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谈话节目研究论文范文

2024-03-15

电视谈话节目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一、内容结构

戏剧的叙事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 整个故事的脉络线索就在几段叙述中娓娓道来, 目前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也借鉴了这种方法, 《艺术人生——西游记剧组22年后再聚首》中, 这期节目以西游记拍摄的经历为线索, 回忆了拍摄的艰难岁月, 当主持人问到当时拍摄的困难, 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回忆起收服红孩儿的那集, 火把眼睫毛都烧掉了, 这些细节也足以体现出工作人员的敬业。节目中首先请出师徒四人, 由他们先讲述拍摄时候的趣事, 再邀请到剧中的其他演员, 比如各路神仙、妖魔鬼怪等等, 通过他们的讲述了解拍摄的不易。节目的高潮是导演杨洁的出场, 她介绍了整个拍摄的过程, 回顾了面对重重压力的剧组人员是如何“取得真经”的, 让观众跟随着节目陷入了无尽的回忆, 沉浸在人生的悲欢离合中。

二、情节设计

情节设计是节目的脉络和核心, 影视作品都是虚构的, 其中对人物的刻画和矛盾的展现都是编剧创作出来的, 但是电视谈话节目不一样, 其中的人物、情节、矛盾冲突都是鲜活的, 他们本身就有很强的戏剧性, 节目要做的就是把真实的故事搬上荧幕, 用戏剧化的方式展现出来, 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比如在《鲁豫有约》中有一集采访杨钰莹, 她在说到儿时学习音乐和舞蹈的时候, 因为偷懒跟妈妈撒谎的事情, 让我们感觉到银幕上的甜歌皇后幼时也不过是个顽劣的儿童, 有着孩子的天真和无邪。在《超级访问》中, 每期都会播放嘉宾的儿时的照片, 让观众猜测是哪一位嘉宾, 比如有一次采访李小璐, 李小璐有一张照片发型比较飘逸, 就有观众在下边猜测是刘欢, 引起全场爆笑, 增强了节目的效果。

节目《一转成双》中, 有一期节目是夫妻之间的矛盾, 主要牵扯婆媳、妯娌之间的矛盾, 先由妻子发言, 夫妇俩的矛盾在话语中尽显无疑, 加之婆婆出场, 牵扯出婆媳矛盾, 以及第三者的出现, 最后, 第三者的出现将节目推向了高潮, 各色人物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展开了争吵, 爱情、亲情之间的危机逐渐蔓延, 节目高潮迭起, 牢牢把握住了观众的心理, 节目强烈的戏剧效果引发了一阵阵高潮。

三、悬念营造

悬念的存在能够使观众的思维碰撞, 引发观众的好奇心, 制造紧张的氛围。在电视节目《幸福魔方》中, 悬念充斥着全场, 首先, 场景的设置, 一扇幸福回归门将悬念制造的非常充足。每当当事者双方解开心结, 重归于好时, 其中一方就会走进玻璃门, 意喻美满的结局。《爱情保卫战》中, 情感当事人双方最后都会站在旋转门后, 倒计时五秒钟, 如果双方都转过来, 说明矛盾接触, 两人重归于好, 如果其中一方没有转过来, 那么则说明感情破裂。在倒计时五秒的时候充满了悬念, 观众纠结于转门转过来以后, 能否看到两人破镜重圆。还有一种营造悬念的手法就是通过主持人的穿插和片花的播放来完成。

四、道具运用

道具一般是用在话剧、电影或者电视剧当中的, 是指在演员表演过程中由于场景设置或剧情需要所用的器物, 一般能够对剧情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近些年, 在谈话节目中也经常运用道具推动谈话气氛。比如在《艺术人生》中陈冲作为嘉宾, 为了营造氛围, 导演运用了三种花来代表陈冲不同的阶段。陈冲早期拍摄了《小花》, 中期拍摄了《红玫瑰白玫瑰》, 现在又拍摄了《茉莉花开》, 于是就在录制现场摆放了三盆花:一盆小花、一盆玫瑰花、一盆茉莉花, 这样就迅速切换到了陈冲的艺术生涯当中。陈冲一出来, 看见花的一瞬间, 一切都明白了。乐队也非常配合, 话题进行到哪里, 他们就弹奏哪首歌曲, 推动了现场气氛, 陈冲娓娓道来, 在节目中将几十年的酸甜苦辣、人生经历展现出来。

因此, 对谈话节目来说, 有一个好的故事固然是重要的, 但如何去叙述更加重要, 如果缺乏精妙的描述手段, 则可能将一个好故事讲的乏味不堪。故事表达有其自身技巧, 如何把握故事的内涵, 挖掘故事背后的隐情, 将情节设置的引人入胜, 这些都是吸引观众的手段。好的叙述能够引人入胜, 引发观众思考, 在娱乐消遣的同时, 感受人世间的悲喜, 从而能够观照自身的生活, 获得灵魂的升华和生命的巧妙体验。

摘要:随着我国传媒行业的发展, 电视节目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欢迎, 尤其是电视谈话节目, 近些年来收视率居高不下, 分析其原因, 包括诸多元素, 比如节目制作精良、节目营销手段较好等等, 但近些年来的谈话节目中增强了对叙事策略的运用, 文章对谈话节目的叙事手段进行分析, 以期对谈话节目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谈话节目,戏剧性,叙事策略

参考文献

[1] 刘洪生.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的戏剧性叙事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 2016 (09) :88.

