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范文

2023-09-24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范文第1篇

医院新闻发布制度

协和医院新闻发言人制度

新闻发布工作是医院新闻宣传和对外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各部门要强 化新闻宣传意识,增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正确处理好业务工 作与新闻宣传工作的关系,建立信息发布平台,提高引导舆论的能力。

一、新闻发布工作的主要任务

紧紧围绕北京协和医院的中心工作,全面、准确、主动、及时地公布医院重 大事件、重要举措;发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案;针对外界对医院所产生的误解、 疑虑,以及歪曲和谣言,通过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解疑释惑,消除不

实或歪曲报 道的影响,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二、新闻发布工作的组织

北京协和医院指定一名院领导担任新闻发言人,北京协和医院新闻发布工作 由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及宣传处主要负责。各科室、处室确定一名同志作为新 闻发布工作联络员,协助处理与本科室、处室工作有关的新闻发布事宜。

三、新闻发布的内容

复制链接

打印

大中小

大中小

大中小

本报讯 4月16日至18日,全省党委新闻发言人首次培训班在南京举办。这标志着我省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正式启动实施。省委书记罗志军,中央外宣办副主任王国庆,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新力亲切看望了培训班学员。

罗志军首先对大家走上党委新闻发言人岗位表示祝贺。他说,中央对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高度重视,xx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见》。xx同志会见全国党委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全体学员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按照省委实施意见要求,全力推进我省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

罗志军指出,当前我省正处在“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全省上下正在认真贯彻xx提出的“六个注重”的新要求,努力在新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率先发展,必然会率先遇到新问题,必须率先进行新探索。希望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新闻发言人职责,切实提高发布新闻、引导舆论的能力和水平,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被广大人民群众知晓和接受,为推进党务公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服务全省工作大局作出积极贡献。

培训班对做好今年党委新闻发布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一是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围绕纪念活动和项目主动发布信息,展示党的良好形象。二是围绕“十二五”规划开局,积极介绍各级党委作出的重要战略规划、重大决策、重点工作和重要事项,满足公众和国内外媒体对党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信息需求。三是抓住今年党委换届的时机,积极宣传各级党委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举措,以及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进展。四是及时就本地区本部门涉及党的工作的重大事件和重要热点难点问题发布信息,把握正确导向,加强舆论引导。

培训班上,中央外宣办副主任王国庆、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高钢教授、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所长董关鹏教授等专家和学者分别进行了授课。

今年是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全面

建立的第一年。目前,省委及其14个主要工作

今日下午,中共**市委召开首场党委新闻发布会,11个**市委部门和40个区县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名单和电话都对外公布。

聂连文和周勇共同担任**市委新闻发言人

中共**市委实行“双发言人制”,即市委新闻发言人由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聂连文同志和中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勇共同担任。市委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市委各主要部门每年召开2-3场新闻发布会。

**市委、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等11个市委部门、40个区县党委,都确定了党委新闻发言人,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从目前的统计情况来看,全市共有党委新闻发言人57名,其中男同志51名,女同志6名。市纪委和市委各部门新闻发言人皆由本单位的实职副职领导担任,40个区县党委

新闻发言人一般由常委、副书记或常委、宣传部长担任。

党委新闻发布主要发布什么内容?

党委新闻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介绍和说明党委的重要战略规划、重大决策、重点工作和重要事项以及工作进展等情况。二是介绍本级党的代表大会情况,介绍党委举办的重要会议活动,特别是党委全委会和重要专题工作会议等情况。三是及时就本地区本部门涉及党的工作的重大事件和重要热点难点问题发布信息,介绍所采取的措施和工作进展等情况。四是及时澄清涉及党的工作的各种误解和疑虑。五是其它需要发布的事项。

新闻发言人制度

为增进医患沟通,加强医院管理透明度,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本着开门办院的原则,及时有效地向公众公开群众关心的紧急特殊事件的基本情况及处理结果,特制定医院新闻发言人制度。

1.医院新闻发布会一般每半年举行一次,为每年六月份及十二月份第一周的星期一上午10:00—11:00 ,如遇紧急特殊事件发生可灵活安排。新闻发布会地点一般设在机关楼五楼大会议室。

2.医院新闻发言人一般由医院医疗副院长担当,如遇紧急特殊事件发生,可由院领导指定或事件处理的主要负责人担当。

3.医院新闻发布会所要发布的新闻稿应经院办公会或院领导班子集体决议后敲定,其内容应及时、真实,做到表述准确,且不违反《保密条例》及国家的相关法令法规,会后应将新闻稿交院秘书办存档。

4.参加医院新闻发布公的记者应遵守国家及的相关规章制度,会前应填写《采访申请表》并向院秘书办提供身份证明材料及采访提纲和提问纲要。

赞皇县中医院

二○一一年三月十三日

新闻发言人制度

第一节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xxx公司的对外宣传和沟通,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工作体系,规范公司新闻

发布工作,为公司发展赢得广泛的理解和支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新闻发言人工作应遵守新闻宣传纪律和有关保密规定,维护公司合法权益;应坚持正

确的舆论导向,展示良好企业形象。

第二章 工作职责

第三条 公司新闻发言人由分管宣传的副总担任,代表公司对外发布新闻。

第四条 新闻发言人主要职责:

1、协调、指导新闻发布筹备、实施工作;

2、审核新闻发布建议、新闻发布稿和新闻答问口径;

3、主持新闻发布会;

4、代表公司对外发布新闻、声明和有关重要信息;

第五条 新闻发布工作实行归口管理。公司总经办为新闻发布工作的归口管理部

门,协助新闻发言人开展新闻发布工作。

第六条 总经办的主要职责:

1、研究分析外部舆情,对需要发布信息、澄清事实或加强宣传的新闻事件,提请新闻发言人对外发布信息;

2、梳理内部工作情况,就相关专业部门提出的新闻发布需求,提请新闻发言人对外发布信息;

3、组织实施新闻发布工作,拟订新闻发布工作计划、策划方案,会同相关专业部门起草新闻发言稿;

4、当公司内外部发生公关危机时,组建危机紧急处理小组;

5、做好新闻发布的会务工作;

6、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发布活动,邀请相关新闻媒体采访报道;

7、跟踪媒体报道情况和社会舆论反应,开展新闻发布效果评估,向新闻发言人反馈信息,提出工作建议;

8、完成公司新闻发言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七条 有关部门的主要职责:

1、提供专业背景资料,协助总经办起草新闻发言稿;

2、参加新闻发布会,补充解答新闻媒体提出的问题;

3、根据新闻媒体要求,补充提供专业技术资料;

4、在各自权限范围内,针对不同的危机类型编制危机应急预案;

5、根据新闻媒体提出的问题,对本部门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第三章 新闻发布的内容和形式

第八条 新闻发布的主要内容包括:

