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的政治教学论文范文

2024-02-06

情境教学法的政治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1情境教学法运用研究的意义

1.1改变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弊端

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以被动的理论灌输为主,教师在课堂中发挥着绝对主导的作用,教学过程往往枯燥无味,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状况。 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1.2有利于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把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情境教学法基于教材, 着眼于学生实际设置真实情境,从而把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可观可感的感性材料,缩短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更好地把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

1.3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情境教学正是运用了将视、听、说融为一体的这一手段,充分利用学生在学习中的这些非智力因素,把学生注意力、兴趣引导到学习对象上,进而使学生对学习对象感兴趣,并获得深刻、完整的理解,易于巩固。

2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现状分析

2.1取得的成效

一是有效唤醒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情境教学法的充分运用能有效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 变教师被动 “教 ”为学生主动 “学 ”。 二是转变了教师教学观念 。 情境教学实践能有效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提高教师课堂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活跃教学科研气氛,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三是促进了师生角色体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情境教学市一中相对开放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重新定位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绝对主导地位,根据不同情境师生分别融入不同角色,通过情境体验获得感情的升华和对知识的认知。 因此情境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建立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引导学生自由表达看法和见解,有助于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2.2存在的问题

一是情境创设趣味性多于知识性。 俗话说矫枉过正。 在情境教学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刻意纠正以往刻板枯燥的课堂教学,在创设情境时过于注重情境的趣味性,而忽视了知识性,从而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是部分教师素养不高, 情景创设情感不真实,没有真正投入真情实感,影响了情感教学的效果。 三是情景创设形式过于单一。 部分教师不善于综合运用图像、音视频、动作、语言等各种要素,导致学生审美疲劳。 四是过于追求形式,华而不实。 部分教师应用情境教学偏离了 “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这一根本目标 ,偏离了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华丽和热闹。 五是部分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过于重视在新课导入时创设情境,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持续性。

3正确运用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策略思考

3.1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 ”研究表明 ,当学习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学习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 生活永远是工作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教师如果能将生活经验、 生活素材融入情景创设的整个过程, 让知识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中彰显出来,显然能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3.2创设启示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对于那些理论层次深、理解难度大的教学内容,如果注重通过情境的设置给学生提供信息暗示和思维引导, 激发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透过情境引导学生登堂入室,无疑会有效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

3.3创设感染情境,依托情境潜移默化

情景教学不光要创设生活情景、启示情境,更要注重在情境创设过程中融入充分的情感体验。 作为情景创设者和引导者,教师本人应该通过饱满的激情、 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充满感染力的场景,力求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3.4创设展示情境,让学生展示才华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自主意识空前膨胀,也更乐于在特定场合展现自己。 在情景教学中,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情景创设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设有利于充分展示学生能力、 特点和才华的情境, 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充分参与达到对教学内容的充分理解。

3.5创设生成情境,动态中催生灵感

教师在情境教学中应当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 提高驾驭课堂的本领和能力,善于把一些预设之外、意料之外环节创设成为即时性、动态性的生成情景,从而激活学生思维,催生学生灵感。

3.6利用课堂辩论创设情境,增强学生自信

“辩论出真知 。 ”把辩论引进情境教学中 ,在创设情境时充分考虑融入辩论因子,让学生在辩论中获得知识、锻炼口才、增强自信、锻炼能力、活跃氛围,对于提高情境教学实效性大有裨益。

3.7利用时政热点创设情境,创设互动情境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国际国内大事往往是他们最为关心, 也是最愿意思考的,在创设情境时充分融入时政热点因素,能够使学生感到贴近生活实际,不枯燥,有新鲜感和吸引力,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3.8利用声像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声像作品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情感性等特点,在情境创设中适当融入声像因子,把文字材料、知识理论以声像并茂的形式表现出来,有利于唤起学生情感,引起共鸣。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对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存在情境创设趣味性多于知识性、情境创设情感不真实等诸多问题,可以从创设生活情境、创设启发情境、创设感染情境等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情境教学法的政治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情境即情况、环境, 一般是指由外界、景物、事件、人物关系等诸多要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有机结合的境地。课堂教学情境, 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图表、图像、实物材料、人物动作、人际关系等。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既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也要考虑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 更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不同的教师, 不同的学生, 应该根据具体的不同特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 以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主要实验的情境创设形式有:

一、文字材料情境

用文字材料、图表、数据等资料, 展现、陈列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背景资料、事件经过、建设成就等, 作为学生探究的依据。思想政治课教学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强调学以致用。以事实为依据创设材料情境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种重要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巧妙地设置材料情境, 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本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引出观点, 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推理能力, 帮助学生把理论与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利用事实材料, 就如同把学生引进现实生活中, 向他们展现现实生活的复杂与多样, 让学生在典型的环境中, 综合运用知识发现、解决现实问题。因此, 在教学中结合教材, 有机地利用事实材料,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而且有利于启迪智慧, 开拓他们的思维。

如在学习“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后,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 我举了一个广告求异创新的案例, 案例如下:英国伦敦一条街上有三家裁缝店, 裁缝个个手艺高超, 其中一家首先挂出广告:“本店有伦敦最有名的裁缝”。另一家也不甘示弱:“本店有英国最好的裁缝”。人们认为, 第三家一定会打出“本店有世界上最好的裁缝”。然而第三家店却挂出了一条极为普通而又非常巧妙的广告“本店有这条街上最好的裁缝。”第三家店的广告体现了辩证法的胜利, 是思维求异创新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只介绍前两家店的广告语, 让学生设计第三条广告语并说明理由。通过自学设计, 学生思维被激活, 并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质疑创新。

二、语言描述情境

用口头语言、身体语言等方式, 展现、描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境况对学生的探究活动, 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 提高学生的感知效应, 激起情感, 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的过程, 是教师根据具体情境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师生互通信息、交流思想的过程。目前, 教学传递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的语言, 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 具体形象的描述, 恰当巧妙的比喻, 会给学生创造一种美好的情境, 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情境, 用以适当的表情、姿态、语言等, 会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 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无尽的思索, 也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学些的积极性。如:许多古诗和新诗都蕴涵着深刻的哲学道理, 在高二的哲学教学过程中恰当选用诗歌这种语言艺术, 加上教师或学生的有感情的朗诵, 既能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又能化抽象的哲学道理为形象、直观。如:我在讲完《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之后, 用多媒体打出《母亲》这首诗并深情地朗诵, 同时提出问题:在这首诗里, 怎样体现了矛盾的基本含义?

妈妈的腰弯了

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妈妈的眼花了

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妈妈的皱纹深了

她把美丽和青春给了我

妈妈老了

她把不老的心灵给了我

……

同学们被诗中描写的那种伟大、圣洁、无私的母爱所感动, 在灵魂得到洗礼和净化的同时, 更加深了对矛盾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通过设疑引思、设疑探究,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 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情境, 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如, 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课时, 针对目前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对国家政策不理解理, 财知识缺乏等现象以及教材本身的要求, 我设置了几个问题:贷款消费与适度适度消费矛盾吗?既然要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为什么还要鼓励贷款消费呢?如果让你当家, 你会如何安排家庭消费?

问题提出后, 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之中, 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议、讨论, 形成自己的看法, 最后指导学生总结, 明确经济学道理以及国家的方针政策。

情境教学法的政治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课程定位、客观存在的教学现状及现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要引入情境式教学模式。为有效地运用情境式教学模式,要把握学生的情感要求,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创设必要的情境,以达到利用情感的两极性特征,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美丑,提高认识能力;利用情感的感染性特征,互激互励,促进学生素质提高;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达到“原理”课教学最佳效果。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    情境式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情境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针对学生注重情感感知而又崇尚社会正义的心理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选定的典型情境中,调动学生参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受到教育的教学模式。情境式教学之“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往往会与学生的情感、心理产生共鸣而契合,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与活动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充分发挥自我潜能,主动获取知识,最终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人的充分发展。

