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2024-03-17

电力企业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二十一世纪作为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方面,知识的贡献已经远远的超过了资本与土地一级劳动等传统的要素,即知识已经成为了生产力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才作为现代社会中知识的载体与社会当中的宝贵资源,已经是电力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主要探讨知识经济时代电力企业的人才管理。

【关键词】知识经济;电力企业;人才管理

我们纵观世界各国当中的有实力的企业,都是依靠着大批的高素质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创造着经济效益,现代的企业管理已经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已经反映到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当中。伴随着电力企业间日益加剧的竞争,争夺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已经是决定电力企业的发展战略当中极为关键的要素[1]。

一、人才管理的涵义

目前,国内外的经济学界关于人才的定义,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人才定人才管理,这个概念出现在90年代,许多的电力企业通过招募与发展保留人才,通过人才来提升公司的业绩。目前,关于人才管理有不同的定义,Morton(2006)将人才管理的活动分为8个类别,即招聘、保留、发展、领导力开发、绩效管理、雇员反馈、雇员、人才规划与文化。Farley(2005)指出:作为员工价值发挥的一套流程,人才管理的定义核心议题已经变成了人才的吸引、人才的聘任、人才的培养与人才的保留,如果我们把人才管理这个概念延伸到应用中,人才管理的总体定义即是:招聘、开发、顶尖雇员的安置和保留。作为人才管理也就涵盖了吸引与招聘、学习和开发、测评与评估、绩效管理以及继任与保留等方面。

二、我国电力企业人才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1、管理机构不健全

大量的事实说明,我国很多电力企业并没有建立起具有现代意义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更谈不上人才管理机构。许多电力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电力企业,即使在电力企业架构设置时设立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但是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些部门更多只是考察员工的出勤、工资核定等工作,根本无权进行人事决策,在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当中主要起到监督作用,并没有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去研究电力企业通过设立何种机制去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力和创造性,这就弱化了人力资源对于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职能,完全沦落为处理琐碎事务的后勤部门[2]。

2、选拔机制不科学

一是人才引入机制不完善,大多数电力企业更多的是通过外部引进或者内部培养的方式,并未将两种人才引进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单纯依靠一种人才引进机制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过分注重引进外部人才,虽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加人才,相比自己培养成本也要低得多,但是会挫伤内部员工的积极性,而且外部人才虽在某些方面能力较强,但对电力企业的情况了解不多或者不深,会降低人才的效率;而如果只注重电力企业自己培养,长此以往会使电力企业失去活力,不能与市场上最先进的理念或者是技术接轨。

二是重学历轻能力。许多电力企业员工尽管没有高文凭,但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尤其是一些一线操作型员工,在处理应急问题时能力非常强,但由于学历层次偏低,往往难以得到电力企业的重用。折旧暴露出电力企业管理决策者在选拔任用人才的短视,只注重学历高低,而不关注能力高低,忽视人才素质及实际能力,更不注重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经常出现一些不适合的人处在重要岗位上,给电力企业经营带来较大的潜在风险[3]。

3、培训机制滞后

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在招收新的员工后,采取的是类似于传统的带徒式的“老人带新人”的方法,这种方法尽管有效并且是长期采用的,但是很容易使新员工的思维方式和对技术流程等的理解过于受到老员工的影响,长期下来电力企业创新能力堪忧。

4、激励机制存在缺陷

相对国外发达国家电力企业的成熟的激励机制,我国电力企业的激励机制方式比较单一,激励方式主要以金钱激励为主,这种激励方式在目前来看十分有效的,由于我国现阶段生活水平普遍较低,社会保障体系也不完善,大部分电力企业人才的需求尚未上升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度,但随着我国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才的需求也开始丰富多样,尤其是一些收入相对较高的专业和技术人才,电力企业应该未雨绸缪,开始研究并着手推广多样化的激励方式。

三、基于“以人为本”战略的电力企业人才管理能力提升

1、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管理观念

电力企业管理者要真正认识到,人才是电力企业在未来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管理思想,珍惜和保护优秀人才在电力企业中健康成长。以人为本的人才管理思想要贯彻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从人才招聘环节开始,到进入电力企业后的再学习和培训机制的建立、根据每个人的优势所在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薪酬福利制度以及激励机制的设计,都要充分以人才的利益为出发点,这样就能使电力企业引进的人才短时间内认同电力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而作为电力企业管理者,也可达到“主观为人才,客观为电力企业”的目标。

