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2023-09-17

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1篇

一、基本情况

截止====年=月,全县共有流动党员===人,占全县党员总数====人的=.==%。流出党员===人,流入党员===人,其中:农村党员===人,占农村党员数的=.==%,占流出党员的==.==%。流出党员中,连续外出=个月以上的有===人,=个月以下的==人;流入党员===人,=个月以上的==人,=个月以下的==人。流动党员主要分布在农村,也有少部分是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倒闭企业中的党员,其中未落实单位的军转干部、复员退伍军人的党员==人,未落实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人,停产半停产、关闭、破产企业中的党员==人。从现状看,流动党员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流动党员年轻且文化高。在===名流动党员中,==周岁以下的===名,占流动党员数的==.=%,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的===名,占流动党员数的==.=%。从年龄和文化上看,流动党员具备了年富力强,知识结构合理,且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特点。

二是外出范围广且地点不固定。外出党员的流向以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流出省外的===名,流出至省内的===名,分别占外出总数的==.=%、==%。由于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原因,流动党员随时有可能更换单位和地点,流动性相当大。党员在工作单位之间的流动相当频繁,大部分流动党员很难在一个单位较长时间工作。

二、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去向难掌握

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管理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流入、流出无登记,以导致部分党员“来去自由”,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此外,还有因受灾等原因造成家庭贫困的外出党员,由于情绪低落,对党组织有怨言,逐步疏远了党组织。

(二)活动难开展

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多数党员不能参加从业地的党组织过组织生活,与从业地党组织保持联系的很少。有的党员因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成为“隐性党员”。相当部分外出党员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漠不关心,没有发挥“双带”作用。由此造成外出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三)管理难到位

多数基层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外出党员管理措施,致使部分外出党员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几乎等于空白。在外出的党员中,多数从业于个体私营企业,但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建设还不够健全完善,适应不了对流动党员管理的要求,且有的地方党组织对流入党员管理也不够重视,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在外出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外出前,既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又不向党组织主动汇报思想,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以致于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此外,由于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于外出党员都难以落实,致使外出党员疏于管理和监督。特别是党章规定的“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要求难以落实。

(四)组织隶属关系难接转

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未转到其工作地党支部。据调查,××县的===名流动党员,到县委组织部接转组织关系的较少。其原因除了外出时间、地点不固定外,主要还有接转组织关系的程序较多,花费时间多。如:××县××镇××村的一个党员到××县××镇的一个煤矿打工,其接转组织关系就要经过“××村支部---××镇党委---××县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镇党委---××村支部”六个部门、六道程序,若顺利办理至少需要三天时间,若经办人员出差或有事不在,那就不知道要多少时间了。在调研时,同一部分流动党员座谈了解到,有的虽然想接转组织关系,但因程序多,耗时多而未接转,有的甚至说连务工所在的党委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县委组织部门“朝东户朝西”就更不知道了。从而导致党员的组织隶属关系和工作单位相分离。

(五)身份难明确

××县对流动党员管理进行的探索,====年选派了一批干部到企业挂职,探索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和企业党建工作,在工作中遇到两大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流动党员的身份只是其本人说自己是党员,没有有关的证明材料,党组织难以确定其身份;二是有的党员在私营企业务工或给个体老板打工,工作时间紧,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参与党组织的活动或不愿暴露党员的身份,因而没有与当地党组织联系,一心一意去挣钱,成为“隐身党员”。

三、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认识,抓好教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保持党的先进性,其核心就是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流动党员作为党员队伍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着党员队伍的整体性,因此,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进一步搞好党的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工作,也是党的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的主要内容。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外出党员多数年富力强,他们在外经风雨、见世面,学到了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管理好流动党员,有利于本地的干部群众更新观念,提高整体素质和致富本领,有利于“双带”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各基层党组织必须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和教育管理中的盲区,克服对外出党员教育管理无关紧要的错误认识和畏难情绪,站在从严治党和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高度,大胆创新,抓好外出党员的教育管理,重点抓好党员外出前培训,做到“人离岗,思想不能离岗”,确保人行千里不断线,冲滩弄潮不脱缰。

一是要求外出党员要主动与所在地区或单位的党组织取得联系,按规定及时转移党组织关系;二是对未能及时转出组织关系的,出具《流动党员活动证》或《流动党员证明信》;要求党员自觉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所在党组织的活动,按期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任务;三是要求流动党员主动通过适当方式与支部保持联系,每季度汇报一次以上在外的思想、生活、工作、学习情况,积极向家乡群众传送致富信息;四是要求外出党员返乡时,及时与支部联系,如实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支部查验。

(二)建章立制,强化约束

要立足经常性工作,把对外出党员教育管理的有关措施、办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外出党员管理机制。一是建立申请报告制度。党员外出前必须向所在党支部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外出理由、去向和时间。党支部在接到党员的申请后,要及时找党员谈话,加强对将要外出党员的思想政治、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建立流动党员档案。流动党员档案要对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外出时间、地点、就业情况、工资报酬、参加流入地党支部的活动情况等情况要有详细的记录;三是建立联系制度。党支部要确定一名正式党员对外出党员进行联系,明确职责。要求联系人要通过信件、电话等形式了解外出党员的从业与生活情况,定期通报本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督促党员主动汇报思想,按期交纳党费,参加从业地的组织生活。四是建立组织关系转移制度。对外出时间在=个月以上,地点相对固定的党员,可将他们的组织关系转到外出所在地党组织;外出时间在=个月以上=个月以内的,可出具党员证明信,介绍其参加所在地党组织过组织生活。五是建立鉴定制度。外出党员在离开流入地之前,要求当地党组织对党员参加流入地党组织过组织生活和所从事职业的情况作出鉴定,并寄回原所在党支部。连续在一个地方工作与生活的,要求流入地党组织每半年对流入党员要作出一次鉴定,并寄回本地党支部,作为年终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对流出的预备党员,流入地党组织要提供其现实表现情况,原所在党组织要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做好跟踪考察工作。

