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形势论文范文

2023-06-01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范文第1篇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民主党人奥巴马获胜并当选美国第44任第56届总统。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正式就任美国总统,他在就职演讲中指出在当前严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美国面临着许多严峻的考验。我们还要注意2009年是中美正式建交30周年。与美国有关的一些知识点必将成为2009年高考的重点与热点。从2008年新课程地区高考试题来看,对本专题的命题比较多样,既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题,主要通过新情景、新材料来考察课本上与美国相关的一些主干知识。因此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握好课本的相关重要的知识点,扎实地做好备考的准备工作。下面结合2009年的高考备考情况,对本专题提几点复习建议。

【大题预测】

考查角度一、纵向联系、比较

美国民主政体的确立及完善有利地保障了美国政治的稳定及经济的繁荣。而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奥巴马政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考查方式一从美国总统大选热点考查美国的民主政治。可以考查美国的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以及其后的修订案,也可以通过这些文献考查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考查方式二奥巴马是第一位非洲裔的美国总统,可以通过这点来考查美国历史上人权的发展状况以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

考查方式三从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的背景出发联系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以及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70年代美国遭遇“滞胀”、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等相关内容。

考查角度二、横向联系、比较

考查方式一从奥巴马上台后采取的克服经济的措施上以及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峰会等热点,可以看出在当前严峻形势下,加强国与国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大国之间合作尤为重要。再加上今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可以通过材料考查中美关系以及美苏关系等的演变,并考查经济全球化及当前的世界形势。

考查方式二从当前面临严峻的经济及金融形势,考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时期实行的经济政策。从重商主义到19世纪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到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再到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出现许多新的变化。

考查方式三美国经济的衰退是否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

当前的金融危机以及奥巴马上台时的困难局面可以看出美国实力的衰退。美国《新闻周刊》在2008年5月一期封面文章发表著名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的文章称,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美国时代,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二次是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我们可以以此来命题考查从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世界崛起到美国的崛起再到美国实力的相对削弱,考查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演变。

考查方式四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从当前的国际背景及形势可以将美国与中国相联系,考查美中经济实力及国际地位的转变,探讨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可以通过新情景新材料分析比较当前中美两国为克服经济危机各自采取的措施。

【选择题预测】

考查角度一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三权分立特别是总统的权力。通过材料比较英美等政体,出组合项选择题。

考查角度二比较当前的金融危机与20世纪的大危机、“大萧条”。

考查角度三奥巴马当选总统与罗斯福新政。

【巩固练习】

1. 2008年11月,美国将选出下一届总统,民调支持率显示,奥巴马远远领先于麦凯恩,奥巴马有望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在美国历史上,黑人在法律上获得与白人同样的公民权应该是()

A. 《1787年宪法》的规定

B. 《权利法案》的规定

C. 南北战争后,宪法修正案的规定

D. 二战后民权法令的规定

2. 2008年11月,黑人后裔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这一现象可以用18世纪末的杰斐逊的话来予以诠释:“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这一政治现象和政治理念应该基于()

①人民主权说 ②三权分立说 ③因信称义论④天赋人权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 20世纪的“大萧条”和当前的金融危机是人类历史上两次影响较大的经济危机。对这两次经济危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都从美国开始,并迅速蔓延到世界其他国家

B. 前者源于生产相对过剩,后者源于美国次贷危机

C. 危机发生后各国都设置贸易壁垒,加强对经济干预

D. 前者引发了世界大战,后者促进了国际合作

4. 2008年9月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各国股市受到重创,冰岛、巴基斯坦濒临国家破产,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在此情况下又引发了人们对全球化的再思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受到的损失最大

B. 发展中国家处于完全不利地位,面临最大的经济风险

C. 为了维护本国金融安全,不要对发达国家开放金融市场

D. 发展中国家应该尽可能减少对发达国家的金融依赖程度

5. 奥巴马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引起人们对美国总统大选的兴趣。某同学在互联网上查阅美国大选资料时,查到一位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I pledge you,I pledge myself to a new deal for the American people.”请你判断该总统可能是()

A. 罗斯福 B. 林肯

C. 华盛顿 D. 布什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二历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

到1970年,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田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第一次超过支持美国反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提案的票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步伐不可阻挡。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美售台武器虽然数量较量较大,但是主要是一些陈旧落后、退役淘汰的“滞销品”。20世纪90年代,美国强化对华遏制政策,对台军售规模较大、性能较好。1992年,老布什政府卖给台湾150架F16战斗机。1999年3月24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5月8日,美国B—2轰炸机悍然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3人死亡、多人受伤和馆舍的毁坏。

材料四

左图:2008年11月,APEC第16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前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濤在利马会见美国总统布什。

右图:2008年11月,赢得美国总统选举的奥巴马在庆祝大会上发表演说。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总理握手的原因有哪些?

