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材料力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开设为地方工程建设领域管理及技术人才提供了新鲜血液,有效的提升了土木工程人才的水平。但是,由于地方本科院校管理模式及工程类专业办学经验的不足,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好存在很多的不足。本文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为切入点,以毕节学院为例,探讨了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目的在于以工程为主线,形成良好的适应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法,培养出工程建设领域所需要的工程师。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法

一、引言

根据国家的整个教育战略规划,许多原来的专科学校办学层次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从原来的专科办学模式上升到新的本科办学模式,这就形成了像我校这类层次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这类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一般不在省会城市或相对发达的城市,而大多处于偏远的区域中心城市。这类本科院校本科办学的历史相对过短,办学经验的积累相对较少。对于像土木工程这类工程类专业的办学经验积累就更少,因此在办学的过程中放弃了教育导向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导向的工程训练,与相关领域的需求缺乏良好的沟通,这就造成了用人单位不能招聘到合格的工程师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的矛盾。因此,改善现有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就变得非常必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把办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主要在于在满足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如何在理论课堂教学学时和实践教学学时之间寻找一定的平衡关系,从而以工程意识和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合理的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所培养的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及素质诸多方面达到协调发展,以适应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该领域市场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

大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都是在原来师范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转变为综合类院校后,为了适应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办了诸如土木工程专业类的工程类专业。因此其教学方法及管理模式大多停留在原来师范类学生的管理模式上,不能适应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及管理模式上。以我院为例,目前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方法及管理模式上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1.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及院系之间资源的相对独立。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设置是在全国土木工程专业调整后设置的,设置的过程中主要基于“大土木”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从目前课程设置具体情况分析,公共基础平台课的实现比较容易,但在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设置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在以往的土木工程主干课程设置过程中,由于对主干课程内容完整性的过分强调,使得课程间的相互渗透及衔接较差,课程之间内容相互重复较多。在缺少优化统筹的情况下导致了教学效率的地下。在整个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面对学时少的困境,另一方面又必须重复讲授某些方面的内容。由于教师教学经验及教学视野的原因,大多数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只注重该门课程的纵向深入,却忽略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例如在讲授钢材的物理力学特性过程中,在材料力学、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地基基础中都要讲授,实际上该材料只要在材料力学和建筑材料中做详细介绍即可,后续课程可以略过,这样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教学学时。土建类材料力学内容繁杂,方法烦琐,其许多内容在结构力学中仍要重新讲授,且方法较材料力学简洁的多;又如基于概率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原则,在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地基基础工程等课程中仍需占用不少课时重复讲授。

2.课程内容覆盖面较窄和陈旧。在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论教学过程中,讲授的大部分学时都花费在经典理论的讲授上,对于土木工程的新进展、新知识及新技术的介绍偏少,这些新知识、新技术及新进展的介绍主要集中于部分视野比较开阔的教师。教学的内容相对比较陈旧,滞后于当前该领域的科学技术发展;只注重于专业理论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比较实用的企业管理经济和法律知识的讲授。对土木工程这一领域而言,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往往先于理论的形成,学科发展相对迅速,所涉及的数学、力学及计算机科学的许多新知识都能得到很好的运用,所以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很难做到适应新型学科发展的需要。例如在混凝土结构的讲授过程中,主要集中于混凝土经典理论的讲授,对当前在土木工程领域内广泛应用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高强混凝土、钢管混凝土及其相应的抗灾性能涉及很少或基本不涉及。使得所培养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很多东西用不上,而需要应用的许多知识在大学期间又学不到,使得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弱。

3.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较突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在实验室及实践基地的建立方面相对滞后,对于土木工程这一类新办工程类本科专业尤其如此,并且在满足国家基本教学学时时,为了压缩教学学时,实验课时往往首先被压缩。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大多数高校都认识到该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根据这一特点设置了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题目重复、题目单一,甚至出现一定的机械照搬等重复现象,学生的独立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得不到很好的调动和培养。实验课一般没有单独的实验指导教师,很大程度上由理论课的老师兼任,在實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只是尽力准备实验,学生也就是按部就班进行实验,同时也缺乏开发创造实验的热情及积极性,更不用说开设启发性、综合性和设计型实验。由于教学管理的模式,原本有些专业课内容原本应在工地现场讲解以利于学生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改为在教室内照本宣科,从而造成教学与实践的脱节。由于土木工程施工的季节性、流动性、周期性限制,地方院校难于建立类似于其它专业稳定的实习基地。加之目前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巨大,毕业生难于专心于设计和实习,使得毕业设计很大程度上变成一种流于形式。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法改进的建议

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其定位主要定位于教学型,因此地方院校所开设的土木工程专业的任务主要在于培养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也必须围绕这一中心思想而进行。本文针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以毕节学院为例,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提出如下的建议。

