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交际论文范文

2024-02-22

商务交际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随着国际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商务英语信函逐渐成为人们在经济领域内的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本文从信函的格式、遣词造句、跨文化涵养等方面分析了商务英语信函写作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商务英语;信函;写作

有人认为,只要多读英语文章,有一定的英语写作基础,就能写好商务英语信函。其实不然,古人云:“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商务信函大多是约定俗成地形成了一定的惯用格式,同时,对遣词造句的方式等也有一定的要求。根据数年来从事商务英语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商务英语信函书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点要清晰,语言要准确

要使客户从商务书信中较容易地理解信函所要表达的准确含义,就应该清楚地阐明文章的主要观点,每一个观点应分置于独立的自然段,将一项项事由交待清楚,使得整篇书信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脉络清晰,观点鲜明,使阅读者一目了然。

信函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具体地说,书写英语商务信函时应当做到:语法正确、语句通顺、用词得当、拼写无误、打印规范。这样才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让客户对你个人和公司都充满信心,进而达成共识,促成业务合作。

二、信函格式要规范

英语书信的写法与汉语书信的写法有一些明显区别,应特别加以区分。英语书信通常包括下面几个组成部分:信端、信内地址、称呼、正文、结束语、签名、附件以及再启等。

第一,信端(Heading)。信端即信头,一般包括写信人的地址和写信日期。一些正式信函的信端还包括发信人或单位的电话号码、电报挂号、电传、传真和邮政编码等。 西方国家中有些信端甚至还有单位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和职称等。信端的目的是使收信人一看便知道书信来自何处,何时发出,便于复信和查阅。用一般的信纸写信时,信端应写在信纸的右上角,若字数较多,可从信纸中间或偏右的地方写起。若字数较少,可适当多向右移一些,使整个信端的重心落在右上角。

第二,信内地址(Inside Address)。信内地址是收信人的姓名和地址,写在信纸的左上角,从信纸的左边顶格开始写,低于写信人地址和发信日期一二行,但应与信端的书写格式保持一致。其顺序是:先写收信人姓名、头衔和单位名称,占一二行,然后写地址,可占二至四行。

第三,称呼(Salutation)。对收信人的称呼应自成一行,写在低于信内地址一二行的地方,从信纸的左边顶格开始写,每个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至于末尾处的符号,英国人用逗号,但美国和加拿大英语则多用冒号。称呼用语可视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而定。

第四,正文(Body of the Letter)。这部分是信函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传递中心思想,表达发信人的意愿、建议和要求。书写正文时应使用完整的句子且层次分明。一封商业信函一般包括四个部分:开头、细节、对应和结尾。

第五,结束语(Complimentary Close)。结束语是写信人表示自己对收信人的一种谦称,只占一行,低于正文一二行,从信纸的中间或偏右的地方开始写。第一个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末尾用逗号。结束语视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而定,如写给机关、团体或不相识的人的信,一般用: Yours (very) truly, Yours (very) faithfully, Yours (very) sincerely,等等。

第六,签名(Signature)。信末的签名一般低于结束语一二行,从信纸中间偏右的地方开始写。若写信人是女性,与收信人又不相识,则一般在署名前用括号注上 Miss, Mrs.或 Ms.,以便对方回信时知道如何称呼。有的还在署名后写上自己的职称、职务或头衔。

第七,附件(Enclosure)。信件若有附件,应在左下角注明 Encl. 或 Enc.。若附件不止一个,则应写出2(或3,4,5等)Encls.,如Enc: Resume ;Encls: Grade Certificate.

第八,再启(Postscript,缩写为 P. S.)再启部分用于补叙正文中遗漏的话,一般应尽量少用,正式的函件中更应避免使用。

三、遣词造句要注意礼貌用语

随着全球经贸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国际贸易的竞争日益激烈。礼貌用语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营造一种尊重对方、寻求合作的气氛,使对方乐意与我们合作,从而有助于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因此,要让遣词造句突出礼貌性,在书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多用IY的表达方式来尊重和赞美对方。将自己置于对方的立场上,从对方的利益出发,充分尊重、体谅和赞美对方,尽量使对方受益,使对方感到自己的重要性。这种做法在英文中称作“You-attitude”,其特征是在行文中多用第二人称代词you和your而少用第一人称代词I,we,my和our,例如:

(1)I think that you did a good job in selling our products.