(2) 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尼克松说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使“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如何理解这句话?

(3) 据材料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美关系出现不和谐音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 请你展望一下奥巴马上台后的中美关系前景,并简要说明理由。

7. 法里德·扎卡里亚是美国《新闻周刊》有影响国际版编辑,他的新作《后美国时代》更是发行以来造成全美各地讨论的热门话题。阅读该文引文及相关材料:

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1)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回答西欧崛起和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列举“群雄竟起”的表现。

材料二 全球发展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新经济强国的出现,而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是这个后美国时代最直白的表现。

(2) 概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中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文大胆猜测,我們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为什么我们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部分问题出在这里:暴力逐渐减少,信息却不断增加。过去20年发生的信息革命,每时每刻给我们带来世界各地的新闻,还有更关键的图像,这些图像的主观性和24小时新闻滚动的密集性,共同制造了不间断的刺激——有炸弹爆炸就是“突发新闻”。

(3)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我们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现在是“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

材料四截止2009年2月20日,美国已经有14家银行倒闭,整个美国经济受到重创,信贷紧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济衰退,美国进入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低迷期。此外,看不到的伊拉克战争,不断攀升的失业人数,还有持续不断的恐怖威胁等还萦绕在人们心头。

(4)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判断。

参考答案

1. C2. C3. C4. D5. A

6. (1)原因:当时美国出于全球战略(遏制共产主义致策、冷战政策、称霸全球)考虑,对中国实行政治孤立、军事威胁、经济封锁,中美处于敌对状态。

(2) 主要因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说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理解:结束了中美之间长期对立的僵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

(3) 根本原因: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4)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7. (1)西欧崛起:经济上,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政治上,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确立; 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技上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技兴起。美国崛起: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共和政体;两次世界大战;三次科技革命;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

“群雄竞起”表现: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第三世界的崛起。

(2)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

(3) 原因:信息爆炸和舆论宣传。理由: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等。

(4) 同意:当今世界进入多极化时代;当今世界美国面临很多问题,如严重的金融危机、深陷伊拉克战场、失业人数不断攀升、持续不断的恐怖威胁等。

不同意:尽管美国遭遇到很多问题,但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科技等实力仍然强大,无人能比。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范文第2篇

一、2009年的经济形势与特点

如果要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还要先分析一下2009年的经济形势与特点。在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作用下,2009年世界经济从急跌到企稳回升,开始由衰退走向复苏。其中,以中印为首的亚洲地区的步伐明显加快了,中美发达经济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整个2009年是世界经济从“二战”以来所遇到的最困难的一年,同前年相对比,世界经济的萎缩率超过2%,为防止今后世界经济再出现危机前失衡的状况,我们今后将面临更大的政策挑战是怎样加强国际和国内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来改变世界各国的一些经济结构,从而促使经济能够更加平稳地增长。

二、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目前,世界经济在政策刺激等短期因素的作用下开始走出衰退,缓慢复苏,但经济复苏路径和复苏前景仍面临着宽松政策调整、通胀预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贸易保护主义、失业率上升、美元贬值预期加深等不确定因素。

(一)政府干预政策的退出可能性及其影响

2008年9月以来,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巨额经济刺激方案,大幅降息至历史最低水平,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还实施了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大规模救助政策对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稳定金融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年,经济刺激政策对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仍然具有重大意义。如何继续维持强大的政策支持,来确保经济进一步复苏;如何随着经济复苏的逐步巩固,使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平稳有序地退出,将是2010年世界各国政府所必须面对的挑战。

(二)通胀预期及货币政策进退两难的影响

目前美国、日本等国的货币供应增速均快于名义GDP增速,全球基础货币持续上升。根据货币和经济景气决定通胀高低的一般规律,经济低谷时期的过剩货币供给往往不会形成通胀压力,而在后期宏观景气回升的时候就释放为通胀压力。因此,2011年下半年全球通胀风险加剧的可能性非常大,宽松货币政策作用不确定。各国央行为缓解信贷紧缩而向市场注入的大量流动性,缺乏退出机制和有效的工具,很难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回收过剩的流动性。依赖于政府的大量支出与央行的货币刺激,经济复苏将不可持续,反而会埋下通胀隐患,如果不通过结构改革来改变困境,世界经济有可能再现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

