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护理工作总结范文

2024-04-17

妇科护理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科室领导高度重视,反复强调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决心和重要性,组织制订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计划。 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提升护士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为主题,努力为患者提供无缝隙、连续性、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二、理清思路、切实落实各项工作

建立健全护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岗位职责。确保了护理基础质量和安全。

三、切实落实各项工作

1、认真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让病人及家属了解基础护理工作的内容,以便接受病人及社会的监督。

2、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按护士能力、患者病情、护理工作量的大小实行以病人为中心的人员组织结构和护理分工,每组护理人员按病人分工,责任到人。使护理工作真正做到为病人提供整体的、连续的、满足病人需求的护理服务。

3、改革护理排班模式:根据科室疾病护理特点、集中护理时段、

护士工作能力等,倡导弹性排班制,确保基础护理工作落到实处,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

(1)保证集中治疗时段护士人力充足配置。 (2)确保薄弱时段护理质量安全。

4、严格基础护理的落实:如为病人剪指甲、梳头等,在做基础护理的同时融入了健康教育,既加强了基础护理,也增进了护患关系。

5、责任组长每班对本班基础护理工作进行检查,护士长不定期检查,找出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四、增强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制定了一些新的服务措施, 让病人真正感受到我们的医护服务,品味出我们的优质所在.如:

1、开展出院病人电话回访

2、每周召开一次公休会

3、为患者提供便民服务箱

4、为分娩后的产妇送上一杯红糖水

5、开展了新生儿床边护理及新生儿抚触

6、为提升护士业务素质,每季度进行一次护理查房。

7、结合妇产科的工作特点,制定图文并茂的健康指导手册。

8、为提高母乳喂养率,认真做到早接触、早开奶。

五、建立监督机制,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1、设立患者意见本及联系电话,及时听取病人意见。

2、在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中,病员满意度能够达到95%以上。 妇产科

2014年12月篇二:2013年妇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总结 2013年妇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总结 我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已有两年多了,在这两年中,从

最初的茫然到现今的小有成绩,与全科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现将2013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人员的调配方面

随着病人的逐渐增多,一名责任护士已经不能承担病区

病人的护理工作,我们又增加了一名责任护士,做到了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

二、实行护士岗位管理,调整绩效分配,调动护士积极

性。

今年我科实行了护士岗位科学管理,按照护理岗位的劳

动强度、技术要求、工作风险等要素确定分配原则,在分配机制上向工作量大、技术性强、工作时间长的岗位倾斜,实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方针,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而且科室将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相结合。将工作考核质

量,患者满意度等要素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并作为护士薪酬分配、晋升、评优的主要条件。

三、规范工作流程,加强专科知识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为了更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科

从患者入、出院着手,优化临床护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护理流程规范—创新—再规范—再创新的提高过程。患者入院时,接诊护士按照规定的接诊流程接诊;患者住院期间,护士针对患者不同情况,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按整体护理要求,采取不同方式的健康宣教,尽可能的使每位患者都掌握疾病的防治知识。加强科内业务学习,提高专科技术操作水平。

四、注重细节服务,更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

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全科护理人员都在思考如何

才能让优质护理真正走进病房,扎根病房,为患者提供贴心服务?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及实践,从而制定了一系列“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举措,不断加强护理内涵建设,使优质护理落到实处。如:术后切口要用中药敷,需要布袋装,一些病人从农村来,对市区的环境不熟悉,我科的护士就拿淘汰下来的旧床单,请洗衣房的工作人员帮我们缝制了一些布袋,让病人用;冬天,给病人输液时,液体太凉,我们给病人用上了输液加温器。 妇科预防深静脉栓塞的新措施

随着妇科手术病人的逐渐增加,我科对术后的并发症深静脉栓塞的预防

较前更为重视,在过去的基础上又使用了一台新的间断气压装置仪,这台间断

气压装置与过去的差距在于透气性强、治疗的范围扩大至大腿、可以根据血液 来调整压力。现在我科以针对三名高危手术病人采取了新的预防措施,一名术前评估属于极高危人群,术前一日就给予气压治疗,术后回房后就给予气压治疗,12小时后加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一日一次,一直到出院。另外两名患者术后均用新的气压治疗仪,连用至出院,一名加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术后病人肢体恢复知觉后,我们护士就指导患者在床上做足和趾的主动活动,鼓励病人多做深呼吸,让病人早日下床活动。现三名患者篇三:2013年妇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总结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总结

我科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在这一段时间中,从最初的茫然到现今的小有成绩,与全科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现将2014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人员调配,优化排版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

二、实行护士岗位管理,调整绩效分配,调动护士积极性。 今年我科实行了护士岗位科学管理,按照护理岗位的劳动强度、技术要求、工作风险等要素确定分配原则,在分配机制上向工作量大、技术性强、

工作时间长的岗位倾斜,实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方针,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而且科室将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相结合。将工作考核质量,患者满意度等要素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并作为护士薪酬分配、晋升、评优的主要条件。

三、规范工作流程,加强专科知识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为了更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科从患者入、出院着手,优化临床护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护理流程规范—创新—再规范—再创新的提高过程。患者入院时,接诊护士按照规定的接诊流程接诊;患者住院期间,护士针对患者不同情况,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按整体护理要求,采取不同方式的健康宣教,尽可能的使每位患者都掌握疾病的防治知识。加强科内业务学习,提高专科技术操作水平。

四、注重细节服务,更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

妇科护理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阴户(四边/产户):女性阴蒂,大小阴唇,阴唇系带及阴道前庭的部位。功能:保护生殖脏器,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关口。玉门:阴道口及处女膜。玉门(未嫁),龙门(未产),胞门(已产)。功能:排出月经、带下、恶露的关口;合阴阳的出入口;娩出胎儿的关口。阴道(子肠)首见于《诸病源候论》,功能:1.抵御外邪”自洁”作用2.排出月经通道3.阴阳交媾的器官4.娩出胎儿排出恶露的通道5.反映阴液的盛衰及阴道炎的病位.子门(子户)是子宫颈口的位置,即主持排出月经和娩出胎儿的关口.胞宫:又名女子胞,子处,子宫,子脏,血室,胞室,位于带脉以下,小腹正中,前邻膀胱,后有直肠,下口连接阴道.,有排除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功能”奇恒之府”.