(三)创新载体,发挥作用

要把流动党员这支队伍教育好,管理好,组织好,引导好,促使带富一方群众,搞活一方经济,必须寻找活动载体,充分发挥他们在经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组织可在每年春节期间和借党员回家之机,召开党员座谈会,向他们介绍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家乡建设情况,同时组织回乡党员汇报当年思想、工作情况,介绍外地先进做法,鼓励他们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教育外出党员“在外不忘家乡,富了不忘乡亲”,以实际行动支持家乡建设。对遵纪守法,对家乡有贡献的外出党员进行奖励或表彰,促使他们关心支持家乡建设,成为家乡建设的宣传员、信息员、联络员、领航员。对丧失意志、观念淡薄、违法违纪等党员进行批评教育,按不合格党员进行处置,直至党纪处分;同时党支部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外出流动党员的家庭解决一些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为外出务工党员送去组织的关心,充分体现党组织的温暖。

(四)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业的流动党员,组织关系多数的在原支部。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组织,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既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又确保了企业团组织、工会组织等能够发挥正常作用,促进企业沿着健康正常轨道发展。

(五)流入地要切实抓好流入党员的管理工作

“流入地”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流入地党支部要与流出地党支部取得联系(可直接与流出地党支部联系或通过党委、组织部门联系),掌握流动党员的情况,建立流动党员档案;流入地党委(党支部)要把流动党员吸纳到邻近的一个党支部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以及学习培训,同时协调好流动党员与用工单位的关系,处理好劳动和学习的关系,让流动党员既安心工作、能赚钱,又可以正常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尽量让每个党员找到自己的一个“家”,避免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

对流入本地,在本地工作或居住时间=个月以上,并持有《外出流动党员活动证》或《流动党员证明信》的流动党员,由其工作单位党组织或其居住地党组织负责登记,并报党委备案,同时编入一个党支部或党小组过组织生活;在本地工作或居住时间=个月以上,而没有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或没有《外出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证明信》)的流动党员,其工作单位党组织或其居住地党组织要督促其办理组织关系迁移手续或《外出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证明信》);对持有《中国共产党党员介绍信》的外来流动党员,按有关规定做好组织关系转接工作。

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2篇

沾益县农业局 655331

摘 要:本文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问题 对策

农业产业化经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成为农村新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成为应对入世挑战,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和依托。近些年,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建立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的,是公司、农户等市场主体在经营服务环节上的联合,充分体现了农业合作经济的本质。农村改革以来出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公司+农户”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公司根据客户的需要,组织指导农户种植养殖,并负责产品的推销,起到了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作用。事实上,公司与农户的结合是所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组织形式。在西方国家也是如此。根据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定义,农业合作经济,就是农户联合起来办企业为自己服务。这个企业可以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是农产品销售企业,也可以是农业生产资料购销企业,或者综合经营的企业。公司是合作组织成员联合投资、共同拥有并民主管理的,可以说是“农户+公司”,许多国家的农业合作组织的基本形式是“农户+公司”;我国目前的产业化经营中,公司是农户以外的市场主休投资兴办并管理的,是“公司+农户”。随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做大,所联系的农户越来越多,如果龙头企业与每一农户都签订合同,运作成本就会很高,还会遇到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需要一个中介服务组织,协调公司与农户的关系。正因为这个现实的需要,目前我国有众多的知名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化运作方式,已从“公司+农户”向“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如内蒙古草原兴发集团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带动农户走上通过饲养“草原兴发羔羊”、“草原绿鸟鸡”脱贫致富的道路。“农户+公司”中的公司,是农户投资兴办的,因而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实行传统合作经济的原则,形成“共享、共担”机制。“公司+农户”中的公司,投资主体不是农户,完全采用合作经济原则是不切实际的,但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如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无偿或低偿地向农户提供系列化服务,确定保护价,包销农产品等,使公司与农户形成“共享、共担”机制。本文主要讨论“公司+农户”这一组织形式。

2 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龙头企业拉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长期以来,有一些地方农村经济一直依靠烤烟、油菜等有限的支柱产业,而烤烟的指导性种植计划和指令性收购计划两种体制矛盾十分尖锐,油菜价格偏低。一些地方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着力发展经果林种植及畜禽养殖等,而届时如没有相应的贮运、加工及营销企业的拉动,难免会出现种果园到毁果园等隐忧。谷贱伤农。某些地方,畜牧业的发展仍面临着或冷或热的

情况。归结为一点,缺乏龙头企业的拉动也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滞后而难于与市场对接的重要原因。

2.整体发展水平低,龙头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目前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覆盖面不到农户的三分之一,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仅有40%—50%,发达国家到90%。每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加工值,美国为3.72元,日本2.25元,我国仅为0.38元。我国多数农产品加工水平低,不及发达国家的50%,研发能力差,技术装备落后。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多数处于20世纪80年代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只有5%。

3.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农民获利少。利益联结机制是产业化经营的核心。龙头企业和农户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各地发展产业化经营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环节,这方面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有了一些先进典型和做法,但从全国来看,农户和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不少地方仍停留在买断关系上,生产、价格、质量、服务等变化直接影响着联结的紧密和双方行为。

4.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年来,人们对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形成共识,各地政府也制定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总体效果不错。但在一些地方仍存在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给企业的退税、贷款以及促进发展的优惠措施在实施中打下了不少折扣,有的地方还停留在层层传达领导讲话阶段,没有过硬的措施。

5.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的认识存在偏差。如前所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建立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的,是企业、农户等市场主体的经营服务环节上的联合。一些地方为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引进一些企业从事农业产业经营,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长时间大面积租种农户耕地,除了支付租金外,跟农户无任何联系。只因为企业从事农业生产当地政府就把他们当作农业产业化企业大力扶持,对增加农民收入无任何作用,浪费了政府的财政支农资金,获利的是企业,失去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本来意义,也引起农户的不满。中央也不允许工商企业长时间大面积承包农户耕地。

6.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给农户打白条。一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收购农户产品时,长时间不支付收购资金,影响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对地方政府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支持。

7.一些外来企业借农业产业化经营之名,大搞“圈地运动”,大量套取国家资金。这些外来企业抓住各级政府迫切需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求,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不但获取了项目资金,还用极低的价格购买大量土地,建盖厂房,通过政府的支持,向银行贷款,使其资金规模成几何级数增长,而企业获得的资金并没有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而用于获利较高的产业,因为他们知道农业是弱势产业。最近报道的浙江嘉善托普神话圈地运动,套取资金事件给一些不加分析论证就急于上项目、不惜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的地方政府,上了生动而深刻的一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一些地方政府更喜欢跟外来企业合作,地方企业往往得不到扶持。