(三)美国金融生态与房地产动向及其影响

为了应对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对于金融企业的干预程度也达到了空前规模。美国政府的干预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冲击。而美国房价企稳是判断本轮金融危机见底时机的重要依据。2009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居民住房市场复苏的迹象较为明显。9月份,美国房地产建筑商信心指数攀升至19%,但此后两个月连续下滑至17%,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的购房免税和信贷优惠的政策将在11月30日结束。美国国会通过投票决定将该政策延长至2010年4月份,明年该政策退出后会怎么样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四)国际货币体系调整可能性及其影响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救市所迅速积累的财政赤字与美联储实施的“定量宽松政策”影响到市场主体对于美元的信心。随着美元的贬值预期加深,东亚经济体尤其是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随时会面临缩水风险。而且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无法提供对美国经济政策的制衡机制,美国仍然可以按照“我的美元、你的问题”的逻辑我行我素,让全世界分摊其救市成本。同时,美元的霸权地位,使得全球流动性的松紧,基本操持在反映一个主权国利益的美联储手中,因而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三、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 我们对今年的世界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测

预估今年的世界经济增速在3—3.5%之间,实现低水平的缓慢复苏。但是,估计今年世界经济恢复的速度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高、那么快,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高失业率的影响。我们从去年失业率预测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那些欧美国家是相当高的,像去年1月份美国有7.6%的失业率,到去年10月份的时候已经超过了10.2%。这不仅超过了10%这一重要的心里关口,而且也超过了以前专家们的预计,使人们对今后经济复苏前景更加担忧。去年10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做了一番预测,预计今年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率都要高于去年,像美国、欧元区、日本等,特别是欧元区要达到11.7%。

二是主要由政府的政策刺激等短期的因素推动了当前经济复苏的缘故,并不是由企业和市场推动的结果。去年第三季度美国的GDP大约有3%的增速,在补库存方面就贡献了2个百分点,贡献率超过了60%,这表明企业投资和企业投资居民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还是很小。另外近几个月增加失业保险福利等等政策也刺激了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因此,虽然美国的经济已见底了,但是今年出现较快增长的可能性还是很小。

三是不断积累的通胀风险是由公共债务规模和财政赤字规模扩大所导致的。从去年10月份IMF的预测数据可以看出,所有国家去年的财政赤字占世界GDP的百分比平均为6.7%,比前年增加了4.7%,其中发达国家平均为8.9%,高于前年5.4个百分点;公共债务占GDP的百分比也非常大,去年世界各国平均为68.1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平均高达91.9%。如此高的公共债务和财政赤字不仅使下一步的财政支出和减税等政策面临资金不足的硬性限制,而且使潜在的通胀风险不断积累。

(二) 对国际贸易走势的预测

从去年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国际贸易的复苏从年中开始出现的,但是全年减少的贸易额还是很大,整年减少了11.9%。我们预估今年的贸易额会有所增加,预估的增加量将在2.5%左右。在国际贸易状况相对改善的状况下,去年一些主要发达国家连续几个月的出口降幅远远低于进口降幅,是在国际贸易状况相对好转的状况下,因此我们说贸易状况正在不断改善。

国际贸易好转主要表现为:

一是大宗商品贸易慢慢恢复。从路透社商品价格指数来看,去年7月份到去年11月份的商品价格由2000美元增加到2250美元,4个月的时间已经增加了12.5%的幅度;波罗的海的综合运价指数也是从去年年初开始一直增加,但是总不能稳定下来,起起伏伏的,到去年6月份开始回落,但是到去年10月份的时候又再次上升,从2000美元增加到4000美元,从去年10月份到去年11月底,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增加到两倍。

二是外需持续萎缩局面出现了改观,去年5—8月短短的四个月的时间美国经济持续下滑的趋势,被美国出口环比给扭转了,去年6月份和去年7月份欧元区环比的增长幅度分别是0.9%和4.1%连续增长了两个月,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出口也从去年年初的下降趋势转而开始回升。

三是对大宗商品市场行情的预测。估计今年整个经济复苏将会促使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保持波动向上。但是在美元持续疲软的强烈预期下更为关键的原因是,国际资金追逐大宗商品,这大大地推动了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从指标数据分析来看,国际原油价格总体向上增长的趋势不变,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析来看,去年国际原油平均价格是每桶61.5美元,今年将增加到每桶76.5美元,增加24.4个百分点。黄金价格也将不断上升,虽然前年发生了金融危机,黄金价格有所下降,但价格下降幅度不是很大,黄金价格在去年10月份就已经冲破了1000美元大关,在去年11月底又创了历史新高,达到了1165美元。

四是对国际直接投资趋势的预测。去年下降的国际直接投资是非常多的,下降率也是相当大的,由前年14%的下降率到去年又继续下降30—40%,今年将会有缓慢的增加,估计会增加16%,到明年的时候直接投资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总之,今年整个世界经济整体上要好于去年,但是在世界范围内那些没有完全结束的金融危机,再加上没有完全释放出来的潜在的金融风险,将是世界经济向前发展的障碍。因此,我们不能对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寄予过高的期望。而是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国内市场的拓展上,积极培育新战略性新型产业。

(刘康,1982年生,江苏连云港人,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我国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好,电力市场也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进行的供电方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给国家电力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文章介绍了电力营销的概念,分析和探讨了其中存在问题和解决的方向。

