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技术范文

2023-09-19

防雷技术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發展,我国的衡器发展已开始向电子化方向发展,无论传统的衡器还是现在的电子衡器,都在结构上都是以用户的需求为基础的,同时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制造出来的。目前我们所接触的电子衡器以电子秤的使用为主,因此文中针对电子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的使用和保养工作进行了分析,并对电子衡器的检测方法和维护和保养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电子衡器 维修检查 故障排除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电子衡器也得到了快速的进步,最初的电子衡器是机电结合型的,经过了技术升级和改造后,发展到现在的全电子型和智能型。在技术装备和检测手段方面也在不断的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在制造技术方面也有所发展。在电子称重、计量方法、测量特点等各个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向着更加现代化、智能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在快速称重和动态称重方面得到了应用。电子秤是电子衡器的一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较为普遍,文中对电子秤的使用和保养进行了介绍,并详细的讲述了检测方法及维护和保养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事项等。

1 电子衡器的发展动态

电子衡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种类繁多,多种规格和型号,已不仅仅局限于称重、计价,同时也可成为生产过程检测系统的一个测量控制单元,随着电子衡器的不断应用,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近几年来,由于市场上对电子衡器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电子衡器开始向小型化、模块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其技术性能也越来越趋向于速度高、准确度高、可靠性高等,同时在应用上也向综合化和组合化的方向发展。

小型化:电子衡器开始向小、薄、轻方向发展,人们对电子衡器的需求越来越向小体积、低高度、轻薄等方向发展,为了达到小型化这一需求,对于电子衡器材料的选择有特殊的要求,通常采用重量轻且刚度大的空心波纹铜板和方形闭合截面的薄壁型材。

模块化:模块化的组合使电子衡器的品种和规格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使电子衡器更具有通用性和可靠性,同时,模块化在承载器上的使用,因为采用的是一体组或或是分体组合的方式,有效的降低了电子衡器的成本,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

智能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电子衡器可以实现与计算机的相互组合或是开发出用于称重的计算机,这样可以有效的利用计算机的智能作用来增加显示控制的功能,使电子衡器在原有的功能上得到较大范围的拓展。

集成化:集成化是对电子衡器实现承载器一体化或是承载器、称重传感器与称重显示器控制一体化,这对于某此结构的电子衡器是可以实现的。

综合性:随着电子衡器的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其称重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扩展,目前在一些学科及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于普遍的电子秤只具备称重、计价、显示和打印功能等还远远达不到现代商业系统的要求,因此还需要把各类销售信息,称重和管理自动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称重、计价、进库、销售等管理工作的一体化和自动化,这样就需要称重系统与电子计算机进行联网,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

组合性:在工业生产过程或工艺流程中,不少称重系统还应具有可组合性,即:测量范围可以任意设定;硬件能够依据不定的程序进行修改和扩展;输入输出数据与指令可使用不同的语言,并能与外部的控制和数据处理进行通信。

2 电子秤的使用与保养

电子秤是电子衡器的一种,主要用于对物体的称重计量,称重的过程中,如果因为计量不准确,将会影响到用户的自身利益,在使用电子秤进行称重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使用方法和日常保养不当造成的,这些都严重的影响到了计量的准确性。所以在使用电子秤计量的时候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才能够保证使用方法的正确。在使用电子秤称重计量的时候,要将电子秤放在平稳固定的台面上,秤身上不能放置与所称物体无关的物质,电子秤的倾斜或者是摇晃等都会影响到计量的准确性,所以保持电子秤的水平是首要因素。在平时不使用时,要将电子秤妥善保管,应该将电源关闭,避免将重物压在电子秤上,放置在通风的位置,轻拿轻放,严禁猛烈冲击。

在电子秤的面板上有一个水银泡,在称重之前为了保证电子秤的水平,要先观察水银泡是否在中间位置,如果发生偏离则说明电子秤不平,那么就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在电子秤的底部有四个秤脚,它们都是可以调节的,所以可以通过调节秤脚来使电子秤保持水平,从而保证计量的准确性。在电子秤的秤盘下有三个棘爪和称重传感器相连,如果相连部位的胶腿有所松动或者损坏,将会影响到计量的准确性。所以在对电子秤的日常保养中,要特别注意对这些敏感部件的保养,严禁磕碰擦伤,并且避免剧烈的撞击。要保持秤盘的清洁,严禁在秤盘上粘贴标签等,会影响到计量的精度。在电子秤发现异常时,严禁非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拆装,一定要及时的报修,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维修。

3. 检测电子衡器故障的基本方法

电子衡器故障确认基本方法是采用逐一排除法来解决的。因为电子衡器主要有秤体、传感器、接线盒、仪表等几部分组成的。所以首先判断故障是发生在秤体部分还是发生在仪表部分。

1) 关掉电源,脱开仪表与秤的连线;

2) 用模拟器连接仪表, 检测仪表是否正常工作;

3) 如果仪表正常,则逐个断开传感器接线,找出故障传感器;

4) 用精度比较高的万用表来测量传感器的输入/ 输出阻抗,任何一项有异常,表明内部电路有故障;

5) 测量传感器的空载输出:>+5mV 或<- 0.5mV 均为传感器零点超差;

