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核心素养论文范文

2023-04-11

数学核心素养论文范文第1篇

作者:史宁中(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数学核心素养和小学数学教学,因为你们在讨论常态的数学教学,后来张老师让我讲核心素养,我就把这两个放在一起了,“数学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我先讲个前言就是小学数学教学和数学核心素养怎么能挂上钩,我的第一个观点你们一定不同意,但是我坚持我的想法。教无定法,绝对不能说哪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办法,教育教学是个艺术,艺术就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下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所以根据你讲课内容的不同,根据听众的不同,甚至根据你那天讲的心情的不同,你可以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一个新概念的引入,你可能会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个概念是怎么回事;如果要是接续以前的概念,你可能就不要引入很现实的例子,直接就讲下去了,我认为都可以,教无定法,但是教书得有一个基本的规则,所以我希望经过新常态的讨论能定下一个原则,就是说课堂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或者说评价一堂课好或不好的标准是什么,教书是一门艺术,艺术同科学的最大区别是什么?科学是无论是谁,无论在哪里,无论在什么时候得到的结论都是一样的,这就叫做科学。艺术是会随着人的不同、时间的不同、场合的不同有所改变,因此艺术的好坏有一个标准,基本标准就叫做价值观,由你的价值观来判断这个艺术是好或是不好,有人认为好,有人认为非常不好。价值观是什么,就是一堂课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在此,中国的《义务教育法》中,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是不管你怎样教书,采用怎样的办法,一定要启发学生思考,启发式教学,在法律中只有这句话,因此在修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是启发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启发学生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在讨论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就很难讨论特别清楚,但是有一句话是非常好的,就是培养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可能未来不从事数学,那培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终极目标就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眼光、思维、语言,你在讲课的过程当中,在备课的过程之中,这个是很重要的,我认为是终极目标。因此在这样一个终极目标下,我们好的教学质量应该是怎样的呢?就是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在教师的启发下,提一个好的情境、好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让他自然而然的学会思考是很难的,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他学会思考,敢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是教师的责任,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知识技能,感悟数学内容的本质,积累数学思维的经验,这就是课标说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孩子是否会想问题不是老师教会的,是自己领悟出来的,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所以老师要帮这孩子积累经验,一个是思维的经验:会想问题;一个是做事的经验:会做事情,这两个经验是很重要的。最后加上一句话,形成数学的核心素养。这样的话你们就记住三件事情,第一个就是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这是必须的;第二个提高能力;第三个发展素养。素养是终极目标,这样我就把常态教学和核心素养结合在一起了,终极目标是最难实现的。下面我来谈三个问题,

一、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体现数学核心素养;

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考查数学核心素养。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原来我不知道这个词,所以在写课标时写的是核心概念,我们国家在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提到了核心素养,并且要求修改课程标准,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数学素养”我知道,但是我不知道“数学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在这个文件中体现出来的,这个标准出来之后,北师大组成专家团队在研究核心素养,他们是这样定义的,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变成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具有数学特征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必备品质是比较难理解的,在此我提出的核心素养供你们参考和理解。我理解的核心素养是后天形成的,是在特定场合才能表现出来的,是跟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涉及三方面: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工具,这是我脑袋中想的,只供参考。不是后天的,怎么还会在学校里?学习时刻东西表现是本能,这不用你教,是特定场合表现出来的,是和人的行为有关的,是思维习惯,是智商,说到底是一种习惯,有点像修养式的一个习惯,是在特定场合表现人的行为有关的。我估计在这个课标公布后都会讨论,我是根据经合组织、科教文组织、欧盟组织等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合并出这几句话,你要是查原文的话,我建议去查经合组织和欧盟,那是我归拢总结出来的。 现在根据这个想法,我们高中阶段的核心素养定了六个方面,最本质的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剩余的虽不是本质,但是高中阶段表现的是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在写义教课标的时候给了八个核心词,正好和义务教育的数学核心素养刚好相应:数感和符号意识正好对上数学抽象;数学抽象在小学阶段主要表现在符号意识和数感,推理能力及逻辑推理,模型思想及数学建模,直观想象在义务教育中体现的就是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几何直观比较好建立,代数直观非常难建立,还有统计直观更难建立。所以义教阶段只提了几何直观,我在会上提出过任何学科应该把这个学科的直观作为培养终极目标,但是义教阶段是不能都建立起来的,把整个数学直观都建立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所以只强调几何直观,在高中时候就多了一点,在大学时候要都建立起来。数学的直观是看出来了的,不是证出来的。小学老师教直观就是教孩子把结论看出来,是培养这个直观。