关键词:电力营销;精细化策略;电力企业;供电方式;电力市场 文献标识码:A

电力营销是我们国家市场经济体制下产生发展的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将政府供给的电力作为一种商品来开发和营销,从而提升电力行业的效益。作为电力营销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对电力市场的环境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市场中存在的潜在消费力量,使其成为电力行业长远发展的支柱。我们可以从电力市场终端占有率的提升和电网供应量与电力销售之间的联系和表现中看到这一力量的体现。

1 电力营销的概念

电力营销实际上是传统电力企业运行方式的拓展和延伸。像普通的商品一样,电力企业将自己的服务和电力产品借助营销的模式和力量推销给用户。因为这样的方式有别于传统模式,所以电力营销在当前电力工作中还是相当困难的部分。电力营销做得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电力企业的收益,反之则会严重影响电力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同时,因为电力营销部门的工作直接面向客户,所以电力营销部门的行为举止将成为该企业的对外代表;也因为电力营销部门与顾客群的距离更近,可以更快更直接地掌握市场的动态,为企业的经营提供帮助。

2 电力营销中存在问题

我国的电力营销模式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后才逐渐诞生,要达到更加完善成熟的程度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发展。在电力营销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还会遭遇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制约电力行业在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发展,削弱电力企业在市场上长久生存的能力。下面五点就是可能出现的问题:

2.1 电力营销观念滞后

由于电力供给系统规模庞大、电力供应的私人不可营运性,导致人们普遍对电力产品的供应观念落后,很多电力企业存在思维固化在计划经济模式的问题,以至于许多电力企业对电力产品的运营工作非常落后,甚至不对电力产品进行营销,这些问题都决定了这些电力企业服务素质差、水平低。而在已经开始对电力进行营销的电力企业中,也有许多对电力营销的认识非常浅薄,无法很好地体现出电力营销真正的作用。根据发达国家的电力营销经验来看,如果企业的电力营销做得好,将对电力企业的生产和运营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要求。但在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只是将电力营销看作和普通营销一样的东西,只是依据普通营销工作的内容进行服务,服务内容无法很好地切合电力营销的需求,正是这些落后的观念严重制约着企业自身的发展。

2.2 电力营销模式单调

由于我国电力营销模式的落后,导致在实际市场上,真正能够运营起来的电力营销模式很少,根本无法满足人们对电力产品丰富的需求。这样单调的营销形式使营销工作最基本的“吸引客户”的职能都无法很好地完成,本身缺乏个性的电力产品也会使消费者逐渐对产品失去兴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会逐渐在这个过程中丧失。

2.3 市场分析能力缺乏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电力供应行业一直被国家垄断,这样的国家垄断形势下,市场的变化对电力企业的运营决策起不了任何影响作用,因为企业只要根据国家的政策要求持续地进行生产就足够了。但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改变,这样一成不变的经营模式将对企业造成非常大的伤害。从过去的生产观念进入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电力企业要经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间。在这一阶段,电力企业自身的营销无法满足企业运营的需求,而企业对市场未来发展形势的预测能力也相对较差。

2.4 专业人员稀缺

电力的营销在当前的电力企业的生存发展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现在在高校内极少开设有电力营销专业课程,市场上操作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人才非常稀少,这就导致用户有需求而企业无法满足,客户的期望无法得到实现。再加上一些电力企业的员工对电力市场的认识有缺陷,以为电力是必须商品而不重视电力营销,坐等客户上门或对顾客服务态度恶劣,最终导致电力营销沦为摆设。

3 电力营销的精细化思路构想

在现代电力企业之间的市场种种,电力营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在电力企业逐渐完善和优化电力营销的过程中,企业的实力也会在无形中得到提升。因此,电力营销是企业加强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

3.1 转变电力营销观念

首先要树立相应的服务意识。员工是企业真正的主体,员工的营销意识、职业素质和个人品质决定了这个企业能否做好电力营销。而如果要提升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员工的素质就更为重要,员工对企业的信心将传递给客户更多的信赖感。其次,为了更好地應对市场变动带来的需求波动,电力企业同样要对电力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科学预测市场下一步的发展并及时根据预测对企业的决策做出调整,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既安全又具有个性的服务。

3.2 创新电力产品

如果想要实现电力营销模式自身构建下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就要对企业自身的产品进行不断的创新。顾客的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上升会不断增加,因此就需要电力企业在保证自身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不断对产品进行创新。这个过程中需要电力营销部门对市场上顾客的需求进行调查总结,根据客户的需求来改进自己的服务,使产品增加的功能更好地切合用户的需求。同时,电力营销部门在市场上收集的数据将为产品研发部门的研发提供方向。当今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处于买方优势时代,要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就需要企业能够及时正确地掌握市场规律,探寻顾客关注的产品要素,并根据市场的变动改进企业的资源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对顾客进行指导、提供咨询,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产品,更好地完成电力营销。

