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行政管理论文范文

2024-05-03

高等学校行政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翻译硕士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翻译硕士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没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所有新的教学理念与方式,都难以落到实处,翻译硕士培养质量和水平也无从谈起。本文从高等农业院校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的方面、建设内涵、教学改革的要求及建设途径四方面来对高等农业院校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分析研究,又从加强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建设、促进教师能力发展、增强学生以赛代练水平三方面作出了反思,旨在为提升高等农业院校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翻译硕士;高等农业院校;师资队伍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生态美学视域下的美国沙漠文学研究”(2019BWX008);2017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基于再现开放课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17SJGLX237);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教师发展视域下的高等农业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研究与实践”(2019SJGLX224)

从2007年国务院学位办开展翻译硕士授权试点工作以来,截至2020年4月,共有253所高校获得试点,其中高等农业院校共计11所,占比4.35%;有4所211工程建设高校,5所“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而高等农业院校的龙头高校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大学等实力强劲的高校并没有参与翻译硕士培养,并且所有高等农业院校的双一流学科没有一个是外语学科,这也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农业院校本身在科研能力、与国际接轨方面就不强,如果不抓住翻译硕士招生的东风,势必会在将来的科技竞争中处于更加劣势的地位。”[1]“专业发展,师资为先。”[2]翻译硕士设立之初,[3]仲伟合认为目前我国高校中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还是以研究型为主,因此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点应有针对性地引进或培养其师资队伍。而从2015年及后来的翻译硕士专项合格评估的结果来看,师资队伍建设目前仍是翻译硕士教育软件建设中最为薄弱的环节[2]。因此,对于师资队伍建设则尤为重要。

一、高等农业院校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与研究

(一)高等农业院校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通过查阅目前招生翻译硕士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这五所高校,笔者发现这几所高校中,双一流学科建设及211工程高校的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在师资队伍方面较强,博士及高级职称教师达到了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要求的40%,有部分教师比如王银泉等在全国翻译界及翻译硕士教育界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南京农业大学甚至还成立中国农业典籍翻译研究中心,这为高等农业院校在外语学科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及扩展,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而身处中西部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及河南农业大学尽管通过拼凑也达到了教指委的要求,但是博士教师比例还相对较低,只有20%~30%之间,还需要加强。再者因为这些高校身处经济相对不太发达的省份及城市,教师队伍的翻译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也有待提高。

教师自身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多为语言学、文学和翻译学方向教师转型而来,这个可以从各个学位授权点官网教师的介绍情况能清晰地得出结论。在教师的介绍中,多为介绍教师的科研成绩,甚少关注教师的翻译成果,这也与时下的职称评定有莫大的关系,翻译成果通常不被认知为科研成果。翻译硕士师资队伍中甚少有专职或者兼职翻译经历,更没有在专业的语言服务公司挂职锻炼的经历,这样的教师占比约为98.9%,因为专职的翻译人员在学历与职称方面不能取得任教资格。再者教师运用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等翻译项目管理的能力亟待加强,高级职称尤其是教授一般不愿意参加相关的培训与使用新技术,即使是参加过相关培训,但因日常工作不经常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不能熟练讲解翻译职业化的操作流程和管理模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二)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内涵

21世纪互联网经济方式和快速交流的需要,就急需专业化、高层次的翻译人才队伍,而教师是翻译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时下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大多缺乏翻译职业经历,不能够从职业语言服务的视角对翻译实践进行认知,也就不能将翻译活动视为重要的社会交际过程,只能是语言转换技巧的传授,这明显不符合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特质。再加上新技术的引用,作为多为外语教师出身的翻译硕士教师,就很难从职业化的管理流程来认知翻译活动,其“职业化进程与传统的MA导师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不同”[4]。翻译教师多介绍翻译行业知识,学生就有可能获得对未来工作的实际感受,这就十分有必要更新翻译硕士师资队伍的教学理念及参与语言服行業实际工作。

翻译硕士师资的培训与提高。鲍川运[5]提出“翻译师资培训是翻译教学成功的关键”。通过培训后的翻译教师才有可能认知翻译过程,做好翻译教学工作。师资培训可以通过教育部门、学校及翻译教师自身三者努力,提高翻译教学培训质量和水平,让教师获得更大的动力和热情,投入翻译实践、教学和科研中,尤其让青年教师有更大的内生动力参与新技术的学习与运用。

(三)新时代高等农业院校翻译硕士教学改革的要求

在争创一流教育的背景下,高校都聚焦于人才培养这个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法大学考察时也强调“深入研究和解决好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问题”,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课堂革命势在必行。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阶段。

面对时代变革带来的巨大挑战,面对知识获取和传授方式的革命性变化,面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高等农业院校翻译硕士课程必须与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相结合,急需改革传统的“教”与“学”模式,翻译硕士师资队伍教师急需提升自我素质,积极进行课堂改革,广泛开展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教学。因此,基于前期的实践,从2016级学生开始研究,笔者对所在高校开展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多维互动场所,通过带队学生参加竞赛、参与外事口笔译活动等形式,既提高了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也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

(四)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1.加强现有师资的培训转型与能力提升

教师优良的教学特征和品质、专业素养和有效教学行为是有效教学的保障。为了提高教学能力,项目组成员需内外兼修,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授课能力。

第一,高等农业院校应认真学习国家教育方针和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深刻领会“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内涵要求,不忘教师要有“大胸怀、大境界、大格局”的时代新要求,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探讨思政课堂,自觉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鉴别力和爱国情怀。

第二,应进一步理解翻译硕士的教育理念,明确教师的教学行为、专业素养、人文素养、情感因素、技术素养、授课水平等都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这些综合因素是实施翻译硕士教学的首要条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中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行全人教育。

2.提高翻译硕士教师的专业素养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传统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还要了解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语言服务行业运行等专业方面的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课堂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因此,项目组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方法选择得当,精神饱满,师生关系和谐,针对物理和虚拟教学环境的不同特点,有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文化品格。

