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诚信为本范文

2024-03-01

道德与法治诚信为本范文第1篇

一、改革开放 中国奇迹

1.改革开放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2.改革开放的目标是促使国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经济社会的封闭班封闭状态逐步转向到全方位的开放,融入世界,在与他国的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3、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取的巨大成就

经济: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政治:成功实施“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统一大业不断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巩固。

文化: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在上海举办世博会;公民的文化素质大幅度提升:“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

社会: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 生态文明:我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美丽中国”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的目标

科技: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中国天眼FAST首次发现脉冲星、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南海可燃冰试采成功)

4、改革开放的意义:(黑体字默写)

改革开放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她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朝气和强大动力。大大加速了社会主义现代还建设步伐,使社会财富像泉水般涌流出来。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5、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

一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增长动力切换,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7、在新常态下,我们要追求的是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认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①国家: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总依据; ②个人:走上社会、参与国家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

3、新时代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基本国情与主要矛盾的关系 基本国情决定了主要矛盾

5、解决主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力

6、基本国情时间: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算起来,至少需要100年时间。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

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项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以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

8、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中国应走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自信及各自地位;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总任务: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补充

12、中国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补充13.两个百年目标:建党百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国百年 (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补充14.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地位;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四项基本原则的地位(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的地位: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1.2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

1、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4、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实行民族区域制度的意义?) 它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自主权利,调动了各民族人民的积极性。

5、中学生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①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②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③敢于同民族分裂的言行做斗争④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积极宣传,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⑤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共同繁荣作贡献。⑥积极为维护民族团结献计献策。

6、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实现两岸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7、为实现祖国统一,我们青少年应当如何做?

①我们青少年要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

②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③坚决同一切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为祖国统一做贡献。 补充:

1、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变化的原因?

①党的正确领导②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④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⑤少数民族地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⑥兄弟省份的大力支持⑦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等

2、国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或措施?

①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③修建青藏公路、铁路、建设西气东输工程④少数民族农牧民免费看病⑤中西部地区在省级重点中学开办“西藏班”、“新疆班”⑥设立“少数民族扶贫专项贷款”⑦实施“援疆工程”等。

3、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意义

①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②有利于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③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⑤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⑥有利于各民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⑦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

4、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存在哪些不利条件

①我国少数民族所处的地区基础设施较差,发展基础薄弱。②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科技不够发达,缺乏各类人才。③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5、台湾与内地关系和缓交流加深的原因

①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②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坚持“一个中国”原则。③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④实现和平统一是全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等。

道德与法治诚信为本范文第2篇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引,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深入钻研新教材,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础。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安排,为了切实可行的搞好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为2021年中考再上新台阶,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水平不同,基础不一样,有的学生成绩很好,分析问题的能力很高,但有将近半数的学生学习态度差,学习能力弱,课本基础知识掌握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水平不高,所以在教学当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同时有许多学生对品德课的态度不重视,存在认为开卷考试到时候打开书本抄上就行,平时可以不学的思想普遍存在;

本学期九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老师、学生心理压力较大,练习的综合性难度加强,所以本学期的品德课教学任务非常艰巨。

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目标:扭转个别学生的厌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有明显的进步,达到学校要求的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了解时政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夯实基础知识,。

四、具体措施及进度

第一轮复习:这一轮复习要抓“面”,大约需一个月时间。主要是回扣教材,目标是夯实基础,让学生系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这一阶段,我们要全面掌握教材中涉及的考试范围内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首先从目录开始,从宏观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全面、系统、牢固、准确地掌握教材,使学生只有做到“心中有书”。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兼顾能力渗透。讲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练要讲求效果,克服简单重复。在学法上,要求学生以课本为主,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连成线、结成网、形成知识树,要求学生看书与练习相结合,练习也以中低档题为主。另外,这一阶段,在复习回顾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渗透与课本知识相关、与现实生活相联的时政材料。在这一轮复习中,上课不只是简单回顾课本基础知识,每节课都要用综合性的题目来引领复习,用联系时政材料的题目进行练习,并注重在练习中掌握重点问题、突破难点问题。

第二轮复习:这一轮复习要抓“专题”,目标是提升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结合的能力,主要是专题讲座加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涉及社会热点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