这三个是很重要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学会学习。原来十个关键词的时候有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义教阶段我不知道怎么样,反正在高中阶段学会学习是很重要的。那么为什么定这几个核心词呢?它的理由同我终极培养目标是有关的。刚才说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数学的眼光就是学过数学的人看世界同没学过数学的人看世界有什么差异呢?学过数学的人看世界会抽象,会一般地看问题,因此就是抽象,包括直观想象。其实抽象是看出来的,感情色彩很多是靠直观想象的,那么引发的数学特征是什么?就是数学具有一般性,我们数学研究的东西不是个案的,是一般的。一定记住你反复做题时你培养技巧是不行的,技巧是个案的,你要培养技能,但是很多老师培养的是技巧,对这道题好使,数学培养的是对很多题都好使。小学数学老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3x+2=5,直接就看出X=1,直接就得出结论x=1,我说不行,你必须用解方程的方法一步步算,通信通法往往比你解一道题的方法更重要。第二个,数学的思维是什么?学过数学的人想问题和没学过数学的人想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一般人都认为学过数学的人想问题有逻辑,这就是数学的逻辑,引发的数学特征就是数学的严谨性。数学的语言是什么?数学有直接应用,数学真正应用到化学和物理这些学科是靠模型,义教阶段比较少,因为模型的原因,它引发数学的特征是数学的广泛性。

现在我进入我要谈的主要内容,在小学数学中如何教核心素养,主要谈三件事情。第一如何教数学的抽象,我认为义教阶段的符号意识、数感甚至把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都归到数学抽象;第二讲逻辑推理,小学核心词中提到的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第三讲数学模型的模型思想、数据分析观念。

先谈数学抽象。什么是数学抽象?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的对象,数学研究对象来自两点,一个是数量与数量关系,一个是图形与图形关系。你们记住这件事情,光记住概念是不够的,也没有什么意义的,得到概念的同时,要不得到概念的性质,要不得到概念的之间的关系,这是很重要的,舍去一切物理属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是很容易。我们在讲课的过程中经常会忘记这句话,课标上有一个例子:天安门城门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就提出不对,旗帜没有对称。对称是指什么呢,数学要抽象,主要是教材有缺陷,其实应该把所有的物理属性都剔除,就剩下轮廓同颜色也没有关系,天安门城楼的轮廓是轴对称图形,所以数学应该是去除一切物理属性的。抽象的对象,我现在就干一件事情就是把每件事情说得特别仔细,绝不含糊,我也不跟你云山雾罩,可能说得不全,容易让人挑毛病,所以一般人都愿意说得云山雾罩,让你挑不出毛病,但是对于小学老师则不行,我必须把话说透,所以我写了书《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30问题》,谈得非常仔细。今天我也采取这块原则,抽象的对象,一个是数量,一个是图形。抽象之后得到了数学研究的对象,得到了概念、关系和规律。现在我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在小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抽象大概要经过哪几个必要的步骤?我不是很清楚,这是你们的事,我就往下具体谈了,义教阶段先谈数、再谈运算和几何。