3.3 对市场的控制能力进行强化

在过去的企业计划经济体制下,电力企业的管理主要还是依靠政府部门的政策来决定方向的。经历过这一阶段的电力企业或多或少都会被传统的思路限制。为了摆脱这样的桎梏,电力企业要增强对自身发展方向的觉悟和对企业整体动向的控制能力。首先,电力企业要积极建立一个高效完善的管理制度来控制整个企业的行为。管理层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思路,结合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要在日常的管理中就坚持自理,自主研发产品和开发市场,获取企业发展的源泉。

3.4 引进人才,提高素质

高素质的人才是支持企业长远发展的强力支柱,一个拥有大量高素质人才的电力企业将在长期运营中展现出自己更强大的竞争力和更稳定的内控能力,所以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引入必须要受到重视,增加各个部门的人才储备和人才管理。在企业内建立员工考核机制,督促员工积极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企业还应该定期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从整体上提升员工的素养。员工的举止将塑造出企业的对外形象,高素质的员工也会给用户留下企业高素质的印象。

4 结语

伴随着国家经济模式的改变,我国电力企业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做好电力营销已经是企业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只有做好了电力营销,电力企业才能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从而在市场上长久的占据自己的份额。电力企业要积极对电力营销进行研究和细化,提升营销能力,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刘予胜.全力营造电力营销新机制[J].华北电业,2000,(5).

[2] 黄冬梅.优质服务:电力营销的制胜法宝———龙泉供电所用营销观念服务社会的故事[J].大众用电,2000,(6).

[3] 罗检仔.电力营销体制改革思路[J].大众用电,2000,(6).

作者简介:张金娥(1971-),女,宁夏平罗人,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平罗县供电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责任编辑:王 波)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范文第4篇

1 高中语文教材中国际视野的必要性

本文所指的国际视野, 应是立足于世界的高度, 了解世界发展与国际社会, 明确在国际中的定位的世界观。语文教材中的国际视野则是指语文教材的编写立足于世界, 关注世界, 以明确我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为指导思路。

高中语文教材中国际视野的必要性体现在:

第一, 教育的要义之一是使学生成为人格完善的人。美国教育家巴格莱说, “有效的民主要求文化上的共同性。在教育上这意味着要使每一代拥有足以代表人类遗产最宝贵的要素的各种观念、意义、谅解和理想的共同核心。”同时, 在全球化趋势下, 全球公民意识或说国际意识自然是不能被忽略的。由于中外文化背景不同, 各国人民的性格也各有特点, 仅仅用中国传统文化来教育和熏陶今天的学生, 很难使其具有国际公民意识以适应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要求以及竞争激烈的世界形势。因此, 培养兼具中外文化特长, 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 又能包容各国人文精神的个性鲜明的学生, 是时代的需要。

第二,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由于具备的知识储备与能力的局限, 所以对社会文化内容的理解相对较少;而在高中阶段则应扩大学生的视野, 加强学生对外来文化的批判性学习的能力、跨文化的交流能力。

第三, 目前的学生接受正统的外来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仍是语文课本。语文课本中的外国文学作品选文的数量在逐渐增加;同时, 教育部也规定了学生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所以, 如何发挥语文教材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和西方人文精神的窗口作用, 是高中语文教育无可避免的议题。

如此重要的国际视野, 在当前语文教育最直接的教材——语文阅读文本中, 是否体现了这种融汇中外的国际视野呢?

2 当前高中语文教材中国际视野的分析

论文研究选取的文本是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必修课程部分。此版高中语文教材共6册, 选文共136篇 (展开为162篇。如《短文两篇》展开即为两篇选文) , 其中中国文学作品选文114篇 (展开为137篇) , 外国文学作品选文22篇 (展开为25篇) , 外国文学作品选文占全部选文的16.2%。

22篇外国文学作品选文都是名家所作, 并能体现其创作风格, 选文思想内涵丰富、艺术风格各异, 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等语文素养, 以及扩大学生视野, 形成正确的国际观, 都具有良好作用, 但其中也不乏问题。

第一, 选文的空间局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 这种选文的偏向对促进学生认识国际多元文化是毫无裨益的。

第二, 选文的时间集中于近现代。

25篇 (展开) 的选文中, 除了一篇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外, 其余的选文均产生于近现代。这样的选文取向会造成学生对外国文学发展、文化发展缺乏正确认识。

第三, 选文编排杂乱无序。

外国文学作品选文的编排杂乱无序, 呈现出一种跟随中国文学作品选文编排而附加其上的状态。除了在第五册安排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专门单元外, 整个外国文选的编排缺乏应有的内在体系。

这种毫无体系与整体性的排使学生无法对外国文学作品甚至外国文学、文化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第四, 选文对西方人文精神的突出不够。

在选择外国文学作品编入教材时, 教材的编辑者是有偏好的, 他们优先选择了那些反映与中国文化、精神相同立意的文章。这种认同感当然无可厚非, 但在教材的选文中, 我们应当以全面反映西方人文精神为目标, 避免文化认同感带来的选文偏好。

那么, 西方人特有的文化因子和精神品质有哪些呢?