2、科学制定人才规划

切实做好人才的规划,确保在生气也生存发展当中组织对人才的需求,电力企业在发展条件下要有计划的来逐步调整人员的分布,为组织当中对于人员的考核录用与培训开发以及晋升、工资等来提供可靠的信息与依据,主要包括:

(1)晋升规划,指的是对于那些有能力的人员要进行有计划的提升,满足工作职务对人才的需求与员工自我价值追求实现的需求,在晋升规划当中,要避免职位的频繁变动,避免让员工在心理上有不安全感,同时也要防止晋升体制硬化,使得员工看不到个人的发展前途,从而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与能动性的发挥。

(2)补充规划,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合理填补组织中可能会现的职位空缺,主要是为了避免组织的工作因为某一个职位的空缺而出现的断层现象,同时也要及时的补充人员,以有利于员工的锻炼,从而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储备人才。

(3)培训规划,指的是电力企业组织为了长期的发展,所需弥补的职位空缺要事先的储备一些有一定资历的人员,从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以及管理思维各个方面来进行系列的培训,以确保未来的人才需求;与此同时,还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将电力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3、建立分工合作体系

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系统研究,要本着效率最高的原则,建立调整分工协作体系,主要做好如下工作:

(1)工作评价,指的是要通过工作责任大小与劳动强度以及劳动条件的分析来确定某一工作在组织当中地位与相对的价值,从而测定出一个稳定且公平的报酬分配制度。

(2)工作分析,指的是要通过运用科学的手段来为电力企业的管理提供全面的工作信息,比如:工作规范与任职资格、工作环境与执行标准等等[4]。

(3)搞好组织设计和工作设计,指的是要对部门职责进行划分且确认,对工作的制约关系与工作协作关系进行确认,要保证组织的管理章程与制度的贯彻与改进,与此同时,此项工作还要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与层次,组织设计与工作设计是现代电力企业组织管理中尤为重要的内容。

(4)工作衡量和方法研究,指的是要通过这项工作甄选出有效的工艺流程以及操作方法,以此来确定最佳的工作负荷等。

结论

总之,优秀的电力企业人才管理可以使电力企业持续性的保持竞争优势:当电力企业创造出来某种竞争优势之后,经过一段的时间之后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而优秀的人才管理形成的竞争优势基本很难为其他电力企业所模仿。总之,优秀的人才管理对电力企业持续性的保持竞争优势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君.浅谈电力企业人才管理现状[J].人力资源管理,2013,03:51.

[2]叶丽芬.电力企业人才的选育留用之我见[J].人力资源管理,2013,09:141-142.

[3]于龙.关于企业人才管理机制创新的探讨[J].管理观察,2013,17:52-53.

[4]吕瑶.国有企业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机制创新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4:49.

电力企业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分析供电企业实行用电营业管理的内涵及意义,并就供电企业实行精细化电力营销管理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电力企业中的用电营业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管理措施及方法,可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精细化;电力营销;管理措施

一、电力营销的定义

电力营销是指在不断变化的电力市场中,以电力客户需求为中心,通过供用关系,使电力用户能够使用安全、可靠、合格、经济的电力商品,并得到周到、满意的服务。

当前电力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多年来,电力企业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使电力企业员工形成不重视用户需求的作风,导致企业存在着以生产为导向的电力营销观念。具体表现在:

第一,电力营销滞后于用户的需求。电力企业对大量终端用户的特性缺少分析研究,没有完整的售前、售后服务体系,制约着电力销售,影响了电力市场的正常发育,形成了有效需求和电力结构性矛盾并存的电力销售市场,无法充分满足居民用电需求。

第二,市场营销手段有限,开拓市场成效不大。由于电力企业基础工作不扎实,信息不灵,对用电市场及用户消费需求、心理预期、用电潜力分析不够,电力市场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同时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系统,对用户用电变化不能及时掌握,也不能及时了解用户生产经营情况及设备的增减容量情况,对用户用电潜力挖掘深度不够。

第三,电力企业观念落后、服务意识不强。对优质服务的认识仅限于上街宣传、发传单、微笑服务、售电所设施更新等表面现象,没有触及加快办电速度、提高供电稳定性、减少停电损失等深层次服务问题。

