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论文范文

2023-03-03

小学体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法对青海牧区6州33个县、市、行委的180所中学和1 043所小学体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指出青海牧区学校在体育教材方面没有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体育经费、场地器材严重缺乏,体育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建议:结合牧区教育实际,研究制定青海牧区地域特色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积极探索适合牧区的区域教育模式,实行弹性教学计划,加快落实牧区特聘教师岗位制度,加大双语型体育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整合州县各类教育、文化、体育设施资源,开发“以牧补校,以校补学”等经费筹措途径。

关键词:学校体育;青海牧区

Current state of and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pastoral areas in Qinghai

ZHAO Yong-kui1,GAO Jian-hai1,GAO Song2,SHI Ru-lin1,WANG Quan-xi1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Xining 810008,China;

2.Institute of Physcial Education,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00,China)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pastoral areas in Qinghai

学校体育是全民体育的基础,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特征,表现在学校体育的地域和空间特征上,城市明显优于农村、牧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明显优于中部和西部不发达地区。青海牧区学校体育发展尤为落后,与青海省会城市西宁及周边地区相比差距很大,更不要说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比较。青海牧区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主要集中在海西、海北、海南、黄南、玉树、果洛6州,绝大部分是纯牧业区。总体来看,青海牧区经济发展滞后,地域分布较广,人口稀少,气候条件恶劣,同时还受到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影响,因而学校体育的开展受到了较大制约。为此,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旨在调查青海牧区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分析影响青海牧区学校体育发展的相关因素,探索发展牧区学校体育的新途径和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青海牧区6州33个县、市、行委186所中学和1 043所小学[1]中17个县市行委的44所中学、25所小学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设计了领导、教师、学生3类调查问卷,按每所学校发放领导问卷1份、教师问卷2份、学生问卷20份的方法于2006年3~6月向牧区6州44所中学和25所小学发放问卷1 587份,回收有效问卷1 183份(领导问卷中学32份、小学15份,教师问卷中学63份、小学34份,学生问卷中学680份、小学359份),回收有效率74.54%。采用SPSS13.0和Excel软件对所得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在2006年3~7月,课题组成员分头前往海北州海晏县、黄南州泽库县、河南县及玉树州等地,与当地教育部门主管领导及部分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座谈,了解当地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

1青海牧区学校体育现状

1)体育教学现状。

青海牧区50.0%学校体育教学计划不够完整,教材没有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

牧区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进度和教案具备的比例较高,而且小学好于中学。体育课开课率很高。体育教师绝大多数上课都比较正规,大多数都处于满负荷的工作状态,特别是小学体育教师超负荷工作严重,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是造成现有体育教师超负荷工作的主要原因。

牧区学生在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跳绳、踢毽子、民族舞蹈、摔跤、爬山等民族体育项目简单易行、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在民族地区易于开展的项目选择比例较高,而且也适合于牧区中小学的实际教学条件。

2)体育经费、场地器材设施现状。

青海牧区学校体育经费、场地器材设施等严重不足,50.0%的学校没有专项体育经费。50.0%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无法满足学校体育需要。62.5%的中学和80.0%的小学不能定时定量发放体育教师的服装,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总之,体育经费和场地器材的普遍不足,严重制约着青海牧区中小学体育的正常开展。

3)课余体育现状。

青海牧区学校只有46.9%的中学和60.0%的小学开设早操,受高原海拔、气候气温、走读生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中小学都能开展课间操,有60.0%以上的中小学有大课间体育活动。只有1/4的中学和1/3的小学能够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每周安排3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学校各类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不足是制约牧区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当然也受时间被其它学科占用、领导和班主任不重视等因素影响。

每天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与国家有关标准相差甚远,每次活动时间在60 min以上的学校仅占3.1%和6.6%。在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上,篮球、足球、羽毛球、跳跳绳、踢毽子、爬山、骑马、打秋千等是牧区中小学生首选的项目,大多是牧区学校能够开展简单易行的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项目。牧区中小学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是由体育教师来组织完成的,具体的活动内容也是由体育教师来安排。牧区中小学生喜欢和愿意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小学生比中学生更喜欢参加各类课外体育活动,男生多于女生。