1.以工程结构为主线,培养学生土木工程意识。通过生产实践中的工程实例,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及对工程的认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主要综合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安排一定的综合性练习;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工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工程结构意识。例如在讲授土力学中的挡土墙设计及边坡稳定性分析内容时,可以讲授基本土压力理论后,结合实际的工程在现场给学生讲授挡土墙设计方法及边坡稳定性分析原理,以及在设计计算中必须注意的要点,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及时学了挡土墙设计原理也不会设计,通过实践发现这种方法能较直观的让学生了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授混凝土结构课程中框架结构的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分批参观相应的施工现场,让学生了解整个框架结构的各部分特点及配筋情况,这样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对整个框架结构概念就相对清晰了,在该课程结束时,该可以安排一定课时的施工图解读,这样学生在进入工作单位后很快就能对所接触的工程进入状态。在讲授施工技术课程时,可以组织学生现场观察观察各种扣件的使用,这样在讲授时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还可以鼓励教师到工程单位兼职或挂职,利用产学研合作的方法,提高教师的工程素质和工程意思。

2.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结构类设计课程是其中最重要的课程群之一。结构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对学生工程结构系统概念的培养。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工程的评价能力,引导学生在设计和施工中重视结构构造方面的问题;在教学中还必须重视学生人文素质及工作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建模和制定方案,以及安排一定的读书报告等。这样,毕业生不但工程能力得到培养,文字能力及设计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3.注重教学中的理论与实际工程的结合。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与实际工程的相结合。在设计类课程结束时,一般都安排相应的课程设计,对于课程设计的教学,可以列出主要的参考资料,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性,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在地基基础及结构设计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规范及设计手册,学会对其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判断分析,综合考虑实际的工程情况,选择合理的参数进行计算,从而得到一定的经验积累和对一般规律的掌握;同时学生在设计完成后必须给出施工图,可以结合部分手工绘图和计算机出图。

4.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善教学内容。由于现有教材内容主要专注于理论的讲授,而且内容重复、陈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筛选,适当增加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课时,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对现有的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改进,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教学、结合实際的工程组织教学内容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开发了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学生实验前及实验过程中,部分实验通过幻灯片、动画等形式逼真的演示出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优化课程的考核方法及形式,重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由于我校是在原有师范类院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不适应于工程类专业,考试形式一般安排在期末,并且以闭卷形式为主。而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开设,主要依据于实际的需要,密切联系与工程实际,因此课时的设置上有相对的灵活性,在考试内容及形式上也相应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在实际操作国恒重,我们在形式上采用闭卷、半开卷、小论文及实际操作等诸多方式进行考核;在考试时间上采取结束一门课进行一门课考核的方法,以利于学生接触更多的专业相关知识;在考试内容上力求体现和反映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主要在于让学生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考核评判方式上以学生理解概念准确、对问题的分析深入、对方法的运用得当为评判标准。

四、结语

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在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本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切入点、以毕节学院为例,深入剖析了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及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毕节学院土木工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改进的建议,形成一定特设的以工程教育为主线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新时期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继明,时伟.知识教育与土木工程课程设置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0,34(2):36-38.

[2]何绍芬.关于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专业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8):35-36.

[3]陈昌禄,王友凯,蔺小海.大学本科毕业设计的特点与管理模式构建——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08,(10):238-239.

[4]雷蕾.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96-199.

[5]陶秋燕.应用性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9):41-42.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改基金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项目主持人:罗爱忠

作者简介:罗爱忠(1980-),男,贵州毕节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与管理。

材料力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建筑材料检测是评定和控制建筑材料质量的依据和必要手段,也是发展建筑科学技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对当前我国建筑材料检测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建筑材料;材料检测;材料质量;工程质量;建筑科学技术;建设工程项目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国家在建设工程项目中投资力度的加大,建筑行业取得了飞速发展,随之各种因建筑材料质量问题而引发的安全事件也频繁出现,致使人们不得不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标准要求。建筑材料检测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是保障建筑设施高质量的有效措施,建筑材料的质量对建筑工程的安全及使用寿命有着直接影响,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还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隐患,因此想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做好施工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

1 建筑材料检测的影响因素

建筑材料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建筑工程施工、建材科研、技术开发、企业生产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相关检测标准及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使检测技术逐步发展,对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材料检测作为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是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但现阶段,我国建筑材料的检测中还存在很多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会造成检测结果不一,从而影响整个建筑工程质量。下面就建筑材料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1 检测人员素质水平

建筑检测人员是建筑材料检测的主体,检测人员的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材料检测的质量。部分检测机构的建筑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较低,在对建材检测试验中缺乏严谨的专业精神,对待检测工作很随意,使得检测结果与实际测试不符,这极大地影响了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质量。目前,在建筑行业中,因为检测人员素质水平等人为因素而造成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比比皆是。为此,提高建筑材料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十分必要,面对建筑材料检测人员技能专业水平较低这一现象,检测机构有必要定期开展建筑材料检测专业知识培训活动,设立学习奖惩制度,鼓励检测技术人员学习,激发员工积极性,主动参与活动,在培训学习中熟练掌握各项检测专业知识。

1.2 建筑材料自身局限性

建筑材料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严重制约了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的有效性。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而现在市场上的建筑材料质量参差不齐,主要因为有许多小规模建筑材料企业技术水平低、工艺设备落后,致使在建筑材料生产上配套能力差,生产出的建筑材料档次低,难以满足建筑工程的建设需要,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做好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就要重视建筑材料采购这一环节。始终以材料为物质基础,积极引进具有先进设备的建筑材料,使建筑检测材料达到高效优质的检测效果。