女性生理特点:经带胎产乳。产生机理:脏腑、天癸、经络、气血与胞宫的协调作用。以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为核心。冲脉,任脉”起于胞中”,“脉络者,系于肾”。天葵:天葵者,葵水也,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作用,天葵源于先天,男女皆有,由肾中之真阴所化生,在肾气的推动下趋于成熟。天葵是月经产生的动力。天癸生理作用:是促进月经产生和孕育胎儿的重要物质,促使胞宫生理功能出现,而且是维持胞宫行径,胎孕正常的物质。月经生理定义:月经是指胞宫周期性出血,月月如期,经常不变,称为月经。月经生理现象:初潮:14岁(11-16岁);周期:28-30天(±1周);经期:3-7天;经量:50-80 ml;经色:暗红;经质:稀稠适中不凝固无血块无臭气;伴随表现:轻微腹胀、腰酸、乳胀,情绪易波动;绝经:49.5岁(45-55岁)。正常的经血:不稀不稠,不凝结,无血块,也无特殊气味。经期一般无不适感觉,仅有部分女性经前和经期有轻微的腰酸,小腹发胀,情绪变化等。生理性停经:妊娠期、哺乳期;初潮后1-2年,绝经前1-3年 。特殊月经现象:定期两月一至者为“并月”;三月一至者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至者为“避年”;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 妊娠早期,个别妇女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胎儿者称为“激经”。月经产生机制:月经的产生,是肾气、天癸、冲任、气血作用于胞宫,并在其他脏腑、经络的协同作用下,使胞宫定期藏泻而产生的生理现象。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学说;其他脏腑、经络的协调作用;气血充盛与和调是重要条件。月经的产生是在肾主导下,天癸成熟泌至,使冲任二脉汇聚脏腑之血溢入胞宫,既孕则营养胎元,未孕则化为月经依时而下。肾、天癸、冲任、胞宫各环节之间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主宰着月经的产生。带下:首见于《素问骨空论》,广义带下是泛指妇女经带胎产诸病而言,狭义专指妇女阴中流出一种黏腻液体而言。带下生理现象:润泽于阴户和阴道内的无色无臭,黏而不稠的液体,称为生理性带下。作用:濡润、充养阴道与阴户,抵御外邪。带下产生机制:带下的产生是在肾气天葵作用,脾气健运下,受任脉所司,督脉温化,带脉约束,布露于胞宫,润泽阴窍的生理现象。妊娠:受孕的机制和条件:在肾气充盛,天癸成熟,冲任二脉功能协调,胞脉、胞络正常,男女两精相合,就可以构成胎孕。时机:排卵期。条件:男精壮,女经调。妊娠临床现象:停经;脉滑,尺脉按之不绝;早孕反应;乳胀、乳晕着色;子宫增大,4个月始自觉胎动;下腹膨隆,孕3个月可于耻-脐间测到宫底。产育生理:预产期:末次月经月加9或减3,日加7(阴历加14)。临产生理现象:妊娠足月,胎位下移,释重感;腰腹阵痛,逐渐加重,小腹重坠,有便意;阴道少量血性物排出(见红)。鉴别:试胎—月数未足,痛定如常。弄胎—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临产调护:睡、忍痛、慢临盆。影响分娩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和产妇精神因素。产褥期及哺乳期的生理特点:产褥期—分娩结束后的 6 周。新产后—分娩后的第一周。新产后生理特点:产后 1-2 日内微热、自汗;子宫缩

复,小腹阵痛;泌乳;产后 2-3周内排出血性恶露。恶露:分娩后从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称为恶露。特点:血性-浆性-白色。哺乳:产妇分娩后30分钟可开始哺乳,哺乳期限一般为12-18个月,即称哺乳期。

病因:1.淫邪因素:寒热湿2.情志因素:怒思恐3.生活因素:主要指早婚多产,房事不节,饮食失调,劳逸过度,跌扑损伤,调摄适宜等4.体质因素(包括先天因素)是指人的体质强弱而言,及脏腑经络气血功能活动的盛衰。淫邪情志生活因素都是治病的条件。寒—阴邪,收引、凝滞,易伤阳气和阻滞气血。热—阳邪,性炎上,伤津、耗气、动血。外热:火热、湿热入侵血室;热毒结聚冲任胞中;过食辛热温补。内热:阴虚生内热;七情因素。湿—阴邪,性重浊趋下,黏腻,阻遏气机。病机: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冲任为病;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病;直接损伤胞宫影响冲任为病。月经常脉:脉多滑利。妊娠脉:六脉多平和而滑利,按之不绝,尺脉尤甚。临产脉:又称离经脉,是六脉浮大而滑,即产时则尺脉转急。 外治法:早在《金匮要略》中就有多种外治法的记载,“狼牙汤洗之”,还记载了温阴中坐药—蛇床子散。月经期前,后3个月不宜施用外治法,妊娠期,新产后宜少采用外治法,特殊需要者除外。孕期禁用剧毒,破气,破血,通利之类的药品。产褥期卫生:寒温适宜,劳逸适度,调节饮食,调和情志,保持清洁。哺乳期卫生:清洁乳房,正确哺乳,保持乳量。

月经病:凡月经的周期、经期和经量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称为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主要机理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其病因除外感邪气、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之外,尚须注意身体素质对月经病发生的影响。辨证着重月经的期、量、色、质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同时结合全身证候,运用四诊八纲进行综合分析。治疗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治本大法有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等。“经水出诸肾”,故调经之本在肾。如《景岳全书》说:“故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则尽善矣。”在月经的论治过程中,首辩经病,他病的不同。如因他病致经不调者,当治他病,病去则经自调;如因经不调而生他病者,当予调经。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1-2周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期超前”或“经早”。主要机理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月经提前而至。鉴别:经间期出血:发生在月经周期第12-16天,出血量较少,或表现为透明粘稠的白带中夹有血丝,出血持续数小时或2-7天自行停止。血热证之阳盛实热: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丹熟地芍熟蒿柏苓)。血热证之肝郁血热: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血热证之阴虚血热: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生地玄参地骨麦门阿胶芍)。脾气虚: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芪参术陈皮升柴归甘草)。肾气虚: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菟参熟地山药山茱萸远志炙甘五味)

月经后期:月经周期错后1周以上,甚至错后3-5个月一行,经期正常者,连续两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后期”,亦称“经期错后”、“经迟”。病机是精血不足或邪气阻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月经后期。鉴别:早孕:首先排除妊娠可能。证治:血寒证之实寒: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参芎归肉桂芍甘莪丹皮牛)虚寒:温经扶阳,养血调经—大营煎(归熟地黄枸,杞子炙甘仲牛肉桂)。肾虚:补肾益气,养血调经--大补元煎。血虚:补血填精,益气调经--人参养营汤。气滞:理气行滞,活血调经--乌药汤。痰湿:燥湿化痰,活血调经--芎归二陈汤。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水先后无定期,经乱):月经周期提前7-10天或错后7-14天经期正常,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水先后无定期”、“月经愆期”、“经乱”。病机是冲任气血不调,血海蓄意失常。症型以月经周期或长或短,但经期正常为诊断要点。肾虚:补肾益气,养血调经—固阴煎。脾虚: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肝郁: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

月经过多:(月水过多)月经周期,经期正常,经量明显多于既往者。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而致血量多。鉴别:崩漏:在大量出血时的症状与月经过多相似,但崩漏的出血无周期性,同时伴有出血时间长,淋漓日久不能自止。 证治:气虚:补气升提,固冲止血-安冲汤(术芪生龙骨牡生地芍海螵蛸茜草根续断)。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生地熟地芩柏芍山药续甘草);血瘀: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桃红四物汤加蒲黄、三

七、茜草。

月经过少: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少于既往,经期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月经过少”,亦称“经水涩少,经量过少”。主要机制是精亏血少,冲任气血不足,或寒凝瘀阻,冲任气血不畅,血海满溢不多。病史:注意询问有无失血性疾病和经期,产后感染史,发病前有无使用过避孕药及有无人流;有无结核病或结核病接触史;宫腔内冷冻,电凝术史。鉴别:激经:部分妇女在早期妊娠期间仍每月按时少量行经,称为激经。可见于月经规律者,可有早孕反应,妊娠试验和B超检查有助鉴别。肾虚: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加紫河车,丹参。血虚:健脾益气,补血调经-滋血汤。血瘀:理气活血,化瘀调经-通瘀煎。血寒: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

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经期超过了7天以上,甚或2周方净者,称为“经期延长”,又称“经事延长”。 病机主要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而致。以经期延长而月经周期正常为辨证要点。治疗以固冲调经为大法。血瘀型:活血祛瘀,固冲调经--棕蒲散。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调经-举元煎加阿胶艾叶乌贼骨(参芪术炙甘升麻)。虚热: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清血养阴汤。

闭经:女子年满16周岁,但月经从未来潮,或正常月经发生后又闭止6个月以上,或根据自身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闭经。原发性闭经:年满16岁,月经从未来潮者。继发性闭经:正常月经发生后出现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或根据自身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生理性闭经:妊娠期,哺乳期,进入更年期后,少女初潮后1-2年内,偶尔停闭不行,无其它不适者。隐经:玉门闭锁(处女膜闭锁)或阴道横隔以致经血潴留者。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气血失调,有虚、实两个方面,虚者由于冲任亏败,源断其流;实者因邪气阻隔冲任,经血不通。证治:肾气虚:补肾益气,养血调经—大补元煎。肾阴虚:滋肾益阴,养血调经—左归丸。肾阳虚:温肾助阳,养血调经—十补丸。脾虚:健脾益气,养血调经—参苓白术散加归牛。血虚:补血养血,活血调经---小营煎加鸡内,鸡血藤。寒凝血瘀:温经散寒,活血通经—温经汤;气滞血瘀:行气活血,祛瘀通经--膈下逐瘀汤;痰湿阻滞:豁痰除湿,活血通经--丹溪治湿痰方