40%的牧区中小学没有开展课余训练,只有30.6%的中学和13.3%小学不开展学期课余体育竞赛。从调查结果看,中学的课外体育竞赛活动要比小学多。牧区学校开展的体育竞赛,中学以篮球、足球、拔河、广播操、排球等和田径运动会、达标运动会等为主,小学则是篮球比赛、田径运动会、拔河比赛、广播操比赛等。

4)体育师资队伍现状。

青海牧区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缺额较大,现有体育教师的工作负荷过大。体育教师性别比例不合理,女教师少。青海牧区学校体育教师再教育跟不上形势的发展,2/3的教师没有学习和进修过,这种现状不利于牧区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5)学生的体育态度及体育意识。

牧区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态度非常积极,他们喜欢体育,喜欢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而且还喜欢参加有一定难度的体育活动。几乎所有的中小学生都认为参加体育活动能使其更加健康,80.0%的中学生和70.0%的小学生都对体育活动有正面的认识,对于参加体育活动能够调节情绪和舒减压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自信心等有较高的认同。

青海牧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影响牧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也很多,除场地器材缺乏外,近半数的中小学生选择了学业紧、作业多、时间少,说明牧区学校与全国的多数学校一样,未能摆脱应试教育和升学率的压力。还有“不知道怎样锻炼”,占30%左右,说明牧区中小学生有关体育锻炼的知识比较匮乏。受牧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障碍的限制,牧区中小学生在接纳现代体育信息时也遇到很大的困难。

2青海牧区学校体育发展的对策

(1)充分利用中央政府对青海民族团结稳定的政治地位和“三江源”的生态地位的高度重视,落实各项国家对西部教育的优惠政策,促进青海牧区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2)结合青海牧区教育实际,研究制定青海牧区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和相关教学文件,充分挖掘青海牧区体育资源,编写青海地域民族特色学校体育教材,将适合学校体育活动中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牧区学校体育课堂,丰富牧区学校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内容,发挥民族体育资源优势,弥补场地器材匮乏所带来的客观不足。

(3)加大牧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关心和支持体育教师的工作,提高牧区学校教师待遇,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的培养工作,进一步稳定现有师资队伍;通过政策引导和加快落实牧区特聘教师岗位制度,加大牧区学校体育教师的引进力度,逐步缓解牧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严重不足的现实矛盾,在政策和岗位设置上应进一步向牧区基层地区倾斜。

(4)在国家在民族地区推行的适合少数民族特点的双语教学和“两主一公”(即寄宿制、助学金为主的公办中小学教育)的办学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青海牧区的区域教育模式,实行弹性教学计划,增加地方性的民族特色课程的内容,建立督导评估体系。

(5)逐步落实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相关政策,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增长率。立足牧区各类资源优势,开发“以牧补校,以校补学”等教育经费筹措的特色途径。

(6)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民族资源,开发、自制体育器材。整合州县各类教育、体育资源,做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青海省教育厅. 2006年度青海省教育事业统计手册[S]. 2007:96-133.

[2] 倪晓颖.“两免一补”惠及我省贫困生[N]. 西海都市报,2007-05-15(A2).

[3] 陈巍. 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奠基——青海省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掠影[J]. 青海教育,2005,59(3):9-10.

[4] 杜小明. 抓住机遇、加强管理、全面提升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青海省教育厅厅长杜小明在全省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发言[R]. 青海省教育厅,2006-01-07.

[5] 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S]. 青发[2004]6号,2004-02-11.

[6] 青海省统计局. 青海统计年鉴2006[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357-366.

[7] 马建州,刘风霞. 青海省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238-240.

[8] 陈彦,王学明. 青海农村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16(1):19-22.

[9] 芦平生,李玉民.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22-27.

[10] 谷小丽,藏鸣放. 甘南州藏族学校体育的现状[J].体育学刊,2002,11(6):112-113.

[11] 孙杰. 甘肃省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4(S2):342-344.

