思想指导下,我系以大数据开发应用、移动应用开发为特色的软件工程于2017年被学校确定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并被评为学校第一批进行工程教育认证的试点专业。因此,在新工程建设背景下,我们提出的提炼新理念、改变教育理念和创新培养模式、构建专业培养新体系等方面的专业建设途径,对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2] 林健.引领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工科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7(13):40-43.

[3] 沙有闯,袁明磊,李晨诚.新工科背景下移动应用开发人才培养与质量保证体系研究[J].软件工程,2017,20(12):60-62.

[4] 刘永彬,欧阳纯萍,阳小华,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6(15):63-65.

[5] 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6] 施晓秋,赵燕,李校堃.融合、开放、自适应的地方院校新工科体系建设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0-15.

[7] 夏建国,赵军.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刍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5-19.

[8] 陈慧,陈敏.关于综合性大学培养新工科人才的思考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19-23.

[9] 徐晓飞,丁效华.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7(6):6-10.

[10] 陆国栋,李拓宇.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J].高等工程

教育研究,2017(3):20-26.

作者简介:

沈海波(1963-),男,博士,教授.研究领域: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工程.

周如旗(1971-),男,博士,副教授.研究领域:人工智能,软件工程.

朱雄泳(1976-),男,博士,讲师.研究领域: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工程.

工程造价软件范文第3篇

【摘要】在传统的基建工程管理中,其管理工作大多依赖于人工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会受到工作人员工作状态及沟通实效的影响,无法时刻保持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且由于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其管理成本会大幅度增加,进而影响工程效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建工程信息化的趋势逐渐加强。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就开始在基建工程管理中应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基建工程管理当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主要对我国当前基建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案例重点分析我国基建工程管理信息化进程是提高企业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基建工程;管理系统;信息化;措施

在基建工程建设中工程项目是企业收益的主要的来源,项目管理质量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且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目前在企业的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也面临着不少的困惑,这会增加项目团队的任务,使团队无法完成既定的目标。而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基建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进行有效的结合,构建成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大大的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提升管理工作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它主要以项目基础数据为核心,将工作流程和相关的资源进行重新调整,对工程的实施进行全程监控,随时向管理人员提供需求的信息,并使管理者能够及时的了解工程的施工进程和现场的情况,实现项目监管的科学性和及时性,从而提高工程管理的质量提高工程效益。

一、传统基建工程管理模式的弊端

1.1传统模式中业主对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招标阶段、施工阶段、交付运行阶段分别进行管理,不能充分考虑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各种需求和限制;缺少对项目真正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进行分析,工程项目的决策方案缺乏系统性,无法实现全生命周期目标。

1.2在大多数项目中,项目参与方相互独立,各自以自身利益为目标参与项目,参与方各自完成其专业工作,在项目进程中充满了各种冲突和争执,他们的管理活动之间缺乏集成整合、协同工作。

1.3传统模式没有也不可能以建设项目的运营目标来导向决策和实施,最终用户需求往往自决策阶段开始就很难得到准确的定义,无法实现运营目标的优化。

1.4传统管理模式中不同阶段用于业主方管理的信息支离破碎,形成许多信息孤岛或自动化孤岛,决策和实施阶段生成的许多对物业管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往往不能在运营阶段被直接、准确地使用,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1.5适用于分阶段管理的信息系统为各自管理目标服务,建立在不同的项目语言和工作平台之上,难以实现灵活、有效、及时的信息沟通;

1.6设计、招标和施工中产生的信息传递不畅,某一阶段产生的信息无法在下游得到正确使用和增值,同时出现了大量的重复信息工作。

二、基建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2.1能够有效降低工程的管理成本

在传统的基建工程管理中,其管理工作大多依赖于人工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会受到工作人员工作状态的影响,无法时刻保持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且由于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其管理成本会大幅度增加,进而影响工程效益。在基建工程中,管理工作分为多项内容,不仅包括工程施工前的施工准备管理,还包括工程设计管理、材料采购管理、施工管理和竣工结算管理等,其中任何一个管理环节都需要一定数量的管理工作人员。如果采用信息化技术管理,则能够缩减基建工程管理中管理人员的数量和降低每个环节的成本,还能减轻可能因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而带来的影响,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