崩漏:经血非时而下,或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崩始见于《内经》。《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漏始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一般突然出血,来势急,血量多的叫崩;淋漓下血,来势缓,血量少的叫漏。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崩漏之本在肾,病位在冲任,变化在气血。与月经先期、月经过多伴经期延长的鉴别:同:月经先期是周期缩短,月经过多似崩,经期延长似漏。异:是否有周期性,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应在2周内自然停止,周期缩短一般在7天以上2周以内,崩漏出血无定时,待续出血不能自然停止,周期长短不一。治则:崩漏以无周期性的阴道出血为辨证要点,临证时结合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和全身证候辨明寒、热、虚、实。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塞流即是止血。崩漏以失血为主,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还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点。治崩宜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血过多导致阴竭阳脱;治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以免血止成瘀。塞流之药可酌用十灰散、云南白药、紫地宁血散等。澄源即是求因治本。崩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针对引起崩漏的具体原因,采用补肾、健脾、清热、理气、化瘀等法,使崩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疗。塞流、澄源两法常常是同步进行的。复旧即是调理善后。崩漏在血止之后,应理脾益肾以善其后。历代诸家都认为崩漏之后应调理脾胃,化生气血,使之康复。近代研究指出,补益肾气,重建月经周期,才能使崩漏得到彻底的治疗。“经水出诸肾”,肾气盛,月事才能以时下,对青春期、育龄期的虚证患者,补肾调经则更为重要。当然复旧也需兼顾澄源。证治: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去川牛膝。加旱莲草,炒地榆。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固冲止血--大补元煎酌加补骨脂、鹿角胶、艾叶炭。脾虚证:健脾益气,固冲止血—固冲汤(术芪煅龙骨山茱芍海螵蛸茜草根棕炭五味)。血瘀证:活血祛瘀,固冲止血--逐瘀止崩汤。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行前后或经行期间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伴恶心呕吐、腰酸及其他不适,甚者可致昏厥者。特点:以经行小腹疼痛,伴随月经周期而发作为其临床特征。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继发性痛经:是指由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相关的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引起的痛经。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治则:痛在两侧少腹病多在肝,痛连腰际病多在肾。其治疗大法以通调气血为主。气滞血瘀: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膈下逐瘀汤。寒凝血瘀:湿经散寒,祛瘀止痛--温经汤。湿热蕴结: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加红藤苡仁败酱草。气血虚弱:补气养血,和中止痛—黄芪建中汤加归党参。肾气亏损:补肾填精,养血止痛--调肝汤。

经断前后诸证: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出现烘热面赤,进而汗出、精神倦怠,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健忘、腰酸背痛、手足心热,或伴有月经紊乱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称为“绝经期前后诸症”,又称“经断前后诸症”。病机特点:1.肾虚是主要病机—表现为肾阴阳失调2.肾虚导致多脏病理改变3.以肾阴虚居多治则:平调肾中阴阳。肾阴虚:滋肾养阴,育阴潜阳—六味地黄丸。肾阳虚:温肾壮阳,填精养血--右归丸经断复来:妇女自然绝经2年以上,又出现阴道流血者。本病须经病理学检查以确定其良性或恶性病变,以指导治疗。气虚型:补气养血,固冲止血--安老汤。阴虚型:滋阴凉血,固冲止血--清血养阴汤。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益阴煎加生牡蛎、茜根、地榆。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当归丸。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带下过多: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始见于《内经》:“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带下病乃湿邪为患。任脉损伤,带脉失约是带下病的核心机制。治则:除湿为主。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术山药芍苍术甘陈皮荆柴车前)。肾阳虚:温肾助阳,涩精止带--内补丸。阴虚夹湿:滋阴养肾,清热利湿--知柏地黄丸加芡实金樱子。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止带--止带方。湿毒蕴结: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加苓薏苡。 妊娠病:定义: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也称胎前病。发病机理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其一,由于阴血下注冲任以养胎,出现阴血聚于下,阳气浮于上,甚者气机逆乱,阳气偏亢的状态,易致妊娠恶阻、妊娠心烦、妊娠眩晕、妊娠痫证等;其二,由于胎体渐长.致使气帆升降失润,又易形成气滞湿郁,痰湿内停,可致妊娠心烦、妊娠肿胀、胎水肿满等;其三,胞脉系于肾,肾主藏精而关乎生殖,因此肾气亏损,则胎元不固,易致胎动不安、滑胎等;其四,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而胎赖血养,若脾虚血少,胎失所养,可致胎漏、胎动不安、胎萎不长等。辨证要点:需要了解妊娠月份,胎儿情况,孕妇的全身症状及舌苔,脉象等,运用四诊八纲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诊断。要注意三个问题,首先,通过妊娠试验和B超检查,确定妊娠为第一要务,同时根据其他证候及检查所见,确定妊娠部位。其次,辨明母病胎病的不同,如因母病而制胎不安者当重在治疗母病,母病去则胎自安。再次,选方用药须知刻刻顾护胎元。治疗原则是治病与安胎并举。如因病而致胎不安者,当重在治病,病去则胎自安;若因胎不安而致病者,应重在安胎,胎安则病自愈。具体治疗大法有三:补肾,目的在于固胎之本,用药以补肾益阴为主;健脾,目的在于益血之源,用药以健脾养血为主;疏肝,目的在于通调气机,用药以理气清热为主。若胎元异常,胎殒难留,或胎死不下者,则安之无益,宜从速下胎以益母。妊娠期间,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以及一切有毒药品,都宜慎用或禁用。但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如妊娠恶阻也可适当选用降气药物,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惟须严格掌握剂量,并“衰其大半而止”,以免动胎、伤胎。妊娠期用药特点—治病而无损于胎元;慎重选择药物—禁用影响胎元发育之品,慎用可能影响妊娠之药;严格掌握剂量、疗程。妊娠期慎用与禁用药:峻下类—大黄、芒硝、巴豆;逐水类—芫花、甘遂、大戟、商陆、黑白丑;通利类—麝香、牛膝、皂角、王不留行、苡仁、茅根、冬葵子;破瘀类—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乳香、没药、泽兰、益母草、当归尾,干漆、虻虫、蛴螬、水蛭、土鳖虫;有毒类—生附子、生乌头、生半夏、生南星、马钱子、蜈蚣、两面针、雄黄;催吐类—常山、藜芦;其他—鸦胆子、九里香、漏芦。 妊娠恶阻:妊娠早期,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人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又称“妊娠呕吐”、“子病”、“病儿”、“阻病”等。病机:冲气上逆,胃失和降。辨呕吐物性状:口淡、呕吐清涎—脾胃虚弱;口中淡腻、呕吐痰涎—脾虚痰湿中阻;口苦、呕吐酸水或苦水—肝胃不和;干呕或呕吐血性物—气阴两伤。治疗大法:调气和中,降逆止呕。胃虚:健胃和中,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肺热:清肝和胃,降逆止呕-加味温胆汤。痰滞:化痰除湿,降逆止呕-青竹茹汤。上述三型都可图呕吐不止,不能进食,而导致阴液亏损,精气耗散,出现精神萎靡,形体消瘦,眼眶下陷,双目无神,四肢无力,严重者,出现呕吐带血样物,发热口渴,尿少便秘,唇舌干燥,舌红,苔薄黄或光剥,脉细滑数无力等气阴两亏的严重证候(查尿酮体常呈强阳性反应)。治宜益气养阴,和胃止呕。方用生脉散合增液汤。若经治疗无好转,或体温增高达38度以上.心率超过120次/分,或出现黄疸时,应考虑终止妊娠。