二、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以先进的理念、细化的管理、明确的目标,确保管理高效准确到位,提升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益,对电力营销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供电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精细化管理是一道必须要迈过的坎。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就是企业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对其生产流程、管理流程进行科学细化和合理优化的过程,以实现组织结构专业化、工作方式标准化、管理制度化、员工职业化。

三、用电营业管理组织构造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用电营业管理系统的再设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之成为必要和可能。所谓用电管理系统的再设计,就是采用现代管理原理和工程方法,对用电营业管理的组织机构及其运行体系进行优化设计,目的在于把用电营业管理业务纳入统一化、合理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提高工作效率。这其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用电营业管理的组织设计,包括职能和机构;二是组织运行体系的设计,涵括程序、标准和表单。用电营业管理系统设计的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1)职能分析,用电与营业管理的职能是应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规范用电秩序;用电营业管理工作的中心应是注重搞好用电需求分析和预测工作,平衡发电和用电功率,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鼓励多用电;用电营业管理增加新的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侧管理是用电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经济为杠杆、按市场规律办事的用电管理,是建立在公共利益上的行为。以上是用电与营业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2)组织机构设计,用电管理的职能经过分析并确立之后,根据明确的功能构建组织机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是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保证。在原有的用电营业管理部门的组织机构再造基础上,按实际需要和发展,应增加市场开发及客户服务部、政策研究及形象策划等部门及其相关职能。

(3)管理流程图,管理流程图是用一些经过归纳得出的图例加上简捷的文字说明描述管理过程的示意图。这种图用来表示,当管理过程从某一定点进行到另一点,人、职责、资料及结果出现了什么情况。它可用来个别或合并地表明管理过程中包括那些工作环节,完成某一环节所涉及的部门或人员,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内容,执行某环节处理所需的时间,上下环境的信息沟通等。描述管理程序的流程图可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描述单项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图,其二是描述工作系统情况的系统流程图。

(4)用电营业管理标准体系,管理标准的制定,实际上可以说是组织结构设计的继续和细化,它使得设计出来的组织结构合法化和规范化,起到巩固和稳定组织结构的作用。管理标准主要包括业务标准、工作标准和作业标准。其主要内容是:职能范围、职责权限、业务流程和作业接口、工作承担者。

用电营业管理的标准体系的组成:

用电营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标准;用电营业管理的技术标准;用电营业管理的管理标准;用电营业管理的工作标准;用电营业管理的考核标准。

(5)用电营业管理的表单设计,由企业正式发布的有固定传递渠道,按规定程序由手工或计算机填写、处理、传递的信息载体,称为管理表单。众多的管理表单因其内在的联系而构成表单系统。例如:在用电营业管理方面就有许多管理表单,欠费明细表、季度考核统计表、抄表片等。

四、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

1.精细化的组织结构。好的管理模式,能使组织结构更为扁平化,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专业管理体系,真正实现营销管理的集中化,使客户在整个营业区范围内享有同样的服务体验。这一方面体现了以“流程管理为导向的”的组织模式;另一方面也充分兼顾了地区电力需求飞速增长的市场现状,极大地提高了客户服务的响应速度。

2.精细化的管理制度。严格的管理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建立体系健全、运行有效的营销常态管理制度是优质服务的基础,直接决定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电力故障应急抢修能力、业扩流程周期等服务水平高低。通过构建常态政企双向沟通机制,夯实优质服务运行体系,推进创新工作室建设,完善有序用电管理标准体系,开展用电量收益监测,确立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管理标准,建立电费收益分析和营销经济活动分析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规范,有效弥补在安全、服务、农网建设管理等多个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使精细化管理有章可循,业务流程精细化。

3.精细化的业务流程。根据客户需求和电力监管要求,采用流程驱动的业务管理模式,对服务功能及程序进行重新整合,构建信息高度共享、流程运转通畅、科学规范统一的营销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供电营销业务的流程化、规范化、自动化管理。建立和运作统筹协调机制,梳理营销各专业职责和存在的问题,对复杂的核心业务进行提炼、总结,根据管理经验进行抽象化、数字化,精确定位各关键环节及其主要控制点,确定总进度目标和分进度目标,确定关键线路,分析各项工作间的逻辑关系和时间顺序,把串行工作改为并行工作,缩短业务流程周期。始终以先进企业的管理指标为目标,参照同业对标结果,从项目立项的时间、成本、质量着手,由业务督办控制流程进度,由客户经理负责协调,加强信息管理、风险控制、宣传沟通、法律监督、工作督察等各个环节的全过程管理,提高基础管理工作的质量。