(2)You did a good job in selling our products in your area.

第一句虽合情合理,但没有完全采取对方立场。用“我认为”这种句型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对方的荣誉感,使人感到不是自己的工作出色,而是别人给自己的赞许。第二句则以对方为中心,读起来比第一句更让人感到舒服,充分体现了礼貌原则。但是,在批评别人时,用we来代替you(单数),可达到消极礼貌的目的。

2.多使用肯定性词汇来表达积极的情感。在商务交际中,不可能事事令人称心。既有好的、积极的事情发生,也有不好的、消极的事情发生。如果写信人总是强调消极的一面,使用否定性的词语,只会给人不愉快的暗示,使对方垂头丧气,把事情往坏的方面想,有时甚至觉得事情比想象的还要糟,因此在措词时应尽量舍弃否定性的词语而选用肯定性的词语,肯定性的词语强调积极的方面,给人愉快的感觉。在商务信函写作中pleasure,pleased,glad,appreciate等有积极的感情意义的词语应不断使用,如“Your immediate attention would be appreciated.” “We are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goods have been dispatched today.”

3.使用委婉和弱化的语气否定对方或提出要求。在商贸洽谈或函电中,如果选用直接的否定词往往会给人一种说话人过于自信,不给对方留有磋商的余地的印象,往往引起对方的不悦或反感。因此,常采用转换角度弱化语气的方式,如在否定句前加上““I am afraid” “I don’ t think” “I am not sure”等,能降低语气的强硬度。如“We’ re afraid that an error was made in execution of your order No. 23. (抱怨)” “I don’ t think it is wise for either of us to insist on his own terms. (还盘)” “It’ s unwise for either of us to insist on his own terms.”

四、文化差异要了解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过程是跨文化交际。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因此,在书写国际商务信函时必须了解本国与异国的民族文化差异,并设法使这些差异在书写过程中消失,同时在目标语中找到准确的词语。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说:“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英汉文化差异分布于许多方面,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积累。

1.对颜色的理解差异。蓝色在中国人心中往往会想到“蓝蓝的天空白云飘”。而蓝色在英语国家有忧郁的含义,美国有“蓝色星期一”(blue Monday),指心情不好的星期一。blue sky在英语中意思是“没有价值”。如在中国,红色预示着喜庆,但在英语国家,他们视“红色”为残暴、不吉利,红色意味着流血。

2.对数字的理解差异。在中国大吉大利的数字是“9”和“8”,而在英语国家的人心目中的“7”相当于中国人的“8”。“7”对于英语国家的人们而言是个大吉大利的数字,投掷中以“7”为胜利。商标还有Mild Seven、7-Eleven(连锁店)。但在我国,“7”是个普通的数字。13在西方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其原因就是与圣经故事中耶稣被他的第十三个门徒犹大出卖有关。所以,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避免使用“13”这个数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数字“13”没有这种文化含义。

3.对传说中的动物dragon(龙)的理解差异。在中国人心中dragon是吉祥动物,而在西方国家它是表示邪恶的怪物。因为,在中世纪,dragon是罪恶的象征,圣经故事中恶魔撒旦(Satan)就被认为是the great dragon。另外,dragon还有“泼妇”的意思,由此可知,dragon在英语国家人们心目中所引起的联想与中国人的“龙”完全不同,所以,在书写国际信函时就要特别注意这些文化方面的差异。

五、回复信函要及时

给买家信函的回复,要注意迅速及时。因为买家通常只看最先收到的几封回复,从中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若对方没有在尽快的时间内收到回信,就会认为你对他的业务不重视,进而影响业务关系。因此,一定要及时给对方回信。即使一时无法满足或回答对方所提出的要求或问题,也应当及时回信予以说明,并请求对方的谅解。

商务英语信函是否得体,即观点是否清晰、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格式是否正确,遣词造句是否礼貌,是否注意到中西文化差异,是否符合英文表达的习惯,直接影响到收信人对写信人的第一印象,从而影响到企业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写好商务英语信函在对外交流中至关重要。在日常商务活动中,要写好商务英语信函,还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商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振槐.国际商务写作[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6.