妊娠腹痛:妊娠期间,出现以小腹疼痛为主的病症,称为“妊娠腹痛”,亦称“胞阻” 。病机主要是胞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为实,不荣而痛为虚。血虚:补血养血,止痛安胎-当归芍药散去泽泻,加党参。虚寒:暖宫止痛,养血安胎-胶艾汤(阿胶艾叶归芎芍干地甘)。气郁舒肝:解郁,止痛安脐--逍遥散加苏梗、陈皮 胎漏: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但无腰腹疼痛、下坠感。主要机理是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胎漏、胎动不安的辩证,着眼于4大症:停经后少量阴道出血、下腹痛、腰痛、下坠感。胎漏仅见阴道出血,胎动不安可见二三症并存。诊断:病史:停经史;症状:阴道少量出血,或腰痛、小腹痛,下坠感;妇检:子宫口闭,子宫增大与孕周相符;实验室检查:血、尿 HCG 测定(定性、定量);辅助检查:B超—宫内见孕囊,可有胎心搏动。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加味阿胶汤去当归;气虚型:益气养血,固冲止血--固下益气汤

胎动不安: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者,称为“胎动不安”,又称“胎气不安”。诊断:病史:停经史,可有早孕反应;症状:腰酸,下腹疼痛,小腹坠胀,或伴有少量阴道流血等;检查:妇检:子宫颈口未开,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合;实验室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或进行必要的激素测定;B超:提示宫内妊娠,或孕囊完整,或活胎。安胎以补肾固冲为主。肾虚型:补肾益气,固冲安胎--寿胎丸加党参、白术(参术仲续益智阿胶艾菟补骨狗脊);气虚型:益气固冲安胎--举元煎加续断、桑寄生、阿胶;血虚型:补血固冲安胎--苎根汤加川断、桑寄生;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安胎--保阴煎;外伤型:益气养血,固肾安胎--加味圣愈汤;瘕瘕伤胎型:祛瘀消瘕,固冲安胎--祛瘀消瘕,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加续断杜仲。

滑胎:凡堕胎、小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亦称“数堕胎”。特点:屡孕屡堕。主要机理是冲任损伤,胎元不固,或胚胎缺陷,不能成形,故而屡孕屡堕。原则:虚则补之,孕前治疗。再次妊娠应距上次陨堕1年左右,以利恢复健康。一旦妊娠或怀疑有孕,应立即保胎治疗。治疗期应超过以往陨堕的最大时限,且无胎漏,胎动不安征象时,方可停药观察之。肾气亏损型:补肾固冲安胎--补肾固冲丸;气血两虚型:益气养血安胎--泰山磐石散

堕胎:凡妊娠12周内,胚胎自然殒堕者,称为“堕胎”。小产: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为“小产”,亦称“半产”。特点:胎不成活,自然殒堕。<12周称堕胎,12~28周称小产。>28周而<37周称早产。病机:冲任损伤,胎结不实,胎元不固,终致殒堕离胞而下。可由胎漏胎动不安发展而来,亦可直接发生。诊断:病史:停经史,早孕反应,或胎漏、胎动不安病史,或妊娠期热病史、外伤史。临床表现:阴道流血和腹痛。检查:重点妇科检查:子宫颈口大开,属胎殒难留,难免流产;子宫小于停经月份,胎堕小产不全,不全流产;子宫接近正常大小,胎堕小产完全,完全流产; B超、血分析、HCG等辅助。治疗原则:下胎益母,必要时配合清宫术或钳刮术尽快排出子宫内容物,以减少出血。胎殒难留:祛瘀下胎--脱花煎加益母草。胎堕不全:益气祛瘀--脱花煎加人参、益母草、炒蒲黄。

胎死不下:胎死胞中,历时过久,不能自行产出者,称为“胎死不下”,亦称“胎死不能出” 。死胎稽留宫腔过久,容易发生凝血机制障碍,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可危及孕妇生命。气血虚弱:益气养血,活血下胎—救母丹。瘀血阻滞:行气活血,祛瘀下胎—脱花煎加芒硝

异位妊娠:凡孕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亦称“宫外孕”。但两者含义稍有不同,宫外孕指子宫以外的妊娠,如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异位妊娠指孕卵位于正常着床部位之外的妊娠,还可包括宫颈妊娠、间质部妊娠及子宫残角妊娠。因此异位妊娠的名称含义更广。异位妊娠中以输卵管妊娠为最常见。诊断要点1.病史:停经史及早孕反应,盆腔炎病史或不孕史。2.临床表现:未破损前可无明显症状。破损者多有停经、下腹痛、不规则,阴道流血三大症状(甚至晕厥)。3.检查:全身/下腹。妇检:未破损前/已破损后。辅查:血-HCG(重要方法)、血分析、 B超、诊刮+病理、后穹隆穿刺术、腹腔镜检查术等。未破损期:指输卵管妊娠尚未破损者。典型表现:停经后一侧下腹痛,伴阴道流血。杀胚消癥,化瘀止痛—新宫外孕Ⅰ 号方。破损期:腹痛拒按,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化瘀止血,杀胚消癥—新宫外孕Ⅱ号方。包块期:活血化瘀,消癥散结—新宫外孕Ⅲ号方。异位妊娠主要是少腹血瘀实证,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非手术治疗的关键:1.及早诊断;2.杀胚。可参考HCG、B超等动态观察疗效。胎水肿满:妊娠胎水过多,腹大异常,胸膈胀满,甚或喘不得卧者,称为“胎水肿满”,亦称“子满”。

妊娠肿胀:妊娠中晚期,肢体面目发生肿胀者,称为“妊娠肿胀”,亦称“子肿”。 辨证要点:辨水病和气病:病在有形之水,若皮薄,色白光亮、按之凹陷即时难起;病在无形之气,皮厚而色不变,随按随起。辨病在脏腑:在脾:四肢面目浮肿,皮薄光亮,伴脾虚证;在肾:面浮肢肿,下肢尤甚,伴肾虚证。 症型:脾虚型:健脾除湿,行水消肿。肾虚型:补肾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气滞型:理气行滞,化湿消肿--天仙藤散

妊娠眩晕:妊娠中晚期,头晕目眩,或伴面浮肢肿,甚者昏眩欲厥,称为“妊娠眩晕”,亦称“子眩”、“子晕”。始见于《陈素庵妇科补解》。肾阴虚型:滋阴补肾,平肝潜阳--杞菊地黄丸加龟板、牡蛎、石决明。气郁痰滞型:健脾理气化痰--半夏白术天麻汤;气血虚弱型:益气养血--八珍汤。妊娠眩晕往往是妊娠痫证的先兆,要引起重视,一定要量血压。妊娠痫证: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及新产后,眩晕头痛,突然昏不知人,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腰背反张,少顷可醒,醒后复发,甚或昏迷不醒者,称为“妊娠痫证”,亦称“子痛”。诊断:病史:妊娠中晚期有高血压,水肿或蛋白尿史;症状: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及新产后,突然眩晕倒仆,昏不知人,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腰背反张,须臾醒,醒复发,甚或昏迷不醒;检查:子痫发作前血压可明显升高≥160/110mmHg,蛋白尿≥5g/24h。肝风内动型:养阴清热,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痰火上扰型:清热开窍,豁痰熄风--半夏白术天麻汤送服安宫牛黄丸。妊娠期出现以头晕目眩,状若眩冒为主证,甚或眩晕欲厥,称为“妊娠眩晕”,也称“子晕”。

