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行政执法论文范文

2023-11-27

防雷行政执法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电气防雷接地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性。本文主要从民用建筑及高层建筑的电气防雷接地设计要点开展分析和论述,以保证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防雷接地;设计要点

当前城市化建设进程明显加快,高层建筑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节约城市用地空间的同时,更好的满足了社会群体对住房的多元化需求。为保证建筑施工功能的有效发挥,保障社会群体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当掌握好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要点,以降低建筑工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建筑物整体使用效果。

1 建筑防雷接概述

1.1 建筑防雷接地的重要性

雷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雷电产生于雷雨云之中,是发生雷电的先决条件,气象学中,雷雨云叫积雨云。雷电所产生的强大闪电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效应、瞬变静电场和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机械效应,给人类生活带来种种危害。

建筑利用梁、柱、地基梁、桩基等结构钢筋,作为防直击(侧击)雷的做法十分常见,利用建筑物桩基础和地下层建筑物的混凝土基础中的钢筋或混凝土中的金属结构作为接地体时,称为自然接地体,为了均衡电位,降低电位梯度。要对建筑物一定高度以上的侧面,每隔三层设均压环,也就是将引下线与水平层内的圈梁的外侧钢筋焊接成闭合通路。由此,屋面接闪网(针、带、线),引下线,均压环及地基基础的钢筋及金属构件形成一个法拉第笼,这样建筑内各结点形成等电位,而且雷电流也有良好的散流途径。

1.2 建筑防雷接地的类别

防雷装置:包括外部雷电防护装置和内部雷电防护装置。其中内部雷电防护装置又可分为等电位连接系统、合理布线系统、屏蔽系统、电涌保护器等几个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避免雷电流产生的电磁效应影响与破坏需防护空间内的布置。而外部雷电防护装置主要作用是防直击雷,它可以分为引下线、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等。等电位联结:是指用电涌保护器或等电位连接导体将分离的导电物体与装置相连,其目的是防止雷电流在两者之间作用产生电位差。雷击电磁脉冲:它是一种由干扰源的直接雷击和附近的间接雷击而引起的电磁效应。该现象大部分是由于雷电流或磁辐射干扰以及被雷电击中装置的电位上升而通过连接导体的干扰。接地:目前最常用的防雷接地方式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分为两种,第一种接地是为了保护设备的主要功能而进行的接地,顾名思义,我们将这种接地方式称之为功能性接地,另一种就是为了保护人或者设备不受到雷电的损坏而进行的接地保护,这种接地方式我们称之为保护性接地。

2 民用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要点

2.1 防范直击雷的设计要点

为保证民用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的合理性,确保有效的防范直击雷,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开展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第一,可以以接闪杆和接闪网等作为接闪器,也可以通过建筑物内的金属类设备作为接闪器,保证这些接闪器满足相关规范,从而有效防范直击雷。一般情况下,高杆铁塔的建筑物大多选用接闪器或防雷击,以保证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的合理性。第二,在设计引下线时,应当对建筑物中主钢筋。消防梯等已有设施加以合理利用,并开展规范的测量、外接人工接地体等操作,以保证引下线设计的合理性,从而提高电气防雷接地设计效果,更好的防范直击雷。第三,接地装置设计也是民用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中防范直击雷的重要方面,相关设计人员可以对建筑物内的相关设施加以合理利用,在钢筋混凝土土梁以及建筑物周边无钢筋混凝土基础中设计复地接地装置,以铜芯将建筑物内系统设备与接地线有序连接,确保系统之间有序相连,将接地电阻控制在1欧姆以内,从而全面提高民用建筑防雷接地设计的合理性,确保更加有效的防范直击雷。

2.2 防范侧击的设计要点

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物的高度在六十米以上,在超过总高度20%部分,要设计防范侧击的措施。因此在民用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中,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合理设计,以确保民用建筑能够更好的防范侧雷击:第一,在电气防雷接地设计中,应当保证高层建筑物内钢筋结构妥善连接在一起,以有效防范侧击。第二,在引下线设计过程中可以对建筑物内部钢筋加以合理利用,而建筑物外墙金属栏杆以及门窗等金属物若高度合理,也可以应用于电气防雷接地设计中。第三,在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中,建筑物内部若存在竖直铺设的金属管道,可以将其底部与顶部进行规范连接,并置于防雷装置以上,以保证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第四,電气防雷接地设计中可以对建筑物内的组合柱和圈梁加以合理利用,在合理设置均压环的基础上,将竖直铺设的金属管道与均压环规范连接,从而全面提高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的防范侧击。

2.3 闪电感应设计要点

在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中,为更好的对闪电进行感应设计,应当掌握以下设计要点:第一,在建筑物内部的金属设备及装置进行妥善的接地处理,在防雷装置的保护装置上妥善连接相关金属配件,从而提高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的合理性与安全性。第二,可以基于建筑物管道以及建筑物内相邻金属物之间的距离远近来开展闪电感应设计,尤其是当相邻金属物之间距离小于100毫米时,应当以标准规格的金属线对相邻金属物进行跨接,以保证闪电感应设计合理性,从而提高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的整体效果。