6) 测量传感器有载荷时的输出:>+20mV 均为传感器故障;

7) 测量传感器的绝缘阻抗(<200 MΩ):任一色线跟传感器表面和屏蔽线跟传感器表面。

4. 电子衡器的保养和维护需要注意的事项

为了能让您的称重系统长期稳定的工作,请定期做好如下维护工作。

1) 检查传感器、连接件、限位装置是否过度磨损;

2) 传感器连接件周围及底部是否有杂物;

3) 检查支撑螺栓和顶板的间隙;

4) 检查限位螺栓的数量及其与传感器之间的间隙;

5) 检查接线盒是否密封, 各种线是否连接牢固;

6) 接线盒内部或周围是否受潮或有异物存在;

7) 检查仪表电缆是否损坏, 是否固定在秤体上;

8) 检查秤体移动是否自如;

9) 避免水泡,避免受潮,避免积尘;

10) 电压稳定(有条件的在仪表前使用稳压电源);

11) 避免超载;

12) 避免冲击(限位开关定期检查);

13) 防雷击;

14) 接地性能良好(外壳带电, 最好单独接地);

15) 杜绝擅自加长或剪短传感器电缆。

防雷技术范文第2篇

摘要:防雷安全监管工作作为中国气象法律法规赋予气象部门的气象行政管理职能之一,在改革的新形势下,安全监管责任更大,难度也有所提升,气象部门如何尽可能发挥在防雷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各级气象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根据江苏省气象部门“放管服”改革目标,总结概况了南京市江宁区防雷安全监管工作现状以及问题,对如何更有效的做好防雷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思考,以期不断提升江宁区防雷安全监管工作水平。

关键词:放管服;防雷安全监管;现状;思考

1 江苏省气象部门“放管服”改革目标

近年来,江苏省气象部门全面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放”以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不见面审批清单等清单为抓手,向社会晒出权力清单,明确气象部门的权力事项,并根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实时动态调整清单。“管”以“双随机一公开”“双公示”为核心展开,依托政府信用体系建设,与发改、市场管理、信用办等部门联动,制定“江苏省气象局失信信用行为分类指导目录”,突出依法监管和检查结果公开,形成监管合力。“服”以“不见面”为特色,在全省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平台——江苏政务服务网支撑下,公布气象部门所有权力事项的办事指南,把原先必须线下办理的工作,整合到线上办理,通过“政务服务快递”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方便了当事人。

2江宁区防雷安全监管现状

一直以来,江宁区气象局高度重视防雷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在不断落实防雷安全监管工作常态化基础上,逐渐完善防雷安全监管模式,切实提高监管水平和服务能力。

2017年,为贯彻落实防雷减灾体制改革工作部署,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的防雷安全监管机制,江宁区政府从政策和经费两方面保障防雷安全监管工作有效落实。一是区安委办下发《2017年度江宁区安全生产工作考核细则》(江宁安委办字[2017]101号),明确将防雷安全监管纳入地方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对街道、园区将防雷安全工作列入安全生产管理年度计划、重点单位防雷装置安全检测率、防雷安全检查整改以及雷電安全防御知识宣传培训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全面构建气象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政保障机制。

2018年,江宁区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江宁政办发[2018]144号),要求各园区、街道以及有关部门不断强化防雷安全工作。《通知》的出台,为全面深化防雷安全工作,依法履行气象防灾减灾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方式,整合防灾减灾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

2019年,根据《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气办法[2019]9号文件精神,更新了江宁区域内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信息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督促重点单位定期将组织机构和人员情况、有效期内检测报告、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和演练、隐患排查整改、教育培训以及档案管理制度等相关材料,报送至指定电子邮箱或者微信群,定期组织对雷电防御安全重点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进行防雷减灾知识培训,多措并举,严格落实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主体责任。

2020年,为进一步做好旅游景区防雷安全工作,江宁区气象局联合区文旅局印发了《关于对全区旅游景区防雷工作联合开展防雷检查的通知》,并组成检查组对2A以上的旅游景区进行了“拉网式”防雷隐患大排查,重点关注防雷装置日常维护和隐患排查情况、防雷装置定期检测情况、防雷警示标志设置等方面。根据责任分工,区文化和旅游局将负责督促景区责任单位落实防雷安全主体责任,把问题隐患整改到位。区气象局负责隐患整改的全程跟踪指导、复查闭环和雷电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工作。

3防雷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3.1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结合国家“放管服”改革的具体要求,在“放”的同时,应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但是现阶段的气象体制机制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在机构以及人员配置方面还无法较好地满足要求。主要表现为:第一,组织架构不够健全。有些区域政事企并没有完全分离,依然存在以技术服务替代社会监管的现象。第二,监管人员相对紧缺。大多数基层气象部门缺乏足够的专职防雷监管技术人员,气象执法人员对防雷的技术规范掌握不够,执法监管缺乏权威性。

3.2防雷监管法规体系不健全

防雷技术标准在高校和社会的双重努力下,经过市场检验,相对科学与规范,在推动防雷技术服务方面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防雷监管工作行业标准以及管理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同新形势下防雷市场不相适应的矛盾逐渐凸显。防雷行政审批、防雷安全监管和防雷检测机构之间如何进行协同监管没有比较明确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4 加强防雷安全监管工作的发展思路

