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妇科研究论文

2022-04-26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胎盘早剥妇科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胎盘早剥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确诊并分娩的96例胎盘早剥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度胎盘早剥有70例,重度胎盘早剥有26例,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程度胎盘早剥对母儿预后的影响。

胎盘早剥妇科研究论文 篇1:

胎盘早剥130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提高早期确诊率,减少漏诊、误诊,降低母儿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5月大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胎盘早剥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对轻型胎盘早剥及重型胎盘早剥在新生儿窒息率、产妇产后出血率进行差异性比较。 结果 胎盘早剥发病率0.71%,有明确发病诱因的70例(53.8%),以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为主。临床表现有腹痛、阴道流血、血性羊水,偶有腰腹酸胀感、腹泻等。确诊88例(67.7%),漏诊28例(21.5%),误诊14例(10.8%)。轻型胎盘早剥95例,重型35例。重型早剥组的新生儿窒息率、母亲产后出血率均高于轻型早剥组(P<0.05)。 结论 无明显发病诱因且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容易漏诊、误诊,严密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加强胎儿监护,对可疑者动态超声监测可提高早期胎盘早剥的确诊率,减少母儿并发症。

[关键词] 胎盘早剥;发病诱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早期诊断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属于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起病急、发展快,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1]。本文通过对130例胎盘早剥病例的回顾性研究,严密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加强胎儿监护,对可疑者动态超声监测可提高早期胎盘早剥的确诊率,减少误诊率、漏诊率,改善母儿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6月~2015年5月我院分娩量18 309例,胎盘早剥患者130例,发病率0.71%,年龄17~46岁,平均(28±5)岁,其中初产妇114例(87.7%),经产妇16例(12.3%),发病孕周14~27周末(中孕)3例(2.30%),28~36周末(晚孕未足月)70例(53.85%),≥37周(足月)57例(43.85%)。新生儿轻度窒息22例,重度窒息3例,新生儿死亡4例(诊断依据Apagar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将130例胎盘早剥患者分成确诊组88例和漏诊或误诊组42例,通过分析确诊组与漏诊或误诊组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以提高提高早期胎盘早剥的确诊率,减少母儿并发症。

1.2 方法

对130例确诊胎盘早剥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确诊组与漏诊或误诊组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对轻型胎盘早剥及重型胎盘早剥的新生儿窒息率(其中Apagar评分0~7分为新生儿窒息)、母亲产后出血率(产后出血≥500 mL)进行观察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病诱因

130例胎盘早剥患者中有明确发病诱因70例(53.8%),其中胎膜早破3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9例,其他3例,原因不明60例(46.2%),其中瘢痕子宫6例,FGR 4例,胎盘异常6例(低置胎盘4例,轮状胎盘1例,帆状胎盘1例),GDM 2例。漏诊或误诊组原因不明17例(40.5%)。见表1。

2.2 临床表现

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多样化,比较典型的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及阴道流血、血性羊水,此外还有胎心异常、腰腹酸胀、腹泻、自发早产、死胎等非特异性表现,130例胎盘早剥患者在确诊组中阴道流血41例(46.6%),胎心异常36例(40.9%),腹痛29例(32.9%),血性羊水26例(29.5%),具备两种及以上临床表现20例(57.1%),1种表现13例(37.1%);误诊或漏诊组中胎心异常23例(54.8%)。见表2。

2.3 超声及查体

130例胎盘早剥患者声像阳性62例,超声检出率47.7%,典型声像图显示有胎盘后及边缘血肿,子宫壁与胎盘之间出现液性暗区,胎盘异常增厚,羊膜腔内出现细小光电或光团[2]。130例胎盘早剥患者专科检查阳性11例,检出率8.5%,表现为宫底可增高,胎盘附着处压痛,子宫张力增高。