第三轮复习:这一轮复习要抓强化训练。这一阶段,主要进行综合测试的临考模拟综合训练,并密切注意中考相关信息及走向。强调学生要多训练符合中考理念的习题,以使自己尽快适应中考的要求。在选择材料时,各地历年的中考试题应成为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要让学生加强模拟训练,明确并适应新课改形势下的考试形式。在平时练习时,严格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每套会考试卷,把每次训练都作为一次实实在在的会考,之后,帮助学生,对失分较多的题目和内容,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把问题解决在中考之前;除强化训练之外,还要留出两节时间回归课本,强调重要基础知识,加强重点时政掌握,尤其解决重要的时政客观题。这两节课以学生为主,但不完全放给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前两轮基础知识和专题复习及测试练兵考试情况,领着学生回扣课本,找出重点基础知识和时政热点中的重点。最后一节课,进行考前心理指导和生活指导,强调学生从紧张的复习中稍微放松一下,做好充分的考前准备,轻松面对中考。

五、复习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1

基础知识点复习

 

2

基础知识点复习

 

3

基础知识点复习

 

4

基础知识点复习

 

5

月考及试卷讲评

 

6

时政热点专题训练

 

7

时政热点专题训练

 

8

时政热点专题训练

 

9

时政热点专题训练

 

10

月考及试卷讲评

 

11

做题方法专题训练

 

12

做题方法专题训练

 

13

回归课本知识点复习

 

14

回归课本知识点复习

 

15

月考及试卷讲评

 

16

时政热点专题复习

 

17

做题方法专题复习

 

18

道德与法治诚信为本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融合;认知水平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和改变。其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活动方面时,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可以极大地促进教师教学观念、教学理念的转变。基于信息技术融入的教学价值,那么,如何有效地将其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充满活力,更加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更加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与法治精神的自主建构,主要应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一、基于学生认知水平,以考虑学科特征为原则

小学《道德与法治》共12册,教材依据学生与生活的紧密程度,先后安排了“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与公共生活”“我们的国家生活”“我们共同的世界”等六大生活领域。其中,有一些内容本身过于抽象和陌生,不但教师教学时非常吃力,学生理解起来更是困难,这就给课堂教学活动带来不小的挑战。基于此,如果继续延用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无法让相对较缺乏生活阅历和知识累积的小学生完全融入课堂,更不用说透彻地体悟教材中的知识要点和蕴含的道理。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其海量的素材不仅为学科教学提供了丰富与鲜活的教学方式,还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将声音、图像、文字和视频融为一体,使抽象难理解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直观化、简单化和形象化,让学生茅塞顿开,让课堂充满活力。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上学路上”这一课时,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且认知水平有限,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学生在上学路上的具体场景。比如,周边有什么标志性建筑物,要经过几条马路,会碰到哪些人等等。也就是说,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创设,把上学路上可能遇到的人、看到的物和发生的事都展示出来,与此同时还可以借此机会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又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爱心的传递者”这一课时,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模拟。如,乘坐公共汽车时,主动给老人、小孩和孕妇让座;播放残疾人日常生活小视频,让学生从心灵深处体验、感悟残疾人的艰难困苦,从而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尊重、关爱和帮助残疾人;播放抢险救灾现场图片,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用情感激励学生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富有爱心、具有积极价值取向的接班人。再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我的祖国(祖国疆域有多大)”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再以PPT的形式进行文字解说。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美丽富饶、具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祖国就呈现在小学生面前,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使自己“长大后可以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