五、结束语

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运用现代精细化管理替代粗放式的管理已是大势所趋。电力营销的开展应立足于“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建立起适应买方市场需要的新型电力营销理念,实现供电企业的可持续發展。

电力企业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新形势下,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电力企业间的竞争日渐激烈,已演变为“知识、技术、人才”间的竞争。人才競争和薪酬管理紧密相连,随之,薪酬管理已成为电力企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电力企业需要多层次深化改革薪酬管理,科学分配岗位员工薪资,提高员工薪酬方面的满意度,更好地参与到岗位工作实践中,有效提高管理软实力。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阐述了电力企业薪酬管理的改革模式。

关键词:电力企业 薪酬管理 改革模式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薪酬管理是其关键性手段,也是电力企业永葆活力的首要前提。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电力企业要以自身整体发展为基点,客观分析薪酬管理问题,优化薪酬管理模式,确保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员工薪酬分配和制定的整体发展战略吻合,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促使“选人、留人、用人、育人”规范化、合理化,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一、电力企业薪酬管理

在日常运行过程中,薪酬是电力企业调动不同岗位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途径。薪酬管理是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岗位员工满意度的关键点,也是电力企业留住各方面专业人才,避免人才大量流失的重要手段。由于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运营环境复杂化,薪酬管理极易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比如,薪酬公平程度、岗位员工薪酬期望值,电力企业需要从不同方面入手客观分析员工薪酬管理影响因素,科学解决员工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科学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有效提高岗位员工满意程度,促使岗位员工将自身发展和企业长远发展相结合,注重自身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高,创造更多的岗位价值,为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有利保障。

二、电力企业薪酬管理的改革模式

1、注重薪酬有效沟通,优化薪酬标准

在改革薪酬管理过程中,电力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根据不同部门以及岗位性质、特征等,结合岗位人员具体情况,采用多样化沟通方法,和岗位员工进行有效地薪酬沟通,全方位了解不同层次员工在薪酬方面的需求,尤其是提出的建议、意见,明确员工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随后,电力企业要客观解决薪酬管理问题,优化薪酬管理体系,使其在更加科学、合理,能够得到岗位员工认可,要提高薪酬管理的透明化程度,避免不同层次员工猜疑薪酬,

为“吸引、留住”岗位专业人才提供有利保障,有效降低人才方面支出的成本。电力企业需要根据日常开展的各项工作以及业务需求,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深化改革制定的薪酬标准,使其和构建的薪酬管理体系相互作用,优化薪酬整体结构,促使薪酬管理更加规范化。

2、科学调整薪酬结构,注重分类付薪

在改革薪酬管理模式中,电力企业要注重薪酬结构的合理调整,明确薪酬结构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比如,固定工资模块、福利模块,要进一步细化设置的奖金模块,即“季奖、年终奖、特别奖励”,优化薪酬相关管理模式,自助福利、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模式。在优化薪酬管理中,电力企业要适当调整薪酬结构体系中工资决定要素,比如,知识技能、工作环境、表现情况、短期绩效,将职工对企业创造的总价值、员工中期绩效等作为奖金方面的决定要素,将职工年龄、工龄等作为福利方面的决定要素。电力企业要根据各方面决定要素,优化调整设置的薪酬结构,明确岗位员工工资总额组成元素,即“企业、奖金、福利”总额三部分,再进一步细化各部分总额组成要素,比如,福利总额:国家规定的具体福利总额、企业保险与自助福利综合。不同岗位员工工资总额和电力企业整体运营情况相关,员工奖金和电力企业获取的经济利润相连。在此过程中,电力企业要围绕董事会具体要求,明确员工工资总额,和岗位员工间构建合理化的薪酬共享模式,让自身运营效益和员工利益关系紧密相连,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电力企业需要根据各阶段运营情况,合理调整员工固定工资、浮动工资之间的比例,优化薪酬管理各模块,确保员工薪酬结构规范化。此外,在完善薪酬结构的基础上,电力企业需要采用分类付薪方法,根据岗位性质、内容等,对员工进行合理化分类,促使付薪更加客观、工作。电力企业要根据生产一线人员、管理人员与后勤人员岗位工作难易度、工作环境等,根据各方面实现的具体目标,采用不同的付薪方法,便于能够有效激励不同层次员工工作积极性,有效提高工作绩效。在此过程中,电力企业要根据薪酬管理标准、目标、战略计划等,科学构建员工薪酬管理层次,使其和构建的薪酬管理制度相互作用,最大化提高薪酬管理整体水平。相应地,下面便是电力企业员工薪酬管理层次结构示意图。