3 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的建议

1.农业产业化要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为基础。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第一产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

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不能由此得出结论,农业不是基础。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把农业生产链条延伸到加工和流通领域,原料仍然是农业,提供原料的劳动者仍然是农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生产仍然是基础。 因此,在农业产业化系统中,需要建立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用工业武装农业,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提高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特别是在我国由于人多地少,农业经营规模十分狭小,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很低,为改变这种情况,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把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

二、三产业之中,并由乡镇企业实行以工补农,以工建农和以工带农;另一方面则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建立反哺农业的机制,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这是农业产业化成败的重要关键。

在实施农业产业化中,要同开发耕地以外的资源(包括山地、草原和水域)结合起来,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生态农业、生态牧业、生态林业、生态渔业,把经济增长与改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

2.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需要政府的制定一套有的放矢而又切实可行的政策体系。60年代末,法国农民曾有一种普遍的感觉;“如果国家不支持我们,那就什么办法也没有了”(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相比而言,中国农民的处境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更需要在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度过难关,可以说,在更加平衡的经济增长的宏观范围内,对农业采取更加广泛和有力保持和支持政策,这应当成为中国农业政策选择的基本理念。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支持,各地应从本地主要的资源优势出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发展乡镇企业结合起来,多支持本地农业企业发展,而不是一味支持外来企业。

3.加强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今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各级财政要安排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较大幅度地增加对龙头企业的投入,不管哪种所有制和经营形式的龙头企业,只要能带动农户,与农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给农民带来实惠,都要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一视同仁给予支持”。在给予支持的同时,必须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用在农业产业化项目中,让农民得利。可以将国家资金转化为股份,让农民或村集体参与分红,实实在在给予农民支持,增加农民收入。

4.抓好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在产业化各经营主体中,农户处于弱势地位,对于利益联结的方式、应当分享的利益,农户有没有真正的发言权和主动权,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充分肯定绝大多数龙头企业对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户增收所做的贡献的同时,我们要深入实际,考察了解利益机制发挥作用的具体形式和内容,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防止出现坑农伤农的现象。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起更稳定的利益联结方式,建立更透明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农户在产业化发展中切实受益。

参考文献

[1]吴志雄、毕美家:《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也是发展农业合作经济》,《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001年第9期,第10页。

[2]刘继红:《探索创新,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营管理》2004年第5期,第20页。 [3]孙金霞:《招商大跃进苦果谁来吞》,《半月谈》2004年第15期。

[4]李成贵:《农业结构调整应先调政策》,《中国国情国力》2003年第7期第11页。

作者简介

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3篇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进一步调整,行业间、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已经不再单纯的依靠资金、规模、劳动力等低端要素之间的竞争,而是越来越体现在人才、人力资源的竞争上。因此,目前的企业发展,人才的招聘就凸显出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精准高效的开展招聘工作,及时获得企业理想中的人才资源,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就成为当前很多企业亟需补充的一项课程。本文主要从阐述招聘的含义、目的、意义、方式和渠道入手,从七个步骤详细分析了企业的招聘流程,然后以X企业为例,介绍了该企业的招聘现状,从招聘现状中分析了该企业在招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探讨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之,针对该企业的招聘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企业;招聘;流程;对策

1

目 录

一、引 言 ............................................................. 3

一、招聘概述 ........................................................... 3

(一)招聘的含义 .................................................. 3

(二)招聘的目的和意义 ............................................ 3

(三)招聘的方式和渠道 ............................................ 4

二、招聘流程分析 ....................................................... 4

(一)召开会议确定招聘工作 ........................................ 4

(二)制定具体招聘需求计划 ........................................ 4

(三)针对招聘计划进行具体需求 .................................... 4

(四)选择渠道发布招聘信息 ........................................ 5

(五)组织招聘工作,筛选录用合格人员 .............................. 5

(六)组织入职培训、考核上岗 ...................................... 5

(七)做出工作总结 ................................................ 5

三、X企业招聘现状 ...................................................... 5

(一)企业发展概况 ................................................ 5

(二)企业招聘情况 ................................................ 5

四、X企业招聘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6

(一)X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 ....................................... 6

(二)X企业招聘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7

五、X企业招聘对策 ...................................................... 8

(一)高度重视招聘工作,多方面加大投入 ............................ 8

(二)建设科学规范的招聘体系 ...................................... 8

(三)提前准备,确保招聘工作顺利进行 .............................. 9

(四)有效组织面试,最大程度选择优质人才 .......................... 9

(五)关注招聘后续工作,最大努力留住人才 ......................... 10 结束语 ................................................................ 10 主要参考文献 .......................................................... 11 致 谢 .............................................................. 12

2 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

一、引 言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进一步调整,行业间、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已经不再单纯的依靠资金、规模、劳动力等低端要素之间的竞争,而是越来越体现在人才、人力资源的竞争上。谁能先别人一步获得更多的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现在和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有了更多的取胜把握。因此,目前的企业发展,人才的招聘就凸显出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却存在着不合理、不规范、不积极等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招聘效果达不到企业发展需求,人才的吸引力达不到企业的发展期望,进而造成企业的竞争力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如何精准高效的开展招聘工作,及时获得企业理想中的人才资源,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就成为当前很多企业亟需补充的一项课程。

一、招聘概述

(一)招聘的含义

“招聘”就是我们俗称的“招人”、“招工”,是指某一行为主体(公司、、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等)为完成某一项工作任务或为了长期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选择为自己工作的人员的行为。简单地说,招聘就是为了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从外部引进新鲜人才或者内部优化人才结构的具体行为。

(二)招聘的目的和意义

一个组织人员招聘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该组织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采取科学的流程和方法,在众多的求职者中精确的选出符合组织需求的人才资源,挑选出最适合从事组织内部工作岗位的人员,以实现人才、组织、岗位的相互匹配,最终实现企业和人才的双赢。招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补充人力资源,确保企业发展需求。一个企业内部的现有人员,总会随着辞职、升迁、流转、解雇、退休等各种原因而发生变动,导致人员减少,这就需要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弥补因此造成的人员短缺。二是获取高素质人才,创造竞争优势。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总是在不断提升,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力上,员工的质量决定了企业管理的质量与能力,因此招聘就是通过仔细甄别、筛选最终获取高质量人才、提升企业竞争 3 力的最佳途径。三是传播企业形象,塑造企业品牌。通过招聘,可以向应聘者展示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理念、发展目标、管理特色、文化建设等形象,非常有助于在社会上传播,扩大企业得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招聘的方式和渠道

