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伦理教育思想范文

2024-04-16

道德伦理教育思想范文第1篇

1 全面理解科技伦理道德的内涵

科技伦理属于应用伦理学研究的对象之一。路甬祥院士撰文指出[2], 科技伦理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时对于社会、自然关系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它规定了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活动中所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从本质上讲, 科学是实证的知识系统, 它追求的目的是“真”, 它发现的是客观规律, 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但科学技术的应用具有双刃剑特性, 科学知识及技术发明成果总的说来应是中性的, 但是什么人掌握它, 通过什么方法去研究它, 以什么目的去应用它, 所带来的后果很可能完全不同。而伦理道德正是人的行为规范, 它追求的是“善”, 阐明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应该怎样和谐相处, 解决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研究生培养中科技伦理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2.1 网络伦理道德方面

网络是当代社会的一种重要媒体, 它具有全球性、双向性、即时性、平等性、隐蔽性和虚拟性[3], 将深刻地改变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1) 受到极端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侵袭。网络世界里不同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化思想相互交织在一起, 对于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研究生, 很容易受到网上极端思想的冲击和影响, 从而对传统文化逐渐淡化, 价值观产生倾斜或倾覆。 (2) 网络成瘾症、网络孤独症、网络诈骗等网络传播的伴生品对研究生的身心健康构成危害与威胁。网络空间里充斥着各种新事物, 研究生易于接受, 久而久之迷恋网络世界。网络使人们的交往方式具有广泛性、间接性和安全性, 使得一些不愿、不敢面对现实的人, 寻到了逃避现实的去处, 终日沉湎于网络里, 陶醉于虚拟世界中。 (3) 大量黄色、暴力、黑色等不健康的信息大量侵入网络。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 因特网上每年新增45万个色情图片和文件, 这些材料被查阅过600万次, 个别自制力较弱的研究生往往会出于好奇或冲动心理刻意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信息, 这势必影响他们的人格成长。

2.2 生态环境伦理道德方面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逐渐由被迫地适应自然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转变。然而人们在充分享受用科学技术向自然进军所带来的丰硕成果的同时, 也在默默地承受自然破坏所导致的威胁, 如物种灭绝、能源危机、资源匮乏、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荒漠化扩展等全球性社会问题[4]。在生态环境伦理方面, 研究生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人类中心论思想影响研究生的行为方式, 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主义至上的意识影响着研究生的思维模式。

2.3 工程伦理道德教育方面

工程伦理教育[5]是道德教育和科技教育相交叉、相融合的学科, 使道德教育内容更加丰富, 更加富有时代特色。当前我国研究生迫切需要进行工程伦理教育, 以掌握对现代工程活动进行社会评价和道德评价的基本规则。这一方面是提高研究生道德素质的需要, 另一方面也是经济开发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4 生命伦理道德方面

1997年2月, 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在世界上引起轩然大波和忧虑[6]。无论西方还是东方, 传统中都认为生命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然而近代科学之后, 生命的神秘性消失了, 在科学家眼中, 生命是非常透明的东西, 不过是各种各样物质的某种组合, 人们有权利对它进行重新组合。但包括科学在内的一切人类文化本身是奠基在人类特定存在之上的, 如果没有一种对生命独特的承认, 科学知识本身的可靠性也就成了问题。著名思想家史怀哲有一句名言叫做“敬畏生命”, 敬畏感的丧失就可能导致对生命施行任何人们认为合理的手段。

2.5 学术科研的伦理道德方面

当今教育界和学术界普遍存在学术腐败的现象[7], 受社会上浮躁、急功近利思潮的影响, 人们往往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各种荣誉和利益。当前, 学术腐败已在研究生的思想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具体表现在:首先是浮夸、浮躁, 求量不求质, 造成科技创新、毕业论文的质量下降;另一表现是欺诈行为, 如不同程度地虚报、篡改实验数据, 不正确地引用、盗用甚至剽窃他人的科研成果, 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 对自己的成果和论文不恰当地吹捧等。

3 加强研究生科技伦理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3.1 开设科技伦理道德的基础理论课程

科学发展观和科技伦理学思想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之义[8,9]。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马克思就直接指出, “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 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因此, 科技伦理学的相关内容完全可以渗透到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当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自然辩证法》等政治理论课程中去, 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专门开设《科技伦理学》选修课, 加强研究生的科技伦理道德教育。

3.2 落实专业伦理道德教育计划

政治理论课只能从理论上阐述一些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 不能将相关的内容充分展开并深入讨论。为了获得系统的知识和便于实际应用, 可以借鉴日本等国的经验, 针对不同专业制订相应的伦理道德教育计划[8], 如信息类专业研究生限选网络伦理学课程、生命科学类专业研究生限选生命伦理学课程等。为了满足不同学科的共同需要, 也可开设一些科技伦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公共选修课程, 例如计算机伦理学, 这些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在很多领域都有所表现, 也是学生毕业后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随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3.3 发挥导师的模范示范作用