2.2能够提升基建工程的管理水平

在项目的管理工作中,如果是人工的管理,管理工作很容易受到管理人员情绪和工作状态的影响。当管理工作主要受管理人员状态的影响时,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就容易出现问题,从而使工程的管理效率降低。一直以来,我国建筑企业对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高,忽视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再加上我国基建工程管理人员不够专业,不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经验,导致我国基建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而基建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能够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解决人工管理会出现的这些问题。

2.3有效利用有限资源

基建工程项目的全部信息以系统化、结构化的方式存储起来,甚至对已积累的既往项目信息高效地进行分析,便于施工后的分析和数据复用。从而可以为项目管理提供定量的分析数据,进而支持项目的科学决策。因此,对建筑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用尽可能少的费用、尽可能快的速度来保证优良的工程质量,获取项目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3.1我国基建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3.1.1基建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在逐渐提升

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建筑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信息化,一些规模较大或水平较高的企业首先建立了局域网,实现企业内部数据资源的共享,同时,项目管理软件也成为建筑企业的一个关注点。

3.1.2建筑管理软件还不成熟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建筑企业开始使用专业的管理软件,但这种软件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建筑管理软件相比还差距甚远。而国外先进的软件很多又不适合国内的企业,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外的企业在组织结构上有所不同,所采用的管理方式不同,软件可以运用的范围也就不一样。

3.1.3地区和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在我国,由于各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很多地区或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在一些发达的城市,经济发展较快,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信息的来源也较为丰富。在这些地区,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人员可能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认识比较深刻,懂得利用信息技术来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而在很多偏远的地区,信息化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人们对于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也不够深刻,不懂得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来实行工程的管理。从行业上来说,公路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就远远不如市政工程的建设。

3.2国外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发展非常迅速。

日本近年来主要大力推进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即CALS/EC。这表明项目的招标、投标、过程管理信息的提交必须通过互联网进行且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美国方面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也相当优秀,如:P3/MS Project软件等。美国对于项目管理软件使用面非常广泛并且普及率也特别高,如:美国的McDonnell Douglas(麦道)、Coca-Cola(可口可乐)、BoEing(波音)等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使用了P3系列软件。

四、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4.1文档与数据管理信息化

4.1.1以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对象,全部信息实现无纸化。

4.1.2建立存储所有的工程信息的数据库,便于共享和利用。

4.1.3建立与工程紧密相关的知识库(包括专家库) ,便于共享和利用。

4.2信息沟通信息化

4.2.1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管理信息系统,使项目的参建各方利用网络以及电子介质进行信息的提交和接收。

4.2.2建立交流协作平台,使项目的参建各方可以在远程进行交流,及时解决问题。

4.2.3建设建筑业电子商务网站,建立材料和设备数据库,通过网上询价、招标、订货,降低采购成本和管理成本,为业主提供材料、设备优化选择的新空间。

4.3过程控制信息化

4.3.1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实现远程专家咨询、遥控指挥工程现场。

4.3.2建立科学的预控系统,在工程管理过程中,根据现状及经验,通过一系列的推算,预测下一步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参建各方及时调整计划,避免严重的损失。

五、我国基建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对策

5.1建立多层次的管理平台

基建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会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工程相关的利益关系人,同时涉及到合同管理、施工管理、财务管理、材料设备的管理等环节,因此,基建工程项目管理需要考虑到各方的利益,明确各个单位和部门的责任。这就需要在信息化管理中建立一个多层次的管理平台,使工程的各个方面能够形成各自的信息和数据,使其实现远程监控、项目的各方能够协调合作、现场进度得到有效的掌控等,从而实现工程中各类资源的信息化。

