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企业情感管理探析论文范文

2023-10-04

酒店企业情感管理探析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大数据环境下出现了一种新的链式信息存储技术就是区块链技术。现如今,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多个领域中都有涉及到这一技术。针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来讲,将该技术应用其中,能够使企业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化,可以有效提升财务信息工作的效率,使财务数据风险降低,进而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区块链技术的概念和特征着手介绍,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区块链技术下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风险;企业;区块链技术;管理

在我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区块链技术,在多个行业领域中都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现阶段,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也有应用区块链技术,由于其技术优势,能够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优化改进,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得到提升,增强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提高财务信息处理能力,降低财务风险。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成效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对区块链技术的使用进行优化,使其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防范财务风险,有效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水平。

一、区块链技术概述

区块链技术从技术角度来讲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其中包含了计算机编程、互联网技术、密码学、数学等。从应用角度来讲,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简单来讲,区块链技术主要是指由全民进行竞争记账,将记录的最好的节点某个时间的数据写入区块中,将区块复制到系统的各个节点中进行备份。其中的数据主要是利用密码学技术进行连接,确保数据具有防篡改、防伪造特性的一种分布总账技术。

区块链有公有、私有、联盟区块链之分。其中,公有区块链主要指的是全球任何一个组织或个体都能够进入到系统中,并且可以进行数据读取、竞争记账、交易发送等操作。这个过程中没有第三方介入,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对数据的读写进行篡改或控制。私有区块链主要指的是区块链的写入权限由某个组织进行控制,只是用作记账,具有私密性,其他组织和个人都没有写入权限。联盟区块链主要指的是区块链由多个组织共同进行管理,其中的成员都能够进行數据读写和交易发送,而且能够共同对节点进行指定,然后进行分布式记账,而其他的外部成员能够通过其中开放的系统进行查询。

区块链技术的基础构架主要包含:数据层,主要将数据和数据加密时间等技术在底层进行封存,存储有关的信息,以满足账户的安全要求。网络层,通过使用一系列的数据传输、验证、组网机制使网络节点之间形成通信连接,用户在该层能够进行无第三方的交易。共识层,对网络节点中的各共识机制算法进行封装,以使网络节点具有一致性的交易数据。激励层,用户依照规则进行节点记账,实现相应的奖惩。合约层,对预先设置的合约规则以及违反规则的应对进行封装,合约的执行能够在没有第三方影响下自动进行。应用层,对预先设置的各财务核算公式、交易形式、案例等进行存储。

二、区块链技术应用特点分析

1.隐匿性特征

区块链技术在多个方面都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因而被多个行业领域应用,在效益方面有较好的表现。关于这一技术的特征,首先是具有隐匿性,这个特点可以使应用这一技术的企业在数据资料方面有更可靠的安全保证。其次,有关数据主要是分别由不同的人员进行记录,同时进行不断的补充,其中区块链中的数据会永久性的存储,数据可以确保更加完整和安全。

2.独特性

这一技术在进行使用时,通常是具有单独的系统,使用这一系统的组织能够获得相应的服务,因此区块链技术具有独特性特征。根据多方的协调沟通,从而形成一致化的建议,利用节点全面有效地识别系统,并且进行相关的验证,这个过程不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中使用的效果来讲,可以实现有效的统计。

3.公开性特征

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系统相对比较完整,并且也具有较好的开放性特征,可以有效公开内部的信息,除去具有机密性的文件资料外,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相应的端口进入其中细致地了解财务信息,也可以充分使用其中的数据。技术的这一特点使得信息能够具有较好的公开性,如果在企业财务工作中进行使用,能够实现良好的监督。

4.无管制化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独立的系统,不需要借助其他的设施进行依靠,因此具有无管制化特征。将这一技术使用到企业财务工作中,其中的数据信息可以被有效地进行管理。而且相关的数据能够被存储其中,通过相应的节点有效地完成认证,使数据信息的管理得到强化。

三、当前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分析

由于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来,各个行业的企业在信息管理方面的水平都有所提升,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开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信息管理内容进行应用,实现数据资源的充分使用。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在多个行业领域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中进行使用,可以避免很多隐患问题,使财务工作更加安全。不过在使用这一技术时,还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问题,以下进行具体分析。

1.企业资金管理方面的风险问题

在企业的资金管理方面体现的财务风险问题主要有:首先,是筹资决策风险,具体来讲,由于投资不当使得资本结构出现不合理问题,或者筹资无效,容易引起企业出现较高的筹资成本或者债务危机。其次,是投资决策风险,具体来讲,由于投资决策错误,出现没有目的性的扩张,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偏差,容易使内部的资金流动出现问题。再者是进行资金的运营和调度时流畅性和合理性不足,企业的财务资金出现困难,对资金的使用没有严格的管控,使得企业财务资金可能会存在被侵占、挪用等问题,增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2.预算管理方面的风险问题

在预算管理方面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在进行全面預算的过程中,对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有关的各项内容没有了解完全,财务人员在进行预算工作时,预算的结果不够准确,对预算最终实施的效果产生影响。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有关内容不够完善,并且设置的预算目标也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对企业资源产生一定的浪费,使其运行过程受影响,增加了费用投入。其次,在人员的管理方面,预算方案的形成不够合理,因此对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正确性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3.企业财务报告编制方面的风险问题