二、基于课堂教学需要,以选择网络资源为核心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获得网络信息资源的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课堂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也因此而源源不断,尤其是多媒体课件和微型课堂资源更是比任何时候都要丰富。尽管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立的时间尚短,但其教学内容在互联网上几乎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课件。在借鉴及选用网络课件时,要基于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识别和筛选,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与特色进行修改和润色,以实现多媒体课件作用的最大化。在具体选择过程中,教师应秉持一定的标准与原则,核心就是要围绕教学目标这一主线,落实“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课堂设计理念,突出教学重点与突破教学难点,开拓学生知识视野与实现学生知识迁移,促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等等。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这一课时,可以基于课堂教学设计对网上教学资源进行必要的过滤、筛选和合理加工,融入到教师自己的框架和思路中去,制作出一个高水平、个性化的教学课件,使教学课件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发展要求。以中秋节风俗为例,可以借鉴网上课件的设计和开发思路,让学生参与,拍摄一段反映本地区中秋节习俗的简短视频,如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等独特的饮食风俗和娱乐文化。在视频后半部分,可以插入不同地区、民族的不同中秋习俗、中秋节来历及发展历史等。学生通过参与制作和观看视频,不但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中秋氛围和博大精深的中秋文化,而且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中秋活动抒发爱国情怀和激发爱国热情。在视频播放完之后,还可以安排“采访”环节,让学生结合所看所思談谈自己的想法和心得。如,“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你喜欢吗?为什么?”“中秋节有什么特点和寓意?其象征意义是什么?”“我国的中秋习俗各式各样,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中秋习俗?为什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入,不仅仅可以使枯燥乏味的道德与法治课变得生动有趣、富有魅力,更为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认知、开阔视野的平台,这无形中增加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三、基于教学目标达成,以理解应用目的为宗旨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所以,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有其明确的目的性,就是要围绕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以信息技术为查询、搜索相关资料的有效工具,进一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广阔的学习时空,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使学科教学重点的有效突破和教学难点的全面解决。基于这一应用目的,为使信息技术更合理、更有效地融入和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不仅要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需求,还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智能、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促使学生精确理解、完全吸收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促进学生转识为智、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可爱的动物”这一课时,可以根据小孩子与生俱来喜爱动物这一特性,为他们呈现一段用手影表演动物形象的视频,让学生猜一猜表演的是什么动物,并说一说这些动物的可爱之处,以此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表达对某一动物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为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观察、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动物,还可以通过开展“我最喜欢的动物”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互联网上搜索和查询,以便获得自己需要的内容。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及其喜欢的原因。这样做不仅使课堂教学活动的主题更加突出、特色与亮点更加明显,还进一步升华了学生爱动物的思想情感,使课堂预期的教学目标更加圆满地达成。

又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我们爱整洁”这一课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养成爱整洁、讲卫生的习惯。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养成爱整洁、讲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笔者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制作了一个动画故事课件:一只胖乎乎的小猪罗罗因不爱洗澡,身上臭烘烘的,小动物们都远离它,不喜欢跟它一起玩,甚至在小兔咪咪的生日宴会上都没有其他小动物肯去理它。后来,小猪罗罗找出了小动物们不跟它玩的原因后,便急忙跑回家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此后,小动物们又喜欢跟它一起玩了。这一故事启发学生:要让别人喜欢你就要爱整洁、讲卫生,人人都喜欢爱整洁、讲卫生的孩子。课件紧接着列举了不刷牙、咬铅笔、用脏手揉眼睛和不洗手拿东西吃等不良的卫生行为和卫生习惯。其中,还特意穿插了“显微镜下新型冠状病毒细菌微生物细节”的特写镜头,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讲卫生会损害身体、危害健康,因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既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又要懂得保持整洁的方法。

声音、图像、文字是课堂上最为重要的三大教学元素,而信息技术在对其的综合处理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信息技术的植入对于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与教学层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在现代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更高的站位、更有力的举措将信息技术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促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力竞相迸发,促进学生道德素养与法治精神的源泉充分涌流。

参考文献:

[1]徐 波.德法兼修 合理施教——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8,(Z1):24~26.

[2]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4-02,(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06-08,(01).