4.1抓住改革机遇,优化机构职能

气象部门应抓住改革的机遇,进一步优化机构职能,以适应国家全方位深化改革的新形势。第一,应该不断改变思维方式,从事前审批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从部门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第二,应该不断完善机构职能。省市级设立气象灾害防御(安全)技术中心,主要负责防雷公共服务以及防雷监管的技术支持;区县级地方气象机构履行防雷公共服务职能,原地方防雷机构的防雷管理职能逐步合并或撤销,防雷安全管理职能能合到防灾减灾科,更好地确保防雷安全监管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的良好局面。

4.2以标准化为着力点,增强防雷安全监管能力

防雷监管标准化,对于防雷安全监管工作人员来说标准化是科学有效的工作着力点。现阶段,防雷监管标准还有诸多空白存在,迫切需要在防雷监管技术支撑以及事中、事后防雷监管等方面进行标准化建设。此外,团队标准化建设属于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的重要手段,气象部门应借力构建面向市场、科学规范的防雷监管标准化体系,进一步推动防雷安全监管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全面保障全区防雷安全监管工作的科学有效。

4.3强化执法能力建设,实行联合执法机制

第一,应建立健全防雷执法机构,落实好防雷执法工作人员。强化执法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进一步规范防雷执法行为。第二,充分整合执法资源,并实行上下联动,建立以市县联合、以市为主的气象执法模式,取长补短,提质增效。第三,推动多部门联合执法。大力推动气象行政执法纳入综合执法管理体系,解决气象执法力量薄弱以及执法权威性不足的问题,不断提升防雷执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参 考 文 献

[1]詹敏,刘磊,陈乐奇. 浅论防雷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C].第八届中国国际防雷论坛,2010 .

[2]李家启,王月宾,周韶雄.着力构建防雷安全监管标准体系 努力提升防雷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J].气象标准化.2016.4

第一作者:俞红,(1969.4)女,汉族,江苏省南京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防雷安全监管工作

通讯作者: 钮锋,(1970.11)汉族,江苏省南京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防雷安全监管工作

防雷技术范文第3篇

大气中尘埃等物质在云中翻滚运动的过程中, 分别带上了正负电荷。经过相互运动, 有相同电荷且质量较重的到达云层下部, 形成负电荷;有相同电荷且质量较轻的到达云层上部, 形成正电荷。这种运动导致同性电荷聚集, 形成带电中心。当异性带电中心之间的空气被强大电场击穿时, 便会形成云间放电, 即闪电。

2 甬沪宁管线概况

甬沪宁管道是中石化管道储运有限公司所管理运营的一条进口原油长输管道, 于2004年建成投运。管线全长680余公里, 沿线共有7 座油库与泵站, 大型储油罐罐88 座。储罐一次密封为机械密封, 而二次密封由镀锌钢板和内隔膜密封, 采用外层涂料与阴保联合防腐措施。

3 大型储罐防雷防静电安全隐患案例

此节举例叙述管道储运公司类似大型油罐在运行中出现的防雷防静电安全隐患案例:

3.1 2006 年8 月7 日, 管道公司管辖南京处仪征输油站16号储油罐 (15万方储罐) 遭遇雷击, 造成浮顶与罐壁间的二次密封局部起火。

3.2 2007年5月24日, 镇海国储库47号罐 (10万方储罐) 遭遇雷击, 也造成浮顶与罐壁间的二次密封局部起火。

3.3 2007 年6 月24 日, 镇海国家石油储备库47 号罐 (10 万方储罐) 再次遭遇雷击, 同样造成浮顶与罐壁间的二次密封局部起火。

3.4 2007年7月7日15日, 白沙湾站G3号10万立方米储罐一二次密封间被雷击后爆炸起火。

4 雷击大型储油罐导致起火原因分析

从雷电击中储罐引起火灾的案例分析, 其中多是雷雨天气, 罐区周边雨云层内不同种电荷相遇, 通过金属物体的放电, 产生雷电从而击中罐区。雷击产生的过电压引起强大的电流, 通过罐体进入地表, 产生破坏性极大的热效应。由此可见, 直击雷是引起储油罐雷击火灾的主要原因。

罐区防雷的薄弱措施主要是防雷设施不完善。罐区不可能屏蔽雷电不进入罐区, 一旦储罐遭遇雷击, 尽管罐壁接地良好并可以及时放电, 但在雷电强大的电流电压作用下, 罐顶的金属浮盘在放电过程仍会产生大量火花, 进而引发火灾。储油罐发生雷击并引起火灾后, 虽然在罐顶金属浮盘与罐壁接地系统间增加了两根静电导线, 但油罐遭雷击起火的事故依旧无法完全避免。因此应从罐区阻雷措施入手, 防止雷电进入罐区, 确保储罐安全运行。

5防雷措施及原理

5.1 对于普通密封储罐。罐壁厚度≥4毫米, 可不装避雷针, 做防感应雷接地, 并保证接。

5.2 有阻火器和呼吸阀的密闭金属储罐, 罐壁和顶盖≤4mm的, 可采取罐体自身保护。只要与储罐连接的管线, 以及其它金属配件有良好的电器连结, 且与接地装置相连处多与两点的, 便可不安装避雷针。