不仅小学数学,整个数学,抽象本质上两种方法,第一个方法是对应的方法,第二个方法是内涵的方法。对应的方法的方法就是起个名字,但是这个起名字是极为重要的,我建议小学

一、二年级用对应的方法,有的概念一开始引入得用对应的方法,然后用内涵的方法,现在我提第一个问题:数是什么?数的本质是什么?表示数的关键是什么?这个问题比较泛,我不知道,曾问过东北师范大学研究教育的一位老先生,他回答不上,我就比较着急,因为最根本的问题答不上,我就开始研究了。数是什么?关于理解它涉及到两个素养,一个涉及符号意思,另一个涉及到数感。数是符号,是对数量的抽象,光有概念不很重要,关系很重要,既然是从数量中抽象出来的,那么数的关系来自于数量的关系。你们仔细想想数量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数量关系的本质是多少。我讲一个例子:来了一只狼,一只狗敢对付;来一群狼,狗是不是掉头就跑。动物知道多还是少,所以动物知道就是本质的,最根本的。数量的本质是多和少,抽象到数就是大和小,数的大和小是数的本质。你光教数字“2”是没有意义的,你要教2比3小,比1大,怎么教呢?你们教科书上都是这样教的:三个苹果,三只鸡对应三个小方块,然后用一个拐弯的符号表示3,就是这样抽象出来的,所以3就是个符号,对不对?记住,这个叫做模式,三只鸡、三个苹果对应三个小方块这是重要的,这是一个开始的模式,因为有一个研究数学教育的老师曾经问我为什么有的孩子老也分不清楚3和4,我就问他是不是讲3的时候讲3个苹果,讲4的时候讲4个梨呢,他说是。这就不行了,孩子小,他不知道你讲的3跟苹果无关,你讲的4跟梨无关,他不知道这件事情。因此我同师大附小的老师说,基于孩子比较小,在一学期中你用小方块就老用小方块,别一堂课用小方块,下堂课用圆,再下堂课用小长条,把孩子的脑袋搞乱了,要怎么简洁怎么来,慢慢地就懂得了。关于负数,我都呼吁好几次了,负数按我这么讲,你们一般是加完等于0的那个就是负数。我给你们讲个故事,以后用这个故事讲负数。在小学课本中是不是这样讲的:负数最早出现于中国的《九章算术》。我干什么都比较较真,就把《九章算术》翻来了,方程篇第八题,它讲这样一个事:一个人卖马卖牛挣的钱,之后又买羊交了钱,就出现了这么一个情况。文字形式有收入有支出,收入算正的,支出算负的,负数就是这么出来的。负数和正数是什么关系:数量相等、意义相反,因此负数也是对数量的抽象,如果你把挣的钱算正,交的钱就算负,往东算正,往西就算负,往上就算正,往下的就意义相反,数量相等这个事的意义很重要,因此绝对值是表示它的数量,这还谈了中国传统文化挺好。还有一个对数的认识是内涵的方法,内涵的方法是数,是一个个多起来的这个叫后继数,这个是皮亚诺的算术工艺体系,数是一个个多起来的,一个个多起来按+1表示,所以加法同时定义出来的,这是数学的公理,这是皮亚诺公理,是自然数公理。那么现在就有一个问题了,我有一次听课说是讲10000,那么10个1000是10000,我说十千为什么是一万呢,后来我问我们附小,我们附小也是这样讲,课本上也是这样讲的,10个1000是10000,是乘法,那个时候教乘法了吗?10000是怎么回事?在千以内最大的是9999,如果又来一个数,我们怎么叫新的数呢?中国老祖宗出面起个名字叫万,西方的老祖宗不是特别聪明就叫它10千,一万是起个名字,数是一个个多起来的,这就是内涵的方法理解,所以一开始用对应的方法,然后用内涵的方法来教这个事情。不管你怎么教符号,表达是一致的,所以符号表达很重要。

读数怎么读,我也是听一堂课。一开始我看孩子们上课前眼睛发光,听完这堂课眼睛就迷离了,我说终于把孩子们讲糊涂了。读数有0不好读,是不是?后面有一个0怎么办?后面有两个0怎么办?中间有一个0怎么办?中间有2个0怎么办?一堂课下来孩子们都弄糊涂了。下课我就问老师你读数就这么读啊。老师回答说我不这么读,我说你不这么读你为什么让孩子们这么读,我说读数的关键是什么,他说不知道,我说你们这么教书不行。我认为读数的关键就两条,一个是符号,0-9;第二个是数位,个位的2和十位的2是不一样的。那么怎么读呢?就用它的符号读它的数位就完了,2002(2000零百零10,2个)就是这样读,你不嫌麻烦就这么读,你要嫌麻烦就读2002,这堂课就讲完了,还用讲一堂课吗?五分钟肯定讲完了。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数位和数没有分出来“十”个个是“十”,“十”个十是“百”,“十”个百是“千”,“十”个千是“万”,是指数位,为什么是“十”呢?因为是十进制,数不是,数是一个个多起来的,所以万是计数单位。