2.4 防闪电电涌侵入的设计

就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的具体情况来看,一旦设计不到位,闪电电涌入侵,也会给建筑物造成严重损害。为提高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整体效果,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应当加大力度开展防闪电波入侵的设计。第一,实际设计过程中应当结合线路引入的不同方式以及防范闪电电涌入侵具体因素来选择适宜的低压线路方式。若此低压线路自地下引入建筑物内部,可以直接在电缆入户的过程中开展防雷设计,将电缆入户端直接接入建筑物的防雷装置上,以保证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的合理性,并且为后期电缆换接提供便利。应当注意的是,在电气防雷接地设计中,为有效防闪电电涌入侵,应当将电缆上的金属物体与防雷装置有序连接在一起,从而全面提高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二,应当将建筑物内用电设备控制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以确保有效防范闪电电涌入侵。通常情况下,为防止闪电电涌入侵对建筑物造成损害,应当对建筑物内的架空或埋地的金属管道进行防雷设计,以保证建筑物安全。

3 高层建筑物的防雷设计要求

3.1 防雷设计中的线缆布设

在高层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中,为保证高层建筑物安全,提高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的合理性,应当充分做好防雷设计中线缆的布设。也就是说,通过雷电测试,明确雷云高度的基础上,对高层建筑物的高处与侧面进行合理的线路布设,以保证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高层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中,通过对钢筋网的合理利用,形成接闪网带,在高层建筑物遭受雷击时,基于引下线促使雷电电荷下行,通过接地装置流入地面,从而降低雷电对高层建筑物所造成的损害。若引下线产生较大的电压降,而线缆未屏蔽,则会与防雷引下线间产生高电位,异体放电加剧,导致绝缘击穿等情况出现。与此同时,一旦线缆带有钢管穿线,能够与防雷引下线等电位联结,从而避免绝缘体被击穿,保证高层建筑物设备的安全。因此在高层建筑物电气防雷接地设计中,应当以钢管配线对高层建筑中的电气线路或有屏蔽层的电缆开展防雷接地设计,如设计条件允许,应当对金属桥架加以合理应用,为线缆提供一个安全空间,从而全面提高高层建筑防雷设计的合理性,提高设备安全性,满足高层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的相关标准,切实维护高层建筑物的电气安全。

3.2 防雷设计中应考虑雷电流

雷电流散流的途径是在防雷设计中要考虑的问题。因此电位梯度大,要均衡电位就要降低电位梯度,在高层建筑物中,每三层就要设置均压环,建筑物钢筋会连成一个大的“法拉第笼”,成为一个暗装笼式的防雷网,确保系统安全可靠,可以起到均压和屏蔽的作用,将雷电电流很好的分流,那么在建筑遇到雷电袭击后,就可以避免雷电对建筑造成不良的影响。

4 防雷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4.1 接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接地指的是将流入防雷系统的电流释放到大地,避免使电流能量集中在某一个部位,对被保护设施造成损害。良好的接地才能有效的释放能量,避免发生电压反击。过去的旧规范要求设备单独接地,但是这种做法现在已经不被提倡,而是改为和防雷接地系统共用接地设备。接地是防雷系统中最根本的要求,如果接地质量不合格,则防雷设施的防雷效果都不能表现出来。

4.2 布线设计

合理布线是为了使防雷技术获得更好的效果。现代建筑和电视、电话、照明等管线息息相关,在进行防雷设计时必须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为了保证接闪时这些管线免受影响,我们要遵照下面的做法:首先要把这些管线放在金属管内,实现屏蔽;其次,要把这些管线的主干线中的垂直部分放在建筑物的中心,缩小电磁波感应的范围。除了考虑管线的布局和屏蔽以外,还应该在必要的线路上加装电涌保护装置。电涌保护是建筑物防雷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随着各种强弱电设备在建筑物中的广泛使用,其受到雷击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因此,加强对高层建筑布线设计中防雷技术的研究已经非常必要。

4.3 分流

分流是雷击电流分解的最常见方式,而分流过程所要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少量电流进入电子设备中,这对于不耐高压的设备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应充分考虑建筑物雷击时的分流设计。

4.4 屏蔽

在建筑物设计时应尽量选择钢筋作为建筑物防雷的主要材料,使建筑物形成一个等电位的网状结构,使雷击电流实现有效的分流,从而实现屏蔽。设计人员要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钢筋的密度,同時要考虑结构的构造因素,因为结构的构造不同,钢筋的密度不同,防雷效果不同。屏蔽不仅能轻松的解决等电位和分流问题,而且对预防雷击电磁波也很有效。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是一项重要内容,应当引起相关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高层建筑与智能建筑不断发展,对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中,应当掌握好电气防雷接地设计要点,并将其与建筑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相结合,有效预防电气防雷接地设计中的潜在问题,以保证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建筑使用功能的最大化发挥。

参考文献

[1]刚志富.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要点[J].硅谷,2015(4):183-183.

[2]刘奇.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9).

[3]闵小宝.建筑电气的防雷接地功能与防雷系统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5):209-209.

[4]商琦.高层建筑电气防雷及接地技术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8).

[5]林建军.高层建筑防雷接地系统设计相关问题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004).