道德与法治诚信为本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在素质教育盛行的当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对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培养,越来越注重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知识的教育时,自然需要充分地关注学生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发展需求,尽量结合具体性的教学内容,关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以使得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更好地做人、做事,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好地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供参考。

一、利用网络资源,渗透德育

网络资源具备比较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值得展开有效的德育教育。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知识的教学时,自然需要充分地研究和分析网络资源所具备的特点,尽量利用网络资源,展开对学生的形象性的德育教学。

笔者在进行教育时,便会充分地关注和了解网络资源,尽量借助网络资源,展开德育教育。如,笔者会借助互联网构建QQ群,并会引导班级上的学生加入导QQ群中。依托于QQ群,笔者会寻找到比较丰富的与德育相关的新闻、视频、书籍等资源,并会将这些资源上传到QQ群文件夹中。笔者会鼓励学生多多借助自己的课余时间,观看和了解到这些资源从,充分地应用这些资源,汲取良好的道德思想,逐渐地发展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当然,笔者也会尽量借助互联网创建微信公众号,并会定时推送与展现良好的道德思想相关的文章,指引学生观看和了解,让学生汲取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笔者也会在微信公众号内创设“校内道德模范一览”的节目,尽量在该节目中展现出学校内展现良好品德学生,并会报道他们的事迹,使得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获取良好的思想,积极学习和效仿同学,展现出良好的品德,使得自身能够因此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学生在活动的开展中能够更好地感受道德思想,找寻到践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方式。初中道德与与法治教师自然可以充分地研究实践活动的特点,尽量开展实践活动,以此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关爱他人”这部分的知识,主要的德育教育目的,在于使得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关爱他人的思想,让学生尝试关爱他人,具备良好的品德。在讲授这部分的知识时,笔者除了讲授比较基础性的教育内容,还会开展名为“关爱老人”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笔者会在争取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将班级上的学生带领到养老院,使得学生能够在养老院中为献出自己的爱心,多多关注那些老人,多多为那些老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的教育形式,使得学生逐渐地掌握到了践行良好的关爱他人的途径,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良好的关爱他人的思想,使得笔者因此顺利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三、借助情境创设,渗透德育

在比较生动的情境创设下,学生能够不知不觉的融入到其中,能够更好地感受美好的思想。初中道德与与法治教师在进行知识的教学时,可以着重关注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融入到比较具体化的情境中,更好地感受美好的思想,逐渐地发展并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例如,“以礼待人”这部分的知识,主要的教育目的在于使得學生能够拥有正确的礼仪,让学生更好地对待他人,更好地展现比较好的礼仪,使得自身拥有良好的品德行为。在进行知识的教育时,笔者除了强调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教育,还会着重关注情境的创设。笔者会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促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的角色扮演,创设生动的情境,促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展现出良好的言行举止,使得学生能够规范自己。这样的教育形式生动其有趣,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能够将自身的关注点充分地聚焦在课堂上,使得自身能够积极配合同学进行角色扮演,展现出良好的言行举止。这样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能够逐渐地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笔者也因此能够顺利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总之,学生往往会处在比较生动的情境中,会在良好的情境中产生良好的思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知识的教学时,自然需要着重关注情境的创设,借助比较生动的情境,营造出较好的道德思想,促使学生逐渐地发展并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综上,德育教育是当下学生所应接收的比较基础的教育内容,教师应该着重关注起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充分地借助所教学科的优势,结合具体性的教学内容,从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时间活动和创设情境这三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得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应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01).

[2]贾静.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实施路径及存在的问题[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7):56-78.

道德与法治诚信为本范文第5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新课改、课堂教学、运用策略

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基于《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编写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开始进入教学实践。2016年9月,笔者参加了《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2017年9月至今,参与了州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多次研修活动。通过学习、研修,提高了认识,并得到很大启发,再经过这三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我们广大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这一课题作一些反思、思考、总结。笔者现把自己的一些肤浅的心得、教学经验与广大同仁分享、探讨,以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那么,什么样的道德与法治课才是一节好课呢?笔者认为,有趣的、自然的、简洁的、朴实的、和谐的一节道德与法治课,就是一节好课。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也不例外。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高,学习效率也高,成绩自然不差。那么,如何激发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呢?教师的人格魅力、诙谐的语言、情感丰富、表情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巧思答辩;表演、歌唱;多媒体展示;知识点分化、简单化、趣味化等都是提升学习兴趣的好方法。以上这些方法可适当穿插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巧构一节自然的课。所谓自然的课,笔者认为是这样的课:新课导入自然,不突兀;知识点上下衔接自然、过渡自然;学生获取新知水到渠成、知识自然生成等。