5.3 对于外浮顶油罐可不安装避雷针, 只做接地处理。由于罐顶随液面的升降而浮动, 罐内的空气间隙极小, 不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且浮顶和罐壁之间多是密封的。但浮动的金属罐顶, 要使用跨接线与金属罐体连接, 并通过金属罐体接地, 其接地电阻应满足≤1Ω。而对于内浮顶油罐则需要加强防雷措施, 虽然浮动部件与罐底、罐顶做了良好的电器连接, 并连接地表, 但内浮顶罐的浮盘与罐顶之间空间较大, 较易聚集爆炸性混合物。

5.4 对于其他油罐, 应采取安装避雷针的方式防雷, 且避雷针最好单独设置。避雷针可以安装在油罐顶部, 也可以安装在圈板边缘。对于拱顶罐, 需在罐顶先焊一块大小、厚度合适的钢板, 再安装避雷针。

6 甬沪宁管网原油储罐安全隐患整改措施

中石化管道储运有限公司对甬沪宁管网储油罐的安全隐患整改措施, 主要有以下几点:

6.1 分析储罐运行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多为雷击造成火灾事故发生, 在距罐区30 米外的距离安装48m高的避雷针, 吸引雷电直接入地, 预防雷电进入罐区。

6.2 通过改造储罐密封结构, 将一次密封更换为软密封。这项措施可以有效的封闭罐内油气渗漏, 二次密封建议取消内隔膜形式的不锈钢板, 且与浮船做电气连接, 以防一二次密封空间内积聚大量气体, 浮船移动时易产生静电和雷击引起爆炸。

6.3 采取罐区阻雷措施。利用罐区现有的消防通道, 每4座储罐形成一个防雷保护区, 防雷保护区长宽均为200米, 每边等距安装3 座针高48 米的避雷针。防雷保护区相邻的消防通道已在阻雷保护之内, 不需单独安装避雷针。一般空中移动的雷雨云面积会大于30平方米, 遇到避雷针就可放电, 使雷雨云內的原子核显中性, 不显电性, 便可阻止雷电进入罐区。

7结语

在大型储罐防雷防静电安全措施中, 使用避雷针防雷的措施很多人并不完全赞同, 认为避雷针会起到引雷的作用。我们从大自然雷电现象分析, 通过避雷针引雷, 使雷电云中带有电荷的物质提前放电, 让雷雨云在罐区附近不显电性, 从而阻止雷电云由电荷相互吸引而移动到罐区上方, 进而起到阻止雷电进入罐区的作用。此种防雷措施, 是比较可行且安全可靠的。

摘要:储罐的安全运行是确保石油能源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但输油站罐区和末站炼厂库区油罐被雷击起火的事件屡有发生, 这直接威胁企业和国家安全。本文结合中石化甬沪宁原油管道大型原油储罐的防雷防静电情况, 对比国内外储罐防雷标准, 提出几项安全措施并进行研究分析。

防雷技术范文第4篇

一、接触网雷电特点分析

(一) 雷击一般是绝缘子部位

就最近几年的雷击事故来看, 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中, 绝缘子部位容易出现雷击事故, 其比例超过50%。一旦雷电击穿了绝缘子, 就会导致设备故障, 进而对铁路的运行带来影响。在具体的事故之中, 当发生雷电灾害事故的时候, 就会直接破坏绝缘子部位, 导致绝缘子无法保持正常的运作, 最终因为设备的损坏, 就可能会影响整个接触网实际的运营。

(二) 最高处容易遭受雷击

在接触网中, 正馈线、场站的软横跨承力索端部绝缘子等都可能遭遇雷击, 其部位距离轨道面的高度一般在10m以上, 对于这一部分接触悬挂的保护致力于部位的下方, 但是无法满足保护的要求, 因此也容易遭遇雷击[1]。

(三) 雷击后果大部分是设备烧损、老化

基于雷击结果, 绝缘子等部位一旦击穿, 就可能出现被烧伤的情况, 一旦时间间隔较久, 还有可能引发老化。对于接触线、承力索等线状设备, 一旦遭遇雷击, 会出现断线情况。对于其他的设备来说, 会损坏设备, 导致其无法正常的工作, 从而对电气化的铁路接触网运行带来影响。

二、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防雷措施

基于电气化线路本身的实际运行情况, 分析雷击故障, 对于接触网的治理措施, 就需要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雷电监测网络

首先, 需要建立出铁路局、供电段以及车间的三级网络, 能够积极的争取气象、电力等部门的雷电定位资料, 从而掌握电气化雷电的规律与数据情况。这样就可以提供一个技术平台, 服务铁路沿线雷电活动的监测、事故的实时查询、雷电预警、事故调查等一系列的问题[2]。

(二) 装设避雷线

避雷线的架设主要是为了降低接触网的累加跳闸概率, 同时避免绝缘子出现损坏。对于多雷、强雷以及高雷的电气化线路, 需要结合雷电防护的实际条件以及线路条件, 基于避雷线的架设, 一种是利用折角的方法进行计算, 其避雷线增高肩架高度一般在柱顶之上的2.5m, 这样的情况, 能够增高肩架尺寸以及实际的重量, 在支柱上固定困难, 并且施工安装的难度较大, 另外, 对于支柱本身的稳定性还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另一种则是根据滚球法进行计算, 避雷线本身的增高架高度需要在柱顶之上大约1m, 这样对于支柱本身的稳定性影响偏小, 很容易实施。避雷线架设之后, 可以直接引导雷电向着避雷线放电, 利用接地装置或者是杆塔, 就可以将雷电流引入大地, 这样也能够有效的保护接触网不会受到雷击灾害。针对正在建设或者是已经完全开通的线路, 需要对接触网的防雷改造加以试验, 这样就可以帮助避雷线提供改造方案。