3、优化薪酬激励制度

在改革薪酬管理过程中,电力企业要注重薪酬激励制度的优化,不能再采用传统薪酬激励制度。在新形势下,企业组织等级日渐具有鲜明的平坦化特征,电力企业薪酬激励制度日渐优化,要注重宽带薪酬激励制度的构建与应用,简化员工工资范围具体跨度,适当增加员工工资类别,有效弥补传统薪酬激励制度缺陷,有效激励不同岗位员工。在此过程中,电力企业要根据自身各方面发展情况,结合宽带薪酬激励制度内涵、特征、优势等,优化薪酬管理模式、薪酬管理流程,合理调整薪酬等级,合理拉大同级薪酬浮动范围,避免同级员工薪酬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此过程中,电力企业要根据岗位性质、员工客观需求,优化薪酬结构,以市场薪酬、员工职位评价为切入点,明确薪酬等级,合理增加不同等级岗位员工薪酬,优化员工薪酬激励方法,采用岗级工资激励方法、绩效薪酬激励方法等,使其和构建的薪酬激励制度相互作用,最大化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面临着来自多方面严峻的挑战,不能再采用传统稳定型薪酬管理制度、方法等。电力企业要根据新时期薪酬管理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客观分析自身在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优化构建的薪酬管理制度,合理调整岗位薪酬结构,构建全新的岗位员工评价体系等。以此,科学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提高薪酬管理层次,促使不同层次员工发展和自身各阶段发展相融合,不断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苏琪.浅议电力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5,(11):183-183.

[2]程湘琼,郑苗苗.关于新时期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几点思考[J].广东科技,2013,(22):190-191.

[3]宋鲁男.关于新时期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4,(33):122-123.

[4]栾永刚,弥红春,李红真等.当前电力企业薪酬管理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9):2764-2764.

电力企业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大力推进现代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实现物资管理的专业化、标准化、制度化、精细化、科学化,对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和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电力企业 物资管理 采购

众所周知,物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非常重要的内容,是通过订购、运输、储备等方式对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所需用到的各种各样的物资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与组织。良好的物资管理,不仅有利于企业合理使用物资,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数量,也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加快资金的回流与周转,提高企业盈利。

电力企业的物资费用主要用在两个部分,一个是电力生产成本,一个是基本建设工程。同时,电力生产又具有高度的连续性,生产和消费同步,所以供电安全与供电质量对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对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要求及对各项物资的选用都要比一般的工业企业有着更高的水平。加强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逐步提高物资管理水准,对电力生产的安全运行,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现状及问题

目前,国内的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层面已经基本实现了业务计划和采购的分离、采购物资和保管物资的分离、采购金额和付款对帐的分离,这些明确的制度在物资管理中起到了有效的牵制与制约作用。

1.物资采购运作机制欠缺

(1)价格供应商管理尚不规范

目前,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对产品供应商的管理和监督普遍比较薄弱,没有对供应商实行分类分级的管理方法,与价格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一直处于时好时坏,并不稳定。后勤财务部主要职责就是监督物资管理的采购,但是无法承担价格供方的相应的管理职能,所以很难实现对物资采购的真正有效的监督管理。

(2)采购寻价机制运作不完善

在物资管理中,产品供应商的选择是物资采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按照通常的规定,重要物资的采购应当选择三个以上的供应商进行质量、价格的比较,然后再择优采购。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电力企业出于种种原因,产品采购部门在询价过程中,不按规定向三家供应商同时进行询价,而是直接向一家产品供应商询价后就发出产品订单,未经选择。

2.物资采购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1)询价以及产品供应商选择缺乏有力监督

目前,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采购从咨询价格到初步确定物资供应商和物资价格都放在采购部门的内部进行。在询价单对外发出的过程中,向哪些产品供应商发出询价则是由采购部门最终决定,在整个询价过程中,缺乏外部的监督与管理。