产后病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称为“产后病”。常见的产后病有产后血晕、产后血崩、产后腹痛、产后痉证、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产后小便不通、缺乳等。发病机理:一是失血过多,亡血伤津,虚阳浮散,或血虚火动,易致产后血晕、产后痉证、产后发热、产后大便难等;二是瘀血内阻,气机不利,血行不畅,或气机逆乱,可致产后血晕、产后腹痛、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等;三是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等,导致产后腹痛、产后痉证、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等。“三审”,即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的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三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及饮食之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新产三病”,即《金匮要略》所云“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而且指出了急重症“三冲”、“三急”的危害性。如《张氏医通》所论的“三冲”,即冲心、冲肺、冲胃,其临床表现:冲心者,心中烦躁,卧起不安,甚则神志不清,语言颠倒;冲肺者,气急,喘满,汗出,甚则咳血;冲胃者,腹满胀痛,呕吐,烦乱。该书又提出产后“三急”,曰:“产后诸病,惟呕吐、盗汗、泄泻为急,三者并见必危。”产后病的治疗应根据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三禁,即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产褥期:指产妇分娩后,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复或接近 至孕前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产后,也称“产褥期”,一般约需6周。临产六字诀:睡,忍痛,慢临盆 产后血晕: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神昏口噤,不省人事,称为“产后血晕”。病因病机:虚者:阴血暴亡,心神失守实者:瘀血攻心,扰乱心神。血虚气脱: 益气固脱--清魂散。血瘀气逆;活血逐瘀--夺命散加当归、川芎

产后血崩:产妇分娩后,突然阴道大量出血者,称为“产后血崩”。本病特点是产后阴道大量出血,特别是新产后2h内出血量达400ml,可引起休克。气虚:补气固冲,摄血止崩--升举大补汤(《傅青主女科》)去黄连,加地榆炭、乌贼骨。血瘀型:活血祛瘀,理血归经--化瘀止崩汤。产伤型:益气养血,生肌固经--牡蛎散 产后腹痛:产妇分娩后,小腹疼痛者,称为“产后腹痛”,又称“儿枕痛”。 病机包括不容则痛,不通则痛。血虚型:养血益气--肠宁汤。血瘀型:温经活血,祛瘀止痛--生化汤(归芎桃仁炮姜炙甘)。热结型:泻热逐瘀,活血止痛--大黄牡丹皮汤。 产后发热: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它症状者。辨证论治:热型、 腹痛、恶露。治疗原则:以调气血和营卫为主。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解毒活血汤加银花、黄芩(翘葛柴枳壳归生地红桃甘)。外感证:养血祛风,散寒解表--荆防四物汤加苏叶。血虚证:养血益气,和营退热--八珍汤加黄芪、地骨皮。血瘀证:活血祛瘀,和营除热—生化汤

产后恶露不绝:产后恶露持续3周以上,仍淋漓不尽者,称为“恶露不绝”,又称“恶露不尽”、“恶露不止”。病因病机:冲任失固气血运行失常。气虚型:益气摄血-补中益气汤加阿胶、艾叶、乌贼骨。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保阴煎(生地熟地芩柏芍山药续甘草)加煅牡蛎、炒地榆。血瘀型:活血化瘀,理血归经--生化汤(归芎桃仁炮姜炙甘)加牡蛎、茜草、三七。

缺乳:哺乳期间,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亦称“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始见于《诸病源候论》。病机:气血虚弱而致乳汁生化不足;肝郁气滞、痰浊阻滞而致乳络不畅。辨证要点:依据乳汁和乳房的情况辨虚实。虚—乳房松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汁点滴而出,质稀。实—乳房胀满而痛,挤压乳汁疼痛难出,质稠。治疗法则:虚则补之,实则疏之,具体治法:调理气血,通络下乳。气血虚弱:补气养血,佐以通乳-通乳丹。肝郁气滞:疏肝解郁,活络通乳-下乳涌泉散。

不孕症:女子婚后夫妇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孕者,或曾孕育过,未避孕又2年以上未再受孕者,称为“不孕症”,前者称为“原发性不孕症”,后者称为“继发性不孕症”。古称前者为“全不产”,后者为“断绪”。“五不女”,即螺(又作骡)、纹、鼓、角、脉五种。病机:男女奴方在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的条件下,女子月事以时下,男子精气溢泻,两性相合,便可媾成胎孕,可见不孕主要与肾气不足,冲任气血失调有关。治疗原则:温养肾气,调理气血,辅以心里疏导。不孕症的辨证,主要依据月经的变化、带下病的轻重程度,其次依据全身症状及舌脉,进行综合分析,明确脏腑、气血、寒热、虚实,以指导治疗。治疗重点是温养肾气,调理气血,使经调病除,则胎孕可成。此外,还须情志舒畅,房事有节,择纲组的候而合阴阳,以利于成孕。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填精益髓--毓麟珠(参术苓芍芎炙甘归熟地菟丝鹿角仲川椒)。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化湿固精--温胞饮(巴戟天补骨菟丝肉桂附仲术山药芡实参)。肾阴虚证: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大熟地归芍山萸肉)。肝郁型:疏肝解郁,理血调经--开郁种玉汤(归芍术苓花粉丹香附)。痰湿型:燥湿化痰,理气调经--启宫丸(经验方)。血瘀型: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少腹逐瘀汤。

妇人腹痛:妇女不在行经、妊娠及产后期间发生小腹或少腹疼痛,甚则痛连腰骶者,称为“妇人腹痛”,亦称“妇人腹中痛”。诊断:病史:生育年龄妇女,曾有生产,流产,宫腔内手术史,或放置宫内节育器;症状:下腹部疼痛,或伴发热,经前或经期加重,体倦易疲劳;阴道肛门坠痛;经前乳房胀痛,经前期有排便痛;腹痛每在劳累,久站或性交后加重;月经频发或经量过多;带下量多,色黄,有臭气;严重者高热寒战;妇检:阴道可见分泌物;宫颈充血,水肿,或肥大,紫蓝,或穹窿触痛明显,或宫颈举痛;子宫体略大,有压痛,活动受限,或黏连固定;宫旁及附件区压痛明显,或扪及片状增厚,或有条索状物,或触及包块等。实验室检查:盆腔炎性疾病者,宫颈或阴道脓性分泌物生理盐水涂片中见到大量白细胞,或可见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升高,或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阳性。其它:B超,盆腔静脉造影术,磁共振。主要机理为冲任虚衰,胞脉失养,“不荣则痛”,及冲任阻滞,胞脉失畅,“不通则痛”。 肾阳虚衰型:温肾助阳,暖宫止痛--温胞饮。血虚失荣型:补血养营,和中止痛--当归建中汤。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牡丹散。湿热瘀结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加败酱草、薏苡仁、土茯苓。寒湿凝滞型:散寒除湿,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加苍术、茯苓。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解毒活血汤加金银花,黄芩

症瘕:妇女下腹有结块,或胀,或满,或痛者,称为“症瘕”。症与瘕,按其病变性质有所不同。症,坚硬成块,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处,病属血分;瘕,痞满无形,时聚时散,推揉转动,痛无定处,病属气分。但就其临床所见,每有先因气聚,日久则血瘀成瘕,因此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故前人每以瘤瘕并称。瘕首见于《素问》:“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癥首见于《金匮要略》:“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实验室检查:宫颈活组织检查,阴道细胞学检查,诊断性刮宫,红细胞沉降率,甲胎蛋白,碱性磷酸酶,CA-125等测定,病理检查。 病机多因脏腑不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气聚为症,血结为瘕,以气滞、血瘀、痰湿及毒热为多见。治疗大法以活血化瘀,轻坚散结为主,佐以行气化痰,兼调寒热。但又必须根据患者体质强弱,病之久暂,酌用攻补,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等法,随证施治,并需遵循“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不可一味地猛攻峻伐,以免损伤元气。气滞血瘀证: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香棱丸。痰湿:除湿化痰,散结消瘙--散聚汤。毒热型:解毒除湿,破瘀消证--银花蕺菜饮。血瘀型:活血破瘀,散结消证--桂枝茯苓丸(桂苓丹桃仁赤芍各等分)。子宫肌瘤(石瘕)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成,多见于30~50岁妇女。子宫增大超过10—12周妊娠子宫,玻璃样变、囊性变、红色样变或子宫出血不能控制。