1、重要节点新闻发布。当公司获得重大业绩或取得重大荣誉时,集中对外发布消息,向社会各界展示xxx公司

良好形象。

2、应急新闻发布。应急新闻发布工作是指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对可能涉及或已经涉及公司形象的负面报道进行的新闻发布工作。

3、针对社会舆论对本公司的重点关注点,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解疑释惑。

4、其他需要发布的重要事项。

第九条 新闻发布可采取以下方式:

1、新闻发布会;

2、新闻通报会;

3、以新闻发言人的名义发布新闻、声明;

4、组织新闻记者集体采访或单独采访;

5、公司网站、企业官方微博等发布;

6、其他形式或渠道的新闻发布。

第四章 新闻发布工作机制

第十条 新闻发布工作实行审批管理。新闻发布的主题和内容由总经办或

总部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提出,报请公司分管副总审批后实施。

第十一条 新闻发布的工作程序:

1、明确发布主题。根据新闻发布计划和工作需要、突发应急事件分析结果或社会舆情分析结果,以及媒体采访要求等情况,由总经办、有关部门等有关方面提出发布需求,执行审批程序,明确新闻发布主题。

2、收集发布资料。新闻发布材料一般包括新闻通稿和背景材料。新闻通稿主要介绍要发布的主题内容,应形成书面材料并在会上散发;背景材料应根据一个时期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做必要的答复准备。必要时,还可准备宣传视频、宣传册等资料。上述材料由参加发布的相关部门提供,总经办负责汇总把关,报公司分管副总审定。

3、制定发布方案。新闻发布归口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新闻发布时机和形式,制定相应的新闻发布工作实施方案,协调相关部门,起草新

闻发布稿,报新闻发言人审核。

4、邀请相关媒体。根据发布需要,邀请相关新闻媒体。

5、实施新闻发布。以公司名义召开的发布会,一般由新闻发言人发布,除新闻发言人外,其他发布人员由总经办提出建议后,报公司分管副总确定。

6、事后效果评估。新闻发布后,总经办回顾发布流程,跟踪媒体报道情况,评价发布效果,总结发布工作,及时向新闻发言人、有关部门反馈。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二条 本规定由公司总经办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公司下属子公司可根据实际,参照本制度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范文第2篇

一、 指导思想

医院新闻发布工作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的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发布内容

(一)医院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

(二)医院当前的建设与发展情况。

(三)医疗、护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四)医院的政风行风建设,医德医风教育情况。

(五)社会关注的与医院相关的热点问题。

(六)重大突发性事件。

(七)对新闻媒体有关报道的回应和事实说明。

(八)其它需要发布的事项。

三、发布程序

新闻发布具有其权威性,须经院长办公会讨论研究决定。

(一)新闻发布会一般由医院新闻发言人发布新闻信息。重要新闻信息由主管领导发布。

(二)网上发布新闻信息一般由医院新闻发言人审核后网传。重要新闻信息由主管领导审核后网传。

四、发布范围

新闻发布范围分院内和院外两种,标准相同。

五、组织部门

新闻发布活动由医院党委办公室负责组织,其它职能部门予以配合。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范文第3篇

【摘要】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起步较晚,还处于成型期。目前大部分高校虽都已建立了这一制度,但运行状况不佳,有的甚至还没有真正“落地”。本文旨在讨论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实意义,分析影响其发展成熟的几个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路径。

【关键词】新闻发言人制度;高校;媒体

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高校的延伸。2006年10月25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提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新闻发言人,首次向社会传递出建立学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声音。当时,只有北大、清华等少数高校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2010年9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正式施行,要求高校健全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浙江、江苏、湖北等全国大部分高校陆续建立起了新闻发言人制度。

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历时6年左右,相较于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它还处于成型期,分析其制度建设的现实意义、影响因子和优化路径,有助于高校与媒体、公众、师生员工建立良性互动关系,有助于推动高校的信息公开和民主管理,有助于推进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

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实意义

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全面推行在《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施行之后,因此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章程规范,还是新闻发言人素质提高,以及实际运行都需要一个过程,但制度的建立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可喜的一面。

从被动走向主动。高校以往公关意识不强,一遇到突发公共事件,往往只注重内部危机干预,而忽视外部信息沟通。迫使高校不得不从被动走向主动的催化剂就是网络时代的到来,悄然兴起的论坛、博客、微博、QQ群等自媒体形式非常受年轻人的欢迎。高校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在校大学生第一时间将自己摄录的照片、视频、音频等传送到网上,信息一旦在网上公开就会以几何倍数扩散,校方不仅要接受媒体和公众的拷问,同时,师生也因从外部获取信息失去应有的知情权而质疑学校,内外夹击之下,使高校在危机管理中完全处于被动局面,不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高校变被动为主动的最好方式,高校主动向媒体和公众发布突发公共事件、收集反馈舆情信息、澄清失实信息,矫正负面影响,同时还可以主动开展学校重大主题宣传、重点活动报道,引导媒体关注高校的改革发展。

从压力走向借力。高校的社会形象是其竞争力的显示器,高等教育全球化背景下,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直接导致各校对外宣传压力的增大,一方面要增加正面宣传,另一方面还要消弥负面新闻。因此,高校要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两者之间最便捷、有效的沟通渠道,也是高校善待媒体的一种姿态,更是善借媒体的一个契机。高校要善借媒体之力生势,首先就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本校发展的外部舆论环境。高校在对外宣传上的理想境界是“好事传千里,坏事不出门”,“好事传千里”容易,难就难在“坏事不出门”。在媒体资讯发达的今天,高校要想坏事不出校门绝无可能,那么至少要通过新闻发言人之口,借媒体之手,有效地发布、控制、纠偏各种有关学校的信息,让舆论监督也成为正面报道,让“坏事变好事”,从而提升学校应对危机的能力,向社会展示学校的良好形象。

从控制走向法制。高等教育涉及百姓的根本利益,高校的改革发展自然也吸引了媒体和公众的注意,特别是教育质量问题、高额银行贷款、校园安全问题、学术失范、贪污腐败等负面消息,更是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在传统媒体时代,高校要想单方面控制信息比较容易做到,但在信息化时代,媒体类型和数量增加,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在增加,高校不再享有绝对话语权,想继续单方面控制信息几乎不太可能。从高校管理来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高校从信息控制走向信息管理法制化的转折点,这不仅是高校信息公开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维护自身形象和权益的法律武器。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能夠减少侵犯高校名誉权的现象发生,避免未经授权的高校成员言论对高校造成不利影响,必要时,高校还可以据此追究媒体等的法律责任。[1]

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影响因子

面对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高校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此项制度对高校来说还是一种探索过程中的新生事物,影响其发展成熟的因素很多,主要与大部分高校领导对这一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有关,更重要的还和该制度在高校的构建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不够完善有关。[2]