电视谈话节目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新媒体谈话节目迎来井喷式增长,焕发了新的生机,而受众不断提高的审美鉴赏水平也对新媒体谈话节目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于一档新媒体谈话节目来说,从节目的前期内容构思到嘉宾的选择及主持人的主观因素等一系列的要素都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节目的效果,而在其中影响较为明显的便是主持人这一要素。对于一档节目来说,主持人不仅承担着控场与提问的责任,同时一个富有特点的主持人也会影响着一个节目的风格与特点。因此对于新媒体谈话节目来说,主持人的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谈话节目、主持人、影响

一、平和的心态与平实的语态

平和的心态就是要求在面对自己的谈话对象时,新媒体谈话节目主持人要做到具有平等、温和的态度。在井喷式增长的新媒体谈话节目中我们不难找到失败的案例,许许多多新媒体谈话节目主持人无法做到平等的对待自己的嘉宾。有的或过度捧高嘉宾,做嘉宾的附属,以一种低姿态过度卑微的姿态去等待嘉宾讲话,这会使主持人失去对节目的把握,丧失自己的角色主动权。而有的则过度轻视嘉宾以一种高姿态“俯视”嘉宾,嘉宾刚刚开课边打断嘉宾讲述自己的观点、凸显自己的见解;有的则是在嘉宾后浓墨重彩长篇大论以凸显自己的“才华”。

一个合格的新媒体谈话节目主持人应该做到尊重嘉宾,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去面对嘉宾,把嘉宾和自己当成一样真实的、普通的人,然后才是主持人与嘉宾的关系。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平等的而真实的谈话现场,一个平等而真实谈话现场有利于嘉宾敞开心扉,大胆吐露而非生硬的演绎。自由的氛围与“唠家常”的模式是新媒体谈话节目与新闻节目的严肃认真和娱乐节目洒脱欢快的显著区别之一。平实的语态则要求新媒体谈话节目主持人要朴实更要真实。平实的语态不单单是要求语言要平实、质朴。更要求新媒体谈话节目主持人要避免固化的做状。以一个比起电视谈话节目更加真实、质朴的方式去表述深刻的内容,让嘉宾可以忘却摄像机的存在像生活中一样自然的表达,使得受众最大程度的融入其中。

二、用心的接触与倾心的交谈

用心的接觸与倾心的交谈是新媒体谈话节目主持人构建和谐、舒适的谈话环境的必然选择。用心的接触要求主持人能够深入了解嘉宾的性格、喜好、语言习惯等方面,这是构建和谐的谈话现场的基础条件;而倾心的交谈则是要求新媒体谈话节目主持人要具有精湛的谈话技巧,特别是学会倾听。因为对于新媒体谈话节目主持人来说,最能体现其职业素养的便是倾听。一个不会倾听的主持人无论他有多傲人的外表、多么深厚的功力,都不会成为一个受受众欢迎的谈话对象。首先倾听需要耐心,耐心的倾听是维持健康的谈话现场的基础,也是主持人良好品德、专业性的体现,随意打断、插话、反驳对方会引起嘉宾的不适甚至戛然而止使谈话现场陷入冷场。其次倾听需要专心与虚心,谈话是一场及听、想、说、问、答于一体的实时的交流过程,信息量庞大,语言稍纵即逝,只有专心倾听才能准确捕捉嘉宾话语中的关键的,进而进行深度沟通。而虚心倾听则是要求新媒体谈话节目主持人要保持真诚,认真的与嘉宾沟通探讨甚至求教,而不是以一副审视或者是找茬的态度等待回击对方。倾听不仅要求主持人能够在表面上聆听并领悟嘉宾所表达的内容,更要求主持人透过嘉宾的语言状态以及所表述的内容,去感受嘉宾此时此刻的心境。因为新媒体谈话节目不是语言的交换,而是多个独立的个体间思想的碰撞、灵魂的交互。

三、创新的意识与个人辨识度

目前新媒体平台谈话节目井喷式增长,同质化现象严重。许多节目只是盲目跟风并没有自己的精神内核与独特亮点,节目形式千篇一律模式化,这就要求新媒体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必须要具备极强的创新意识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媒体的更迭。

创新意识体现在节目的整个周期中,节目前期主持人要能在节目的整体准备上推陈出新、别具一格;构思出新颖的表达角度、新颖的节目形式。节目中期主持人在谈话过程中要能有意识的引导嘉宾在一个既定话题中讲述出新鲜的东西,能够有一双发现精彩的眼睛,在普通的内容中找到亮点所在并作新意的总结,利用好新媒体手段的复合性,用多种手段综合去展现内容。节目后期要有意识的结合三微一端一抖做好内容的宣发工作。这种创新意识来自于新媒体谈话节目主持人长期的积累与探索,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是一个新媒体谈话节目主持人对自己、对节目、对受众负责的表现,创新也是新媒体谈话节目主持人独辟蹊径,打造个人辨识度的保障。

创新意识不仅要求新媒体谈话节目主持人要对节目进行创新,还要求着新媒体谈话节目主持人可以对自我进行创新。主持人对自我进行创新也就是挖掘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从而形成个人辨识度。主持人是一档节目最表层也是最重要的形象代表,一个有辨识度的主持人无疑会让一档节目赢在起跑线上,从众多的同质节目中脱颖而出。目前媒体界都在打造品牌矩阵,一个有个人辨识度的主持人无疑是打造品牌矩阵的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新媒体谈话节目的主持人要找寻个人辨识度,打造个人的独特风格,以此形成某个风格的IP,继而引导节目走向头部谈话节目。如:在《圆桌派》中,我们可以看到窦文涛作为主持人,既能充满江湖习气,又能像一个文人一样博学审慎、发人深省。这种真实立体的表达正是其自我创新而形成的窦式风格,这种独特的窦式风格也是《圆桌派》可以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IP时代,一个缺乏辨识度和独特定位的谈话节目,难以打造自身品牌矩阵,更难打造出富有影响力的IP,只能逐渐被市场淘汰。

四、结语

随着融媒体的步伐深入,短视频时代的飞速发展,竖屏时代向横屏时代的宣战以及信息碎片化获取的背景下,一档成功的新媒体谈话节目不能再按图索骥,应该致力于打造属于自身的节目特色,以此来吸引受众。而对于一档新媒体访谈节目打造自身节目特色来说,主持人显得尤为重要,主持人的能力直接影响着一档节目的效果,主持人的个人特色在极大程度上也可以代表着一档节目的风格。因此只有新媒体谈话节目主持人根植于节目并从自身出发,向下挖掘适当的个人特色与风格,才能在保证一个节目的风格与特色,才能增强节目的核心竞争力,保证节目与同质化的海洋浪潮里屹立不倒。

