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发言稿范文

2023-06-13

读书会发言稿范文第1篇

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希望小学全体老师欢聚一堂,共同品读一部千百年来被奉为经典的书——《论语》。虽然这部圣贤之书对于我们大部分老师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但如果我们想要做到对它了如指掌则难度不小。可是一本书的出现改变的这种情况,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凭借她对《论语》高深的造诣,用深入浅出的分析,贴近生活的举例,旁征博引为我们在浩瀚的书海中修筑了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它就是——《于丹<论语>心得》。

《论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就是我们开展本次论坛的目的。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工作中都会遇到很多情况,而对这些琐事的理解每个人都不一样,如何才能避免理解上的偏差,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品读《论语》吧,因为它涵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管是为人处世的道理,教育学生的种种方法,还是遇到挫折时自我调节。但是要寻觅到这些金科玉律,闭门造车显然是不合适的,利用大师的引导,利用大家的智慧才是最便捷的途径。

“幸福”是我们希望小学全体师生努力的方向,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也是最捉摸不透的。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当我们品读了《论语》之后是否形成了比较统一,至少不会迥然不同呢?我急切的期待着老师们的高论,希望在其中能够得到建设幸福校园最有建设性,最有实效的建议。

于丹在《论语心得》的扉页上写道:“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道”可以是生活,可以是人生,也可以是我们深深爱着的教育事业,它其实并不遥远,只要我们有包容的态度、积极的心态,我们都会在不远的将来迈入种种康庄大“道”。最后,我借用于教授的话,“幸福不远人,让我们在共同努力下,幸福,快乐。”

读书会发言稿范文第2篇

冬风习习,我不喜欢忧郁,却喜欢冬的静谧。虽然它的静夹杂着寂寞,但有书陪伴我便不会感到寂寞。

周五回家,家里空荡荡,人都不在家。我坐在沙发上,正在发呆,因为实在太无聊,家里又没有电。“真是一个倒霉日。”我只好做作业,这时我在书柜上看到一本《小王子》的书。这本书前段时间我刚读完,但我还想读一遍。刚翻开,只看见一个插图。一个像帽子,但又不像帽子的东西,想了半天才想起来:哦,原来是蟒蛇吃了一头大象。画是挺难理解的,但细读内容,便明白了。上次只是随便看看。再次阅读让我领悟到了“小王子”的单纯、好问、充满求知欲。“狐狸”的聪明,说话有哲理。“b612星球的玫瑰”的自恋、幼稚、娇柔。还有“小王子”访问的六个星球居民:国王、爱虚荣的人、商人、酒鬼……

读着读着,我感觉自己融入到了童话故事中。天要黑了,我都没有察觉。突然,一个让人心烦的声音从门那边传来,我打开门,看见是我爷爷在门口,他来叫我去吃饭,他说我妈妈今天晚上不回来了。我不情愿地放下手中的书,跟爷爷去吃饭。吃完饭,一个人从小路回家,感觉有几分寂寞,又有点恐惧,不得不跑。到了家门口,还好来电了,不然要被吓死。但我还是经不住《小王子》的诱惑,拿了出来在沙发上看,看到三分之二时,爸爸回来了,看到我这么入迷,他轻轻地坐在我旁边说:“等我有时间,带你去买几本课外书。”

时间过得真快,像孔子所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读书,我快乐。

读书会发言稿范文第3篇

我今天要分享的书名字叫《谢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里》,他的作者是莉娅·布里尔·辛格,美国当代作家、演讲家、圣弗兰西斯服务犬机构董事。这本书是莉娅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所作,莉娅从小患有大脑性麻痹症,俗称“脑瘫”,她无法同常人一般正常行走。她是麦迪逊大学的在读研究生,优异的成绩没能让她成为校园中的明星,身体的缺陷带给她的自卑和伤害如影随形,她敏感又脆弱地拒绝所有人的帮助。在她对未来感到迷茫,人生陷入灰暗的时候,一只名叫斯拉格的狗,悄然走进她的世界,两个跨越物种的生命就这样相遇了。人和狗的相处简单而纯粹,在斯拉格的帮助下,莉娅开始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坦然接受自己的缺陷。这让灰暗的人生开始出现转机,莉娅和斯拉格温馨又爆笑的生活就此拉开了帷幕。

莉娅在去上课的路上遇到一位叫安妮新同学,她浑身闪着光,就算她拄着拐杖也没有一点胆怯,他还注意到他的脚边扒着一条服务犬,安妮为他介绍了自己的情况以及这条狗带给他的便利,通过接触这条聪明的狗,莉娅慢慢的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服务犬,在这种愿望驱使下她申请了属于自己服务犬,这条狗就是斯拉格,斯拉格是一条服务犬,斯拉格从还是几个月幼狗时就开始接受训练,在2岁的时候遇到了莉娅,他们一起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训练,最终通过测试成为了伙伴。

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我很喜欢小动物,从小到大我养过各种动物,最开始我想了好几天要分享什么,还特意的去书店找了很久,后来看到这本书,他封面就一条狗,书名有点矫情,一种言情小说的感觉。后来我看完整本书就不觉得了。这是一本温暖的书,这本书写了斯拉格的一生,从他还是小狗到训练有素的服务犬,再到年纪大了退休离世,他都在莉娅身边,他们是搭档。