(三) 提升接触网的接地水平

系统本身的好坏会对防雷措施的实际效果产生影响, 作为设计部门和施工部门, 需要尽可能满足防雷接地装置等效电阻值的要求, 并且针对实际情况, 还需要做好接地电阻参数、防雷设施的维护与检查, 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的进行解决。在每一年的雨季来临之前, 应该全面进行管内接地装置的遥测。在测量之后, 如果接地电阻不满足要求, 需要针对接地极进行增加或者是更换处理。对于避雷器、隔离开关、架空地线的单独接地极也需要做好相对应的整治处理, 并且做好接地极的重新埋设, 部分可以选择石墨接地极的装设, 这样才能满足接地的需求。

(四) 强化线路绝缘

针对雷电灾害, 可以选择强化线路的绝缘, 其主要方法在于:第一, 增加接触网设备之中对于复合绝缘子的实际应用, 其接触网的下锚、分段以及分相所使用的绝缘子, 都需要考虑到复合绝缘子, 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第二, 增加绝缘子串之中的片数, 增大塔头的空气间距, 直接改用大爬距悬式的绝缘子。为了降低绝缘子本身的绝缘性能所产生的影响, 可以强调绝缘的清扫与维护处理, 在每一年内都需要进行2次带电水冲洗以及人工处理, 对于存在严重污染情况, 则需要做到随时的清扫处理。

(五) 安装避雷器

在《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之中明确提出, 避雷器安装应该无损伤、牢固、瓷套不存在严重的放电。开关、避雷器、架空地线等接地电阻值都不得超过10Ω, 零散的接触网支柱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30Ω。

在防雷保护中, 安装避雷器也是一项有效的措施, 在支柱接地电阻一致的时候, 避雷器的安装有利于线路耐雷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当支柱的接地电阻达到30Ω, 无避雷器的线路耐雷水平达到12k A, 在安装避雷器之后, 其实际的线路耐雷水平能够达到24k A。等待确定了安装密度、分流情况、防护范围以及耐雷水平等条件之后, 才能够满足接触网的防雷措施。在运行环节, 如面临雷雨季节, 需要针对避雷器做好相对应的预防性处理, 针对状态不佳的装置, 应该及时更换, 在满足设备雷击状况下, 防雷设备就能够发挥良好的保护作用[3]。

(六) 对雷击跳闸的分析

在日常的检查中, 需要注重雷击跳闸放电点的查找以及分析修正处理。第一, 在雷雨天气出现供电跳闸的情况, 可以利用添乘动车组、栅栏之外巡视等方式, 做好人员的组织, 从而对于故障标识2km之内的设备进行检查, 及时的消除安全隐患。第二, 针对故障标识跳闸保护动作的实际信息, 还应该与巡查情况做好相应的对比, 确保参数可以得到及时的修正, 以此来提升准确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 随着铁路建设速度的进一步加快, 接触网发挥的作用逐渐增大。在恶劣天气下, 接触网很容易受到雷击, 进而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行。针对这一情况, 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防雷处理, 这样才可以做好雷击灾害的预防, 确保铁路运行的安全性。

摘要:在当前的铁路运输系统中,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很容易受到雷电等灾害的影响, 从而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 本文在分析接触网雷电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防雷技术, 希望可以满足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要求。

关键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防雷

参考文献

[1] 肖启龙.分析铁路接触网防雷技术[J].低碳世界, 2017 (20) :72-73.

[2] 杨立宁.铁路接触网防雷技术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 2017 (12) :80-81.

防雷技术范文第5篇

我公司桂林基地1999年7月22日发生一起雷害事故。这次雷害事故共损坏电视机40多台;录像机及音响共7台;微机10多台;晒图机1台;电话机30多台;电话交换机线路集成板若干块。给国家和个人财产造成较大损失。

该基地设有两座变电所:B区变电所(对B生活区供电)和C区变电所(对A、C生活区和生产区供 电)。事故调查中发现,C区变电所高压配电室外侧一组避雷器的引下线没有直接入地与接地体连接,而是沿地面露天敷设一段距离(约4m),然后引入高压配电室旁边的电缆沟与电缆沟内的接地线焊接(如图1所示)。电缆沟内的接地线一端经10m多才与C区变电所的接地装置连接,而另一端约经350m才与A区配电房的接地装置连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另外,由于架空线路已改为电缆线路,原架空线路所设多处重复接地未能利用。