运算也有两个方法,我这边讲两个最基础的,再往下你们自己想去。加法怎么讲?加法的本质怎么讲?加法是最重要的,你们都这样讲的有3个小方块再加上1个小方块,4个小方块,所以3+1+4,对不对?我说为什么等于4,他也说不出来,我说是不是4=3+1,所以3+1=4。是的,但是这里有两个事情没有说出来,什么叫加?什么叫等?他问我怎么讲,我说你这么讲,我们附小老师现在按我说的讲:这头有3个小方块,这头有4个小方块,问小孩哪头多,小孩说那头多,这头再加上一个小方块,问哪头多,说一样多,所以3+1=4。什么叫加得清楚?什么叫等要清楚?什么叫等?等有两个概念,一个是运算的结果,还有一个表示量相等。等号有这么一个功能,就是等号在讲两个故事,两个故事量相等,这就是建立方程。什么是方程呢?就是方程必须讲两个故事,讲一个故事怎么来列出方程呢,讲两个故事,两个故事量相等,所以就这样讲。我后来对小学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我讲课讲得干巴巴的,而我们附小老师这样讲:猴哥哥同猴妹妹去摘桃,猴哥哥摘了4个,猴妹妹摘了3个,谁摘的多,猴哥哥摘的多,那么我在猴妹妹这加上一个,一样多,所以3+1=4。你看人家讲的比我好多了,就是所有的符号,你跟孩子讲可能讲的不是很清楚,但是你给孩子创设一个情境,让孩子去悟。所以这块就涉及到这样一个事了,方程。

什么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句话对吗?我就问编书的, 2x-x=x是方程吗?那是运算,怎么叫方程呢?等号有两个功能,一个是运算,一个是量相等。那么什么是方程?方程应该是讲两个故事,两个故事量相乘,因此应该是含有未知数的表示量相等的等式是方程,不把本质体现出来,纠结表面也没用,含有2的等式是方程,你怎么不说含有加法的等式是方程呢,所以小学老师不好当就在这里。这些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这些概念是没法用其他的词无法形容的概念,这些概念你得让孩子们悟出来,这就难了,所以我说教大学好教,教研究生好教,这个概念他都不懂,你都可以批评他了,你批评小孩子怎么批评呢?

数学核心素养论文范文第2篇

从教学过程的维度看,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教学设计, 应体现"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活动"的价值取向;课堂教学, 应追求思维与能力的提升;教学评价, 应立足维度、梯度和相关度进行最优化设计。为此, 笔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一、精心设计教学, 从情景中培养数学意识, 让学生形成良好数感

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 良好数感则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直觉。新编教材最大的优点就是图文并茂、灵活呈现所学内容, 教材中所选的都是切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情景图, 紧密联系生活, 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出发。例如, 六年级下册在教学“生活中的百分数”时, 利用了“打折”这一情景。我在教学时根据教材设计了以下环节:

片断一:开课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逛商场吗?那你知道商家是用什么促销方法来吸引顾客的吗?

生:分组汇报去各商场实践调查的情况, 让学生走进商场, 了解商家的促销方法, 寻找商品销售中的百分数。

片断二:

师:老师想买一件220元的羊毛外衣。

新世纪:满100元送30元。大洋百货:全场五折起。

富安百货:全场八折。重百:买二送一。

请大家帮老师算一算, 去哪家买最便宜?

学生分组讨论, 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小组内成员可以补充。学生主动参与到生活中去, 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中的激趣导入, 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并根据开课, 自主立标, 知道本节课所完成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 课堂上, 教师不“主讲”仅“主导”,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觉、自主的在信息中发现问题, 并解决问题。

因此, 小学教学要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问题数学化,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情景, 直接从生活中提取素材。

二、课堂教学中, 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形成学生数学探究能力

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质的特征, 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对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 小学的数学知识已基本学完。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时, 应有意识通过知识间的联系, 把数学的思想方法教给学生, 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我教学《圆柱体的体积》这一课时, 重点放在复习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由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分小组探究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在小学数学中涉及最多的是转化的思想, 它来源于现实原型又高于现实原型, 往往借助现实原型使数学思想方法得以生动地表现, 有利于对其深入理解和把握。) 本节课, 我备课的思路是“数学思想——能力培养——知识形成”, 而学生学的过程则是逆向的, 即由这节课的知识学习, 培养分析解题的能力, 最终能体会到数学中重要的“转化”思想。因此, 我在教学中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计了几组题, 分别是:已知底面积和高求体积、已知半径和高求体积、已知直径和高求体积、已知周长和高求体积, 题组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使知识由浅入深, 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 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知识链。在学生解答时, 通过联系字母公式, 由最简单的V=sh入手, 步步深入, 激励学生并帮助他们从中体验成功, 收获积极进取的心态。然后, 对简单的公式进行变形运用, 给出了这样的一道题目“已知圆柱体的体积和高, 求圆柱体的底面积”, 启发学生举一反三, 学会应用。正如蒋梦麟认为:“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 单单强调学生的知识, 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