参考文献

[1]信云卿.新媒体语境下主持人语言风格特点品位的提升[J].记者观察,2020(10)

[2]张鑫.浅析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J].传播力研究,2020(4)

简介:荆博浩(1998年7月---)男,汉族,籍贯:黑龙江佳木斯,本科,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主要研究方向:播音主持

电视谈话节目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随着电视节目的不断丰富,网络电视、网络节目等传播媒介和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及国人对于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对于电视类生活服务节目的需求更多元、多变,人们的心理需求更难以捉摸和预料。本文就对新传播语境下生活服务类项目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当今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做好生活服务类项目。

关键词: 新传播语境 生活服务类节目 现状研究

生活服务类节目,是指为满足人们生活中某项需要或者一类需要而提供的节目。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涵盖很广,包含着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精神生活上的需求,如提供出行的《天气预报》,满足历史文化好奇心的《百家讲坛》、《夺宝》,关注人们饮食健康的《天天饮食》,再到婚恋类节目《非诚勿扰》,等等。可以说,一般的娱乐和纪实类节目都是为生活服务类的节目。在新的传播语境下,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期望和条件更高,电视业、网络的高速发展,使生活服务类节目和其他节目一样在近十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今,生活服务类的节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涌现出来,被社会称为“全民娱乐”。但从中我们看到,虽然很多生活服务类的节目一夜之间红遍全国,但还有很多的节目制作后无播放平台,或者收视率严重不足。研究这些节目,分析它们受欢迎的因素,剖析它们的文化内涵及不足之处,对于业界和社会来说,都很有意义。

一、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发展历程和当前概况

从上世纪50年代起,原中央电视台就开始制作和播出不少生活服务类节目,受到观众的喜爱。1978年,《为您服务》作为第一个有主持人的生活服务类节目正式播出。但总的来说,那时的节目数量少,制作水准低,给予人们生活服务的真正意义不大,但是开创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先河。1996年,中央二套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生活》开播,新颖的理念和制作模式引起了巨大反响,迅速带动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制作和播放。如今,生活服务类节目已经大行其道,牢牢占据着各大电视台收视率的前几名。据统计,不管是国家电视台还是地方电视台,基本上将生活服务类节目作为台柱之一,仅仅排在在娱乐类节目之后。而且,某些娱乐类节目也打着生活服务的旗帜,从《非诚勿扰》到《舌尖上的中国》,从《新闻在线》到《交换空间》,都深受人们的欢迎。每个电视台都会有两到三档的服务类节目支撑电视台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受众面较狭窄的地方电视台或者市、县一级的电视台,更是将播报本地动态、提供生活类信息的本地节目作为吸引观众的有效途径。因此,说生活服务类节目是电视的半边天,一点都不夸张。

二、几个典型的生活服务类节目分析

好的生活服务类节目很多,它们的“走红”各有原因。其中,比较典型的节目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非诚勿扰》

《非诚勿扰》准确来说,应该是娱乐节目和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有效结合。这档江苏卫视于2009年首先推出的婚恋类节目,是从英国购买的同类节目版权,以优美的舞台造型、理性的节目主持人和话题十足的男女作为主打,关注时下晚婚的社会热点,迅速掀起了收视热潮,引发社会热议。而一些“拜金女”、“炫富男”关系社会公德和个人道德的话题更是一度成为全面讨论的热点,湖南、浙江、贵州等省电视台纷纷效仿,相继推出类似节目。在经历了一阵社会批判和管理部门的整顿之后,《非诚勿扰》进行了自我优化和调整,成功地“屏蔽”了那些低俗文化和非主流价值观,获得了更多的好评,实现了成功转型,树立了品牌。

(二)《舌尖上的中国》

这档2012年播出的纪录片,从播出第一集时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全国迅速掀起了一阵讨论美食、寻找食材、亲手烹饪的热潮。短短的七集节目,却动用了大量的工作人员,耗时13个月,采用精良技术设备完成。制作精良,视点到位。节目中历史文化传承与现实厨艺创新有效结合,自然美景和人文情况深度契合,既是一部说厨艺、讲美食的生活服务片,更是一部描述美好大自然,讲述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的纪实片。播出完后,还获得了巨大的网上点击率。当前,第二季《舌尖上的中国》即将开播,可以预见,又将引起一阵收视和讨论的狂潮。

(三)《爸爸去哪儿》

这档节目是一档真人亲子秀节目,主要目的是教大家如何和子女相处。当前,家庭教育问题是社会的热点话题,节目组抓住这个契机,请了五对明星父子(女)展现一系列的纪实生活,促进情感的交流。这档节目不仅成功地抢占了收视率,引发了社会的关注,节目中的五对明星父子(女)更是因为这档节目再度大红。电影版《爸爸去哪儿》票房过5亿,一系列周边产品也得到了开发和推广,更引发了人们对于如何教育好子女、与子女良好相处的大讨论。2014年,许多地方台跟风效仿,制作了一系列亲子类节目。

三、生活服务类节目受欢迎的因素

(一)主持人或嘉宾的因素带动

明星是电视节目最大的卖点,生活服务类项目也不例外,看看这些走红的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和《爸爸去哪儿》都是依靠明星吸引观众的,特别是后者,更是将明星元素都挖掘出来了。在服务类节目中,通常都需要有主持人带领或者是旁述,在央视推出的一些做菜的节目中,刘仪伟等明星充当主持人,而《非诚勿扰》与其说是节目带红了孟非、乐嘉,不如说是孟非、乐嘉带动了这个节目。正是两人一搭一唱、既严谨又不失活泼的主持风格,吸引了一大批社会主流人士观看这个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旁白主持人用富有感染力的词语和富有磁性的声音将那一款款美食娓娓道来,让观众未见美食就已经流口水了,直接增强了观众对美食的想象力和吸引力,这和令“80后”一代着迷的赵忠祥主持的《动物世界》效果是一样的。