加强正面宣传与消弥负面新闻认识上的不平衡。高校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初衷是营造学校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其主要内容是加强正面宣传和消弥负面新闻。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高校往往忽略了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正面宣传功能,仅把其作为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处置平台。在各类媒体上,高校就重大科技成果、校庆等重大活动和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新闻发言人进行新闻发布的较少。而一遇到突发公共事件,高校为了及时准确地向媒体和公众传递真实信息,避免失实报道,有效消除不利影响,维护学校良好形象,新闻发言人的及时出现却仅仅因为突发公共事件而被公众牢记。如2011年9月,东北农业大学28名师生因动物实验感染传染病,新闻发言人、副校长冯晓接受东北网专访等等。

由于高校对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加强正面宣传和消弥负面新闻认识上的不平衡,导致这一制度等同于高校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处置办法,没有充分发挥其正面宣传的功能。因此,高校应建设好、发挥好新闻发言人制度,畅通正面宣传渠道,以公平、公正、规范、透明的方式,向媒体提供新闻信息服务。

对内发布与对外发布功能上的不平衡。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兼具内部制度和外部制度双重属性。内部制度是指新闻只向组织内部成员发布,外部制度是指新闻向组织外部的媒体和公众发布,但大部分高校仅将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外部制度,从而造成高校新闻对内发布与对外发布功能上的不平衡。

从功能上来说,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应兼有对内发布和对外发布两种,不能只选一种或偏重一种。对内发布可以为学校与师生沟通以及师生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提供平台,营造一个和谐的内部环境;对外发布可以为高校与媒体、公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提供渠道,营造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而新闻发言人制度其实是高校信息公开的一个载体,通过内外并举能更好地促进高校的科学发展。

名校与普通高校制度作用上的不平衡。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不同的高校运行状态不同、作用发挥不同,这与各校的社会知名度有关。2011年5月23日,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被命名为“真维斯楼”,这是清华百年校庆期间的一个捐赠项目,对于清华来说项目应该不算大,却在全国引起舆论哗然,校方、企业及时作了回应,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也就高校捐赠冠名问题作了回应。应该说高校接受企业捐赠并不少见,但为什么其他高校没有像清华这样受到媒体和公众的关注,主要还是媒体和学校知名度的双重放大效应造成的。相对而言,不少普通高校虽然制度建立有了一定时日,但往往只是一个摆设,没有真正“落地”,没有召开过新闻发布会,有的新闻发言人还没有接受过培训,这是其制度效应衰减的表现,也是新闻发言人制度遭遇学校知名度影响的症候。因此,要防止普通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空壳化,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对高校新闻发言人的培训,还要做高校特别是普通高校与媒体的“红娘”,引导媒体走进高校,并鼓励高校召开新闻发布会。

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优化路径

制度功能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制度的具体设计,还取决于制度的外部环境和执行者的能力。尽管大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重要作用,但要进一步推进这一制度,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优化。

制度优化路径。首先是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本身的优化。在具体实践中,一些高校领导视新闻发言人制度为新闻管制制度,对制度定位的不准确势必影响其功能的发挥和价值的实现。因此,高校应进一步细化现有的新闻发言人制度,逐步建立完善新闻发布、重大主题宣传、重点活动报道、突发事件发布、舆情收集反馈、失实信息澄清等新闻宣传工作办法,作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施细则,为新闻发布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提供内在保障。其次是制度的系统配套问题。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不能单兵突进,没有系统性的制度配套,再好的制度也行将不远。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与其校务公开密不可分,两者的共同目标都是消除校方与师生员工、校方与媒体公众的信息不对称。百度搜索结果显示,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校务公开制度,但如果执行不力,那么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运行频率就会增加,难度就会加大。因为校务公开的制度盲区和监督死角以及本应由校务公开制度所承担的职责,会转嫁到新闻发言人制度身上,通过这一制度的运行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因此,校务公开制度的健全是保证新闻发言人制度良性运行的保障。

能力优化路径。高校新闻发言人一般由校领导担任。对于这种崭新的身份,由于面对媒体的心理准备不足,因高校新闻发言人起步较晚还存在经验与技术不足,以及媒介素养和能力的缺乏,致使很多高校新闻发言人出现“能力恐慌”现象。

高校新闻发言人的能力优化路径有:一是着力提升善待媒体的能力。要学会与媒体打交道,首先要学会善待媒体,要理解、尊重媒体,满足媒体合理、合法的需要,同时还要宽容媒体出现的失误甚至差错,最终服务好媒体。[3]二是着力提升善用媒体的能力。新闻发言人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信息共享的需要,告别过去那种生硬的、以命令方式管理舆论的模式,掌握新的说话方式,学会用新闻传播规律来“说话”;善用媒体这个有效载体,消除那种看重正面报道,抵制負面新闻,对媒体关心的问题躲躲闪闪的心态,让公众知道本校的工作动向;尤其是在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善用媒体的传播功能,提升高校公信力。

资源优化路径。媒体与高校是既矛盾又合作的互动关系。两者的矛盾关系表现在媒体对高校的监督上,两者的合作关系表现在媒体对高校发展的推动作用上,这种推动作用来自媒体为高校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功能,为高校管理提供了预警机制。因此,高校的资源优化路径就是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媒介,建立与媒体的互动关系,提升与媒体的合作能力。[3]

高校新闻发言人要善借媒体资源来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就要正确把握与媒体打交道的方法,充分尊重媒体记者,严格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在新闻发布会或采访中采取不瞒、不躲、不顶、不拖、不推、不急的策略,与媒体共同做好社会舆论引导工作。特别是普通高校,更要充分借用媒体资源,策划实施好本校的新闻发布活动,来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在公共危机中,高校特别是名校更要通过媒体将信息迅速传递到公众中间,让高校成为危机新闻的第一定义者,从而真正化“危”为“机”。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高校与媒体、公众、师生员工之间的沟通渠道,也是高校公开、透明、民主和责任的体现。建立健全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突出新闻宣传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还需要各高校在工作实践中去提升制度价值。

参考文献:

[1]姚金菊.论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功能定位及其构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2).