二、高等农业院校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反思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契合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要符合全人教育的教育理念。但是有些问题仍需要反思,需要引起社会、高校和教师的注意。

(一)加强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建设

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翻译活动尤其是大型翻译公司中得到了普及,而高校尤其是中西部高校的软件建设还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这就要求翻译硕士授权点高校要加强这类软件的购置和使用。软件的作用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得到发挥,就需要聘用兼职教师,给学生及教师讲授相关语言服务公司运作、翻译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教师也要深入语言服务公司挂职锻炼,学生到大型翻译服务公司进行实习,熟悉和掌握相关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

(二)促进教师能力发展

笔者所在高校之所以能得以顺利实施在于全体成员对自身能力发展都有清晰的认识,积极参加线上线下研修学习,了解翻译硕士教育发展动态,或讲授为主,或讨论互动,或项目实践,采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程相结合,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相结合,聘用具有行业背景的兼职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符合现实情境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然而,如何真正做好翻译硕士教育,确实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创新。除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艺术、信息素养等多元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学校管理部门加强教师的进修培训,增强教师的人文底蕴,提升教师的文化品格,把“怎样教”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落到实处。

(三)增强学生以赛代练水平

翻译硕士教育的成功需要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及翻译实践,然而中西部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高等农业院校有时不具备这些社会条件,就需要在读学生参加相关竞赛与实践,提升自身能力。尽管项目组所在高校在教学中积极拓展第一课堂教学,有意加强第二课堂学习和项目化实践,但是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仍不算高,自主学习的学生也不够多,如果没有来自课堂教学任务的压力,情况可想而知。需要教师、班主任、团委、学校管理部门和社会共同努力,改变学生的功利性学习目的,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张士东,彭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招生院校存在问题与对策[J].上海翻译,2018(2):54-57.

[2]黄忠廉,张博.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建设战略思考[J].外国语文研究,2016(5):74-78.

[3]仲伟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及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的挑战[J].中国外语,2007(4):4-7+12.

[4]朱波.MTI教师的职业化——以近三年全国MTI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为例[J].外語教学,2016(2):105-108.

[5]鲍川运.翻译师资培训:翻译教学成功的关键[J].中国翻译,2009(2):45-47.

(责任编辑:李凌峰)

高等学校行政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如何处理好“严格管理”和“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是当前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者在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严格管理是高等学校实现办学目标的内在要求和有效手段。“人文关怀”则必须以“严格管理”为前提,在“严格管理”的过程中辅之以“人文关怀”,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 严格管理 人文关怀 辩证关系

近年来,随着“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工作理念和“学生需求是第一信号、学生发展是第一目标、学生成长成才是第一标准”的服务理念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明显增强。然而作为以人为主要对象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如何在“严格管理”学生中发扬人文精神,真正体现“人文关怀”,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从制度和机制层面上确保“以学生为本”工作理念的贯彻和落实,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是高等学校按照宪法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调整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保证高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条件。可是,在实际教育、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无论是作为管理对象的学生,还是作为管理者的学生工作者,对“严格管理”和“人文关怀”涵义的理解和把握,都或多或少存在偏差,导致学生工作者在“严格管理”和“人文关怀”之间处于两难境地。

从管理对象来看,当今的大学生大多数是“80后”、“90后”出生的,个性显得更加张扬,不会事事惟命是从,同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由于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部分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逆反对抗”、“自私”、“依赖”等偏执甚至偏狂的不良心理。这些不良心理反映在对待学校的严格管理的态度上,一方面,不能正确理解学校依法依规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的意义,认为严格管理制约了他们个性的发展,损害了他们“民主自由”权利,阻碍了他们学习、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而只要人文关怀,不愿接受管理,对学校的严格管理表现出强烈不满,对学生工作者的严格管理过程产生强烈的逆反和对抗心理,动辄以所谓“维权”把自己放在学校的对立面。另一方面,则是对学校的严格管理采取消极抵抗的策略,你管你的,我干我的,奉行我行我素;对学校的严格管理漠然置之,或者轻描淡写,敷衍了事,即使违纪违规,受到处理,也泰然处之,行若无事,对学校的严格管理抱无所谓的态度。

从管理者来看,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部分学生工作者却陷入了严格管理学生的误区。这种误区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重管理,轻引导”。重视表面上的服从,满足于“管住学生”,以维护学校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在工作中,管理者自觉不自觉地将学生视为管理客体、对象,对学生随意发号施令和管、卡、压,管理过于严格,有时近乎苛求,在管理工作中缺乏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二是“不敢管,管不了,不想管”的现象严重。近年来,由于对“严格管理”和“人文关怀”的理解存在差异,个别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争吵、拉扯、甚至动手相向的事件频频见诸媒体,出现教育管理者“自危”的现象,他们担心严格管理,导致学生出现过激言行,行为走向极端,甚至对簿公堂。从而出现个别管理者对学生“不敢管”或“管不了”的情况。于是,他们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违纪现象置之不管,放任自流,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态度。有的教育管理者则认为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举止等方面是小事,不用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否则就会压抑学生个性。所以,只要学习好了其他方面就不必太苛刻。

上述情况表明,由于少数学生和管理者不能深刻理解“严格管理”的涵义,不明确严格管理学生的目的和意义,把对学生的“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对立起来。假使我们不能正确处理“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的关系,势必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高校学生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的涵义界定及其特点