一、“原理”课实施情境式教学模式的现实依据

(一)从课程定位看必须引入情境式教学模式。

“原理”课旨在教会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研究各种问题,它就像一座连接社会和理论的桥梁,一方面使学生汲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神营养,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把知识物化到实践的理论指导和精神动力。从内容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多半是以抽象的概念、范畴和逻辑推理的方式表现的,对它的理解和掌握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从课程特点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价值性和真理性相统一的理论品质,主要针对的是学生的主观世界,是触动学生心灵的学科。这就需要运用情境式教学模式触动学生心灵,启发学生思维。为此,把情境式教学模式引入“原理”课教学,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客观存在的教学现状需要引入情境式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原理”课教学往往遵循这样一个模式,那就是机械地从基本概念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引出相关的原理,然后围绕这些概念、原理进行论证,或者结合某些具体事例加以解释。区别在于教师教案的厚薄不同,规定的学时不同,罗列的例证详略不同,而从章节编排、观点表述、论证思路等方面基本上大同小异。这种的教学模式,抹杀了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忽略了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忽略了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忽略了学生实际缺乏哪些精神营养,最后只能以一种说教的形象而导致教学对象的逆反心理,从而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效率低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运用情境式教学模式对于增强“原理”课的实效性尤为重要。

(三)现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要求引入情境式教学模式。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剧的今天,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很大变化,当代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新信息非常迅速,学生思想呈现出比以往更多元和复杂的趋向。一是认知方式偏重感性化,多数学生注重自身感受和体验,忽视理论学习,情感因素更多地渗透在其认知方式之中;二是个体独立意识膨胀化,在认知、意志、情感等方面更注重自己意识的独立性,强调个性化;三是价值取向多元化,对统一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要求存在强烈的逆反心理。“原理”课要适应这种新变化的要求,必须运用情境式教学模式寻找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二、“原理”课情境式教学模式运用的基本要求

(一)把握学生的情感要求,是运用情境式教学模式的基础。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会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原理”课中,由于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很多,学生常觉枯燥乏味。特别是有些教师常常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做是单纯的知识识记,严重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时没有愉悦感,影响学生对基本原理的掌握和思想觉悟的提高。所以在授课时,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可以采取不同方法,让学生兴趣盎然,非听不可,从而激发相应的情感。事实证明,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促使他们的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从而达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的目的。

(二)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是运用情境式教学模式的条件。

当代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不再轻信和盲从,他们喜欢发表不同于他人的意见和看法,这就需要教师取得学生的信任感,发挥自己在情境教学中的导向作用。教师只有“台上是良师,台下是益友”,对学生亦师亦友,才能获得学生的敬爱和信赖。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并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就愿接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学生进步就快。反之,学生与教师关系疏远,甚至对立,进步就慢。师爱这种感情力量对学生非常重要,它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心理动力。爱护和关系学生,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自尊,对学生一视同仁。并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愿意敞开心扉,接受教育,这样就可以真正地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创设必要的情境,是运用情境式教学模式的关建。

运用情境教学法要以情生情,以理激情,借景生情,让学生置身特定情境中,以便根据教学预期触发学生某一方面的情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

1.情绪渲染法。教师要以自己真挚的情感感染、打动每一位学生。在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典型材料,通过感人的讲解,调动和强化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教学要符合学生的特点,鲜明生动而不失逻辑性,准确简单而不失趣味性。要特别重视语言直观教学,通过丰富而准确的表情,恰到好处的动作等情绪渲染,感染和教育学生。

2.情境展示法。教学情境的展示,将深奥、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触景生情,营造热烈、活跃的教学氛围。可以通过诸如图片、影视资料、音乐、小品、漫画等手段,展示直观、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紧扣教学内容,将创设问题、展示资料、课堂讨论与正确引导四者密切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欣赏过后讨论,教师则加强引导,对资料内容进行梳理,以实现理论升华,以感染和教育学生。

3.自我体验法。通过角色效应,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情境教学可以通过角色转换原理,使学生从教学过程中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也就是为学生创设一种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活动情境。学生若能成为学习的主动角色,就会主动投入、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意识就在其间逐步形成,逐步强化。也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现身说法”进行自我教育,如学生社会调查的汇报、热点问题的辩论等,都会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原理”课情境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价值