防雷行政执法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为全面提高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成效,各级气象部门应当持续加强对雷电灾害的防御和管理工作,积极面向社会积极开展相关技术服务。例如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以及配套设施所安装的防护装置进行检测等等。为此,基层气象部门应当积极履行防雷社会管理的职能,积极开展防雷减灾工作,维护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本文围绕新形势下基层气象部门防雷社会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展开论述,分析当前防雷社会管理实践的现状,基于实践的层面提出提升防雷社会管理效果的建议,以期能够为基层气象部门在防雷社会管理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基层气象部门;防雷社会管理;实践

引言:

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相对特殊,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类气象灾害的影响,且灾害的种类较多、危害严重、频率极高。在众多自然灾害中,雷电所造成的危害就非常严重,仅次于暴雨、洪涝等,尤其是在夏季,雷电出现的频率更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在此背景下,持续加强气象部门防雷社会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全新的发展时期,基层气象部门的防雷社会管理工作责任加剧、难度增强,气象部门应当积极加强对防雷监管方式的研究实践,积极创新,不断增强防雷减灾的综合能力,切实做好雷电防御工作。

一、新形势下基层气象部门防雷社会管理实践的现状

防雷社会管理工作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气象主管机构的具体职责,应当依法履行相关职能,持续强化防雷社会管理工作的开展,不断促进我国防雷减灾工作能够得到科学的发展。自2000年《气象法》全面施行以来,全国各地各级气象部门持续强化防雷社会管理的职能,经过长期的摸索、实践,防雷社会管理工作与技术支持等工作均已取得了极其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效益,为我国气象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就当前而言,社会管理工作的推进卓有成效,各级气象部门全面落实相关制度,积极为社会提供防雷技术服务,并与地方各个相关部门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与协作机制,积极开展“防雷联合”与“专项检查”工作,加强对各类各级单位防雷工作的检查,尤其加强对易燃易爆场所、矿区以及旅游景点的专项检查,建立相应管理档案,全面提高防雷减灾的成效。

二、提升基层气象部门防雷社会管理效果的对策

根据《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文件的精神,在防雷社会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将严格按照两大原则实施,一是“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二是“管行业必须管安全”,在新形势下下,要全面加强防雷社会管理工作,针对新时期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为了能够有效应对新形势下的全新要求,基层气象部门的防雷社会管理工作应当从多个方面着手开展,进一步强化法制建设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一)把防雷工作的社会效益放在工作的首位

基层气象部门在开展防雷社会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每一个从事相关管理与技术服务的成员,都要树立“效应”意识,将防雷工作能够获得的社会效益放在工作的首位,以此强化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以“为社会服务”作为防雷管理工作与技术服务工作的工作宗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不能单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却将社会效益置之不顾,时刻应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为工作目标。为此,防雷减灾技术服务的提供必须要按规定开展,必须将技术服务严格限定在相应的资质范围内,不得出现“超资”现象,以免出现由于防雷技术能力不足而造成了一定的防雷安全隐患。

(二)全面推进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建设

在防雷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基层气象部门应当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包括收费标准化和技术标准化。应当牢固树立“服务質量”为第一工作理念,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在此过程中,需要严格规定收费的标准和收费的依据,对于特定服务单位可以根据相关政策实行减免、优惠,但应当严禁出现“只收费、不服务”和“多收费、少服务”的问题,严禁出现恶意的竞争,导致防雷技术服务的市场被扰乱。因此,气象部门在提供防雷技术服务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各项防雷技术的服务标准,引导市场获得良性发展。同时,要做到准确应用标准和技术规范,确保检测的数据正确、可靠,能够编制规范化的报告书,严禁出现为经济利益而进行违规操作的现象,坚决不可对不合格的项目“放宽”标准和要求,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三)积极打造专业化技术队伍

为进一步提高防雷社会管理的成效,技术人员应当积极学习与雷电业务相关的技术知识,尤其要加强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全面提高在雷电监测、预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提高雷电资料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够持续增强在灾害调查、技术评价等方面的技术能力,为科学管理、科学防范雷电灾害鞥能够提供更大的技术支持。为此,基层气象部门应当加强人才建设,积极打造专业化的技术服务队伍,组织、督促、检查工作人员积极加强学习和培训。同时,还要加大力度引进专业化人才,提高综合能力,立足于当地的工作实际,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防雷技术服务专业队伍。

总结: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成效,有效减轻由于雷击所造成的各类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基层气象部门应当在最大程度上及时排查各类防雷安全隐患,尤其要加强对气库、油库、加油站、加气站等危险环境的执法检查,注重对防雷装置、安全管理人员、防雷措施制定等方面的全面检查,及时督促相关单位整改,提高防雷减灾的成效。面对新时期,气象部门应当扎实推进防雷社会管理,持续加快防雷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不断促进防雷减灾技术的提高,才能促进防雷事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世昌,汤效军,王博,杨文海,马兴明.新形势下防雷社会管理和技术服务问题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20):49-52.DOI:10.15979/j.cnki.cn62-1057/s.2019.20.020.

[2]王光波,武宁,吴华斌.新形势下提升防雷安全监管能力的探讨[J].农业灾害研究,2020,10(07):51-52+56.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7.025.

[3]梁智,吴杰,李洛铭.气象部门防雷安全监管职能分析与探讨[J].科技风,2021(16):125-126.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116058.