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都会定期形成相关的财务报告,以此来体现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运营情况。然而在财务报告的编制、利用以及对外提供中还具有一定问题。首先,关于报告的形成,没有严格依照会计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进行,在财务报告中存在虚假信息情况,提供的财务报告不具备真实有效性,使得企业决策出现错误,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其次,对财务报告的使用不当,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细致的发现,增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运营风险。再者,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在财务风险的识别方面不够充分,财务风险不能全面防控,对企业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损失,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

四、区块链技术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1.借助技术特性来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区块链技术非常关键的特性就是具有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存在交易的区块在共识机制下会依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加入到链尾,使链上数据的可靠性得到更好的保障,不容易出现中途破坏。其中各项交易和操作的记录,区块链技术主要通过时间戳进行,关于数据记录的追溯问题能够得到良好的解决,区块链中被记录的数据具备可追溯的身份签名,可以便于事后管理。同时,区块链中记录的数据具有不可篡改性,对其操作风险能够实现良好的控制。因此,可以借助于区块链技术的特性来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1)资金风险管理策略

现阶段,我国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开展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时,将区块链技术融入其中,通常是依靠数据库,在网络连接的前提下,利用多种技术融合来达到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全面化管控。借助于区块链技术的特性对企业财务资金活动进行管理强化,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合理性,各项资金的活动都能够被仔细的记录,其中各项资金的往来都能够明确,对资金的用途可以更好的掌握,这样企业的财务资金管理风险就会得到良好的降低。在企业进行筹资和投资时,借助于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性特点,就能够及时地对企业的各项资金往来进行了解,掌握资金的整个运作过程,使资金的利用更加充分,确保企业的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另外,企业在对资金进行使用时,需要进行审批,企业中的任何人都不能对资金随意使用,如果资金使用混乱,会容易使内部的运行出现问题,这对财务工作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关于资金问题,财务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有效使用,在区块链技术的要求下进行,能够使资金的使用得到科学的保证,在使用资金时,能够对其进行公开,在工作人员的监督下进行,资金的实际用途可以掌握,使得资金活动得到强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资金运行风险。将区块链技术使用到财务资金活动管理中,企业的各项目能够确保顺利进行,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2)预算风险管理策略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需要对企业的有关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将预算工作做好。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需要对企业运营的项目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业务流程,对其整体方向进行有效把握。对于要实施的项目要进行精准的全面预算,对其中各个环节中使用到的资金进行准确核算,然后将方案合理地编制出来,确保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防止出现资金浪费。关于预算风险的管控,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性,在进行预算管理时,能够对有关的预算数据进行综合的整理,同时还能够依据同类项目实现预算的精准控制,对预算编制的内容进行不断完善,这样企业的项目实施能够更加顺利。区块链技术中的不可篡改性能够使预算管理的内容得到有效落实,预算管理的有效性提升,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保证企业预算的合理性。

(3)财务报告风险管理策略

企业在经营发展中,财务报告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财务资料,能够具体反映企业在某一时间段的运营情况,及时了解企业的债务问题和盈利,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财务报告能够综合性地掌握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保障企业稳定发展。然而在财务报告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风险,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不足会容易对企业的决策人员产生误导,决策出现较大的偏差,这样会对企业的运行产生负面影响。而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后,借助技术自身的特性,可以使财务报告的真实有效性得到更好的保证,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财务报告作出正确的决策。而且,使用财务报告时,能够全面地审查财务信息内容,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合理地措施解决,以使财务信息更准确地反馈,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在企业的财务工作中,有关报告的管理使用这一技术,内部的有关人员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的情况,管理人员对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进行及时有效的调节,从而完善企业的管理内容。关于企业实施的项目也能够进行详细的分析,对财务的各项内容加以明确,这样企业财务的管理水平也能够良好的提升,区块链技术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4)区块链管理技术的应用策略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才能够保证其良好的发展,有效的财务管理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但是,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理念和方法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使得财务工作中还存在较大的风险,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应用力度,将区块链技术有效应用其中,借助其优势特征,实现财务风险的全面管控,对财务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分类,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这样企业的管理人员使用才会更加有效。利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对企业的成本进行合理地控制,对其核算内容进行完善,通过资金的全面管控,可以防止发生财务风险,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在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中,通过区块链技术的有效使用,财务内部的管理工作水平得到较好的提升,管理人员能够在信息化环境下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进行改进优化,使企业内的财务风险管控工作有序开展。

2.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匿名性保护特性来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1)严格控制财务风险管理内容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工作中,能够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降低,利用技术的自身特征优势,对其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良好的控制,防止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失误,避免企业产生较大的损失。区块链技术具有匿名性特征,这属于一种保护性特点,对企业资金安全和权益有良好的保障,使其能够私密性的保存。利用区块链技术的这一特征,可以全面管理用户的数据信息,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时,关于资金的使用可以实现保密性管理,借助这一特征,企业的信息资源可以在内部实现共享,使工作效率得到良好的提升,这样在制定方案时也可以进行及时修正。同时,因为这一技术的匿名性保护特征,对企业的财务数据信息进行公开时,可以使具有私密性的数据信息得到更好的保管,数据的可靠性增强,而且借助权限的设定,可以更好地保证数据的保密性,防止企业财务信息数据泄漏。区块链技术对数据能够精准的把握,这样企业内部的预算编制管理就会更加准确,以便为企业战略目标制定提供可靠的参考,有效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管控。