1.严格管理。主要是指对学生的管理,原国家教委7号令对其作出了明确定义,即是“指对学生入学到毕业在校阶段的管理,是对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的规范。”2005年9月实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条指出:高等学校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国家教育方针,“依法治校,从严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由此,我们可以将对学生的严格管理界定为:一是指高等学校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制定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规章制度、标准和规范;二是指要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严格贯彻执行这些管理规章制度、标准和规范,以此来规范学生学习、生活和日常行为。严格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学校工作整体的协调、高效、有序,实现培养目标。因此,高校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党和政府为了保证国家的教育方针得以顺利贯彻执行,维护高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以及教育培养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就要制定教育法律法规对高校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管理和规范。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则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学生严格管理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在严格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确立正确的政策观念和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办事,自觉按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条例、政策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办事。(2)具有权威性。所谓“权威是一种被视为合法的权力或社会控制”。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权威性,一方面,表现为高校学生管理规定是国家高等教育意志的体现,而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是教育法律法规赋予学生管理者的权利,具有工作运作程序的规范化,高于个人意志;另一方面,表现为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应得到高校各级管理者和所有学生的自觉服从,不容侵犯,学校管理者和学生都要按规章制度办事,做到令行禁止,“依法治校,从严管理”才能表现出来。(3)具有强制性。法理学上一般将强制性规范称为“强行性规范”、“强制性规定”,指行为主体“必须”作为或不作为的规则。其立脚点在于公共利益。而高校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的立足点则是学校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的需要,通过制定和实施各项规章制度,使用控制、监督、惩罚等强制性手段,使学生以某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去完成学业的管理方式。因此,对于学校的管理要求,学生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其侧重点在于抑制部分学生消极的、被动的方面,以保证其接受健康的教育,实现健康的发展。此外,高校学生管理还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它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在校阶段的学习、生活、行为的整个过程。

2.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一句话,就是对人的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关心人、爱护人和尊重人。它体现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就是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内在需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脉搏,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以理解、关心、帮助、服务学生为出发点,并根据学生的差异,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的引导和服务,维护大学生的根本利益。由于它与“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一切学生”的工作理念一致,因此,高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具有以下特点。(1)人文关怀对象的广泛性和普及性,即是指所有高校学生关怀关心的对象。学生工作者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表现好的学生,而且对各方面表现差、自律性不强的学生要施予更多的人文关怀。(2)人文关怀事项的针对性。即是指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习、生活、纪律、情感、心理素质以及在校期间的言谈、行为、举止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运用教育管理者本身所具备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把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直接联系起来,进行关怀和疏导。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遵章守纪的主动性和自觉性。(3)人文关怀方法的引导性。即是指人文关怀不是教育管理者简单生硬的直接灌输和空洞的说教,而是在工作中以学生为本,营造自由、民主、宽容的氛围,因势利导、开放互动、达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和以身正人的目的。(4)人文关怀时空的灵活性。即是指人文关怀不受时间、空间和其它条件的束缚,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现实要求,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地随时随地开展工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从而避免教育管理工作教条化、理想化、形式化和简单化的弊端。

从以上严格管理和人文关怀的特点来看,严格管理是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人文关怀则是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那么,正确处理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则是有效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

三、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辩证统一关系分析

严格管理和人文关怀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实现教育培养目标,提高学生教育和管理质量中缺一不可。

1.实施严格管理和人文关怀是紧密联系的。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是高等学校实现办学目标的有效手段和内在要求,其目的是保证学校整体工作的协调、高效、有序。通过严格管理,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给学生提供安定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如果离开严格管理,离开规章制度的约束,学校就会象一盘散沙,处于无序状态,会使大学生放任自流,势必影响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高校必须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使学生在规范下更好地发展自己。而实施人文关怀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手段。因为要强调严格管理,必将使一些学生产生逆反和抵触心理,需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用激励、感召、启发的方法,实施人文关怀手段来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促使学生认知、理解高校严格管理的必要性,从而把在严格管理过程中的强制行为变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将规章制度与大学生发展需求之间的距离调节到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此实现管理效能的最大化,取得“1+1>2”的管理效果。可见,严格管理所追求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局面与管理上保持思想活跃所要实现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两者是紧密联系的。

2.严格管理和人文关怀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严格管理并非是机械地照搬照抄规章制度,而是指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强调人文关怀,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要采取说理教育、情感陶冶、行为养成、榜样示范、环境熏陶等方法,对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可见,严格管理和人文关怀的目标相同,前者强调制度与管理,后者强调人性与关怀,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如果离开严格管理去谈人文关怀,就会导致集体主义观念的弱化,个人主义的发展与泛滥,势必削弱管理的政策性和权威性;如果离开人文关怀而一味强调严格管理,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禁锢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独立意识、自主意识、民主意识的发展。那种把严格管理和人文关怀对立起来、割裂开来,或只进行严格管理,不施行人文关怀;或只施行人文关怀,不进行严格管理的两种倾向都是片面的,其效果必然是不好的。因此,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所要实现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目标是相同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这正如有论者所指出那样,“大学的主旋律是‘育人’,而非‘制器’”,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贯穿于各方面及其始终。”这段话则说明了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之间的辩证关系。

3.实施“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管理理念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选择。在建设高等学校和谐校园的过程中,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果仅仅强调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达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想的管理效果。因此,既“严格管理”,又在其过程中进行“人文关怀”,才能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大学生内在约束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保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和谐,从而有力地促进社会和谐建设。

总之,无论是严格管理,还是人文关怀,都需要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作为教育管理者,要提高政策水平,加强人文素质修养;另一方面,作为学生,要认识到严格管理对自己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要提高合作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更大地发挥“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靳润奇,池卫东,王冬梅.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6

2.杜晓莉.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2008(8)

3.载维·米勒等.政治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4.张文显主编.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

5.孙辉.人文关怀与实践概念[N].光明日报,2002.12.26

6.杨建祥.“严格管理+人文关怀”:企业管理理念创新[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10)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达州 635000)(责编:吕尚)

高等学校行政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校园网是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的一个通信工具,是进行国内外信息通信的快捷通道,是为全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组建校园网,就是组建一个能覆盖整个校园范围的计算机网络,将学校内各种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设备连接起来,并通过一定接口连接到广域网。

关键词:校园网;功能设施;网络技术;整体结构

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其基础就是校园网的建设。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教学科研网络环境,能大大提高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如何利用合适的计算机技术,通过适当的投资,建设符合学校要求、又具有自身特色、能切实发挥作用的校园网,是学校应考虑的问题。