[2]蔡勇等.实用商务英语书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3]张迪等.实用英语教你写商务信函[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4]戚云方.新编外经贸英语函电与谈判[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朱守锂

商务交际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趋紧密,跨国公司在我国越来越多,国际商务交际在当今的涉外商务活动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基础,探讨国际商务交际中英语交际策略的运用问题。

【关键词】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交际策略

一、跨文化交际理论概述

1.跨文化交际的概念

“跨文化交际”的概念是由霍尔(Edward.T.Hall)提出,“它指具有不同文化知觉和符号系统的人们之间所进行的交际活动。它具体包括人际交际、同一主流文化内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国家间交际、跨民族交际、跨种族交际和跨地区交际。”可以看出,跨文化交际是不同国家、民族、种族、人群中的文化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

研究者们一般认为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群体对人们的交际过程影响最大。因此而造成的世界观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会产生的很多障碍。学者还支出,人们在交流中,习惯于用自己的言语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样的理解很难做到准确,尤其是在一些含蓄的表达上的推断。

在国际商贸领域,跨文化交际是商务谈判中的重要课题,尤其是跨国企业工作的员工,在不同的商务活动中,多元化的思维给商务活动增添了极大的活力,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沟通上的压力。在跨国企业中跨文化的商务沟通甚至决定了项目合作的成败。因此,人们从理论到实际工作都必须重视跨文化交际策略。

2.文化维度

在跨文化交际理论发展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霍夫斯坦德(Hofstede)文化维度论。霍夫斯坦德在IBM公司进行了为期6年近乎完整的文化价值观调查,他的研究团队对IBM公司多国分公司及各国员工进行了两轮有代表行的问卷调查及大大小小多个方面调查,用二十多种在72个国家里发放了十多万份调查问卷并做了详细统计研究。霍夫斯坦德于1980年出版了巨著《文化的影响力:价值、行为、体制和组织的跨国比较》,后来经过多次修订,最终总结出跨文化交际重要的五个维度:权力距离、不确定性的规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长期取向和短期取向。本文仅围绕文化维度论,说明跨文化交际策略中要重点注意的问题。第一,权力距离指某一社会中地位低的人对于权力在社会、组织中不平等分配的接受程度。各个国家对权力的理解差异很大,尤其是我国与欧美,欧美人眼里权力是做事的主要导向因素,他们更注重个人能力,甚至员工认为自己做的对,对于上级的指示就会直接提出质疑。而亚洲国家由于体制的关系,十分注重权力的约束力。因此在权力距离不同的国家中,人们的沟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第二,不确定性的规避,指的是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抵抗有三种:科技,法律和宗教。不同文化之间对于不确定性的态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根据其看待世界的态度方面。回避程度低的文化指包容性强,对于规章制度、在哲学、宗教方面容许不同主张同时存在。第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维度,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人们思考问题最为对立的两大文化,人们熟知的美国文化就是个人主义文化,虽然其团队协作性很强,但是都是以个人主义为出发点,人与人之间较为淡漠。第四,男性化与女性化,是指男性在社会上展现的品质更多,如竞争性、独断性;还是代表女性展现的品质更多,如谦虚、关爱他人。以及对男性和女性职能社会分工的划分,及对待男性女性角色性的观念。例如,日本的男性气质倾向典型的突出。第五,长期取向和短期取向,指的是人们对延迟其物质、情感、社会需求的满足所能接受的程度。

3. 单向计时制与多向计时制

除了文化维度论,单向计时制与多向计时制时间环境说也十分典型。其理论讨论对象是人们如何对待及使用时间。霍尔把不同文化对时间的使用分为两个范畴,即单向计时制、多向计时制。单向计时制把时间看成是可以分隔,不可重复的有始有终的一条线。多向计时制则截然相反,时间被看成分散的,采用多向制的文化,一般可在同一时间内做不同的几件事情或同时见不同的人。属子多向计时制的国家有:阿拉伯、亚洲和拉丁美洲文化。

二、外企商务英语交际中的跨文化因素

1.语言本身

商务英语交际,语言的互译和交流可以说决定了商务活动的成败。国际商务交际一般用英语,但是谈判的双方的母语经常不是英语,这样交流的难度就更大。非英语国家对于英语的语音、和理解因为文化与发音习惯的原因会有一些偏差,所以在交流中会有一些影响。

2.思维方式

人的思维不但决定了在交际中的语言运用,还决定了人表情、行为等一切与交际相关的因素。而决定思维方式的,就是来自于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国际商务交际的过程体现了人们思维的交流。西方人是直线思维,而中国人是感性思维。英美文化偏好抽象和实用的思维,东方文化偏好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由于交际双方的思维差异,形成交际中的冲突。