(2)全面优化资金风险管理模式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资金风险问题是最突出的,资金的往来活动中比较容易出现风险,有可能会使企业损失较大的资金量,影响企业的顺利发展。所以,在企业的财务资金管理工作中,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匿名性保护特征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防护,使资金得到合理的使用,确保资金活动中的安全性,提高资金的保密性效果。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如果企业的经营出现财务危机,可以保护其股票不受较大的影响,减小股票波动,为企业争取危机处理的时间,等到企业应对好危机后,就能够恢复状态,有效管控企业的资金,防范资金活动风险,使企业财务在资金方面更加可靠。使用这一技术,企业的财务会更有序运行,其中内部的相关机密信息可以得到良好的保密存储,企业业务活动能够有序开展,资金使用可以得到及时调整,内部的资金流动也会更加有序,可以防止费用损失,使运行成本得到更好的管控,保证企业运营的经济效益。

(3)切实提高财务管理报告内容的真实性

关于企业财务报告管理工作,也可以有效应用区块链技术,借助于技术的匿名性保护特征,在制作企业的财务报告时会更加可靠,有关的数据信息也不容易出现丢失。所以,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对区块链技术进行强化使用,使技术的作用得到全面发挥,在匿名状态下,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如果要对财务报告进行查看,可以对其中全部信息进行查询,基本不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且,有关内容也会保证真实,在企业的内部,这些信息可以实现公开,其中相关人员可以对其进行监管,检验财务数据信息是否具有真实可靠性。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全面分析有关数据,对企业某一时间段的经营情况进行掌握,对企业整体的发展有更好的了解。此外,利用区块链技术,财务数据信息可以有效存储,这主要是因为区块链技术具有无管制化特征,没有第三方介入,对数据信息能够进行直接存储,同时进行可靠的管理,将收集的数据信息充分整合,这样在计算相关数据时可以防止出现泄漏,保证数据的安全。

五、结束语

总之,现如今,我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区块链技术在多个行业领域中都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借助其优势特征,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应用,可以更好地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中使用区块链技术,能够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降低,保障企业财产安全。所以,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大力强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针对企业财务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保障企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雍怡,肖雪芬.面向区块链会计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财务与金融,2020(3):24-30.

[2]刘崇明,韩明阳.区块链技术在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模式与发展前景探究[J].财务管理研究,2020(12):125-130.

[3]童文娟.區块链技术下企业财务活动的优化[J].商场现代化,2020(01):157-158.

[4]龚丹雅,戴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034):82-83.

[5]黄苏丽,吴瑞,朱林.区块链技术在电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施路径探讨[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22(006):27-30.

[6]谢琦.区块链技术在国有企业财务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商讯,2019(34):61-62.

作者简介:杜娟(1972.10- ),女,汉族,籍贯:重庆,本科,毕业于云南工学院,现有职称:高级会计师(副高),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酒店企业情感管理探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以利益最大化为使命的社会经济组织。开源节流是企业的生存法则,对于建筑施工类企业而言,在开源范围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进行成本管理是企业内部最易把控、用以提高经营效益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但实践中,很多企业重收益轻成本,忽视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文章首先阐述了成本管理的概念,然后深入剖析了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加强成本管理的对策,以期对同类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从过去的几十年里,建筑施工行业处于高速扩张的态势,不断增加的就业人数和萌生的新公司持续加剧行业竞争。为了帮助企业保持发展动力、提升盈利水平,成本管理就成为不容忽视的课题。本文从建筑施工企业中成本管理的现状着手,分析成本管理应用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为企业深入发展奠定坚实稳固的基础。

一、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概念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界定

建筑施工企业是从事建筑工程和设备安装等生产活动的经营单位,需要具备相应资质和专业技术人员,尤其对专用设备的要求更加严格。施工项目周期长、人员流动频繁、固定资产投资额较大,这些独特而显著的经营特点,使得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难度加剧。

(二)成本管理的内涵

成本管理指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进行的成本预测、决策、控制、核算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全员参与、科学配合,对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全面的管理,以最低耗费取得最大效益。按照时间线可以将成本管理划分为三个阶段。

1. 事前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是将项目合同的总金额根据项目的施工环境、周期长短、人员分工、设备配置等不同因素进行配比划分的过程,旨在通过预测和计划合理分配资源,对成本结构进行总体把控。

2. 事中成本管理。包括成本控制及监督,是成本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困难最多、挑战最大的环节。其目的就是要确保成本发生在预算范围内,在计划的基础上对施工情况予以规范,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际执行过程中问题和特殊情况。

3. 事后成本管理。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即对建筑施工项目的耗费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类和归集,针对各环节的成本进行准确计算,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反映出来,以确保资金投入、人员安排、机物料消耗等得到高效分配和使用。

二、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一方面,对很多企业来讲,经营的短期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将重点放在营业收入的提高上,而忽视了对成本的管理。另一方面,多数企业都会片面地将成本管理工作界定为财务部门的职责范围,而未正确认识到成本管理存在于项目的方方面面,缺乏对单位和项目的责任担当以及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

成本作为企业的立足之本,直接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生存机会,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仅将目光停留在创造价值、撷取利润上,而未考虑资本投入和风险承担,对成本疏于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效益提升。而将成本管理归结于个别部门的独立责任,不仅不利于对单位整体及项目概况的把控,甚至会造成成本与项目相割裂的局面,更加不利于企業的持续发展。