(2)采购价格缺乏有效的制约

现在很多电力企业物资管理部门并没有对物资的采购制定一系列的价格标准体制,大部分企业的采购计划,都有类似的情况,就是计划中提供采购价格是历史采购价格的加权平均价格,这些数据并不具备足够的约束力,很难说会出现虚报价格的情况。

二、改善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方法

1.电力企业物资集中化管理

推行物资集中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实行物资集中化的管理,有利化企业物资管理部门对物资进行保管,方便管理部门及时发现物资的缺失、采购、验收,实现物资的计划使用、精确使用,同时有利于物资的回收与管理,整合物资的采购渠道,强化物资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及时为企业决策层提供有效、确实、精确的物资消耗分析,便于电力企业决策者随时掌握各类电力物资的损耗规律和宏观控制财务成本,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消耗定额与企业预算,实现企业经济、物资、人力资源的最大优化配置,把企业运作的注意力投放在資金与产品的“投入产出比”,也就是如何用较少的资金投入换来较大的产品产出,怎样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资产的运作效果。

同时推行物资集中化管理,也方便监督、敦促物资管理工作人员与基层单位工作人员多接触、多沟通,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下基层,去了解、掌握物资的成本、损耗的实际情况,熟悉电力专业知识,明确和规范电力物资管理的重要责任,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服务意识,保证电力企业的生产供应与需求。

2.加强物资管理计划

根据电力企业年度的生产建设投资总量,计算物资材料的消耗与利用率,强化物资需求的控制,制定行之有效的物资管理计划,并把计划贯穿于整个物资的采购、发放、使用、消耗、破损、储备的过程中,并且管理部门应当突出计划的严肃性、条例性和实效性。物资的采购也必须按照计划运行,实行预算的定额控制。

3.物资管理信息化

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越来越深入的进入到每一个行业,电力企业也必须紧跟其后,物资管理部门应当率先做到管理系统化、管理规范化、工作网络化、物资信息化,必须采用信息化的现代方法,把物资的计划、采购、仓储、发放,产品供应商的管理纳入到整个网络管理之中,加强的物资信息的准确性与即时性,灵活地运用网络共享信息资源,逐步改善企业的管理环节。

三、总结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也应当活学活用,充分发挥天时、地利、人和,强化物资管理优势,有效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日常管理,加强物资保管,提高物质的利用率,大力减少物资和电力能源的消耗,同时降低企业储备资金的占用率,充分利用现有的企业资源,从而开源节流,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而企业本身,也应当加强企业制度的完善,在真正意义实现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继而不断的提升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力度,使得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工作向更好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林:刍议电力企业物资管理. 科技创新导报[J]. 2009(4).

[2] 张文蕾:现代电力企业物资管理问题初探. 商场现代化[J]. 2005(11)

[3] 于淦昌:浅谈现代电力企业物资管理. 管理与财富[J]. 2008(10)

[4] 刘盛:浅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工作. 电力技术经济[J]. 2005(3)

电力企业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在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下,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以快速的提升,对电能的需求量不断地增加,这就对安全供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电力企业不断地提升管理水平,才能为人民日常生产、生活提供安全的电源供应。文中从电力企业供电安全的重要性入手,对电力企业供电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电力企业供电安全的管理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电力企业 供电安全 管理措施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环境下,各个领域都对电能有了更大的需求,需要优质高效的电力能源。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则需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的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确保供电的安全,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电力能源,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好地为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提供安全、优质的动力。同时通过电力企业供电安全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也能够确保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更好实现。

1 电力企业供电安全的重要性

由于电力企业产品的特殊性,在电力企业供电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危险,一旦供电的安全不能得到保证,则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无法为用户提供安全、稳定的电源供应,使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受到影响。因此,保证电力企业安全供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电力企业安全供电不仅需要确保电力企业不会有意外伤害和事故的发生,同时还要保证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不会对公众的安全带来伤害。所以为了确保电力企业能够提供安全、稳定的电源供应,则需要电力企业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在管理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确保供电管理的规范性和制度性。