(一)利用情感的两极性特征,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美丑,提高认识能力。

情感的两极性,指人们在一定的情境中,对不同的事物会产生两种对立的情感,表现为积极肯定和消极否定两个方面,当学生对“原理”课有了感情,就会努力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学习“原理”课的基本原理,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反之,就会精神不振,无心向学,甚至厌学。再者,当学生耳闻目睹社会上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时,就会产生敬佩、仰慕的情感,当学生窥见那些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丑陋现象时,就会产生反感、厌恶情绪,这是因为以往的教育已使他们具有了一定的判别能力。教师可以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利用情感的两极特征,在学生已有的判断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真、善、美值得敬佩、仰慕及假、恶、丑应该遭唾弃、厌恶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达到思想理论教育“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教学境界,使学生在体验中独立思考,交流学习,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情感的感染性特征,互激互励,促进学生素质提高。

情感的感染性,是指由人与人之间情绪的相互感染而引起情感共鸣。寓理于情是进行“原理”课教学的基本方法,通过情境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使知识交流借助情感交流达到应有效果。为此,一要言之有理,以理服人。教师凭借坚实的理论功底,讲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厚的历史感、强烈的现实时代感和巨大的逻辑力量,方能凸显理论自身的魅力;二要声情并茂,以情动人。声即语言表达流畅、逻辑严谨、恰如其分;情即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富有激情的情绪,情真意切;声情交融、富有生气与热情,从而获得强烈的课堂艺术感染力;三要以自身人格的力量,教书育人。教师这种人格的力量是融理想、信念、品格、情操和教养于一身,教师基于这样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及扎实的理论功底之上的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情实感,对学生产生极大感染力,从而促进学生理论素质和思想素质的提高。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达到“原理”课教学最佳效果。

教学过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在知识取得与形成过程中的促进者和合作者,简单地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监测和帮助学生完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整个活动过程;学生不是教学活动的随从者,而是教学活动的主角。在“原理”课的教学中,情境式教学能协调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无形的群体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又能转化为催人奋进的动力和克服困难的战斗力。要创设良好的情境,将教师和学生同时纳入多种互动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师生之间才能形成情感“合流”,心心相印。实践证明“原理”课的最佳效果,是社会意志、教师意志和学生意志三者的和谐统一。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也是“原理”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梁桂麟,徐海波.当代高校公共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谢建芬,张小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2.

[3]陈媛.构建“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课情境教学模式的探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基金项目:合肥学院科研发展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3KY10ZD);安徽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szxm074)。

情境教学法的政治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从现阶段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在高中政治教学的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情境;高中政治教学;必要性

随着新课改大纲的不断推行和完善,新课改教学大纲对于教学课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政治作为高中课程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当前高中政治课程的枯燥导致很多学生对政治这门课程丧失了学习兴趣。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研究如何将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在高中政治教学之中,具有必要性。

一、现阶段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情节创设之中,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严重地制约了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发展。第一,生活化情境创设过于简单,很难将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高中政治枯燥的教学结合起来。例如,高中政治必修三是哲学与生活,而哲学在生活之中虽然不多见,却隐藏在每一个生活问题的深处,这不是简单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就能表现出来的。过于简单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不但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第二,现在高中政治教学之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缺乏必要的连贯性,不能很好地将高中政治课程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联系起来。断断续续的生活化情境教学,不但不能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之中理解枯燥的政治知识,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生活化教學情境创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要将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在高中政治教学之中,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进行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因为高中生入世未深,对于生活的体验不够充分,教师的生活化情境创设如果超出了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不仅达不到想要的效果,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其次,要做到创设的教学情境和教材的教学内容相互适应,达到教材和教学情境相互连贯。这样不仅能够将枯燥无味的高中政治知识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联系起来,更能让学生在连贯的生活情境之中理解连贯的政治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创设的生活情境应该与本地的生活实际相互联系,不能凭空捏造理所应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理解政治知识的时候感到一头雾水,不明所以。最后,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时候,要注意情境创设的方法,注意设计的问题要和生活相贴近。单一的情境创设方法加上原本就枯燥的政治知识,会让学生对政治学习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如果设计的问题脱离了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那么就会让学生有一种生搬硬套的感觉。

总之,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还处在一个发展研究阶段,只有不断地深入实践,才能真正地做到将生活与高中政治教学相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钟亚林.高中政治教学情境创设生活化的尝试[J].武陵学刊,2014(03):47-48.