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 其科技伦理道德还未达到成熟的时期, 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习惯等方面都可以通过教育和引导而改变。导师作为集教学科研于一身的教育者, 其科技伦理道德的现实表现对研究生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10]。正如著名岩石学家池际尚院士所说的, “要做一个好老师, 就要全身扑在教学上……更应要求学生一丝不苟, 严谨治学, 使获得的数据经得起任何人的检查, 完成的科研成果, 至少经得起20年的检验。”3.4营造良好的社会科技创新环境

科学技术本身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归根结底要受到人类社会多种因素的制约, 人的科技伦理道德素质也必然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11]。为净化社会科技创新环境, 就要重建学术规范, 重申科技伦理道德底线, 对旧有的、落后的、不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科学伦理道德进行揭露和批判, 在全社会形成关心科技伦理道德、变革科技伦理道德的社会氛围。要建章立制, 以有效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来约束人们在科技创新、学术研究和科技活动中的行为, 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加强对研究生的考核、奖惩、评估等。要不断提升政府的政策诱导能力, 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的舆论监督作用, 广泛、深入、持久地进行科技伦理道德宣传, 大力宣传古今中外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拼搏进取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 使研究生在良好的社会科技创新环境中健康成长。

总之, 在研究生中开展科技伦理道德教育将有助于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的思维方式等, 它不仅是关系到研究生将来的发展和成才的问题, 也是落实胡锦涛同志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务必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摘要:现代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面临许多难题, 研究生科技伦理道德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崭新课题。在全面、细致剖析科技伦理道德内涵的基础上, 分析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科技伦理道德教育面临的诸多挑战。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 提出加强研究生科技伦理道德教育的若干途径和方法, 对高等院校政治理论教育和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科技伦理,研究生,教育

参考文献

[1] 姜春林.论理工科博士生科技伦理素养及提升路径[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7, 28 (3) :69~71.

[2] 路甬祥.关于科技伦理道德的思考[N].北京:学习时报, 2003-01-27.

[3] 乔岗.网络化生存[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7.

[4] 余谋昌.高科技挑战道德[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5] 刘绍春.工程伦理教育与理工科研究生道德素质的培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6 (2) :40~41.

[6] 王艺, 方爱清.对现代生命科学与伦理道德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 2007 (7) :158~159.

[7] 张华夏.现代科学与伦理世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8] 殷朝晖.论研究生培养中的科技伦理教育[J].青海社会科学, 2008 (1) :202~204.

[9] 蒋晖.浅议研究生科技伦理思想的培养途径[J].世纪行, 2006 (3) :46.

[10] 高翠欣.教师科技伦理道德的示范作用[J].理工高教研究, 2002, 21 (3) :4~6.

道德伦理教育思想范文第2篇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与多样性问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与多样性概念进行分析和界定的基础上,可总结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多样性研究的核心是以多样性充分而有序发展促进主导性实现的观点,从而从主导性内容、拓展性内容、借鉴性内容、批判性内容四个层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样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多样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的多样化和思想文化的多元化也在不断发展,并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着重大影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多样性问题日益凸显,逐步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问题之一。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总是不能令人十分满意的尴尬局面,不少学者也试图从这一问题着手,寻求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出路。但是,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多样性概念的界定、现状的分析、对策的探讨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做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相关教科书给出了这样一个定义:从根本上说,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引导、领导、统领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并认为这种主导性在不同的层面上表现为不同的情形:就整个社会工作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是规定着其他各项工作;就整个教育工作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是规定着其他各项教育工作;就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又规定着其他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现有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研究,基本上就是从这样一个非常宏观和高度抽象的定义出发来进行的,至今也没有形成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科学概念。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必须首先厘清“主导什么”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我们认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个定义出发,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政党的思想理论为根据,对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形成与发展进行引导、统领的属性和功能。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就决定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性,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根据,引导、统领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的属性和功能。其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工作的主导,应该是一种间接的、引申意义上的主导。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领域,与其他行业和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特点。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进程和发展方向影响具有更加明显的间接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观念的活跃性、开放性和可塑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专业性和多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目标、要求、过程的统一性和规范性等。这些特点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有着不同于一般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内涵。我们认为,所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使大学生树立与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属性和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这一定义表明: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或者说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这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我们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首先就是要坚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特别是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个方面和环节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导。高校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社会实践、“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团学工作等,都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导,渗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根本指向是引导大学生形成与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品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根本体现,就是引导大学生形成与我国社会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品德。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根本指向,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是否得以坚持和实现的根本标志。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过程来看,有反映奴隶社会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反映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反映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反映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属性来看,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资产阶级及控制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以民族主义和宗教教义为宗旨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毫无疑问,不同历史阶段上思想政治教育所呈现的不同样态和当代世界不同属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都不是我们所研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