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因为数学核心素养强调, 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是换一本教材, 而是一种教育思想的更新, 是一种包含新教育理念的实践。所以, 我认为教师要打破以往那种陈旧的做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让他们感到自己确实是与众不同。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 教师的恰当评价和鼓励, 对他们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在平时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会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提问, 在解答问题时, 让学生互相参与, 谁来回答他 (她) 的问题?还有其他的答案吗?这样让学生各抒己见, 积极讨论, 并让他们在讨论中思考, 在合作中交流。另外, 在提问学困生时, 我还为他们留有更多的思考时间, 并时常使用一些激励性语言, 以此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评价时, 我注重了:1.学生自评。对自己的学业进行常规性的自我检测, 也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 进行开放式的评价。每个孩子在兴趣、爱好、性格上都存在差异, 要真正做到尊重每个孩子, 就必须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与选择权利。我在教学中, 给学生较多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自由选择符合自己的评价内容和方式。如, 在考查“生活中的百分数”这一单元时, 我提供多种测试形式供学生选择, 有的选择“找朋友”, 即说法不同, 但打折一样;有的选择“大家都来”, 即走进商场去解决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有的选择“看谁反应快”;有的选择“谁的生活更合理”等。2.学生互评。除了常规性的学生互相评定外, 我尝试让学生充当小老师, 也来考考别人。如, 对于学生口算能力的评价, 我选用了“我们都是小老师”的活动形式, 让每个同学出题考同伴、评同伴, 过一把“老师瘾”。学生都很认真, 精心设计一道道试题, 并把它送给同伴, 然后认真地批改。3.家长评价。我尝试让学生将单元检测卷带回家, 请家长也写上一段话, 使家长随时知晓自己孩子的学业情况, 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

数学核心素养论文范文第3篇

在教学中, 教师把自己当成学生自主发展的引导着和促进者, 以课程标准精神为指导, 灵活、创造性地去教, 密切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体验, 提高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素养。

一、设计问题情境, 学生经历“再创造”的体验

教学中, 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有意识, 有计划, 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激发探索问题的欲望,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和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 进一步激发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发挥创新思维。例如, 我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 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3, 30, 300的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让这几个数相等?学生们感到新奇, 大家议论纷纷, 想办法动手解决。有的说加元、角、分可得3元=30角=300分。有的学生说:加米、分米、厘米, 也就是下面的式子:3米=30分米=300厘米。这时, 我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能不能否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呢?于是, 学生得出3元=3.0元=3.00元:3米=3.0米=3.00米, 那么, 我们怎么样用相同的单位来表示这几个数, 而让他们相等呢?然后, 很自然过度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小数点教学。这样创设情境, 构成悬念, 激发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兴趣, 进一步让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通过学生动手实践, 学生感受“做数学”的体验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 “做”就是要学生动手操作实践, 在操作实践中寻找客观真理, 体验数学。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 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真正体验“做”数学的快乐。例如, 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 我在课前先准备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有样的梯形, 课堂上, 我耐心的启发学生, 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回顾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动手拼一拼, 利用迁移、转化思想, 看能否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通过动手拼摆, 很快就发现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终于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原来就是原梯形的高,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 于是, 推导出了公式:梯形的面积= (上底+下底) ×高÷2, 当我提出是否还有别的方法?有的学生便讲出了自己的方法:把一个梯形的沿中位线剪开, 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推导出计算公式……, 我都及时给予了肯定, 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 引领学生发现和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学生合作交流, 学生经历“说数学”的体验