[2]荣小红,高学敏.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构建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3]顾杰.现代领导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

编校:张红玲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范文第4篇

摘 要: 当各种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频繁触动人们的神经,成为时下社会最为敏感的话题时,人们不得不更为虔诚地相信和依赖政府。政府如何满足社会公众对信息公开、透明的需求,在危机管理中把握舆论导向、巩固和完善政府形象、保持社会稳定和谐有序地运转,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就被特别提上政府议程,成为当下政府化危机为转机的关键。

关键词: 政府; 信息公开; 危机; 新闻发言人制度

Study of the Crisis News Spokesman System

Based on an Open Government Information Mechanism

ZHANG Wei-ping , XIE Ying-bo

(School of Fina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o 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ngzhou310018, China)

Key words: government; open information; crisis; news spokesperson system

自2006年1月國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到2007年11月出台《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再到2008年5月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政府信息公开这个在公共危机频发时期炙手可热的话题,由于“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渐趋敏感又再一次被推向风口浪尖而引起广泛关注,如何在坚持政府信息公开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让处于危机舆论漩涡的政府变被动为主动,巩固及提升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危机公关能力,是摆在当今政府面前刻不容缓的课题之一。

一、关于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

1983年,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2003年,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全面启动。而作为新闻发言人制度中的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也日渐引起公众的关注,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具体化,它通过特定新闻发言人在一定时间内就危机事件的情况向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发布最新事态,并同时介绍有关危机的特征、现状、发展趋势和潜在影响等事况,阐明政府进行危机管理时所将采取的态度立场和措施手段,以赢得社会公众对政府危机管理行为的理解和支持。

二、我国建立政府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必要性

(一)一定程度上为政府开展危机管理提供相关的制度保障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贫富差距、贪污腐败、暴力突发事件等社会问题和各类矛盾的频繁白炙化,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公众间不同程度的公共危机;此外,随着通讯网络的普及化,公众获取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公民意识的日趋觉醒,维护大众知情权的社会呼声开始空前高涨。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应运而生,将为政府开展危机管理和危机公关提供一套制度保障,有助于降低危机处理难度,对危机事件及时作出恰当合理的反应,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能够较为更妥善有效地处理危机。如2010年3月29日,江苏东海县政府就“父子自焚”事件召开危机新闻发布会,通报了黄川村民伤亡事故调查处理进程及相关情况,并回答了《新华日报》、《新京报》等媒体记者的提问,这为东海县政府进一步有效开展危机管理创造了良好机会,同时也为当地政府妥善处理各种危机事件提供一套有关危机新闻发布及应急机制的制度保障。

(二)通过新闻媒体引导舆论可使社会顺利平稳地度过危机

作为危机应对的主体,政府不仅需要时刻密切监视并掌握关于危机的最新动态,还必须了解危机状态下的新闻媒体导向和公众舆论心理。因而在危机事件爆发这种特殊时期,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尤为重要。通过危机新闻发言人这种既直观又人性化的方式,向大众媒体和社会公众传递危机的即时信息、政府态度、应急手段、解决程度,以缓和社会紧张不安的气氛,从而取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使社会顺利平稳地度过危机。如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突发事故发生后,在山西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副主任刘德政主持的一天两次危机新闻发布会上,及时向媒体告知政府营救态度、救援抢险事态和如实说明事故现场情况,有效通过了新闻媒体引导社会舆论心理,使社会平稳关注事态进展,度过危机。

(三)保障公众知情权有利于保证政府有序地开展危机处理

所谓知情权,是公民享有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指公民对于国家重要决策、政府重要事务以及社会发生的与普通公民权利和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有了解和知悉的权利。[1]任何“隐报”、“瞒报”、“谎报”、“漏报”、“误报”等封锁消息的政府行为,既是一种漠视公民知情权的表现,又会引起社会公众不必要的恐慌和心态失衡,导致事态严重化。政府通过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减少和消除公众对于危机事件认知上的信息不对称状况,满足公众自我保护的本能和对危机事态的知情需求,缓和社会不安心理,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干扰,保证政府有序开展危机处理。如面对2008年11月15日下午杭州风情大道地铁施工工地发生的大面积地面塌陷事故,酿成致21人死亡的突发惨剧时,杭州市政府迅速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召开危机新闻发布会,动态地向媒体公众公布危机遇难受伤人数、政府应对措施及相关抢救途径等最新进展信息,有力地保障了市民的知情权,从而赢得了媒体和民众一致的好感,保证杭州市政府有序地开展后续危机救援工作。

(四)避免流言四处扩散维护政府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指政府能否全面履行公共职责并获得公众认同的程度,表现为政府与人民的互依、互信、协同与合作的关系状况。[2]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公众最迫切的需求就是获取来自政府方面最权威最可靠的信息,并据此做出适当的判断和反应。如果此时政府信息缺失,只能导致流言四起,小道消息、谣言漫天飞,公众也可能为失真信息所误导,丧失对政府的信心,瓦解心目中原有的政府形象,削弱政府公信力。如2009年11月21日上午,在昆明螺蛳湾批发市场因拆迁问题发生上千商户集体上街堵路事件后,昆明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于当天召开危机新闻发布会和开通国内第一家政府微博,以最快速度在最大范围内向公众说明情况、澄清事实、疏导民怨,有效遏制了流言扩散,进一步提升了当地政府的公信力。

三、我国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状

自2003年SARS肆虐后,政府和社会公众都不约而同地强烈感受到了掩盖或披露真实信息所带来截然相反的社会效果,继而建设我国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也被提上了政府重要议程。2008年“5•12”汶川地震,国务院新闻办、四川省政府每天一场危机新闻发布会,公布关于震灾的伤亡数字、救援进展等情况,及时、透明的灾情报道令国内外媒体刮目相看;2009年6月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从第一天连续三场危机新闻发布会的召开,到陆续追踪的救援进展、事件原因调查、安置赔偿等三天五场发布会,令全国百姓印象深刻;2010年1月甘肃兰州石化爆炸事件,4小时后甘肃省政府通过短信平台向市民通报事故,5小时后省政府召开危机新闻发布会,在第一时间迅速稳定人心,处理了危机。根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我国政府基本能够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的危机新闻发布,如面对甲型H1N1流感、春季抗旱,特别是新疆“7•5”事件等特大突发事件后,都能及时组织召开危机新闻发布会。

当然,政府也有“缺席”、“失声”的时候。2009年6月湖北石首群体事件,面对社会诸多疑惑,在长达约80个小时内,当地政府只发了3篇新闻稿,且新闻发布语焉不详,令政府危机处理变主动为被动;2009年7月内蒙古赤峰水污染事件,从危机事件发生到政府召开危机新闻发布会通报事态历时3天,致使上千人受害,流言四起,社会充斥着恐慌;2010年2月山西地震流言事件,由于缺乏省、市一级的政府部门及时发布权威的危机信息,造成了各地不同程度的恐慌和不同程度群体性聚集避难的尴尬情景……

类似这样的政府在危机第一时间“缺席”,第一定义者“失声”的情况,时下还是频频入耳,揪人心结。基于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中的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亟待引起政府乃至我们全体社会公众的关注。

(二)目前我国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问题

1. 现行的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缺乏一种法律法规和机制上的支撑、保证和导向。