防雷行政执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气象;防雷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要求,我国的气象防雷技术也呈现出进步的趋势。由于我国的气象工作是一项便民工作。近年来,我国众多的自然灾害不断加剧,其中最为突出的就要属雷电灾害,据统计来看雷电的发生率正在呈上升的趋势。对于雷电的发生对人们生活造成困扰的同时也使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我国针对这一灾害制定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与方案。伴随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防雷设备以及防雷技术都得到了较为完善的发展。

一、雷电灾害概述

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广东、广西、云南、湖南、江西、浙江、河北、山东雷电灾害发生率位居全国前八。有资料显示,世界上的因雷电灾害所引发的森林火灾就占了全部森林火灾统计数据的五成以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拓展,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全世界每年因雷电事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10亿美元以上,而在我国来说,每年遭雷击导致的伤亡人数更是近万,雷电灾害经常给很多家庭和受害者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和损失。

尽管雷击灾害事故多发,但是系统化的雷电灾害综合防护仍然还在探索中。因此,从雷电产生的原理、雷电灾害发生的具体情况,山地景区地理地形特点,对山地景区雷电危害、雷击形式和山地景区雷击灾害风险预警预报等综合防护系统出发,认真研究雷电产生的原因,分析和明确雷电危害的途径,了解雷电保护器件的性能,提高雷电防护的技术水平,建立一套较高防御级别的雷电综合防滑体系意义十分重大。

二、雷电频发季节气象防雷的重点

1、对气象防雷技术的定位

定位是开展气象防雷工作的主要环节之一,近年来,雷击事件造成的危害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级的重视,因此,防雷工作也成为一个重点工作。为此,必须对防雷检测机构进行科学的定位,气象防雷部门的工作任务需要定位于为民服务,保障社会生产。做好气象防雷定位工作可以保障各项信息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气象防雷部门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角色,作为社会职能功能性部门,只有对自身进行科学的定位才能够保障气象防雷工作得到顺利进行。

2、气象防雷技术的投入

气象防雷技术的投入安排也是一个重点问题,这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内容:第一气象防雷网络的投入工作气象防雷工作是一件复杂、系统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投资前,需要分析投资的有效性与经济性,构建出完善的防雷网络。第二根据规范管理工作合理安排投入为了保障气象防雷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根据气象防雷工作的特征来合理的安排投入,只有提升气象防雷设备的精密性才能够保障气象防雷信息的准确性,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与损失。第三加强教育与培训对于气象部门工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这个环节十分重要,这一环节关系着实践活动的落实情况,只有具有技术性人才才能够保障气象防雷工作的顺利落实,为此,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与教育,让他们可以跟上社会发展步伐,让他们可以以更好的面貌来应对工作的挑战。

3、利用遥测信号开展防雷工作

气象站的湿度、温度等气象要素信号需要通过传输线汇集,为了保障这些参数的准确性,在遥测信号线缆位置禁止采用电涌保护器,需要将观测地网与信号箱相连,保障信号箱接地准确性,对于输出线,需要采用金属线槽进行屏蔽,将观测场地与金属线槽首端相连,保障两端连接的牢固性。

三、气象防雷技术的发展趋势

1、防雷技术具有智能化

未来气象防雷技术,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防雷措施会更加具体与全面。建筑物防雷工作,通常分为外部防雷、内部防雷和综合防雷三个部分。外部防雷设置,主要是对雷电发生时的电流产生分散作用。由于雷电电流的产生能量具有不可控制性,因而在外部防雷设置中,主要是对电流进行最大程度的削减,从而降低危害;建筑物的内部防雷装置,主要作用是降低雷电击穿所带来的损害,防止反击接触电压而导致二次伤害事故的发生;在应用综合防雷措施时,通常采用对直击雷具有拦截作用的装置。尽管避雷针在高层建筑的防雷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避雷针会对电子设备产生干扰作用,因而可以應用屏蔽设施装置,避免表面产生的电磁对电子设备造成干扰。

2、新产品、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

在现代智能化建筑中,新型网络防雷器应用频率大幅上升。由于在建筑群内会有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网络和电子设备,在雷电发生或者是高电压、高电流情况下,很容易被烧毁。很显然,传统的防雷技术和方法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化建筑设施的需要。因而需要对常规的防雷技术和方法进行升级与改进。在保护设备的前端安置相应的网络防雷器,从而使线路、设备和大地形成了一个等电位体,将雷电流阻拦在外。与避雷针、电源防雷器两者共同形成一个全方位的防雷整体,确保后接设备的安全。与此同时,新型号的避雷针得到了广泛使用。由于新型号的避雷针具有无辐射的巨大优势,在雷击发生的临界点会提前形成向上先导,从而形成一个雷电的优先通路。与传统型号的避雷针相比,新一代避雷针由于被动接闪方式的不同,具有提前放电的优势,并且准确性较高,能够实现完全主动化引雷。在相同条件下,由于避雷针提产生的提前向上向导,具有延长避雷针的效果,因而使保护范围扩大。另外,新型号的避雷针安全性更高,不用定期进行维护,耐腐蚀性高,抗风能力较强,并且没有辐射元素,具有更多优势。

3、注重预测预警

气象防雷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会向预测预警方向发展。无论事后、事中的控制工作有多完善,都不如在气象雷击发生之前,做出准确的预测和规避意义重大。从本质上分析,气象防雷技术是一门事前预测和防控的技术,因而在今后的发展中,对于气象雷电的测报以及对于气象雷电事前的预测是气象防雷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高监测预防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须以及必然趋势。为了提高气象防雷技术,使其发挥出更大功效,要突破创新,打破原有思想和观念的束缚。气象防雷技术工作不能仅限制于当前取得的成果,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向前发展,并要对既往成果和经验进行借鉴,认真总结分析,才能更好的推动防雷技术的发展,提升气象防雷技术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探索出未来工作发展的新道路。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雷电灾害的有效预防主要是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防雷技术与防雷设备。我们需要加强对气象防雷技术的研究,完善信息网络,加强防护,加大投入,提高雷电的预测能力,发挥出气象防雷技术的优势,降低雷电事故发生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倩君,王大雷.浅谈现代气象防雷设备与技术[J].地球,2014(7).