1.3 温度、湿度及加荷速度的影响

在建筑材料检测时,有些建筑材料会受到环境的温度或湿度的影响。随着温度或湿度的变化,材料性能也随之产生变化。比如:一些材料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强度增加,相反温度降低材料的强度也下降,温度的偏高或偏低都会影响检测结果。因此,在对建筑材料进行储存和检测时有必要采取措施来对材料加以养护。此外,加荷速度会对建筑材料的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常温状态下:在进行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时,如果加荷速度较快,那么材料检测后的强度值一般会超过本身固有的强度;相反,如果实验时材料的加荷速度慢,则材料的强度就会变小。

1.4 检测机械设备落后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工作离不开机械设备。装备精良的机械设备使建筑材料检测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很多检测机构使用的检测设备还很落后,自动化程度低,导致检测设备满足不了新型建筑材料的检测。在新时期,建筑材料检测也要顺应经济发展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因此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机械设备管理理念,舍弃那些落后的建筑材料检测设备,积极引进新的、功能先进的建筑材料检测设备,提升检测工作效益。

2 建筑材料检测的不足

在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建筑检测技术也逐步取得发展,而且相关的检测标准也对建筑检测项目及建筑材料取样等做出规定,这些都有效保证了建筑材料检测报告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尽管如此,但从目前的建筑材料检验来看,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

2.1 建筑材料检测监管不严

在建筑工程中,许多企业都会在材料的检测和施工检测中出现监管不当等失误。特别是当前社会,在进行材料检测时因为产品获取途径的杂乱化、复杂化,使得建筑材料信息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以水泥为例:部分厂商为保证供应量,就在不同的水泥厂家进行进货,因为不同的厂家生产的水泥品种、强度等都不一样,这样就导致水泥材料的品种杂乱,检测人员也无法获取具有代表性的水泥检测样本,增加检測时间、复杂检测过程等给检测工作带来许多困惑。还有的施工单位违反国家相关规定,不按照正规的检测程序对施工材料进行试验检测。在材料取样检测工作中投机取巧,存在监管不严等现象,这样使得建筑检测工作无法保证真实性,检验结果不可靠,失去了材料检测工作的意义。

2.2 材料采购工作不到位

材料采购是建筑材料质量保证的第一关,在进行材料采购工作之前对要采购的材料供应商做好信誉、报价等信息的严格调查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在还没有做好各项具体调查工作时就需要先将采购货单列出进行订货,这样就很难保证材料采购质量。再加上在订货时没有充分地留心质量检测报告,没有详细咨询商家有关产品的质量保证或产品合格证书等问题,也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对采购工作记性协调等,细节工作都没有做到位,致使不合格商品率增大,采购材料质量难以

把关。

2.3 建筑材料缺乏二次检验

在建筑施工中为了杜绝不合格产品应用在工程中,就需要对建筑施工中的相关原材料进行严格的二次检验。但现实中,仍然有许多企业在施工之前没有让建筑检测工程师对原材料进行二次检测,还有些在二次检测中发现材料质量问题,却不及时进行上报,最终导致不合格材料误用在工程建筑中,使建筑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工作。

2.4 建筑施工过程检测质量控制不足

许多材料在运输或者卸货过程中,在施工现场没有按照行业标准或者国家标准规定进行检测就投入到施工工序中,这样在建筑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过程中极其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在进行施工时应由施工单位的执行人员先进行自检,然后由专业检查员进行复检,最后由专业工程师进行终检。这样不仅可以防止一些检测人员偷懒,还可以正确地对建筑材料质量进行评估,另外还能够保证建筑材料完整地交到施工工作人员手中。

3 建筑材料检测改进措施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强化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做好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工作,为此对建筑材料检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3.1 严格进货渠道,加强材料检测

加强材料的检测是保证材料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对建筑材料进行选购时首先要选择正规的厂家,并对厂家的信誉、经营状况进行严格调查,在材料进场前,认真查阅选购材料的质量标准并对厂家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等进行审查,及时检查核对厂家的出厂合格证书、试验报告及质量保证书,查看产品信息是否与产品质量保证证书相符合,制定和完善各项设计标准和检测标准等。另外,在进行选购时记得要请质量检测工程师进行抽样检查,在货物到达施工现场后还要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测验收。

3.2 加强对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重视度

企业自身要加强对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视度,认识到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在加强建筑材料的检测管理上进行努力,强化措施,提高检测能力,确保建筑工程出精品。另外,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拥有检测材料检测行业竞争的急迫感,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加大检测设备投入、提高检测科技含量、积极开展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

3.3 规范取样操作,提高检测人员素质

作为建筑材料检测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检测工作者应当严格遵守检测流程,坚持检测工作公正、准确、科学的原则,不做违反职业规定的行为,确保建筑工程的建设品质。当前,针对于素质水平低下这一问题,企业要积极为员工开展检测流程工作学习,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型的检测工具,淘汰落后机械设备,采用科学化的设备来提高建筑材料检测准