[12] 杨丽娟,赵兰革,陈坚. 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学校体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12(4):76-78.

[编辑:谭广鑫]

小学体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一、“课题式”教研缘由、内涵和亮点

(一)“课题式”教研的缘由

体育教研的目的在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教研组作为教学研究的载体,以学科为基本单位,使同一学科的教师在一起开展教学研究等活动。以往的教研形式单一、枯燥,教师思想不统一,导致很多教研活动趋于管理行政化、实施形式化、成果功利化。更重要的是教研活动没有连续性,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课题式”教研的驱动问题为真实的教学任务,让教师在完全真实的任务和情境下展开思考和实践。同时教研是连续性的,课题与课题之间,主题与主题之间是存在联系的。“课题式”教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突出教师发展,促进教师高质量完成体育教学等。体育教师是提升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石,“课题式”教研则帮助体育教师找差距、弥不足、提素养,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是真正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二)“课题式”教研的内涵

“课题式”教研需要借助课题来卷入,通过调查等方式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在对需求精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课题推进实施是教师内生外展的过程,激发教师自我生长和扩大对外影响。课题评估以教师研修成果展示、成果输出为主要形式,是专业研修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三)“课题式”教研的亮点

“课题式”教研不仅是一种自主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协同工作方式,它强调的是自我内驱力和团队协作力,让教师的教研思想始终处于动态。“课题式”教研的亮点包括以下4点:1.驱动问题为真实的教学任务,“课题式”教研通常涉及的是完全真实的任务和情境;2.教研模式为成果模式,“课题式”教研一改教研的探究模式,属于成果模式;3.教研活动是连续性的,课题与课题之间,主题与主题之间是存在紧密联系的;4.解放教师的思维,提高教师的参与度,能够给予教师足够大的思考空间和实践空间。

二、“课题式”教研的核心要素

(一)有课题依托

“课题式”教研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有课题依托,课题就是学校体育组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研究的课题。基于课题研究,聚焦教师的关注点,凝聚与发挥体育教师的聪明才智,开展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研究活动。学校体育教研组以省市课题作为依托,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二)有清晰的组织架构

1.有规章制度。“课题式”教研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根据“课题式”教研的要求,可制订相关规章制度,如,《“课题式”教研实施方案》主要包含“课题式”教研的内涵、目标、内容、形式、评价等,《“课题式”教研分工细则》主要包括方案制订、内容设计、等级标准制订、微信推文制作、宣传报道等,《“课题式”教研教师考核细则》主要包括教师参与度、实施效果、论文、经验总结等。合理、规范的规章制度能够有效确保“课题式”教研真实、有效地开展与实施。

2.有专业引领者。“课题式”教研的引领者非常重要,引领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组织与管理等能力直接影响教研效果。“课题式”教研的引领者要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扎实,要具有一定权威。

3.有共同的目标。“课题式”教研其实就是学科团队的“生命共同体”,由一个个鲜活的体育教师组成,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个体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生命共同体”的滋养,而“生命共同体”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一个个鲜活个体的团结合作、互帮互助。

4.有良好合作氛围。一个优秀的教研组,一定是一个团结合作、充满智慧的教研组。组内每一名成员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组内每一名教师都要懂得彼此尊重和接纳,允许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课题实施强调的是团队合作,每名教师都应有明确的任务和分工,在遇到困难时,大家要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教研氛围。

(三)有丰富的研究形式

“课题式”教研形式要丰富多样,这样开展起来才会有声有色。以提升理论知识为目的的活动可以是读书会、报告会、讲座等;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可以是研课、观课、议課、优课等;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可以是各种运动项目的练习等;以提高科研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可以是小课题研究、主题研究、论文等。如在《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项目中,笔者采用了体育作业实施经验分享会、学习读书会、微视频拍摄与制作、小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研究形式。

三、“课题式”教研的实施路径

“课题式”教研实施流程:1.信息调研,确定课题;2.明确目标,制订计划;3.建章立制,规范行为;4.培训引导,开展教研;5.资料收集,形成成果。制订实施流程有利于实施者更加直观清楚地了解“课题式”教研的具体操作程序。下文以2020年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为例。