主要分为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内部招聘就是以企业现有的员工为范围,通过业绩考核、现实表现、模拟竞争等方式,筛选、选拔出其中的优秀人才,将其调动、升迁到更高的岗位,从事更具有责任性、挑战性的工作。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企业跟员工之间比较熟悉,易于选择和筛选,招聘后员工的适应能力、忠诚度较强,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明显;但该方式的缺点在于荣誉在组织内部形成派系,长时间造成组织体制的讲话和固化,活力减弱。外部招聘就是通过公开在社会上的应聘者中选择符合组织需要的人才。该方式的优点在于选择范围更广、选择余地更大、选择,但缺点在于招聘的人员在适应能力、岗位匹配度上需要长时间的磨合,员工的忠诚度有所下降,对内部员工的激励作用不明显。

二、招聘流程分析

招聘工作不是一次性、一时性的工作,而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不断地通过招聘来优化企业内部人才结构队伍,最终打造一支高效的优秀团队。一个企业具体的招聘工作,从确定招聘开始,经过计划制定、需求分析、信息发布、招聘录用、岗位培训等过程,到最终总结结束,主要流程可氛围七个环节。

(一)召开会议确定招聘工作

企业的领导层、管理者要事先召开一次专门的人力资源工作会议,对本企业当前的招聘工作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包括招聘工作的总体思路、招聘人员要求、工作任务的分解、责任人员的确定等。

(二)制定具体招聘需求计划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按照领导层会议的要求,根据企业当前所需人才数量、结构、岗位要求等,设计制订一份招聘需求计划大纲,包括所招聘人员数量、专业岗位要求等,然后呈报给领导层或者管理者最后确定。

(三)针对招聘计划进行具体需求

根据领导层的意见建议对招聘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后,从招聘计划入手进行人员招聘的具体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招聘的各岗位人员的数量、各岗位具体的 4 专业素和知识结构质要求、应聘者的工作经历经验等要求,以及对应聘者做出其他如年龄、身份、特殊需要等要求。

(四)选择渠道发布招聘信息

根据具体招聘计划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发布渠道,面向应聘者发布招聘信息,招聘信息的发布要坚持针对性、时效性、效益最大化性等原则。例如内部招聘局要在企业内网、布告栏等发布,外部招聘就要在人才市场、招聘网站、政府人力资源网站等发布,还要考虑各种发布渠道的成本收益问题。

(五)组织招聘工作,筛选录用合格人员

信息发布后,做好应聘信、应聘简历的接收,筛选出合适参见招聘笔试、面试的人选。确定招聘笔试面试时间。在招聘考试、考核、面试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从众多应聘者中选出适合企业需求、匹配岗位工作的人员。

(六)组织入职培训、考核上岗

为录用人员办理入职手续后,阻止其进行入职业务培训,以便尽快让新入职者适应企业环境、熟悉企业工作,培训结束后,安排所招录人员相应的岗位开始工作。

(七)做出工作总结

所有招聘工作结束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还要针对此次招聘过程进行系统总结,经验与教训、缺点与不足等都要及时汇总,呈报给领导层或管理者,以便今后的人员招聘工作更好地开展。

三、X企业招聘现状

(一)企业发展概况

X公司成立于1994年,坐落在某中部省份省会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一家专业生产各种纸板的民营公司,产品线包括各种中高档木浆纸、瓦楞纸板、彩色印刷纸等。公司成立二十年来,从一个只有几个家庭成员经营的小作坊式的小工厂,逐步发展成为年产值1.3亿元、纳税超过700万元的中等规模企业,企业目前拥有职工140人。

(二)企业招聘情况

X公司的招聘工作从无到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公司的初创期。由于规模较小、所需员工人数不多,仅需要家里的几个家庭成员就足够了,公司没有设立专门管理工作人员的部门,是典型的“家庭作坊式”企业。由于公司周边工厂甚多,聚集了很多本地和外地的打工者,工作繁忙缺少人手时,就通过熟人介绍找人来 5 帮忙。此时公司招聘的也纯粹是劳动人员,并没有招聘专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第二阶段是在公司成立早期。各项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虽然有了专门从事人员招聘工作的管理人员,但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岗位,人员招聘工作由办公室兼职负责开展。哪个岗位缺人,就到当地的劳务市场上招聘一个来补充,缺乏长远和整体的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工作非常具有随意性,此时公司已经开始意识到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重要性,开始招聘专门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具有管理经验的职业管理者。第三阶段是企业的发展阶段。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经济的到来,企业人力资源短缺、人才配置不合理、缺乏统筹规划、等问题逐渐暴漏出来,并经常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此时企业的管理逐渐规范和严格,成立了专门的行政部,负责行政管理、人事招聘等业务,并且聘请一名专业人力资源专员负责企业日常的招聘工作,每年处都制定年度招聘计划,选择一定的渠道发布招聘信息,从而使企业的招聘工作走上正规化、制度化的道路。

四、X企业招聘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X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

这几年,X企业发展势头迅猛,生产能力接连翻倍,对员工的需求与日增多,而且随着企业发展的正规化、规模化,对企业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员招聘正成为企业内部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显现出一些招聘上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

1、招聘的随意和无序

就像上文提到的,企业在成立早期,招聘工作也是没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什么时候缺人就到当地附近的劳务市场上招聘一批,至于招什么人、怎么招人等则显得没有系统和秩序,企业内部负责招聘工作的部门,缺乏明确的岗位需求分析,招聘条件和标准不科学、不严谨,有时候仅仅凭领导的个人喜好来确定,导致招聘来的员工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为日后的人员流动埋下伏笔。