一个校园网络系统的组建包括网络设施、信息资源、专业应用等众多成份的综合化以及信息化教学环境系统的建设。

1 校园网的建设构想

校园网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先进的辅助教学工具、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所以校园网是学校进行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网络学习等各种信息资源,为学校提供教学管理、行政办公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是学校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深入、全面的学校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建立在校园网上,她为学校带来了全新的教学和生活环境。

1.1 校园网建设原则

校园网方案设计时主要考虑设计原则是: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先进性,但不片面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性,将实用性放在首位,同时考虑网络的可扩充性,做到实用性、先进性、扩充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相互统一。系统设计的总体模式、采用的技术、选择的产品都应该符合国际标准和业界公认的工业标准方案,并且采用最先进且成熟的技术,因为一旦有新应用、新需求产生,就很快面临着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问题,故建设方案应能适应”校园网”规模不断扩大以及能方便的向新技术、新产品的过渡的需要,并具备为满足用户未来新应用、新需求而进行扩展和升级的能力。

1.2 校园网所能实现的功能

校园网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功能,如计算机应用设备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教育治理和教师办公自动化、电子邮件服务、Internet浏览和邮件服务等。

1.1.1 校园网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首先,校园网的建设必须考虑到为学校教学、教育科研提供优质的网络化教学环境,校园网必须能促进教师和学生尽快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实践的环境,让学生学到发展的实用的信息技术。因此,校园网应当是宽带、具有交互、功能和专业性较强的计算机局域网络。校园网除了需要有必备的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平台外,还应当提供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师备课系统、电子图书阅览检索、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平台、校园网站和教学资源网站建设等。

1.1.2 校园网应具有教务、行政、总务管理功能

校园网应可以进行课程、学生成绩与学籍、图书资料等教学教务管理,可以进行档案(含人事、教师档案等)、处室等行政事务管理,可以进行财务、设备、房产等后勤总务管理。

1.1.3 校园网应满足对内对外的通信功能

校园网的通信功能,包括提供Intemet服务、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包括多媒体教室、课件制作和管理、视频点播等)、远程教育服务、电子论坛、视频会议等。在校内,校园网除了为师生提供教育资源服务外,也应为师生校园生活、学习交流等方面创造必要的技术环境,营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健康的、安全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因此,校园网应具有教学、管理、通信等三大功能。

因此,校园网络的定位,应该是建设一个开放、高速、可靠、实用、可扩充的网络平台,满足当前和未来的教学和管理的应用。

1.3 校园网络设施与管理

在满足上述校园网建设原则的条件下,为了保证项目能够顺利地进行实施,我们考虑将整个校园网方案分成三个步骤进行实施:(1)构建网络系统和布线系统;(2)建立服务器系统和多媒体教学系统;(3)建立和完善教务管理、网络教学等其他应用系统。

校园网络建设需要有硬件、软件搭建,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系统设备。校园网络设备主要包括综合布线、服务器、交换设备(交换器、集线器、路由器等)以及用户终端。

综合布线:按照“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有关规范和标准设计,主干网不能低于“100M快速以太网”的水平。网络布线系统可用8芯无屏蔽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整个结构化布线系统应符合最新国际标准ISO/1EC-IS-11801及TIA/EIA-568A标准,能充分保证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可靠的信息与要求,并能够方便地进行扩充和维护。

服务器:(1)硬件:配置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的专用服务机器,容量、输入/吞吐量要根据需要确定。(2)软件:包括数据服务器、Web服务器、VEDIO服务器、E-MAIL邮件服务器等。(3)操作系统;一般采用UNIX、LUNIX、WINDOWS NT等网络操作系统。

可选用服务器系统Inte]平台的PC服务器。在最近的时间内,PC服务器在性能、可靠性、易用性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Pc平台上的服务器既可以运行微软公司的Windows NT操作系统,也可以运行更为可靠的UNIX/LNUX操作系统。IBM公司的Netlinity服务器;PC服务器。

交换设备:要考虑多级网络交换的通信要求,确保网络扩充的性能要求。可用网络设备10/100M交换到桌面终端设备。如果出于资金的考虑,也可以选用100M的中心交换机,用10/100交换方式连接到桌面。

用户终端: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98以上,带10/100M自适应用卡。

电子邮件和OA系统Lotus公司的Lotus Domino中文版。该软件作为一个平台软件,除了可完成一般的电子邮件功能外,在WEB应用、OA建设、远程教育方面都有相当完整的解决方案,是当前中国政府机关的首选通讯平台。TCO等方面应该加以适当的考虑。

网络协议:校园网内部采用相同的协议,以方便数据交换。网络层/传输层协议—般采用流行的TCP/IP协议。

资源的存放与共享:

(1)硬件方面要采用大容量硬盘、磁盘阵列或光盘、容量带机等,以存储和运行大量的教学软件和多媒体信息。

(2)根据学校需要,校园资源一般采取网上下载、外购媒体以及自行制作三种途径进行。

2 组成校园网的几个分支系统

2.1 建立校园辅助教学系统

要逐步建立校内电子教学素材库、电子课件库、专用电子备课室成为课件和教学素材的制作中心。利用各种先进的输入设备将学校现有的大量教学素材(如录音带、录像带、图书、挂图、胶片等)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数字化的教学素材用于课件制作。各校创作的优秀课件、资料、将通过学校网络控制中心统一组织上网,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共享丰富的电子素材,方便

地制作出各种电子课件。

通过对教师提供充分的基础培训和应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培训,以及技术支持,使教师可以在电子备课室中动手利用现成的电子素材组织,制作电子课件,直接为他们的课堂教学服务,从而彻底解决以往课堂辅助教学软件不适应不同教师教学需要的问题。

2.2 建立学校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建立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学校领导提供及时、准确的管理信息、实现学校办公自动化,建立学籍管理,财务管理等系统,为将来提供决策支持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还可以通过该系统和兄弟学校的先进教学、管理经验进行交流。