[2]韩春玲.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交流版,2013(04):17.

编辑 尹 军

情境教学法的政治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他们承载着祖国的明天。科学的发展引领着社会的进步,小学科学课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小学科学课教师应该应用生动有趣的方法教授学生小学科学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本文简单讲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科学课堂;小学科学

文献标识码:A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Primary SchoolScience Classroom Teaching

(Fourth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Jimo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 WANGChengguang

一、情境教學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情境教学更符合其教学理念。情境教学在情境中学习,能更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启发小学生自发的思考,在情境中追寻答案,在情境中解决问题。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职业素养也越来越高,不再是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情境教学法使用得越来越多,情境教学法的使用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学习效果更好,教师教学也更加轻松。教师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也就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因材施教也能更好实施,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减轻了学习的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感觉到学习科学的乐趣,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能真正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情境学习法,不仅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两全其美,对学生、对教师、对社会都是有所帮助的教学方法。

二、现在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分析

科学在不断发展进步,但固有的模式还是很难改变,也许是教学条件限制了教学方法,也许是外在因素限制了授课方式,也许只是习惯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愿意改变。在现在的小学课堂,还是教师讲课为主,本应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现在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学习知识特别被动,知识的正确性都由教师说了算,教师就是正确与否的权威,学生不主动不参与,变成了知识的载体,使学生的思维也更加固化,缺少创新,也没有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前面讲,学生不知道接受了多少,师生互动极少,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知道学生知识掌握多少,教师看到的只有最后的卷面成绩。本来需要学生参与的科学课也变成了念课本,学生缺少激情,没有热情,学习也变得枯燥乏味。小学只是学习的开始,不能让小学生没有热情、激情,失去学习的兴趣。应该给予学生更好的教学方法,解放学生的思维,创造出创新性学习人才,对学习充满热情,热爱学习,热爱探索。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有更好的适应能力,以后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三、情境教学法的原则

情境教学法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所以第一个就是轻松愉悦体验性原则,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开心快乐地学习,操作性较强。第二个原则是统一原则,让学生的无意识学习和有意识相统一,情感和理智相统一,让每一个动作和意识都变成一种学习。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欲望、动机。让学生压力与轻松并存。第三个原则就是自主性原则,情境教学法学生是主体,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师生共同进步。