(二)成本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建筑施工企业与其他生产型企业不同,其成本以项目为核心,具有金额大、种类多、工期长、反馈慢等特点,这也就要求其成本管理需要特殊的制度加以规范和落实。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借工程成本复杂之由,未能完善可行性机制或者未能结合项目实际及时修订管理制度,导致成本管理松散杂乱,很难达到管理效果。

(三)欠缺全面规范的管理系统

从上文可知,成本管理的三个阶段覆盖成本发生的全过程,贯穿整个项目生命周期。首先,在成本的预测与计划阶段,要根据项目的不同性质及工期,分别对料、工、费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然而有些建筑施工企业并不重视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和采购时间,导致过多资金积压,增加了管理成本及资金投入。其次,有些企业忽略了对成本的控制和监督,未能及时准确地发现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缺乏成本核算与考核机制,无法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也会造成非正常损失等成本浪费无法划分责任归属。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忽视了对该管理系统的构建,在各环节的成本管理上仅看得到财务账面的数字,并没有通过运用成本管理手段获取数据背后的信息,洞悉信息所表达的问题。

(四)缺乏必要资源的投入

对于企业成本管理而言,成功关键因素就是具备专业人才队伍和专有信息化平台。一方面,由于建筑施工企业中成本管理的特殊性,要求相关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成本管理的基础知识,更是要了解项目概况和成本运作。事实上,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人员并不熟悉项目内容,对于接收到的核算单据和报账发票,其内容和用途都不甚了解,更是无从判断成本发生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未能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降低了成本信息的时效性,增加了沟通成本和管理成本。

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成本管理的理念

想要紧随改革转型步伐和经济发展形势,巩固企业立足根基,提升行业竞争力,就要从思想上加强对成本管理的重视,将传统零碎的数据整合转变成系统全面的成本管理信息。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对国家政策的研究和宣传,加强管理层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将成本管理和绩效考核相挂钩,从思想理念上强化管理;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对财务人员或者相关人员组织进行学习和培训,增强其对成本的管理意识和能力,把加强管理的口号落到实际工作中。

(二)制定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

制度是执行的基础和依据,是将理念规范化的具体内容。管理之所以散漫松懈,主要原因就在于制度的欠缺和不完善。建筑施工企业想要构建全面系统的管理制度,首先要先从单位自身性质着手,结合其周期长、标的大等特点及外部市场环境的需求,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成本管理制度;其次,在制度的实际应用中,在严格遵循制度的总体方向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各项目的物理距离、空间范围、人员分工等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成本管理制度,及时反馈和调整制度的适应性和普遍性;最后,对制度的建立与修正、落实和完善,都需要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鼓励各部门参与和配合,激励员工协调互动。

(三)构建全过程成本管理系统

所谓全过程,即涵盖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成本管理。加强成本预算管理,是做好成本管理的第一步,是开端和基础。要先根据合同对项目结算方式的要求对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和匹配,如按照固定合同额结算,就要根据合同金额分配各环节成本占比;而依照合同结算单按工程量进行结算,就需要综合国家政策、市场环境、单位资源等多方因素对成本进行管理。在预算管理中,要充分考虑工作实际、结合具体内容,为成本管理打牢基础、定好方向。

在成本预算管理科学合理的前提下,控制和监督是对成本的事中管理,也是决定成本管理至关重要的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项目内容和运作方式,企业需要在全过程中充分调动和激发全员参与、对全部成本进行管控。首先,将成本计划分解到具体的成本指标上,可以按照部门、施工类型细分,也可以根据项目工艺或者工程进度增减,把文案计划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其次,要加强对日常成本的管理,使常规开支规范化、标准化,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将变动成本控制在合理区间,同时提高固定成本的经济效益;最后,根据实施进程和预设因素,制定多种备选方案,及时有效应对特殊情况及突发状况,最大程度减少因非常规因素导致的成本损失。

在成本管理中对成本的核算与考核,不仅是对本单位、本部门、本项目的考量,更是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验收、对企业经营效益的综合反馈。优化成本核算是建立在健全的会计核算基础上的,完善财务原始数据的记录,遵循合法和可靠的原则,不符合规定的费用发生不得计入成本,真实完整反映客观事实,建立并严格执行核算制度。建立完善的成本考核机制,运用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合理地评价管理效果,将指标明确到人,在考核工作业绩的同时落实责任过失,奖惩分明。

(四)加强人才培养、健全信息平台

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和高效的信息化平台做支撑。

首先,相关从业人员要具备专业知识储备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建筑施工企业要侧重招聘和培养具有相关经验的优秀人才,加强行业技术培养和职业道德提升;其次,要执行定期轮岗制度,增强相关人员对各环节成本管理的认知和技能,更新和扩展知识架构,提高综合素质和全方位成本管理水平;再次,鼓励财务人员补充学习建筑施工项目相关知识,项目相关人员也应该学习财务税收相关内容,增强知识的互补性,提高相关人员之间的协作与配合。

信息化管理不仅为管理提供便利、提高效率,更是将企业构筑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构建成本信息网络,施工部门要及时收集和反馈相关票据,上传并报备施工进度和现场状况,财务部门将接收到的数据真实完整的整理列报,并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技术分析;管理人员可依据平台结果对成本进行实时监管。同时也要求相关人员对信息技术加以学习和掌握,运用信息技术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保障和技术支持。

四、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高效运营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的态度、制度、系统、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营效率,规避管理缺陷和不利因素,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婷.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问题之我见[J].中国集体经济,2020(36):159-160.