2.3 建立Internet应用系统

通过建立校园网Internet应用系统,为广大师生提供一块广阔的信息园地。

学校可以将Intemet作为一个高效、廉价的的信息仓库,广大师生可以利用校园网方便地浏览Internet上的各个信息站点,检索自己的有用信息,通过电子邮件和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同行建立通信联系和业务交流。学校可以通过主页向外界介绍学校的办学特色,师资力量,联系各层校友,扩大学校的影响。

教师可以自己上网收集素材或通过教育和科研网交流教研信息。行政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校园网对内发布校园信息,学生奖惩情况,通过远程拨号服务,还可以实现校领导和各级行政人员的远程办公。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辅导下利用校园网在校内组织网络兴趣小组,建立学生网站、主页、校园电子刊物,网络讨论区等活动,利用校园组织跨学校的信息交流及联谊活动。

2.4 建立教育资源信息中心

信息资源的建设是校园应用的基础,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统一规划,集中全校的财力和人力建设公用教育,教学数据库(如题库)和教学辅助数据库(如电子课件库、电子素材库),为全校的广大师生服务,信息资源的建设,除了自主开发建设有本校特色的资源外,还可以采用购买的方式引进一些优秀的信息资源。

时代的车轮驶入信息化社会,计算机网络缩短了人们时间、地域上的局限,校园网的组建为学校的行政管理、教育教学、教改科研带来极大便利,它实现学校间、学校内的信息互补、资源共享,深受师生欢迎,校园网必将逐步被推广,将成优化教学环境的一个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王保顺,张炜,校园网设计与远程教学系统开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王竹林,校园网组建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蒋先华,许以臣,校园网络组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赵家俊,局域网组建与管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陈明强,校园网建设的设计与实施[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47-150

[6]汪洋,谈谈我校计算机校园网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7,(4):127-128,131

高等学校行政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学校后勤管理不同于一般后勤管理,这是由学校后勤本身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也是由它本身的特点、服务的对象所决定的。学校后勤管理主要是对技术后勤和生活后勤(或叫总务)的管理。后勤工作是先行工作,它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其地位十分重要。

学校后勤管理作用策略学校后勤人、财、物的管理,是后勤管理的核心,是能否搞好后勤保障工作的关键。应该根据学校办学的客观规律,管理和服务的对象、生产和工作的特点进行合班组织和科学规划,并运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控制,加强检查、考核和监督,确保管理目标如愿实现。“学校后勤管理任务繁重,事情多而杂,需要管理者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和劳动。”

一、学校后勤管理的定义

学校后勤就是指直接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生产、工作和师生员工生活提供物资条件和提供服务的工作部门。学校后勤的范围很广,内容很丰富。它包括学校的基建、维修、房产、膳食、生活能源供应、宿舍、设备、物资采购供应、财务、绿化美化、运输、爱国卫生、生活服务公司、劳动服务公司,等等。学校后勤是以膳食(伙食)为中心,以优质服务、服务育人为宗旨。学校后勤中难度最大的是膳食和房产分配与管理两方面的工作,“一人难满百人意”。学校后勤困难多,涉及面广、要求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食堂办好了、住房管好了,就把学校后勤工作中的主要矛盾抓住了,解决了,学校就基本稳定了。

二、学校后勤的地位及作用

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所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要搞好,关键在于教务处和后勤处,学校后勤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后勤工作,是学校出色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物质保障。学校的工作是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但是,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孤立的.要求互相配合,互相衔接,协调一致,才能取得预定的良好效果。后勤管理者是学校的“先行官”。只有后勤部门提供了必要的良好的物质、设备、设施、用品等条件之后,教学和科研才能顺利进行,达到良好效果。良好的后勤服务,对教学科研直接起着促进作用。

2.良好的后勤工作,向教学科研人员,向师生员工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为他们排忧解难,消除后顾之忧,使他们一心一意,集中精力搞好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和学习中去。在此,后勤工作就为教学科研、生产和生活直接起着保证作用,对稳定科研队伍,对学校内部的安定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良好的后勤工作,可以使学校的人、财、物得到合理地有效地使用,提高资金和设备的周转率和使用率,不断降低人才的培养成本,提高国家教育投资的效益。国家每年的教育投资很大,如何有效地发挥作用,学校的人、财、物如何能得到合理使用,这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向管理要资金、要设备、要效益是我们学校工作的迫切任务。

三、提高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策略

要做好后勤管理工作要树立一心为学校,一心为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爱岗敬业优秀品德。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要管好人,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靠制度管人,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发动后勤部门职工讨论,共同制定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一旦定论,便是大家必须共同遵守和执行的“法规”,谁也不得例外。对制度的执行不能有任何伸缩和灵活性。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基本功,一定要认真抓细抓好。一定要做到行为有准则,办事有章法,处理按规定,处处事事有章可循。

2.实行岗位责任制。这是现时管理中常见的一种管理手段。对于后勤管理来说尤其显得重要。学校的领导应该把各科室和办公室的职责范围明确,并以文字公布于众,后勤领导应该把后勤各岗位职责明确,并以文字公布于众,使各科室和办公室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应该干什么。

对于后勤部门人员的使用,不少学校是实行以正式职工为骨干,以临时工、合同工为主体的作法,我认为这是可取的。安排临时工时,要把工作任务要求讲清楚,其酬劳也要交底,两厢情愿,合情合理,使用时间在一个星期以上者,最好有文字依据。使用合同工时,一定要签订好合同,认真履行合同。合同中要写明工作期限,工作待遇,劳保条件,工作内容,要求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医疗、保险、安全、在人员安排使用上,不论是临时工、合同工、还是正式职工的安排使用或聘用,一定要经过周样考虑和研究,力争合理合法,人尽其才,不要留下任何后遗症。对于工作成效卓著,有贡献者,不论是正式工、合同工还是临时工,都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3.正确实行奖惩制度。奖惩或叫奖罚,自古有之。后勤部门为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而制定的规章制度中的奖惩(罚)制度(办法).一定要坚持,一定要正确掌握和实行。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搞好。不论是谁.实现了责任目标就要奖励,对那些公而忘私,一心为集体、一心为他人的好人好事要大奖特奖,对后勤建设有突出贡献者要大奖待奖。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视业绩而定。评先评优、晋升、口头当众表扬、出榜公布先进事迹号召大家学习,物资奖励,颁发奖金等都是可行的。