(二)富有话题性的主题贯穿

话题性是使节目受到关注的原因之一。如今的快生活节奏,使人们已经对平淡的生活再不奇怪,而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生活服务类节目就是这样。这样的主题有多种。一是人们关注的共同性话题。当前,社会充斥着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充斥着太多的不同观念,使不少人在岔道口上不知所措。如果有一个“导师”带路,那么很多人会欣然接受,比如,教育。青少年的教育是一个社会性话题,每一代人成长的环境不一样,家长给予的教育方式也不一样。一些案件如“我爸是李刚”、李某某强奸案,等等,给广大家长带来很多的深思和顾虑。电视节目作为有政府监管的传播方式,其教育的方式方法肯定会得到大多数家长的认可,因此不少如《爸爸去哪儿》的节目就抓住这样一个社会性话题,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二是针对特殊群体。有人总结过,服务类最好赚钱的对象一是女人,二是小孩。女人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当然会被商家所用力服务,电视服务类节目也一样,比如李静主持的《美丽俏佳人》和蓝心湄主持的《女人我最大》等,关注女人的衣食住行,从而吸引大量的女性观众收看。

(三)包含精神特质

精神特质,指的是一种独有的元素或者是社会共同的核心价值。一是文化。中国的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很多东西需要挖掘,很多东西可以挖掘,很多东西正在被人挖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对于探寻文化、研究文化、学习文化的热情也就越来越高涨。而讲这些文化的服务类节目,自然就能够得到人们的欢迎。如,讲饮食文化的《舌尖上的中国》、各大电视台热推的寻宝类节目,等等。二是创新。创新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赢得竞争赢得收视率的重要法宝。电视服务类节目,要普通可以普通,但如果是“高大上”,就更容易得到大家的欢迎。因此,第一个吃螃蟹的节目都能够得到最高的收视率,比如前文所介绍的几个节目。

四、生活服务类节目存在的问题

虽然生活服务类节目在这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抢占了一定的电视市场,为老百姓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服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节目的发展,使观众的忠诚度下降。这些问题或轻或重,但是如果不引起重视,则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发展将遭遇到大问题。

第一,雷同节目太多,让观众感到反感。节目跟风,是国内电视节目不可回避的现状。出了《中国好声音》,就是一堆的转椅和亮灯;火了战争剧,满屏幕都是战火纷飞;王刚做“拍卖”,全国各地的文物都准备上电视进行鉴宝。一到晚上看电视,遥控器按来按去都是服务类节目。雷同使得很多节目资源被浪费,很多电视台的声誉被降低。但是管理层和制作方却似乎认识不到这种状况,还是热衷于“三分钟热度”,只要那几期的收视率,才不管有没有特色。这种雷同化现象的造成,归根结底,一是创新的缺乏。国内缺乏创新的环境、创新的人才、创新的技术,无法独自开发出独特新颖的节目,只能通过购买外国版权或者是换汤不换药的抄袭。二是唯收视率的结果。一切以收视率决定上什么节目,这就使得刚火的节目很快就会被其他同行抄袭制作。

第二,假消息充斥,让观众受到伤害。生活服务类节目,说到底是为人们的生活所服务的。宗旨是指导人们融入生活、学会生活。但是,在收视率和利益的催动下,一些电视台对于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把关不严,直接导致出现大量的负能量节目,大量的假消息、假点子充斥着荧屏。最典型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野专家”太多,很多服务类节目喜欢拉一些专家做专业性指导,提高节目的专业性,让观众更信任。但是一些电视台或因为节省费用或疏忽审查,导致很多野专家、假专家被请到了节目中,说出的道理受到观众的指责,错误被人们发现,甚至因此误导了观众。另一方面是卖药、购物的太多。卖保健品、卖计生类药品和器具、卖“物美价廉”商品的节目,是消耗电视台播出时间的,甚至一些省级电视台也因为这一些利润而“弯腰”,丧失了基本底线,这些服务类节目往往都是虚假节目。一些保健品,邀请明星代言,使得一些观众不明底细,吃了药后造成身体损害,如某笑星代言的保健品涉假就成为一时的热点。

第三,过度娱乐化,观众难以真正受益。有人说,现在是全民娱乐化的社会。诚然,现代人们确实更追求娱乐,电视节目也是娱乐节目的天下。但是过度娱乐化,甚至是一些恶俗性的、偏离社会主流价值的娱乐化,既损害了节目,又误导了观众。广电总局甚至专门出台文件,对电视台播放娱乐化节目的时间进行了严格限制,但是依然有不少的节目打着这样那样的幌子进行包装,以逃过监管,其中就有一些娱乐节目生搬硬套成了生活服务类节目。而一些服务类节目,也为了收视率而不管其要传达的本意,将节目过度地娱乐化,导致人们无法从中获取什么。

从上面一些优秀的生活服务类节目和低俗的节目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要做好生活服务类节目,让该类型的节目有市场、获得认可,笔者认为,应该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第一,要正确处理收视率和内容的关系。广播电视的改革,将电视台推向了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收视率和收益、影响力成正比。因此,想尽办法提高收视率本没有错误,但是不能单纯为了收视率而损害节目本身。生活服务类节目是为观众的生活所服务的,提供的内容应该是真实的、科学的、理性的,而不能是虚假的、萎靡的、激进的。生活服务类节目,必须提供给观众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一些虚假的保健品、药品等节目必须禁止播放。

第二,要正确处理娱乐化和实用性的关系。娱乐化太重,人们的视野就会被娱乐性的东西带走,就会专注那些没有实质性内容的东西,这是广电总局明令禁止过度娱乐化的初衷。特别是,服务类节目的内容一定要实用,天气预报要播报正确天气,饮食节目要倡导健康的饮食文化和科学的生活理念,新闻报道类节目则要坚持新闻行业底线,理性地客观地报道新闻,切切不能只图收益而播放一些不符合主流价值观,没有实质性内容的节目。比如,《爸爸去哪儿》虽然大受欢迎,但是同样存在过度娱乐,被人诟病,观众只注意到那些明星,而忽视了节目要传达的亲情。

第三,要正确处理吸收和创新的关系。不论是生活服务类节目还是其他节目,都必须跟上时代,才能赢得观众的心。但是对于生活服务类节目来说,要正确处理吸收和创新的关心,就是要在既要积极吸收其他优秀节目好的做法,更要坚持创新、创特,根据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和技术特色,使节目别具一格。特别是要防止同质化,雷同是对观众的不尊重。

参考文献:

[1]张绍刚.全球金牌电视节目解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宋尚琳,赵辉.浅谈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引进与创新[J].今传媒,2012(07).