[2]王衍行.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点探讨分析[J].科技风,2013,01(15):11-12.

[3]杜志国,王晨,张秀艳等.现代气象防雷设备与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6).

防雷行政执法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發展,我国的衡器发展已开始向电子化方向发展,无论传统的衡器还是现在的电子衡器,都在结构上都是以用户的需求为基础的,同时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制造出来的。目前我们所接触的电子衡器以电子秤的使用为主,因此文中针对电子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的使用和保养工作进行了分析,并对电子衡器的检测方法和维护和保养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电子衡器 维修检查 故障排除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电子衡器也得到了快速的进步,最初的电子衡器是机电结合型的,经过了技术升级和改造后,发展到现在的全电子型和智能型。在技术装备和检测手段方面也在不断的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在制造技术方面也有所发展。在电子称重、计量方法、测量特点等各个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向着更加现代化、智能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在快速称重和动态称重方面得到了应用。电子秤是电子衡器的一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较为普遍,文中对电子秤的使用和保养进行了介绍,并详细的讲述了检测方法及维护和保养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事项等。

1 电子衡器的发展动态

电子衡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种类繁多,多种规格和型号,已不仅仅局限于称重、计价,同时也可成为生产过程检测系统的一个测量控制单元,随着电子衡器的不断应用,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近几年来,由于市场上对电子衡器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电子衡器开始向小型化、模块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其技术性能也越来越趋向于速度高、准确度高、可靠性高等,同时在应用上也向综合化和组合化的方向发展。

小型化:电子衡器开始向小、薄、轻方向发展,人们对电子衡器的需求越来越向小体积、低高度、轻薄等方向发展,为了达到小型化这一需求,对于电子衡器材料的选择有特殊的要求,通常采用重量轻且刚度大的空心波纹铜板和方形闭合截面的薄壁型材。

模块化:模块化的组合使电子衡器的品种和规格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使电子衡器更具有通用性和可靠性,同时,模块化在承载器上的使用,因为采用的是一体组或或是分体组合的方式,有效的降低了电子衡器的成本,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

智能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电子衡器可以实现与计算机的相互组合或是开发出用于称重的计算机,这样可以有效的利用计算机的智能作用来增加显示控制的功能,使电子衡器在原有的功能上得到较大范围的拓展。

集成化:集成化是对电子衡器实现承载器一体化或是承载器、称重传感器与称重显示器控制一体化,这对于某此结构的电子衡器是可以实现的。

综合性:随着电子衡器的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其称重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扩展,目前在一些学科及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于普遍的电子秤只具备称重、计价、显示和打印功能等还远远达不到现代商业系统的要求,因此还需要把各类销售信息,称重和管理自动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称重、计价、进库、销售等管理工作的一体化和自动化,这样就需要称重系统与电子计算机进行联网,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

组合性:在工业生产过程或工艺流程中,不少称重系统还应具有可组合性,即:测量范围可以任意设定;硬件能够依据不定的程序进行修改和扩展;输入输出数据与指令可使用不同的语言,并能与外部的控制和数据处理进行通信。

2 电子秤的使用与保养

电子秤是电子衡器的一种,主要用于对物体的称重计量,称重的过程中,如果因为计量不准确,将会影响到用户的自身利益,在使用电子秤进行称重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使用方法和日常保养不当造成的,这些都严重的影响到了计量的准确性。所以在使用电子秤计量的时候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才能够保证使用方法的正确。在使用电子秤称重计量的时候,要将电子秤放在平稳固定的台面上,秤身上不能放置与所称物体无关的物质,电子秤的倾斜或者是摇晃等都会影响到计量的准确性,所以保持电子秤的水平是首要因素。在平时不使用时,要将电子秤妥善保管,应该将电源关闭,避免将重物压在电子秤上,放置在通风的位置,轻拿轻放,严禁猛烈冲击。

在电子秤的面板上有一个水银泡,在称重之前为了保证电子秤的水平,要先观察水银泡是否在中间位置,如果发生偏离则说明电子秤不平,那么就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在电子秤的底部有四个秤脚,它们都是可以调节的,所以可以通过调节秤脚来使电子秤保持水平,从而保证计量的准确性。在电子秤的秤盘下有三个棘爪和称重传感器相连,如果相连部位的胶腿有所松动或者损坏,将会影响到计量的准确性。所以在对电子秤的日常保养中,要特别注意对这些敏感部件的保养,严禁磕碰擦伤,并且避免剧烈的撞击。要保持秤盘的清洁,严禁在秤盘上粘贴标签等,会影响到计量的精度。在电子秤发现异常时,严禁非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拆装,一定要及时的报修,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维修。

3. 检测电子衡器故障的基本方法

电子衡器故障确认基本方法是采用逐一排除法来解决的。因为电子衡器主要有秤体、传感器、接线盒、仪表等几部分组成的。所以首先判断故障是发生在秤体部分还是发生在仪表部分。

1) 关掉电源,脱开仪表与秤的连线;

2) 用模拟器连接仪表, 检测仪表是否正常工作;

3) 如果仪表正常,则逐个断开传感器接线,找出故障传感器;

4) 用精度比较高的万用表来测量传感器的输入/ 输出阻抗,任何一项有异常,表明内部电路有故障;

5) 测量传感器的空载输出:>+5mV 或<- 0.5mV 均为传感器零点超差;