3.时间观念

西方人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很快,时间观念强,因而在国际商务交际中很注意准时。中国人的时间观念就相对弱一些,而中东和拉丁美洲人的时间观念更弱。霍尔把时间观分为两类,直线型时间观和循环型时间观。前者强调“专时专用”和“速度”,北美人、瑞士人、德国人等具有此类特点。后者则强调“一时多用”,人们可以有宽松的时刻表和信息反馈的延期。因此,在国际商务交际时,对于时间的安排,需要特别注意。

4.价值观

中国人一直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相信团结就是力量。而西方人往往信奉个人主义,西方文化的集体意识是以“利己”观念为中心的,如果对自己没有利益,就没有集体意识。因此在交际中,西方人的语言直截了当,以结果为导向,而中国人的交际方式更加感性,注重大局。

5.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就是一个民族稳定的生活习惯。风俗习惯对商务交际的人员影响很大,例如在国际商务交际中,通常有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休息活动,如喝茶、喝咖啡、宴请等。这些活动从时间到内容上,受风俗习惯的影响,差别很大。

三、外企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具体策略建议

1.在英语使用上要明确清晰

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交流中避免误会。因此,在使用英语的时候要尽量简单、清楚、明确,在不清楚对方的习惯或是文化背景的情况下,要避免易引起误会和反感的、带有不信任色彩的词语。在发言钱,要尽可能的了解对方的文化、价值观和风俗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无误地传递和接受信息。

2.合作策略作为原则

商务英语交际,一般目的是要拉近距离或是谈判成功。为达到这个目的,合作原则是语言使用者实施言语交际策略的指导方针。商务交际中,合作原则表示交际的双方要给对方精确的信息,并且达到共识。合作是两个国家、母语不同、文化不同的人,能够继续交流的条件,在交际中,不但要拉近距离,而且要将不同的利益方达成共赢作为交际的目标。

3.赞美策略和一致策略

赞美和一致是一种礼貌,更是交际中最有效的技巧。人们希望自己的形象和个性得到保持,希望自己的行动得到肯定和赞赏。因此要做到少贬低人,多赞美人。一致准则是在保留不同的前提下寻求共同点,以使我们的语言不会让对方有被冒犯的感觉。因此,不要“No”直接否定或拒绝对方,而要用“Yes, but...…”句型。

4.委婉策略

委婉策略是为了在言语交际中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和个人目的而采用的一种会话策略,许多环境下可运用此策略。例如,遇到不友好言行或活动场合等不宜直接陈述时,可以采用暗含委婉的策略间接地表达。这可以保留双方的面子,避免正面冲突,制造友好气氛,确保语言交际顺利进行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5. 模糊策略

英语交流中模糊策略是一种礼貌策略,是为了避免直接冲突,而采取的交际策略。此策略一定要建立在对语言精确掌握的基础上,在口头交际中有意的使用模糊语言可加强话语的灵活性,提高话语的适当性,产生特殊的语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立非,李琳. 商务外语的学科内涵与发展路径分析[J]. 外语界. 2011(06)

[2] 王德易. 跨文化交际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9)

[3] 王关富,张海森. 商务英语学科建设中的教师能力要素研究[J]. 外语界. 2011(06)

商务交际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为了提供跨文化交往语言支撑,本文在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开展了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与研究,从语言教学过程中忽视文化与英语教师缺乏跨文化交流经验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相关因素。提出了树立多元跨文化英语教育理念与改革英语教学课程两条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高校;改革;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王媛(1983.11-),河北邯郸人,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高艳梅(1981.12-),湖北钟祥人,武汉工商学院经济与商务外语学院公共外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是我国对文化交往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其中不仅渗透多文化教育学科,同时也关系到社会文学、社会心理学、社会语言学、社会哲学等方面的内容。基于我国当前社会各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建设,跨文化交际成了我国经济在未来的必经之路。我们尝试将文化教育内容融入高校英语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与文化有关的英语口语表达方式。尤其在英语听说教学过程中,更是加大了对学生的培养力度,要求学生在参与英语学习后,可熟练地使用英语对话,以此适应我国文化不断对外发展的步伐。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是我国教育界的研究重点,也是英语教师们的热点讨论话题。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将英语教学的目光转移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层面,尽管这种认知是相对正确的,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因此,本文将基于跨文化交际视野,以英语学科为代表,开展对英语教学改革相关工作的研究,期望通过研究,可解决学生学习英语时面临的困境。