四、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实验小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人生刚刚开始,对一切充满好奇,这就是他们的求知欲。教师就应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追寻自己的心,努力学习、努力探索。对学习产生兴趣。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探索他们未知的世界,敲开他们心中向往的大门。不断开阔眼界,拥有一颗想要追寻知识的心。科学探索妙不可言,有向往才能努力去追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起参与学习。例如在小学科学课第五单元的《空中彩桥》,讲述了一系列光的知识,如《七彩阳光》就是光的色散实验,简单的介绍只会让学生强行记住一时,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带着学生做实验,一盆水、一面镜子、阳光,镜子放在水里露一半,在阳光下改变镜子的位置和角度,学生通过做实验,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记忆更加深刻。还有《彩虹的秘密》模拟彩虹形成实验,《飞旋的陀螺》色光的混合、三原色,《声音的秘密》里面《声音的产生》,都是体验式、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实验小课堂让学生更感兴趣,启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科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学科学简单在于实验结果一目了然,实验过程却很神奇,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又引发小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小学生刚刚进入学习状态,对学习是一知半解的,迷茫的,从出生到现在更多了解的是生活,把学習和生活联系到一起,用生活中的已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对学习增强了信心,创设与生活有关的情境,让科学学习也变得简单些,让学生都能走进科学。如《动物王国》里面的学习很多概念的问题,概念是生硬的,小学生理解都是难题,何况背下来。如昆虫、爬行动物、鸟、两柄动物、哺乳动物、鱼。这些需要知道他们的特征,小学生对于这些的认知一定是不全面的、零散的。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观察这些动物,归纳总结,概括动物的共同特征,学生更加了解了动物,教师也达到了教学目的。贴近生活,课堂气氛也不再枯燥乏味,学生也能增加知识量,把科学运用于生活。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投入科学的世界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越来越普遍,多媒体设备也变成了班级必备设备。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多方便,很多知识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一目了然,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接受。如:学习《生命从哪里来》认识花的构造,果实从哪里来的,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动态图片结合实际的花了解花的构造,果实的形成时间很长,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小学生了解花到果实的变化过程,知道花的哪部分变成了果实,果实中的哪部分是原来花的什么形态,学生不仅会很喜欢,还会感觉到很神奇,大自然的力量是伟大的。了解植物的生命从哪里来,还要了解动物从哪里来,我们从哪里来?视频生动形象地演示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形成受精卵,慢慢长大,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变成现在的我们。生命很神奇,科学也更值得我们去探索,多媒体教学能创设更好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让学生投入科学的世界。

五、结语

在不断摸索中进步,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教师更好地教好科学。本文探究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描述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用的重要性和现代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阐述了情境教学法的几种应用方法,希望对小学科学的教学有所帮助,让教师培养出更多优秀有思想有抱负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云玲.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18(26).

(责任编辑 范娱艳)

情境教学法的政治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1 利用角色扮演, 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认识

在外科教学中, 有的内容可以利用角色扮演作为学习理论或体征的检查方法于演示中完成, 使学生在具体、形象、乐中获得知识。我在上《急性阑尾炎》这章节, 讲到阑尾炎的检查法, 如果单纯从书本理论到理论, 象读书一样, 学生就很难明白, 我让一个学生扮演病人, 一个学生扮演医生检查, 检查压到右下腹麦氏点时, 扮演病人的学生马上叫痛。其他腰大肌试验, 娄夫辛征试验, 闭孔内肌试验逐一演示, 学生一目了然, 很快就能掌握, 并对所学知识终生难忘。在急性典型胆囊炎检查墨菲征阳性时, 一个学生扮演病人, 我扮演医生, 在检查时, 让“病人”深吸气过程中, 如果突然出现痛苦表情并突然屏气, 这就是墨菲式体征。

2 借助图像, 增强感性认识

图像是一种形象、直观的表达方式, 它包括多媒体课件图象, 影视图录象、课本的插图、图表、挂图、标本以及黑板画图等等。特别外科更是一个形象学、形态学、每个疾病必须知道它的解剖、生理、病理等 (解剖学是外科的大门) , 能使教学环境宽松化, 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 枯躁的问题趣味化, 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如讲腹股沟疝时, 首先让学生到解剖室, 在人体标本上辨认腹股沟管、直疝三角及邻近组织解剖, 然后再上腹股沟疝时, 对腹股沟疝的概念、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易于撑握。再如上烧伤时, 多媒体课件把各度烧伤的深度, 创面外观特点演示给学生时, 学生目光炯炯有神, 一种好奇, 一种兴趣, 一种求知欲马上表现出来, 显然我们的外科教学效果也就显示出来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 除书本知识外, 多接触临床, 撑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 搜集相关教学标本等等。

3 巧用幽默, 从中获取知识

幽默是教学艺术的一种特殊教学方式, 在外科教学中, 巧用幽创设情境, 可以使抽象知识趣味化。经常运用幽默艺术, 不仅可以活跃课常气氛, 激发学习兴趣, 而且起到发展学生思维力的功能。在讲授《腹外疝》章节时, 我先讲述我在门诊看病人时的一个故事:一个患者来看病, 主诉病史时说:“医生, 我近段阳囊的部位出现一个奇怪肿物, 我起床, 它也跟着起床, 向阴囊突出时阴囊变大, 并下坠;我睡觉, 它也睡觉, 阴囊缩小, 肿物缩小或消失。”这就是典型腹股沟易复性斜疝的典型表现。大家听完哈哈大笑, 这就说明他们在笑中已经掌握腹股沟易复性斜疝的临床特征。