2、招聘渠道单一,渠道选择不当

目前X企业仍以传统的招聘为主,主要采取现场招聘和网络招聘两种方式招聘工作人员。但这两种招聘形式都有各自的缺陷。对现场招聘来说,需要按照劳务市场的节奏开展工作,每周固定在周二一天,想改天进行就得去其他劳务市场,而在招聘现场也只能接触到那些当天去参加招聘的求职者,由于交通、费用、时间等限制,导致招聘的效率不高。而网络招聘虽然可以随时接受应聘者的简历,也不受地点限制,但 6 是在招聘信息发布到网上后,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求职信息,需要企业逐一进行接收、筛选、甄别后加以确定前来面试人员,大量的工作额外增加了成本的付出,而且求职信息的准确定海无法完全确定,导致很多工作属于无用功,招聘效率更低。因此说这两种传统招聘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3、面试方式简单,缺乏专业招聘团队

企业在组织招聘面试时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面试体系,缺乏专业化招聘团队,招聘工作缺乏科学性,只是由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和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领导对求职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十几分钟,招聘标准的缺乏导致求职者能否被录用全靠面试人员的主观意向,把招聘工作当做简单的事务性工作来开展,从而为未来的人员录用、使用等增加一系列问题。

4、人才储备不足

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提前面向未来储备好合适的人才,但目前企业的招聘计划还是根据在实际运行中的经验,停留在需要什么出人员、需要多少人员的基础上,即使提前做出年度招聘计划,根植于上一年度对缺少人员的统计,属于应急性招聘,招来的人当时满足企业需求,但长远来看并不符合企业发展。企业招聘缺乏长远规划眼光,没有从人员结构的优化上入手合理匹配人员岗位需求和未来发展需求,结构导致经常缺人、经常招聘,工作重复低效。

(二)X企业招聘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招人”方面不够吸引

毕竟中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相比,无论在品牌形象、企业文化,还是在薪金待遇、发展前途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X公司很难在经常经济中被高素质的求职者看中,而一些文化低、素质不高的求职者又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熟练工人不愿来X企业这样的小公司,新手又都向往大型、规范的企业以便自身进行系统训练尽快成长,因此X公司在求职者眼中的吸引力不够高。

2、“引人”方面不够重视

X企业的管理层对招聘工作缺乏认识,认为我只要提供工作岗位别人就会来入职,具体招聘工作人员也没有积极性,认为只要我们发布招聘信息就会有求职者前来面试,这种不积极的态度导致了企业招聘效率不高。因为实践证明,一些高素质的求职者是不会主动投递简历的,需要我们的招聘队伍主动去市场上寻找和挖掘,例如与招聘网站的人才库联系,与高校方面合作等等,但X企业的招聘工作这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抱怨招聘服务做得不够好,导致引不来高素质的求职者。

3、“用人”方面不够高效

通过招聘来的员工,X企业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培训和锻炼,没有深入考虑人岗匹配问题,只是通常会简单的将新员工按照岗位空缺进行分配,然后急切地想让员工做出一定的成绩为企业带来直接的效益,并没有为企业的长远考虑和员工的长远发展打算,导致一些人才资源被浪费,一些与安倍很有潜质的人才由于缺乏相应的锻炼平台而没有开发出其应有的潜力,造成招聘的效率不高。

4、“留人”方面缺乏激励

招聘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长期的、持续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X企业规模较小,又正处于发展上升时期,发展资金紧张,拿不出太多的资金用于专门的招聘,尤其是在培养新员工方面,所投入的资金迟迟见不到成效,导致企业管理层难以承受高昂的成本付出,就会逐步缩减经费。而员工在企业内部得不到系统培训和锻炼,就会产生辞职的想法,干一段时间就会流动到其他企业,X企业继续招聘新员工,久而久之形成坏的循环。

五、X企业招聘对策

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究竟如何才能招聘到企业所需要的合适的高素质的人才,提高企业的招聘效率呢?结合X企业的案例,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高度重视招聘工作,多方面加大投入

企业要想招聘工作渠道高高效成果,投入是关键。既要加大人力的投入,要配备专门的招聘团队,专业研究企业发展对人力、人才的需求,及时作出招聘的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适当的时候可以聘请外部的人力资源专家为企业招聘工作问诊把脉、出招献计。同时,也要加大财力的投入,拿出更多的经费支出,在招聘环节的支出主要涉及到渠道方面,要尽量选择多渠道发布信息,吸引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聘者看到我们的信息,招聘后也要拿出更多的经费来保障新录用员工的薪资、待遇、福利等,确保招聘一批留下一批,从而减少重复招聘所造成的额外支出。

(二)建设科学规范的招聘体系

招聘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建立规范的招聘流程和招聘体系。一般而言,企业完整的招聘流程主要包括:人员需求调查、人力资源规划、选择招聘信息和渠道、实施招聘、筛选简历、确定面试人选、实施面试与甄选,人事决策和确定录用人员。这些环节相辅相成,每个环节都要有详细的计划、操作方式、标准或说明,以保证工作的有条不紊,提高招聘质量和效果。为了确保招聘员工的合格性,还 8 要制定系统的考核标准,包括笔试考试和面试考核。通常笔试环节可设置专业技能考试、智商和心理测试、综合能力测试等,面试环节可以通过面试官与求职者的面对面交流,考察求职者的基本素质考核、适应工作能力、岗位技能、诚实性与忠诚度、工作稳定性、工作主动性、学习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的稳定性、精力和活力,兴趣爱好等。

(三)提前准备,确保招聘工作顺利进行

针对企业人员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只是对你明确的招聘公告、岗位需求和职位说明,减少招聘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避免轻率草率的决定导致错误的招聘,进而导致企业找的人用不着、用的人招不到,既浪费成本,又无人可用,延误企业发展。合理选择招聘途径,对X企业来说,在自身实力有限的情况下,一定要精准招聘,节约而高效,对于高层次的领导职位,尽量选择在企业内部招聘,既能节约成本,又能够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外部招聘,要结合每次招聘的人员范畴,具体选择校园招聘、劳务市场招聘、招聘会招聘、网络招聘等方式。在组织招聘之前,就要提前安排面试官人选,人力资源部门不能关起们来自己组织,也要根据招聘岗位把其他部门的领导层参与进来,并进行一系列的面试技巧培训,以期做到客观公正,避免主观主义选人,然后大家分工授权,共同协调努力把面试组织好。还要在招聘过程中注重企业形象设计和宣传,增强对应聘人员的吸引力,扩大企业在求职者眼中的知名度。