总之,后勤工作上不去,这所学校无论如何是办不好的。因此,许多教育家、许多学校领导干部都把办好后勤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认真分析研究,认真实施关于后勤方面的决定。在领导力量上也配得很强,安排得力的领导主管后勤工作。后勤工作是先行工作,它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其地位十分重要。一所学校要办好,办出特色,要建设成为第一流的学校,他的后勤工作必须是第一流。

高等学校行政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学校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最后就加强图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选好管理人员、精心选择优秀图书等若干对策,从而营造和谐的人文阅览环境,实现图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关键词】图书管理;主要措施;提高质量;人文阅览;最大化利用

1.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意义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简单明了的说明了书本对人类的作用。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存在意义,主要表现在能够为众多图书观众提供各自所需的书本,并能够帮助读者及时的找到所需书本的位置。图书馆作为人类的学习的第二课堂,可以很有效的帮助和解决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可以很有效的帮助和解决老师对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控能力的提高,可以很有效的帮助和满足社会上各类人对不同知识的学习的渴望。但是,由于图书馆内的图书种类繁多,同一种书籍的不同书本有各种各样;这就给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更重要的如果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做的不到位,可能会导致很大一部分读者花费很长时间找寻所需书籍,更有甚者读者可能会找不到所需的书籍。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实现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意义,就需要我们加强学校图书管理工作。

2.学校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

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和加强学校图书管理工作,我们首先要了解和掌握目前学校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从不足和缺点中找寻具体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首先,图书馆内部没有形成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还停留在老式中,没有能够及时的、很好的进行整理理模式和制度的改革,形成现代式的管理模式;这一缺点是导致学生和老师查阅资料和参考文献费时费力的主要原因。没有形成系统的电子模式的阅览室是当代图书馆落后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书籍只能存放在图书馆内部,没有很好地利用电子科技的发展和知识共享的优点,形成了信息和资源的双重浪费。

其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由于学校图书馆的地理位置的原因,导致了校内图书馆与学校的很多活动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就使得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很大一部分是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进行兼职的工作。由于他们没有经过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系统的知识学习和培训,没有能够很好的掌握图书管理的专业知识,对于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完成度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他们很少甚至没有对图书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进行研究,就更谈不上创新和改革,导致了图书馆的发展速度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最后,管理方式的不合理;学校图书的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规章制度,缺乏系统性和持久性。由于图书馆的存在性质导致了他不可能进行盈利性的项目,可用的资金只能从上级拨款的方式得到,使得很多专业性质的、最新版本的图书没有能够及时的引进;管理人员对于书籍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容易引起书籍损坏的现象,加上很少对每本书都进行登记使得图书的数量越来越少。

3.加强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加强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强化意识

学校图书管理工作作为基础性和服务性的工作,只有高层管理者提高思想意识的前提下,才能够从整体上实现学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更好的形成网络化的系统化的服务性学校图书管理工作。

3.2完善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就要求图书馆能够综合规划学校图书工作,拟定和落实学校图书馆工作制度,认真研究落实学校图书工作任务,使学校图书馆的藏书的管理保质保量。

3.3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学校图书管理工作水平的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主要表现在业务素质方面。要求管理人员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理念,要能够达到爱书、重书的思想觉悟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能较好的为学校教学和相关事业的服务。

3.4开发图书潜能

信息时代的到来预示着各类知识的喷发,图书馆作为传统的知识储备场所,应该更好的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也要起到领头羊的,对各类有用知识的鉴别和推广起到应有的作用。知识网络化的实现可以更加方便读者对书籍和知识的查阅,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4.加强图书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4.1选好管理人员,是搞好图书馆的关键

“图书管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学校图书馆管理员是“第二课堂”不站讲台的教师,是广大师生攀登书山、遨游知识海洋的引导者、教育者和知心朋友,是教师和家长的好助手,是搞好图书馆的关键。学校图书管理人员需要有丰富的各科知识和较高的图书管理专业知识。试想,一个不具备图书管理专业知识的图书管理员,怎能对图书进行分册登记、分类排架等各项工作的管理?学校图书管理人员更要具有敬业精神,要满腔热情地关心师生,要不厌其烦地为师生找书、荐书,要长时间地静坐图书馆等等,这些工作都需要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另外,也要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综合的繁重工作,一个熟悉图书管理工作的图书管理员,身体不好,经常请假,对图书馆的工作也是极不利的。因此,選好学校图书管理人员,是搞好学校图书馆的关键。

4.2学校应该积极支持图书馆精心选择优秀的图书

图书结构合理、实用性强,才能吸引师生,使阅览室人头济济、高朋满座。图书管理员也要做好“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工作,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向师生提供什么样的书,是关系到师生身心健康的大事、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大事。目前,市场上的书籍五花八门、良莠不齐,这会对缺乏分辨能力的学生造成令人忧虑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熟悉出版发行的情况,强化发行渠道管理,精心选择图书,杜绝不健康、质量低劣和非法出版物流入学校。同时要科学地整理书刊,做好验收、登记、分类、著录、入藏,对缺页、漏页、有误码率的予以剔除、注销。图书管理人员一方面要坚持“以服务读者”为核心,服务于读者,将读者的需求放在日常工作的第一位;另一方面要坚持科学管理,发挥图书资源的最大使用效率,最终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形成群体合力,实现管理目标。