5.2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系统

基建工程项目在立项招标的时候,由于受到行业工作流程的影响,会使用到大量的国家和行业定额,这些定额具有庞大的系统和大量的数据,运用的标准并非固定不变的,需要灵活的处理。建筑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相关的规定和内容。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涉及到的内容有很多,如进度的计划、定额成本、人员和材料设备的管理、质量安全的保证以及分包管理等。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中,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必须要将以上的要素全部考虑在内,并使其突破各部门应用单一的局面,将各部分的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各模块的联合监控,协调好项目部与各个部门的关系和责任,形成全方位的工作环境。

5.3创建以数据为中心的工作流程

项目的管理过程,实际上指的就是工程项目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交流和传递的过程。在这个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大多依靠的是书面、电话、传真等方式来进行。这些方式的进行具有很多的不足,其中最主要的是传递的速度较为缓慢。在传递过程中,由于信息要经由很多的部门,部门之间还要进行商讨,最终传递到管理中心的时候,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这就大大的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使信息传递质量有所降低。对此,可以创建以数据为中心的项目信息系统,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要以数据管理为依据,并实行分工合作,各自负责好自己的工作,实现业务的自动流转,从而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六、案例分析

6.1工程简介

在宝成铁路增建二线的时候,由于广元站运输较为繁忙,相关的设备很复杂,对正点率的要求较高,很难以增建技改。因此,铁路局与宝成铁路建设指挥部很重视广元站的建设,成立了专门的现场指挥组,对现场施工进行统筹规划和处理。因为传统建设方法对铁路运行有较大影响,并且工期长成本高,人力消耗很大,施工效率低,特此工程指挥组利用项目信息门户的信息化技术来对此工程指导建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6.2项目信息门户的工作原理和流程

所谓的项目信息门户,指的是从一项工程项目的开工到完工的这个过程中, 将所有参与到项目中的工作人员产生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汇总,为全体工作人员在互联网上提供取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数据的单一入口,从而形成了一个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和一个协调工作的环境。项目信息门户将会利用互联网将供货方、项目管理、设计方和施工方等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形成一个中央数据库,再通过相应的程序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根据每个参与方的需求来提供其各自所需的信息。一般来说,每个参与方只能拥有一个信息入口,流程如图(图1)所示,功能如图2所示。

6.3项目信息门户的实施

项目信息门户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实施的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实施人以及实施方法等因素。同时,任何一个管理系统都是人机系统,因此其实施不仅仅是软件工程的问题,还需要考虑经济、组织、管理与协调等问题。

6.3.1在进行改建之后,宝鸡端要由原来的正线下行线引进第2线,站点内到发现的长度需要增加到600米左右。在重建后,依然要保留原来的站型以及九股道。其中一到四为上行半场,五到九为下行半场。

6.3.2应用PERT来进行统一规划计划的线路主要是由,牵出线和尾峰的改造、新旧驼峰的倒替以及危机连锁设备的改造组成的。

6.4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

项目信息门户将工程分为3个主要阶段,有效的解决了工程管理中的混乱局面,建立了有序的信息管理系统,产生了相应的决策层、信息源和信息流向等。形成了有序的信息管理模式,保证了施工的正常进行,使广元南站工程能够顺利结束。

相对于传统施工方法应用项目信息门户这一信息技术后为工程施工节省360多万元成本,节约40%的人力,因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沟通畅通无阻提前两个月完成工程施工。如按传统方法施工很难保证列车正点率,应用次技术正点率达到100%,无一列车晚点。施工期间未发生施工事故,无一人受伤。有效降低项目管理成本,大幅提高管理效率,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结语:

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基建工程管理的质量。工程项目信息化需要搭建起一个多层次的平台,使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同时还要以项目管理为核心,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并积累更多的信息资源。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基建工程管理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基建工程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实际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2009(07).