那么,我们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究竟是指什么呢?现有研究的具体表述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思路是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多样性、目标的多样性、内容的多样性、方法的多样性、途径的多样性。我们感到,对思想政治教育多样性的这种界定是不够严谨的。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社会相对封闭和单一,思想文化领域具有鲜明的一元化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教育,主导性与多样性的问题基本上没有纳入人们的视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度集中统一和相对封闭的思想文化环境逐步被多样文化并存的思想文化环境所取代,“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2]人们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都受到了强烈冲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多样性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人们认为,思想文化领域的多元并存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社会上有多少经济所有制、有多少阶级阶层,便有多少种思想文化,但是,占统治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只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文化。没有思想文化的多样性,社会便失去活力,统治阶级的思想文化的主导就失去了前提;没有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的一元主导,思想文化的多元并存必将会走向无序和混乱。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既要自觉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弘扬主旋律,又要兼容并蓄,包容多样,倡导多样化。由此可见,从本义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样性。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目标、方法、手段、途径、载体的多样性,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形式和具体样态的多样化,从逻辑关系上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并不能构成直接的对应关系。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核心内容的、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标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严格意义上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就是指其内容的多样性,即在坚持主导性内容的前提下,通过继承、借鉴、拓展等途径充分发展非主导性内容,以克服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化、简单化的弊病,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性、生动性与吸引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多样性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现有研究却没有明确回答的问题。我们认为,以多样性充分而有序的发展促进主导性的实现,这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多样性研究的基本目的,也是其核心与重点。

第一,主导性的实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功能,所谓主导性的实现,也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内容、主导方向、主导目标为大学生所接受并转化为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表现。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得以增强的根本标志,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所以我们必须把主导性的实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多样性研究的基本目的、核心和重点。

第二,主导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表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实现离不开多样性充分而有序的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中,多样性对主导性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一方面,如果多样性离开主导性任意发展,将会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混乱和无序,影响和阻碍主导性的实现;另一方面,如果按照主导性的要求对多样性加以引导和规范,使其与主导性相协调,则会促进主导性的实现[1]。这说明,虽然主导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但主导性的实现并不是自然而然的,我们必须重视以多样性充分而有序的发展来促进主导性的实现。

第三,以多样性充分而有序的发展促进主导性的实现,是破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难题的根本出路。实事求是地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感兴趣。究其根源,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认识有偏差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根本问题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看,绝大多数思高校想政治教育者都有强烈的主导意识和严格的政治纪律观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内容、主导方向、主导目标有着较为深刻的把握,通过严格审定的统编教材也非常鲜明地凸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但是,从教材到教学却普遍存在着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的问题,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单一的灌输教育,呈现出概念化、教条化、孤立化的倾向。尽管教育者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激起学生的反感情绪,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所以,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主导性的坚持并不等于主导性的实现,要破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感兴趣的难题,就必须在坚持主导性的前提下,充分有序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以多样性充分而有序的发展促进主导性的实现。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多样性研究的基本目的、核心与重点,是以多样性充分而有序的发展促进主导性的实现。只有明确了这一点,主导性与多样性研究才具有更为明确的价值取向,也才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更为直接的指导作用。

从促进主导性实现的视角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样性,我们可以将其可分为性质不同的四个层面或类型。

第一,主导性内容。就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起主导性作用、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性质和主导方向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这是主导性内容的核心部分。二是主旋律教育,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这是主导性内容中的基础部分。主导性内容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主流价值取向,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方向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集中体现。

第二,拓展性内容。主要指对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具有基础作用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出发所设置的经常性教育内容,如法纪教育、心理教育、国防教育、学风教育、审美教育等。二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充实的内容,如创新精神教育、生态伦理教育、科技伦理教育等。三是渗透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和大学生专业学习各个环节以及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各个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展性内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实现提供心理和知识基础,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重要保障。

第三,借鉴性内容。主要指多元文化中那些有益的、积极的、与主导性内容相容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成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借鉴。二是借鉴国外进步文化。如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益经验、西方进步学者和思想家的思想成果、具有普适性的思想观念等。三是我国当代非主流社会思潮有用的思想。虽然这些思潮在许多方面带有根本性的缺陷,但是也有一定的思想成果,也有真理性的颗粒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注意借鉴来自这些思潮的有用思想。借鉴性内容是对主导性内容的丰富和印证,可以有效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性、生动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样性的基本方面,也是促进主导性实现的基本路径。

第四,批判性内容。也就是对多元文化中的那些消极的、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特别是对大学生产生严重消极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批判,以便提高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对错误思潮的抵制力和对主导性内容的认同感。当前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批判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错误观点。例如,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曾经是真理,但时过境迁,现在已经不再是真理了;过去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发挥过作用,但现在不再有用了;搞计划经济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现在搞市场经济了,不能再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还有所谓“外来文化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文化,我们不能用一种外来文化当做中国的指导思想[4]。这些错误的观点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内容的学习和接受,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实现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二是清除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尽管非主流社会思潮反映某种现实社会利益诉求,对活跃人们的思想具有一定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非主流社会思潮是“对主导社会价值观念起消解作用社会意识形态和观点”[5],而有一些社会思潮则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或危害性,例如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我们必须注意清除这些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内容的负面影响和危害。

三是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消极影响。例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迷信思想,“三从四德”,“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以及反映资产阶级价值观念的“金钱至上论”、 “享乐主义”等,都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消极影响,冲击和抵消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实现。

四是纠正某些客观上会产生消极作用思想观点。有一些思想观点,主观上可能并无恶意,甚至是从积极的主观愿望出发的,但在客观上会产生消极作用。对此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应该给予批评和纠正。如一篇研究中国发展机遇问题的文章说:“回顾历史,如果建国初期采取同时与东、西方两大阵营友好的外交政策,中国本来是有机会搭便车的,但是这个机会却被毛泽东的‘一边倒’给弄丢了。”[6] 这种轻率否定“一边倒”政策的观点显然有悖历史,容易对大学生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产生误导。

总之,面对多元文化并存、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社会背景,坚持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与批判抵制错误思潮有机结合起来,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导性与多样性统一起来,是克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概念化、教条化、孤立化倾向,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实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路径。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00-215.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G]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

版社,2005:178.