子宫脱垂:子宫从正常位置向下移位,甚至完全脱出于阴道口外,称为“子宫脱垂”,又称为“阴脱”、“阴癫”、“阴菌”、“阴挺”、“子宫脱出”等。主要机理是冲任不固,提摄无力。常见的分型有气虚:肾虚。

妇科护理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国家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考核评分标准》要求,深刻理解实施优质护理的目的和内涵,结合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第四周期考核评价标准,以加强护理内涵建设为核心,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二、工作原则和目标

加强科室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从病人的需求和利益出发,全面履行护理职责,规范护理服务行为,丰富护理服务内涵,拓展外延,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主动、专业、人性化的优质服务。按照“改模式、重临床、建机制”的工作原则,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医院满意、护士满意的工作目标。

三、活动愿景

优质护理服务精益求精,打造有凝聚力的护理团队 。

四、活动主题

1、活动主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年

2、活动重点:开展“一.八.四”活动,即深化“一个理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实“八项措施”(体贴入微的基础护理、扎实有效的专科护理、科学规范的技术操作、准确及时的病情观察、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整洁温馨的住院环境、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达到“四个效果”(患者满意、领导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

五、活动内容

(一)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医德医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护士工作责任心。网上下载最新护理相关内容ppt,组织全科护士学习,以启迪思维、开拓思路、转变理念。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营造浓厚氛围。

(二)强化形象塑造。抓好“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完善礼仪标准,开展礼仪培训,树立良好的职业风貌。开展“微笑服务”,护士要从病人入院、住院、出院等细节上下功夫,在制度落实上求扎实,在服务礼仪上谋突破,通过规范交接班、优化新病人接诊流程等方式,提升妇科服务形象。

(三)拓展服务内涵。鼓励科室护理人员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延伸服务内容,提高患者满意度。落实预出院制度,加强医患、护患、医护沟通,落实责任护士包病人,8小时在岗提供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护理服务,让护士走进病人心中,让病人心中有护士。

以每月的病患满意度测评及护患沟通会为契机,针对病患意见积极整改,加强护患交流,营造和谐护患关系。

(四)完善绩效考核。N1—N3级护士分层使用制度,采用以临床护理工作量为基础的护士人力配置方法,对护理人员从德、勤、能、绩等方面进行考核,尝试在科室二次分配,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五)加强队伍建设。立足于现有的护理人员,优化培训模式,重点抓好N1级护士的培训,加强科研基础能力培训,扎实做好护理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培训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强化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扎实做好“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工作,不断夯实护理人员的基本功。每个月组织护理操作演示及培训,将考核成绩与科室绩效考评、评先选优等挂钩。

(六)强化质量监控。构建护士长-护理导师-N1级护士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修订临床护理工作的各项考核标准及质量控制标准,组织核心规章制度学习,每月组织专项检查,加强临床护理工作规范。 科室每月有质量控制小组进行检查,在月质量分析会中,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护理工作的自查、分析、整改的详细记录和效果评价,强化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1、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职责落实情况、实施优质护理中问题的追踪改进情况。

2、专科(危重)疾病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消毒隔离、核心制度落实情况。

3、分级护理落实,生活护理的落实、病房巡视、病情观察及处理,健康教育落实情况

4、正确给药,及时观察、患者的治疗用药和反应情况 。

5、满意度分析。

6、护理文书书写。

7、对护理查房、病例讨论、护理会诊存在问题。

(七)强化细节管理。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规范管理妇科的工作。

形象细节—注重仪容仪表;

操作细节—以技术和关爱赢得病人;

沟通细节—语言也治病;

观察细节—保证医疗安全;

行为细节—个人素质和修养的体现

(八) 加强人文关怀。科室护士长管理护士要做到以人为本,关心和信任护士,关心她们的婚恋、家庭、生活等,设身处地为护士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充分理解、多激励并激发每个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开展护士长与护士谈心活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让护士快乐工作。

妇科护理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危重患者安置在抢救室。

(三)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当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

3若体温37.5度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4若体温39度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次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次数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舌脉,汗出及二便,阴道排出物等情况,发现异常,报告医师。

2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3腹痛未明确诊断时,禁用镇痛剂。

4大出血或剧烈腹痛者,报告医师,并做好输液,输血和急诊手术准备。

(十)遵医嘱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一)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二)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三)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所了解,并配合治疗。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未消毒处理。

3、有传染病者,按传染病要求隔离。

妇科护理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 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

二、 昏迷患者护理常规

三、 休克患者护理常规

四、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五、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六、

脱位护理常规

七、

胫腓骨骨折护理常规

八、 桡骨远端骨折护理常规

一、 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

⒈ 热情接待病人,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或重症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入院(科)宣教。 ⒉ 及时评估:

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皮肤情况,阳性辅助检查,各种管道,药物治疗情况等。 ⒊ 急救护理措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视病情及药物性质调整滴速),吸氧(视病情调整用氧流量),心电监护,留置导尿,保暖,做好各种标本采集,协助相应检查,必要时行积极术前准备等 ⒋ 卧位与安全

⑴根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

⑵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病人应及时吸出口鼻及气管内分泌物,予以氧气吸入。 ⑶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舌后缀。

⑷高热、昏迷、谵妄、烦躁不安、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应加用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防止坠床,确保病人安全。

⑸备齐一切抢救用物、药品和器械,室内各种抢救设置备用状态。

⒌严密观察病情:专人护理,对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出血情况、SpO

2、CVP、末梢循环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动态观察;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抢救,做好护理记录。 ⒍遵医嘱给药,实行口头医嘱时,需复述无误方可使用。

⒎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脱落、扭曲、堵塞;严格无菌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⒏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潴留者采取诱导方法以助排尿;必要时导尿;便秘者视病情予以灌肠。

⒐视病情予以饮食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满足机体对营养的基本需求;禁食病人可予以外周静脉营养。 ⒑基础护理

⑴做好三短九洁、五到床头(三短:头发、胡须、指甲短;九洁:头发、眼、身、口、鼻、手足、会阴、肛门、皮肤清洁;五到床头:医、护、饭、药、水到病人床头)。 ⑵晨、晚间护理每日2次;尿道口护理每日2次;气管切开护理每日2次;注意眼的保护。⑶保持肢体功能,加强肢体被动活动或协助主动活动。

⑷做好呼吸咳嗽训练,每2h协助病员翻身、拍背、指导作深呼吸,以助分泌物排出。 ⑸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⒒心理护理:及时巡视、关心病人,据情作好与家属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信任、家属的配合和理解。

二、昏迷患者护理常规

㈠观察要点

⒈严密观察生命体征(T、P、R、BP)、瞳孔大小、对光反应。

⒉评估GLS意识障碍指数及反应程度,了解昏迷程度,发现变化立即报告医生。 ⒊观察患者水、电解质的平衡,记录24h出入量,为指导补液提供依据。 ⒋注意检查患者粪便,观察有无潜反应。

㈡护理要点

⒈呼唤患者:操作时,首先要呼唤其姓名,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⒉建立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随时清除气管内分泌物,备好吸痰用物,随时吸痰。

⒊保持静脉输液通畅:严格记录所用药物及量。

⒋保持肢体功能位,定期给予肢体被动活动与按摩,预防手足挛缩、变形及神经麻痹。 ⒌促进脑功能恢复:抬高床头30~45度或给予半卧位姿势,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和氧气吸入。

⒍维持正常排泄功能:定时检查患者膀胱有无尿潴留,按时给予床上便器,协助按摩下腹部促进排尿,导尿者或更换尿袋时应注意无菌技术。

⒎维持清洁与舒适:取出义齿、发卡,修剪指(趾)甲;每日进行口腔护理两次,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可涂石蜡油(唇膏)防止唇裂;定时进行床上檫浴和会阴冲洗,更换清洁衣服。