说数学, 就是指学生与学生, 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数学交流。《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 在教学中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提出:学会与人合作, 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所以,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充分创造合作的对话平台, 要让学生平等的讨论交流, 积极发扬民主。启发帮助, 团结协作, 大胆设想, 大胆探索, 各抒己见, 通过不同的思维, 采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我找下上“质数和合数”一课时, 在教会学生掌握自然数新的分类方法后, 提出:17、22、35、51、61、1、35754这些数中, 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让学生先独立思考, 再分组讨论交流。甲生说:我是先找出这个数的所有因数, 然后分辨是质数还是合数;乙生说:我根据因数的个数判断, 质数只含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 而合数还含有其它的因数。也就是说至少3个因数或以上。丙生说:我有一个更简便的方法, 那就是看这个自然数除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 还有没有第三个因数。如果有, 就是合数。如35764它肯定有因数2, 所以, 它就是合数。这样, 孩子们在充分表达、争辨的合作交流中, 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和不同的思维特点, 又激发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经历“用数学”的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在体现生活的同时, 还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们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 要创设条件, 让学生从生活体验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出发, 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有所应用, 加强和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让学生切实体验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价值。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要回到生活中去, 解决实际问题, 而不是为了做几道的数学习题。

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学习体验,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和相关知识的逻辑联系,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和智慧。教学中, 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 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全过程, 历经各种心理体验, 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 与孩子们一起体验学习。

摘要:本文探讨了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亲身经历体验, 通过活动获取新知识, 用心去感悟的过程, 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创造, 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 还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心, 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在教学中, 教师把自己当成学生自主发展的引导着和促进者, 以课程标准精神为指导, 灵活、创造性地去教, 密切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体验, 提高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论文范文第4篇

一、尊重个性发展, 激发探究热情

老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 但是在教书的时候不能过于死板, 要学会怎样与同学们打成一片, 从他们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 要把传统的“教”、“讲”换成让同学们进行思考、理解。在小学的学习状态中, 他们都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需要老师正确的进行引导, 让他们找到数学的乐趣, 调动积极性, 找到他们爱好的事情, 根据这个点进行切入, 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 让他们能够不受束缚的学习, 时常保持一颗对数学的探究热忱之心。老师在教学的时候, 一定要先避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阐述, 不能从一开始就直接打磨掉同学们对数学的好奇心, 而是应该采用更加活跃的方式来带领他们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例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的学习时, 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同学们播放一些轴对称的图片, 比如:“飞机、蝴蝶、奥运五环”等, 然后告诉同学们, 轴对称就是根据一条中轴线, 把一个物体分成两个部分, 但是这两个部分都是相等的、能重合的, 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再让同学们再来说说自己身边有哪些轴对称图形, 同学们也就学会“照葫芦画瓢”, 开始努力搜索大脑中关于轴对称的图形, 比如:脸谱、麦当劳的标志、眼镜盒等【西师版五年级上册】。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 让同学们对数学开始拥有热情, 老师也要“趁热打铁”, 开始灌输理论知识, 让同学们在形象的图案面前能够快速的记住这些理论, 这也就是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合理教学方式。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创设有趣情境, 形成数学思想

对于数学课堂氛围来说, 有趣的课堂能够给同学们带来更大的学习动力,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 老师应该懂得怎样去培养同学们的数学思想, 让他们的解题技能和思维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 在进行数学活动时, 老师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让他们能够无真切的感受到这样的事情是存在的, 把数学问题巧妙的与生活相结合, 让问题更加的“接地气”, 这样一来, 同学们的逻辑思维也会随着问题的深入变得更具条理性。在传统的教学中, 很多老师都是重视同学们的成绩, 把结果看得很重要, 对于同学们如何思考、解题思路和技巧的掌握一概不关注, 这就让他们只会死记硬背一些理论上的东西, 在遇到问题时不会活学活用, 使得他们的思维空间越来越小, 严重阻碍他们全面发展。因此, 老师应该从这个问题为着手点, 抓住关键, 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时、分、秒”的教学中, 老师可以先准备好一个大的钟表, 然后让同学们来数数一分钟是多少秒, 如果有同学手上戴有手表, 也可以同时进行计数, 用这种很贴近实际的方式来进行讲解, 然后根据同学们所数的具体情况的出结论1分钟=60秒, 1小时=60分钟, 可能1小时的时间已经超出了课堂教学时间, 但是老师可以用分、秒的规律来得出时、分的结果【西师版二年级下册】。通过这样的方式, 来让同学们有一个更加切实的感受, 用实物进行教学是最好不过的教材了, 从这些细节中慢慢的去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想, 用这样互动的情境来累积更多合适的教学方法。