[3] 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真理的魅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8):87.

[4] 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的内涵、特征及研究意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7):8.

[5] 田心铭.评几种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观点[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9):127.

[6] 王占阳.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危险期[N].人民日报,2009-06-29.

[责任编辑 杜 娟]

道德伦理教育思想范文第3篇

曹丽娟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中,很多优良的道德传统是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其精华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众所周知,中华传统伦理文化的核心之一是“家庭孝敬”,尤其是对父母的孝敬。道德精神是相通的,把最基础、最重要的道德规范“孝亲敬长”抓好了,其他各领域的具体道德规范就因“一通百通”、“触类旁通”而有了根基。当前,我国几千万个独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独生子女视为“小太阳”,凡事都围着独生子女转,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处于幸福家庭,优越的生活环境,祖辈父辈过多的照顾、宠爱、放任和袒护,致使独生子女从小就以家庭“小皇帝”自居,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加上长期以来中国大陆对青少年教育中几乎没有触及“孝敬道德”,致使学生产生了父母宠爱自己是天经地义、本该如此的错误认识。鉴如此,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孝心灿烂》创新素质实践行系列活动。我们深知,孝敬教育贵在行动。理论联系实际,“学中做”,“知行合一”,是孝敬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只“知孝”而不“行孝”,或对别人有“劝孝”之言,而于己无“尽孝”之行,就难以达到通过“孝敬教育”实现自我道德修养的目的。由此,我们精心设计和组织了一系列富有开创性和时代精神的孝敬教育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孝亲敬长的主动性,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在学生中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基本状况。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 1

析和总结,初步设计出了活动实施方案。我们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动员家长积极支持,做活动的指导老师开展了:《今天我当家》、《陪父母上班》、《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三八”为妈妈献上一份孝心——替妈妈梳梳头 、捶捶背 、洗洗脚》等活动,要求学生根据家庭实际情况,设立家庭体验岗位,努力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父母的事抢着做;会做的天天做,不会做的学着做。在实践中锻炼能力,磨练品质,并要求学生和父母一起将每天的情况真实的记载下来,当然,也可将活动中的感受、感悟记下来,以便总结。

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的活动中,学生回家向父母了解自己的成长,从而明白“我”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我”成长的点点滴滴都凝聚着父母的艰辛。由此焕发孩子孝敬父母的内在激情,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道德伦理教育思想范文第4篇

一、教育职工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继续学习“八荣八耻”知识,使职工人人做一名知荣辱的文明职工。

二、组织职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已的力量。

三、开展好行风教育活动,使职工更好地为用户服务,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

四、继续开展评选先进活动,激发职工的上进心,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为企业的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宁城县邮政局 二OO七年一月二十六日

职工思想道德教育方案

为做好职工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在工作岗位上遵守职业道德,特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组织职工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决定》,让职工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把本局建成和谐的企业,使每个职工家庭成为和谐家庭。

二、组织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胡锦涛总 书记的工作报告。通过职工会议学习有关辅导资料,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领会文件精神,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三、组织职工学习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特别学习本行业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以模范人物为榜样,做好自已的本质工作。

四、继续开展评选进生产者活动,教育职工做到思想进步,积极主动完成生产任务。

五、走访用户,接受用户的监督,通过发征求意见函的形式,了解用户对邮政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宁城县邮政局 二OO八年二月一日

宁城县邮政局2008年政治学习安排

为抓好2008年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水平,特做如下学习安排:

一、组织行政干部集中学习党的十七大文件,领会十七大精神。

二、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选学有关辅导资料。

三、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习新修改的《党章》及修改说明。

四、重点学习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并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已的工作。

五、经常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求实》杂志发展的重要文章,使职工思想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

六、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抓好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

二OO八年一月十五日

二OO七年理论学习计划

为抓好2007年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今年的理论学习做如下安排:

一、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二、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有关《决定》的辅导资料。

三、结合单位的实际,讨论对学习的体会。

四、要求做好记录,除集中学习外,业余时间要加强自学,提高自已的思想水平。

宁城县邮政局 二OO七年二月一八日

宁城县邮政局2006年理论学习计划

为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政治思想,特做如下理论学习计划:

一、继续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二、学习“八荣八耻”知识,学习有关辅导材料,使党员、干部和职工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三、组织入党积极分了学习《党章》,使他们提高对党的认识,明确入党目的,按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已。