6) 测量传感器有载荷时的输出:>+20mV 均为传感器故障;

7) 测量传感器的绝缘阻抗(<200 MΩ):任一色线跟传感器表面和屏蔽线跟传感器表面。

4. 电子衡器的保养和维护需要注意的事项

为了能让您的称重系统长期稳定的工作,请定期做好如下维护工作。

1) 检查传感器、连接件、限位装置是否过度磨损;

2) 传感器连接件周围及底部是否有杂物;

3) 检查支撑螺栓和顶板的间隙;

4) 检查限位螺栓的数量及其与传感器之间的间隙;

5) 检查接线盒是否密封, 各种线是否连接牢固;

6) 接线盒内部或周围是否受潮或有异物存在;

7) 检查仪表电缆是否损坏, 是否固定在秤体上;

8) 检查秤体移动是否自如;

9) 避免水泡,避免受潮,避免积尘;

10) 电压稳定(有条件的在仪表前使用稳压电源);

11) 避免超载;

12) 避免冲击(限位开关定期检查);

13) 防雷击;

14) 接地性能良好(外壳带电, 最好单独接地);

15) 杜绝擅自加长或剪短传感器电缆。

防雷行政执法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重点讨论了建筑物防雷设计保护(如防直击雷、雷电波侵入等)思路,着重介绍了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如何采取共用接地系统、多级电压防护等措施建立完善的直击雷、感应雷防护系统,供同行讨论和参考。

关键词:建筑物 防雷类别 接地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内各种电气设备的使用日趋增多,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建筑物越来越多采用各种信息化的电气设备。我国每年因雷击破坏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事件时有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因此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建筑物防雷类别的判定

按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对有关防雷建筑住宅分类如下:

1.1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属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1.2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1.3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当其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时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当其预计雷击次数等于或小于0.06次/a,且大于或等于0.012次/a时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该类公共建筑物的预计雷击次数小于0.012次/a时可不考虑防雷。

1.4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当其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时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当其预计雷击次数等于或小于0.3次/a,且大于或等于0.06次/a时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该类民用建筑物的预计雷击次数小于0.06次/a时可不考虑防雷。

预计雷击次数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附录一计算。[1]

按建设部推荐性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对有关建筑防雷分类如下:

一级防雷的建筑物: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物。

二级防雷的建筑物:19层及以上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50米的其他民用建筑

三级防雷的建筑物:当年计算累计次数大于或等于0.05,或通过调查确认需要防雷的建筑物;建筑群中最高或位于建筑群边缘高度超过20米的建筑物;历史上雷灾事故严重地区或雷灾事故较多地区的较重要建筑物。

2 建筑物防雷设计思路

直击雷和感应雷是雷电入侵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两种形式。直击雷是雷电直接击中线路并经过电气设备入地的雷击过电流;感应雷是由雷闪电流产生的强大电磁场变化与导体感应出的过电压,过电流形成的雷击。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规定,建筑物的防雷区划分为LPZOA,LPZOB,LPZ1,LPZn+1等区(各区的具体含义本文不再赘述)。从而决定位于该区域的电子设备采用何种电涌保护器在何处以何种方式实现与共同接地体等电位联结。

建筑物直击雷的保护区域为LPZOA区,其保护设计已为电气设计人员所熟知,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设计由避雷网(带),避雷针或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立柱基础的钢筋网与钢屋架,屋面板钢筋等构成一个整体,避雷网通过全部立柱基础的钢筋作为接地体,将强大的雷电流入大地。感应雷是由遭受雷击电磁脉冲感应或静电感应而产生的,形成感应雷电压的机率很高,对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尤其低压电子设备威胁巨大,所以说对建筑物内部设备的防雷保护的重点是防止感应雷入侵。

由感应雷产生的雷电过电压过电流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2.1由供电电源线路入侵;高压电力线路遭直击雷袭击后,经过变压器耦合到各低压0.38KV/0.22KV线路传送到建筑物内各低压电气设备;另外低压线路也可能被直击雷击中或感应雷过电压。据测,低压线路上感应的雷电过电压平均可达10KV,完全可以击坏各种电气设备,尤其是电子信息设备。

2.2由建筑物内计算机通信等信息线路入侵;可分为三种情况:

2.2.1当地面突出物遭直击雷打击时,强雷电压将邻近土壤击穿,雷电流直接入侵到电缆外皮,进而击穿外皮,使高压入侵线路。

2.2.2雷云对地面放电时,在线路上感应出上千伏的过电压,击坏与线路相连的电器设备,通过设备连线侵入通信线路。这种入侵沿通信线路传播,涉及面广,危害范围大。③若通过一条多芯电缆连接不同来源的导线或者多条电缆平行铺设时,当某一导线被雷电击中时,会在相邻的导线感应出过电压,击坏低压电子设备。

2.2.3地电位反击电压通过接地体入侵;雷击时强大的雷电流经过引下线和接地体泄入大地,在接地体附近放射型的电位分布,若有连接电子设备的其他接地体靠近时,即产生高压地电位反击,入侵电压可高达数万伏。计算机网络系统等设备的集成电路芯片耐压能力很弱,通常在100伏以下,因此必须建立多层次的计算机防雷系统,层层防护,确保计算机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