工程造价软件范文第4篇

1 可行性研究

我们在设计中完全采用了工程化的思维, 用这一理性思路充当软件研制的向导。通常情况下, 我们都是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去研究和探讨并联机床所有控制软件开发中的操作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 最后才能根据所设计的机床基本要求, 通过软件获得最初的数据流简图。一般情况下, 我们都是以传统数控机床的控制软件设计作为研究基础, 根据机床所要执行的全部任务再给出所有驱动关节的运动轨迹。之后根据提前所规划好的实测的驱动杆长量和运行轨迹作一个比较, 这样就能得到数字控制器的实现, 通过计算机的实时不间断的监控和故障分析。在这一环节最常见的就是开放性软件结构,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方便所有用户对机床进行改变和重组。这种开发的成本比较低, 但在操作方式和技术上都有着极强的可行性, 经过一系列的可行性分析, 就可以得到控制系统数据流图。

2 需求的分析

设计的控制软件一定要满足所有并联机床的基本功能所需, 最关键的就是必须保证其能在动平台的活动范围之内可以加工所有不同形状的零部构件, 由于零部构件具有形态各异的形状, 所以在加工中就会随时出现机床伸缩臂的运动方式与刀具的运动轨迹大不相同。这样就必须要根据实际加工的零件, 设计出刀具的运动轨迹, 然后再根据不同类别的零部构件进行相关的控制模块的编写。通过两种设计就可以进给轨迹加上刀具姿态变化组合而成刀具姿态变化, 同时还可以实现其他复杂的进给轨迹。通常情况下, 我们都是通过以下的两种方式解决对精度要求的细化。

首先, 通过改变细化控制时候所输出的脉冲当量的变化, 设置出脉冲分配的模块, 模块参数的相互调整, 可以提高相应的精度;其次:传感器的选择是否合适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通过对所有的信息反馈功能模块进行设置, 实现了在机床进行加工的过程中, 对其加工的位置进行实时的监测, 然后再将信息反馈到控制系统, 这样一来就可以使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补偿, 从而以满足了精度的要求。

3 数据字典

用软件工程的思想法去进行设计并联机床控制软件, 建立数据字典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中心环节, 它不但能提供数据的详细描述信息, 还能做到增强程序的可维护性和可读性。以下介绍一种并联机床的控制软件字典。

检测反馈:实时检测、拾取动平台位置姿态信息, 并反馈给控制系统, 并对该信息进行比对。加工余量:材料的三维去除量;零件形状:被加工的所有零件都具有自身比较特殊的几何特征 (水平平面、空间曲面、竖直平面、空间平面) ;六杆伸缩量:相对于动平台零点位移量 (正、负) ;步进电机脉冲数:精度:零件形状与刀具轨迹的一致性;与杆长伸缩量 (正、反转) 相对应的电机转数;位姿:动平台的位置和姿态;参数输入:人机交互的界面, 输入且显示零件的形状、精度、加工余量值;配置:根据所有构件和动平台的运行姿态和综合位置;脉冲协调与分配:按精度将六杆伸缩量分配成脉冲, 并协调各杆对应电机的伺服脉冲频率;反求轨迹:根据工件形状及加工余量确定各杆伸缩量的功能模块拾取法。

4 总体设计

采用模块化结构根据软件模块化理论为思路, 进行并联机床控制软件的总体设计, 软件的模块内部应具有高聚合性, 模块之间应具有低耦合性, 模块的层次深度不可以设置太大, 扇出数4~6, 才有利于控制;扇入数尽量大, 以便减少软件设计中的冗余度, 根据此原则对并联机床控制软件进行规划。