1、导入自然。在新授课中,导入部分须受到重视。导入做得好,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较容易进入学习状态。要做到自然导入,语言要精炼、设问要简洁、朴实、贴近生活,时间控制在2—3分钟。导入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如复习导入、设问导入、视频导入、情景导入等。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一框《尊重他人》时,设问“刚才我们起立时师生相互问好体现了什么”(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从而很自然地引入新课。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时候,导入部分,教师的巧问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探究。

2、知识点之间上下衔接自然。我们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中,基本上一个课时就上一个框题,而一个框题下可能会有几个知识点。如何做好知识点之间上下自然衔接,是我们道德与法治授课教师应掌握的技能。我们研究教材不难发现,专家在编写教材时,基本上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来编排教学内容的。所以,我们教师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设问,做到知识点之间的自然衔接。例如,在讲授《尊重他人》这一框时,认识了“什么是尊重”这一知识点后,课设问“我们为什么要尊重他人”,从而很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综上所述,要巧构一节很自然的课,教师的巧思设问很重要。并且,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学生回答,教师循循善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能水到渠成,同时也容易使学生达到新知识的生成。

三、设计一节简洁的课。简洁,在这里指的是学习目标简洁、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简洁。在目前《道德与法治》课的评价制度(在中考中及格分以上以10分计入中考总分)的大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的周课时不足、偏少、学校不重视、学生不重视、家长不重视是普遍现象。导致我们《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教学任务重、成绩难出。所以,怎样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要效率,是我们每个《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设计一节简洁的课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

1、适当运用好教材中的课程资源。现目前,一课时40分钟,在这40分钟当中,需要完成新授导入、目标展示、自主预习、自主学习探究、课堂小结、知识巩固等过程环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精心备课、设计,方能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就涉及到怎样利用教材中的课程资源问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单元导语、课题导语、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拓展空间、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等备课资源,怎样有效利用这些课程资源、用多少、怎样用,是我们《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在备课、课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的因素。笔者认为,这些课程资源在一节课中没必要全部用到,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可以选择性的使用2—4个,特别是小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一节课中设计2—3个就足够了,多了就完成不了教学内容。

2、学习目标、教学过程尽量做到简洁。在课堂教学中,简洁可使学生清楚明白的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要做什么、怎样去学、怎样去做;简洁可使教师对课堂易于把控、可操作性强。一方面,学习目标要简洁。我们在课堂设计时,学习目标尽量简洁、具体,情感价值观等目标可省略。另一方面,教学过程要简洁。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晰,把握好教学节奏,完成教学内容。

四、打造一节朴实的课。朴实,就是在教学中踏踏实实、朴实无华、不花里胡哨,知识点能落实、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落实、学生的情感能受到感染和升华。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朴实,我们要有对知识点的把控能力,对知识点做到细分细化、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获取知识;通过故事情节、设置情景体验,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和升华,形成初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五、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谐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放轻心情、快乐学习,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平等、和谐是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的进步和表现、诙谐的语言、面带笑容、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等都是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手段。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关键。

2、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和谐的同学关系是打造团结向上班集体的基础。在课堂上,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相互交流、合作探究、推选发言人等,促进同学之间的情感思想交流,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团队意识。和谐的同学关系使课堂学习效率高效。

在氛围和谐的课堂上,学生在发言、答辩、自我展示等过程中,认识了自我、提高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同学之间的情感思想交流,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前面,笔者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上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笔者是从怎样的道德与法治课才是一节好课来阐释这一问题。笔者的观点是,一节有趣的、自然的、简洁的、朴实的、氛围和谐的道德与法治课,就是一节好课。限于笔者的学识、教学经验,分析不够深入、语言不够精炼是难免的。在这里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望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有所帮助、有所启示。

参考资料:

1、《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者:朱文余

道德与法治诚信为本范文第6篇

(三) 热点1 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会

材料一: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会 2018年9月12日,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会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了题为《共享远东发展新机遇 开创东北亚美好新未来》的致辞,强调中方愿同地区国家一道,维护地区和平安宁,实现各国互利共赢,巩固人民传统友谊,实现综合协调发展,促进本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2018年9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认为,今年以来,中俄关系呈现更加积极的发展势头,进入更高水平、更快发展的新时期。双方一致同意,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俄都将坚定发展好两国关系,坚定维护好世界和平稳定。

1.我国积极参与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会说明了什么?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2)我国重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的世界。

(3)我国积极推动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我国积极承担推动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责任。

2.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方愿同地区国家一道,维护地区和平安宁,实现各国互利共赢,巩固人民传统友谊,实现综合协调发展,促进本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说明了什么?