(一)信息调研,确定课题

课题的选择取决于学校体育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充分做好前期的信息调研准备工作,包括学生、家长的调查问卷。例如:针对学生设计你最喜爱的课外运动项目是什么、你是否经常在家进行体育锻炼等问题;针对家长设计你是否支持学校布置家庭体育作业、你是否愿意陪伴孩子完成家庭体育作业等问题。根据前期的信息调研和数据分析,在充分了解了学校、学生、家长的需求后,确定以《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为课题,申报立项,并以此开展教研。

(二)明确目标,制订计划

研究课题确定之后,认真研制课题实施之后所要达成的目标,包括教师层面的目标、学生层面的目标和学校层面的目标。以《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课题为例,教师层面目标:提高教师研究能力,撰写1~2篇关于家庭体育作业的经验、心得或论文,会独立做小课题;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平,会制作微视频等。学生层面的目标: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等。学校层面的目标:形成一套家庭体育作业体系,包括内容及等级标准、评价标准等。让目标引领实践,才能真正做出成效。通过“课题式”教研,明确每一个阶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等。

根据目标,制订详细的教研计划,以确定教研的内容、时间、频率、方式、人员分工等。通常“课题式”教研实施时间为1年,根据情况分4~5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每个主题下有对应的活动内容,每名教师有不同的分工和任务,每两周或每个月有一次看展教研。整个教研计划要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和进展进行调整、修改、优化。

“课题式”教研不是一两次教研活动就结束了,而是一个长期且系统性的教研过程。“课题式”教研计划一定要有详细的主题和内容,突出主题研究。每一个主题研究都应递进且围绕“课题”开展。在某一阶段应针对某个主题开展各种实践研究,让问题研究更透彻、更深入,从而真正有利于课题的实施与推进。

(三)建章立制,规范行为

建章立制是实施“课题式”教研的有效保障。如《“课题式”教研教师参与行为规范》主要是对教师考勤、集备、业务学习、会议等行为做了规范。《“课题式”研究成果奖励办法》主要是对课题成果获奖、论文发表或获奖进行奖励等。这样不仅有利于课题实施和有序推进,而且有利于促进教研规范和教师参与教研的行为规范。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和激励,可以让教师行为发生改变,促使教师从被动参与变成主动参与,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和兴趣,切实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四)培训引导,开展教研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分管领导、各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校级“课题式”教研领导小组,深入各学科指导与帮助。体育学科“课题式”教研实施方案由体育教研组长全面解读,让体育教师清楚方案的具体操作细则。定期开展理论+实践的全方位培训,帮助体育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2020年确定了《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为课题,并成功立项为省规划课题。根据教研计划,体育教研组通过定期的集体备课、理论交流、主题实践、课例研讨、课题研究等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课题式”教学研究主题活动。重点围绕确定家庭体育作业内容和组织形式、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家庭体育作业、家庭体育作业微视频拍摄、家庭体育作业信息反馈、完善改进家庭体育作业等开展主题教研活动。让每一名教师在每一次主题教研活动中都要有思想上的提升和行为上的改进。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要对前一次教研活动进行及时总结与反馈。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要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每一次的总结与反馈都是对课题实施的提升,也是对自我的提升。

(五)资料收集,形成成果

“课题式”教研的动力在于这是一个成果模式,所做的东西都可以转化为研究成果。因此课题成果资料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要注重平时资料的收集与积累。“课题式”教研的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总结提升,并及时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推广,这样既有利于资料的整理与专业的提升,还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的影响力。

[本文系2020年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项目编号:2020STWY03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裴玲云.“研究”是学科教研组的永恒生命力[J].中国学校体育,2018(5):50-51.

[2]苏辉.高中英语学科“项目式”教研模式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0(6):92-96.

[3]趙辉.浅谈项目式学习下的教师跨学科教研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17(6):44-46.