2 电力企业供电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当前由于对电能需求量的增加,而电网建设的速度与社会发展的速度还无法达到一致,由于电网改造的滞后,当前电网中电气设备及线路绝缘老化现象较为常见,这给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了较大的隐患。同时,由于电网改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现有资金条件下要想实行全面的改造还有着较大的困难,所以一些老式的供电设备和电器还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换,导致安全隐患增加。另外供电的安全性还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每年的雷雨季节,雷击现象增加,对供电安全带来较大的影响。

3 电力企业供电安全的管理措施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电能,供电安全关系到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所以对供电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企业只有不断的强化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有效地降低电力供应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人员的自身安全,加快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3.1 注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由于涉及的电力设备较多,而且这些设备无论是在运行还是保护机制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为了确保各种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则需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安全设施管理体系,根据高压配电装置制定不同的安全检查制度,而且还要做好基层单位的供电台账检查,定期对电力设施进行检查,检查中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从源头确保供电设备的安全性,确保其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2 注重对电力企业内部设备设施的维护

电力企业供电的安全性与设备的故障率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提高电力企业内部安全管理水平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电力企业设备的维护力度,在维护工作中能够有效的降低线路及设备老化故障所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通过对现场设备及线路的排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隐患,减少故障发生的机率,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3.3 提高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意识不到位,行动跟不上。因此在电力企业要加强员工安全供电的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管理,对日常出现的各类安全隐患要经常进行检查。另外,电力企业的领导也要注重供电安全管理工作。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加强安全意识、安全生产,领导重视安全员工的安全意识、工作责任心会进一步提高。除此之外,为了有效地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还应该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促进电力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员工供电安全管理工作的检查和管理。

3.4 提高电力企业员工的执行力

在加强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之外,还应该提高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执行力。只有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执行力才能将安全工作扎实有效地完成。因此,在电力企业中,我们可以积极开展安全评比工作。通过安全评比等安全竞赛活动提高企业员工安全工作的水平及技能。另外,还可以引入领导监督制,将各类安全监督、安全评比工作纳入考核,逐步将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共组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把提高电力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变成强有力的执行力。在电力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流程中落实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规定。

3.5 加强电力企业内部安全文化的建设

一个企业的文化理念对于整个企业的工作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电力企业应该树立自身的安全文化。通过安全文化理念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思念观念。从企业文化入手,让企业员工自觉形成安全工作、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同时,加大企业文化建设是科学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企业的安全文化也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建设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理念。通过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提高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电力企业员工通过对企业安全文化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才能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改进自己在岗位工作中的不足,避免不安全的因素对自己及企业造成的危害。所以,企业安全文化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供电安全,还能提高电力企业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全面提升电力企业的供电安全管理水平。

3.6 不断创新电力企业供电安全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

电力企业的供电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不断的完善与创新,从而走向更加科学的管理道路。在电力企业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和问题。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应该不断创新工作的思路,从企业员工、供电设备、社会影响等各个方面努力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加强对电力企业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对员工的安全工作进行考核,全方位的做好电力企业的各项安全工作,从而提升整个电力行业的供电安全水平。

4 结语

当前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对电能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就对电力企业供电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其与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经济发展及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其供电的安全与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强化自身的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内部设备的安全管理及设备的维护,提高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在管理工作中不断的进行创新,以全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措施来确保供电的安全性,提升电力企业供电的安全水平,推动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姜言明.建立供电安全防护墙,提高供电可靠性[J].冶金动力,2009(3):49-51.

[2] 赵彩虹.浅谈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风,2009(9):196.

[3] 马春山.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创造企业稳定效益[J].今日科苑,2012(4): 101,103.

电力企业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 预算是行为计划的量化,这种量化有助于管理者协调、贯彻计划,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电力企业对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为了能够使预算发挥效果,本文从电力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绩效考核的必要性,以及实施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电力企业; 预算管理; 绩效考核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1 . 16. 065

预算管理可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全方位地调动企业各个层面员工的积极性,是对企业内部进行灵活的管理,是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坚实基础。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预算管理越来越受到电力企业的重视,它不仅是一种整合的制度和安排,还是一种战略的思路和方法。但是由于预算管理在我国还是一种新的管理体制,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管理的效果也得不到有效的评估和应用。因此如何对预算管理进行绩效考核,将会对电力企业建立适应自身发展的预算管理体系产生重要影响,是电力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电力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对预算管理的意义认识不足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对预算管理认识不深,在预算管理的工作中持消极态度,仅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编制预算,预算的执行也不规范;还有一些人认为预算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忽视了预算在资金、财务、信息、人力资源、管理等众多方面的作用。将预算管理的涉及范围和作用片面地局限在财务方面,导致预算管理的功能被大大削弱。