⒏注意安全:躁动者应加床档,若出现极度躁动不安者,适当给予约束;意识障碍伴高热抽搐、脑膜刺激征时,应给予有效降温并放置牙垫,防止咬伤舌颊部;固定各种管路,避免滑脱。

⒐预防肺部感染:定时翻身拍背,刺激患者咳嗽,及时吸痰;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不易超过50度,不能直接接触皮肤,防止烫伤。

⒑预防压疮:使用气垫床,骨突出部分加用海绵垫,保持床单位整洁、平整。每1~2h翻身一次。

⒒眼部护理:摘除隐形眼镜交家属保管。患者眼睑不能闭合时,定时用生理盐水檫洗眼部,用眼药膏或凡士林油纱保护角膜,预防角膜干燥及炎症。

㈢健康教育

⒈取得家属配合,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意识恢复训练,帮助患者肢体被动活动与按摩。

⒉心理护理:关心鼓励患者,使患者认识到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存在价值,以增加战胜疾病信心。

三、休克患者护理常规

㈠观察要点

⒈严密观察生命体征(T、P、R、BP)、心率、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有无呼吸浅快、脉搏细速、心率增快、脉压减小〈20mmHg、SBP降至〈90mmHg以下或较前下降20~30mmHg、氧饱和度下降等表现。

⒉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意识状态反映大脑组织血液灌注情况),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是否有兴奋、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昏迷等表现。

⒊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颜色、色泽,有无出汗、苍白、皮肤湿冷、花斑、紫绀等表现。 ⒋观察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

⒌严密观察每小时尿量,是否∠30 ml/h;同时注意尿比重的变化,

⒍注意观察电解质、血常规、血气、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的变化,以了解患者其他重要脏器的功能。

⒎密切观察用药治疗后的效果及是否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

㈡护理要点

⒈取平卧位或休克卧位,保持病房安静。

⒉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及时用药。根据血压情况随时调整输液速度,给予扩容及血管活性药物后血压不升时作好配血、输血准备。

⒊做好一切抢救准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行心电、呼吸、血压、血氧等监护。

⒋需要时配合医生尽可能行深静脉穿刺术,以便抢救用药,随时监测CVP。若无条件做深静脉穿刺,应注意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对患者血管的影响,避免皮肤坏死。 ⒌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面罩或麻醉机给予较高流量的氧气吸入,以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缺血及细胞代谢障碍。当呼吸衰竭发生时,应立即准备行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对实施机械辅助治疗的,按相关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⒍留置导尿,严密测量每小时尿量,准确记录24h出入量,注意电解质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⒎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注意保暖,做好口腔护理,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⒏做好各种管道的管理与护理,预防各种感染。

⒐病因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按其不同病因进行护理。 ⒑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

⒒严格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要将患者的基础疾病、诊治经过、药物准备情况、患者目前情况、特殊医嘱和注意事项等详细进行交接班,每班要详细记录护理记录。

㈢指导要点

⒈进行心理指导,使患者及家属克服对疾病的恐惧感。 ⒉指导患者及家属对诱发休克出现的疾病进行预防。 ⒊指导患者按时服药,定期随诊。

四、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㈠观察要点

⒈观察患者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皮肤色泽等。 ⒉注意观察有无肺性脑病症状及休克。 ⒊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

⒋观察用药情况: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呼吸兴奋剂)

㈡护理措施

⒈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不能自行进食者予以鼻饲饮食)。 ⒉保持呼吸道通畅

⑴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更换体位和多饮水。 ⑵危重患者每2~3h翻身拍背一次,帮助排痰。如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加强气道管理,必要时机械吸痰。

⑶神志清醒者可做雾化吸入,每日2—3次,每次10—20min。 ⒊合理用氧: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一29%。)流量(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如何配合使用呼吸机和呼吸中枢兴奋剂可稍提高给氧浓度。

⒋危重患者或使用机械通气者应做好特护记录,并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预防发生褥疮。

⒌使用鼻罩或口鼻面罩加压辅助机械通气者,做好该项护理有关事项。

⒍病情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按人工气道护理要求。 ⒎建立人工气道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时应按机械通气护理要求。 ⒏用药护理

⑴遵医嘱选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⑵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以防药物过量;对烦躁不安、夜间失眠病人,慎用镇静剂,,以防引起呼吸抑制 。

㈢健康教育

⒈教会患者做缩唇腹式呼吸以改善通气。 ⒉鼓励患者适当家务活动,尽可能下床活动。

⒊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暖、季节交换和流感季节少外出,少去公共场所。 ⒋劝告戒烟,如有感冒尽量就医,控制感染加重。 ⒌严格控制陪客和家属探望。

五、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㈠观察要点

⒈严密观察患者的心律、心率、呼吸、BP、神志等的变化,尽早发现各类型的心律失常。 ⒉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心悸、晕厥等症状及有可能诱发严重后果的因素(如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心跳骤停等征兆),以便及时抢救。 ⒊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有无副作用的发生。

⒋观察血气分析、电解质等与疾病相关的各种实验室指标。

㈡护理措施

⒈休息及体位: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有心慌、气短、呼吸困难病人取半卧位或坐位;急性左心衰时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以利于呼吸和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⒉氧疗:持续吸氧3~4升/分,急性左心衰时立即予鼻异管给氧(氧流量为6~8升/分),病情特别严重可应用面罩呼吸机加压给氧,给氧的同时在氧气湿化瓶内加入50%的酒精,或给予消泡净(二甲基硅油)吸入,有助于消除肺泡内的泡沫。如患者不能耐受,可降低酒精浓度或给予间断吸入。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兼行间歇正压呼吸(IPPB)或呼吸末正压呼吸(PEEP)。 ⒊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补液速度,一般为每分钟20-30滴,以防加重心衰及诱发肺水肿发生。

⒋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利尿、强心剂和扩血管药物,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使用利尿剂者,应注意低钠、低钾症状的出现,如全身无力,反应差,神经反射减弱,腹胀,尿潴留等;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观察有无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黄绿视及心律失常等;使用血管扩张应密切注意血压变化。

⒌遵医嘱准确测量并记录尿量,并注意嘱咐患者不能用力排便,保持大便通畅。 ⒍病情稳定后可鼓励患者做下肢自主活动或下床行走,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

⒎饮食护理:给予低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禁烟酒。水肿较重患者限制钠盐和液体入量。

⒏皮肤护理:伴有水肿时应加强皮肤护理,以防感染及发生褥疮,可用温热水清洁和按摩局部皮肤。

⒐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协助患者克服各种不利于疾病治疗的生活习惯和嗜好。

㈢健康教育

⒈予以饮食指导,戒烟、戒酒。

⒉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诱发因素,指导患者注意劳逸结合。 ⒊告知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诊。

⒋指导患者学会自行记录出入量及水肿的变化情况。

⒌指导患者对疾病有正确认识,保持心情舒畅

六、脱位

因外力所致骨端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引起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1、护理评估

1.1 外伤史或关节反复脱位病史。

1.2 关节局部有无疼痛、肿胀、瘀血等情况。

1.3 有无伴随骨折、神经及血管损伤,是否合并多发性创伤。

1.4 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1.5 X线检查结果。

2、护理要点

2.1 一般护理

2.1.1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1.2 做好复位前的准备工作,协助医师及时整复。

2.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患者关节局部情况和全身变化,若疼痛较甚,遵医嘱使用止痛剂;移动患者时,需托扶患肢,避免因活动患肢而加重疼痛。

2.3 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药后疗效及反应。

2.4 饮食护理

多食具有润肠通便、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2.5 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安慰,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2.6 辩证施护