4.1 参数输入模块

输入的参数:精度、余量、形状。这些后续模块与参数的关系:反馈+余量→反求模块。形状→加工形状选择模块。精度→脉冲分配协调模块。

4.2 加工形状选择模块

包括平面曲线加工模块、空间直线加工模块、刀具姿态变化模块、空间曲线加工模块。

4.3 反求模块

通过现有的动平台运动的轨迹 (待加工零件的形状) , 求取六条伸缩臂的空间位置向量的变化值。

4.4 优化模块

实时计算中所有杆的加速度、速度、运动位移, 以及所有的受力情况, 通过了系统优化的计算方法得出所需最佳的杆长配置。

4.5 脉冲分配协调模块

将六条伸缩臂的空间位置向量的变化值, 要按精度要求分配成脉冲量输出给电机, 因为在一次加工过程中, 所有杆的伸缩量有大有小、有正有负, 所以模块还需具有协调所有杆在每步动作中的位移的功能。

5 结语

本文详细阐述了软件工程中关于并联机床控制软件设计, 强调了工程的方法研制以及软件的开发, 采用模块化的方法设计所需的软件, 从而增强了并联机床控制软件的可行性。这与与传统数控机床软件相比较, 具有设计周期短, 维护性能强等特点。

摘要:随着人们日益对生产与生活环境适应性的不断提高, 最近几年, 很多国内外机床制造业企业都在积极研制和探索新型的具有多功能的系统与制造装备, 文章从当前在结构技术上, 具有突破性进展的并联机床入手, 结合并联机构的进给传动机构的实际情况, 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并联机床,软件工程,软件设计

参考文献

[1] 黄真.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

工程造价软件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5G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和人类信息化意识的不断强化,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软件行业面临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数据体量激增、开发量级不断迭代增长的新局面。如何通过创新大数据系统中软件工程管理模式及方法,提升软件工程的管理水平,有针对性的优化短板問题,提升行业竞争力,成为软件开发企业的当务之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本文在分析大数据系统中软件工程技术的现状及相关应用后,针对大数据系统中软件工程朝着服务化、开源化和群体性的发展趋势,从大数据系统的项目规划、成本控制、过程管理以及工程集成等方面对大数据系统中软件工程管理模式进行探究,并从工程管理和项目控制两个项目管理领域的主要方面提出分布式软件开发、一体化过程管理的模式,以及人员培训、进度管理和成本控制等管理控制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系统;软件工程;管理模式

1   引言(Introduction)

数字化的广泛应用,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今随着数字化设备的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的大力发展和5G等通讯技术的普及,数据正在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核心资源,依此构建的各类大数据系统也应用而生。软件工程在各类大数据系统中的使用既遇到了一些难题也带来一定的机遇。生产软件的传统模式从正向工程开始,随后维护软件、开展逆向工程和再工程,而大数据系统的生产软件模式将从逆向工程开始。因为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软件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源,加上不断开发和应用大型软件的关键技术的突破,挖掘数据软件和集约化生产软件将越来越重要。各大软件生产企业为了保证应用新型软件的效果和安全性,应该加强对软件工程的管理,尤其应该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软件产生的管理环节,对行业之中具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判断行业中虚假,以及与时代发展不符的信息,企业应该对自身和其他公司存在的差异加以分析,尤其可以有针对性的优化短板问题,进而提升行业竞争力。

2  大数据时代软件技术发展概述(An overview of softwa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the era of big data)

2.1   大数据时代

目前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生产生活中出现了大量数字化的信息,这给人们的生活及社会发展带来极大便利。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严重影响,使社会更快速的向科学顶端发展。除此之外,目前广泛应用网络技术,通常会使很多学科间的界限逐渐相似。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大部分信息及类型不同的数据成为主要基础,推动各个行业的管理模式以及生产流程产生极大变化。但在使用信息技术时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将带给企业一定的挑战,同时带来一些发展机遇,尤其是在应用大数据的基础上,人们能够更加便捷的获取各类需要的信息及资源。在企业发展、提升市场中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实现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等方面计算机系统也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1]。

2.2   我国软件技术发展现状

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下,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实体企业经济受到一定冲击,发展变得缓慢,传统行业应用信息技术能够进行深刻的变革。目前我国各个行业都认识到了计算机的优势和特点,从而推广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并对其进行创新。企业有效应用软件技术,能够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使人们生活更便捷。目前软件技术朝着大数据及物联网的方向发展。通常这些大数据来自人们日常生活,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分析并优化用户产生的数据,以此来研究用户实际需求,并且可将企业的洞察力提高。