二、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影响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相关因素

1.语言教学过程中忽视文化内容。在国与国的文化交往过程中,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交往的载体。尤其是英語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更是在跨文化交往过程中起到一定衔接作用。若文化的传承过程缺少语言的支撑,那么文化传承的本质将发生改变,文化内容也无法在社会中繁衍,并且没有语言为文化传承提供桥梁,文化的核心价值可能将降低。上述观点足够证明在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加大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关注度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尽管我国的高等院校均开设了专门的英语教学课程,但却由于存在对文化认知的误区,导致教学效果甚微。教学过程中仅关注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却没有对应的英语口语表达实践教学。而仅有的理论知识教学中也缺少对外国文化内容的介绍,这种教学过程导致学生只知道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却无法进一步感知国外文化的实质性内容,也因此抑制了相关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2.英语教师缺乏跨文化交流经验。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仅将英语看作一门学科,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性极为显著。但要进一步挖掘英语教学背后潜藏的文化内容,应用这教学方法是不合适的。部分英语教师想在课堂上正确地为学生传递文化知识,但却由于自身缺少跨文化交际经验,致使传递的思想与传承的内容与跨文化交际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英语教学质量差强人意。导致高校英语教学存在跨文化交际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英语教师缺乏跨文化交流经验。

除上述问题,高校在开展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英语教学工作时,还存在教学理念中缺少正确的跨文化教学意识、教学指导方法中跨文化交流教学存在漏洞等问题,这些问题均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文化的跨境发展。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下述将针对提出的问题做进一步研究。

三、跨文化交际视野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1.树立多元跨文化英语教育理念。长期以来一直将跨文化交际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归咎于语言,一旦在国际交往上出现问题,便认为是语言沟通存在障碍,却从未考虑到交往群体的文化交际能力,而这种文化交际能力也正是我国当下英语教学所缺失的。尤其在现阶段跨文化交际视野下,高校英语教学的实施不仅应将文化理念作为教改工作的核心,同时也应将“重语言表达”作为英语教学的指导方向。

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即引导学生对文化的正确认知。包括:尊重中外文化的差异性,感知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对国外引进的文化保有包容的态度,对于入侵中国文化的现象应坚决抵制。同时要求学生正视多样性文化的差异,学会欣赏不同类型文化的内在涵养,并对中国文化的丢失呈现警惕能力等。总之,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工作中,应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教师遵守文化教育指导行为规范,只有准备好教改工作实施的前提条件,才能保证跨文化交际视野下英语教学的顺利实施。

2.基于跨文化交际视野改革英语教学。在转变高校英语教学传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应重视对学生的跨文化英语教学内容。因此,应基于跨文化交际视野开展高校英语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英语课程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课程,因此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要体现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并正确认识到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即教学中应包括语言表达内容、口语表达方式内容、听力指导内容等,使学生在完成英语课程的学习后,可具备基础的使用英语与人交往的能力,从而做到英语教改过程的循序渐进与逐步导入。

根据英语教学工作的实际进展,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将英语口语表达作为一门单独教学课程,在课程中使用多元化的教育指导手段,包括借助使用计算机设备开展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通过视频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可以通过缓放、慢放、暂停等方式更加直观地掌握不同英语单词在发音时嘴部唇形的变化及语言的细节。在完成口语表达学习各步骤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参考教师对英语语法的详细讲解,使学生真正明白英语口语表达的要领,从而避免和减少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行为过于死板的问题,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发状况(包括部分学生未携带教材课本等)。通过上述英语教学方式,教师不仅可以将多年工作积累的经验技术传授给学生,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中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与先进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开拓英语学习思路,实现将传统教学与先进技术教学有机融合,使英语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高校英语文化组合教育内容的教改措施,即在英语专业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开展英语国际化办学。在课程教学中,聘请国外英语教授使用英语为学生讲授西方文化中存在的差异。同时,在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采用以全英文授课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综上所述,在英语课堂上实施跨文化教学是一项系统性教改工作,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更加有助于学生掌握英语文化知识。

四、结语

跨文化交际必然会涉及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往,而如何使两个国家之间文化交往更具可行性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本文就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如何开展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与研究,对当下高校英语教学工作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改革方向,提出对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从而使高校培养出更多有益于社会的专业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小简.基于微课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评《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20(4):117.