三、正确进行评价, 关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过程

在平日的教学中, 老师除了给同学们灌输理论知识外, 还要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过程、思路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在核心素养下, 老师不能只把关注点放在结果上, 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学会自己去理解, 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不断的去实验, 老师也要对他们这一系列活动进行正确的评价, 形成一个评价体系, 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进行评价, 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让他们能够体验到验证数学理论所带来的成就感。每个班级的同学层次都是不一样的, 老师不能吝啬那些夸奖的话语, 多鼓励孩子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 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让原始的分数评价变成解题技能和思维能力的评价, 多去观察他们的变化, 掌握他们的学习动机, 根据核心素养的体现, 不断的去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 激励他们勇往直前。

四、结论

根据以上的阐述和分析,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 老师应该重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能的提升, 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找到他们在学习中的动机, 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入手, 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 让数学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的和谐, 正确的引导他们深入问题, 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5]。只有这样, 才能让他们拥有正确的数学思想, 客观的去迎接数学所带来的挑战, 提升他们的素养。

摘要:在现在的教育中, 数学是最令家长和老师头疼的学科了, 同时也是同学们非常反感和厌恶的科目。它是所有理工科的代表和基础, 也是每一位同学学习生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的存在能够促进同学们的思维发展, 也能培养同学们从很多客观角度去看待问题, 它的作用和地位是我们不容小觑的。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深入, 对于学科中常见的问题也越来越重视, 如果社会的进步需要依靠一定的核心价值, 那么教学就需要依靠核心素养来体现教学活动的价值, 教育方法的更新和改变能够帮助小学数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就针对在核心素养下, 应该如何进行教学, 希望帮助更多的教育者能够找到教学中正确的教学方法, 推动教育发展。

关键词:循序渐进,评价机制,思维转变,适应过程

参考文献

[1] 王立红.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科技资讯, 2017, 15 (13) :162-163.[2017-09-04].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7.13.162

[2] 葛昌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情境教学[J].小学生 (多元智能大王) , 2016, (12) :16.[2017-09-04].

[3] 李芳芳.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中华少年, 2017, (10) :163.[2017-09-04].

[4] 王伟.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J].新课程学习 (上) , 2015, (01) :81.[2017-09-04].

数学核心素养论文范文第5篇

在没有“数学”这个概念时, 数学知识就广泛存在于各种游戏中。随着游戏的发展, 数学也随之发展。所以, 可以说, 游戏是数学发展的动力之一。数学总是和逻辑在一起, 严谨和认真是人们对数学的一种追求, 而游戏对于数学教育及数学的影响都有着重要的关系。它激发了许多重要数学思想的产生, 游戏促进了数学知识的传播。在数学校本课程中应用数学游戏作为教学内容, 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校本课程的定义及作用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 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 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 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这不仅是学生学习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 更是对学生学习经验和个性品质的改造;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跑道”, 更是学生“奔跑”的过程, 是国家课程的补充与辅助。

三、数学素养与数学核心素养

近几年, 我国在制定数学课程标准的过程中, 一些专家、学者常常提到数学素养和数学核心素养。

1. 数学素养的相关解释。

数学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市民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 并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能力, 作出数学判断的能力, 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它是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天严格的数学活动所获得的、融于身心中的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数学素养涵盖数学思维、数学意识、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理解和欣赏数学美学价值等五个方面。

2. 数学核心素养的界定。

专家依据教育部的研制计划, 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 对数学核心素养给出了界定: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 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新的课堂标准中数学核心素养包括六个主要方面, 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运算能力和数据分析。除此外, 数学核心素养的成分还有:概括能力、合情推理、数学交流、数学阅读、数学变换、数学应用、数学解题、数学的思考及数学文化的认识等。从学习评价的角度看, 数学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的综合运用能力上。

可见, 数学素养是人们能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 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内在素养, 由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能力与观念等组成。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

四、“数学游戏”校本课程中包含的数学核心素养

我校的“数学游戏”的校本课程主要针对七年级学生, 对于才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有对新问题好奇, 好提问、好探究等特点, 而作为数学学科需要培养学生学科方面的核心素养主要有六个。在七年级阶段我们主要在校本课程中选择“数学游戏”作为介质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用以辅助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

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是促进数学课程学习和数学思想形成的源动力。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培养的重点。结合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 分析我校“数学游戏”校本课程如何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

五、“数学游戏”校本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意义

很多数学游戏经过了时间的沉淀, 具有知识性、娱乐性和趣味性。都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 无异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 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 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数学游戏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手段来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上一篇:最新小学数学论文下一篇:小学生数学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