危机新闻发言人究竟可以披露哪些信息,据什么程序披露,披露的主体和对象是谁,危机新闻发言人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和责任,这些都没有一部相应的法律或法规来进行规范和调整。实施过程中的无法可依,监督与问责机制的缺失,都将最终导致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形同虚设。而这种缺乏法律法规及机制支撑的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不仅不能保证真实与公开、客观与及时、沟通与有效的统一,还可能导致危机新闻发言人滥用权力,引发公众对政府不同程度的信任危机。如2001年“7•17”广西南丹特大矿难案,由于南丹县部分政府官员对矿难消息的严密封杀,发生了骇人听闻的长达半月之久的“成功”瞒报危机事件,沉重刺痛了全国上下关于危机新闻发布法律规范的敏感神经。

2. 发布的危机新闻信息内容有限,官方语言含糊化,缺乏具有实质价值和针对性的信息公开,难以真正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略一概括,不难发现当前政府发布的危机新闻信息公开范围过窄,自由度过小,政府常常以社会安定为借口,把应当向社会公众公开的危机信息贴上“内部机密”或“保密”的标签。再加上信息内容有限,语言隐晦不清,避重就轻,实行所谓的“新闻封锁”等应对措施,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如2007年5月的“厦门PX危机”事件,厦门政府在危机发生10日后才以寥寥数几分钟的新闻发布会作出反应,宣布缓建“PX项目”,并声称市政府已委托新的环评机构在原基础上扩大环评范围,但并未给出具体环评单位及“缓建”时间表。作为这次危机新闻发言人的厦门市常务副市长,他的这番信息公开不仅没有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反而更加重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矛盾再次升级。

3. 危机新闻发言人的非专业性、非职业性、非权威性,缺乏应对危机时的灵活应变能力,受传统政治文化影响明显。

现在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多属于高级官员,多为兼职,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主管领导,二是秘书长和办公厅主任等,三是宣传部部门的负责人。[3]显而易见,这些将担当危机新闻发言人的人员皆官员出身,对危机事件缺乏足够的知识研究和储备,没有专业性;由于其身兼各部门的负责人,使新闻发布的客观公正性受到质疑,缺乏权威性;再加上受我国传统 “官本位意识”、“愚民意识”等政治文化影响浓厚,使政府权力神秘化,危机信息公开难度增大。这些都与当今政府信息公开机制相违背,与危机新闻发言人应具备的职业化素质有很大差距。

4.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信源不足和反馈不足,缺乏一套完整有效的互动机制。

现实中,一些政府部门的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是迫于行政命令的压力而建立的,只着眼于眼下如何应付记者采访和回答问题上,却忽略建立完整统一的危机信息系统,缺乏实质性分析。此外,即使大多数已建立了制度的政府及其部门在公众双向互动沟通的环节上也相对薄弱,更多关注了向媒体发布信息,忽略媒体反馈的公众意见,不知道公众关注什么、需要什么,对政府的政策法规支持与否,很容易产生社会偏见和意见隔阂。[4]另外,中央与地方政府间、上级与下级政府间的不协调、信息流动梗阻也影响了互动程度,如2003年“非典”期间,“许多地方政府瞒报疫情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结果中央就难以做出准确的估算,造成疫情蔓延,给人民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5]2008年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1月30日晚宣布“京广铁路线运输秩序基本恢复,京广铁路线运输能力已大幅提高,铁路机构正全力运送旅客返回家园阖家团圆。”[6]这与广东政府有关部门动员鼓励民工留下来过年的决策恰巧相反,致使更多民工重又涌向本已脆弱的广州站,造成滞留旅客一天猛增至50万人的困境。

四、我国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方向

危机,即有危有机,危险与机会并存。由于危机形势的发展进程是个不确定的、动态的、变化的过程,政府不可能完全保证危机信息发布的准确性、一致性和连贯性,这就需要根据危机事态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危机应对方式,以有效克服危机所带来的潜在破坏。面对日渐频发的危机事件,笔者认为我国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方向可以从“危机新闻发言人”多元化入手。

1. 除危机新闻发布会的危机新闻发言人外,增设危机新闻发布会的辅助发言人,均由各类专家人士(如危机心理救助专家、社会学专家及相关危机事件方面的专业人士等)进行辅助性地科学解释,解答社会公众的疑惑。

危机爆发时,其对人的心理冲击很大,往往使人产生恐慌、悲观、焦虑等各种负面情绪,作为危机新闻发言人,在发布真实及时的危机信息时,同时也要履行其“温情政府”的代言人职责,辅以危机心理救助专家等各类辅助发言人,给公众加以心理疏导,宣泄不良情绪,提高其对危机的心理承受力,增强公众直面危机、战胜危机的信心,以平定社会情绪,加快政府危机事务的处理,尽早恢复社会正常运转。

一般而言,当危机发生时,危机新闻发布会上最好呈现出政府型和专家型两种解释,危机新闻发言人代表政府的声音,而各类专家人士则代表专家的声音,从而更有助于政府、媒介及公众对危机有个科学的定位和明智的处理选择。如2008年的“三鹿事件”危机爆发后,新华社即代表政府发出两篇消息:《专家谈如何护理“肾结石”婴幼儿》、《调查组医疗专家谈三鹿問题奶粉的危害》,发布了医疗专家对问题奶粉的看法以及如何护理患儿的方法。这无疑是当时公众最为关注也是最为迫切需要的解疑释惑,试想如果在危机新闻发布会上呈现这样的“专家声音”,那对接下来的政府危机平息工作是个显而易见的“定心丸”和“加速器”。

2. 健全并规范网络危机新闻发言人,利用网络途径与危机新闻发布会同时为在线网民解惑,进行危机信息公开的补充说明。

网络危机新闻发言人是传统危机新闻发言人的扩展和延伸,是我国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2009年可谓是中国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元年,继贵阳市首家以政府名义推出后,南京、广州、安徽、天津等地也相继设立了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众所周知,在直面突发危机时,网络媒体更利于信息发布多元化,在第一时间内通过网络向公众提供真实的,尽可能多的有关危机险情和危机决策的信息,针对网民的疑虑及时进行在线科学、客观的解释,让网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所处境遇和预期态势,以避免因网络随意的猜测臆想引发的社会恐慌,防止事态的恶化和矛盾激化,为顺利处置危机事件提供安定的网络舆论环境。 3. 充分利用手机等现代手段来尝试着建立类似短信危机新闻发言人、广播危机新闻发言人等新形式,通过不同途径在第一时间安抚公众危机心理,帮助进行信息疏导,情绪平复,为危机新闻发言人的工作开展铺垫群众基础。

手机信息的传播方式是“点对点”式,广播信息的传播方式也不受时空的限制,这就意味着在突发危机事件发生时,政府利用短信、广播等现代传媒手段能在第一时间内准确公布危机事态,及时表明政府的立场态度、处置意见和工作进展,保持信息渠道畅通,避免小道不实信息的产生和散播。