4 结合临床病例, 设境求知

书本的知识是为临床服务, 要结合临床医学的发展变新, 新的疾病出现和某些疾病的灭绝, 新的医疗技术的发展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理念、教学体制的改革, 教学要适应目前社会的发展和临床的要求, 要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要结合临床讲授, 设境让学生获得知识。我在讲授《外伤性脾破裂》这章节, 先引出一个病历。“某年某日我在医院值夜班, 基层医院有一个车祸的危重病人, 要求我们开车出诊接回来手术。我到该院发现病人面色苍白, 四肢冰冷, 血压下降, 脉博细速, 检查病人左上腹明显压痛, 反跳痛, 全腹肌轻度抵抗。左下腹腔穿刺抽不凝固鲜血5毫升。”病史的陈述, 一个外伤性脾破裂, 出血性休克的病例的病状体征就显现了, 同学们静悄悄地渴望听下去, 病人是死是活?老师是如何处理的?我继续讲述外伤性脾破裂, 出血性休克的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同学们听起课来不感到枯躁无味, 而是如饥似渴, 津津有味, 专心致志地求知。

5 妙设提问, 以“疑”增知

课堂提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发掘学生智力,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也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 教师进行课堂调控的重要方法。通过提问,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了回忆、对比、综合、概括和创新, 激发了兴趣, 集中了注意力, 学生就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针对具体的病例, 紧紧围绕问题, 将知识进行整合、思考、分析和研究, 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讨论中涉及的难题及讨论提纲中的问题。同时, 有的学生还会提出老师未提出的而又值得思考的问题,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方式从灌输式向启发诱导式的转化, 使学生自觉、主动、创造性学习。同学们围绕预设问题展开讨论, 各抒已见, 大胆交流自己的独特见解,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6 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以优促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化技术的教学手段不断运用到教学中来, 把知识科学、快速、有效地转输给学生, 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手段, 越来越不适应这一目的实现, 而作为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出现和课堂中的应用, 给课堂教学翻开了新的一页,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研究, 不单纯是教学技术的引进, 而且是教学艺术的发挥, 它必然会引起教学观念、教学设计、课堂结构、教学方法, 学生参与等一系列的思考与探索。所谓“多媒体教学”, 具体的说, 是指在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中, 继承传统教学中的合理成份, 恰当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 各取所长, 相辅助相成, 构成教学信息, 传输及反馈的调节的优化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多媒体教学随时变换文字、图片、影像等各种资料, 直观地把感性、理性的知识传授, 激发学习兴趣, 突出教材重点, 突破难点的有效手段。

7 设“沟通”、“和谐”情境

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专业的教学, 同时还要在思想品德、心理等方面的“育人”。常言道:“百行, 德为首。”这就要求教师关心学生, 了解学生, 爱护学生, 对学生态度和蔼, 以自己的行为感化学生, 这样教学氛围变压抑为活跃, 教学效果得以实现, 增强了课堂的凝聚力, 增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并从中获得教学的第一手反馈信息, 检验教学效果, 进一步调整改进完善教学方法, 教师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优弱点, 并给肯定和指导, 促进教学相长, 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也在今后的社会、工作中能表现出对病人理解、关心、体贴和责任感, 有爱岗敬业精神, 有较高的人文素质。

总之, 创设教学情境是一门艺术, 适应于不同专业, 不同层次的学生, 特别适应于中、高职教育的学生。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精心创设合理的情境,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 带着积极的情绪学习和思考, 可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摘要:目的为了寻求能更好适应外科医疗、护理人才需求的一种教学方法;方法通过对目前学生学习状况、教学方法的探讨与研究。结论目前医学教育的改革一是教育理论的改革;二是教育思路的改革;三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外科学,教学情境,创设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我国蔬菜生产现状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