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63例临床分析

2022-09-11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并发症, 是危及母儿生命的产科急危重症之一, 围产儿死亡率高, 其并发症如:子宫胎盘卒中、失血性休克、DIC等威胁母亲的生命安全, 本文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9年10月入院分娩胎盘早剥6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以降低围产期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提高母儿的生存质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9年10月分娩总数为11213例, 发生胎盘早剥63例, 发病率为0.56%。

1.2 年龄与胎次数

年龄在20~38岁之间, 以23~29岁最多, 为52例, 占82.53%;初产妇35例, 占55.56%, 经产妇28例, 占44.44%;单胎妊娠61例, 双胎妊娠2例;头位58例, 占89.23%, 臀位7例, 占10.76%。

1.3 孕周

<28周2例, 占3.17%, 28~36周25例, 占39.68%, 36~42周36例, 占57.14%, >42周0例, 占0%。

1.4 临床表现

阴道出血28例, 占44.44%;下腹痛30例, 占47.62%;腰骶部酸痛6例, 占9.52%;胎心音改变8例, 占12.70%;胎心音消失8例, 占12.70%;血性羊水18例, 占28.57%;子宫壁压痛伴板状腹9例, 占14.59%;无明显症状15例, 占23.81%。

1.5 病因 (表1)

1.6 实验室检查

有B超检查者58例, 受检率为92.06%, 其中确诊为胎盘早剥者21例, 占36.21%, 血红蛋白检查<60g/L者4例, 占6.35%;60~80g/L者7例, 占11.11%;80~100g/L者31例, 占49.21%;>100g/L者21例, 占33.33%。

2 结果

2.1 分娩方式与围产儿情况

本组除8例胎死宫内外, 余患者分娩方式与围产儿情况比较, 见表2。

2.2 产前与产后诊断符合率

本组患者均经产后常规检查胎盘, 以血块压迹为标准。B超诊断21例, 占33.33%,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B超诊断29例, 占46.03%, 其余34例产前未诊断, 占53.97%, 诊断符合率低。

2.3 早剥面积与出血量

早剥面积<1/4者33例, 占52.38%;1/4~1/2者15例, 占23.81%;1/2~1者12例, 占19.05%;全部剥离者3例, 占4.76%。出血量:产后24h内<500mL者48例, 占76.19%;500~1000mL者9例, 占14.29%;1000~3000mL者4例, 占6.35%;>3000mL者2例, 占3.17%。

2.4 对母体预后的影响

产后出血15例, 出血率为23.81%, 子宫胎盘卒中11例, 发生率为17.46%;并发DIC6例, 占9.52%;并发失血性休克4例, 占6.35%;产后子痫、切口血肿各1例, 分别各占1.59%;2例因失血性休克、DIC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占3.17%;63例均治愈出院。

3 讨论

3.1 胎盘早剥的病因

胎盘早剥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妊娠高血压疾病为本病主要诱因, 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同, 本组并发妊高症者为47.62%, 与国内外报道的发病率45.1%~69%基本相等[1]。 (2) 机械性因素如外伤、外转胎位术、孕末期性交亦为本病的诱因, 本组发生率为17.46%。 (3) 其他如脐带因素也是胎盘早剥的原因之一, 本组发生率为15.87%。

3.2 诊断

腹痛、阴道流血、板样腹为胎盘早剥的主要表现[1], 虽然以上症状及体征有诊断意义, 但轻型者其症状、体征均不明显, 仅在分娩后检查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压迹才确诊。根据本组资料, 产前诊断29例, 符合率46.03%, 低于文献报道[2]。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下腹部间歇性腹痛, 误诊为临产;部分患者表现为无痛性阴道出血, 误诊为前置胎盘;亦有少数患者仅表现为腰骶部酸痛, 常易忽视。此外, B超检查已成为胎盘早剥的重要辅助方法之一[3], 本文63例患者中, 受检率为92.06%, 其中诊断21例, 阳性率36.21%, 胎盘后血肿小或后壁胎盘易漏诊, 因此, 对孕晚期妊娠出血孕妇, 不论其是否伴有腹痛, 在排除宫颈疾患及前置胎盘后, 均应高度怀疑胎盘早剥发生, 密切观察其宫高、血压、阴道流血情况, 不能因腹痛不明显而排除胎盘早剥诊断。对临床上不能排除胎盘早剥而B超报告阴性者, 应注意孕期及临产期管理, 当发现异常情况应认真加以鉴别, 提高诊断符合率。

3.3 处理

当确诊为胎盘早剥, 除积极纠正一般情况外, 应及时终止妊娠, 时间越久, 病情越重。如产妇一般情况好, 以显性出血为主, 宫口已开大, 估计短时间内能结束分娩者可予阴道试产, 本组患者阴道分娩11例, 占20.00%, 分娩过程中密切观察, 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必要时改行剖宫产;重型胎盘早剥, 特别是初产妇, 不能在短时间结束分娩者;出现胎儿宫内窘迫, 需抢救胎儿者;或重型胎盘早剥, 产妇病情恶化, 胎儿已死, 不能立即分娩者均应及时行剖宫产术, 本组患者剖宫产44例, 占80.00%。取出胎儿胎盘后, 应及时给予宫缩剂并按摩子宫, 预防产后出血, 若发现子宫胎盘卒中, 予子宫肌壁注射宫缩剂, 配以按摩子宫和热盐水纱垫湿敷子宫后, 多数子宫收缩转佳, 若不奏效可用可吸收线大8字缝合卒中部位的浆肌层, 或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 多能止血而保留子宫, 若属不能控制的出血, 或发生DIC, 应行子宫次全切除术[4], 本组子宫胎盘卒中11例 (17.46) %, 9例经上述处理后好转, 2例并发失血性休克、DIC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3.4 防治

本病合并妊高征高达47.62%, 因此孕期要做好孕期保健工作, 开展妊高征的预测, 早期诊断和治疗妊高症;对于B超发现脐带异常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行外转胎位术纠正胎位时操作必须轻柔, 不能强行倒转;此外, 孕期告诫孕妇避免长仰卧, 防止外伤是很有必要的。

摘要:目的 旨在探讨胎盘早剥的诊断防治措施, 降低母儿的死亡率。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9年10月入院分娩的63例胎盘早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 孕妇全部抢救成功, 围产儿65例 (2例双胎) , 死亡25例, 占38.46%, 其中8例分娩前胎死宫内。剖宫产44例, 子宫次全切除2例。本组胎盘早剥的诱因, 妊高征30例 (47.62%) , 机械性因素11例 (17.46%) , 脐带因素10例 (15.87%) , 无明显诱因12例 (19.05%) 。结论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急危重症, 早期诊断, 及时处理, 可显著降低母儿死亡率。

关键词:妊娠,胎盘早剥

参考文献

[1] 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242.

[2] 郑芝敏.胎盘早剥155例临床分析[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1999, 2 (2) :23~25.

[3] 张书予, 李荣香, 孙红艳.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的临床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4, 5 (6) :438~440.

[4]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1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针对农业院校培养特色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的研究下一篇:论后现代思潮对广告创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