如西方民族更喜欢那些发扬个人才智、勇于冒险、追求财富、向往自由等充满个体自由精神、个人英雄主义的品质;西方民族多有坚定的宗教信仰, 西方文化中也有悠久且强烈的宗教文化。

就像杜林的《悲剧精神与中西民族文化心态》一书中写道的:“希腊民族是航海加农业的民族, 一方面冒险是其关注的中心……航海冒险生涯当然比农业生产更新奇、更富于刺激性, 它要求人具有冒险精神……”但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是没有得到体现。

其次, 教材选文对宗教文化的忽视。世界上的许多国家 (尤其是欧美国家) 是宗教的国度。在这些国家, 宗教关系到个人信仰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同时, 世界三大宗教全都发源于国外。因此, 学习并理解宗教文化, 对于学生在跨文化的国际情景中的文化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而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选文没有一篇涉及到外国宗教文化。

第五, 教学中对外国文学作品选文不够重视。

2000年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精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各占50%”, 而高中语文6册书中, 外国文学作品讲读课文只有8篇, 其余的14篇全为自读课文。其中几篇很能反映西方精神的文章也都属于自读课文。课文说明中要求“自读课, 每课一般用一课时, 少数课文也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 课文后的练习要求学生在自读过程中选做。”教材不鼓励花费太多的精力在自读课文上, 教师、学生自然不会对这些课文做精细的阅读了。如果课时不允许, 自读课文就又成了课外阅读课文, 就算有学生想尝试阅读, 在对作家作品知之甚少的情况下也很容易出现不理解或理解偏差的结果。

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把对外国文学作品选文的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3 对编选外国文学作品进入教材的建议

虽然这一版高中语文教材在外国文学作品选文的编选上是卓有进步的, 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笔者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发现, 要让高中语文教材真正成为向学生反映世界文化的窗口, 对于编选外国文学作品进入教材的工作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提高:

第一, 选择能反映外国独特文化精神的作品。通过上述比较分析, 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中外文化具有明显的差异, 对这种差异的认识正是学生在国际交流中需要的文化基础。因此, 选编外国文学作品进入教材时, 除了考虑相同精神文化的认同感之外, 还应大量的引入国外不同的精神文化。

第二, 增加外国优秀文学作品选文的数量。正如俗话说的, “量变产生质变”。没有一定数量的外国文学作品选文的存在, 要谈较为全面地反映外国文化就无异于空中楼阁。文学作品作为文化的载体, 它自然反映出一种文化的各个方面, 而每一种文化中都有自己顶尖的经典文学作品, 这样的作品往往能鲜明、生动、全面地反映这种文化的各个层面。大量选编这样的作品进入教材, 无疑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 让其感受到不同风格的语言的魅力。

第三, 体系化地编排外国文学作品选文。前文已经分析了这版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选文编排的杂乱无序, 要使学生对外国文学、文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体系化的对其进行编排是必不可少的。笔者认为,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 从西方的文明发祥的古希腊开始, 直到文艺复兴以及其后的西方现代文明为主线, 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为这一时期外国文化发展变化的代表, 同时与中国文选中反映的中国文学、文化发展变化的过程相联系。这样也就不会出现选文的时间上集中于近现代的情况了。同时, 中外文学、文化发展这两条线索相交, 可以使学生获得不同文明的发展历程, 又明晰同一时代不同文明的发展特点。这样, 通过语文教育使学生获得一种国际性的视野也就不会只是空谈。

第四, 重视外国文学作品选文的教学。外国文学作品选文作为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产物, 对于长期生活在中国文化环境中的学生来说, 学习起来难免会存在相当的难度。即便如此, 许多优秀的经典外国文选却落入自读课文的行列。随着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选文的增加, 其教学课时也应当相应增加。同时, 不同的文学风格也要求教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教授外国文学作品选文, 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仍然用教授中国文选的方法去教授外国文选, 则必然遭遇“水土不服”的尴尬困境。

第五, 增加反映国际多元文化的文选。现代国际主流的欧美文化渐渐的笼罩着我们的生活, 以至于说起国际就只能想到英法美等国。但这并不是说国际文化只包括这些国家的文化。文化是多样的, 印度文化、巴西文化、古巴文化……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虽然不可能在教材中完全反映世界各种文化, 但尽量增加这样的文化因子进入教材, 无疑可以使教材更多元化, 也可以避免现有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选文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的问题了。