四、要求党员、干部加强自学,在局组织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抓好自学。不断提高自已的理论水平。

五、要求建立学习笔记,党支部不定期进行检查。

二00六年三月一日

宁城县邮政局二OO六年职工培训计划

为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以适应业务发展之需,更好地为宁城县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需求做好服务工作,2006年职工培训工作安排如下:

一、办一期复核员学习班,学习储蓄方面的知识,学习识别真假钱币的知识,学习关于资金管理的规定。

二、办一期营业员的学习班,学习邮政业务知识,学习安检方面的文件。

三、办一期支局长学习班,讲解化肥方面的知识,学习上级关于化肥销售的文件。

四、组织职工参加市局组织的业务学习(包括网络培训)。

二OO六年二月五日

宁城县邮政局2007年职工培训计划

为进一步提高职工的业务、技术素质,更好地为用户服务,特制定本年度职工培训计划:

一、按市局的培训安排及时安排人员参加市、区局组织的业务、技术培训。

二、4月份办一期支局长学习班,学习有关管理办法,培训有关销售化肥工作知识。

三、4月份办一期营业员学习班,学习储蓄业务知识,学习安全防范知识。

四、十月份办一期乡邮员学习班,学习有关投递方面的规章制度,学习发行方面的知识,做好2008年收订工作等方面的要求。

具体学习内容由经营部、视检室负责,办公室要协助办好各类学习班。

二OO七年一月十六日

2008年职工业务培训计划

2008年是奥运之年,为更好地做好邮政服务工作,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特做如下安排:

一、办一期支局长学习班,强调奥运期间的邮件视检及资金安全工作,为奥运顺利地进行贡献力量。

二、办一期营业员学习班,学习收寄邮件方面的规定,强调邮件视检问题,确保收寄邮件的安全。

三、十月份办一期乡邮员学习班,学习发行业务知识,学习有关规章制度。

四、组织职工认真参加区局的网络培训班,积极安排人员参加区、市局组织的各类培训班。

通过培训使职工的业务素质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宁城县邮政局

二OO八年一月二十五日

宁城县邮政局2007年环境卫生和

环境保护工作安排

为切实搞好环境建设,给用户一个良好的用邮环境,同时使职工有一个干净美观的生产、工作环境,特做如下工作安排:

一、提高职工的环保卫生意识,通过会议教育职工,自觉遵守卫生制度,形成人人关心环境,人人参与环保的意识,做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损坏树木,花草。

二、设专人搞好楼内卫生,做到每天清扫一次。

三、楼外卫生由门卫负责清扫,草坪由办公室负责管理。

四、由门卫负责管理果园,种好各种植物,,保证绿化的质量。

五、各大节日前夕,由办公室牵头,组织职工大搞卫生一次,不留死角,并组织督促检查。

六、各办公室由本室人员负责清理,做到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整齐。

二OO七年二月六日

宁城县邮政局2008年环保工作安排

为改善局内外环境,以优良的环境迎接奥运会的召开,特制定本年度环保工作安排

一、做好教育工作,通过各种会议,向职工宣传环保的意义,提高职工对爱国卫生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设专人搞好楼内的卫生,做到每人清扫一次。

三、搞好院内外的绿化,种好花草,管理好果树,使局庭院进一步美化。

四、购置部分盆花,美化楼内环境,鼓励职工自行养花,美化自已的办公场所。

五、各营业厅坚持每天下班搞卫生一次,给用户安全舒适的用邮场所。

六、为支局粉刷一次房屋,使局容局貌进一步改善。 望各部、室、班认真做好落实。

二OO八年一月二十六日

二OO六年环境保护工作安排

一、安排专人搞好楼内卫生,做到天天清理。

二、每周五下午组织职工搞一次本室的卫生,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进行检查。

三、搞好院内外的绿化,除外,建好草坪,院内管好果树,种好花草,使果园绿化,美化。

四、五

一、十

一、新年由办公室牵头大搞环境卫生一次。

五、教育职工提高卫生,环保意识。不随意扔垃圾杂物,不随地痰,不乱写乱画,保持楼内外的干净整洁。

六、各对外服务的窗口,坚持每天下班搞卫生一次,给用户一个优良的用邮环境。

道德伦理教育思想范文第5篇

摘    要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其思想的核心在于明确了兴趣的意义和学校德育目的,建立了“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模式,从心理学视角分析道德教育问题,以及阐明了个体、社会和道德之间的关系,具有心理学化、行动化、社会化和人本化的特点。反观我国德育的现状,应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促进其道德的社会化成长;应通过行动更好地践行道德观念,促进个体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应注意道德教育人本化特征,给予儿童道德成长应有的主体性地位。

关 键 詞 杜威;学校德育;道德教育;德育思想

作者简介 王世铎,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孟宪乐,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世界各国的教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一生与诸多大师有过交集,他受教于发展心理学创始人霍尔,与教育史学家孟禄及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共事于哥伦比亚大学等。杜威曾于五四运动期间来到中国讲学,他的学生胡适、陶行知、陈鹤琴等人对其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即便到了21世纪,杜威的诸多教育理论依然绽放着时代的光彩,他的道德教育理论对新时代我国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价值。