(图1 避雷器引下线敷设图) 是什么原因导致高电位侵入呢?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当C区变电所10kV高压架空线路遭受雷击 时,雷电波侵入C区变电所,变电所10kV避雷器放电,雷电流经避雷器、引下线,沿地面敷设到高压配电室旁边的电缆沟,再经沟内较长的一段接地线和接地装置进入大地。高幅值( 数千安至数十千安)的雷电流迅速变化,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瞬变的强磁场。电缆沟内有若干回路电缆为无铠装塑料护套电缆,在瞬变的强磁场作用下,感应出高电位,并沿电缆侵入用户,造成用电设备损坏。分析后对我公司桂林基地的防雷接地系统,应作如下整改:

(1)在避雷器接地引下线附近,沿高压配电室周围打入3~5根L50×5×2500mm的镀锌角钢接地体,并与变电所原有接地装置相接;切断原来引入电缆沟的接地引下线,使避雷器以最短的接地引下线与变电所的主接地网相连接(如图2所示)。

(图2 避雷器接地引下线改造图) (2)在B区、C区变电所低压配电盘上安装DK-380AC50型电源避雷器箱作为电源一级防雷保护,在车间、办公楼和住宅的电源进线配电箱安装DK-380AC15α型电源避雷器作电源二级防雷保护,在设备用电端安装DK-220AC13型电源避雷器插座作电源三级防雷保护(如图3所示)。

(图3 DK型避雷箱(器)保护接线图) (3)电力电缆两端的金属外皮必须接到接地装置上,以降低感应过电压。 (4)电源配电箱的金属外壳、电源电缆的保护芯线应与所在的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这样有利于减少二次放电。 (5)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线应接到共同接地装置上去。这种做法也是为了减少二次放电 。

(6)电子计算机房的接地采用共同接地,即交流工作地、直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和防雷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电阻不应大于1Ω。

为了防止雷击及操作过电压对计算机设备造成危害,电子计算机专用电源配电箱内三相低压母线和保护线之间应安装浪涌吸收器MYL型压敏电阻(如图4所示)。

(图4 压敏电阻保护接线图) (7)采用DK--48fc型天线馈线避雷器保护有线电视传输馈线和小型卫星地球站天线馈线。该系列天线馈线避雷器接于设备馈线的输入端(如图5所示)。

(图5 天线馈线避雷器保护接线图) (8)按规范规定,不得在两建筑物屋顶直接敷设电视电缆。如确需敷设,应将电缆沿墙降到防雷保护范围以内。

(9)采用DK--150AC系列电话避雷箱保护电话站。该系列电话避雷器安装于电话程控交换机的中继线上(如图6所示)。避雷器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防雷技术范文第6篇

与锅炉(电、燃料)供热系统相比,锅炉供热只能将90%以上的电能或70~90%的燃料内能为热量,供用户使用,因此地源热泵要比电锅炉加热节省三分之二以上的电能,比燃料锅炉节省约二分之一的能量;由于地源热泵的热源温度全年较为稳定,一般为10~25℃,其制冷、制热系数可达3.5~4.4,与传统的空气源热泵相比,要高出40%左右,其运行费用为普通中央空调的50~60%。因此,近十几年来,尤其是近五年来,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北美如美国、加拿大及中、北欧如瑞士、瑞典等国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中国的地源热泵市场也日趋活跃,可以预计,该项技术将会成为21世纪最有效的供热和供冷空调技术。 能量回馈技术:

1、回馈节能基本原理

将运动中负载上的机械能(位能、动能)通过能量回馈装置变换成电能(再生电能)并回送给交流电网,供附近其它用电设

备使用,使电机拖动系统在单位时间消耗电网电能下降,从而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2、回馈节能解决方案

能量回馈装置的作用就是能有效的将电动机的再生电能高效回送给交流电网,供周边其它用电设备使用,节电效果十分明显,一般节电率可达15%~45%。此外,由于无电阻发热元件,机房温度下降,可以节省机房空调的耗电量,在许多场合,节约空调耗电量往往带来更优的节电效果。在通用变频器、异步电动机和机械负载所组成的变频调速传统系统中,当电动机所传动的位能负载下放时,电动机将可能处于再生发电制动状态;或当电动机从高速到低速(含停车)减速时,频率可以突减,但因电机的机械惯性,电机可能处于再生发电状态,传动系统中所储存的机械能经电动机转换成电能,通过逆变器的六个续流二极管回送到变频器的直流回路中。此时的逆变器处于整流状态。这时,如果变频器中没采取消耗能量的措施,这部分能量将导致中间回路的储能电容器的电压上升。如果当制动过快或机械负载为提升机类时,这部分能量就可能对变频器带来损坏,所以这部分能量我们就应该考虑考虑了。

在通用变频器中,对再生能量最常用的处理方式有两种:(1)、耗散到直流回路中人为设置的与电容器并联的“制动电阻”中,称之为动力制动状态;(2)、使之回馈到电网,则称之为回馈制动状态(又称再生制动状态)。还有一种制动方式,即直流制动,

可以用于要求准确停车的情况或起动前制动电机由于外界因素引起的不规则旋转。

有许多专家谈论过有关变频器制动方面的设计与应用,尤其是近些时间有过许多关于“能量回馈制动”方面的文章。今天,提供一种新型的制动方法,它具有“回馈制动”的四象限运转、运行效率高等优点,也具有“能耗制动”对电网无污染、可靠性高等好处。