[3]彭焕萍,胡连利.繁荣图景的背后——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困境与突围[J].中国电视,2009(04).

[4]李翔.生活服务类节目创意表现——兼谈山东卫视《生活好滋味》的突围之策[J].声屏世界,2011(02).

[5]张君昌.海派新式生活服务类节目特征与启示[J].南方电视学刊,2013(10).

[6]李小余.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核心竞争力——以河北卫视《家政女皇》为例[J].记者摇篮,.2011(12).

电视谈话节目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穿越剧 历史观 时间观 价值观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2.012

纵观我国电视剧的发展历史,起步和发展相对其他欧美发达国家来说较晚,但是随着我国国家不断富强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民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前提下,必然转向精神文化的需求。电视剧在很大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了所需要的感性快乐。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林罕·马斯洛提出了人格需求层级理论,人在生存、繁殖、安全等基本需求得以满足后,才能向更高的价值需求发展。电视剧就是依靠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娱乐性、趣味性,打进不同领域的大众文化圈,也正是因为其趣味性和非说教化,使我们从中分享到具有人类共性的生活乐趣和人生感悟。

戏剧可以被分为喜剧、悲剧,好莱坞电影也可分为西部片、动作片和恐怖片等,电视节目也可被分为电视新闻、电视连续剧和专题片等。同理,电视连续剧也可以进行更为细致的类型划分,如古装剧、言情剧、情景喜剧、谍战剧等。

最近几年在内地流行起来的一种影视剧形式——穿越剧,是中国电视剧中较为自由的题材之一,随着《穿越时空的爱恋》、《神话》等穿越题材的电视剧的热播,穿越剧已经开始成为一种电视剧的类型。鲜明标志是其剧情或多或少涉及到穿越的内容。穿越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简称,通俗的是指某人物因为某原因,经过某过程(也可以无原因无过程),从所在时空(A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B时空)的事件。影视剧剧情基本以此为线索展开。无论是前些年《魔幻手机》、《穿越时空的爱恋》、《寻秦记》等剧集的热播,还是网络上穿越小说的大热,穿越题材几乎已成了一种新的题材。

本文将从历史观、时间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对穿越剧进行探究。

一、历史观

上世纪90年代,曾经非常流行表现宫廷生活的清宫剧,而在最近,却开始流行以网络小说为基础的清宫穿越剧,颠覆了传统的宫廷剧叙事风格和历史观。穿越剧就是依照历史事实的发展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恰当的历史情节融入到历史宏观的纵向发展。现代人回到古代和古代人来到现在,然后发生的一系列情仇爱恨是穿越剧通常使用的手法,情节的曲折离奇是观众的收视期待。《宫》和《步步惊心》是最近的两部穿越大戏,均在湖南卫视首播。两部剧的女主角都由现代穿越回了清朝,故事背景也都涉及了“九子夺嫡”,让来自现代的主人公陷入权力斗争和凄婉爱情的漩涡。此外,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大部分穿越题材的电视剧都将背景设在了康熙或雍正时期的清朝,而且在它们所呈现的历史观里,人物设置天马星空,而且这些人物是根本没有存在的,比如晴川、若曦等,这分明就是对于历史进行随意的篡改,因为毕竟穿越剧的题材来源于网络中的穿越小说,网络小说本身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在《步步惊心》中,晴川意图改变八阿哥无法登基和被囚禁的命运,这不失是一种荒诞的手法。

现在荧屏上的穿越剧所传达的“历史观”,用想象去虚构传奇、虚构历史,是对历史严重篡改的畸形,难道这尊重了群众文化需要的现实吗?

二、时间观

美国的《泰若星球》、电影《午夜巴黎》等穿越题材影视剧也在国外大放异彩。但与中国人痴迷历史相比,他们往往对“何样的未来”报以更大的热情。今年的两部当红清宫剧《宫》和《步步惊心》告诉我们,穿越到过去的人就是神仙般的存在,通科学、知历史,可以预言未来;而美国穿越系列的《预见未来》、《时间机器》、《人猿星球》、《穿越时空爱上你》以及美剧《时间旅者》则告诉你穿越未来好似乡下人进城。

2149年,地球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危机:过度开采、过多人口和过分污染,导致整颗星球濒临死亡,自然界大多数动植物都灭绝了,土地上再也种不出天然农作物,人类只能依靠人工合成食品来生存。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反而使人类加速滑向毁灭的深渊。但也正是因为科学的发展,人类才找到了自我拯救的希望。一个精英科学家联盟,在研究多年后得出结论:要逆转人类对地球造成的破坏已经不再可能,但他们成功阻断了时空间的连续性,打开了一扇通向史前时代的大门。这扇门的另一头是一个神奇的世界,那里可能是人类最后的救命稻草。这是《史前新纪元》的剧情。国内的穿越剧,却重在以爱情和搞笑为主,比起“风花雪月”的穿越者,外国的科幻穿越剧却是以严肃为主,其中更融入了对科学和哲学的思考。一个注重在于个人的改变,一个却注重于对于全人类的拯救。