2.3   软件中的大数据

目前我国各个领域开始研究和应用互联网技术,不同行业都具备自己的数据资源信息库,使得互联网服务过程中产生大量数据和信息。比如软件工程行业能够产生密集式数据和中流式数据,能够在挖掘特征、分析数据、监测状态等服务项目得到良好应用。因为传统软件的设计师及用户对于使用功能方面有着共同的要求,因此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更关注编程准确率以及使用功能的效率性和便捷程度,没有考虑到用户规模以及需求量不断扩大时,访问数据也会变多的情况,如果数据预估值超出测试最大值或最小值,那么就难以保障软件运转情况,使用软件程序周期也会降低[2]。在开发软件工程的过程中应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后,管理者更加重视使用大数据处理技术产生的效果,目的是通过大数据系统中密集式数据和中流式数据,按照相关标准分类整理产生的海量行业数据,并将线上项目的服务效率和水平提高,从而来满足用户使用要求和消费要求,其更重视用户应用体验,结合用户体验后的回馈信息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和完善软件实用技能,调整用户运用难度和处理数据难度。目前软件工程行业开展的重点工作是怎样打造大数据网络平台,使其变为服务性质较强的运营平台,数据服务平台中将有效分析数据作为一个主要板块,另一个主要板块为实时的、真实的数据信息及价值,软件在开发后应该在短时间满足行业内有效储存、分析、管理和处理大量信息的服务功能要求。

2.4   软件工程的应用

(1)生活中的应用

软件工程这一学科兼具专业性及创新性,能够代表社会发展中的某个领域,达到这样的高度主要是因为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了管理理论。软件工程在实际应用中不是非常难以了解和掌握,所以在生活中也较为常见,尤其现阶段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人们通过手机就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进行购物,在人们购物过程中使用手机扫描条形码和二维码来付款和转账,这样的形式能够避免零钱丢失等问题,并减少旅游中需要携带的物品数量。

(2)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在课程设计方面,教师应基于软件工程角度,有效引导学生,学生可更加系统、全面的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教师在对题目进行选择时,应该遵循课程设计方面的原则,并在这一过程中应该重视以下问题:应该站在专业角度,学习更加专业的内容,在这样的形式下能够使课程设计具备相应含金量,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除此之外,应该保证选择课题具备独立性和完整性,教师可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社会调查,使用所学知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应该规范和指导整个设计过程,确保设计程序更加详细,在这样的方式下确保软件工程达到预期效果。

3  大数据系统中软件工程技术及应用(Softwar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in big data system)

3.1   大数据系统中软件工程技术

(1)软件服务工程

在研究软件工程范围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软件服务工程。软件工程朝着服务化方向发展,将其服务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作为开发软件的基本原则,根据服务项目内容向用户提供服务[3]。因为软件工程有不同的主题,从而应该在不同程度上调整其服务内容,投入更多的技术来维护软件工程。在开展服务工作时,开发软件人员应用分布式应用程序,使用虚拟操作开展管理工作,以此来服务于用户。应用软件工程技术时,根据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可编程网络数据,确保软件的互操作性,根据动态场景变化情况主动协调数据,以此提升软件系统集成度。

(2)软件开源

软件开源对于用户对于软件技术的体验较为重视。研究软件开源的过程中,使用基本方式方法,尽管会获得一定成果,但不会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部分研究人员进行软件工程技术研究时,也会将软件开源作为工作重点,划分开发项目为多个模块,并安排研究人员来研究每一模块。

(3)群体软件工程

这一软件工程是利用网络发布形式来开发软件,具体实际应用中使用工程“众包”模式,以充分发挥软件开发技术的作用。群体软件工程属于分布式开发软件模型,运行这一工程项目时,通过网络能够实现,合理分配各项任务,开展创造性查询,利用“众包”应对开发区案件遇到的困难及问题[4]。此外,开发软件过程中,任何阶段都可以通过“众包”开发软件工程。