(1)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 (2)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3.请你为促进中俄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1)加强两国人民的人文交流,夯实两国人民的情感基础。 (2)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共同协商,增进两国的政治互信。 (3)始终坚持平等、尊重、互信、互惠的交往原则。 4.发展中俄两国友好关系,我们中学生可以做出哪些贡献? (1)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俄罗斯的优秀文化。 (2)尊重俄罗斯人民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3)做中俄两国友好交流的使者,承担起推动两国共同发展的责任等。 热点新题

1.2018年9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认为,今年以来,中俄关系呈现更加积极的发展势头,进入更高水平、更快发展的新时期。这 ( C ) ①符合中俄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有利于两国建立政治经济和军事同盟

③有利于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④是共同维护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客观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8年9月12日,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会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共享远东发展新机遇 开创东北亚美好新未来》的致辞,强调中方愿同地区国家一道,巩固人民传统友谊,实现综合协调发展,促进本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这 ( B )

①有利于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②有利于实现地区国家间的互利共赢 ③是消除世界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根本举措

④彰显了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决定性作用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热点2 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材料: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2018年9月23日是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办好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关键要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农民主体办节日、坚持因地制宜办节日、坚持节俭热烈办节日、坚持开放搞活办节日。

◆在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总书记作出指示指出,今年是农村改革40周年,4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希望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谱写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的华彩乐章!

1.请你联系实际,列举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连续跨越新台阶;②经济作物产量快速增长,保障了基本供给;③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生态功能逐渐增强;④畜禽和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⑤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迅速,组织化程度提高;⑥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大,交通、通信明显改善;⑦农村环境整治取得新成效,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2.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说明了什么?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我国坚持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3)我国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

(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5)我国坚持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举办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2)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 (3)有利于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国家应该怎么做?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3)加大对农村农业的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5)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重视和改善民生。 5.为支持家乡的乡村振兴战略,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1)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增强建设美丽乡村的责任感。 (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投身家乡建设奠定基础。 (3)支持并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对农村的改革政策,积极建言献策。 (4)艰苦奋斗,服务社会,勇当一名新时代的奋斗者等。

热点新题

2018年9月23日是我国首届农民丰收节。总书记指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进一步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这表明 ( D ) ①“三农”工作是当前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②我国坚持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我国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④党和国家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热点3 科技成就

材料:2018年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北斗卫星“一箭双星”

2018年9月1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

37、38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

13、14颗组网卫星。此外,在这两颗卫星上,首次装载了国际搜救组织标准设备,将为全球用户提供遇险报警及定位服务。

◆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下水

2018年9月10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H2560)“雪龙2号”下水,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突破。

◆海洋一号C星成功发射

2018年9月7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海洋一号C星。海洋一号C星是我国第三颗海洋水色系列卫星,是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的首颗海洋业务卫星。

1.我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体现了我国实施哪些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我国取得海洋一号、神威E级超算、北斗卫星、“海翼”号等一系列科技成就,说明了什么?

(1)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 源泉。

(3)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4)我国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5)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3.我国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就得益于什么? (1)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我国大力弘扬创新精神,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5)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

4.有人说我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这说明我国已经建成创新型国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请你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1)这一观点错误。

(2)虽然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我国尚未建成创新型国家,也没有步入世界科技强国行列。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5.我国应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全面落实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实力。 (3)加大科技投入,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保障。 (4)完善奖励机制,支持和鼓励更多科技创新人才投入研究,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5)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6.青少年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些什么? (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个人能力。 (2)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勤动脑,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4)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热情,提高动手能力,积极参加小制作、小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