三、价值观

西方人热爱冒险,改变未来才能让他们兴奋。而东方人多宿命,改变过去是中国人所热衷的。观众的精神寄托已经不是现代社会的物欲,他们被压抑的个性,在穿越剧的无遮无拦下得到慰藉。他们的情感体验、逃避现实的压抑得到了松弛。当代人无法在现实题材中尽情发挥,只能借助历史的庇护,让宫廷辫子戏极大地满足和转移对现实的不满情绪。事实上,仅从穿越途径入手,不一样的中西文化历史传统也可窥得一斑。无论是中国早期穿越剧《寻秦记》中“坏的高科技产品”、《大话西游》中的“月光宝盒”,还是《穿越时空的爱恋》中的“古代玉枕+13行星连线”,中国的穿越方法基本走的是“神器+时机”路线。这也符合历史悠久文化精深的中国人对历史和神话传说的偏爱。神秘、贵重的历史文物往往成为我们穿越到古代的媒介。在这一点上,美国人的时光机显得单薄得多,但是他们选择的高科技产品却从另外的角度强调了外国影视剧对逻辑性的重视。

从2011年的几部中国穿越剧来看,编剧和导演们自觉地不再负责科技的任何可行性,转而投身从形态和心理上满足了现代人对于美貌、爱情、权势、征服、地位和戏剧性的各种要求。他们以穿越为工具为读者创造脱离现实的美好世界,并向大众贩卖另一种形式的“步步为营”成功学。主角们以现代思维和知识储备去观摩古代、干预历史、功成名就、花好月圆,这是对权和爱的快餐式意淫,也是另类的幻想成功学。相比“营销成功”的中国穿越者,欧美穿越者总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思考时空的哲学感、时空迷失的无力感、非我不能的使命感,以及“科学兴穿”的技术感。

穿越剧营造了一种可以穿越的效果,同时在穿越之后还能在古代与达官贵人有着不解之缘,这给青少年提供了一种错误的信息,让青少年脱离当前的现实而幻想能够穿越到古代并碰上公主王子等。本来当下社会上都在讲“白富美”、“高富帅”,这已经给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当现实不成时,青少年则会以穿越为名进入另外一种幻想中。

因此,相比多以爱情和搞笑为主的中国穿越影视剧,欧美穿越作品的主题往往较为严肃,这些作品甚少传递成功,通过时空倒转这一极端体验,人类在时间和空间夹缝中的无力感被凸显无疑,而此时爱、勇气和生命的美好也在这一背景下绽放闪亮光芒。

在过去的两年中,穿越剧曾一度成为国内人们生活中最流行的事件之一,尤其影响了一代年轻的人,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然而,其热极一时的同时,情节雷同和剧本同质化的弊端暴露无遗;并且对历史事实的不够尊重不仅为主流社会所不容,以致主管部门最后以强硬措施作出限制,甚至即便穿越剧的主要受众也认为不尊重历史事实是不能容忍的事。当今社会处于泛娱乐化的时代,电视剧作为文化工业的产品,历史难免会被电视制作者们作为素材,但是电视从业者们在制作此类电视剧的同时,应该正视历史,别把历史事件当娱乐事件,让穿越剧通俗而不低俗。电视剧引入历史,并不是通过胡乱改变历史来增添娱乐性的,我相信,穿越剧只有在立足正确的史实和积极的教导作用,才能是真正受大众欢迎和喜爱的好作品。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艾伦.牟玲 译.重组话语频道----电视与当代批评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

「2」金丹元.电视与审美----电视审美文化新论.学林出版社.2005.3

「3」王军元,谈国鹏.穿越的神话----对“穿越剧”生产机制的探究.《中国电视》2011年第10期

「4」许哲敏.穿越剧流行背后的文化症候探析.《中国电视》2011年第12期

作者简介

陈加雄,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电视谈话节目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关于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文章从三个层面来思考。首先是指导思想,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扩展多重视角;其次是业务实践,在新的媒介环境下,要以文化引领为前提,发挥好节目内容的“娱乐功能”、新媒体受众的“定位功能”和网络社交媒体的“互动功能”;最后是战略愿景,要以实现文化自信为归宿,大力提升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文化感召力、影响力和软实力。

关键词 传统文化;电视节目;创新

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也需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创新: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指引,进行多角度思考;同时,应积极探索相应策略,应对网络新媒体时代的新问题;归根结底,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要提升文化感召力、影响力和软实力,推动节目创新发展,实现文化自信。

1 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扩展多重视角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①。电视节目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其创作、生产和传播过程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尤其是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更应发挥积极的价值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密不可分,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需挖掘多重视角。比如爱国情怀方面,以《朗读者》节目为例,该节目请到中英香港主权交接仪式的总指挥安文彬,他充满激情地讲述与英国人的谈判以及在交接仪式上的感动与自豪,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尊严的捍卫令人动容。比如亲情主题,《朗读者》节目中与亲情有关的内容受到广泛关注,微博话题“董卿将这段朗读献给所有热爱《红楼梦》的朋友,以及第一个让她翻开《红楼梦》的妈妈”“徐静蕾为奶奶朗读史铁生的《奶奶的星星》,几度哽咽”“这段朗读看到泪流满面!趁母亲健在,好好陪陪她!斯琴高娃朗读《写给母亲》”等,其转载数、评论数和点赞数名列话题榜前茅。再比如从普通人的精神力量方面来看,《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冠军得主武亦姝在节目中所展现的年轻学子的文化风采,第三季冠军得主雷海作为一名普通打工者所体现的坚强奋进的学习精神等,成为号召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所蕴含的价值内涵极为丰富,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应尽可能地扩展视角,更全面地彰显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丰富价值。

2 业务实践:以文化引领为前提,发挥三大

功能

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首先肩负文化使命,对主流价值进行积极引领,同时,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应顺应新的需求,发挥几个重要功能——节目内容的“娱乐功能”、新媒体受众的“定制功能”以及网络社交媒体的“互动功能”。

2.1 节目内容的“娱乐功能”

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在发挥“文化功能”的同时,应注重电视节目的“娱乐功能”,寓教于乐,把握好文化与娱乐的契合点。