[2]王卉.“一带一路”人才需求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评《基于教育转型发展视阈下高校商务英语教学的创新研究》[J].征信,2020(6):2.

[3]胡敏.“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建筑材料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20(12):372-373.

[4]靳霞,雷雨.基于移动式学习+WEBQUEST教学模式支持下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5):273-274.

[5]朱林.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评《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高教探索,2020 (2):138.

商务交际论文范文第4篇

一、中西文化差异

(一) 时间观念的差异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名言出自西方科学家、外交家富兰克林的《给年轻商人的忠告》一书中, 外国人把时间看得非常珍贵, 他们习惯于做事情有精准的规划和安排, 并且非常守时。在西方, 需要和别人约见时必须事先预定好时间、地点, 并按时赴约, 即使在需要家庭医生问诊时都需要提前预约。但中国人对时间观念不敏感, 随意性比较大, 有些时候约定好的事情因为突发状况也会随时改变, 这样的时间观念让西方人非常不理解, 因此在一些国际商务交往中产生误解。

(二) 餐饮习惯的差异

“民以食为天”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对美食爱好的态度。中国菜追求“色、香、味、形、器”俱齐, 菜肴又分为四大菜系, 把美食放在举足轻重的地位, 过于追求美味, 但往往忽略了营养均衡。另外, 中国人并不太喜好甜食和巧克力作为零食, 往往自己研制了很多中国特色小吃, 也是令人垂涎欲滴。而外国人更注重的是营养搭配, 把“色、香、味”排在第二位。他们喜欢新鲜食材, 清淡饮食, 例如:沙拉, 五分熟的牛排等等, 而中国人对这种食物很难接受。另外, 餐桌文化中西方也有很大的差异。在商务活动中, 中方喜欢圆桌筵席, 把酒、菜肴放置中间, 并且会点很多菜, 追求菜的品质的同时也以菜的数量表达对客人的重视, 筵席过程中, 敬酒让菜, 显示出和谐, 礼貌、热闹的气氛。西方人更偏好优雅的就餐环境, 点适量的菜肴, 与邻座的客人轻声交谈, 达到轻松、安逸的就餐环境。在西餐中, 西方人不提倡大肆饮酒, 只会品尝少量红酒, 小酌怡情, 而中方筵席上, 酒是必不可少的, 甚至中国的酒桌文化会促进商务洽谈的成功。

(三) 思维表达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 生活方式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的思维表达方式的差异。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 常常用“哪里”, “应该的”, “还需努力”, “你夸奖了”等表达自己对别人赞扬的回复, 显得客气有礼貌。另外, 中国人长幼尊卑分明, 不管是交际中还是谈话中, 都会把长辈或地位职位高的人放在前面, 主动按长幼、职位高低来安排打招呼、握手的先后, 同样会用“您”、“您老”, “请上座”等敬语称呼, 而自己会用“鄙人”、“寒舍”来形容自己。但在西方国家由于文化和风俗的影响, 更强调个人至上, 个人独立性和自信, 所以在英语中并没有过多的敬语和谦语, 一般只有you和I的区别, 表示你我, 用“Thank you”回复别人的称赞。所以, 在商务交际中, 西方人常会因为中国人的谦虚和鄙己感到不解。西方人强调交际务实, 既要有礼仪, 也要实事求是, 不提倡过分谦虚客套, 不赞同过分的自谦。

另一方面, 中国人很愿意了解别人的辛酸苦辣, 愿意充当一个倾听者和开解者, 并没有把隐私看得很重要, 所以经常会在第一次见面时拉家常, 去询问别人的生活及家庭状况。而西方人注重个人隐私, 讲究个人空间, 不愿意多提及自己的事情。这样的思维方式差异, 在国际商务交际中的也会引起一些误会。

除了以上阐述的几点中西方文化差异, “价值观差异、消费观差异、用语差异”等也是文化差异中的一些重要因素。如何把这些差异转换成促进成功国际商务交际的重要途径呢?