热点4 脱贫攻坚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2018年9月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从1978年到2017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人,年均减贫人口规模接近1 9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4个百分点。统计显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通过深化改革和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七成。此外,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材料二:贫困县脱贫摘帽 2018年8月17日,从举行的国务院扶贫办贫困县脱贫摘帽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8年6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中西部20个省区市申请脱贫摘帽的125个贫困县分两批开展专项评估检查。评估检查结果显示,2017年第一批11个省区市的40个贫困县均达到脱贫摘帽条件。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有哪些?(我国40个贫困县达到脱贫摘帽条件的原因有哪些?)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4)坚持改革开放。

(5)贫困地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

2.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工作成效显著,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确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 富裕。

(3)有利于缓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有利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国家和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国家: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③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援助;⑤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 (2)青少年: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政府扶贫开发工作献计献策;②积极宣传国家的扶贫开发政策,积极参加脱贫帮扶活动;③树立远大理想,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等。 热点新题

2018年8月30日至31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在南疆调研时强调,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工作举措,提高脱贫质量,确保如期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 ( A )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发展现代化农业 ③克服“等靠要”等思想,依靠辛勤劳动致富 ④深挖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不惜代价发展经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热点5 诱惑与流行

材料:《王者荣耀》健康系统启动升级 2018年9月15日,《王者荣耀》健康系统启动升级,正式接入公安权威数据平台,对于所有新用户进行最严格的实名校验。新用户在首次进入游戏时,会启动最严格的实名策略,接入公安权威数据平台进行校验。该项校验能够精准判断相关账号的实名信息是否为未成年人,进而决定是否将此账号纳入到健康系统的防沉迷体系中。

1.腾讯对《王者荣耀》健康系统启动升级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2.腾讯启动升级《王者荣耀》健康系统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 (2)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和社会风气。

(3)有利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3.为促使网络游戏行业健康发展,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1)国家: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利用网络游戏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等。 (2)互联网企业: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开发有利于国家、社会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游戏。 4.如何有效地避免青少年沉迷网络?

(1)学校:加强网络道德、网络安全、网络文明教育,增强学生对网络游戏的自控能力。

(2)家长:①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和互联网,培养孩子广泛、健康的兴趣爱好;②当发现孩子沉迷于网络时,要及时劝阻、批评、教育等。

(3)青少年:①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充分认识到网络的利弊,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做一个文明守法的网民;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沉迷于网络,积极同各种利用网络从事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

热点6 生态贵州建设

材料一: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18年9月21日贵州日报消息:近期,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到2020年全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有效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优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材料二:贵州首个河长制水生态环境系统保护规划

2018年9月21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创新水治理体制和生态环境制度,出台首个河长制水生态环境系统保护规划——《㵲阳河河长制水生态环境系统保护规划(2018-2020年)》。 1.(说明类)我省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出台首个河长制水生态环境系统保护规划说明了什么?

(1)我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我省深入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3)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4)我省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资源环境,积极建设美丽贵州。 2.(意义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创新水治理体制和生态环境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落实责任制,确保党政机关在保护环境方面有所作为。 (2)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创建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3.(建议类)请你为建设美丽贵州向政府建言献策。

(1)建立健全环保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2)严厉打击破坏资源和环境的行为。

(3)发展绿色产业,构建高效低耗的生态经济体系。 (4)依靠科技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 4.(做法类)为推动全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公民应怎样做? (1)不乱扔垃圾,保护周边环境。 (2)绿色出行,节约粮食,减少浪费。 (3)热心公益,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4)发现污染环境和破坏资源的行为及时举报等。 热点新题

1.2018年9月21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获悉,我省创新水治理体制和生态环境制度,出台首个河长制水生态环境系统保护规划——《㵲阳河河长制水生态环境系统保护规划(2018-2020年)》,为阳河水生态环境提供综合性保护。该《规划》的出台有利于

(

A )

①保护我省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②促进我省实现可持续发展

③直接推动我省经济的发展

④迅速实现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018年9月12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了《贵州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明确了未来三年我省进一步改善和保持环境空气质量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通过一系列重要措施保障贯彻落实,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和获得感。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公民应该

(

D )

①加强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

②积极举报污染环境的行为

③为保护环境积极建言献策

④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保护周边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上一篇:电工岗位职责是什么范文下一篇:大二上学期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