确性。

3.4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检测体系

在进行质量检测工作时,应当规范检测指标、统一检测标准、建立健全一套完整有效统一的检测标准,使得质量检测行业进行规范化发展。目前我国的检测机构大都是从实验室演变而来的,检测机构分布较广泛,设备单一,缺乏技术含量。为此,国家在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检测体系方面应当加强建筑材料检测行业相关标准的制定,推进先进检测技术设备,加强对质量检测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那些修改检测结果、篡改监测数据等违法行为,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企业在此方面要自主进行材料检测研究,来促使质量检测体系构建进一步完善,推动材料检测的顺利进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

4 结语

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影响着整个项目建设质量,为保证建筑质量的安全,必须对建筑材料检测进行严格控制,强化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工作,提高建筑材料检测准确性。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站在新的起点上,进行机制改革,统一思想认识,利用新科技,完善检测机构信息管理平台,推动建筑行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張昕.建材检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建 材,2013,(6).

[2] 石平府.推进检测机构改革强化政府监督检测[J].江 苏建材,2007,(1).

[3] 吴恩明.建设工程检测机构现状调研及管理发展模式 的探讨[J].工程质量,2007,(15).

[4] 华正宇,柳霞.加强建材检测管理,促进建材市场健康 发展[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9).

作者简介:赵松毅(1962-),男,温州华星建材检测有限公司检测员。

(责任编辑:黄银芳)

材料力学论文范文第3篇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力学课程设计初探

摘 要:从新课程的教学原则、教学特点以及提倡的学生学习方式及其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模式来看,建构主义教学论是新课程教学所依据的核心理论.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即将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将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贯穿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围绕着提出驱动性问题、形成具体探究问题和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过程、独立探究、形成和交流探究结果,反思评价进行论述。其中以力学进行举例。关键词:建构主义 课程设计 力学1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1.1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皮亚杰和早期布鲁纳的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但相对而言,他们的认知学习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这一认知建构过程常常是通过参与共同体的社会互动而完成的。1.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在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其中有些观点虽然过于激进,但对传统的教学和课程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值得我们深思。1.2.1知识观。建构主义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和情境性。他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知识并不能准确的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1.2.2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1.2.3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具有三个重要特征:学习的主动建构性。2 高中力学课程设计在高中物理必修课程中,(包括必修1、必修2)是以经典力学的核心内容为主体,学习经典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且力学课程占了高中物理课程的1/3,历年的高考试卷中力学也占了40%多,由此可以看出力学在高中课程中的重要性。在必修1中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的内容、研究方法和通过实验学习基本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中的作用。在必修2中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体会高中物理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2.1提出驱动性问题在力学课程的学习中提出驱动性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力学课程的抽象性决定了同学们的理解困难。那么怎样提好这个问题呢?就必须注意建构主义在“情境”上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的情态。只要注意这几点,那么这个问题就基本上解决了。“情境”是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人们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2.2 实施探究过程在实施探究过程时应注意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科学探究的不同环节中,其难度是不同的。例如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在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其探究的重点环节是学生通过设计并进行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在探究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时,其探究的重点是通过调查,搜集和处理有关信息,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那么怎样在力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探究呢?老师需要做的是将力学规律、现象、概念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该介绍力学仪器的构造和原理为让学生自己设计力学仪器;结合所学力学知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性课题的研究。根据探究的不同程度老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探究过程。就拿问题来说,学生可以自己提出一个问题也可以从学习者所提供的问题中选择,据此提出新的问题等。以《功率》的探究过程为来说,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去拜访一位出租车司机,建构功率P、牵引力F和速度V的定量关系,促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确立问题,使之为全班同学共同接纳,进入探究学习过程。2.3形成和交流探究结果,反思评价学会对所做的工作进行评估,并善于同他人合作与交流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学生评估的培养要注意两方面:一是要求学生自己对每一次探究活动都进行评估。二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评估。老师应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学习探讨的氛围,鼓励他们能够把自己无论是成熟还是不成熟的观点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消除他们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老师对于学生正确或者部分正确回答应及时表示鼓励和赞同,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应及时纠正,对于学生不够全面或缺乏深度的回答,指出其分析问题的不足之处,积极引导和启发,促使学生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应在这整个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即:学生易错的点是什么?怎样才能避免再次出错?针对这个结论是否还可以通过别的实验得来以及这个实验是否具有可行性?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建构主义学习评价注重学习任务的整体性评价、学习参与度的评价等。总之,建构主义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上应以此为中心思想,把握好尺度。同时在教学中也应注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这是课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参考文献:[1]付俊贤,秦文孝.现代学校教育学[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0—81.[2]陈光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研,2008,(15、16):60~61.[3]何克抗,林君芳.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0~61.[4]王较过,白秀英.新课程教师读本物理[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9—90.