一、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在其诸多代表作中均有所呈现,如《民主主义与教育》和《道德教育原理》等。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阐述其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

(一)明确了兴趣的意义及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

杜威十分重视兴趣观念在教育中的地位,一个人只有对自己所做的事感兴趣,才会认真去做这件事。兴趣的实质就是自我对某一对象的主动认同,此处的自我主要指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实际体验。如果我们对我们所做的事暂时没有兴趣,注意力减退,这就要求我们对其进行强化。如果我们真的对这个工作感兴趣那我们就能忍受暂时的挫折,克服眼前的困难,在面对精神涣散和克服精神涣散中找到真正的兴趣。[1]杜威认为,道德兴趣是在生活的一切接触中学习,并对它感觉热爱和有兴趣的知识的一种积极体验。它的本质是使我们乐于去找到个体生活中的困难与不幸,并用善和相应的原理去解决它。

杜威指出,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学生社会道德观念的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即是道德的。在当时的民主社会应该使个体成为社会中的一名“有用的好人”,学校道德教育的最大目的是培养学生行动方面具有善性的品格,杜威强调品格与行为应相互匹配。为了实现这样的道德教育目的,他提出了道德价值的社会标准,即道德教育的内容只有较好地体现社会标准才具有价值,这些内容是经过丰富的社会实践而取得的。

(二)建立了“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模式

杜威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他总结出道德教育的两种模式,即直接与间接的道德教育模式。他认为,直接的道德教育模式是一种道德观念强行灌输的模式,或者说是一种关于道德的知识强行传授的模式,这一过程并没有考虑到将道德观念付诸实践的动力。杜威批评直接的道德教育模式是一种病态的、失败的、流于形式的道德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下,道德教育并没有使学生以同情和尊敬之情去关注他人的思想感情,他们在兴趣和情感上根本没有触动,他们更多的只是一种佯装向善的行为。这种道德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杜威提倡间接的道德教育模式,即道德教育无所不在,并不是一门专门的道德课程或科目就可以达到想要的道德教育效果。学校的道德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性道德,学校里的一切设施都和道德教育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道德教育不是单独分离的。杜威提出的一种合理的、间接的“三位一体”道德教育模式,即通过学校生活、教材和教学方法来统一进行道德教育的模式。这三方面相互联系,共同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运用心理学视角分析道德教育问题

杜威把行为看作个人特定的行动方式的表达,从道德的社会层面转入到道德的心理学层面。这要求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待道德教育问题:一方面,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产生行为本能和冲动的实质,知道它们形成的基础;另一方面,必须将我们的伦理原理心理学化,即用相关的心理学术语对其进行阐释。[2]从心理学视角看教育,其本质是对个体性格的一种考虑,即任何学校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促进个体性格的良性发展,但这一过程的最大障碍是对性格本质缺少明确合理的界定。我们不应该只将性格看成是一种结果,而应将它看成是一种动态化的过程。可以看出,杜威从心理学视角分析道德教育问题尚不够深入,有着固有的时代局限性,但其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并影响至今。

(四)阐明了个体、社会和道德之间的关系

“我们某些性格的特征和我们的社会关系有明显的联系,强调地说,称它们是‘道德’。这里的道德是一种意义上的道德,因为还有无数我们尚未认识或无法取名字的态度与这种道德相关联。”[3]杜威指出,通过道德教育来促使个体道德特性的提升,比如纪律、文化修养、社会效率等。通过个体、社会和道德的和谐发展,使个体在学校中过现实的生活,他强调道德的培养必须在学校这个社会中进行才有意义。

杜威认为,社会和道德之间关系人为割裂的主要原因是个体将道德狭隘化。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忽视社会效用范围内做事情的能力;另一方面将道德限于一些明确规定的行为,又过于看重传统和习惯。个体道德具有社会性,无论是道德判断、道德行为、道德反思等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进行的。道德良知即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内心对外在环境进行的一种反省。他进一步指出,道德是个体与社会动态作用的产物,道德判断以社会评价作为核心依据,道德体现的是一种合作性智慧。杜威指出,道德的重要任务是恰当地协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旧个人主义提倡个人至上,对个体的理解侧重的是物欲下的个体,而新个人主义强调社会中的个体,即理性条件下的个体。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以伦理的力量来控制物欲力量的教育。

二、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特点

杜威的道德论作为其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一部分,在近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过对其道德教育思想的分析与总结得出其具有的特点,具体阐释如下:

(一)心理学化

杜威的道德论非常注意伦理学与心理学理论的结合,他进行了很多心理学视角的道德反思与探讨,即注重道德论的心理学化。杜威和之前的教育家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人一样,反对西欧中世纪以来“预成论”把儿童当成人教育的错误观点。在德育课程的设置上,他强调应该考虑儿童的心理发展次序,必须利用好儿童现有的经验和能力。杜威十分重视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他指出,这种道德情感是儿童感受性方面的天性,这种天性很难用简单的言语加以描述。[4]当时学校忽视了利于培养儿童道德情感的课程,如音乐、雕刻、绘画等,而将精力主要放在读、写、算上,杜威对此予以强烈批驳。他十分重视情感陶冶在儿童道德品质形成中的作用。杜威指出,要使儿童得到充分的发展,必须适合他的本性才好,[5]即教育者要了解儿童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因此,道德教育必须心理学化。