(四)有效组织面试,最大程度选择优质人才

在面试环境上,尽量营造独立、封闭、安静、舒适的环境,确保不被工作、外来人员、电话等打扰,也可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也可以使应聘者能正常发挥出其真正的实力,以便与更加真实的选择人才。在面试过程中,招聘者一定要有客观、科学的选人依据,要以事先制定的职位说明书和工作说明书为依据,同时要与求职者坦诚相见,真实客观地向求职者介绍企业的现状、发展情况,以职业顾问的身份站在应聘者的角度分析其到本企业工作的利弊、发展机会以及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等供应聘者权衡,只有这样才能招到对本企业感兴趣的人,同时把应聘者由于前后反差太大而离职的比例降到最低,提高招聘工作的有效性提高招聘工作的有效性。面试结束后还要建立必要的人才储备信息,将那些表现优秀但没能被录用的人才信息储备起来,以便在今后出现岗位空缺时优先与他们联系,及结余了成本,又能够确保选择到优秀的人才。

(五)关注招聘后续工作,最大努力留住人才

企业耗费时间、经费、人力招聘的员工,如果工作一段时间就辞职走人,那企业还得要重新招聘,这也是招聘工作的不成功不完善,因此对于招聘来的员工还要在后续的工作中持续跟踪关注,确保能够干得了、留得下。要建立具有吸引力的激励机制,包括工资上的上涨、职位上的晋升、物质上的奖励、精神上的鼓励,不断催生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动力。要开展各种培训帮助员工提高素质,让员工在企业内部能够感受到自身的提升,不断获得新的成就感,觉得在本企业工作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收获。要营造有利于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企业文化,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要建立稳定的人才吸引机制,把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把人才真正当作平等的资本所有者对待,适合的发展空间,能使人才发挥其作用,获得双赢的效果。

结束语

招聘工作对于企业尤其是像X企业这样的中小企业来讲至关重要,因为能否招聘到企业所需要的合适的高素质的人才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否则中小企业在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将很难生存下去。因此中小企业更应该重视员工招聘工作,加大经费投入,建立科学规范的招聘体系,在招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招聘时组织好有效的面试,招聘后最大努力留住人才,才能确保企业发展得更长远。

10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芬.企业招聘录用员工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0(06). [2] 李芳等.企业招聘录用员工管理模式选择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2(07). [3] 毛清华等.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困境研究综述[J].未来与发展,2013(12). [4] 崔兵.企业人招聘录用员工的问题及其对策[J].理论月刊,2014(05). [5] 王瑞永.企业招聘录用员工的理论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02). [6] 徐清华.施工企业人才的前期管理[J].新闻世界,2011(02). [7] 曹飞颖.浅析企业人员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1(10). [8] 刘振清.员工流失、招聘分析及对策——以A公司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3(04). [9] 孙潇博,李桂东,刘洋.人才招聘中存在的误区与其规避[J].才智,2012(32). 11

致 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他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中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的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4篇

1 林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今的林业经营过程中, 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 如果问题不能得到解决, 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林业的发展。下面具体分析现存的问题。

1.1 从政策角度看

当前, 政府制定的政策缺乏统一性。在林业发展过程中, 政府的干预和扶持是不可或缺的, 但目前, 政府并未对林业发展制定统一的帮扶政策。从当下林业发展与行业经营的状况看, 存在大量经济效益不协调、政府资源分配不均匀的情况。因此, 急需政府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扶持和管理政策, 这样才能强化行业的规范性, 使林业健康发展。

1.2 从技术方面看

当下, 林业的经营主要存在产品附加价值不高, 生产加工技术水平低下的情况, 这给我国林业经营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且林业经营明显欠缺科学的管理与合理有效的规划。对于当下林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也缺乏具科学的指导[1]。这些问题导致目前林业经营中技术含量低。所以, 如果想大力发展林业, 技术方面的突破与创新是当务之急。

1.3 从市场方面看

由于对较大规模的推广活动缺乏能力以及信心, 所以会直接因心理素质导致原本很好的产品销量很差, 或者即使卖出去了也没有很好的收益, 或者即使取得收益也不愿意持续投入更多的资金。经营规模难以扩大、经营缺乏统一管理, 都阻碍了林业的发展, 且许多企业没有做好市场推广工作。目前, 最佳的销售模式是构建中介环节, 指导林业生产及相关从业人员开展市场推广工作。

2 促进林业经营发展的有效对策分析

2.1 运用复合林业的扩散效应

实施复合林业并不仅能增加林地经营的收益, 还能带动林业相关的产业, 如林产品的相关制造业、旅游业及种植业等。复合林业对这些产业提供了相对低价的经营场所, 可以为其他产业发展起到大幅度的推动作用, 具有很强的“引爆”作用[2]。因此, 为了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多产业共生, 保护耕地面积, 各级部门需要加强对复合林业的了解, 并有效运用这种经营模式。

2.2 对采伐限额进行合理开放

商品林的经营应该注意控制采伐数量, 既不能过度限制采伐, 也不能过于开放采伐量, 应该遵循合理适度原则, 在保证资源不被过度开发的情况下, 制定合适的采伐额度, 使股东从中获得利润。特别是林业资源较为丰富、水土较好的地区, 应该合理开放采伐限额, 让投资者可以针对市场情况, 开展林业经营, 从中收获利润, 这样才能鼓励更多的投资人和股东向林业经营投入资金、人力和技术。

2.3 增进技术服务

在实施集体林权的背景下, 林业经营迅速出现林权分化的问题, 且还存在投资过于零碎分散的情况。加强投资的集中程度, 解决资金分散的情况, 是林业经营进行优化改革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3]。为了改变目前小农经营的现状问题, 林业经营应当提高投资集中程度, 使投资者更具有组织性。这样才能使林业经营与生产逐渐向着集约化的方向转型, 且扩大经营的规模。在开展经营合作的过程中, 必须注意了解股东的看法, 最好不要进行太多的干预;同时, 政府需要给予更多扶持, 除了在税收、财政等方面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外, 还需要加强技术方面的扶持, 给进行林业生产经营的人员和企业提供技术方面的帮扶, 制定的一些对林业经营有利的政策, 促进合作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提升林业经营的规范性, 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适时抓好林业经济合作组织试点及示范的工作, 对其推广中比较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