作者:赵建国

材料力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危机日益严重,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应运而生,新型建筑材料是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产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本文就国际工程中新型建筑材料的选择及应用方面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 国际工程 新型建筑材料 应用

tional engineering.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形势的日益紧张,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对节能技术的研发及应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世界各国在建筑设计和施工、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建筑节能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筑节能产品的认证和管理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能源,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有效地改善了环境,降低了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新型建筑材料是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产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现就国际工程中新型建筑材料的选择及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国际工程中新型建筑材料的选择及应用情况

1.新型墙体材料

墙体材料的生产工艺采用现代技术,并将钢铁的耐磨技术移植到墙材生产设备中;生产向大规模、集约型方向发展;生产方法自动化程度更高,普遍采用电脑控制生产全过程。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砖产量已基本趋于稳定。在产品技术方面主要向大孔洞率、薄壁方向发展。发达国家粘土砖已成为一种高档装饰材料,点缀于建筑的内外墙。混凝土空心小砌块主要向装饰、轻质、保温、隔热方向发展;加气混凝土制品向轻质、高强方向发展。国外加气混凝土容重普遍在400-500kg/m3;非承重产品容重降低到300 kg/m3,且原材料大量采用工业废渣。国外建筑复合墙体具有重量轻、保温隔热、隔声效果好等特点。

2.高分子化学建材

国外高分子化学建材发展迅猛。发达国家化学建材产值已超过水泥。欧盟12国化学建材年产量达1000万吨,其中塑料门窗在德国、奥地利的市场占有率为55%;美国、韩国为37%。塑料管在德国的年产量达70万吨;美国PVC管广泛用于冷热水、 煤气、地下暖气、压缩空气和化学液输送等方面。建筑涂料在工业发达国家占其涂料总产量的60%左右。新型防水材料的市场占有率为90%,主要有改性沥青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及高弹性密封材料。混凝土外加剂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已生产出一系列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塑料门窗隔音、隔热、保温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品种规格多样化(全塑窗、复合窗、聚氨酯窗、玻璃钢窗等);色彩丰富美观、手感舒适、耐久性好、多功能化。塑料管注重提高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使用安全性;注重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节能、环保;研究与建筑的协调、美观;安全防火、使用寿命长的塑料地板在公共场所的使用量日益增加;重量轻、装饰性强、耐腐蚀、施工方便的塑料板材大量用于建筑围护结构、屋顶采光、高速公路隔音墙、公交候车棚等,且品种多样化。国外建筑涂料种类丰富,包括有机的水性涂料和溶剂类涂料,也有无机涂料。就有机涂料的成膜物而言,油脂涂料、天然树脂涂料、酚醛树脂涂料、沥青涂料等为低档涂料。醇酸、氨基、硝基、过氯乙烯等树脂、聚酯、环氧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有机硅橡胶等树脂类涂料即合成树脂涂料为高档涂料。美国建筑涂料以成膜物分类,主要由丙烯酸系列、聚醋酸乙烯系列两大类树脂构成,也有少量的环氧树脂和聚氨酯涂料。高低档涂料的比例通常是反映涂料工业发展水平的尺度,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合成树脂涂料比例都占90%以上。发达国家建筑涂料朝着低污染、水性、有机无机复合、多功能,高性能、装饰效果好的多样化方向发展。功能性建筑涂料由于不仅有保护和装饰建筑物的功能,而且具有其他方面的特殊功能,也成为国外建筑涂料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现代高层建筑的兴起,对建筑涂料的耐候性要求越来越高,高耐候性涂料树脂的研究开发成为当今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涂料研究的活跃领域。目前,最活跃的领域是含氟树脂和有机硅改性树脂的研究。建筑防水密封材料在国外竞争激烈,产品更新快,向高分子树脂和高分子改性沥青为基料的方向发展;沥青油毡胎基向玻纤胎基、 化纤胎基或树脂薄膜胎基方向发展;屋面防水构造由多层向单层、双层方向发展;施工技术由热熔粘结向常温、自粘、机械固定等方向发展。

3.保温隔热材料

国外矿棉和玻璃棉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率超过50%;泡沫塑料超过40%;硅酸钙和膨胀珍珠岩为5%左右。矿棉及其制品使用先进的摆锤技术。玻璃棉及其制品生产工艺采用一窑多线、一线多头、一头单一产品,提高了生产效率。废水、废物回收处理,循环使用,达到零排放,采用碎玻璃作为主要原料。泡沫塑料制品在建筑和工业保温领域应用以聚氨酯泡沫塑料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为主。产品向轻质化、高强度、更长使用年限和更低的导热系数发展。

4.复合材料

以纳米材料改性塑料,可使塑料的聚集态及结晶形态发生改变,从而使之具有新的性能,在克服传统材料刚性与韧性难以相容的矛盾同时,大大提高了材料的综合性能。总体上看,复合材料就是将现有的植物、矿物及塑料等材料有机结合,使之展现出更优异的理化性能。在建筑和公共设施领域中广泛应用。如阴井盖、纤维增强树脂筋,混凝土结构修补材料、透明天棚、建筑模板等。复合材料将向着价廉、适用、耐久、成型方便、投资少、材料本身兼容性好、工艺合理,并能尽可能回收利用,以减少环境压力的方向发展。