4.3实现图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重心在“藏”上,都以“书”为中心展开,从采访到编目,从典藏到借阅。“藏”的原因往往导致图书馆藏书不符合读者需求,不少学校为了保证其图书数量仍然保留了那些时代久远、已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导致图书馆的服务地位大大降低。在实现图书资源最大化利用的指导思想下,可通过调查、走访、(下转第275页)(上接第234页)座谈、网站留言的形式,充分了解读者对各类书籍的需求,实现图书馆“为读者、教学、科研服务”的工作目标。读者成为图书馆的一员后,其积极性充分地被调动起来,就购买什么样的文献资料提出更好的合理化建议,就能使得文献资源建设更具有针对性,切实满足读者的需求,实现图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也会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4.4营造和谐的人文阅览环境

和谐的阅读环境是形成良好阅读氛围、吸引读者的重要条件。图书馆建筑设计要有浓厚的人文意蕴和时代精神。图书馆要时刻把读者的需要放在首位,体现人文理念。阅览桌椅的高低角度都要以人体感觉舒适为前提,设施安排以方便读者为目的。要让读者步入图书馆后立即被浓厚的文化气息所感染,产生渴望知识的激情,心情舒畅地进行阅读。图书馆的建筑应独具自己的个性文化内涵与特点,其造型应与所处地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统一、融洽,应符合美学原理,做到布局设计合理、色彩搭配匀称、布置典雅清新。■

高等学校行政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我们这里说的“信息”不是指信息技术,而是包含了信息技术的、适用于研究一切问题的信息论的方法和理论。所谓“学校信息管理”有三层含义:一是学校对相关信息资源的主动开发,二是对信息资源进行研究和管理,三是利用信息资源对学校进行管理。当我们把开发信息资源、处理信息资源、利用信息资源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时候,一种新的管理机制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策略——“学校信息管理策略”就产生了。我们用下面的简图来表示这个策略的大致构架。

“学校信息管理策略”是诸多管理策略之一,它不追求自己成为“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只求自己成为森林中的一棵树,蓝天上的一朵云。虽然它很普通,但却独特,是“这一棵”“这一朵”,它因它的独特而成为学校管理百花园中的一道风景。“学校信息管理策略”因其客观性而应该在众多“策略”之中拥有一席之地,也会因其科学性和有效性而能够拥有一席之地。

一、 背景——学校管理,我们丢失了什么

我在一篇文章中曾说过:“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里,同时也生活在一个精神世界里;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是我们生活世界的全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流动的,不断变化的,物质与物质、精神与精神、物质与精神总在流动和变化中发生着错综复杂的联系,这些联系是需要信息来完成的。信息,使世界的各个方面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所以说,我们还生活在一个信息的世界里。”

在这个信息世界里,我们许多学校的管理者,尤其是校长,却恰恰丢失了信息的宝藏、丢失了寻找真实信息的真诚、丢失了处理真实信息的智慧、丧失了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对于大量的真实的、有效的信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在信息面前无真诚、无智慧、无能力,可谓“三无”校长。其实这些校长也并非拒绝一切信息,对来自上级的信息那是揣之、摩之、迎之、和之的;对于文件的信息,那是要认真学习之,坚决落实之的;对于来自专家和书本的信息,那是要聆听之、照搬之的。这样看来,何止“三无”?倒是“三唯”更合适——唯利是图、惟命是从、唯书是信。无论“三无”还是“三唯”都不仅仅是方法、理论问题,更是人生观的问题,最起码也是态度问题。我本无意对某些校长说长道短,只是实施在“学校信息管理策略”中,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我们许多管理者所丢失的恰恰是那些来自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学校发展实际的真实信息,专拣好听的听,爱看的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事求是——并没有因与时俱进而过时吧?对来自实际的真实信息,即“实事”弃置不顾,何能 “求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信息管理策略”既是对信息论方法和理论的运用,也是实事求是这种优良传统的继承或回归。

从方法和技术层面来讲,真实的信息,同人力、财力、物力、文化一样也是一种资源,一种重要资源。如果对它开发,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对它进行管理,就会成为一门艺术;如果对它进行利用,就会产生巨大的价值。信息资源是我们应该拥有而且能够拥有的一笔财富。所谓的“调查研究”,就是开发信息;所谓的“知已知彼”,就是占有信息;所谓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就是处理和利用信息。看一看吧,哪一位成功人士会不重视信息的吸纳呢?哪一所著名学校的管理工作会没有真实信息的参与呢?

在风景如画的田野上,我们却丢失了眼睛;在鸟语花香的早晨,我们却丢失了耳朵;在信息的世界里,我们却丢失了吸纳信息的心灵。那么,把我们丢掉的,努力捡拾回来吧!

二、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学校管理,我们应捡拾什么

十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短文,现抄录如下。

“狼来了”还是“狼走了”?

“狼来了”的故事不知流传了多少年。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在饭桌旁、在树荫下,教师讲给学生听,学生讲给学生听;母亲讲给女儿听,女儿讲给女儿听;爷爷讲给孙子听,孙子讲给孙子听……年年代代,久而久之,孩子们产生了一个误解,以为狼不会来,或者世上本没有狼;喊“狼来了”就是撒谎,就是坏孩子。

可是,狼真的来了怎么办呢?是教育孩子们握紧拳头一齐怒喊“狼来了!狼来了!”还是让他们拍着小手甜甜地唱,“小羊儿乖乖,把门开开”?前者可能使狼闻而却步,而后者只能鼓励狼的大胆。

狼来了,怀着狼子野心;狼来了,披着外婆的头巾;狼来了,带着尖牙利爪。而大人们仍然不肯说、不愿说狼来了。只是以英雄的姿态和口吻向孩子们宣布:狼走了,而且终于走了!

“狼走了”的故事也不知流传了多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是说狼走了,不断的说狼走了。慢慢地也会使人悟到过去不曾,现在也仍然没有沐浴在无狼的光辉里。不断地有狼“走”了,大慨是因为不断地有狼“来”吧?