[2]张光灿.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问题分析及优化建议[J].经济管理文摘,2020(23):40-41.

[3]薛乔春.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管理的探析[J].中国市场,2020(32):107+125.

[4]哈全雄.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現状浅析[J].商讯,2020(30):130-131.

[5]王冰.建筑施工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路径探析[J].中国市场,2020(29):122+137.

(作者单位: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四地质队)

酒店企业情感管理探析论文范文第3篇

2、协同育人视角下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实习生管理研究

3、浅谈管理会计在现代酒店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4、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初探

5、为生存而逆行,制造企业谋复工

6、酒店绿色营销设计探究

7、论餐饮运行与管理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

8、比较视野中的旅游专业教育教学定位

9、公司治理失败与企业破产

10、浅论企业文化建设在酒店管理中的作用

1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12、精细化管理下的企业成本控制探究

13、高职院校景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14、基于管理能力培养的本科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15、产教融合模式下协同构建教学管理体系的策略

16、高职院校校企共建生产实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路径探究

17、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酒店内部控制建设探析

18、试析酒店管理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19、基于OBE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中国星级酒店特色经营模式探析

21、企业软实力硬实力与经营业绩

22、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内部会计控制

23、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发展研究

24、企业管理者悖论思维分析

25、餐饮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突破:从数据化管理开始

26、平衡计分卡在酒店全面预算中的应用

27、智慧化对珠三角地区高星级酒店业绩的影响研究

28、我们从新的起点扬帆起航

29、中职学校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析

30、高职《前厅与客房管理》项目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31、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32、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33、走训实习对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意义研究

34、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35、新时代我国物业服务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36、酒店业成本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37、旅游警务服务管理模式的探索性构建

38、企业不规范资金使用行为给银行信贷管理带来的影响探究

39、管理创新:深化校企合作的抓手

40、校企合作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内容与运行机制研究

41、论人力资源管理对酒店旅游业的意义

42、论我国连锁酒店绩效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43、“互联网+”背景下西餐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①

44、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2

45、数字化改革背景下的成本管理创新

46、林芝地区八一镇旅游饭店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探讨

47、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若干问题的思考

48、科技型创业企业孵化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49、如何构建餐饮业采购成本控制管理体系

酒店企业情感管理探析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打造独具特色的酒店管理专业、完善与推广企业文化等方面阐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并从缺乏精神文化基础、缺乏制度文化对接、缺乏技术力量保障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论述基于“职业人”培养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文化融合模式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促进校企精神文化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校企制度文化对接;校企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实现技术互通。

【关键词】酒店管理  校企文化融合模式  职业人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整合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资源,进行校企文化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可以提升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影响力。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校企文化融合实际是缩短校园与企业的距离,把学生由“学校人”变成“职业人”“企业人”,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其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本文拟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探讨基于“职业人”培养的校企文化融合模式。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一)校企文化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知识技能、职业行为习惯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对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企业同样非常看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即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团队意识、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提升能力等素质。然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较差、自我管理能力较弱、自学能力不足、职业意识淡薄等问题,而且在校期间进行职业素养培养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进校园,以“职业人”培养为目标进行校企文化融合,有助于学生在校期间了解企业文化、认同企业文化、践行企业文化,参照企业用人标准来提升自己,从而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度。

(二)校企文化融合有助于打造独具特色的酒店管理专业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存在办学同质化的问题,如办学理念相似,课程设置雷同,育人模式实质差别不大,缺乏专业特色,很难形成独特的专业品牌。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进校园,以“职业人”培养模式进行校企文化融合,如校企共同开发课程、修订课程体系及评价体系,有意识地将企业精神文化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教学内容中;将企业真实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融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中;以企业真实项目和产品为导向设计课程,调整课程结构,构建基于岗位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同时实现师资互通、共育共管,有助于打造独具职业特色的酒店管理专业品牌。

(三)校企文化融合有助于企业文化的推广与完善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部推动力,是企业蓬勃发展的根源所在。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进校园,与校园文化进行全方位融合,企业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及生活中,在学生群体中进行宣传推广,亦可辐射到学生的社交圈子,学生在无形中帮企业做了免费宣传。学生在校企文化融合的氛围中学习、成长,提前了解并认可企业文化,然后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进入企业工作,进行企业文化践行,通过长久的企业文化接触,能从专业的角度思考并发现企业文化中的不足,提出有效的改进意见,如此便可促进企业文化的不断完善,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基于“职业人”培养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文化融合思路

(一)精神文化融合是校企文化融合的基础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而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两者都属于社会文化的亚文化,两者都包含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但是校企文化内容差异较大,如果进行校企合作时只是单纯地将文字性的企业文化内容拿来让学生阅读,没有将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等职业精神通过课程植入、日常行为熏陶等方式进行校企融合,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很难真正理解何为职业道德、经营理念、经营方针等,进入企业后容易出现缺乏职業意识、忠诚度不高等问题。因此,精神文化融合是校企文化融合的基础。

(二)制度文化对接是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举措

企业文化中的制度文化主要指企业的管理制度及岗位要求等,校园文化也包括学生的管理制度和日常行为要求,但是两者内容相差甚远。如果进行校企合作前没有引进企业制度文化,学生在校园中无法实现“职业人”的角色代入,就没有办法真正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及岗位要求,从而导致进入工作岗位后无所适从。进行制度文化对接,将企业的管理制度及岗位要求通过职业形象塑造、职业技能提升、校企共育共管的方式渗透到校园文化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举措。