5.高新技术玻璃

平板玻璃向着控制光线、节约能源、安全可靠、减少噪音等多种功能方向发展。在欧美发达国家,大量建筑使用安全玻璃、中空玻璃和镀膜玻璃。英国中空玻璃在新建筑中应用率达100%,在旧建筑的改造中应用率也达70%。

6.高性能混凝土

在欧洲矿渣硅酸盐水泥用量占水泥总量20%;荷兰矿渣掺量为50-70%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占水泥销量的60%;在日本矿渣掺量已占水泥的25%。高强度水泥基材料(MDF、DSP)复合配制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将使混凝土行业能更好地适应建筑施工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要求。

结束语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早在7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了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工作,强制建筑业在新建建筑中执行节能标准,已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整个国家的建筑能耗大幅度下降。建筑节能材料的选择及应用是实现建筑节能的最基本的条件,各国在建筑中均采用了大量的新型建材和保温材料。如丹麦2005年比2000年采暖面积增加了25%,但采用节能建筑材料后,能耗却减少了220万吨标准煤,采暖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重,也由29%下降为16%。由此可见,国外的建筑节能材料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子江.国外节能建筑[J].房材与应用.2003.05.

[2]康盛君.国外建筑节能的实践[J].山西建筑.2009.27.

(作者单位:大连建发建筑设计院)

材料力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 地质地理环境; 基础灌浆; 施工技术

一、前言

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相对较为复杂,这样给施工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而基础灌浆的施工直接决定了在水利输电施工过程中地基的质量,地基的稳定性和防渗漏特征,直接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后期的建设。

二、水利水电工程中灌浆施工的类型

1、帷幕灌浆。遇到以岩石为主的地基时,可采用深孔灌浆的方法建造防渗幕,以防止坝基渗漏,从而有效降低坝底压力。

2、 接触灌浆。当坝体和岩基互相接触时,对于两者的结合面,可以实施接触灌浆,以提高岩基与坝体之间的结合性能。接触灌浆可以有效填充缝隙,增强接触面之间的密实度,避免出现漏水现象。

3、固结灌浆。对于基岩破碎带或裂缝,可采用灌注浆液的方法提升岩体整体性,这就是固结灌浆。固结灌浆能增强岩体的整体牢固性和抗压强度,从而降低岩石发生变形的概率。

三、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

1、无塞灌浆施工技术

无塞灌浆施工是一种由上而下,往复循环、封闭孔口的施工方式。其显著特征在于引入无塞技术,钻设较帐幕灌浆口径大76 mm的孔洞,并用一根钻杆取代原复杂塞,也可利用无缝钢管完成射浆,并将相应孔隙用于回浆作用管路。完成各段灌浆施工后,可将钻杆拔出,更换钻具,并实施后续灌浆段孔洞钻设及灌浆施工,该环节省略了待凝过程。该施工技术模式特征在于可令试验环节持续时间有效缩短,提升施工建设效率。

2、混凝土裂缝施工灌浆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中引入混凝土裂缝处置灌浆技术由坝工构筑物逐步应用,而后扩充至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通过长时间的应用摸索,明确了环氧灌浆施工技术对于泥凝土裂缝的良好修补完善具有科学可行性,并体现了经济合理性。该施工技术为土木工程建设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完善修补创设了良好的实践方式途径。环氧灌浆施工技术在我国各区域均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科学引入公用建筑工程之中建设大梁,还引入工业厂房建设之中,辅助吊车梁施工,公路工程中则利用环氧灌浆进行桥梁建设,地下铁路则用于涵洞施工。水利水电工程利用该技术建设小型水坝,修补抗冻地面也可利用该技术提升施工建设效果。

3、诱导灌浆施工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灌浆规划设计阶段中,依据不同需求,应令条件设计不仅承担泥土侧压力,同时应有效预防渗漏,提升灌浆帐幕建设质量。再者,应科学规划管理浆液实际流动范畴,进而有效合理的进行基础工程加固。为满足上述施工建设需求,诱导灌浆施工逐步形成。

四、水利工程中特大漏水通道的灌浆施工技术处理方法

在地层结构为可溶性岩石结构地质特点时,因为溶蚀而形成了各种溶洞,这种溶沟极易导致大量漏水情况的发生。在水利工程中,因为堆石土坝一般采用的是定向爆破法,其坝肩岩体中非常容易因爆破而產生特大裂隙。对于这些特殊性的漏水通道,假如只是采用一般常用的灌浆方法,不但会增加材料的耗费,并且有时可能没有什么效果,因此,我们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1、在倾角较缓和无水流作用时大裂隙的灌浆施工技术处理

采用间歇灌浆或浓度较高的水泥砂浆实施灌浆施工,假如效果不明显,则可改用混合浆液或定量灌注的方式稳定浆液。当遇到注入量较大或遇水性能受到严重恶化的地层时,一般使用这种稳定性浆液。混合浆液一般包括与水泥配合的玻璃浆、粘土浆、砂浆和粉煤灰浆等。