2.4 分型及母儿预后

轻型胎盘早剥95例(73.1%),重型胎盘早剥35例(26.9%)。其中漏诊或误诊组42例中轻型胎盘早剥34例(81.0%),重型胎盘早剥8例(19.0%)。阴道分娩16例(12.3%),剖宫产114例(87.7%)。(1)新生儿结局:4例入院前已胎死宫内,3例重度窒息及22例轻度窒息产后入住新生儿ICU。(2)母亲结局:130例胎盘早剥患者19例发生子宫卒中,1例DIC,产妇无死亡及子宫切除,产后出血超过1 000 mL共18例,其中有3例产后大出血,输血2 000~4 000 mL。重型早剥组的新生儿窒息率13.1%(17/130)、母亲产后出血率20.0%(26/130)均高于轻型早剥组[9.2%(12/130),16.2%(21/130)](χ2=27.9、32.08,P<0.05)。见表3、4。

3 讨论

胎盘早剥是仅次于前置胎盘的产前出血的第二位原因,属于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一直是产科临床上处理非常棘手的问题,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严重威胁母儿预后[3]。发病率在国外为1%~2%[4],国内为0.46%~2.10%[5,6],我院胎盘早剥发病率0.71%,与国内发病率相符。130例胎盘早剥患者漏诊、误诊共42例(32.3%),从表1、2可以看出,漏诊或误诊组从发病诱因上看,无明显发病诱因17例(40.5%),从临床表现看,胎心异常23例(54.8%),无明显诱因且症状不典型的胎盘早剥患者易误诊、漏诊。如果不及时处理,发展为重度胎盘早剥的机率增加,严重威胁母儿预后。

3.1 胎盘早剥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结合超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诊断并不困难。尽管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仍与下述相关因素有关[7,8]:①孕妇血管病变(严重的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肾脏疾病等);②宫腔压力骤减(胎膜早破等);③机械性因素(外伤、脐带过短);④其他因素(仰卧位综合征、高龄孕妇、子宫肌瘤等)。130例胎盘早剥患者无明显诱因60例(46.2%),其中瘢痕子宫6例,FGR 4例,胎盘异常6例(低置胎盘4例,轮状胎盘1例,帆状胎盘1例),GDM 2例。以上因素可能与胎盘早剥发病机制相关,但目前尚缺乏临床数据。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多样化,腹痛、阴道流血、血性羊水、胎心异常、腰腹酸胀、腹泻、自发早产等。无任何临床表现且超声阴性的患者10例,均是产后或术后检查胎盘时发现,新生儿无一例窒息。

3.2 胎盘早剥漏诊、误诊原因分析

结合本组资料,分析胎盘早剥漏诊、误诊原因。①无明显发病诱因可能会使医护人员对胎盘早剥的警惕性降低,瘢痕子宫、FGR、胎盘异常及GDM与胎盘早剥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②症状不典型是临床上胎盘早剥漏诊、误诊的主要原因[9,10]。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及阴道流血,极易与先兆临产、先兆早产、临产相混淆[11],本组资料中,有1例先兆早产入院,孕30周,曾多次入院保胎,入院后给予抑制宫缩治疗,因胎心异常再次彩超下评估发现胎盘早剥。本组资料以腰腹胀、腹泻为首发症状3例患者,胎盘均为后壁,彩超未提示早剥,以胎儿窘迫急诊手术,术后确诊胎盘早剥。在漏诊或误诊组中胎心异常23例(54.8%),患者以胎动减少就诊5例(11.9%),患者无任何症状,仅胎心异常,要反复评估,警惕胎盘早剥发生。本组资料中1例妊娠 32周子痫前期重度合并FGR患者行水囊+缩宫素引产,引产过程中因“胎儿窘迫”行急诊剖宫产术,术后诊断重度胎盘早剥,新生儿重度窒息。本资料中有1例患者,首诊以面色苍白、乏力、心率增加为临床表现,之后胎心异常,彩超提示胎盘早剥。③查体阳性率低,轻型胎盘早剥患者体征不明显,患者肥胖,尤其后壁胎盘,查体阳性率低[12](医生主观判断差异,宫底升高与否跟患者体位、膀胱充盈、测量者的误差相关,胎心监护下宫缩也有一定误差)。胎盘附着处压痛易与先兆子宫破裂混淆,子宫张力增高易与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混淆,从而延误诊治[13]。④在本组资料中,超声的检出率47.7%,对于轻型胎盘早剥、肥胖的患者,超声阳性率低,受胎盘位置、胎盘早剥类型、羊水量、胎位、孕周、膀胱充盈程度等多种因素干扰,超声报告阴性不能完全排除胎盘早剥,对于可疑者可动态超声监测,提高检出率[14]。