(三)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校企文化融合的技术力量保障

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教师团队中大部分教师都是缺乏酒店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专任教师基本都是直接从院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虽然这些教师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总结,再加上后期的专业技能提升,也能基本胜任教学工作,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历,无法将行业特有的处事技巧及应变思维传授给学生。进行校企文化融合时,缺乏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对引进的企业文化理解程度不够,也会导致企业文化未能自上而下进行有效的渗透。因此,引进企业人才,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进行校企文化融合的技术力量保障。

三、基于“职业人”培养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文化融合模式实践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酒店管理专业从2012年开始与多家五星级品牌酒店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校企双方就如何培养酒店适用的人才进行多次研讨,近两年开始探索以“职业人”培养为目标的校企文化融合模式并进行实践。

(一)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促进校企精神文化融合

其一,开设职业道德课程,引进并整合合作企业的职业道德内容及真实的工作案例,结合学校的学生守则,通过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的方式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

其二,定期邀请合作企业的酒店经理人进入学校开展“酒店人”系列专题讲座,通过专业人士的经历分享,让学生提前了解酒店行业,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其三,校企共同建设校内企业文化展示墙,将酒店企业文化的内容通过文化墙的形式展示在校内专业实训室区域,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耳濡目染,逐渐产生职业认同感。

(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校企制度文化对接

1.职业形象塑造。酒店行业是一个非常重视员工职业形象及礼仪规范的行业,良好的员工职业形象是酒店的门面,是酒店的软实力。通过开设形体礼仪课、化妆课、酒店制服进课堂等措施对学生进行职业形象塑造,将学生由内到外打造成一个标准的“职业人”。

2.职业技能提升。主要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根据职业标准设置课程标准,主动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要求,构建基于岗位能力的模块化实践课程体系。二是用职业标准进行考核导向,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采取职业标准与技能考核标准合一的原则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构建双元、三主体、四渠道、五维度的“2345”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见图1)。三是邀请合作酒店的技术能手进入校园,对学生的实训课程进行专项指导,并担任专业技能大赛的评委,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3.校企共育共管。首先,将酒店的管理制度、职业标准及工作规范以文化墙的形式展示在专业实训室区域,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逐渐理解并掌握。其次,校企合作共建专业书吧,企业提供与酒店相关的知识手册、工作规范或管理制度等文件或企业文化书籍,学校提供方便学生阅读的场所,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在专业书吧内畅快阅读专业书籍。最后,通过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的方式让学生走进企业,走上工作岗位,切身体会企业文化,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专业能力,达到“职业人”的标准。

(三)校企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实现技术互通

第一,不断提高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通过吸纳符合条件的酒店技术型人才进入师资队伍或者聘请酒店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通过短期集中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如餐饮对客服务专项指导、VIP接待专项指导、金钥匙服务专项指导。

第二,酒店行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迭代快速,专任教师可脱产或利用假期时间进入酒店顶岗锻炼,掌握行业新动态,学习行业处事技巧,吸收行业新理念,并参加技能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第三,专任教师利用自身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优势,进入酒店对员工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如外语、客源国概况、服务心理学、酒店发展史等。

校企文化融合是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环节,校企文化融合不但可以体现高职院校的二元性,也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力量源泉。基于“職业人”培养的校企文化融合模式通过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校企共建师资队伍等措施将校企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技术力量进行全面融合,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形成满足专业内涵建设需要及行业发展需求的“双赢”模式。

【参考文献】

[1]马杰,林峰,卓璧湖.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2]李娟,宗斐.基于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科教理论,2018(8)

[3]李媛.论高职校企文化立体融合的实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4)

[4]邹春霞.新时期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2)

[5]高熙贺,吴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实践探索——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8(14)

(责编 苏 洋)

酒店企业情感管理探析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私营企业;人本管理;政策对策

一、我国私营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制约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

1.法律不健全,缺乏对私营经济产权的有效保护。为保障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运用法律手段界定、规范私营经济中经济当事人的各种权利关系,如私营企业最基本的财产权关系(财产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让渡权等)、知识产权关系、劳资关系(如雇工最低工资、劳动保护、福利)以及私营企业中合伙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等。这些都是保障私营企业规范发展,减少经济纠纷,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运作效率所必须的法律规范。而目前对私营企业的这些规范尚未建立健全起来,致使经济当事人无法明确产权关系,容易产生经济纠纷;产生纠纷后,又无法定的行为准则来予以调和,即无法可依。

2.劳动人事制度落后,给私营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设置了障碍。我国私营企业没有管理员工档案的权力,员工的工作经历、表现不能如实记入档案,给员工的晋级、职称评定等带来诸多困难;同时,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大中专学生毕业,原则上户口要拨回生源地,这给异地就业设置了障碍;而且我国未制订对私营企业参加社会保险的鼓励政策,对私营企业而言,缴纳保险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因此企业缴纳保险的积极性不高。这些人事制度的弊端给私营企业引进人才、管理人才制造了众多障碍,造成私营企业人才难进也难留。

3.劳动力的买方市场抑制了业主激励员工的积极性。由于就业竞争激烈,员工不得不妥协于只满足企业单方面利益的协议,甚至无协议可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业主会主观地认为“激励”是多余的。