打造文化形象的“具象化”。对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来说,文化内容的吸引力除了“文化内涵”本身,还在于文化形象的“具象化”,真实、鲜活、有参与感的对象,能让受众产生更多的共鸣与想象。比如在节目环节中适当增加悬念和竞技,像《中国诗词大会》中的“百人选手团挑战”“个人追逐赛” “攻擂资格争夺赛” “擂主争霸赛”以及“飞花令”等环节,就是“具象化”的体现,满足了受众的参与感。再比如,可以在节目主题方面进行延伸,像记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了故宫书画、青铜器、钟表、木器、陶器、漆器、织绣等文物珍宝的修复过程,同时也展示了修复者的生活故事,通过生活化的方式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强调文化形象的“差异化”。网络新媒体时代,媒介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根本变革,差异化的思考和见解推陈出新,可以在节目中呈现古典与现代、经典与流行等价值的碰撞。比如《经典咏流传》节目,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演绎经典诗词的文化内涵,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相得益彰。“差异化”的实施还可以是解剖文化现象,产生多元观点的交锋,像语言类节目如谈话节目、辩论节目、脱口秀等,从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出發,结合当今社会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思想,在节目主题、内容、价值传达等方面,尽可能创造“差异化”碰撞的空间。

2.2 新媒体受众的“定位功能”

美国广告行销学家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两人合著的《定位》一书中指出,“所谓定位,就是令你的企业和产品与众不同,形成核心竞争力;对受众而言,即鲜明地建立品牌”。“定位”理论对于电视节目具有显著的借鉴意义:对新媒体受众而言,如何“鲜明地建立品牌”?我们需要了解受众的“个性”和“共性”,从而进行准确定位。

首先是与年轻受众的“个性”契合。新媒体受众主要是年轻群体,以《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为例,数据显示②,该节目的微博参与用户中,“90后”高达55.8%。年轻群体正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他们通过新媒体的观看和社交媒体的互动,将年轻人特有的网络用语、创新思维、文化价值观念等“个性”传达出来。对于这种复杂而多元的“个性”,需要进行新媒体大数据研究,更好地定位年轻受众。

其次是与多元受众的“共性”契合。新媒体受众还包括身份更加多元的全民受众,以《朗读者》节目为例,其受众注册信息表明③,没有标注职业范畴的普通个人为76.09%,其他受众主要集中在教育界、文艺界、媒体界、公务员、医生、工程师、研究员等职业,因此,面对多元而庞大的受众群,节目在朗读文本的选择策略上,偏向于选择有一定文化影响力的文章,而不是选择小众的或过于专业性、理论性的文章。重视多元受众的“共性”,能够强化电视节目的集体认知,产生集体共鸣。

2.3 网络社交媒体的“互动功能”

网络社交媒体是电视节目宣传推广和受众话题讨论的重要平台,与电视节目相关的内容在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社交媒体扩散并受到积极关注、评论和分享。例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主流媒体官网、官微积极传播节目相关信息,网络意见领袖、公共知识分子推动内容发酵,新媒体受众广泛参与讨论,形成了互动传播的强大磁场。

发挥“互动功能”,可以是技术层面的,利用微信、微博等短暂性互动方式以及二维码、App等持續性互动方式,并不定期地通过技术手段吸引受众,保持受众粘性;也可以是营销层面的,多渠道、全方位推进传播战略,比如《罗辑思维》节目,最开始是视频节目,根据相应的主题发表见解和评论,然后拓展了微信语音60秒节目,每天一个关键词,回复关键词即可阅读相关文章。互动功能的运用,让节目呈现更多的易得性和贴近性,从而产生持续的受众黏性。传统文化类节目想要不断创新,需要充分利用网络社交媒体丰富的互动传播手段。

3 战略愿景:以实现文化自信为归宿

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作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通过电视节目特有的方式来提升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力和软实力,从而实现文化自信。

提升文化的感召力。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通过对文化内涵、时代背景、名人典故等传统文化知识的探寻,让受众感知传统文化的美感与价值。近几年热播的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如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以及地方卫视《汉字英雄》《见字如面》等,引发了受众从思想上和行为上的积极响应,掀起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要通过文化的熏陶,在受众心中产生强烈的感召力,转化为学习、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动力。

提升文化的影响力。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爱国精神的弘扬是文化影响力的应有之义。例如古诗词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通过电视节目的特殊形式展现出来,激发了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必然产生爱国精神,与爱国精神有关的内容总能产生最强烈的影响力,比如在《朗读者》节目的文本选择上,革命先烈方志敏的文章《可爱的中国》,饱含热爱与激情,传递了让人振奋的文化力量。

提升文化的软实力。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④。正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中提到的:“只有具有中华文化基因和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自主创新节目,才能更好地承载中国梦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高度重视、自觉主动推进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⑤。只有中国的,才是世界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打上文化自信的坚实烙印,向世界传播。以《朗读者》节目为例,该节目原创的内容和形式吸引了国外媒体的热切关注,法国赫夫·休伯特电视制作公司评价《朗读者》是他们公司近年来看到的最让人眼前一亮,最令人兴奋的文化类节目,并意欲购买《朗读者》的节目模式,在法国以及比利时、瑞士等法语区播出⑥。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只有致力于不断创新,才能创造性地展现文化魅力,让创新的文化成果“走出去”,切实实现文化自信。

4 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思考,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观点: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进行理念的创新;要以文化引领为前提,应对新技术条件带来的思维碰撞,发挥相应的“娱乐功能”“定位功能”和“互动功能”;要以实现文化自信为归宿,大力提升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文化感召力、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大力推动电视节目的创新飞跃。

注释

①新华网:《习近平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18/c_1121820800.htm.

②美兰德视频网络传播监测与研究数据库:《诗词大会:泛娱乐时代让传统文化走入生活——大数据全面解读“武亦姝现象》,《中国有线电视》,2017(s1):396-400。

③清博大数据:《央视现象级节目<朗读者>全网大数据研究分析白皮书》,http://home.gsdata.cn/news-report/articles/1797.html.