3.2   软件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

(1)应用软件服务工程技术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计算机软件能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利用开发阶段、系统编程语言及数据系统等工具对软件项目进行开发,保证其具备维护性以及实用性,实际开发时,服务是软件核心,应用期间不断调整使用软件时出现不稳定性及安全性问题,保证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效率及质量,在实际中应用虚拟化集成技术,实现软件功能和分布式使用程序,确保准确传输各类数据,在生产生活中实现软件的管理过程[5]。基于大部分企业的发展现状而言,为在管理方面实现整体业务的标准化,很多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开发相应的软件应用程序,而且为有效处理堆積数据造成的集群现象,工程师在处理数据时需要优化处理数据的整个体系,软件技术能够支持大数据的发展,并不断提升工程师对整个数据处理体系的优化水平,同时,大数据也将促使软件工程技术的和管理模式的不断迭代发展。

(2)应用信息安全技术

大数据时代,本地网络是落实软件项目的一个重要条件,一般情况下本地网络不会受到恶意病毒攻击,企业在应用时可防止受到网络影响出现计算机中毒情况。而且用户应用软件能够产生各种各样的数据,这些数据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数据单元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互联网平台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较强,病毒和木马在开源时就可入侵计算机,这将威胁着数据信息的安全。大数据使人们生产生活更便捷,但在人们防御信息安全方面也带了一定挑战。随着物联网、5G技术不断发展,人们需要重视和思考怎样使软件避免病毒的攻击。人们应用网络平台会面临信息安全问题,尽管目前各类防护软件能够缓解木马和病毒入侵的问题,但因为计算机具备的特征,其自身还有很多漏洞存在着,所以黑客很容易入侵。针对这样的情况,软件技术向人们提供服务时,也要重视信息的加密传输,确保黑客不能轻松获取信息。

(3)应用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是指企业将真实资源虚拟化为数字资源服务于用户,使用虚拟技术进行生产经营时,将有效实现合理分配数据资源。虚拟化技术通过软件技术的支撑可更好的服务与用户[6]。大范围应用虚拟化技术,能够将传输信息的速率提高,更便于用户维护数据,因此虚拟技术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例如,VR技术,使用这一技术可以呈现物体的立体图像,帮助人们还原丢失的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发现虚拟技术带来的优势,将虚拟技术深度融合到大数据环境中,加强企业发展推动力,使虚拟技术更具科学性。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虚拟技术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可使软件自身具备的功能更加丰富。

4 大数据时代软件工程的管理模式及方法(Management mode and method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in the era of big data)

4.1   大数据时代软件工程的管理模式

在大数据系统中,软件工程由原有C/S模式发展为B/S

模式,目前软件工程发展更注重服务性质,即为软件服务工程。这一设计模式将服务作为基础,可以迅速建立使用及共享服务,并且按照需求来分配,以符合分布式程序进行开发。这一模式的特征是使应用服务化和资源虚拟化,提供给外界统一的服务接口,以此来处理大数据条件下分布变化及动态的情况,解决异构系统数据和整合系统存在的问题。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领域,用于服务的软件设计模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7]。

项目管理受到费用、进度和质量的制约,为了满足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要求与目标,需要规划、指导并监督很多活动。项目管理研究有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系统工程,另一个是项目控制,图1为大数据软件工程管理控制要素。从图1可看出,这两方面存在重叠部分,系统工程能够向重叠部分输入技术,项目控制输入规划、进度和费用等内容。利用文档来体现出工程管理工作,其中包括系统文档树和工程管理计划,“文档树”指的是用树形结构来描述项目需求,一系列面向系统工程的文档,系统工程文件在自定结构化形式中存在联系。系统工程师作出提案环节以工作说明书及合同数据清单为基础准备文档树,有利于后期确定成本和进度需要的文本化任务。项目经理批准文档树后,应该在生命周期内进行及时更新维护。工程管理计划指的是项目工程中的任务及进度要求,以及如何管理及实现工程任务的文档。系统工程师在提案过程中以工作说明书和合同数据清单为基础,描述工程过程和计划、集成、组织、控制、检测系统工程需求为管理项目计划。项目经理在批准工程管理计划后应在项目生命周期内及时更新和维护。