4 结语

本文以国际视野为出发点, 根据语文教育的特点和语文教材的功能, 对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选文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选文有不少可取之处, 但仍是问题多多。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选文旨在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又风格各异的国际文化, 让学生获得一种开阔的国际视野。要达到这一目标, 对语文教材的改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推进, 我们正日益感受到国际公民这一概念的真实意义。怎样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全球公民意识也成为对当今教育的一大考验。作为贯穿义务教育的人文学科, 语文教材应该站在全球的高度, 用国际视野来培养全球公民。由于中外文化背景不同, 各国人民的文化性格也各有特点, 仅仅用中国传统文化来教育和熏陶学生难以培养出真正具有全球文化背景的公民。因此, 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选文就显得相当重要。本文力图分析当前全日制普通高中的语文教材 (主要是阅读选文) 中的外国文学作品选文特点, 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语文教材,国际视野,外国文学作品选文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必修) .语文 (第一册至第六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2002.

[3] 杜林.悲剧精神与中西民族文化心态[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

[4] 李维鼎.语文课程初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

[5] 王荣生.论语文教材中的“定篇”类型选文[J].全球教育展望, 2002 (1) .

[6] 王相文.中学语文教材研究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7] 王文彦, 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到社会民生的重点问题。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理清就业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切实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有利于社会稳定和高校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普通高校为视角,对如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内涵;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指大学生毕业时能够找到、保持住工作进而使自己适应、提升所应该具备的能力的总和。根据中国教育报报道,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最看重的指标分别是: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学习意愿和可塑性、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1]。通过对以上各项目的归纳,结合我国当前高等学校教育实际,可以把大学生就业能力归为:专业学习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规划能力。专业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必然接受的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基础。综合素质能力是大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之外所学到并体现出的有利于其就业的个人综合素质,如环境适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个人特长等,因此,综合素质能力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保证;创新能力是在工作过程中对工作对象产生的新认识、新思想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就业能力的催化剂;发展规划能力是大学生在校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对自身以及周边、社会环境了解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及未来人生规划并积极付诸于实践的能力,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到社会民生的重点问题。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切实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创新工作形式,有利于社会稳定和高校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激增,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就业难很大程度上原因在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缺失。认识到其就业竞争力的缺失表现及原因,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做好人生规划,推动其顺利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缺失表现及原因分析

专业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认识和提高的一项基本能力。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水平、软硬件建设等都会直接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产生影响。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或部分专业仍然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轨的现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相对滞后于市场的需求,同时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课程轻基础课程,从而导致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对专业基础支撑。

综合素质能力是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爆发力和后续力的集中体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应贯穿于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始终。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外的思想道德修养、实践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个人特长,也应包括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情绪调控及抗挫折能力。然而在当前高校教育过程中,对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认识部分地存在以偏概全和重个体轻整体的现象。学校对于实践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较为重视,对于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难以做到相对准确的把握和相应程度的提升,因此学生对于自身遇到的学业、感情、交际等问题难以进行心理调控,同时缺乏合理的思想疏导和心理指导,导致其抗挫折能力低,面对困难和问题心理准备不足,最终导致学生在步入就业过程阶段中面对求职中的压力和挫折无法化解,产生逃避求职或厌世轻生等异常行为。在针对学生素质提高所开展的活动方面,内容欠丰富、形式较单一也会导致活动涉及范围较小,影响了高校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创新能力也可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已逐渐成为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目前,大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学校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对于启发性教学和创新性实践力度不够,学生对于互联网的过度依赖使学生思想懒惰、思维倦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有年富力强、富有创新力的人才支撑,学生在求职和初入职场实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创新力不足的情况降低了企业对毕业生的人才期望和用人需求。

大学生的发展规划能力决定和影响着学生在人生道路选择的方向,因此其职业规划能力高低对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乃至人生发展至关重要。学生对于自身缺乏客观的了解,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不仅与学生自身有直接关系,也和目前高校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存在不科学、不协调有关。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没有贯穿大学始终。同时,作为规划指导者,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辅导员老师承担和发挥着重要职能,学生的就业指导课老师多由就业办及学工相关老师来担任,授课水平高低不同,同时单纯的靠就业指导课进行个人发展教育缺乏个体针对性,因此导致指导效果差,学生对于本专业日后的出路和中长期目标缺乏关注和了解,影响了其就业过程中的职业选择。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是长远而系统的工作,任何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缺陷或失误都将对学生的就业观、综合素质、就业竞争力产生影响。作为担负学生成长成才培养者的学校,应当将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到关系学院生存发展的高度,根据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不同层面,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改善毕业生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