(二)企业内部环境因素

1.管理制度落后制约了激励机制的形成。(1)权力过于集中,员工参与程度低。2002年的私营企业调查表明,现阶段我国私营企业资本高度集中于企业主本人,老板“决定一切”是一种普遍现象。(2)家族企业的天然封闭性,使管理者与员工间沟通困难,缺乏凝聚力。私营企业内,企业即家业,老板即家长。企业管理核心是由一个或少数几个近亲组成,形成了一个天然封闭的屏障,外人难以介入。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仅仅是通过契约关系联系在一起,缺乏感情交流,员工“打短工”意识浓厚。(3)用人机制落后。家族式管理使私营企业很难超越简单的血缘和地缘关系,任人唯亲;由于家长式的权威,“人治”取代“法制”,机构设置如同摆设;用人没有长远规划,只使用不培训,使企业人才匮乏,员工的素质和技能难以提高。

2.业主、员工素质低。近年来,私营企业主的文化水平具有不断提高的趋势,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正在越来越多地加入私营企业行列。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私营企业主

的文化层次较低,素质较差,观念落后,管理能力有限。调查表明,当前在我国私营企业主群体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仅占10%强,近7%为小学以下文化。由于自身素质的限制,他们往往把员工视为机器的附属物,不尊重员工,员工的个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即使工资较高,也难留住人才。同时,私营企业中有近80%的员工没有接受过职业训练。这些人由于自身素质不高,企盼也低。打工挣钱,追求物资享受是他们的最大乐趣和满足。在企业中,业主和员工之间是互动关系,有了业主的诱发,才有员工的积极参与;有了员工的强烈动机,才有业主的积极支持。如果二者都没有这方面的动机,人本管理就无从谈起。这是私营企业导入人本管理的直接制约因素。

二、我国私营企业导入人本管理模式的思考

(一)外部环境改善模式

外部环境改善模式,也可以称为“政府引导辅助模式”。即政府要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彻底摆脱传统计划经济的羁绊,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通过政策引导及法律规范,合理解决私营企业的自利性难题;通过教育优先发展的方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总体素质;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切实解决就业难题。从而在舆论上、政策上、行动上给以扶助,为私营企业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1.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政府人事管理部门的职能要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转变,为私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出谋划策,提供服务。一是废除人为的身份等级制,建立以能为本的用人机制。打破工人、农民、干部的身份界限,通过建立完善的评聘考核制度使能者上、庸者下。二是加快人事部门的职能转变,尽快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人才中介机构,实施对人力资源的培训、评价、流动、就业指导、人才交流、劳动监察、劳动仲裁等的管理。三是加快培育企业经营者人才市场。建立企业经营者人才库,将企业家的经历、得失、品行等资料贮存起来,使私营企业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聘任经营者,同时也使企业家队伍得以发展壮大。

2.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功能。“人本管理”理念在我国是一种新生事物,它要求业主不要过多考虑近期利益,以获得远期利益为目的,需要媒体的广泛宣传和诱导以获得业主的认可。因而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通过追踪报道成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树立企业品牌,使其产生利益驱动作用,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导航。同时政府对于率先推行人本管理的企业要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或物资奖励,补偿其前期的开支,利用私营业主自利性的特点来实施人本管理。

3.实施雇主培训工程。政府应采取措施,对私营企业主进行职业培训,并将其纳入各地区、各级政府的培训计划。使业主由被市场牵着走的经营变为懂法律、知规则、有管理能力的主动经营;使重信誉、守契约变成企业主的自觉行动。从而使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由一时的冲劲变成永久的后劲,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4.完善法律等社会规则体系。一是制订《私营企业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上是“法制经济”、“政策经济”。当前,私营经济得以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改善执法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针对当前我国对私营经济的产权界定保护主体不明确等现状,建议抓紧制定“私营企业法”,以建立健全私营经济的财产法律制度、市场主体法律制度、市场行为法律制度、市场保障法律制度。二是修改《公司法》。目前我国《公司法》存在只对公司的整体行为有约束而对主要的利益主体没有约束的缺陷。同时职业经理人作为一个社会阶层,也应该有相应的条款来保护和约束其行为,对人力资本进行立法已经

成为一项很紧迫的任务。

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教育是立国之本,通过教育优先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当前我国要真正把科教兴国落到实处,应从国情出发,要求社会各界加大对人力资本的各种投入。一是继续增加科研与教育经费投入,解决教育与科研后劲不足的问题;二是建立一套在职人员轮回受训体系,使在职人员的主动受训与被动受训结合起来;三是建立全员参与培训、支持培训的激励机制,如建立义务培训专家队伍,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的培训资源等。

6.建立创业基金,扶助创业者。国家及大中专学校应采取鼓励措施,通过资金扶持等手段积极引导有一技之长的人创业,扭转我国就业难的局面。

(二)企业内部治理模式

1.健全企业组织结构及管理制度。一是调整人力资源部门的机构设置。建立人力资源开发部门,配备专业人才,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缺乏独立性的附庸地位,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为实施人本管理打下基础。二是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如产品质量管理制度、民主建设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奖励制度、劳动人事制度等,完善评聘、考核、晋升、激励制度,设立制度实施保证体系,善于分权授权,从根本上改变“人治”的局面。