2、倾角较陡或有水流作用大裂隙、大孔洞的灌浆施工技术处理

(1)冲填级配料施工控制

在孔口按照粒径从小到大的粗砂砾石采用稠水泥浆进行冲灌。若灌注一段时间后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就用浓浆冲灌的级配粒料,配料时,应先拌合到要求的稠度后,从孔口倒入浆液,等到浆液灌满后,再用常规方法实施灌注。级配料包括的粒料先细后粗的逐级灌入,到到某一级再也无法灌进去时就可以停止灌注。根据实际判断来掌握每一级灌注的数量,可为 200 千克到 1000 千克的粒料进行分级处理,一般可采用五个级别:40 毫米、20—40 毫米、10—20 毫米、5—10 毫米和 2—5 毫米,粒料充填的根本目的,是期望在窄缝处用某一级填充的砾石形成“架桥”形式,在中途快速地将缝隙堵住,因而形成反滤层,实现最后将漏水通道堵死的目的。

(2)模袋灌浆施工控制

模袋一般是采用聚丙烯、聚脂、尼龙等材料,应用专业的工艺纺织而成。这些织物具有强度高的特点,模袋里水泥浆的水分,在灌浆产生的压力作用下,从袋里面出来,可以防止水泥颗粒外漏。这样能够减小水和灰之间的比例,增大固结强度,减少固结所需的时间。水泥浆液在模袋中凝固,在水下不会分散,当水流漏较大时不会被冲失。在压力作用下,模袋具有良好的变形性能,随着形状各异的溶洞形状变化而变化,非常适宜堵塞。在施工的时候,应首先往袋内灌注水泥浆,其水灰比为 0.6—1.0 或 0.6—0.8,把模袋填满水泥浆后,钻孔后,将这些模袋投入孔内。当孔内模袋具备足够的数量后,就可以在原孔位实施灌浆处理。

(3)双浆液灌浆施工控制

多浆灌注浆属于一种化学灌浆,也是灌浆控制的范畴。速凝剂(一般常用的速凝剂)和水泥浆液分别有两个不同的灌浆管进到混合器中。为了达到预期的防渗效果和满足防渗体强度要求,首先要控制好浆液的扩散距离,如果浆液扩散得过于远会浪费材料,如果浆液的扩散过于近就会达不到要求的防渗体强度。

五、特殊情况处理和质量检查

灌浆过程中发现串浆时,如串浆孔具备灌浆条件,可以同时进行灌浆,应以一泵灌一孔。否则应将串浆孔用塞塞住,待灌浆孔灌浆结束后,串浆孔再行扫孔、冲洗,而后继续钻进和灌浆。灌浆工作必须连续进行,若因故中断,可按照下述原则进行处理。应及早恢复灌浆,恢复灌浆时,应使用开灌比级的浆液进行灌注。恢复灌浆后,如注入率较中断前的减少很多,且在短时内停止吸浆,应采取补救措施。灌浆过程中如回浆变浓,要换用相同水灰比的新浆进行灌注。灌浆质量检查以分析检查孔压水试验成果为主,结合钻孔、取芯资料、灌浆记录、测试成果等综合评定其质量;灌浆检查孔压水试验应在该部位灌浆结束 14d 后进行,采用自上而下分段钻孔分段卡塞进行;检查孔压水试验分段长度与灌浆长度相同,根据水头不同、位置不同、灌浆压力不同采用不同的压力和方法,根据地质情况设计拟定。

鉴于水利水电工程的灌浆施工大都在水下进行,且大都属于隐蔽性较强的工程,因而在工程竣工后,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质量检查工作:一是加强对原始记录的检查和灌浆资料的分析;二是采用钻设检查孔的方式对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进行岩心钻取检查,重点检查其胶结情况,并对检查孔进行压水试验,从多方确保灌浆施工质量。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对水利水电工程中常见的灌浆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灌浆的技术控制措施,目的是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黎伟洋. 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技术探讨[J]. 华东科技:学术版, 2014, (10):130-130

[2] 黎碗玲. 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探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 (24)

[3] 李明显.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的灌浆施工技术[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旬刊, 2014

材料力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导论;教学改革

专业导论是大学新生入学后需要学习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导论性课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内涵特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所学专业与行业的关系及本专业的发展现状,使他们能够对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涯作一个规划,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近年来,在全国上下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授课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拟以所在的阜阳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开设专业导论课程的意义

(一)消除学生疑虑,帮助学生了解专业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在与大一新生交谈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因听从了老师和家长的建议才选择的物流管理专业,而真正是在了解物流管理专业后自主填报志愿的学生并不多。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通过专业调剂被录取到物流管理专业的,对物流管理专业更是缺少必要的了解。以上原因导致很多学生在入学后产生一些疑虑,比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物流不就是干快递吗”等,甚至有些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做好了转专业的打算。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可以让学生尽快了解物流管理专业,消除疑虑,端正專业学习态度。

(二)展现专业前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是学生和家长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可以加深学生对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战略地位和支柱性产业的认识,帮助他们了解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增强学习物流专业的信心。