功率因数补偿技术:功率因数是交流电路的重要技术数据之一。功率因数的高低,对于电气设备的利用率和分析、研究电能消耗等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功率因数,是指任意二端网络(与外界有二个接点的电路)两端电压U与其中电流I之间的相位差的余弦。在二端网络中消耗的功率是指平均功率,也称为有功功率,它等于电压×电流×电压电流间相位差的余弦。

由此可以看出,电路中消耗的功率P,不仅取决于电压V与电流I的大小,还与功率因数有关。而功率因数的大小,取决于电路中负载的性质。对于电阻性负载,其电压与电流的位相差为0,因此,电路的功率因数最大();而纯电感电路,电压与电流的位相差为π/2,并且是电压超前电流;在纯电容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位相差则为-(π/2),即电流超前电压。在后两种电路中,功率因数都为0。对于一般性负载的电路,功率因数就介于0与1之间。

一般来说,在二端网络中,提高用电器的功率因数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减小输电线路上的功率损失;二是可以充分发挥电力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等)的潜力。因为用电器总是在一定电压U和一定有功功率P的条件下工作,由公式P=UIcosΦ

可知,功率因数过低,就要用较大的电流来保障用电器正常工作,与此同时输电线路上输电电流增大,从而导致线路上焦耳热损耗增大。另外,在输电线路的电阻上及电源的内组上的电压降,都与用电器中的电流成正比,增大电流必然增大在输电线路和电源内部的电压损失。因此,提高用电器的功率因数,可以减小输电电流,进而减小了输电线路上的功率损失。

提高功率因数,可以充分发挥电力设备的潜力,这也不难理解。因为任何电力设备,工作时总是在一定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限度内。工作电压超过额定值,会威胁设备的绝缘性能;工作电流超过额定值,会使设备内部温度升得过高,从而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对于电力设备,电压与电流额定值的乘积,称为这台设备的额定视在功率S额即也称它为设备的容量,对于发电机来说,这个容量就是发电机可能输出的最大功率,它标志着发电机的发电潜力,至于发电机实际输出多大功率,就跟用电器的功率因数有关,用电器消耗的功率为

功率因数高,表示有功功率占额定视在功率的比例大,发电机输出的电能被充分地利用了。例如,发电机的容量若为15000千伏安,当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由0.6提高到0.8时,就可以

使发电机实际发电能力提高3000千瓦,这不正是发挥了发电机的潜力吗?设备的利用也更合理。从这个角度来讲,功率因数可以表示为有功功率与机在功率的比值,即

如何提高功率因数,是电力工业中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重要而又实际的问题。在平常遇到的电感性负载的电路中,例如日光灯电路,一般采用并联合适的电容器来提高整个电路的功率因数。 闭环控制技术:闭环控制是根据控制对象输出反馈来进行校正的控制方式,它是在测量出实际与计划发生偏差时,按定额或标准来进行纠正的。闭环控制,从输出量变化取出控制信号作为比较量反馈给输入端控制输入量,一般这个取出量和输入量相位相反,所以叫负反馈控制,自动控制通常是闭环控制。比如家用空调温度的控制

在控制论中,闭环通常指输出端通过“旁链”方式回馈到输入,所谓闭环控制。输出端回馈到输入端并参与对输出端再控制,这才是闭环控制的目的,这种目的是通过反馈来实现的。正反馈和负反馈是闭环控制常见的两种基本形式。其中负反馈和正反馈从达于目的的角度讲具有相同的意义。从反馈实现的具体方式来看,正反馈和负反馈属于代数或者算术意义上的“加减”反馈方式,即输出量回馈到输入端后,与输入量进行加减的统一性整合后,作为新的控制输出,去进一步控制输出量。实际上,输出量对输入量的回馈远不止这些方式。这表现为:运算上,不止于加减运算,还包括更广域的数学运算;回馈方式上,输出量对输入

量的回馈,也不一定采取与输入量进行综合运算形成统一的控制输出,输出量可以通过控制链直接施控于输入量等等。 相控调功技术:相控技术采用闭环反馈系统进行优化控制,通过实时测量电动机的电压与电流波形,由于电动机为一感性负载,其电流与电压波形通常存在相位差,该相位差的大小与其负载的大小有关。相控器将实际相位差与依据电动机特性的理想相位差进行比较,并依此来控制SCR可控硅整流桥触发角以给电动机提供优化的电流和电压,以便及时调整输入电机的功率,实现“所供即所需”。 电能质量质量技术:

(1)电压质量。给出实际电压与理想电压间的偏差以反映分配的电力是是否合格。电压质量通常包括:电压偏差、电压频率偏差、电压不平衡、电压瞬变现象、电压波动与闪变、电压暂降、暂升与终端、电压谐波、电压陷波、欠电压、过电压等。

(2)电流质量。电流质量与电压质量密切相关,为了提高电能的传输效率,除了要求用户汲取的电流是单一频率正弦波形外,还应尽量保持该电流波形与供电电压同相位。电流质量包括:电流谐波、间谐波或次谐波、电流相位超前与之后、噪声等。

(3)供电质量。包括技术含义和非技术含义两部分,技术含义有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非技术含义是指服务质量,包括供电部门对用户投诉与抱怨的反应速度和电力价目的透明度等。

(4)用电质量。包含电流质量和非技术含义等,如用户是否按时、如数缴纳电费等。

治理方法:

一、瞬变现象 在电力系统运行分析里。它表示电力系统运行中一种并不希望而又事实上出现的瞬时事件。由于RLC电路的存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瞬变现象自然是指阻尼振荡现象。关于此,IEEE里有一个含义更宽,描述也更简单的定义:变化量的部分变化,且从一种稳态过渡到另一种稳态过程中,该变化逐渐消失的现象。但这样描述在电能质量领域里会存在潜在的许多分歧。下面对瞬变的两种普遍类型做一下介绍:

1、冲击性瞬变现象是在稳态条件下,电压、电流的非工频、单极性的突然变化现象。通常用上升和衰减时间来表现冲击性瞬变的特性,也可以通过其频谱特性成分表示。

2、振荡瞬变现象是一种电压、电流的非工频、有正负极性的突然变化现象。对于迅速改变瞬时值极性的电压和电流振荡问题,常用其频谱成分(主频率)、持续时间和幅值大小来描述其特性。

二、短时电压变动

这一类型包括电压暂降(也称为骤降或凹陷)和短时间电压中断等现象。若按照持续时间长短来划分,进一步还可将其分成瞬时、暂时和短时三种类型。顺便指出:如此细分的目的是用于电能质量监测中队电压干扰分类统计。

1、电压中断,当供电电压降低到0.1p.u以下,且持续时间不超过1min时,我们就认为出现的电压中断现象。出现原因可能是系统故障、用电设备故障或控制失灵等。

2、电压暂降是指工频条件下电压方均根值减小到0.1~0.9p.u之间、持续时间为0.5~50周波的短时电压变动现象。电能质量领域使用暂降(sag)来描述短时电压降低已经很多年了,IEC把这一现象成为骤降(dips)在国内外行业内这两个词可以相互替换,是同意词。

3、电压暂升的涵义是指在工频条件下,电压均方根值上升到1.1~1.8p.u之间、持续时间为半个到50个周波的电压变动现象。与暂降的起因一样,暂升现象也是同系统故障相联系的。我们可以用幅值大小和持续时间来表征这一现象。由于分类的方法不同,在许多资料中也使用“瞬态过电压”作为“电压暂升”的同义词。电压暂升现象远没有电压暂降现象那样常见。

三、长时电压变动

长时间电压变动是指,在工频条件下电压均方根值偏离额定值,并且持续时间超过1分钟的电压变动现象。分两种情况,即过电压和欠电压。通常,过电压和欠电压并非由于系统故障造成,而是由于负荷变动或系统开关操作引起的。

1、过电压过电压是指在工频条件下交流电压方均根值升高,超过额定值10%,并且持续时间大于1分钟的电压上升现象。过电压的出现通常是负荷投切的结果。

2、欠电压是指在工频条件下交流电压方均根值降低,低至额定值的90%且持续时间超过1分钟的电压变动现象。与过电压的出现原因正好相反。某一负荷的投入或某一电容器的切除都可能引起系统欠电压。

3、持续中断是指系统电压迅速降到0且持续时间大于1min。这种长时间电压中断往往是持久的。当系统事故发生后,往往需要人工应急处理以恢复正常供电,通常需数分钟或数小时。持续电压中断是特有的电力系统现象。但如果是电气设备检修或线路更改导致停电,或由于工程设计不当或电力供应不足引起的持续中断,则不属于电能质量问题。

四、电压不平衡

电压不平衡,时常被定义为与三相电压或电流的平均值的最大偏差,并且用该偏差与平均值的百分比表示。电压不平衡也可以用对称分量发来定义即用负序或零序分量的百分比加以衡量。电压不平衡的起因主要是负荷不平衡(如单相运行)所致,或者是三相电容器组的某一相熔断器熔断造成的。大于5%的电压不平衡属于电压严重不平衡,它的起因很可能是由于单相负荷过重引起的。

五、波形畸变

波形畸变是指电压或电流波形偏离稳态工频正弦波形的现象,可以用偏移频谱描述其特征。波形畸变有五种重要类型,即直流偏置、谐波、间谐波陷波和噪声。

1、直流偏置,在交流系统中出现直流电压或电流称为直流偏置。这可能是由于地磁干扰或半波整流引起的。例如为延长灯管的寿命在照明系统中采用的半波整流器电流,会是交流变压器偏磁以至于发生磁饱和,引起铁芯发热缩短寿命直流分量还会引起接地极和其它电气设备连接的电解腐蚀。

2、谐波,把含有供电系统设计运行频率整数倍频率的电压或电流定义为谐波。可以把畸变波分解成工频和各次谐波分量的综合。电力系统中的非线性负荷是造成波形畸变的源头。

3、间谐波,与谐波定义方法类似,只是将整数倍于工频的条件换成非整数倍。

4、陷波是电力电子器件在正常工作情况下,交流输入电流从一相切换到另一相时产生的周期性电压扰动。由于陷波的连续出现,可以用受影响电压的波形频谱来表征该量。但由于陷波的相关频率相当高,很难用谐波分析中习惯采用的测量手段来反映它的特征量,通常把它作为特殊问题处理。例如,一种评价指标规定,出现的陷波以其下陷深度和宽度来衡量。

上一篇:公共关系学范文下一篇:逍遥游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