1.专业知识、课程设置

当前高校的部分课程在教学方式、教材选用、考核方式上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错位。应当杜绝填鸭式、快餐式的教学方式,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材的选用上,根据院校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校学生档次的课本,淘汰与社会脱节、实用性不强的教材。在教学过程的编排上,应当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同时应特别注意素质教育公选课的开设质量,目前部分院校公选课的课程设置仅停留在满足学生修学分、内容较空洞的基础阶段,因此应当对选修课课程的开设、内容的设计、教师的选择等方面加以重视,真正做到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宽视野,提升能力。

在理论知识学生的基础上,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在校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作为学生专业知识在社会实际操作领域的延伸,专业实习发挥着促使学生由理论指导实践,同时接受实践检验的重要作用。学校应当在合理统筹下,制定科学完善的学生实习和毕业见习制度,督促各教学单位根据不同专业、年级情况,开展学生专业实习活动。如可在大一年级中后期进行到企事业、工厂参观活动,使其了解企事业的运作或生产环节,形成对实习和就业的感性认识;大二年级可安排学生到企事业进行短期(两周以内)的业务(商务)实习或生产实习,使其初步具备专业操作技能;大三时可利用暑假安排学生进入专业相关企业或工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务实习,使学生在专业技能、人际交往、创新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得到全面的认识和提升,为就业打下牢固的基础;大四下半学期可按照国家对大学毕业生见习的相关规定,进入企业进行正式就业前的见习,毕业见习一方面使企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专业知识、综合能力有比较深入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为毕业生发挥个人才能、争取获得工作岗位和得到用人单位认同有了更为宽广的平台。因此,四年的分层次分阶段实习,在大学生专业知识培养方面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应当对实习见习制度不断加以创新和完善,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以加强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增强学生实习动手能力,最终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与企事业实践的顺利对接。

2.综合素质能力

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通过社会实践教育可以使学生通过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深入实际,依靠社会力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2]。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心理调节能力,导致学生求职和就业过程中,面对压力无法合理宣泄,初入职场后与人沟通存在障碍,导致系列挫折感产生,影响其职场发展。学校应当根据学生学习、生活各阶段的心理状态,打造一系列有利于提升学生团队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的精品实践活动,同时应当扩大活动覆盖范围,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面;任课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将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贯穿大学四年;辅导员及学生心理咨询老师应当及早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压力或问题,帮助其树立责任意识,将各种心理问题化解在初始阶段。总之,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不仅应当及早进行和始终贯彻,更应当做到“弹钢琴”,既要抓主要矛盾又要兼顾各方面实际。

3.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其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其日后就业竞争力至关重要。学校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在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通过对教室、基础实验室、图书馆等硬件设施的科学使用,以及对课程的合理设计,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创造性思维系列课程,使学生对创新意识有更加充分和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围绕专业或学生课外兴趣进行创新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另外,在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过程中,对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就业思路进行拓展,指导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创业实践,丰富大学生就业形式。

4.发展规划能力

学校应当重视对学生职业规划和发展能力的培养,建立和完善职业规划服务体系,建立科学的信息发布制度,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和职业指导工作的长期性,就业指导部门或辅导员开展的职业规划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职业指导课的开展,而应该贯穿大学教育的所有环节和层面。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应关注学生对自身发展的认知,并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对其制定的目标和实施环节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指导,在对学生的就业或职业目标进行了解后,应当教育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准确定位,将自己“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进行比对,找出差距,科学认识自己及未来的职业选择。除了个体指导,也可根据学生各阶段特点,组织开展职业规划讲座、职业规划大赛、拟真面试等活动,从就业意识、就业技巧等方面入手,提升学生就业求职竞争力、掌握就业主动权。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是系统而长远的工程,不仅需要学校部门和教师的教育、管理和引导,也需要到政府、社会、家庭的全程参与和配合。要实现统筹规划,实现就业工作的全员化、全程化和专业化[3]。只有通过多方面多管齐下,才能使毕业生从思想上提升就业意识、行动上提升就业竞争力,将自身多年的知识和能力积累在就业的过程中得到释放,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实现由“学校人”到“职场人”、“社会人”的成功跨越。

注释:

[1]高杨文.大学生就业能力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9(8):74.

[2]郭开宇,马俊红.试论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与社会实践教育[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8(4):129.

[3]陈娟.浅析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体系构建重点[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4):105.

参考文献

[1]张鸣,任元军.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85-90.

[2]邱文芳.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72-174.

[3]吴友石,王振岩,李幸平.鼓励自主创业,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33-35.

[4]朱新秤.就业能力内涵.结构及其培养[J].广东社会科学,2009(4):164-168.

[5]朱新秤.大学生就业能力心理结构探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3):85-88.

[6]郭鹏.大众化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2):63-65.

作者简介:姜海鹏(1981-),男,讲师,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政治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管理。

上一篇:硕士评语下一篇:论文标准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