2.4 对林下养殖进行科学规划

开展林下养殖工作的过程中, 需要对养殖品种进行统一的管理与供应, 这样才能使产品的品种和品质获得保证。此外, 需要按照养殖要求, 构建一定的养殖质量准, 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产品的质量, 保证生产经营者的利益[4]。集成生态安全饲料生产、配套棚舍建设、牧草配套生产、疾病防控、上市前肥育、生产数度调控、辅料添加和养殖管理等技术为一体的养殖模式。还要依照当地林业生物安全保证的相关特征开展管理工作, 提升林下养殖区规划建设的合理性。对当地环境的承载量进行调查分析, 基于科研结果来制定该区域养殖的密度和种植密度。同时需要对林下养殖进行严格的卫生管理与疾病控制, 对禽畜疫情进行防控治理, 构建相应的安全机制, 确保林下养殖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5 运用工业化进行生产

对林产品和相关农副畜牧产品必须分别进行加工制作, 这样才能提升产品的价值, 使林业经营与生产者从中获取更高的利润, 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实现。要推进我国农业的发展进步, 就必须推进产业向科技化、现代化发展转型, 这样才能帮助农民发家致富, 脱离贫困, 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5]。此外, 需要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 对林业经营的结构实施改良, 使经营的结构更为规范合理, 这样才能维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提升经营效益, 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 要多扩大果树的种植的规模, 增加种植品种, 针对林地的土壤情况选择适合的果树品种进行栽种, 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

3 结语

对社会的生态环境来说, 林业合理经营不仅对林地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还可提高林农们的经济效益, 使参与林业经营的投资者与生产者都能从中获利, 加速农村地区的脱贫致富, 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本文对目前林业经营的问题进行分析, 同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在进行林业经营的过程中, 除了需要投资者与生产者共同参与, 政府也应当给予更多的鼓励与扶持, 除了从政策和制度上给予优惠、对采伐限额进行合理开放外, 还应当为生产者提供技术方面的帮扶, 对林下养殖进行科学规划, 提高林地生产能力, 增加经济效益, 维护当地生态的平衡。在经营林业的过程中, 必须高瞻远瞩, 对林业经营进行科学规划, 使行业能健康平稳地发展。此外, 林业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如今林业的经营模式也变得越来越丰富。重点从林业的经营角度出发, 对市场运作、政策及技术等方面分析复合林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林业经营,问题,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 龙儒臻.复合林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绿色科技, 2014 (9) :25-26.

[2] 黄靖强.我国林业分类经营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2001.

[3] 谢剑斌.论持续林业的分类经营与生态效益补偿[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03.

[4] 李林.林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2007.

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5篇

1.1 建材监督管理工作相对来讲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

建材检测结果在建筑工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其能从多个方面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材供应商等多个环节, 同时还会对施工企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 许多建材检测工作人员会运用自己的职权, 从建筑建材检测结构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入手进行破坏, 最终的检测结果将变得没有多大意义, 并且其实际价值将不能被全面体现出来。所以, 面对设计情况, 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建材检测机构内部的监督管理工作, 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将不良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不断降低。

1.2 检测机构工作性质有明显的特殊性

和其他部门的工作性质有一定差异, 建材检测管理部门的工作性质有其本身的特殊性, 其工作内容主要围绕的是检测材料的分离性。在整个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 工作人员通常情况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常见的有每次的检测结果并不一样等显著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 不同的检测机构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其中一部分检测机构并不会开展调查和重新检测, 会以最近的一次结果为准, 也有的会选择直接将数据和结果进行篡改, 这是存在众多弊端的方式, 是不可取的, 这样的方式和只能导致建材在被投入使用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进而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

1.3 样品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

目前而言, 我国建材检测工作都是在实验室中完成的, 检测样品一般也是生产经营厂家和施工单位直接送到实验室, 但是这样的检测流程导致相关建材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试样和施工现场所使用的建材存在差异性, 并且送检的检测样品代表性也不够。所有的单位都知道样品检测的结果会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质量等因素带来很大程度的影响, 所以送检的样品质量都非常高, 但是在具体施工中, 施工单位却以次充好, 以期能够达到设计方面所设计的材料质量要求。除此之外, 检测单位还存在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其监督管理工作落实不太到位, 会时常发生不去实地进行查看的情况, 所以见证取样的过程也将变得没有实际存在的可能性, 平时会非常随意的盖见证记录。

2. 有效改善建材检测管理工作的对策

2.1 以实际需要为基础, 对现有的检测信息平台进行完善

第一, 工作人员必须确保相关信息能够被及时、有效地传达到相关部门手中。虽然已经在许多地区的建材检测工作看到检测行业信息管理系统, 但是这个系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其网络和数据上传工作没有做好, 所以引起的结果是检测信息不能完好无损地被传递出去。这和时代发展的实际需要之间很大的矛盾, 显然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所以面对这种现状, 我们要以实际需要为基础, 对现有的检测信息平台进行不断完善, 即时传输检测信息。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在工作中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一旦发现建材检测结果存在问题或者是有明显的错误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将这些情况送到检测系统中去, 并认真开展具体的检测, 这样能够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2 检测机构上级监督部门要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建材检测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单凭检测机构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其上级监督部门也要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将自己的作用全面发挥出来, 对于不良的行业行为要做到有效制裁, 将最新的行业规范全面落实下去, 并不断规范市场。面对具体的检测业务, 甲方应该对此展开检测业务分包工作,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防止施工单位和检测机构发生直接性的利益关系, 如果一旦这种情况出现, 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所以为了提升检测结果的真是性, 提升检测报告质量, 我们需要采取这种的方式, 并且在这种方式中, 检测机构还能进行良好的自我约束, 不断提升检测机构管理的实际水平, 明确好各方的责任,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有效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

2.3 各方所承担的责任模棱两可, 必须进一步明确

之前对于承担责任的机构只包括检测机构一个, 后期发展到检测方、使用方和供应方一起承担责任, 这种方式也时候促进建筑发展的重要方面。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三方确实是都有承担责任, 但是所承担的责任却有明显的差异。

自确定第三方到见证取样, 都应该紧紧抓住供应商, 等到检测工作完成之后就要不断明确三方所承担的责任, 这有利于工程项目质量的保持, 同时还能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合格性。另外, 检测方在检测工作中应该坚持自己的办事态度, 对材料的质量进行真实的反应。现在我们的问题就在于供应方、使用方和检测方三者之间的责任得不到明确, 所以人们的行为存在许多的矛盾点, 不利于建材检测目标的实现。

摘要:随着国家综合国力和各项科技的发展与推动, 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特别是建筑领域, 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也映射出了一些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 相关部门和人士需要紧抓工程质量, 就此展开严格的管理控制, 为社会以及人们的发展提供好的需求。本文以建材检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为中心点, 展开了一系列的阐述和分析, 希望能多人能意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和现实性并认真对待。

关键词:建材检测,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刘鹏, 赵冉, 王泽世.建材检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江西建材, 2016, (11) .