斯拉格给莉娅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他在书中写道“当我身患脑瘫时,我从未遇到过脑瘫带来的好事儿。后来,当斯拉格进入我的生活后,我才意识到好事终于降临在我的头上,他帮我平衡我摇摇晃晃的脚步,帮我拿着我的随身物品,当东西掉落时帮我捡起来。在这个动荡的世界中,他一直陪在我的身旁。虽然我无法依赖自己的身体去做我想做的事,但我知道我可以依靠我的服务犬。他给我的可是一个绝对的承诺:无论如何,我都会在你身边。”

我想和大家介绍下什么是服务犬,这种狗在国外非常常见,在生态城这附近我还没有见过这种狗,国内也是慢慢的在接受这种狗,我也想大家以后有碰到的话对他们有了解,我在读这本书之前,只当他们是聪明可爱的狗,也不清楚原来他们可以做的事有很多,从事工作也不一样。

服务犬:

服务犬顾名思义是为人类服务的犬,这些犬都经过专业的训练,帮助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群进行正常的生活,比如日常接触的导盲犬就属于服务犬的一种,这种犬可以进入生活场所,比如餐厅超市等等,这类犬不仅在生活中帮助残障人士,还可以让主人积极地面对生活,对特殊任务的心理健康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服务犬不仅仅限于导盲的作用,一些服务犬还具有特殊的功能,比如一些狗能够预测到主人身上即将发作的癫痫病,并用吠声发出警告。病人就会在病情发作之前寻求帮助,因此这类服务犬对癫痫病人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要想让服务犬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就需要进行特殊的专项训练,比如犬在最初只是做出轻微的反应,但是经过训练后,有时可在病情发作前就可以发出可辨认的信号。

服务犬在工作时会穿上一件写着“工作中请勿触摸”的标语,大多数人看到可爱的狗都会想摸一摸,但是服务犬不同,他们是拥有重要使命的角色,当他们在工作时需要聚精会神,随时注意照护人的身体状况,抚摸他会使他分心,只怕下一秒的突发状况,因为受到外在因素影响,无法做及时反应。

读书会发言稿范文第4篇

大家好 !

近日读了《刘可钦与主体教育》一书,我受到了启发。我认为最本质的问题还是师德。对教师来说,热爱不热爱教育事业,爱不爱自己的学生,是首要的、核心的。刘可钦不仅具有优秀教师的高尚品格,而且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她热爱她的事业,爱她的学生。她觉得这样就是她人生的幸福境界。

在这本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无法替代的个体,这种差异和独特是每个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天生我才必有用”。让每个学生感到他在这个班里同样是重要的,让我们的视野中没有教育的盲区,把博大的师爱遍撒每一个孩子。”

这段话对我的受益匪浅。在课堂上,我过多的关注优秀的学生,几乎没有聆听中下孩子的想法,没让每个孩子都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课堂上可以看出,教师对每个学生充满着爱心和信心,学生们则不仅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动活泼地学习,而且和教师配合默契,表现出对教师充满着敬爱的感情。教学达到这种程度,可以说到了较高的教育境界。这不是一名简单的教学能手所能达到的。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教学能手,他们能把书本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能使学生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学校,但并非就是最优秀的教师,至少在我的眼里是这样。刘老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仅课讲得好,而且给人一种高雅、亲和的感觉。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才能以渊博的知识赢得学生的尊重。读书既可以拓展知识面,又可以改变我们单调的生活状态;既可以增长教师的职业智慧,又可以陶冶教师高尚情操。

老师们,你们想享受幸福吗?那么,就跟我来吧,与书共舞,体验教育幸福!老师们,让我们从读书开始,让你的八小时之外溢满书香,给自己充电,

读书会发言稿范文第5篇

——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实验小学宁海侠

今天让我来谈读书,我很惭愧。真正爱读书的人,三日不读便觉面目可憎,我只是凭兴趣忙里偷闲看看罢了。由于偏爱文学作品,我一直喜欢语文,以至踏入工作岗位也毫不犹豫地选择做语文老师。在教学之余,我经常鼓励学生读书,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他们,希望他们和我一样享受到读书的快乐。直觉告诉我,从小到大,我之所以语文成绩不错,对语文学习始终保持着热情,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读书。03年到实小后,受环境影响,我开始阅读一些教育类书籍,像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吴芾老师的《不跪着教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这些书令我“眼前一亮”,他们就像一位长者,与我们促膝而坐,娓娓叙来,用非常朴素的语言,说了一些我们每天都经历着的事情,讲了许多令我们恍然大悟却又浅显易懂的道理。它彻底改变了我认为教育类书籍枯燥无味、呆板教条的看法,同时也冲击着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及个人价值取向有了更多的思考。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让我爱不释手,给我的触动最大。他们让我认识到什么是教育,最好的教育是什么,我开始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思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应该给我的学生怎样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我从他们那里为自己一直“倡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做法找到了理论依据。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

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李希贵则用教育实践告诉我,教育是与读书联系在一起的,书籍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一个学生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读的书,那是人生无法弥补的遗憾。应该让读书伴随孩子的一生。如果说之前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是受我个人兴趣的影响,而现在我会把它作为自己教学的一部分,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有目的、有计划、更有效地开展下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上一篇:优秀生发言稿下一篇:宣讲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