综上所述,无明显发病诱因且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容易漏诊、误诊,严密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动态观察胎儿监护,在误诊、漏诊病例中胎心异常54.8%,可见胎心监护对于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对可疑者动态超声监测可提高早期胎盘早剥的确诊率,减少母儿并发症[15,16]。

[参考文献]

[1] 谢幸,苟文丽. 妇产科学[M]. 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9-132.

[2] 杨海平,刘理达. 胎膜早破78例临床分析[J]. 中国妇产科杂志,2010,11(7):60-61.

[3] 余关佳,李俊男,王林,等. 119例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2):146-148.

[4] Kikutani M,Ishihara K,Araki T.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placental abruption[J]. J Nippon Med Sch,2003,70(3):227.

[5] 罗红,罗杨. 胎盘早剥的诊断分析[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9(4):696.

[6] 曹泽毅. 中华妇产科学[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26-430.

[7] Suzuki S,Satomi M,Hiraizumi Y,et 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ingleton pregnancies complicated by placental abruption occurred at pretermcompared withthoseoceul Tedat term[J]. ArchGynecol Obstet,2011,283(4):761-764.

[8] Tikkanen M. Etiology,clinical manifestations,and prediction of placental abmption[J].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10,89(6):732-740.

[9] 范玲,黄醒华. 胎盘早剥漏诊原因分析[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1992,2(2):86-88.

[10] 袁瑞,吴味辛. 胎盘早剥早期诊断及处理探讨[J]. 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6):301-304.

[11] 刘明晖,赵右更. 预测胎盘早剥的研究进展[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1):47-48.

[12] 周家枢. 胎盘早剥的超声图像分析与临床价值探讨[J]. 当代临床医刊,2016,29(2):2005-2006.

[13] 李磊,连岩,王谢桐. 胎盘缺血与胎盘早剥[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6,32(4):312-315.

[14] 郝玉凤. 胎盘早期剥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25-26.

[15] 叶雪梅. 胎盘早剥的病因研究进展[J]. 中外医学研究,2016,14(5):161-162.

[16] 郭欢欢,杨海澜,韩方,等. 95例胎盘早剥临床回顾性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5,(5):129-130,131.

(收稿日期:2016-04-05)

作者:胡熙娜 吴乃文

胎盘早剥妇科研究论文 篇2:

胎盘早剥严重程度对母儿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的胎盘早剥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确诊并分娩的96例胎盘早剥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度胎盘早剥有70例,重度胎盘早剥有26例,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程度胎盘早剥对母儿预后的影响。结果重度胎盘早剥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5.38%、胎盘卒中发生率为53.85%、休克发生率为19.23%、新生儿死亡发生率为15.38%、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8.46%,轻度胎盘早剥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7.14%、胎盘卒中发生率为17.14%、休克发生率为1.43%、新生儿死亡发生率为0、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盘早剥的严重程度与母儿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合理措施对母儿结局进行改善。

[关键词]胎盘早剥;严重程度;母儿预后;母婴不良结局

[

[文献标识码]A

[

胎盘早剥是妊娠20周以后,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之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1],是产科临产工作中常见的急重症之一,起病急,进展快,严重威胁母儿的生命安全,有关调查研究[2]提示,胎盘早剥在我国发生率为0.46%~2.10%。国外胎盘早剥发生率为1%[3]。超声检查是诊断胎盘早剥的重要方法[4]。有国外文献[5]报道: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的敏感性为57%,特异性达100%。诊断符合率的不同与早剥的严重程度、血肿的大小、检查的时间、仪器的分辨率及检查者的技术水平有关。轻度胎盘早剥是指剥离面积不超过全部胎盘的1/3,临床症状轻,伴或不伴腹痛,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1.2胎盘早剥临床诊断及分组标准重度胎盘早剥是指剥离面超过全部胎盘的1/3,伴有胎盘后较大血肿,临床多表现为腹痛、腰酸,多无阴道出血,以内出血为主[6]。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6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程度胎盘早剥与母儿不良结局的关系,为临床医师在今后工作中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分娩并确诊为胎盘早剥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年龄21~42岁,平均(30.0±3.4)岁;分娩孕周32~42周,平均(36.5±3.2)周;初产妇80例,经产妇16例。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胎盘早剥临床诊断及分组标准