在危机处理过程中,核心环节就是危机信息的发布和接收。手机是最新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产物,它普及面广、传递迅速、贴身便捷、费用低廉、可反复转发等优势,决定了手机短信危机新闻发言人将是今后新型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主要方式之一,成为政府进行危机管理的重要工具。如2005年3月10日晚,天津市塘沽区发生一起因人恶意牛奶投毒的危机事件,政府紧急部署天津移动向所有在塘沽注册的手机用户发送一条紧急危机通知,内容为:“紧急通知:凡于今年3月9日至12日,在塘沽上海道乐购超市购买的散装海河牌袋装牛奶,存放期间因受到严重污染,请停止使用。塘沽区人民政府。”[7]由于政府危机信息的及时传递,避免了事态的继续扩大,同时也保护了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

五、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针对当下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频频触发之际,关于政府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一些思考和建議。经过对目前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状、存在不足及改进方向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加强政府应对突发危机的能力,完善我国突发应急机制,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为打造百姓心中的透明服务型政府打下一定基础。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机制的不断推进,笔者希望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一个特殊平台而更备受关注。正如2008年5月24日温家宝总理在接受中外记者联合采访时所说:“在处理突发事件和其他问题时,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永远不会改变,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永远不会改变。”

参考文献:

[1]叶皓.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25.

[2]吕瑛.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关能力[J].内蒙古大学学报, 2006,38(2).

[3]喻国明.我们为什么需要政府新闻发言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5):74-76.

[4]曹劲松,庄传伟.政府新闻发布[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41.

[5]张娟,苏敏.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组织结构——兼析SARS危机管理中的政府组织结构[J].湘南学院学报,2004,(3):14-18.

[6]徐艳,等.京广铁路运行基本恢复[N].南方都市报,2008-01-31.

[7]张春明.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传递与媒体应对[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9,(3):53.[责任编辑、校对:杨贤]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范文第5篇

2013-2-23

2 国药集团领导考察飘安并洽谈合作事宜

2013-2-23

3 关于河南飘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的通知

2013-2-23

4 新品推荐:公司最新推出母婴护理包AB套装

2011-7-3

5 飘安集团成功举办2011年“安全生产月”安全知识大奖赛活动

飘安“母亲健康快车”发车仪式暨百万妇女飘安堂创业工程启动仪式在湖北宜6 昌举行

2011-7-3

2011-7-3

7 飘安“母亲健康快车”天津发车顺利举行

飘安集团捐助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龙新乡卫生院、腾冲县滇滩镇中心卫生院8 公告

2011-5-25

2011-7-3

9 飘安基金“母亲健康快车”贵州省发车仪式在遵义举行

2011-3-10

10 飘安“母亲健康快车”河北省发车仪式在石家庄举行

2011-3-10

11 巴西政府采购团一行到飘安集团考察

2010-12-13

12 飘安“母亲健康快车”河南省发车仪式在郑州省人民会堂举行

2010-12-13

13 陈至立出席“母婴健康爱心救助飘安基金”启动暨“母亲健康快车”发车仪式 2010-11-25

14 飘安集团出资亿元成立“母婴健康爱心救助飘安基金”

2010-11-9

15 飘安高科积极参加第九届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

2010-11-9

16 飘安集团积极参加第64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

2010-11-9

17 新乡市人民政府召开市长办公会全力支持飘安高科上市工作

2010-11-9

18 飘安高科股份上市工作正式启动

2010-7-30

19 飘安高科股份入选河南省首发上市重点后备企业

2010-7-30

20 飘安集团赈灾物资抵达玉树

2010-4-21

1 飘安集团援助青海省玉树州地震灾区物资顺利运往灾区

2010-4-17

2 飘安集团向青海省玉树州地震灾区捐赠价值120余万元医疗物资

2010-4-17

3 2010年飘安品牌产品各省级区域总经销招商中标结果公告

2010-2-12

4 飘安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王继勇携全体员工祝社会各界新春快乐

2010-2-12

5 飘安集团2010年度区域招商大会会议日程

2010-2-5

6 飘安品牌产品省级区域代理商招标公告

2010-2-5

7 飘安集团王继勇董事长当选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

2010-2-5

8 飘安集团——热烈祝贺中国老龄产业协会成立!