④赵银平:《新华网对习近平“文化自信”论述的解读》,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828/16/178452_586547219.shtml.

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http://www.sarft.gov.cn/art/2016/6/20/art_31_31064.html.

⑥中国财经观察网:《<朗读者>完美收官 法国公司意欲购买》,http://www.xsgou.com/biz/industry/57233.html.

电视谈话节目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当今时代电视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电视节目和广播电视台更新换代速度也随之加快,各种电视节目不断推陈出新。对于电视人来说,好的电视节目不仅可以迎合大众的娱乐趣味,更是各电视栏目提高收视率的基本保证。因此,要做出好的电视节目,受到观众喜欢,就要遵循一定的策划方法和原则。

关键词 电视节目策划;策划方法;策划原则;

网络的普及给媒体对于电视节目的打造创造了更大的空间,电视节目的推广速度加快,收益提高,造星能力增强。但由于大众的自由选择空间很大,这使得媒体能得到的资源很多,竞争也很激烈。为了获得收视率,有的电视节目能及时抓住人民心理,推陈出新。而有的节目却靠着低俗和炒作博人眼球。各种电视节目要想在冗杂繁多的节目中脱颖而出,给社会带来正能量,就要遵守电视节目制作的原则。

1 电视节目策划的方法

电视节目要想得到大众的认可点赞,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制作过程中的态度和方法是非常重

要的。

1.1 确定明确的策划目标

一个电视节目能否得到受众的喜欢和认可,其策划目标是一个很好的检查标准。

在具体的策划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即总目标的设定,分目标的设定,设想最后的宣传效果,确定正确引导社会媒体舆论的方法,以达到能呈现给观众最好的效果。目标越细致,对于最后策划完成的电视节目制作也越方便。我们创造一个电视节目策划,要明确电视节目社会背景,电视节目的类型和定位[1]。策划者要充分考虑到这几个方面:一是,节目的受众;二是,节目的形式;三是,节目效果引起的社会舆论。例如:湖南卫视就根据儿童和父母的心理需求,策划引进了真人秀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效果。

1.2 制定完善的策划方案

制定一个好的策划方案能够使得节目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2]。因此,在制定策划方案时,要做到以下3点。一是,确定策划内容和要求。比如:电视节目的主题风格,播出时间,节目时长,字幕制作,后期剪辑,等等。二是,策划方案与各人员之间的配合,一部好的作品不是一个人能够做出来的,还需要各个部门的智慧结晶。大家一起提出意见,出谋划策。三是,方案策划做成后要进行评估,确定方案实施的可行性,科学性,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1.3 做好策划方案的实施工作

当策划方案完成后,为了做出高质量的节目效果,就需要工作人员按照方案认真的加以实施,以求最大限度的发挥电视特点。尊重电视创作的规律,要搞好前期的采访场地筹备,后期的剪辑字幕制作。一是,在实施中,工作人员要对电视节目抱着尊重的态度,做好周到细致的准备。二是,实施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既要遵守方案,也能不完全拘泥于方案,要有所创意。三是,要考虑宣传效果,在制作过程中,要把电视手段充分的发挥和表现出来,吸引观众眼球,达到良好效果。四是,节目放松要与广告结合相适应,使二者相得益彰,既能吊住观众胃口,又保证不流失观众。

2 电视节目策划的原则

2.1 电视节目策划要遵循标新立异、创意优先的原则

电视节目要不断的推陈出新,策划活动崇尚创意、创新、求变、求新,电视节目有突出的创新亮点,从节目的内容、形式以及包装上、甚至主持人形象等方面要创意迭出,才能在相似的节目中脱颖而出。

一是,要有独特的视角,策划时从自身所处的优势和特点出发,选取最佳角度切入,不能拾人牙慧,角度要新颖独特,大胆创新。二是,节目内容要新鲜,当代的节目中,同类型的内容实在太多,所以要能脱颖而出,决定成败的就是内容。电视的内容上有新意,观众通过观看节目能有新收获,新启示,节目才能赢得观众的喜爱。三是,电视节目要包装新颖,电视节目也要包装,电视节目各个方面进行包装,能组成视觉识别的重要标志,它们的出现,能够给观众的感官印象中形成稳定的记忆,这对于电视节目的形象有很好的建立意义。[3]

2.2 电视节目策划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电视节目策划特别是新闻类节目的策划,必须要遵循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电视节目虽然收视结果决定成败,但是不能为了效果编造假消息,欺骗大众,制造不好的舆论效果。

新闻节目中,为了不“失真”一定要把握一定的度。不能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凭空臆造,编造虚假新闻。否则节目的策划再成功也不能受到大众的喜爱。

2.3 电视节目策划要遵循随机应变的原则

虽然有着完善的节目策划,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信息随时会更新修正,场地和节目现场也可能会出现变故,及时调整及时变通,是需要节目策划者要随时注意的事。尤其在新闻节目中,要及时快速的报道。在直播节目中就需要主持人在发生意外中用经验解决现场问题,让节目进行下去。

2.4 电视节目策划要遵循一定的导向原则和心理原则

电视节目策划中要一定要根据节目内容分析观众的心理需求,尽可能的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并适当的创造正确积极向上的舆论引导观众,只有把握好两头,将这两者巧妙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观众满意的电视节目。

3 结束语

总之,电视节目策划中一定要注重正确的策划原则和策划方法。能够在前期内容上做好充足的准备,立足民意,实事求是,能找到新奇的角度切入点,后期能精良的剪辑制作,做好能应对危机的准备。各个方面认真负责,才能制作出精良的受大众喜欢的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1]唐艳秋.电视节目策划的方法及原则[J].西部广播电视,2014(17):69.

[2]韩晋涛.电视节目策划的方法及原则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5(7):41.

[3]舒泊宁.电视节目策划原则与编辑创新方法研究[J].黄河之声,2015(17).

上一篇:传统社会行政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输电线路合理设计论文范文