参照谢幸等主编的《妇产科学》第八版,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体征、发病诱因、彩超等初步诊断,确诊及分组标准依据产后检查胎盘母体面压迹面积大小与胎盘后凝血块多少,胎盘母体面压迹面积超过全部胎盘的1/3并有较多凝血块诊断为重度胎盘早剥,胎盘母体面压迹面积不超过全部胎盘的1/3伴有少许凝血块或不伴凝血块诊断为轻度胎盘早剥。

1.3 方法

回顧性分析胎盘早剥的发病诱因、早剥的严重程度与母婴不良结局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已存在的诱因方面比较

两组在已存在的诱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胎盘早剥的严重程度与母儿不良结局比较

重度胎盘早剥组发生产后出血、子宫胎盘卒中、休克、新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等不良结局明显高于轻度胎盘早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轻度胎盘早剥早期多无典型临床表现,以阴道少许出血为主,伴或不伴腹痛,易被忽视,延误病情及治疗,重度胎盘早剥阴道出血不明显,多为内出血,胎盘后形成较大血肿,患者表现为心率快、腰酸背痛、腹痛、子宫张力过高、胎心音异常等[7],胎盘早剥的发生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临床多采用彩超作为辅助检查手段,但检查时间过早,胎盘可能还未剥离或积血量过少,不能检出。胎盘早剥的超声表现与检查时间及出血情况相关[8],较长时间的胎盘后血肿表现为高回声,急性出血时表现为低回声或等回声,不易与胎盘增厚、子宫肌瘤等相鉴别[9],虽然有客观的因素制约了超声诊断胎盘早剥,临床仍需要提高认识,尽量减少误诊漏诊,由于重度胎盘早剥发病急、进展快,患者有腹痛或胎心音异常等典型症状,临床医师常常为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而直接处理,来不及做超声检查。

3.1 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及发病机理

有关调查分析[10-12]发现,当孕妇存在宫腔压力骤降、合并有血管病变或受外界机械性因素影响等情况时,发生胎盘早剥的机率增加,究其原因可能为:(1)羊水过多时,当胎膜破裂后,羊水突然涌出,或多胎妊娠时娩出第一胎儿后,宫腔压力改变起子宫收缩,导致胎盘与子宫壁错位而发生剥离。(2)妊娠合并血管病变性疾病时,子宫底蜕膜小动脉痉挛,毛细血管坏死,最后破裂,血液在底蜕膜与胎盘之间形成血肿。(3)当腹部受到外力作用时,胎盘与子宫壁发生分离;脐带过短时,产程中因胎儿下降牵拉脐带而出现胎盘剥离。此外,孕妇有代谢性疾病、凝血功能异常、高龄、吸烟等情况时,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增加。有胎盘早剥史的妇女再次妊娠发生胎盘早剥的机率比其他孕妇高10倍[13]。本研究发现重度胎盘早剥在发病高危因素方面与轻度胎盘早剥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关报道[14]相符。

3.2 不同程度胎盘早剥与母体预后的关系

有研究[15]显示,胎盘早剥导致4.4%~67%围产儿死亡,20%残障,1%左右的孕产妇死亡。轻度胎盘早剥多为显性出血,较少形成胎盘后血肿,而重度胎盘早剥主要为隐性出血,胎盘后形成血肿,随着压力的增大血肿侵及子宫肌层,引起子宫胎盘卒中,导致子宫收缩无力,发生产后出血、休克,甚至需切除子宫。本研究发现,重度胎盘早剥组发生产后出血、子宫胎盘卒中、休克的比例明显高于轻度胎盘早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关报道[16]相符。