4.2   大数据系统软件工程管理方法

在大数据时代,服务软件工程主要基础是及时、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以在较短时间内搭建共享网络数据信息的途径,例如线上服务共享资源平台可以使用分布式软件。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机整合移动通信服务口和传感器服务接口,其中包括虚拟化资源,这样的管理模式在互联网行业、个人生活,以及安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管理人员需结合用户具体要求指导、监督和控制软件体验活动,避免出现资源信息泄露情况。此外,管理人员也要将录入项目进度、成本及策划性能等管理控制内容作为工作重点,同时也要重视录入技术人员信息。

(1)培养技术人才

技术创新与人才建设不可分割,利用电子及IT产业培养人才的模式,对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进行培养,构建素质高、能力强的技术团队,不断完善团队,促进企业创新,保证人才竞争公平公正公开,此外,应该构建培养人才机制以及考核评价机制,提升人才的竞争意识,更符合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除此之外,不断优化培训模式,提高电子信息技术的条件及形态特征,使教学模式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促进电子信息工程发展。

(2)优化市场竞争标准

根据目前规范使用有关法律法规来打击伪造以及盗窃等问题,规范市场行为,共享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对知识产权加以保护,保护国家知识产权可以在技术方面支持企业和个人发展,有利于提高现代化工程的凝聚力,优化市场竞争标准,促进市场可持续发展。

(3)严控软件技术质量

近几年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能够突出大数据时代具备的特征,传统制造业使用新型技术手段进行升级和转型,人们有着越来越多样和个性的需求,因此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功能不同和类型不同的各種软件。基于这一条件,应该不断优化和升级各种软件系统,满足现阶段市场不断增长的要求。除此之外,因为应用软件引发的运行质量和系统安全等问题,是很多用户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保证应用软件的水平,防止损害系统,工作人员在设计软件最后环节加强对于质量的监管,并开展严格、仔细的软件测试工作。

5  大数据软件工程技术发展方向(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big data softwar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5.1   开放式发展

大量数据流是大数据技术发展前提,从而应不断创新升级技术,找到最佳的开发途径。网络技术的发展表明在开放的环境中计算机可以相互通信、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有效应用软件功能等。网络运行能够提升利润,满足用户各类需求,将资源利用效率提高。

5.2   在其他领域中融合

目前很多领域应用软件工程技术,因为这一技术会推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软件工程技术在生产生活中都能发挥巨大作用。运行应用程序,可通过数据平台收集并分析信息。

6   结论(Conclusion)

大数据时代,我国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因此提升了研发和使用各类软件的速度及范围,在系统中应用软件的效果会对系统运行水平有直接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应该保障软件质量,将测试软件工作做好,结合软件用户要求和软件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管理方式,保证科学、准确管理软件工程,发挥出软件的功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汪鸿彬.大数据系统中的软件工程管理方法[J].信息记录材料,2019(6):81-82.

[2] 冯骥,冉瑞生,张扬.大数据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3):19-21.

[3] 居朝洋.大数据背景下的软件工程技术[J].中国新通信,2019(6):76.

[4] 李佳.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3):176.

[5] 方玉杰.大数据时代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9(6):8;10.

[6] 钦道理.大数据系统中的软件工程管理方法[J].门窗,2019(20):238.

[7] 刘晓霞,贾冀哲,徐嘉拓.关于大数据系统中的软件工程管理方法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8(5):40;42.

作者简介:

成安霞(1973-),女,硕士,讲师.研究领域:大数据,信息系统开发,数据库开发.

上一篇:软件工程师下一篇:工程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