(二)行动化

杜威的道德哲学中十分重视行动的核心地位,强调知行结合在个体道德养成中的重要性,他认为知识、思想、理论的正确与否要靠行动去检验。现实道德生活中的个体不是孤立、静止、无利益冲突的认识主体,而是具有诸多利益与需求的行动着的主体。个体必须通过行动去践行道德观念、原则和方法等,不同的思想指向不同的行动。道德教育从理想与权威走向日常具体的道德生活,使关注对象由抽象化向现实化转换,进一步促进人们的道德成长。杜威并不强调绝对的道德观念与理论,而是要考虑它们应用的实际环境并进行有区别的对待。

(三)社会化

学校即社会是把学校办成雏形社会,它是杜威提出的一个重要教育命题,他的道德教育思想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征。这主要体现在道德教育目标、道德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等都需要以社会需要为本。

首先,社会化体现在学校德育实施的全过程中。杜威批评那些脱离社会的道德教育,这样的后果是儿童知善而不行善,出现严重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的现象,他们对道德知识半信半疑。康德指出,“道德不等于美德”,即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关键在于实践,对这一问题杜威也有类似的见解。他指出,道德的实质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它离不开社会生活实践。这就犹如在岸上学习游泳,而不在水下演练,这样是永远不可能学会游泳的。

其次,学校道德教育的评价标准也体现社会性。杜威指出,道德教育忽视社会性评价标准的后果是产生口头上的道德,毫无价值可言。这就要求道德教育根据社会性标准进行,使儿童从自我为中心向以社会为中心转变,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学会做事,产生创造力,为社会作贡献。

最后,杜威的道德教育强调学生在学校阶段就要去适应社会,而不是毕业后再融入社会中,学校的道德教育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社会化是道德教育不可抹杀的特质。

(四)人本化

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人们被片面当作是道德教育的客体。个体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常常被忽视。强制性的号召、灌输、说教等成了主要的道德教育方法,结果封闭的道德教育环境束缚了个体的道德意志,这严重违背了人的本性,加剧了人的逆反之心。因此,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充分体现了人本性,具有人本化的特点。他指出,要建立起互动和谐的道德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人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避免填鸭式的道德说教,要尊重人的兴趣、人的生活、人的身心发展需要,使道德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之间建立自由平等的关系。

三、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本研究梳理了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第一,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促进其道德的社会化成长。

基于20世纪上半叶美国社会中把儿童当成人的错误认识,当时的教育者完全忽视儿童正常的心理发展次序,这在课程和教学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在道德教育上也是如此。因此,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道德教育思想,即德育的本质是要凸显孩子的兴趣、本能与习惯,进而对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个体品格进行培养与塑造。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知,个体道德品质养成的最佳时期是儿童时期。杜威强调道德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它成为学生社会生活与学校生活的纽带。

杜威十分重视德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的实际活动相联系,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儿童本身具有亲自然属性,自然和社会环境是儿童道德品质培养的良好场所,儿童在其中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之美以及破环它的严重后果,进而使儿童善良的种子萌发。另外,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在培养儿童良好道德品质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视,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者可以将多种形式的德育方式与方法融入到实际的德育教学与实践中,有效地加强儿童道德价值观的养成。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良好家庭氛围对儿童道德品质形成的影响。儿童具有模仿的天性,家长必须加强对儿童道德意识的培养。

第二,儿童应通过行动更好地践行道德观念,促进个体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知行相统一是杜威德育论的一个显著特征,他强调儿童道德成长的最佳途径是实践。儿童接受关于道德的认知教育后,一定需要进行道德行为的相关实践,只有付诸行动,才能循序渐进养成习惯,逐渐领悟和掌握符合道德要求的正确行为方式,促使道德意识的内化,并最终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习惯。因此,在推进儿童进行相关道德实践活动时要注意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要为儿童实际参加相关道德实践活动创造充分的条件和机会。学校要重视向儿童提出参加道德实践活动的要求,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各式各样的社会性道德实践活动,如做志愿者和义工等。社会有关部门也要尽可能地给儿童提供更多在社会中践行道德行为的岗位和机会。不管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所涉及的道德实践活动都应尽可能与儿童的切身利益有关,以利于他们在亲自解决所面临的道德冲突中,实现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提升。

另一方面,要及时表彰和奖励有良好道德实践的儿童。实践反复证明,及时激励对儿童道德成长十分重要。一是学校可以在本校官网、校园广播或校内LED显示屏中,及时地对具有良好道德实践活动的儿童进行宣传;还可以定期举办以良好道德实践活动为主题的班会、团会等活动。二是每学期在校内评选出若干“道德实践活动优秀之星”“道德实践活动优秀班集体”,并予以表彰和奖励。三是对儿童在道德实践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育者要及时给予关心与帮助,并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资源条件。[6]