[4]胡伟,张斌.创新教研形式 提高教师能力[J].中国学校体育,2017(9):55-56.

小学体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构建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素质的课程体系。我们新课程改革其宗旨就是追求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高效性。那么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我们如何才能深入有效落实新的教学理念,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激发小学生机体潜能,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自身素质,达到小学阶段素质教育要求的标准,是摆在我们广大小学体育教师面前的重要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有效实施

随着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提出和不断深入,我们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也取得了很大发展和进步。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因此我们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积极引导小学生参加身体锻炼,提高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努力践行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

一、端正小学生学习态度是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

小学体育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增强小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品质,进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把小学生锻炼具有健康体魄,身心健康,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性格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但实际现状中,体育课在家长和小学生眼里,甚至学校管理中,远远不如文化课重要。小学生在体育课上懒散放任、不听管束、甚至逃课的现象也常常发生,更有甚者有时学校会以各种理由挤占体育课,这也更助长了小学生对体育课的不重视。小学阶段,学生还处于心理生理发育期,价值观的还没有健全。对此,我们小学体育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不断强调我们小学体育课的重要性。还要通过我们有效的引导,充分挖掘小学生在体育方面的特长,调动小学生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要加强小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对体育课不断重视和端正学习态度。

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实施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

要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有效的备课。课前必须准备详实,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对教学过程的安排要做到胸有成竹,还要充分考虑到意外的发生,以及一些细节问题。例如,体育课上要用到的一些器材,我们可以在课前和体育委员、班长等积极沟通,安排好器材搬运和收集工作,这样就可以节省课堂时间,防止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从这些课堂细节中教育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提高体育教学实效的作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发挥小学生的自主性,通过我们积极引导、合作探究,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开放愉悦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在积极踊跃的学习中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提高体育锻炼的技能,使小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掌握達到最大化,进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实效。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对小学生课下体育锻炼的引导。身体素质的提高是在长时间体育运动锻炼中慢慢形成的。我们要通过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提高他们体育运动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这对小学生身心健康有很大帮助和益处;对于我们体育教育教学来说,也能够让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我们传授的体育知识、示范的动作要领都能够有很好的领会和掌握,进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和有效性。

三、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手段是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较传统教学有了很大进步和发展。但不能否认的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仍存在很多不足。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我认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体育教学手段的单一、教学方式的简单无趣。所以,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小学体育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1、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的根本理念,就是要求我们小学体育教师多多引导帮助学生,使他们的学习能动性得以最大程度发挥,让小学生创新性地高效学习。但是现在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通过教师示范、讲解来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这种单一枯燥的方式容易使得小学生乏味,教学效率很低。因此,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既要注意效性,还要讲究趣味性。

2、了解小学生个体差异,力争做到因材施教。

小学生在知识水平、自身素质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课堂教学中对我们所讲的知识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机体机能、知识构成水平,制定差异性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对于哪些接受能力强的小学生,我们要为他们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潜能;对于哪些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我们要适当降低要求,不能超过他们自身负荷,以保护他们身心安全。

3、将室外教学和室内教学、课上活动和课下锻炼有机结合。

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我们除了在室外教学进行示范和讲解,还可以有效利用室内教学,给他们观看相关体育录像和课件,以多种方式吸引小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一节课的40分钟是有限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对小学生的引导,指导他们进行课下锻炼。这不仅丰富了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对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惯,进而提高他们对体育的参与度,促进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地全面推进,我们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也取得了很大发展和进步,我们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积极引导小学生参加身体锻炼,提高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努力践行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

小学体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新课程的小学体育教学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内容,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是非常有益的学科,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及理念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而进行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要通过加强自身的学习而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学习。本文通过论述小学体育教学意义、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特点;提升体育教学水平;策略

一、 小学教学体育意义

小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因此小学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等方面的养成都会在这一阶段一一体现出来,而小学体育教学则是辅助其他教学,因此,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学也同样具备重要的学习意义,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而且还可以为提高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学校通过举办一些体育竞技的运动会,从另外一方面延伸开阔学生的生活领域,使学生的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