3.3 不同程度胎盘早剥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

由于胎盘早剥直接导致胎盘血液供应中断,发生胎儿缺血缺氧,引起新生儿窒息率,凝血功能障碍,使患儿的预后不良[17]。随着胎盘剥离面积的增大,胎盘向胎儿输送的血液越来越少,引起胎心音异常,发生胎死宫内或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等[18-19]。本研究发现,重度胎盘早剥组发生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的比例明显高于轻度胎盘早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关报道[20]相符。

综上所述,胎盘早剥是产科的急危重症,胎盤早剥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母儿的结局,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发现存在胎盘早剥高危因素的孕妇时,要认真询问病史,仔细进行体检,并结合彩超正确诊断,一旦发现胎盘早剥,及时正确处理,把对母儿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兰喜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孕妇及围生儿胎盘早剥的影响诊断分析[J].临产超声医学杂志,2014,1(6):423-424.

[2] Pariente G,Shoham-Vardi I,Kessous R,et al.Placental abruption as a significant risk factor for long –term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a follow–up period of more than a decade[J].Paediatr Perinat Epidemiol,2014,28(1): 1245-1246.

[3] Berhan Y.Predictors of perinatal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placenta previa and placental abruption:an experience from a low income country[J].J Pregnancy,2014,2014(6): 307043.

[4]徐晓珠.轻型和重型胎盘早剥超声诊断的不同特点分析[J].微创医学,2015,10(3):402-403.

[5] Shinde GR,Vaswani BP,Patange RP,et al.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ultrasonography for detection of abruption and its clinical correlation and maternal and foetal outcome[J].J Clin Diagn Res,2016,10(8):QC04-QC07.

[6]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9-132.

[7] Lgwegbe AO,Eleje GU,Okpala BC.Management outcomesof abruption plancentae at Nnamdi Azikiwe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Nnewi,Nigeria[J].Niger J Med,2013,22(3):234-238.

[8] Jha P,Melendres G,Bijan B,et al.Trauma in pregnant women:assessing detection of post–traumatic placental abruption on contrast–enhanced CTversus ultrasound[J]. Abdom Radiol(NY),2017,42(4):1062-1067.

[9]GueneucA,CarlesG,LemonnierM,etal.Placentalabruption:back–groundandrevisitedprognosticfactorsaboutaseriesof171cases[J].JGynecolObstetBiolReprod(Paris),2016,45(3):300-306.

[10] Hin JE,Shin JC,Lee Y,et al.Serial change in cervical length for the prediction of emergency cesarean section in placenta previa[J].PLoS One,2016,11(2):149-151.

[11] Suzuki S.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dverse outcomes of placental abruption developing at home[J].J Obstet Gynaecol,2015,35(4):433-434.

[12]崔芳,黄永芳,徐珊,等.91例胎盘早剥临床处理时限与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6):1150-1152.

[13] Aghamohammadi A,Zafari M.Crack abuse during pregnancy:maternal,fetal and neonatal complication[J].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16,29(5):795-797.

[14]贾世珍,李健.胎盘早剥严重程度与处理时限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6):1260-1263.

[15]彭婷,李笑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功能障碍性疾病及其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7(12):902-905.

[16]刘久英,王琳,蔡晓楠,等.胎盘早剥程度及母婴预后的临床危险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5):1000-1002.

[17]朱靖,汪菁,陈玲,等.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J].安徽医学,2016,37(12):1472-1474.

[18]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与处理规范(第1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47(12):957-958.

[19]杨慧霞,李笑天,王子莲,等.电子胎心监护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5,18(7):486-490.

[20]胡磊.胎盘早剥的新生儿临床特征及凝血指标变化[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9):1924-1926.