[2] 谭萍.建材检测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探讨[J].中国建材科技, 2015 (6) :62-63.

[3] 丁晓华.浅析建材检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建材科技, 2014 (S2) :143.

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6篇

1 葡萄栽培的主要问题

从葡萄的栽培现状来看, 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第一, 葡萄的品种结构方面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对成熟品种进行搭配, 导致园区葡萄成熟时间相对集中。第二, 产出的葡萄质量相对较差。原因有二:一是有的葡萄种植者没有引进良种;二是有的种植人员盲目追求高产, 没有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 一些优质葡萄品种的特性得不到有效发挥[1]。第三, 在葡萄集中上市的季节, 供大于求。

此外, 在葡萄栽培中, 需要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是种植作物中的常见问题, 是较难解决的问题。在葡萄的种植过程中, 常会遇到病虫害的问题, 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病虫害问题, 就必然会影响葡萄的质量和产量。在一些种植规模较小的园区, 果农没有太注重病虫害的防治问题, 通常是在发生病虫害后才进行用药。这样就会对葡萄的正常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不利于保障葡萄的质量。

另外, 葡萄生产区域化程度不是很高。由于知识水平有限, 没有注重气候及土壤等因素, 在发展上比较盲目。在对葡萄品种的选择上, 有些种植者盲目求新[2]。这些葡萄种植者在品种选择中, 将新品种和好品种等同看待, 人为只要是没有听说过的品种就是好品种。由于新品种的不确定性, 在进行实际的种植过程中就比较容易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葡萄的种苗市场相对混乱, 媒体在进行宣传的过程中存在着误导的问题, 在葡萄病虫害的防治方面没有做到有效、及时。此外, 受种植规模和上市季节的影响, 在葡萄的销售环节也存在问题, 给当地的经济就造成了不利影响。

2 葡萄栽培的技术

做好葡萄栽培需要从多方面充分考虑, 在种植过程中, 必须注重科学化。笔者结合实际, 对葡萄栽培技术法进行探究, 在这些科学种植技术的作用下, 使葡萄产量和质量均得到提高。

第一, 注重科学化指导, 在葡萄品种的搭配方面要科学化。葡萄的种植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 聘请专业人员对葡萄品种情况进行调研, 然后综合各层面因素, 选择经济效益最高的葡萄品种。适当地加大极早熟和极晚熟葡萄品种的种植规模;同时, 加强对葡萄的种植指导, 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第二, 在葡萄的品种选择过程中, 要注重区试, 注重管理方法的科学化。在具体的葡萄种植管理过程中, 通过有机肥的施用来促进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 从而优化土壤的营养结构[3]。

第三, 提高葡萄田间管理方法的科学性。通过加强葡萄种植的田间管理, 提高葡萄的质量及品质。在熟练掌握葡萄种植的一些科学方法后, 就要在实践中加以应用。要严格控制化肥用量及种类, 对肥料的配比以及用量的控制必须严格遵循相应的施肥标准[4]。在田间管理中, 注重对田间的温度及湿度进行控制。注重从葡萄品质以及消费者反响层面的考虑, 只有这些方面得到了重视, 才能有利于葡萄种植水平的提高。此外, 在对葡萄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 要尽量使用生物防治方法, 并适当地与应用化学防治方法和农业防治方法相结合, 保障葡萄的高质量。

第四, 加强对葡萄种植的修剪技术及防寒措施方面的探索。冬季葡萄种植与露地的葡萄种植不同, 因此在修剪方法上也有着一定差异。在冬季葡萄的修剪过程中, 要把结果的母枝剪短些, 枝的数量要适当留多些。在每个结果的母枝上多留两三个芽。对葡萄剪枝的时间要选择在葡萄叶落之后。要注意根据种植区域气候的差别,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剪[5]。此外, 科学实施葡萄的防寒措施, 在实施剪枝后, 把第2年用以种植的插条以50条或100条为1捆进行整理, 并在室外进行沙埋贮藏。最后将没有用的叶子、枝条等清理干净。

第五, 进一步拓宽葡萄的销售渠道。要想解决当前葡萄销售面临的困境, 就要必须拓宽葡萄的销售渠道, 并注重集中销售与分散销售的结合。此外, 当地政府要加强对葡萄产业的扶持, 并进行大力宣传, 以提高当地葡萄的知名度, 增加葡萄销量。

3 结语

在葡萄的种植过程中,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只有一一解决, 才有助于葡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本文分析葡萄在栽培中面临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希望有助于提高葡萄种植的整体水平, 提高葡萄的产量和质量。

摘要:在我国农业技术改革的不断推动下, 提高种植技术水平, 对农作物整体产量及质量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葡萄的栽培过程中, 由于受多方因素的影响, 栽培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主要就葡萄栽培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然后结合实际对葡萄栽培的技术方法加以探究, 希望通过此次研究, 提高葡萄栽培的技术水平。

关键词:葡萄,栽培技术,技术方法

参考文献

[1] 田运喜.葡萄栽培技术之土肥水管理[J].河南农业, 2016 (6) :15.

[2] 廖容.葡萄栽培技术要点[J].农技服务, 2013, 30 (4) :338, 341.

[3] 张怀骞.葡萄栽培技术及管理[J].民营科技, 2011 (8) :222.

[4] 汪铁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89团节水滴灌助推葡萄栽培技术革命[J].农业机械, 2009 (9) :24.

上一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下一篇:党员个人问题整改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