小学体育教学主要的教学目的则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完善小学体育教学方式,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可以使教师引起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帮助学生从小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二、 小学体育教学特点

(一) 教学目标的双重性

小学体育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具有双重性,首先,要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知道学习体育的重要性。其次,学生在通过体育课堂的学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每天锻炼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对健康认知的水平,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 教学具有针对性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展开教学,而且也要针对学生的心理方面的特点进行具体教学,以此来不断地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三) 教学内容具有合理性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依据,体育教学和文化课教学最大的不同点是,体育教学具有實践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合理安排,科学设置学生的运动量程度,根据不同体质的学生因材施教,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适当地增加运动量,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 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策略

(一) 转变体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体育教学素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作为主体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指导与传授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这些都需要体育教师有着很高的自身素质与教学水平。首先,小学体育老师要有强烈的学习进步意识,对于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活动,要积极踊跃地参与,从而不断的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能力。其次,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与理念,要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在实际的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各式各类培训交流活动,来共同商讨体育教学如何突破新模式。最后,针对自身在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做好基础。

(二) 创新体育合作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体育兴趣

目前,因为中国体育教学的理念仍然被传统教学思维模式所禁锢,体育老师在教学中所展现的思维与方法依然比较传统、老套,其产生的问题造成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始终无法得到全面提高。因此,老师应该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上创新思路,创新方法,让学生增强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首先,老师通过与学生的友好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的娱乐生活,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紧紧围绕学生的现实需要来展开。其次,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去阅读国家体育的杂志、报刊、新闻,以及国家体育的发展状况,不断促进学生能更深层次了解小学体育教学的社会意义。

(三) 创新小学体育教材体系

目前,我国的小学体育教材仍然以书本文字教材为主流,而音像教材和网上视频学习教材依然处于辅助地位。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体育老师在课堂上基本只注重书本文字教材中一些理论知识的讲解,这些文字内容太过基础、太过陈旧,不利于现在学生进行学习。另外,音像教材存在内容不全面、质量不达标等方面的问题,而网上视频学习教材则对网络设备硬件要求较高,因此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网上的学习。诸如此类这些问题的存在,便给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使学生的学习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构建小学体育教材体系时要着重于创新,教材内容应该新颖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材内容也要体现出现代体育发展的新成果,结合现代体育发展实际的难点和重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采取拓展和建立网上体育教学资源等措施,进一步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四、 结束语

总体而言,根据目前社会实际情况,因为新课程对小学体育教学这一方面出台了越来越高的任课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则需要适应新要求,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评与技能,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缺陷,要及时地改善,从而使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得以显著提高。本文通过全面分析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与特点,以小学体育教学为突破口,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方案,希望能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具有价值意义的实践策略,从而促进小学体育教学能够取得质的飞跃,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既能快乐的学习又能收获到体育相关的技能与知识。

参考文献:

[1]许浩.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0):87-88.

[2]梁永森.创新角度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8(11):125.

[3]苏媛媛.根据小学体育教学特点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J].中国高新区,2018(7):115.

[4]林锦秀.新课标视角下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体育科技,2014,33(2):60-61.

[5]王森楠.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探索[J].亚太教育,2015(16):24-77.

作者简介:

李翔,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

小学体育论文范文第5篇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习兴趣也是相当重要的,如何增强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是顺应小学生性格特点的一项创新之举,是教学手段方面的重要改革,不仅能够使小学生在游戏中享受到体育课的快乐,而且还可以使小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一定的体育锻炼和获得一定的技能。仅仅是游戏教学,不能使学生获得课堂内容中要求的教学技能的培养,因此,需要在游戏辅助的情况下,进行技能教学,比如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在小学生立定跳远的培训中,教师可以创设使其通过“高矮人”这样的情境,向学生说明:听老师口令,老师说“高人”大家准备姿势站好,手臂上举,老师说“矮人”,身体下蹲,手臂后摆,老师说“超人”的时候,手臂向上摆动,奋力跳出。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中,在实际的立定跳远运动中不断地突破自己,实现对学生立定跳远更高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这样的课堂情境,实现了体育教育的高效进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中获得一定的体育技能。这样利用生动的课堂气氛来达到实际的教学目的。实现了两者相结合之后相辅相成的效果。又如,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在某节课设置了仰卧起坐的课堂技能培养,教师同样可以将游戏教学与技能教学相结合来促进体育教学。仰卧起坐本身是一项比较难的运动,因此,在这节课上,为了既使学生学会这项运动,又使其感受到快乐,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设置一些与其相关的运动以“热身”,比如蹲跳运动(学生站立,两脚打开与肩同宽,膝盖稍稍弯曲,手放在身体两侧。下蹲,膝盖比拇指所在位置靠后。竖直跳起,手臂举在头部上方。落地依然是蹲姿,手臂保持在头部上方。向身体两边放下手臂),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让其中运动比较好的学生担当小裁判,确定哪组动作标准,同时对其他同学进行指导和监督,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同学们互相沟通,让做得好的学生与其他同学分享其经验,同时让做得稍差的学生向稍好的同学学习。最后,让不同小组的同学竞赛,对做得相对较好的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并鼓励做得相对较差的小组继续努力。通过这样的游戏穿插,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互相帮助精神和相互沟通、相互协作的能力,不仅对其体育学习有所帮助,另外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体育教学中,结合游戏教学来促进技能教学的方式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结合游戏教学,小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在两者相结合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完美的相互配合,进而能够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中,学生的优秀教育不仅包括优异的学习成绩,更包括创新意识,而且良好的创新能力更加重要;在提高小学生智商之前,还需要提高其情商,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人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例如,在拔河比赛中,小学生会有一种取胜的心理倾向,为了获得胜利,他们就会与同伴商量,想尽各种办法协作、沟通、互助,最终取得胜利,同时还可以不断激发其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比赛中会不断思考如何做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不仅在体育运动上得到提高,而且在思维训练上也得到了提高。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其情商,获得学习和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各项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學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和技能教学相互结合的实际应用

1.在技能中穿插游戏,在游戏中提升技能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顺应社会发展的改进,为了达到提高小学生体育技能的目的,同时为了使课堂充满乐趣,生动活泼有趣,需要在技能中穿插游戏,可以说是以游戏作为技能的载体,在充满乐趣的游戏中使学生获得一定的体育技能。比如,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弹跳能力,在体育课堂上举行跳绳比赛,并给予跳得多的学生以相应的奖励。游戏以其具有挑战性的特点,不仅具有较强的娱乐性、互动性,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同时也更加显现了课堂的实效性。又比如,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教授学生进行跳绳比赛时,假如该班级共有6名学生,教师可以根据男女的差异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可以将男女生分开,也可以将其分在一起,每个小组拥有一根绳子。十个人一组,两个学生同时向同一方向摇绳,另外两个同学跳绳。也可以改变跳绳的策略,即将学生分组,同时让4个学生站成四边形,每个人左右手各执绳子的一端,拉着同一条绳子的同学在两端向同一方向摇绳,然后让其余四位同学分别在这四根绳子上跳。通过这样的调整与创新,不仅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实现了让学生在欢乐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的目的,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还可以使学生受到创新意识的影响,不断开拓思维,创造出课堂教学方法的新形式。而最重要的是,教师将游戏教学与技能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具有实践意义。

2.在体育教学中制定明确的目标

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其下一步的学习任务,防止其盲目学习。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体育课程的实际发展需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不断创新理念,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例如,在教学生学习广播体操时,教师需要事先给学生讲明白体操教学的计划,让学生对该学期总的体育课堂的教学计划有所了解,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和与其他各个学科的安排,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只有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制定相应的明确的发展规划,协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教学。

总之,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需要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不仅要实现小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而且还要对其学习能力和人格等众多方面进行培养。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将游戏教学和技能教学相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实现两者相辅相成的教学效果,实现对小学生体育技能的提高,而且对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其情商。通过在技能培养的过程中穿插游戏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真正促使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上一篇:法律服务窗口下一篇:中学体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