由此可见,对建筑物内各电气设备进行防感应雷保护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设计的合理与否,对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与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感应雷的防护当中,电涌保护器的使用已日趋频繁;它能根据各种线路中出现的过电压,过电流及时作出反应,泄放线路的过电流,从而达到保护电气设备的目的。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4条规定:电涌保护器必须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并应符合以下两个附加要求:通过电涌时的最大钳压,有能力熄灭在雷电流通过后产生的工频续流。即电涌保护器的最大钳压加上其两端的感应电压应与所属系统的基本绝缘水平和设备允许的最大电涌电压协调一致。

现在,我们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的各类防雷建筑物的雷击电流值进行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的选择。

3 一类建筑物防雷设计

3.1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錄六规定,其首次雷击电流幅值为200KA,波头10us;二次雷击电流幅值为50KA,波头0.25us;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50*50%/3/3=2.78KA;如果进线电缆已经进行屏蔽处理,其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将减低到原来的30%,即11.11KA*30%=3.3KA及2.78KA*30%=0.8KA,而在电涌保护器承受10/350us的雷电波能量相当于8/20us的雷电波能量的5~8倍,所以选择能承受8/20us波形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为11.11*8=88.9KA;即设计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100KA,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7条规定,该级电涌保护器应在总配电间处安装,即在LPZOA,LPZOB与LPZ1区的交界处安装。

3.2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8,第6.4.9条规定,在分配电箱处,即在LPZ1与LPZ2区的交界处安装电涌保护器,其额定放电电流不宜小于5KA(8/20us),[1]故此处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额定放电电流为10KA。

4 二類建筑物防雷设计

4.1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其首次雷击电流幅值为150KA,波头10us;二次雷击电流幅值为37.5KA,波头0.25us;全部雷电流i的50%按流入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计,另外50%按1/3分配于线缆计;即设计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65KA,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7条规定,该级电涌保护器应在总配电间处安装,即在LPZOA,LPZOB与LPZ1区的交界处安装。

4.2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8,第6.4.9条规定,在分配电箱处,即在LPZ1与LPZ2区的交界处安装电涌保护器,其额定放电电流不宜小于5KA(8/20us),故此处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额定放电电流为10KA。

5 三类建筑物防雷设计

5.1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其首次雷击电流幅值为100KA,波头10us;二次雷击电流幅值为25KA,波头0.25us;全部雷电流i的50%按流入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计,另外50%按1/3分配于线缆计;即设计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7条规定,该级电涌保护器应在总配电间处安装,即在LPZOA,LPZOB与LPZ1区的交界处安装。

5.2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8,第6.4.9条规定,在分配电箱处,即在LPZ1与LPZ2区的交界处安装电涌保护器,其额定放电电流不宜小于5KA(8/20us),故此处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额定放电电流为10KA。

6 结论

综上所述可见,在防雷保护设计中,总的防雷原则是采用三级保护: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引入地下基础接地装置泄散;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信号线引入的过电压;限制被保护设备上浪涌过电压幅值(过电压保护)。这三道防线,缺一不可,相互配合,各行其责。目前通常作法是以下三点:

6.1建立联合共用接地系统,形成等电位防雷体系

将建筑物的基础钢筋(包括桩基、承台、底板、地梁等),梁柱钢筋,金属框架,建筑物防雷引下线等连接起来,形成闭合良好的法拉第笼式接地,将建筑物各部分的接地(包括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直流工作地,防雷接地)与建筑物法拉第笼良好连接,从而避免各接地线之间存在电位差,以消除感应过电压产生。

6.2电源系统防雷

以建筑物为一个供电单元,应在供电线路的各部位(防雷区交接处)逐级安装电涌保护器,以消除雷击过电压。

6.3等电位联结系统

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局部修订条文)明确规定,各防雷区交接处,必须进行等电位联结;尤其建筑物内的计算机房等弱电机房,遭受直击雷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在此处除采取电涌保护器进行感应雷防护外,还应采用等电位联结方式来进行防雷保护,本文不再叙述。

作为电气设计人员都非常清楚,建筑物的防雷保护设计是一项既简单又繁琐的内容,但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还有待于各位电气设计人员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同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善为谋划,精心设计。本文仅此设计作了一点粗浅的探讨,所以文中不足之处,望同行不吝赐教。

致谢:建筑物防雷保护设计探讨过程中得到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肖稳安老师、山东省防雷中心赵连义主任的大力帮助和指导,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中南建筑设计院.建筑物防雷设计安装99D562.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1999:16-98.

2.林维勇.《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2-71.

3.朱林根.《21世纪建筑电气设计手册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0-190.

4.梅卫群,江燕如.《建筑物防雷工程与设计》.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200-330.

防雷行政执法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由雷电灾害概况出发,结合当前武警部队服务运营中通信设备实际防雷问题探讨了雷电灾害形式并制定了切实有效的通信设备防雷措施,对提升武警部队通信设备综合防雷能力,营造良好的武警部队运营服务秩序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武警部队;通信设备;防雷问题

Armed Forces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Lightning Study

Wang Xiaojun

(Armed Police Beijing Corps Communication Station,Beijing100027,China)

一、武警部队通信设备防雷概况

信息时代,为全面提升通信系统综合服务能力,发挥其高效信息传输、跨时空共享、数字化管理、实时监控等现代化服务职能,许多武警部队均依托三级网络与通信系统对各类分散、小规模、距离较远的单位实施远程的实时查勤管理,然而由于一些区域处于雷电多发地域,令整体武警通讯系统面临严重的雷电灾害威胁。为有效防止各类终端通信设备遭受雷击灾害的大面积不良损害,一些基层中队仅能在雷电暴雨天气将通讯设备关闭从而令其得到暂时的保护,然而这样机械式的处理方法令整体专网专线系统无法实施持续的通讯服务,给目标执勤造成了不良安全隐患。为了有效解决该类不合理状况,针对武警部队通信设备深入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防雷措施势在必行。