作者:方胜英

胎盘早剥妇科研究论文 篇3:

浅析32例胎盘早剥的产前诊断及预防

【摘要】 目的 分析胎膜早破并发胎盘早剥的产前诊断和预防。方法 研究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胎膜早破产妇,有18例并发胎盘早剥,其为观察组;对照组为14例非胎膜早破而并发胎盘早剥的产妇。比较两组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分析胎膜早破并发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治。结果 导致胎盘早剥的首位诱因是胎膜早破,其所占的百分比为45%。在胎膜早破组产妇中,并发胎盘早剥的概率为2.97%(18/606);而非胎膜早破组的产妇并发胎盘早剥的概率为0.19%(14/739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胎膜早破并发胎盘早剥的临床变现为胎心出现异常;羊水中带少量血。结论 导致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是胎膜早破,在产妇发生胎膜早破的情况下,要密切注意其异常临床表现,这样可以早期诊治出并发胎盘早剥,还可以防止其他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早期诊治;胎盘早剥;胎膜早破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278

在产妇的妊娠晚期,并发胎盘早剥是非常严重的,其病情来得急,并且发展迅速,如果处理不及时的话,母婴的生命都可能受到威胁[1]。引起胎盘早剥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常见诱因是胎膜早破。本文研究了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胎膜早破产妇,分析了其并发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和早期诊治的重要性。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妇产科自2012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胎膜早破产妇606例。其中并发胎盘早剥的产妇18例(2.97%),产妇的年龄在21-35岁之间,平均为(25.6±0.5)岁。对照组为同期收治的14例非胎膜早破而并发胎盘早剥的产妇。年龄在19-37岁之间,平均为(25.5±0.5)岁;比较两组的年龄等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通过研究胎膜早破组与非胎膜早破组并发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分析胎盘早剥的诱因、常见临床表现、早期诊治、母婴的结局等。

1.3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的数据都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发病诱因 两组并发胎盘早剥的有20例,其发病诱因,见表1。

2.2 胎盘早剥发生情况 胎膜早破组并发胎盘早剥的有18例,发生率为2.97%;非胎膜早破组并发胎盘早剥的有14例,其发生率为0.19%。两组比较,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常见临床表现 胎膜早破并发胎盘早剥的有18例,见表2。

3 讨 论

3.1 胎膜早破并发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 一旦产妇出现并发胎盘早剥的明显诱因及典型的临床表现的话,比如妊娠高压疾病、外伤等,诊断出胎盘早剥是很容易的,如果产妇并发胎盘早剥但无明显诱因、无典型临床表现、剥离面较小时,很容易造成胎盘早剥的漏诊[3]。本文研究的18例胎膜早破并发胎盘早剥产妇,都无明显诱因、无典型临床表现。经过本文研究发现,胎盘早剥早期的常见临床表现有:产妇出现血性羊水并且伴有阴道出血;胎心异常;胎膜早破并且伴有轻微腰腹疼痛;腰腹疼痛伴有阴道出血等。但是有些产妇无以上症状,其检查要更加细致、监护要更加密切,才能做到无漏诊。

3.2 胎膜早破并发胎盘早剥的发生率 目前,产妇发生胎盘早剥的原因和机制并不明确,可能引起发病的原因有胎膜早破;羊水过多;血管病变等。近年来随着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上升,胎盘早剥的概率也在增大,经过本文研究发现,胎膜早破是胎盘早剥的首位诱因,其所占的百分比为45%[4]。胎膜早破并发胎盘早剥的原因可能是产妇的子宫内受到感染,导致底蜕膜凝血功能受到阻碍,也有可能是蜕膜的细胞黏附性减弱的原因。

3.3 胎膜早破并发胎盘早剥的治疗 胎膜早破并发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这样可以防止发展成重度的胎盘早剥、避免母婴受到伤害。所以我院近年来非常重视产妇的产前检查,及早的发现问题,及早的解决问题,这样就保证了母婴的安全,明显的改善了母婴的结局。

综上所述,导致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是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并发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要引起重视。要密切注意产妇的异常临床表现,这样可以早期诊治出并发胎盘早剥,还可以防止其他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周莉.31例不典型胎盘早剥临床诊断及分析[J].当代医学,2011,(01):14-16.

[2] 余美佳,李俊男,王琳,刘颖蔚,常青.119例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02):146-148.

[3] 陈叙,王妍平.重型胎盘早剥的诊断和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02):83-85.

[4] 陈颖,张建平.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06):420-422.

作者:李玉霞杨滨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路桥施工安全管理论文下一篇:语文文化产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