什么时候不再讲“狼走了”的故事,也许倒是狼没来或已没有狼的明证。

对这篇短文可以有多种理解,理解之一就是:教育要真诚。同样地,学校管理最需要的也是真诚,没有真诚的态度,我们无法捡拾回善于观察的眼睛,无法捡拾回善于倾听的耳朵,无法捡拾回获得真实、有效信息的能力。我们必需立于真诚的高山之巅,拣拾我们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㈠开发与管理校情信息资源

这里说的校情信息资源,是从学校整体的角度来谈的,可以分为学校发展历史的信息和发展现状的信息。

开发学校发展历史信息的意义重大,因为学校发展不能割断历史,现在是过去的延续,许多现状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依据、得到解释。我们可以回顾学校管理方式的延革,回顾学校在社会上地位的变化,回顾学校在社会上所发挥的作用的变化。回顾办学条件的变化,统计教学成绩的变化等,根据这些素材,编制学校发展年表。然后再对这些素材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把那些似乎各自独立的数字和情况联系起来,你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你就会知道醋为什么酸、盐为什么咸,你就会从学校的兴衰史中学到经验或者吸取教训。“以史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些古训都在谈这个道理。我们往往既有辉煌的历史,也有荒唐的历史,可是辉煌只变成了今人的骄傲,荒唐也只成了人们饭后茶余的谈资,却忘了荒唐的历史有时也会荒唐地重演。开发学校的历史信息资源,科学地分析它,正确地认识它,勇敢地面对它、你才能站在历史的高度来关照现在。

开发与管理学校发展现状的信息资源则更需要智慧和勇气。

一只乌鸦想像鹰一样把小羊抓上天空,有一天它果真这样做了。结果它无法把小羊提上天空,自己的双脚却被浓密的羊毛缠住了,被牧羊人逮了个正着。牧羊人的孩子好奇地问:“这是一只什么鸟啊?”牧羊人答:“这是一只忘了自己叫什么的鸟。”

这一则寓言之所以流传,是因为世上忘了自己姓什么的人还太多。他们不顾现实,以为盖了几幢漂亮的楼房就建成了什么“名校”,本处于被沙漠吞噬的危机之中,却大谈什么“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图伟志。开发学校现状信息,就是要客观的认识自己,这难道不需要一种智慧么?面对现状不大妙的真实信息,坦然面对,这难道不需要一种勇气么?有了“智慧”和“勇气”,才有可能开发真实的现状信息资源,对学校发展的家底进行盘点,诸如生源、师资、教学成绩(纵向与历史比较,横向与其他学校比较)、家长满意度、社会认可度(评价)、领导水平、领导班子协调能力、学校凝聚力等等。这些信息开发得越深入、研究得越透彻,才越有可能赢得将来。假话、空话、大话,早已声名狼藉,那么千篇一律的套话呢?那些“正确”的废话呢?似乎还在大行其道。对活生生的校情茫然无所知,不用套话、废话来应付局面,你能让人家说些什么呢?他可能只会讲“狼走了”的故事!

㈡开发教情、学情信息资源

教情、学情本来应含在校情的范围之内,但是为了使之得到突出,我们特意单独来讨论这个问题。

所谓教情信息大多来自教师,比如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态度等等。可以纵向看某一教师的历史,看他的发展轨迹,亦可横向看他在同科教师中所处的地位;可以纵向看学校教师群体演变,亦可与同类学校教师群体进行横向比较。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教情档案的方法来解决。(当然还要处理好许多技术问题才能使档案反映真实情况)亦可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来了解教师对学校的满意度、信任度,了解教师对学校前途的关心度,了解教师对学校未来发展的预期等等。在某种程度上说教情决定着校情和学情。管理者的首要任务不是命令教师们干什么,怎么干,而是调动教师都来思考这个问题,这样教师集体的智慧才可能促成领导的决心,而领导的决心又化成教师的自觉行动。有一次和一位校长讨论学校管理问题,我说,“高级管理抓课堂,低级管理抓门房。”他反驳说,不对,“管理只有有效和无效之分,而没有高级和低级之分”。我笑了,心里想:监狱式的管理也许最有效了,为什么不把它搬到学校来呢?这是一次有趣的争辩,面对缺少民主精神的校长,我只能“腹诽”了。

学情信息资源,应包括生源(历史、现状、趋势)状况、成绩状况、纪律状况、态度状况、心理状况、能力状况等都可以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比如学生成绩状况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进行个体和整体的跟踪管理;对于思想、情绪状况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班主任反映、任课教师“会诊”来掌握;纪律状况则可以通过违纪率、犯罪率的数字统计和社会、教师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来掌握。学情和教情是校情的晴雨表,一个学校办得如何,教师工作、能力状况如何,一看学生的综合素质便知。

三、 信息资源的利用——捡回“自己”等于捡回成功

开发校情资源、教情资源、学情资源,就是客观、科学地认识自己,在忘乎所以的喧嚣中,在忘本的迷茫中找回“自己”就等于找到了通向成功的途径。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学校信息资源,比较准确地给学校定位。明确它的优势和劣势之所在,明确它到底有几斤几两,有多大的能力,明确它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明确它的主要责任和任务之所在。其次,依靠我们所掌握的学校信息资源来制定政策、作出决策、想出对策、避免失策。不凭想当然办事,克服政策的随意性和多变性。第三,自己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就有了走出一条新路的本钱,避免了盲目“跟风”,今天学这个,明天仿那个,结果忙于被动的摹仿,却迷失实实在在的“自我”。

我想,学校管理工作是否可以作出以下几条规定:

第一,学校主要领导用比较多的精力来接收和研究相关信息,每年由校长亲自撰写校情报告,并向全体职工公布,实现校情信息资源共享;

第二,没有校情依据的政策、规定不能出台;

第三,不附合校情的话不说,不附合校情的事不做;

第四,把“有据、有用、有序、有恒”做为学校管理的原则。

上一篇:经济环境成本核算论文范文下一篇:情感教育小学语文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