二、雷电灾害问题

常见的雷电灾害形式主要有直击雷、感应雷与雷电波入侵三类,前者产生的雷电流可直接进入导线或金属导管中,并沿路传送至较远距离的地方,产生一种较为强大的冲击波并附带反射分量,其破坏程度大大超越了集成电路或半导体等电子器件负荷能力,可与冲击波形成叠加并产生驻波,进而构成一种大强度级别的破坏力。感应雷属于一种二次破坏,其雷电流会产生较大的变化梯度,形成强大交变磁场,令周围金属构件形成感应电流,并向外放电,从而引起可燃物的燃烧、爆炸等灾害,作用在联机导线则可对系统电子设备产生较大范围的破坏影响。基于雷电具有的针对金属管道或架空线路的作用,产生的雷电波会沿着该类导线入侵至建筑内部,令人身安全或重要设备受到不良威胁,这种现象便称为雷电波入侵。当前各类现代化的通信系统中包含的天馈线、供电子系统、信号线路均有可能引发雷电波入侵,对各类通信设备造成不良损害。由此可见雷电灾害成为信息化时代通信系统的一大公害,感应雷击、雷电波、电源尖波均会瞬间产生过电压并严重破坏武警部队通信电子设备,因此我们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才能将该类损害降到最低。

三、武警部队通信设备有效防雷措施

(一)科学安装避雷装置,切实提升通信设备防雷性能。为武警部队通信设备科学安装避雷装置,是行之有效的提升设备防雷性能措施,主要的操作方式为安装避雷针、放射性避雷设备与天馈避雷器等。前者方式是最为简单与经济的防雷措施,只要我们严格遵循安装相关要求,便可有效发挥其良好的防雷性能。首先避雷针的安装位置应高于天线尖端一定距离,一般通信天线应安装于避雷针外缘1.5倍波长之外。同时避雷地线直流通路电阻应保持足够低水平,适宜在十至五十欧姆范围内。地线不应采用绞合线或扁平编织线,这是由于该类线具有较大的电感,不适宜对雷击电流进行泄放,并且较易产生腐蚀现象,因此我们应科学采用三毫米之上的实心、且相同类别金属材料的导线。当然,对于一些重要通信服务工程,虽然在通信塔中安装避雷针装置操作简便且经济性较高,然而却无法实现万无一失的防雷保护,因此我们可针对系统不同服务功能需求合理安装放射性防护、避雷装置,该系统包含的特制同轴双屏蔽电缆,可有效避免雷电流在引下线通过时产生的二次雷击效应及其引发的不良损害,发挥主动的引雷与消雷双重保护作用。同时其具有使用服务寿命长效的优势,避雷防护范围较广且效率较高,当然该类装置的投入建设费用必然较前者有所提升,因此我们应依据武警部队各类通信设备的不同防雷需求、服务重要性进行防雷装置的科学选择。

(二)合理采用供电三级防护措施,消除地电位反击。对于武警部队无线电通信设备交流供电系统,我们应科学采用五线三相供电方式,同时在防护电源中应用三级防护措施,即在第一级中装设总电源避雷器于市电引入端;在第二级装设分电源避雷器于配电柜;在第三级装设单机电源避雷器于开关电源中。倘若武警部队位于多发雷电灾害地区,我们可加设必要的直流电源避雷装置以提升防护避雷效果。为了合理消除地电位反击,我们可在武警部队无线电通信系统工程中遵循等电位、均压原理,将保护地、工作地与防雷地合理构建为联合统一的接地网,并有效避免近距离内出现两个地网系统的不良状况。

(三)有效安装信号接口避雷器、实施对武警部队其他通信设施的接地防雷保护。为提升防雷性能,我们应在武警部队无线电各类通信设备网络接口、信号接口位置安装信号避雷装置,对于部队机房设备间内长度较大的各类信号线也应在其接口处合理安装必要的信号避雷器。采用的设备型号、应依据其阻抗性能、传输速度、接口特征进行合理选择。系统信号线应在地下实现无线通信基站的进出,并作必要的空线、避雷器保护地处理。对于武警部队通信基站建筑我们应采用完善的直击雷防护措施,有效抑制不良二次感应雷。对于机房顶部装设的各类金属设备也应分别就近连通于屋顶避雷装置中,达到有效的防雷保护目标。同时对机房内部的吊线铁架、内走线架、机壳、机架、金属材质门窗、通风管道等我们均应作合理的保护接地处理。

四、结语

基于武警部队通信服务系统的重要管理职能、面临的现实雷电灾害问题,我们只有制定切实有效的防雷措施,科学安装避雷装置、采用供电三级防护模式、对其他通信设施实施有效的接地防雷保护,才能切实提升武警部队各类通信设备综合防雷性能,有效降低雷电灾害损失,促进武警部队真正成为一支信息化、现代化、人性化的服务管理部队,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肖保军,刘鹏鹤.通信机房防雷技术[J].河南科技,2009,2

[2]孙建国.通信机房防雷击安全分析与保护[J].中国水运,2007,9

上一篇:室内环境污染论文范文下一篇:网上银行风险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