2.6.1 脱位早期局部冷敷,减轻损伤部位的出血和水肿。

2.6.2 复位后,需用三角巾或宽带悬吊固定者,注意保持患肢于功能位。需石膏外固定或牵引时,按石膏外固定或牵引术护理常规进行。

2.6.3 在固定期间,要注意患肢的肌肉收缩活动及未固定的关节功能锻炼。解除固定后,要防止活动过猛及粗暴的被动活动。

3、健康指导

3.1 正确进行关节部位功能锻炼,避免用力过猛、剧烈运动或过早运动而导致习惯性脱位。

3.2 遵医嘱进行负重活动,若有异常及时就诊。

七、胫腓骨骨折

胫腓骨骨折在长管状骨骨折中最常见。胫腓骨干骨折胫骨浅居皮下,缺乏肌肉附盖,故骨折后极易被骨折断端穿破皮肤。多见儿童和青壮年。多为直接暴力所致。若发生在中下段,易引起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重定不好会产生创伤性关节炎。

1、护理评估

1.1 受伤史,暴力性质。

1.2 其他脏器有无损伤。

1.3 患肢疼痛的性质、程度,肿胀、瘀斑的范围。

1.4 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1.5 X线摄片、CT、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

2、护理要点

2.1 一般护理

2.1.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1.2嘱患者保持功能体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2.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3 给药护理

2.3.1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2.3.2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2.4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

2.5 情志护理

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

2.6 辩证施护

2.6.1下肢骨折一般应使髋关节屈曲15°、外展20°、膝关节屈曲15°、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位。

2.6.2 胫腓骨骨折患肢置于功能位,抬高30~4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3、健康指导

3.1 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骨折。

3.2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和身体的协调性,防止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发生。

3.3 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3.4 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定时排便习惯,预防便秘。

3.5 去除牵引和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拐杖,防止负重再跌仆。

3.6 定期到医院复查。

八、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关节面以上2~3cm内的骨折。

1、护理评估

1.1 受伤史、暴力性质。

1.2 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

1.3 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1.4 X线摄片及CT等检查结果。

2、护理要点

2.1 一般护理

2.1.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1.2保持肢体功能位或所需的治疗性体位。

2.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2.2.1骨折部位疼痛、肿胀、血运情况。

2.2.2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发现问题时,报告医师,及时调整。

2.2.3患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动活动手指时的反应等。

2.3 给药护理

遵医嘱局部给予贴敷、熏洗,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2.4 饮食护理

2.4.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4.2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2.4.3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2.5 情志护理

做好情志疏导和生活护理,避免患者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6 辩证施护

2.6.1上肢骨折一般应使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腕关节背伸30°、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三角巾悬吊。

2.6.2患肢前臂石膏固定时,平卧以枕垫起,离床时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悬挂于胸前。

2.6.3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健康指导

3.1 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有关牵引、外固定的配合方法。

3.2 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妇科护理工作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妇科;护理;安全管理

医疗安全管理是医疗质量的首要问题和最基本要求,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中最重要课题之一[1]。护理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安全是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包括一切护理缺陷和安全隐患。护理安全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护理管理也应该从保障病人安全着手,加强护理安全管理[2]。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责任和风险逐渐增多。作为病房护理管理者应该准确分析风险因素的来源,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防范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及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进而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

1 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

1.1 管理因素

1管理因素:护理队伍普遍年轻化,护理管理者年轻缺乏经验,自身知识和医疗法律知识缺乏,加上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偏见,护士缺少进修学习的机会,自身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护士长对新护士、年轻护士的业务培训以及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等方面的训练欠缺,管理力度不够,护理人员严重缺编、配置不合理,超负荷工作或分工协调不当,有的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护士长对职责、制度、常规检查不到位;。

1.2 护士因素

1.2..1专业技能欠缺,低年资护士居多,临床工作经验及专业知识、技能相对缺乏,临床工作质量有待提高,护理人员缺乏,工作负荷重,护理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心理压力不断增加。

1.2.2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经济意识、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观念不断增强,而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缺乏法律知识教育,思想跟不上改革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只注重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对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给病人造成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1.2.3 业务技术水平低下:对病人病情变化观察不到位,对意外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有限,对有些药物的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不明了。

1.2.4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由于护理理论知识缺乏,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认真执行护理规范,护理措施不到位,不遵守规章制度,不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按习惯、凭印象草率办事,是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

1.2.4 护理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交接班不认真:由于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完整性,护理工作中有多种规章制度,少数护士工作态度不严谨,缺乏慎独修养,粗心大意,缺乏责任心。

1.3病员及家属因素

妇科病房为开放式病房,患者均为女性,尤其是处于更年期的住院女性比较多,易受情绪及环境的影响,心理应激反应比较强烈,敏感,容易多疑、焦虑,对护理服务的要求相对较高。

1.4其他因素

医疗护理服务均为一过性服务,服务质量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目前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了医疗事故由补偿性质转变为赔偿性质,举证责任倒置、患者知情同意权、病历复印权,医疗护理文书成为一把双刃剑,各种因素客观上增加了医疗护理风险的几率。

2 妇科病房安全防范管理措施

2.1 强化制度管理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只有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医护人员在从事日常各项医疗护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使医疗质量与安全得到保障。

2.1.1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病房及病人管理 落实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根本保证。﹙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保证患者用药安全;﹙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坚持床头交接班,交接内容应突出重点,特殊及危重病人执行书面交接班,交接内容应详细全面; (3)对所有的住院病人做好住院制度及病房管理制度宣教,外出病人应由主管医师同意并填写请假单。科室建立住院病人信息登记本,以便必要时能和病人或家属及时取得联系。 (4)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重点病员入院时做好入院安全告知,做好相关安全教育,加强巡视,做好交接班,必要时做好相关护理记录。(5)制定、完善、落实护理操作前的告知程序,满足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做好健康教育,让病人和或家属充分了解护理操作的风险和相关的注意事项,并能积极配合。(6)规范物品,药品清点制度,认真落实抢救仪器交接、保养管理制度。急救物品、药品做到五固定两及时,定期对病区护理物品及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制订各仪器操作使用卡,挂于仪器旁。

2.1.2加强组织管理(1)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力求有章可循、执行有力、严格培训。(2)科室设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护士长任组长,成员由两名科室业务骨干组成,主要承担科室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管理。每月召开护理缺陷及隐患讨论分析会,准确识别和分析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3)科内实行非惩罚性护理缺陷报告制度:鼓励护理缺陷上报,及时通报不良事件,对存在的护理缺陷进行系统原因分析,寻找系统中发生改变的具體环节,根据情况进行安全教育或流程修改,做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4﹚对每位出院病人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根据患者建议改进工作。

2.2加强科室护士教育和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培养风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养护士“慎独”精神,改善服务态度,尊重理解患者,加强护患沟通,在护理过程中体现人性化关怀,开展换位思考,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2﹚开展法律知识规范化培训,引导护理人员学法懂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3]。(3)加强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切实做好三基培训:针对人员现状制订全面细致的培训计划,包括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操作、护理常规、职责、操作规程,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急救程序、方法、沟通交流技巧等,制作化疗药物使用手册,护士长不定期检查、督导工作。妇科病房护士实行的是对病人全方位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以及病情的观察,肿瘤化疗病人的特殊观察护理等,因此护士经过考核合格后才能独立上岗,科室成立护理理论与技能带教小组,由资深护士担任,每月进行护理知识讲座与护理操作技术规范指导,并进行考试,考试成绩与科室绩效工资挂钩。(4)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各种护理记录严格按《医疗文件书写规范》要求记录,记录应及时、客观、正确,运用医学术语,杜绝涂改、粘刮,避免加入主观内容。对危重病人的抢救记录一定要及时、实事求是,数据统计要按时、准确。

2.3讲究科学沟通,创造和谐的护患、医护关系

2.3.1激发护士主人翁精神,共同管理病房 注重培养护士的管理理念,使护士认识到:护士不仅是护理工作的执行者,也是病房管理的实施者。使护士认识到自身素质的提高、病房环境的安全维护是护理质量安全的保障基础。

参考文献:

[1] 韩光曙.医院的安全文化与医疗安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3):6-8.

[2] 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832.

[3] 张风清,李珍,黄体纯.护理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研究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A):67-68.

上一篇:防雷设施检测记录范文下一篇:访民情解民忧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