二、中西文化差异转换为国际商务交际“润滑剂”

(一)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国际商务交际已经非常频繁, 一个成功的交际谈判者, 需要正式谈判双方的文化差异、及时了解不同国家的谈判风格, 才能及时的纠正商务交际中的不必要的交际错误, 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争取自己的利益。另外配合运用现有的有效信息里, 充分去了解商务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 做出对应的策略, 及沟通模式, 获得双赢。

(二) 文化差异是双赢的突破口

成功的商务交际是获得双赢。有时文化及价值观的差异反而是达成协议的有利一面, 它能使得双方找到满足双方利益的解决方案。由于文化的差异, 一方看重的东西恰巧是另一方认为无所谓的条件, 而对方觉得价值千金的东西我们却觉得一文不值。比如, 对方爱古玩瓷画, 而我方更喜欢吹拉弹唱, 那么你我容易互相协调, 交换心爱之物, 交易就轻而易举的完成了。所以在国际商务交际中, 替对方着想, 从对方的根本利益出发, 了解文化差异变成了促成商务交际的重要途径。

(三) 选取通晓对方文化背景的谈判人

国际商务交际的核心就是交际双方的谈判人, 谈判的效果怎样, 往往和谈判人的知识积累, 心理素质及沟通技巧有很大的关联。商务交际谈判涉及的因素和内容相当复杂和广泛, 谈判人除了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 如市场营销、金融管理、国际商法、商务礼仪, 谈判者对对方文化的了解程度也是对谈判人的评价的重要因素。所以, 选取既可以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又深入了解对方文化背景的谈判人会使国际商务交际谈判事半功倍。

摘要:中西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交往和谈判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文化间的碰撞也与国际商务活动的成功率, 以及商务谈判的顺畅性有直接的关联。了解和合理运用中西文化的特点, 解除国际交际中的误解, 会进而有效的促进国际商务活动的成功。

关键词:中西文化特点,国际商务交际,有效的谈判,交际双赢

参考文献

[1] 吴美清, 王明霞.跨国文化礼仪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 17 (18) :226-227.

[2] 孙相凝.论国际商务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冲突[J].学理论, 2010 (07) :121.

[3] 李宏岳.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0, 26 (01) :44-48.

[4] 谭小辉.中外文化差异与国际商务礼仪[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19) :322.

[5] 李相敏.刍议国际商务中的文化差异[J].商场现代化, 2007 (30) :28-29.

商务交际论文范文第5篇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与人的交流越来越重要。在语文教育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占据很重要的部分。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重心,注重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想说、敢说,真正做到“让学生说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重要性与问题

1.对未来发展的影响

一个人未来的发展能否成功,和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有很直接的关系。一个人想要长远发展,就要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另外,口语交际能力能夠帮助学生从容面对集体环境以及陌生环境,让他们在和人交流的时候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也是培养思维逻辑能力。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重点一般都是放在提高学生的成绩上,而忽视对其他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还是有不少的问题浮现出来。家长和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导致学生在很多时候都无法真正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造成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误会、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误会以及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误会,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家长和教师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及时和家长或者教师沟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

二、培养策略

1.加强教学时间分配

想要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要合理地分配在课堂教学中的时间,练习的时间不能太少。教师需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来具体说明,可以从教学环节出发,穿插一些行之有效的口语交际互动。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口语交际的课前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参与口语交际。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传统的课堂提问来构建口语交际的问答场面,在课堂提问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增加口语交际活动,将教学内容作为导向,构建相关的口语交际实践。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设置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增加口语交际的教学时间。

2.创设口语交际环境

除了在课堂上增加口语交际的教学时间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活动创设真实的交际环境,给学生打造一个真正可以交流的情境,让学生融入进来。在具体的环境中,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培养。

例如在教学“怎样表演课本剧”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具体的故事来创设表演场景,让学生进行不同的角色扮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固定的任务和场景来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3.结合阅读和写作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阅读和写作与口语交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将它们分开教学,就会降低整体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以将口语交际和写作、阅读联合起来,在写作和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我的朋友容容》这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就是人物描写。教师教学时,可以在写作的基础上开展口语教学,让学生分享自己和好朋友之间有趣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还原当时的场景。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可以给写作教学进行铺垫。

4.联系生活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是更加生活化的,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口语”和“交际”。教师在设计口语交际训练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征、生活经验以及智力水平,确保口语交际教学可以顺利进行。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部分“聊聊书法”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畅所欲言。在学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的时候,教师进行及时的引导,让口语交际训练活动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应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创设更加适合小学生的情境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灵活运用身边的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多表达和表现的机会,帮助他们不断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上一篇:专科英语论文下一篇:法语交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