2010-2-5

9 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院、中国证监会领导莅临公司指导工作

2009-10-17

10 飘安集团发展规划顺利通过河南省“双百计划”专家组论证

2009-10-14

11 河南飘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高管调整公告

2009-10-12

12 墨西哥政府采购团来飘安集团采购甲流感防护用品

2009-9-6

13 飘安集团参加2009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年会 2009-9-6

14 长垣县薄学兵县长等领导到飘安集团调研工作

2009-7-20

15 关于公司网站升级改版的公告

2009-7-16

16 关于张广耀冒充我公司工作人员相关情况的公告

2009-7-16

17 关于飘安集团原工作人员刘淼宗等离职的公告

2009-7-15

18 公司将参展第60界医博会

2008-10-14

19 中行河南分行行长白树屏来飘安检查赈灾生产工作

2008-6-20

20 飘安携手献爱心,紧急救援向汶川

2008-5-16

1 解放军总参谋部调用专机,紧急运送飘安28吨救灾物资

2008-5-16

2 飘安集团隆重举行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表彰联欢晚会

2008-3-12

3 飘安集团隆重举行第十四届业务精英暨国际医院用品大会

2008-2-22

4 飘安集团隆重举行2007年工作总结表彰会暨2008年工作计划大会

2008-1-17

5 河南飘安集团有限公司08年招标信息

2008-1-12

6 热烈祝贺飘安集团非织造布荣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2007-12-16

7 第58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秋季博览会

2007-10-31

8 飘安集团隆重举行安全生产知识大奖赛

2007-9-7

9 飘安集团顺利通过CMD认证监督审核

2007-8-22

10 爱心献学子,真情暖人间 2007-8-16

11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领导莅临我公司

2007-4-23

12 第5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2007·大连)圆满结束

2007-4-18

13 飘安集团隆重举行第十三届精英座谈会暨国际医院用品博览会

2007-3-1

14 河南省农业银行领导来我公司参观

2007-1-19

15 公开招标信息

2007-1-13

16 二00七年工作计划大会胜利召开

2007-1-8

17 飘安集团隆重举行2007年庆元旦迎新春联欢晚会

2007-1-4

18 飘安集团隆重组团参加第56届中国国际医博会

2006-11-6

19 亚太最大医疗设备展郑州开展

2006-11-4

20 农行河南分行领导莅临我公司参观指导工作

2006-10-2

1 省人大常委农工委领导莅临我公司参观指导

2006-9-19

2 飘安集团顺利通过CE监督审核

2006-8-29

3 飘安集团荣获新乡市委市政府三项荣誉

2006-8-25

4 飘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水刺二线隆重投产

2006-8-25

5 中国医院协会曹荣桂会长来公司指导工作

2006-8-25

6 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代表马和励来我公司参观

2006-8-25

7 飘安集团知识产权工作业绩突出 2006-8-25

1 2013年全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2013-2-23

2 卫生部:今年全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

2013-2-23

3 国内最大两家骨科医械企业被美收购

2013-2-23

4 中国医改将迫使医疗产品分销渠道整合

2013-2-23

5 高值医用耗材将集中采购

2013-2-23

6 常州投入50亿建设国际医疗器械城

2011-3-11

7 我国将实行医疗器械召回制度

2010-11-9

8 360亿元“输血”全国县医院

2010-11-9

9 全国首届妇幼用品研讨会在郑州召开

2010-4-17

10 中国老龄产业领域有了全国性行业组织

2010-2-5

11 中国医疗器械科学发展高层峰会将举行

2009-11-3

12 全国医疗器械标准体系建设及标准制修订工作研讨会召开

2009-11-3

13 卫生部部署西部省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2009-10-20

14 美国已有76名儿童死于甲流 死亡人数仍将攀升

2009-10-18

15 我国甲流疫情正从东部向西部 从南方向北方蔓延

2009-10-18

16 卫生部10月16日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信息通报

2009-10-18

17 新医改给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带来发展新契机

2009-10-18

18 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2009-10-14

19 未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朝三个方面发展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的20 1 通知

打造一流医疗器械企业从文化建设开始

2009-10-14

2009-10-14

2009-10-14

2 国家将重点监管12类医疗器械

2009-9-3

3 第十届医疗器械设备展览会在赤峰召开

2009-9-3

4 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及防控一周动态(24-30日)

2009-9-3

5 卫生部门将采取三方面措施防控甲型H1N1流感

2009-9-3

6 国药监局印发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

2009-9-3

7 港澳甲型流感确诊病例分别达到12456例和1045例

2009-9-3

8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召开成立大会

2009-7-20

9 卫生部加快基层医疗设备更新力度

2009-7-20

10 我国生殖健康产业步入增长期

2009-7-20

11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才有生命力

2009-7-17

12 回顾:卫生部召开医疗器械集中采购信息发布会

2009-7-17

13 建立器械验收制度 “退役”器械存档10年

2009-7-17

14 本土医疗器械借新医改破局

李克强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突出重点,狠抓落实,15 确保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目标实现

2009-7-16

2009-7-16

16 小型医疗器械及其材料研发吸引眼球

2009-7-16

17 医疗器械进口大幅增长现有制度缺陷制约国内行业发展

2009-7-16

18 卫生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将收紧关口 2009-7-16

19 防护用品市场有序应对甲流来袭

2009-7-16

20 1 卫生部关于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体检工作的意见

协会组织企业参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工作座谈会

2008-12-12

2008-12-12

2 国产医疗器械出口增长迅速

2008-9-19

3 医疗器械购销领域成"医蠹"摇钱树 行贿者自揭内幕

2008-9-19

4 美国采用抗菌涂料提高口腔医疗卫生水平

2008-9-19

5 河南长垣打造全国最大医疗器械卫材基地

2008-7-11

6 2014年欧洲远程病人监护仪市场达4亿美元

2008-7-11

7 我国首台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研发成功

2008-6-30

8 美国公布国外医疗器械研发最新进展

2008-6-26

9 印对医疗器械需求增加 进口产品有几点要求

2008-6-25

10 医药行业:大输液包装塑料化带来变局

2008-6-23

11 全球化轨道上的医疗信息化

2008-6-23

12 医械企业换证提速

2008-1-22

1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警惕手机短信非法药品广告

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试点工作总结会召开——推行质量管14 理规范 确保公众用械安全

2008-1-22

2008-1-22

15 2009年北京医保有望实时报销 刷卡实时报销

2008-1-22

16 北京将启动医改 首先调查全市医疗资源状况

2008-1-22

17 河南飘安集团有限公司08年招标信息

2008-1-12

18 猜想:公元2027年医疗器械会是个什么样?(续) 2008-1-3

19 猜想:公元2027年医疗器械会是个什么样?

2008-1-3

20 2007年医疗器械领域新产品、新技术集锦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范文第6篇

利益决策机制的意见(试行)

(2011年7月28日)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使各项决策更加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动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的重大意义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十分紧要。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是实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始终保持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具体体现;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

1 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省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积极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切实维护和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损害群众利益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比如,有的地方和单位作决策脱离实际,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有的决策不尊重民意,听取群众意见流于形式、走过场;有的决策执行不力,给群众利益造成了损失,等等。这些问题违背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影响了党和政府形象,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各地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使各项决策符合客观实际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必须坚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必须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决策,不能损害群众既有的合法利益,要让群众得到现实利益、看到长远利益。在处臵突发自然灾

2 害和重大安全事故时,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必须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充分发扬民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保证各种不同意见和利益诉求得到客观充分表达。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正确把握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和不同利益主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引导群众正确处理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利益关系,增强决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均衡性。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结合起来,注重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保障和改善民生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建立健全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决策形成机制 (一)畅通民意反映渠道。采取多种途径畅通民情民意反映渠道,准确掌握群众所思、所忧、所盼。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群众诉求渠道。进一步完善“民声通道”、“政风行风热线”工作,设立舆情信息直报点,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处理、反馈、回访完整的社情民意工作链。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接访制度,设区市党委和政府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日每季度至少安排1次,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每月至少安排1次,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个工作日轮流接待群众来访,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随时接待群众来访。市县领导接访日期、主题应采取一定形式提前公示。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长效机制,省级领导干

3 部每年下基层调研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市、县(市、区)和省、市直部门党政主要领导每年下基层调研时间不得少于2个月。建立和完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重要情况和建议的“直通车”制度。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可适当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众代表参与决策。

(二)实行重大决策咨询、论证和听证制度。设立重大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委员会,对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决策前应开展政策咨询、专家论证和社会听证。在咨询论证中,承办单位应向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咨询相关政策和规定;根据决策事项的内容和复杂程度,从相关领域选择3名以上专家,对决策备选方案开展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论证;重大决策事项应提交2个以上可供比较的决策备选方案。完善决策听证制度,通过听证会等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并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听证意见采纳情况及其理由要以适当形式反馈或者公布。科学合理地遴选听证代表,保证各利益相关方有代表参加。重大决策听证时,纪检监察机关应派员参与监督。重大决策方案应视情征求下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意见,听取人大、政协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并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党外人士进行民主协商。