(三)揭示成长规律,帮助学生适应环境

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其所面临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3]。在学习上,中学里的那种封闭式学习、过度依赖教师、填鸭式被动学习和单纯追求应试成绩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学习、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满足趣味性地主动学习和为成才而学习;在生活上,其生活方式也由高度依赖父母、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生活转变为远离父母独立生活、需要顾及他人感受的集体生活。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多学生会变得无所适从。开设专业导论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大学教学管理及课堂教学的特点,掌握集体生活中与人相处之道,认识人才成长规律,尽快适应大学环境。

(四)确立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拟定规划

升入大学只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个短期目标,当这一目标实现后,如果不引导学生确立一个长远的学习目标,一部分学生可能会迷失方向,最终导致学业荒废。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解读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使学生对将要开设的课程做到心中有数,为学生在确立专业学习目标、大学发展计划乃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提供帮助。

二、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作为所在学院物流管理教研室的负责人,近年来一直参与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工作,总结出该课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授课形式单一

以往的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讲解结合PPT展示的传统教学形式,更多的时候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学内容随意化

由于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时数较少,一般只安排14~16学时,所以该课程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以至于授课教师对授课内容的选择较为随意[4],有的侧重于作物流管理专业介绍,有的则侧重于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介绍。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容易导致教学重难点不突出,使学生对该专业产生怀疑,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积极性不高

作为一门专业启蒙课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其涉及到的知识却十分广泛,尤其是与行业相关的一些最新数据,更需要授课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在期末计算教学工作量时,专业导论课程的课时量只有十几个,对其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的帮助十分有限,很多教师不愿意接受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即使勉强接受,在教学上也是墨守成规,不愿意尝试课程教学改革。

(四)缺少实践教学

物流管理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校在制定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时,如果笼统地将其全部设置为理论授课,则与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不符。缺少实践教学内容的专业导论课,会导致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缺少直观的认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改变传统授课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

为了克服单一授课形式的缺点,吸引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法[5]。比如,授课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混合式教学理念引入到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阜阳师范大学为例,学校已经建成了先进的录播教室,同时引进了 “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授课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录播教室录制教学视频,并将其连同课件、教案及学习资源等材料上传到教学平台中,供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在线下教学环节,授课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专业话题,比如“你为什么选择物流管理专业”“你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物流行业相关信息的”“你认为从事物流行业的工作前景如何”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再将讨论的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授课教师再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授课形式的弊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

(二)合理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就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其专业导论课程应包含以下内容。

1.专业内涵与行业发展前景。在专业内涵方面,可以介绍与物流相关的一些概念,如物流、物流行业、物流管理、传统物流、现代物流、国际物流等,引导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特点,明确各概念所包含的基本问题及其本质。在行业发展前景方面,授课教师可以搜集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物流行业发展概况及就业前景,物流相关岗位职责要求和任职条件、薪酬待遇、升迁路径等,以打消学生的疑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学科性质及专业发展概况。首先,物流管理属于管理学门类中的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与之并列的还有物流工程、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这4个专业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各专业的相近性和交叉性,注意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其次,应介绍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介绍本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办学特色及办学成就,如师资队伍情况、专业与课程建设情况、毕业生的考研及就业情况、师生获得的各类荣誉情况及杰出校友等。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据和大纲。授课教师应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蓝本,向学生详细介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等内容,尤其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制定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避免学生盲目地學习。

4.大学阶段教与学的特点及学习方法。在向学生介绍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授课教师还应就大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学生管理以及对学生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剖析,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及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此外,授课教师还应结合专业特点向学生介绍适用的学习方法。物流是一个注重实操的行业,中学里那种单纯为了应对考试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学生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避免眼高手低。

5.专业学习规划。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规划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专业导论课程还应包括学生专业学习规划的内容,授课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划,为毕业后的就业、创业及继续深造打好基础。

(三)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针对专业导论课授课教师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学校层面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优先选派专业导论课教师到知名物流企业参观、交流,对承担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工作量补贴等。此外,还可以改变以往只由校内教师讲授专业导论课的做法,邀请物流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到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比如,在讲授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邀请知名物流企业或物流行业的专家走进课堂做专题讲座,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给授课教师提供了与行业和企业专家近距离交流的机会。

(四)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尽管专业导论课的课时不多,但笔者认为仍可以抽出2个课时让学生参与到专业实践中。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物流企业参观见习,以了解物流企业的运作与经营模式。通过参观企业的立体仓库、分拣流水线等物流设施,观摩叉车装卸货演示、智能分拣机器人分拣作业等物流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之形成基本的行业认知。

四、结语

专业导论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大学时代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引导学生确立专业学习目标并制定专业学习规划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采用多样化授课方式、规范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授课教师积极性以及将实践教学融入到专业导论课的教学中等手段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谭满益.《物流管理专业导论》课程建设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12).

[2]余水妹,戴红宇.地方高校专业导论课教学的探究与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9(5).

[3]杜海清,朱新宁,汪弈.专业导论课教学模式及学习效果评估与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4]罗蕾.高校专业导论课教学优化探讨——以旅游管理为例[J].智库时代,2019(6).

[5]杜红,富爽,索丽敏,等.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以《通信工程导论》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7(2).

上一篇:素质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商业会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