第三,要注意儿童人本化特征,给予儿童道德成长中应有的主体性地位。

杜威提出,儿童是教育的起点,教育不应该以学科为中心,而应该以儿童为中心。[7]教育者要充分重视儿童在道德教育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认识到他们才是道德的良好实践者,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促进儿童道德教育的人本化。人的道德需求是与社会需求共同变化的,特定的需求和欲望催生着个体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个体根据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着旧道德,进而创造新道德。个体始终是道德改造的主人,要尽可能地提升自我,对道德进行变革与创新。德育过程中,儿童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他们不会无条件地接受教育者的道德灌输,只有当儿童感受到道德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应有的道德感,并满足了他们身心的正常发展需要时,他们才能高效地接收来自于德育工作者所传授的知识与信息,进而提升相应的道德素养,成为道德品质良好的人。

参考文献:

[1][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72,376.

[2][4]杜威.道德教育原理[M].王承緒,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5,26.

[5]单中惠,王玉凤.杜威在华教育演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29.

[6]王世铎.我国初中生利他行为的特征及教育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2):84-87.

[7]郭法奇.杜威的中国之行:教育思想的百年回响[J].教育研究,2019(4):28-33.

责任编辑︱张楚然

道德伦理教育思想范文第6篇

关键字:初中英语;思想道德教育

中国分类号:G633.41

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1.推行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自然也就是初中英语教学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校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办学宗旨,使得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实现全面发展,在初中教学的时代背景要求之下,初中英语教学应该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和全面教育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这一点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体现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初中英语教学是基础性教育学科,它应该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为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而不断努力。

2.推行思想道德教育是英语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英语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是推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机会,是素质教育贯彻的契机。初中英语学习处于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每一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都集中在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语言技能的提升、情感态度的升华、学习策略的培养和文化意识的沉淀之上。英语学习作为和汉语学习完全不同的一门语言学习形式,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教学形式逐步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使得学生具备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另一方面则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够陶冶情操、磨练意志、丰富视野、开发思维、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并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体现。

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是以基础英语知识教学为主的,在这个时期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使得学生在其引导下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方法和习惯,在认知能力和意志品质上得到质的提升。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学生要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观察、思维、想象、记忆和创新上实现素养的提升。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学生会了解到东西方文化和历史的巨大差异,这是学生开拓视野的重要机会,是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契机,对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二、初中英语教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应该融入到初中英语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去。虽然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教学,不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天然的爱国主义性质,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依然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可以从建国以来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进程和经历的波折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建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到在艰辛的建国历程中,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感到自豪和骄傲。教师要利用课堂上的每一个机会对学生开展国格和人格的教育,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读书,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2.个人人格教育。初中英语教学还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在人格培养中最重要的是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时能够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屡败屡战、毫不气馁。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真理追求,初中英语教学应该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效结合在一起,在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外国文化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认可度。

3.道德品质教育。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英语教材内容的本身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比如说在学习到美国公民攒钱进行乡村小学的建设和维护时,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学习这些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和胸怀天下的高雅情操。在学习My teacher这一文章时,教师要向学生传递尊敬师长、勤奋学习的生活态度,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教师要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道德品质教育,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升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人格。

三、加强初中英语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1.中学校应该选择合适的英语教材,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英语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载体和蓝本,是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只有英语教材的内容包含着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教师才有利于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所以,在教学中,中学校和初中英语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教材,使得英语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能够得到增加。对于初中英语教材中包含的那些思想和内容丰富的课文或者材料,教师应该重点讲解,在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解过程中,使得英语知识的教学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英语教材的作用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挖掘。比如说在讲解扫对待文物的看法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惟妙惟肖的文物古迹,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的发展历程和风俗习惯,也向学生传达保护文物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建立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意识。

2.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利用教材开展文明教育的内容。《中学生行为准则》对学生的行为标准 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目前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对于准则的要求没有深刻的认识,在实践中往往脱离准则的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和交往中的语言和体态进行规范,加强文明教育力度。初中英语教师应该让初中生对集体有一种认可的态度,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做到谦让、礼貌、和谐,使得学生逐渐意识到关爱同学、尊重师长、团队合作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在处世态度中逐渐增加爱国、爱民的意识。对初中生进行文明教育是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重要保障,是整个社会实现和谐的重要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英语课之前主动和教师打招呼,并学会运用Good Morning,Sir或者Thank you very much等礼貌用语。英语教师应该在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让学生多使用礼貌用语,对于每一节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师要进行深度挖掘,利用教材传递的中心思想实现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使得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大幅度提升。

3. 主动联系生活实际,渗透环保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和彩图,身临其境了解各种污染的危害,再导入创建卫生城市的意义。比如,可以在英语角活动中开展这方面的活动。可以进行以环保和卫生城市创建为主题的辩论活动。让学生对卫生城市创建的必要性说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就环保应该怎样展开辩论。

参考文献

[1]王芳.初中英语教育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解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2]林善冰.教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论中职英语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J].南方论刊,2011

[3]丁敦峰.中小学英语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6

上一篇:大地绘画活动方案范文下一篇:电工实训报告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