2. 预算管理不能充分体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企业是在自身的战略目标指导下制定并实行预算管理的。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战略目标,但在将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计划时,常常缺乏可行的方案和措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制定预算时,对预算管理理解不深,过于重视财务指标,忽视非财务指标的应用,过于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除了财务指标,公司战略的执行情况还可以通过其他非财务的关键因素体现出来。而过分强调财务指标和结果,没有必要的监控和调整,会造成公司只注重短期行为,忽视长期发展,无法支持公司战略的实现。

3. 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作

预算管理是一种协调和控制手段,通过对企业内各个部门的协调和管理,平衡资源,激励员工。但是在执行中,各个部门之间、部门内部都存在着缺乏沟通,目标偏离的现象。由于在预算编制和控制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协调,使企业财务目标分散,在编制预算时往往积极性不高,权责不明,互相推诿。有一些部门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因此缺乏必要的协调和配合,对自身预算方面没有严格控制,导致预算失控,造成损失。

4. 对预算的考核不规范

目前预算管理的重点仅仅是预算编制方面,对执行和考核都缺乏有效的控制,使预算不能发挥指导和约束业务活动的作用。由于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预算结果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各个部门以及员工的工作结果和努力程度。预算考核体系不健全,考核制度与方法不完善,考核过程缺乏公平公开原则,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都会对部门和员工的积极性造成影响,导致预算管理失败。

二、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的必要性

首先,绩效考核是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绩效考核要融入预算管理中。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考核,在预算执行中,企业将预算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员工个人。通过预算指标,对工作业绩进行及时的评估和调控,以纠正实际结果和预算目标的偏差。对预算管理的考核处于关键的地位,既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又是下一次改进和提高的基础。

其次,绩效考核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由于预算是对资源进行分配和协调,以使企业内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绩效考核则通过明确职责权限,对各项活动流程细化分解,量化关键成功指标,通过对业绩评价的及时反馈等方式,对资源利用的效率进行衡量,进而发现偏差和找出不足,做出改进。

第三,绩效考核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因为企业的预算管理是以公司战略为基础的,对预算管理进行绩效考核,则是基于目标一致和战略一致的出发点进行的。预算可以视为战略的具体化。其绩效考核是从全局的角度,对业绩表现进行综合的评价,平衡过程与结果、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三、绩效考核的实施方法

1.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

企业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要树立正确的意识,以预算为中心,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首先要确定预算管理目标,将公司战略分解为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根据这些规划编制财务预算、成本费用预算、市场开拓收益预算和人力资源预算等,并将这些预算的内容分解为财务与非财务因素,如投资回报率、营业收入、营业费用、利润、顾客满意度等,将这些因素作为对应的绩效考核的指标,衡量企业整体和个人的工作业绩,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整体优化。

2. 统一绩效考核标准,突出可比性

在企业内,要统一绩效考核尺度,使考核遵循公正和公平原则。做好工作分析,细化量化职位考核标准,比如对同一工种不同岗位的每个员工个体的工作性质差异要做充分考虑。对不同工种的考核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考核标准。实行分级考评,使绩效考核与预算目标相适应,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发挥绩效考评的激励与约束的作用。同时要对考核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专业的考核方法,提高考核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 采用科学的绩效考评方法

为了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企业要从全局出发,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绩效进行全面的考评。比如目标管理法和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平衡计分卡方法。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绩效考评体系,目的在于找出超越传统以财务量度为主的绩效评价模式。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平衡计分卡系统认为在原有财务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将顾客、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也纳入企业目标体系,三者的实现会共同促进财务绩效的提高,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绩效考核就是对企业的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等4个维度进行评价,以实现绩效考核、绩效改进、战略目标实施和修正的过程。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统军. 浅谈全面预算管理中的绩效考核[J]. 苏盐科技,2006(4).

[2] 金颖. 对企业预算管理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 经济师,2005(2).

[3] 毋俊华. 浅谈如何做好电力企业预算管理[J]. 经济师,2010(9).

上一篇:优化课堂教学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上机课程课堂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