(三)推行重大事项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

4 查制度。严格贯彻执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意见》。对涉及民生问题的重大决策,涉及多数群众的改革改制事项,涉及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规划、基础设施和市政建设项目,涉及较大利益诉求群体的重大政策制定或调整,在政策出台或审批前,应当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点评估政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安全性。凡未经风险评估或经评估认为风险不可控的,不得作出决策。对经评估预测风险可控的决策事项,承办部门要及时制定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工作预案,防止因工作不细、操作不当引发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发生。重大决策应由同级政府法制机构对决策草案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能提交会议讨论、作出决策。

(四)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民主权利。对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必须以适当方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涉及土地征收、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等重大决策事项,应当充分征求被征地农民、棚户区居民和被征收房屋居民意见,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执行。对群众抵触情绪大的事项不能或暂缓进入决策程序。涉及企业改制、职工裁减和安臵等重大决策事项,应当提交企业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并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职工或职工代表出席,且获得全体职工代表过半数赞成票通过方能有效。涉及群众共

5 同利益的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处臵,应当按照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程序,提交村民(居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居民)会议审议,并经过半数以上群众同意方能作出决策。

(五)规范决策议事规则和程序。决策议题的提出和确定必须遵循相关规则和程序。党委、政府所属工作部门或者下一级党委、政府提出的重大决策建议,经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审核后报党政主要领导确定是否进入决策程序;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提出的重大决策建议,报党政主要领导确定是否进入决策程序;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提出的重大决策建议,直接进入决策程序。除遇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外,不得临时动议。对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未经广泛听取民意、充分调研、专家咨询论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得列入议题。重大决策事项必须提交党委常委会(党组会)或政府常务会(部门行政会)讨论,涉及全局和长远的问题必须提交党委全委会或政府全体会议讨论决定。严格落实省委《关于党委(党组)实施“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的若干意见(试行)》和《江西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认真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领导班子会议作出决策,必须有半数以上的组成人员到会方能表决。建立重大决策事项讨论情况记录备案制,将讨论意见、表决结果和表决方式记录在案,作为决策检查和问责依据。重大事项决策,应及时向

6 上一级党委、政府请示或报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文件,出台前应报上一级党委、政府法制机构备案审查通过后,方可实施。

(六)建立重大决策公示制度。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除依法需要保密,以及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危及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需要立即作出决策的以外,决策正式出台前都要将决策方案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0个工作日。公示内容包括:决策方案的主要内容,制定决策的理由、主要依据等。对公示过程中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进行认真整理和分析研究,合理的要吸纳到决策中,不合理的要做好解释疏导工作。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和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要求,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向有关新闻媒体和社会公布决策情况,使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

三、建立健全权责明确、高效畅通的决策落实机制 (一)实行决策落实责任制。对重大决策事项要明确责任主体、任务分解、工作目标和进度要求,形成权责明晰的决策落实工作机制。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对重大决策事项的落实,要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形成多层次抓落实的目标体系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任务分解制度,对重大决策事项的落实进行分解立项,提出完成工作的目标、任务、时限、基本要求以及考核

7 评价方法,使重大决策和部署变成具体工作目标,量化到岗,细化到人。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落实情况报告制度,决策执行单位要及时上报落实结果。

(二)切实提高决策落实效率。决策主体应当及时了解掌握重大决策执行情况,协调解决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完善落实决策的措施。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决策事项,决策主体应明确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以及各自职责,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沟通,形成决策落实的工作合力。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电子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决策信息透明度,让群众及时知晓和参与监督,确保各项决策落到实处。要科学设计工作流程,减少中间环节,防止决策实施过程中出现扯皮拖延、打折扣、执行走样等现象。加强对惠民政策落实和资金运行的实时监控,重点解决惠民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对象审核、发放形式、服务质量等问题,防止惠民资金被截留、克扣、挪用等与民争利行为的发生。积极推广采用“一卡通”形式发放惠民项目的资金,不断完善“一卡通”管理制度。

(三)建立健全群众疏导和矛盾化解机制。加强决策宣传教育,使群众全面了解决策带来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积极支持决策执行。对一些从长远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群众根本利益而群众一时想不通、不理解的决策,要做好释疑解惑。对少数不按决策执行或对决策有严重抵触情绪的对

8 象,要做深入细致的疏导工作,依照法律和政策办事。建立市、县、乡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常态化、全覆盖机制,探索有效管用的宣传、教育、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和方式。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治观念,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坚持依法解决群众利益诉求和保障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的长效机制。省、市、县机关每年应抽调一定数量干部深入到问题较多和困难较大的村(社区、企业),及时了解民情,帮助解决困难,并作为了解社会动态的联系点长期保持联系。乡镇(街道)干部要完善重点和难点村(社区)定点联系和帮扶制度。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使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完善决策成效评估和纠错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执行情况跟踪与决策效果反馈制度。重大决策实施后,承办单位应采取抽样检查、跟踪调查、专家评估及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收集分析决策实施相关信息,及时了解决策执行情况,全面客观评估决策实施效果,注重评估成果运用。完善决策失误纠偏纠错机制。承办单位发现决策有偏差或者执行中存在问题,应当及时向决策主体提出调整、补充、修正和完善相关决策方案的建议,使决策更为科学合理,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对群众反映强烈、实践证明造成群众利

9 益受损的错误决策,应立即停止执行,并采取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决策造成的损失。

四、建立健全考核严格、纪律严明的决策保障机制 (一)完善决策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考核制度。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本级和下一级重大决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定期检查、专项督查、情况报告等制度。各级人大应当依法对重大决策及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决策职责履行和行政效能的监督检查,审计机关要加强对政府重大投资专项资金使用等决策执行情况的审计,司法机关要加大查处重大决策和执行中涉及的违法案件力度。把决策落实情况作为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发挥各类监督主体的作用,形成督促决策落实的监督合力。进一步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考核评价体系,把重大决策执行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总体评价和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二)完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决策、谁负责”和“谁执行、谁负责”的原则,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执行权和执行责任相统一。对违反程序规定作出错误决策,不执行、延误执行或者擅自改变决策,以集体决策为名谋取个人或部门利益等行为,给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造成重大损

10 失或者严重不良影响的,按照党纪政纪相关规定和《江西省贯彻落实〈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实施办法》,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案件。加强对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深入开展教育、医疗、涉农、资金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等涉及民生重要领域的专项治理,健全专项治理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长效机制。严格依纪依法办案,严厉查处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重点查处损害群众经济权益、政治权益、人身权利的案件,侵占各种惠民补贴、土地补偿、扶贫救灾、移民安臵等专项资金以及擅自处臵集体资产资源、侵吞集体收益的案件,违法违规征地拆迁、严重侵害群众人身权利的案件,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严重侵害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的案件,教育、医疗、农资、住宅建设等乱收费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建立健全对损害群众利益案件查处的部门协作机制,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作用。综合运用党纪政纪法纪手段,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

上一篇:户外拓展活动新闻稿范文下一篇:建设局个人述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