2.完善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物质激励制度。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企业的薪酬包括工资、奖金、股权、分红、实物分配及福利待遇等,企业应根据员工的工龄、业绩决定其薪酬的内容和数量,实行有差别的薪酬制度。其次,通过福利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业主应注意加强福利项目建设,如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补助等,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员工的福利项目。再次,重视对团队的奖励。建立团队奖励,如节约成本奖、分享利润奖、工作目标奖等。二是完善精神激励机制。首先,确立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发展战略,经常反复地灌输给企业员工,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为公司发展而拼搏的奉献精神。其次,建立企业员工“嘉奖制”与管理人员“晋升制”的组合机制,使“能人”因有机会晋升而拼搏,使“好人”(未必具有领导素质,但爱岗尽责的员工)因有晋级机会而投入。再次,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公司形象,如在企业的公共场所、办公楼、车间、生活区等设立宣传栏,围绕公司的经营理念,开展宣传工作,倡导企业精神。最后,要疏通沟通渠道,完善沟通方式,如建立“建议制度”、“厂长接待日制度”、“企业信息公开发布制度”、“投诉信箱”、“民主会议”、“领导走访制度”等方式加强沟通。

3.开展职业培训,营造学习氛围。培训对于员工来说是最大的福利,同时这也是提高员工素质、实现职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对员工的培训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在职培训与脱产学习。如日本三井物产采用“一帮一”方式,让调入公司的新员工与工作10年以上、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职工结成对子,在工作中老职员带新职员,帮助新职员尽快熟悉业务。

酒店企业情感管理探析论文范文第6篇

一、营造企业信访档案管理的良好氛围

笔者所在的企业前身为煤矿公司, 近年来在推进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进程中, 因为各个矿井逐步闭坑后, 出现部分遗孀的晚年生活没有保障等历史遗留问题, 经常有人到公司上访, 并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如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 势必影响公司改革的发展。我公司针对这些情况, 采取了必要的措施。

(一) 建立健全企业信访档案管理制度、创建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

首先强化信访档案管理力量, 在企业中设立了信访办公室, 该工作机构隶属办公室管理, 配备 (兼职) 一名档案员。并把信访档案管理工作列入有关人员的岗位责职中, 作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目标, 与业务工作同时考核。其次增强信访工作人员依法管理档案的意识。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档案业务知识, 不断提高对信访档案的认识, 维护好信访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做到: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的《档案法》和省颁布的《档案法实施办法》及各项档案业务建设标准、规范;以“服务、创新、发展”的档案工作主题思想, 健立健全企业《信访档案分类方法》《文件材料保管期限表》《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信访档案保密制度》等规章制度, 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补充。

(二) 依照《档案法实施办法》进行规范整档, 为信访工作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为了确保档案的安全与完整, 我们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的基本原则, 把具有保存价值的信访材料及时收集、整理、分类、立卷, 安全准确地做好归档工作, 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并以快捷正确的档案信息为信访工作提供最有力的保障。为了做到调卷轻捷, 查阅迅速准确, 我们采取“一案一件”的方法立卷, 确保了信访档案案卷质量的提高与完整;同时, 我们更注重信访档案的查阅、登记、统计等工作, 力求做到登记准确、统计数据完整, 能随时为领导及时报送系统、准确、有价值的信访信息;同时认真做好有关信访档案的宣传、解释等工作。

二、及时介入信访过程的档案实体材料的收集工作

信访档案是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全过程的翔实记录。一件完整的信访档案, 具体地记录了每个信访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关联的人物以及事情的经过、结论, 具有真实性、可靠性。根据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 建议在每个节点及时介入, 采取盯人、盯事的办法三层并进, 开展档案实体材料的收集工作。

如信访人的印信 (原始信访件、信封) ;信访办公室的原始登记记录 (包括电话记录) ;与当事人的谈话记录;信访工作处理单;信访办公室的请示;企业领导批示;相关部门的调查处理经过和结论;调查过程中的其它相关材料;调查报告;当事人对处理结论的态度;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信访事项处理告之书上级机关的批示;给上级机关的回复;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等相关资料, 并在收集时做好详细记录工作, 什么材料, 来自何方, 上交日期, 接收日期等信息做到完整、准确。

三、充分发挥信访档案的利用工作, 维护和保障职工群众的利益

信访档案中不仅有信访者书写的事件经过材料, 而且有相关部门的调查处理经过和结论, 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对处理重信重访、越级信访等是不可缺少的依据。借助于原始信访档案, 以此为可靠依据, 才能有效避免随意性, 少走回头路, 减少失误, 降低损失;只有系统准确的信访档案, 才可以使“死问题”变为“活问题”, 从根本上处理问题、为职工群众尽快解决问题;只有依靠真实的信访档案, 为职工群众真实地做点好事、实事。我信访部门在公司改革过程中利用原有的上访记录作为参考, 依据原有的解决方法, 努力争取到当地的政策, 圆满解决了878户遗孀群体养老的问题, 维护和保障了她们的利益, 让她们遂心所愿, 能够安度晚年。

企业高度重视信访档案工作, 不断加强信访档案规范化建设, 并采取有效措施, 提升信访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不仅有利于当前工作的顺利开展, 也有利于日后工作的统筹安排, 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摘要:本文结合企业信访档案工作的现状, 对如何进一步做好企业信访档案工作进行认真的探析, 并采取有效措施, 提升信访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上一篇:航空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